《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汇总34篇)》
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通用34篇)
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1
根据河南省南阳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大做强黄牛产业的指示精神,由南阳市畜牧局、南阳市黄牛协会、南阳市黄牛科技中心组成的联合调研组于XX年春,先后到邓州、唐河、新野、方城等县市区实地考察了黄牛养殖户、养殖场和加工企业,广泛听取了农户、经纪人、企业经理、科技工作者以及县、乡、村领导对黄牛产业发展的经验、意见、建议和发展对策。并在此基础上,经调研组反复讨论、修改,形成这份调研报告,就我市目前黄牛产业的特点、问题及今后一定时期内的发展对策提出了构思,谨供参阅。
1、目前我市黄牛产业的特点
南阳牛是勤劳智慧的南阳劳动人民千百年来精心培育而成的一个优秀的地方品种。XX年底,存栏160.1万头,出栏91.9万头,年产牛肉13.1万t,产值达50.8亿元,占畜牧业产值27.7%。南阳牛在南阳畜牧业经济乃至整个农村经济中,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体表现有六大特点:
1.1、南阳牛的肉用性能已接近国际平均水平
南阳牛经过这些年的系统选育和品种改良,一是它的体型已发生了大的变化,已由原来的役用体型,接近肉用牛的体型;二是规模养殖场的育肥牛日增重一般在0.8一1.5kg之间,已接近国际肉用牛的日增重;三是经过科学育肥后的牛屠宰率达到55-65%,净肉率达到45-55%,已达到国际肉牛的标准。综上所述,南阳牛的肉用性能总体已接近国际肉牛的平均水平。
1.2、南阳牛的用途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昔日养牛为耕田的现象已基本不复存在。从调研看,南阳牛由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使役为主,九十年代的役肉兼用,到目前平均每头成兔年耕役时间不足半月,并主要作为辅助动力,有些地方的黄牛已“不会”耕田。基本上完成了由生产资料向生活资料的转变,南阳牛的用途已完成了历史性的转折。
1.3、规模饲养成为发展的主流
目前,我市养牛规模场、小区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工作新的亮点,在短短的几年中,已达160多个,部分规模场仍在建设中。目前我市黄牛规模养殖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以新野县歪子镇棉花庄、唐河县上屯镇高庄为代表的联户母牛养殖小区。由村组统一协调小区建设用地、牧草用地、牛场及附属设施,统一规划,农户投资。以养母牛,繁小牛为主,多以5-20头繁殖母牛为规模,投资少、风险小、成本低、收益稳。二是以唐河、社旗、方城等县为代表的专业大户养殖。以户为独立单元,统一设计,统一规划。每户饲养规模50-200头,繁育小牛和育肥相结合,规模适度,经营灵活。三是以新野县、邓州市、宛城区等为代表的标准化专业育肥场。饲养规模500-1000头,以架子牛育肥为主,高标准、高投入、高效益,具有较强的示范引导作用。
1.4、区域分布走向科学化
通过调研了解到,城市郊区、交通便利、经济相对发达、人均耕地少的地方黄牛数量在减少,而人均土地多、丘陵地区、浅山区、沿河两岸等地方黄牛数量有所增加,如位于浅山丘陵区的唐河县湖阳镇黄河自然村,户均达到2头牛,位于白河西岸的新野县上港乡小五村户均1.5头牛。这种现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自然表现,是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的一种正常现象。在欧美畜牧业发达国家,一般是城市郊区养奶牛,平原养猪养鸡,山区、浅山区、交通偏远的地方养肉牛。南阳市黄牛养殖的这种趋向,说明了黄牛产业的区域分布正在走向科学化、理性化。
1.5、产品开发已形成燎原之势
目前我市拥有大中型屠宰加工企业10余家,经过这些年的精心经营,开发出的黄牛产品已达100余种,其中分割牛肉产品达40余种,部分产品可替代进口牛肉;深加工熟食产品达60余种,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产品主要销向上海、广州、南京等40多个大中城市和食品加工企业。科尔沁牛业有限公司的人住南阳,必将带动和提升我市整体肉牛产业的大发展。
1.6、南阳牛品牌已经唱晌
南阳牛以体格高大,肉质细嫩,皮板致密,耐粗饲,适应性强等而闻名于世。建国初期,我市建立了第一部分牛产业发展研究及对策全国第一个黄牛繁育及科研机构,开展对南阳牛的系统选育和科学研究工作。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率先在国内推广普及牛的人工授精技术,实现了黄牛繁育一次历史性的跨越。八十年代初,第一个在地方良种黄牛上制订并颁布实施了《南阳牛》国家标准,同时,把品系繁育技术应用于南阳牛育种工作中。九十年代,首次在国内提出把南阳牛培育成为我国自己的地方性的专门化肉牛品种。该项目相继列入国家“948”项目和省、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998年,南阳牛被国家农业部首批列入国家畜禽品种保护名录,XX年又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域名注册,南阳牛将受到世界上143个国家及地区的保护。XX年我市又成功的举办了首届黄牛节。XX年又对南阳牛进行了商标注册。XX年南阳牛的品种选育被列入国家科技支撑项目。XX年南阳牛育种技术创新被列入国家863项目,同时,南阳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肉牛产业的意见》(宛政()74号),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南阳肉牛产业的发展。
2、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在这次调研中,大家反映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四个方面:
2.1、市场问题
所到之处,大部分养殖户,特别是养殖繁殖母牛的农户反映养牛业比较效益低。养繁殖母牛每年它的收入就是一头小牛,6个月左右断奶时的价格一般在2500-3500元之间,散养不计成本还可以,规模养殖从市场上购草、购料就难以赚钱,这也是目前繁殖母牛难以象鸡猪那样大规模饲养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市同全国一样,肉牛产业比较效益低,其主要原因是牛肉的生产成本高,但市场价格低,价格背离价值造成的。牛肉的生产成本高于其它肉类,更高于奶、蛋产品,一般来讲,牛肉的料肉比为7:1:羊肉为5:1,猪肉为3:1,禽肉为2:1。禽蛋为2:1,牛奶为1:2-4,所以说生产牛肉的成本属于,一般为猪肉的2倍以上。目前我国的牛肉由于疫情和药残等原因,销不到发达国家去,只能销往俄罗斯、东南亚、香港这些国家与地区,价格与国内差不多。国内牛肉市场由于产品开发跟不上,花色品种单一,绝大部分属于大众化食品,中、高档产品少,这是造成国内牛肉产品价格低的主要原因。
2.2、社会问题
一是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在所调研的村、组中,一般来讲,机械化程度越高,养牛的农户越少,每增加一台四轮或手扶车,要减少2头牛(其中一头繁殖母牛,一头小牛)。二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方面目前外出打工的多为青壮年,他们的转移使养牛环节的“下力气活”无人于。另一方面,目前养牛的农户大部分为中老年人,中老年人的自然减员也影响了养殖黄牛的数量。三是环境卫生及饲养场地。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许多农户建起了楼房,环境卫生的要求也高了,既不养牛,也不养猪养禽。以上现象说明:第一农民对环境卫生的要求在提高,从卫生安全的角度讲要发展养殖,必须考虑入畜分离;第二受宅基地有关规定的影响,有些农户养殖场地狭小,难以扩大规模;第三近几年来,农户散养畜禽有所下降。四是盗牛问题。从调查的结果看,盗牛的绝对数并不大,但它的危害、负面作用相当大。往往是一户被盗,全村养牛户受惊,有的甚至影响到周边十多华里。
2.3、资金问题
调研组所到之处均有要求解决养牛资金的呼声,由于金融政策的原因,现在农村贷款相当困难,几家企业也反映资金不足。农户贷款有四难:一是贷着难;二是数额少;三是期限短;四是利率高。相对于其它行业来讲,养牛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牛个体大,生产周期长,养殖所需的固定投资和流动资。中固鸯牧絮恙XX年增钓金相对比较多。黄牛加工企业也同样需要较大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占用。农户困难,无钱养牛,企业无钱,开工不足。目前在养牛业价格和效益回升的形势下,农户和企业呼唤政府协调资金,倾斜养牛业。
2.4、牛自身问题
黄牛相对其它畜禽来讲,繁殖系数低,饲养周期长,产业链上环节多。牛属于单胎动物,怀孕周期长。繁殖母牛一年最多能生出一胎。改良牛饲养到1.5岁左右才能正常出栏(体重450-500kg),纯种南阳牛2.0~2.5岁才能正常出栏,而生猪一般是6个月出栏,肉鸡45天出栏。饲养上包括养母牛、繁小牛、育幼牛,加工上包括牛肉分割、熟食制品生产及牛皮、牛血、牛骨、牛杂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产业链条长,环节多,相对来讲产业化的运作难度加大。
3、建议和对策
3.1、提高认识,增进做大做强黄牛产业的信心南阳是一个农业大市,也是一个养牛大市,推进我市养牛业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区位优势:我市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适宜养牛,又是国家规划的中原肉牛带核心区域。二是品种优势:南阳牛中外驰名,加上长期坚持不懈地品种选育,品质越来越优,肉用性能越来越好,为黄牛产业的升级打下了良好基础。三是饲草资源优势:我市年产农作物秸秆达800万吨,可利用的草山草坡面积560万亩,黄牛发展的潜力巨大。四是良种繁良体系优势:在品种改良上,我市建成了两个的黄牛制种、供种场,即市黄牛科技中心和市黄牛良种繁育场,拥有比较健全的市、县、乡、村四级改良体系。
3.2、加大宣传,进一步唱晌南阳牛这一品牌
3.2.1、引进“牛文化”:“牛文化”一词最早见于一位印度教授撰写的《中国应该引进“牛文化”》一文。文章的大意为:中国为全球吃的大户,但中国人主食淀粉过多,肉类猪肉统治,缺少营养丰富的牛肉、牛奶。他建议中国应引进“牛文化”多吃些牛肉,多喝些牛奶,少用些补品,一则提高民族素质,二则促进农户养牛,让农民增加收入。南阳是黄牛的故乡,养牛历史悠久,应大力引进和弘扬“牛文化”,宣传传统饮食的弊病和吃牛肉、喝牛奶的好处,逐步改善膳食结构,启动消费,拉动内需。
3.2.2、扩大宣传渠道:应多渠道、多方位、多形式的加大对南阳牛的宣传工作。可采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形式,宣传南阳牛的形成、品种特征、研究成果及牛产品;宣传典型的养殖户、养殖场、专业村、专业乡(镇)及加工企业;宣传养牛优惠政策以及为养牛业做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等等。总之通过宣传,进一步唱响南阳牛品牌,使南阳囚黄牛而名,畜牧业因黄牛而兴。
3.3、制定政策。扶持黄牛产业大发展
从宏观上讲,制定政策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产业政策,含产业规划、财政支持、融资贷款、贴息补助、减免税收、土地使用、企业改制等;二是技术政策,主要指良种推广、产品开发、标准法规、产业开发立项等;三是产品促销政策,主要指品牌保护、公益广告、媒体宣传等。从微观上讲,近几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推动了农业、畜牧业大的发展。作为肉牛产业,投资大、周期长、繁殖系数低,理应得到更多的优惠政策。一是实施肉牛良种冻精补贴;二是加大对保种场和保种区的扶持力度;三是对实施良种登记的公母牛及其后代进行补贴;四是对性能测定站和育种中心进行补贴;五是对规模养殖母牛户、小区进行奖励或补贴;六是扶持肉牛加工企业的发展。
3.4、培育龙头,逐步把牛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起来
我市目前加工企业虽然不少,但大都生产规模小,加工能力弱,产品档次低,养殖与加工环节脱节,第一部分牛产业发展研究及对策也很难起到龙头带动作用。这种状况导致南阳牛有名,而牛的产品没有名气。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是抓好对唐河肉牛产业集团公司、南阳市肉类联合加工厂、南阳市甲林清真肉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等重点畜牧加工企业的扶持,并鼓励这些企业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形成具有竞争力和带动力的龙头。二是抓招商,年加工屠宰10万头肉牛的科尔沁牛业南阳有限公司,~期工程全面启动实施。新野县已建成科尔沁牛业5000头育肥场1个,千头育肥场9个。下一步重点是落实配套措施,是企业能稳步向前发展。三是促进和培育大型交易市场以及经纪人队伍,保证养殖、买卖、加工环节的良性循环。
3.5、健全体系
积极推进南阳牛的标准化生产切实抓好良种繁育体系和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应以南阳黄牛研究所和南阳黄牛科技中心为龙头,健全市、县、乡、村四级良繁体系。一方面加大南阳牛的品种保护力度,扩建保种场,增大保种区,有效地提高纯种南阳牛的数量和质量。另一方面通过良种登记、性能测定、人工受精、开放式基础育种群和核心母牛群的建立等措施,加快南阳牛肉用新品种的培育步伐。在牛肉产品安全体系建设上要把好“六关”。一是入口关,加强对兽药、饲料使用管理,确保畜牧业投人品的安全;二是生产关;三是出口关,搞好检测和榆疫监督工作;四是产品的认定认证关;五是准入制度关;六是质量追溯制度关。
3.6、建好基地,使农户真正从黄牛的产业中富起来
应走千家万户养牛为摹础,以专业场、户、小区为骨干的发展路子。平原地区养牛应以千家万户为基础,特别是繁殖母牛,这样不计投入,比较效益高。专业场、户、小区应以青年牛肥育为主,利用青年牛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的特点,一可以加快资金周转,增加收入,提高效益;二可以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杀青”问题;三可以通过育肥,提高牛肉的品质。有条件的地方,每户可以饲养3-5头繁殖母牛,入驻小区,组成小规模大群体。在山区、浅山区、丘陵地区以及沿河两岸有草地的地方,可通过增加投入,加大人工种草的力度,提高牧草的产量和品质。增加载畜量。有条件的地方可直接办家庭牧场或联户牧场、股份制牧场等多种形式,以规模饲养繁殖母牛为基础,犊牛可以一直饲养到出栏,直接进入市场。在基地的建设上,应重点抓好规模养殖。规模场建设要按照有关规定,统一规划,重点扶持,个体投入,规模经营,技术服务,种草养畜,生态发展的原则,依据区域特色,因地制宜地引导黄牛产业的向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3.7、加大投入,建立多元投资体系
目前,制约我市养牛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投入不足。俗话讲“穷养羊,富养牛”,说明养牛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的资金量大,周期长。建议南阳市及黄牛发展基地县市区设立南阳牛发展基金,用好小额贷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扶贫项目,秸秆养畜项目等,向基地县、乡倾斜,逐步有序地放开民间融资渠道,广开财源,以利支持龙头企业、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大户等发展黄牛业。
3.8、创新机制
改革黄牛产业经营模式在黄牛产业化中,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但技术并不能自动延伸到产业,技术的发展必须依赖于产业化,产业的发展更需要有效的机制和体制创新,从这点来认识,机制和体制往往比技术本身更重要。我市目前绝大多数牛肉加工企业与农户两者之间存在的是简单的“买断”式购销关系。这种简单的购销关系很不牢固,由于是两个生产单位利益主体,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很难协调,一旦出现市场波动,发生利益冲突,这种关系便告解体,如产品畅销。中固蠡牧东志XX年增刊时,企业之间竞价抢购牛源;产品滞销时,企业减价收牛或不收牛。这样导致农户还是企业都急功近利,只顾眼前利益,影响产品质量和对市场的稳定供应。加工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的改革,重点是通过经济关系把农户或养殖场连结为企业经营范畴的一部分,组织生产合作社或专业协会,以此把黄牛加工企业同农户的经济利益联结在一起,合作社的成员既承担风险又分得利益,成员所生产的商品必须全部出售给合作社,利益的分配和成员同企业当年的交易数量与质量挂钩。合作社把所有成员的利益联结在一起,集中每个成员的力量和智慧。我们的加工企业可借鉴发达国家合作社的有效形式,通过资产的重组和股份改造,将企业同农户的经济利益联系在一起。
3.9、优化环境,保障养牛产业的顺利发展
要认真贯彻落实《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肉牛产业的意见》(宛政()74号)。发改部门要加大对肉牛产业发展项目扶持力度;各级财政和金融部门要按照肉牛产业发展的投入政策,抓好资金的落实与管理;土地部门要把肉牛产业用地列入总体用地规划,按农业用地管理;电业、水利部门要认真落实豫政()37号文件规定,对用水用电按照农用标准收费;税务、工商、环保等部门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思想,放宽收费政策;保险部门要开辟险种,解决肉牛养殖的风险问题;城建部门对新上的肉牛产业生产、加工项目,在收费上给予适当减免;公安部门每年要开展1-2次专项行动,集中打击农村盗牛行为,解决农民养牛的安全问题;纪检监察部门和农民负担监督部门要认真落实整治企业经营环境和减轻农民负担的有关规定,为肉牛产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畜牧部门要搞好发展规划,抓好技术服务和行业执法,促进南阳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
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2
据统计,**区内全部玩具企业有1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家,集中分布中西湖、平山一带。20xx年,规模以上玩具企业实现销67453万元,同比增长17.7%。玩具产业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发展前景广阔。小企业,大集聚。相比广东等地很多过亿、过十亿的玩具企业,玩具产业的特点不在于企业规模大而在于产业集群已形成。存活着大量的中小玩具企业,他们各自围绕嘉瑞琪、雅伦、利达等核心企业,在生产、销售或原材料、半成品供应等环节相互衔接,形成专业化分工,相互合作,共生成长,如同一家大工厂。小产品,大市场。据不完全统计,世界玩具75%是中国制造的,中国(软体)玩具60%以上由扬州制造,而扬州毛绒玩具70%以上产自,真可谓小产品连着大市场。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一家企业往往有多个甚至十来个产品,形成了颇具市场控制力的特色系列产品,成为外商选购同类产品的首选地,产品畅销美国、欧盟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区也被中国轻工业总会授予“中国毛绒玩具礼品之都”称号。小玩具,大作为。玩具产业吸纳了10万多人从业,创造出50多亿元年产值,约占全球毛绒玩具销量的1/3,小玩具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这积极的拉动作用。坐落在区内的五亭龙国际玩具礼品城,是目前国内殊为难得的国际水准、超大型、专业玩具礼品商贸中心,成为扬州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骨干力量。今年5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扬州长毛绒玩具礼品节暨长毛绒玩具博览会”,共吸引来自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近千家玩具生产和销售企业参展。展会共实现成交额5.5亿元,比上届净增了10倍左右,扬州玩具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玩具产业存在的问题
玩具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但是仍然存在企业规模较小、品牌意识薄弱、产品技术含量低、对外依存度高等一系列问题,成为产业进一步壮大的软肋。产业亟需加快升级步伐。虽为“玩具之乡”,但企业规模偏小,过亿元玩具企业屈指可数。产品、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雷同,增量不增效,为玩具产业的后续发展埋下了隐患。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和“3C”认证的高门槛压力,玩具行业面临重新洗牌的挑战,迫切需要“浴火重生”,加快产业升级,提高竞争力。企业创牌意识依然淡薄。玩具产业之所以有“夕阳”之忧,关键还在于技术上的差距,产品缺乏技术话语权。大多数企业但研发能力有限,产品开发缺乏个性和前瞻眼光,技术人员比重占从业人员的比重很低,价格优势逐步弱化,贴牌加工已成为玩具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企业生存越来越困难。企业家危机意识相对欠缺。“中国毛绒玩具礼品之都”称号带给企业一定的竞争优势,但南部沿海和中部内陆地区主要玩具产销大省都踌躇满志进军玩具产业。北有“北京国际玩具城”,南有实力雄厚的“广州国际玩具礼品城”,近有“合肥玩具产业园”,国内玩具市场平台和渠道的竞争已处于白热化。同时,越南、印度也在抢占国际传统玩具领域,“内忧外患”必将对玩具产业提出了严峻考验。如果众企业家还继续保持观望态度,不积极主动寻求对策,“温水煮蛙”悲剧必将在玩具界上演。企业缺乏团结协作精神。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是一项重要的区域性资产。扬州市玩具协会设在,其作用却未得到有效发挥,企业集聚虽多,却缺乏相互的合作联系,市场竞争比较充分,但无序竞争还很普遍,无形中削弱了玩具的整体竞争力。
加快玩具产业加快发展的几点思考
面对广阔的产业前景,玩具业要进一步发展,还必须抓住机遇,进一步放大玩具基地效应,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开拓市场,切实巩固和提升“中国毛绒玩具礼品之都”,实现玩具产业的新跨越。
做大规模,加快产业集聚,以实力的增强支撑“中国毛绒玩具礼品之都”。要加快完善产业链。要以规模企业为支点,丰富玩具的上下游配套,进行功能分工,产业分流,行业同构,产品培育,建立起最具竞争力的玩具产业集聚区块,提升企业规模集聚效益。要以五亭龙玩具城为依托,把五亭龙玩具城打造成高品位的行业平台,要既可采购上下游产品,也可以发布潮流新品,获取最新的行业咨询,还能通过各种研讨交流跟进产业发展趋势,将其打造成全国玩具展示窗口和超覆盖能力的营销网,为玩具产业升级提高强大动力。要重视产业发展战略。要加强产业发展规划,力求在3-5年内培育出超亿元的玩具企业10家,壮大产业整体规模。相关部门要加强产业政策的引导,避免企业盲目投资,合理配置资源,鼓励差异发展,积极引领长毛绒玩具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高端化发展。要推进玩具与创意创业的结合与延伸。充分用好国家对动漫产业给予的政策扶持,及早对接创意产业规划,搭建动漫制作企业与玩具企业的交流平台,寻求动漫和玩具企业共同发展的赢利模式,打开卡通动漫形象衍生产品市场,把现有的产品直接植入动画片中,带动玩具产品的销售。
做优质量,加快创牌步伐,以产品的优化提升“中国毛绒玩具礼品之都”。要拓展毛绒玩具发展的内涵。传统的玩具一旦注入“朝阳技术”,便能焕发出新的活力。毛绒玩具不仅具有玩具的功能,也能充当抱枕、挂件、促销品等,要加快玩具与高新技术结合,赋予长毛绒玩具新的内涵,因地制宜地开发具有一些特殊功能的毛绒玩具如:发光毛绒玩具、智能毛绒玩具,这些玩具比普通毛绒玩具更受市场的青睐。要加快共享技术的开发。必须依托现有的玩具产业设计中心和五亭龙玩具城玩具工程研究中心,借助“原创玩具设计大赛”等赛事,推出一批玩具设计人才。要探索建立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紧密结合的共性技术创新机制。依托雅伦、嘉瑞琪、利达等规模企业,联合行业科技力量,对玩具业共性、前瞻性、关键性技术进行联合开发,形成重大平台技术的联合开发,摆脱各自为阵的狭隘观念,提高行业的技术攻关能力和水平。要提升原创设计能力。设计上的创新就是品质上的跨越。要加强研究力量,努力打造产业技术高地和自主品牌体系,走出“OEM”的紧箍咒,创造自己的品牌,提高玩具附加值。努力走出质量低谷,加快通过玩具行业3C强制性认证步伐,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提升产品竞争力和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做强市场,放大节展效应,以市场的拓展保障“中国毛绒玩具礼品之都”。要努力开拓国内市场。中国不仅是最大的生产基地,也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20xx香港玩具展买主结构分析显示:今年来自欧、美、日及东南亚国家的买主均呈负成长,前十大买主国中,仅有中国大陆成长高达17%。面对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玩具企业应加快启动中国市场战略。要争取营销的主动局面。求着为他人作嫁衣,企业最多只能维持温饱。在把产品做好的同时,更要在销售渠道上下功夫,用起营销这把利剑,将企业产品与目标客户进行对接,减少中间环节,为企业争取更大的利润。要加快经营创新步伐,探索引入销售代理制、发展加盟专卖店等形式,建立长期稳定的销售渠道,摆脱传统的竞争,进入良性发展轨道。放大区域品牌效应。学习“盱眙龙虾”的营销模式,加紧为扬州长毛绒玩具带上知识产权的帽子,让这笔无形资产实现保值增值。加大区域品牌的推广力度,让“中国毛绒玩具礼品之都”释放出更大的品牌效应,集聚人气商机,让扬州长毛绒玩具的区域品牌更响更亮。
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3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对我县五大传统产业目前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如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工业支柱产业的发展现状
我县医疗器械、文化用品、烟花鞭炮、食品加工、钢网架构五大传统产业,已经成为全县工业的支柱产业,并且继续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20xx年,这五大传统产业加上铜加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87.24亿元,同比增长52%,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6.49亿元,同比增长45.9%,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的88.4%,累计实现利税3.8亿元,同比增长74.02%,成为县域财政的主要税源。
(一)五大支柱产业的基本情况
1.医疗器械
我县目前拥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65家,经营企业76家,其中规模以上生产企业11家,出口创汇企业6家,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企业4家。江西洪达集团、益康集团、庐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锦胜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和北际医用塑胶业(南昌)有限公司跻身全国医疗器械200强企业。
医疗器械产品包括一次性使用输液器、注射器、针头、医用塑胶、卫生材料等71大类600多个注册品种,“洪达”牌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江西洪达、益康、红新、庐乐荣获江西省著名商标称号。
全县医疗器械从业人员4万多人,拥有2万多人的医疗器械营销队伍,营销网点遍布全国各地。一次性使用输液器、注射器约占全国31%的市场份额。其中洪达牌一次性注射器全国销量第一。
2.文化用品
我县现有文化用品生产企业102家,其中规模以上的企业15家。与毛笔相关的作坊2100多家,与钢笔、圆珠笔、水笔相关作坊1000多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
文化用品产业现有品种50多个,规格上千种,全行业注册商标108个,外观设计申报专利52项。20xx年,德文笔业、罗氏笔业、派利笔业、富利文笔业等5家企业被中国制笔协会评为“中国制笔王”,中德笔业被评为“中国圆珠笔金属笔芯王”,书利牌、富利文牌、派利牌、德文牌、罗氏牌、劳文牌、华宏牌自来水笔,中德圆珠笔芯,七步诗牌记号笔等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制笔行业名牌产品”。20xx年,罗氏笔业、麦波斯文具有限公司获江西省著名商标称号。
文化用品在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开设以笔类为主的文化用品销售窗口5000多个,营销网络遍布全国各地,金属笔30%、毛笔49%的市场份额掌控在文港人手里,文港已成为全国闻名的华夏笔都。
3.烟花鞭炮
全县行业生产企业1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家,李渡烟花集团有限公司资产1.2亿元、长山出口花炮有限公司资产0.4亿元。20xx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1亿元(李渡烟花2.62亿元、长山花炮2.5亿元)。李渡烟花是我县的传统产业,也是我县的名牌企业,李渡烟花集团占地3700亩,资产超亿元,目前是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生产企业,年产烟花36万多箱,产品有***、大型盆花、李渡烛光、小型烟花四大系列共20xx多个花色品种,去年参加了奥运会烟花燃放受到国内外人士的普遍赞誉。
4.食品加工
全县有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10家,固定资产投入3.1亿元,从业人员2500人,20xx年实现工业产值7.8亿元,占全县工业产值的9%,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5.36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产值5%。
中粮(江西)米业有限公司是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固定资产2.4亿元,年产蒸谷米20万吨,大米6万吨,产值可达6亿元,是亚洲最大的蒸谷米生产企业,产品销往非洲、中东、欧洲等40多个国家。
李渡酒业通过改制和资产重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传统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新产品不断开发,去年实现产值5935万元,实现税收308万元,创造历史最好水平。20xx年李渡牌商标评为“江西省著名商标”,李渡牌系列白酒,被评为“江西名牌产品”;20xx年出土的李渡无形堂元代烧酒遗址将中国烧酒酿造历史往前推移300年,并列为全国十大考古之一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5.钢网架构
钢结构行业现有生产企业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家,轻钢生产线8条,重钢生产线1条。一级建筑企业1家,二级建筑企业2家,三级建筑企业5家。20xx年雄宇集团申报江西名牌产品成功,使进贤的钢网架构企业有了自己的名牌产品。
钢网架构行业现有从业人员4000人,项目经理280人,营销网络遍布全国,先后承接了江西黄金埠发电厂、宜昌长江铁路大桥、包头黄河铁路大桥等国家重点工程。
(二)五大支柱产业的发展特点
我县五大传统产业,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壮大,部分企业每年以40%以上的速度增长,发展成为全国重点企业。有些产业不断壮大,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成长为产业集群。传统产业发展迅速,呈现出以下八个特点:
1.企业人才济济。我县五大产业的董事长、总经理,绝大部份是在市场上赤手空拳打天下的创业者。他们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吃苦耐劳的品格,善于开拓的勇气,勇往直前的精神。这批优秀民营企业家,在我县聚集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我县工业产业得以持续发展最显著的特点。
2.营销网络发达。经过20多年市场网络建设,我县的文化用品、医疗器械、烟花鞭炮、钢网结构等营销网络已覆盖全国各省、市、县,号称5万大军跑市场,到处都有进贤人;同时我县的营销网络机制先进、人才辈出,营销人员头脑灵活、思维敏捷,有江西的温州人之说,这是我县产业发展的无价之宝,这支历经20多年市场摔打培植出来的营销队伍和网络是用金钱难以衡量的'。
3.市场竞争力强。我县传统产业绝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工人工资(含社保金)远低于沿海发达地区。工人让利于企业,企业让利于经销商,经销商让利于消费者。使我县产业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4.发展环境宽松。在“九五”、“十五”期间,我县财力虽然非常紧张,但一直坚持放水养鱼,扶持壮大传统产业,使得文化用品、医疗器械等产业得以较快的发展。全省工业gdp财政贡献的比例一般在8—9%,而进贤则为4.8%。从这一侧面反映出我县历年来对工业企业扶持的力度。
5.产业集聚明显。我县文化用品生产企业102家,手工作坊3000多家,产值13亿,占全国市场的45%;医疗器械一次性耗材生产企业65家,产值10多亿元,占全国3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一个县集中这么多企业,生产这么多产品,这在全国是少有的,产业的集聚效应进一步促进了产业的发展。
6.龙头企业支撑。李渡烟花,中粮米业两家企业,其规模在全国乃至亚洲排名靠前,而且具有很高的信誉度。因此,两家企业不但在国内而且在国际市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产品95%出口世界各地。
7.传统底蕴丰富。我县自古以来就有经商的传统,例如文港制笔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文港毛笔一直沿用家庭作坊生产模式,采用传统的手工工艺。原因是毛笔不适宜采用大工业化机械生产,传统的手工作坊生产成本低,产品质量高,能满足特殊消费者的需求。
8.品牌初见成效。经过几年的品牌建设,我县医疗器械产业有一个中国名牌产品,2个江西名牌产品,文化用品9个行业品牌,2个省级著名商标,李渡烟花,李渡酒都是江西名牌和江西著名商标。名牌产品产生名牌效应,在行业发展中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
(三)五大支柱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从产业结构层面看
①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典型的有医疗器械,钢网结构,在产业内部是相同的企业叠加,无专业对口分工协作,在产业外部与其他产业没有较多的关联,不能形成其他产业对其协调和支持,因此造成产品相同、用工相同、市场相同、行业不能自律,企业相残,出现不正当的竞争。
②产品竞争力不强。表现为产业层次低,产业链不长,原材料消耗高,产品附加值低。我们调查文港金属制笔,原材料成本占产品成本的80%,毛利空间只有20%,企业无法进行扩大再生产。钢网结构产业发展趋势是高层重型钢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钢和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结构住宅、桥梁钢结构、塔桅、管道钢结构、海洋平台、锅炉钢架等,而目前全县钢构产业还停留在轻钢结构层面上。五大产业除食品加工、烟花鞭炮外,其他三大产业,产业链没有延伸,产业层次低。同时还表现在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绝大部分产品属劳动密集型普通的大众化产品。
③政府引导力度不够大。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产业结构不断趋于合理化、高级化的过程,是一个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离不开政府的及时引导,几年来全县新增医疗器械、钢网结构企业十几家,没有进行及时的引导,仍然是低层次的重复建设,既浪费了有效资源,又使企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如张公镇的东南钢构,开工没几个月就停工歇业。再如医疗器械一次输液器生产企业过于集中,有的企业处于维持状态。
2、从企业层面分析
①科学技术的瓶颈制约。
目前,科学技术是制约我县产业和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要表现在,一是技术人才缺乏,全县五大产业中高级技术人才不到20人,没有一家省级的研究所,技术检测中心和研发中心,企业无自主创新的能力。二是企业技术设备陈旧老化落后,没有更新换代,无法承担新产品开发能力。
②资金的瓶颈制约。
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产品的更新换代、设备的技术改造说穿了一是技术、二是资金,大部分企业意识到需进行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扩大生产规模,发展壮大企业,但由于企业的自我积累不足,银行贷款又十分困难,只有望洋兴叹,错过了企业发展的机遇。
③家族体制的制约。
投资主体单元化,家族式管理有原始积累快、信息传递快、决策效率高、管理成本低等优点,但也有企业管理体制落后,阻碍优秀人才进入,不利于员工积极性发挥,家庭矛盾渗入企业等严重缺点。这种家族式管理体制在企业创办初期比较适宜,企业发展到现在就完全不适用,而且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
二、优化产业结构的目标和思路
我国规划明确提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升级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途径和迫切任务,并提出主要立足优化产业升级来推动产业发展。
近年来,国家行业部门出台了许多宏观调控政策,如关闭小煤窑,淘汰1.83m球磨机,2.2m机立窑,关闭年产3万吨草浆造纸厂,年产3万吨以下味精厂。20xx年7月医疗器械行业启用新的包装标准,调整出口退税,取消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建设部从20xx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注册建造师管理规定。南昌市工业制造业贴息资金管理办法,进贤工业经济发展40条等,推动了产业企业的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因此,我县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应该通过科技创新、产品创新、体制创新,积极鼓励和引导医疗器械、文化用品、烟花鞭炮、食品加工、钢网架构五大传统产业向高、精、尖方向发展,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促进增长方式从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延长产业链条,使各大支柱产业步入良性、健康、迅速发展的快车道。
发展思路应确立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避免盲目建设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用信息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提高装备制造的水平,加强淘汰落后的生产力和生产工艺,引导和支持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和产业升级,降低资源、能源的消耗,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产业结构调整服务。
1、搞好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
明确产业的发展导向目录,并制定鼓励奖励办法,加强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引导作用。例如,医疗器械应着力发展生物医疗器械、大型医疗诊断设备、家庭保健医疗设备、无创伤、微创伤医疗器械等,提高一次性医疗器械耗材的准入门槛。钢网结构应着力发展重型钢构、桥梁钢、大跨度钢构、住宅开发、钢水泥预制结构等,防止轻钢结构的重复建设。文化用品在传统毛笔的基础上要鼓励金属制笔的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等。食品加工要立足于进贤农副产品的资源优势,建立公司加农户农工贸为一体的食品加工企业,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总之,产业的优化和调整规划要科学,引导要先行,调整要适时,措施要得力。
2、依靠自主创新化解科技资源瓶颈制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的科技发展水平和产业技术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当前自主创新能力薄弱问题已经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严重瓶颈,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到20%,远低于发达国家60%—70%的水平。因此,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优化产业升级的中心环节。根据我县产业企业科技水平现状,首先应鼓励企业引进技术,引进人才,人才要留得住、安得下、建立人才技术档案库,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其次要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建立产业产品研发中心,把产品的科研、设计和制造结合起来,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第三要设立高科技产品研发风险基金,鼓励企业大胆创新,不畏风险;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更新改造,用信息技术和先进的实用技术改造企业,提高传统产业的装备和制造水平。如鼓励企业建立医疗器械研究所、文化用品研究所等。
3、做大做强优势企业。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那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企业,左右世界竞争格局的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因此,要做好提高企业规模经营水平和产业进步,加快大型企业的发展,形成一批像洪达、益康、雄宇、沙神、中成动物制药、李渡花炮和文化用品方面的企业集团。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的发展,要注重中小企业的发展,推动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形成分工合作的关系,提高专业化协作生产水平;要积极推动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配置,引导产业合理发展。
三、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支柱产业的几点建议
1、加强对工业的领导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关健所在。建议县委、县政府要更加重视工业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大力度,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加快工业发展。一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要把主要精力放到主抓工业上,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向工业集中,花主要精力研究工业方面的问题,解决工业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二是要加强抓工业的干部队伍建设。调集精兵强将到工业第一线上去抓工业,让干部在抓工业的实际工作中经受锻炼,造就干部。今后提拔和使用干部,要把会抓工业的干部推到领导岗位上来,在全县形成一批会抓工业的骨干队伍。三是要集中力量解决当前企业存在的土地瓶颈制约问题。县政府应确定一名领导牵头,建立企业用地协调机制,其主要职责是解决企业用地过程中的问题,加快办证进度。同时要对新招商项目和企业新、扩、改项目进行包装立项,向上争取专项工业用地指标。
2.加快产业基地建设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基础。目前我县已基本形成医疗器械、文化用品、钢构网架、进贤工业园、温福工业园五大产业基地。但是存在体制不合理,设施不配套,服务不到位等问题,所谓体制不合理,如进贤工业园区和温福工业园区,进园企业对有关乡镇没有任何财政贡献,但是在征地、搬迁、维稳等方面又有大量的工作,这种又要完成财税任务,又不能受益,还要维持稳定的工作谁来做。所谓设施不配套,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没有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工业园区不但是企业的载体,更重要的是人的载体。他们的生活、娱乐、消费、上学、就医等实际问题,都应有配套措施加以解决。目前,工业园区没有任何行政职能,什么说了都不能算,说了什么不一定算,怎么可能服务到位。要尽快改变目前这种局面,使企业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
3.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必要条件。我县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目前大部分都面临产业的优化升级,需要大量的资金。如何化解资金制约的瓶颈,应该靠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就企业而言,一是要有完善的财务体系,建立良好的信用、信誉形象。二是应努力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多方筹集社会资金。三是有条件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搞好资本运作。就政府而言,主要是鼓励外地银行来进贤投资,搭建政银企服务平台和组建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
4.发展第三产业为优化产业结构服务。我县三产结构不尽合理,第三产业偏小,制约了制造业的发展。因此,加大三产招商引资力度是服务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为此,我们建议:一要建设化工原料市场,为医疗器械产业服务。二要建设钢材市场,为钢架产业服务。三要建设再生资源综合回收利用市场,为全县再生资源加工企业服务。四要建设医疗器械、文化用品交易市场,为产业发展服务。五要积极发展物流业,保证企业物流便捷。六要积极发展娱乐消费业,为企业客商提供服务。
5、抓好营销人才回归工程。我县几大产业的营销人员不下5万人,其中第一代营销人员有不少已在全国各地安家立业,有的还具有相当的规模。这些人大都在50—60岁左右。他们的第二代已经接上了事业的班,如果能鼓励他们回乡创业,将是一笔巨大财富。问题是用什么样的政策去吸引他们。我们建议,对进贤籍在外的营销人才一要开展调查摸底,掌握情况,建立联系网络;二要通过在县的厂长(经理)们与他们开展对口联系,疏通感情;三要制订吸引他们回乡投资创业的相关政策措施,感召他们回乡;四要下大力气继续改善软硬件环境,用亲情加环境让他们感到回进贤发展有钱可赚,可以有大的发展。
6、抓紧建立行业协会。目前我县的文化用品、烟花鞭炮产业有了行业协会。医疗器械和钢架结构两个产业,至今还没有成立行业协会。其根本原因就是一些行内老板们坐不下来,相互不买账。希望县委、县政府领导以及相关部门、相关人士都出来做做工作,通过做工作,让他们消除历史积怨,为了共同的事业和进贤的发展团结起来,把产业做大做强,用共同的目标把这些人聚集起来,把事业越做越大,这样才有出路。
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4
根据《中共临沧市**区委关于在全区开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的通知》组织开展一次专题调研的相关要求,结合《中共临沧市委办公室关于做好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调研工作的通知》安排,区委派出16个专题调研组重点围绕人的富裕度、人的居住质量和人的创业环境等3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调研。水电产业调研组根据相关的通知要求,及时制定了调研方案,采取发放问卷调查表、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三种形式进行调研,并于7月8日至13日由水电产业调研组组长、区委副书记左金祥同志带队,先后到临江电站、大柏树电站、遮奈电站、梅子箐电站、官山电站、细嘎电站,蚂蚁堆乡、邦东乡、马台乡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调研报告如下:
一、**区基本情况
**区辖7乡1镇2个街道,93个村民委员会,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居住有汉、傣、彝、拉祜等23个少数民族,总人口30.36万人。全区国土面积2652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半山区面积占98.4%。境内有5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58条,分为两大水系,即澜沧江水系和怒江水系。澜沧江水系径流面积为1186.98平方公里,怒江水系径流面积为1465.02平方公里。南汀河流域是恕江水系最长支流,也是全区最大河流,发源于博尚镇,至羊头岩出区外,全长70.9公里,区内流域面积1191.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6.64m3/s水能储量为9.16万千瓦。
截止20xx年底全区已建成大小水利工程3546件,其中蓄水工程42件(中型水库1件、小一型水库6件、小二型水库21件、坝塘14件),总蓄水量5013万立方米;引水工程3372件(流量0.3m3/s以上的42件,0.3m3/s以下的3330件);人畜饮水工程98件;闸坝及其它水利工程34件。
二、产业发展现状及规划
历年来,**区高度重视水资源开发利用,在60-70年代就建成近40多座农村小型水电站(装机多为30-200千瓦),对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不适应改革和发展需求的电力设施进行了更新改造,对全区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了调整和规划。
(一)发展现状
目前,全区已建成蓄水工程42件,总蓄水量5013万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库1件(博尚水库);小一型水库6件(小道河水库、马鹿坑水库、柳树河水库、锅底塘水库、中山水库、铁厂河水库、);小二型水库21件(茨通林水库、团山水库、大坡头水库、大子良水库、丫口田水库、跃进水库、界牌水库、横山水库、道河水库、豹子洞水库、滑石板水库、石板桥水库、大沙地水库、新蓄水库、大浪坝水库、小板桥水库、小龙塘水库、幕布水库、蛤蟆塘水库、羊厩房水库、白花箐水库);坝塘14件(松树林坝塘、阮家田坝塘、前哨坝塘、大村坝塘、吃水箐坝塘、小水槽坝塘、户远坝塘、小水塘坝塘、小塘房坝塘、田心坝塘、三叉箐坝塘、干龙塘坝塘、山头坝塘、幕布小中山坝塘)。
全区已开发利用的水能为29550千瓦,建成电站10座,其中:怒江水系建博尚坝后电站,装机为2×250千瓦;细嘎电站,装机为1×500千瓦;南汀河三级电站,装机为3×1000千瓦;南汀河四级电站,装机为1×1000+1×20xx千瓦;大柏树电站,装机为2×3200千瓦。澜沧江水系建有梅子箐一级电站,装机为1×500千瓦;梅子箐二级电站,装机为1×1250千瓦;梅子箐三级电站,装机为2×6500千瓦;官山一级站:装机为2×500千瓦,官山二级站,装机为1×400千瓦(糖厂内部使用)。建成漫临线110千伏、220千伏输电线路及变电站1座,变电容量为6万千伏安、9万千伏安,建成35千伏变电站8座;正在博尚镇曼来山建设500千伏变电站,建成后将大幅度提高临沧电网的输送能力,为吸纳日益发展的地方小水电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建水电站3个,总装机2260千瓦。其中:遮奈电站,装机9600千瓦;临江一级电站,装机5000千瓦;临江二级电站,装机8000千瓦。
(二)发展规划
布局:**区的水能资源开发重点区域为怒江流域的博尚、忙畔、凤翔、蚂蚁堆水力资源聚集区,辖区内横穿国道214线,交通便利,与城市中心相距较近,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结合当前的发展状况和电源结构,集中资金开发城市周边及公路沿线具有区位优势的水能资源,实行有计划、有步骤、规范化的开发利用。
目标:**区水资源丰富,根据水能资源优势及径流的分布情况,规划建设(改扩建)蓄水工程6件,增加1352.1万立方米。其中:马台大沙坝水库,蓄水60.4万立方米;平村白沙田水库,蓄水100.7万立方米;忙畔鸭子塘水库,蓄水1070万立方米;马台乔地坡水库,蓄水8万立方米;风翔兰花箐水库,蓄水7万立方米;改扩小龙潭水库,蓄水达114万立方米,目前蓄水8万立方米。规划开发建水电站10个,装机总量45200千瓦。其中:怒江水系可建小高桥电站,装机2500千瓦;昔铺河电站,装机20xx千瓦;铁索桥电站(西河电站),装机4000千瓦。澜沧江水系可建官山三级电站,装机1×1000千瓦;大付寨电站,装机3200千瓦;马台一级电站,装机3200千瓦;马台二级电站,装机7500千瓦;马台三级电站,装机12800千瓦;马台琅琊电站,装机5000千瓦;那招帮公电站,装机4000千瓦。
(三)水电产业运作机制
根据**区水能资源优势及径流的分布,针对当前小水电开发缓慢和利用率偏低问题,在充分考虑用电单位和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合理有效利用水资源,按照“谁建、谁有、谁管、谁受益”的原则,结合统筹规划小水电开发速度,提高利用效率,创造并发挥经济效益,切实做到建好一处、管好一处、用好一处。水电产业开发主要有以下程序:
1.项目建设单位依据《临沧市各流域水能规划》与区政府签订开发协议,正式协议签订前要征求水利部门的意见,正式协议签订后将原件报发改、水利等部门备案。
(1)2.5万千瓦以下的水电站可依据《临沧市各流域水能规划》开展项目前期工作,不再另行编制规划。不在《规划》范围内的应另行编制规划。
(2)2.5万千瓦及以上水电站依据《临沧市各流域水能规划》进行修订编制报市水利部门提出意见后,再报市政府批准。
(3)国际界河、市、区(县)界河的开发协议不论装机大小,由市水利局提出审查意见报市政府审批,核准实施的流域水能规划报省发改委、水利厅备案。
2.核准权限
装机规模在2.5万千瓦及以上电站由市发改委转报省发改委核准。装机规模在2.5万千瓦以下的电站建设由市发改委核准。
3、报建程序和所需报送材料。项目申报单位在向项目核准机关报送申请报告时,需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报送以下文件:
(1)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水资源论证报告、水土保持方案审查意见。
(2)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意见。
(3)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的预审意见。
(4)林业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林地征占预审意见。
(5)电站设施的相关安全意见。
(6)电网部门有关上网的意见。
4.项目核准。项目核准机关根据《云南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实施办法》(试行)以及水利、环保、国土、林业、安监、电网等部门的意见,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审查,依据专家组审查意见,对电站建设项目给予核准。项目核准文件有效期二年,项目核准后建设业主发生变更,必须经当地政府同意并报项目核准机关备案;装机规模发生变更、梯级电站合并开发,建设单位必须报项目核准机关进行变更核准。
5.初步设计报告。由建设单位委托有相应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经区水利局转报市水利局组织评审,根据专家组审查意见予以批准。初步设计发生变更建设单位必须报原批准机关审查批准。
6.工程招标。符合《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规模标准规定》(国家计委令第3号)的规定项目,必须进行招标。招标由项目业主组织,招标前应将招标备案表、招标文件、招标公告、评标办法等报水利局备案,招标后将招标结果报水利局。
7.质量监督。水利水电工程质量实行强制性监督管理。由临沧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站对市级核准的水电工程进行监督管理,建设单位在开工前必须到市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站办理监督手续,签订工程质量监督书,并缴纳质量监督费。不办理质量监督手续,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8.开工许可。电站建设开工前,由建设单位提交:项目核准文件、初步设计批准文件、工程质量监督书、项目建设单位资质、工程监理资质、设计方法代表资质等相关手续。经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查许可后方可开工建设。
9.工程验收。水电站工程验收实行分类验收制度。截流前验收、重要隐蔽工程及基础处理工程验收和单位工程验收由项目法人负责,市(区)发改、水行政主管部门参加;工程蓄水验收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机组启动验收由项目法人与接入电网的经营管理单位共同组织,市(区)发改、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参加;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安全设施验收由安监部门负责;电站主体工程完工,各单项验收完成,可投入试运行;竣工验收在试运行满一年后,由项目业主提出申请,项目核准单位组织验收。竣工验收合格,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核发取水许可证,电站才能正式投入运营。
10.电网建设、电价
(1)电网建设根据负荷需求、电源点发展情况适时建设,35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网工程由市发改部门核准,1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网工程由国家或省发改部门核准。电网主干线由供电部门负责建设和维护管理,各电站上网的线路由电站开发单位与供电部门协商解决。
(2)电站的上网由电站业主与供电部门协商并签定上网协议,上网电价按省有关规定执行。
11.建后管理。区经济、水利、安监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协调服务、安全监管工作。
四、当前存在的问题
**区水电产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开发程度较低,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多种困难和条件制约,难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一)市场格局单一。**区没有独立的地方小水电电网,国家电力部门垄断经营。垄断经营的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导致小水电和电网之间严重不平等,成为全区小水电发展的“瓶颈”。当前,小水电上网受到两个方面的制约:一是上网电价不统一,不同水电企业,上网电价不同,如玉带河公司的梅子箐三级电站,直接上网供电局,年平均上网价0.195元/度;官山电站原直接上网供电局,后因某些原因,上网给玉带河公司,玉带河公司再上网给润达公司,最后由润达公司上网给供电局,这其中就造成了官山电站上网电价被压低(年平均上网价0.15元/度)。二是电费不能按时结算,电站上网的转接,使企业重复纳税。如官山一级电站上网电费已两年没有回收,区内部分村寨电费也有两年没上交。
(二)手续多而繁杂。小水电开发项目需开发商到省、市、区多个相关职能部门办理开发手续,水电开发的相关职能部门对水电开发投资缺乏协调管理、跟踪服务,投资者办理手续较难,委托中介机构编制的报告较多,加大了开发项目投资成本。如土地、林地、环保等手续需到省级或市级部门办理。
(三)管理体制不健全。目前,水电开发既有盲目性,又有滞后性。盲目性主要表现在水电开发处于高潮时期,争先恐后的建设开发,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较多,诸如各项手续、上网问题、现有网络的输送能力等。滞后性主要体现在管理体制滞后,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平台。
(四)产业自身的限制。小水电产业发展建设成本高,电站规模较小,多数是径流式电站,导致电量生产有限,生产成本偏高,如与大规模生产的常规能源竞价上网,将会受到很大的冲击。此外,小水电因季节因素导致水资源丰枯矛盾对电力输出影响大。
(五)补偿问题处理难度大。小水电站建设只有妥善处理好涉及到的土地、林地、移民安置等相关问题,才能保证小水电站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但在土地征用、经济林木占用补偿、移民安置处理难度较大。
(六)缺乏机制的管理权。**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较低,水电开发投资渠道单一,国家先后虽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建设开发的政策,但这些政策大部分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制定的,在当时对发展小水电站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小水电站政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区级政府对电站的生产、运行、上网、营销没有实质的控制权,对电力行业的运作管理机制作用不大。如供电部门实施的“无电工程”,在线路改造中,只改照明电,不改动力电,若要改动力电每户农户要交1000元的改造费,线路改造后,收费由电力部门负责,债务由乡、村负责。
(七)安全生产监管难度大。水电产业开发的相关手续由省、市、区的相关部门审批,开发地的党委、政府对开发商在开发水电过程中没有实质的管理权限,管理难度较大。尤其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按照安全生产工作属地管理原则,当地党委、政府对开发商安全生产工作管理中矛盾多、意见大,难以管理。
五、下步工作建议
(一)加大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组织人力物力进行小水电站研究开发,做好项目规划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水电产业发展环境,对可开发的水电资源走市场化运作方式,面向社会公开夺标。
(二)建立健全相应的联动机制,理顺小水电站管理体制,保障安全生产、地质灾害、生态环保等方面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一整套可再生能源配额制,优惠上网电价,系统效益收费,对消费者进行补贴以及灵活的融资机制等激励政策。
(三)针对小水电站自身的弱点,加强小水电站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改善技术装备,促进新技术商业化、市场化运作,提升市场竞争力。
(四)建设水电项目要明确相关部门人员专人负责业务办理;涉及征占用农民土地问题,采取农民土地入股分红的方式进行解决。
(五)加强水电项目的监管,从事小水电站建设单位应专业化,无论是施工单位还是监理单位,都因采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选择有资质的单位准入,做到施工质量到位、监理技术到位、生态环保安全意识到位。
(六)督促已批的水电产业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如临沧玉带河电力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的马台河电站。
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5
茶叶是XX乡重要的传统优势产业。为加快茶产业发展,全面提高茶产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推动茶叶改良、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我们对x x茶产业的发展进行了调研,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x x茶产业的发展有着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x x乡自然条件优越,适合茶树生长,茶树品种资源丰富。x x乡位于盈江县西北部,属于开发区。乡内山峦重叠,沟谷纵横,地形起伏较大,以丘陵和小水坝为主,平均海拔1760米。土地总面积2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3004亩(水田7160亩,旱地18488亩),森林138235亩。x x乡是盈江县重要的茶叶产区。现在,全乡建立了完善的茶叶种植、加工、营销和技术推广体系,积累了丰富的茶叶生产经验,实现了传统生产技术向现代生产技术的.转变,打造了“x x山”茶叶品牌和系列产品。在XX年被州政府授予接待专用茶称号。XX年底,全国共有7个初级制茶厂,1个精制茶厂,2条精制茶生产线,3万公斤精制产能,15个茶叶科技团队。茶叶面积10776亩,产量107万公斤,产值542万元,农民茶叶收入235元。与“十五”末相比,产量、产值和茶农收入分别增长33%、76.3%和58%。
二、茶叶是促进山区、半山区和民族贫困地区广大农民的支柱产业。x x乡茶涉及面广,影响大。茶叶覆盖了全乡所有的村庄。
茶叶生产加工流通从业人员650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61%。在茶叶开发村,农民家庭收入的30%主要来自茶叶。
三是x x乡茶叶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全乡共有10776亩连片茶园,其中一个规模经营面积超过100亩。茶叶加工企业实力逐步增强。有机茶克隆种子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正在加快建设。全镇已建立克隆种茶基地3652亩,其中新植茶园352亩,新植1400亩,新植2350亩,新植1426亩。
四,x x乡茶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以来,x x乡茶叶产业发展迅速,但发展中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茶叶作为产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部分村社对茶叶作为产业发展重视不够。二是茶叶扶持政策不配套,不完善,扶持少,投入不足。第三,一些茶园基础设施差,管理粗放,产量低,效益差。四是产业化水平低,缺乏一批档次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全省知名茶叶品牌龙头企业。第五,人才缺乏,技术落后,茶叶产量和质量提高缓慢。
五、x x乡茶产业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重点。
针对X乡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X乡茶产业的发展思路是:优化结构布局,开发良种,加大投入,以单位面积产量为重点,提高质量,改善加工,建立健全茶园管理体系,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品牌,拓宽市场,扩大名优茶比重,增加无公害有机茶生产,加快茶叶产业化, 目标任务是:到末,全乡茶园面积1万亩,总产量90万公斤。 茶叶平均产量100公斤,工农业产值720多万元,茶农收入500多万元。工作重点是分两步走。第一步,实施“1234战略”。即发展四大茶;稳定茶园面积1万亩;重点扶持2家茶叶龙头企业;努力打造三大茶叶品牌。茶的四大类型是:绿茶巩固升级,普洱茶发展突破,红茶恢复发展,茉莉花茶适当增加。通过改造、淘汰和新植,茶园面积保持在1.2万亩,可采面积保持在1万亩,其中良种面积90万亩(新植35万亩)。重点扶持“x x山”龙头企业;更新、改造和整合10个茶叶初级加工厂;建立机械修理、采矿三大示范模式,辐射面积3000亩。第二步,逐步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全力打造茶叶品牌,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自主的重组或兼并形式,实行企业强强联合,力争打造一个大茶叶龙头企业,一个茶叶品牌,一个全乡系列产品,依托国内外市场,充分发挥x x茶叶市场的竞争力和突出经济强势优势的能力。
六、x x茶产业发展的两大关键举措。
1、抓好种植加工,全面提高茶叶产业化水平。第一,稳定茶园面积,优化区域布局。按照改造一批、淘汰一批、种植一批的原则,继续实施茶叶区域布局、规模化发展和良种化种植。二是切实加大中低产茶园改造力度。x x农村的茶园大多是六七十年代开发的,现在基础差,产量低。通过加强茶园水利基础设施、补植和种植等。中低产茶园应全面升级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第三,全力打造优质茶园基地。乡要努力建设1.2万亩优质茶园基地,发展1万亩绿色有机茶园。四是改造现有茶叶初级加工厂。x x乡有7家初级茶叶加工厂,力争改造5家,改造后的初级茶叶加工厂产能可达2万公斤以上。第五,努力推进XX乡精制茶加工企业技术改造。给予重点支持,促进其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提高其生产加工水平。乡重点支持发展两条茶叶深加工生产线,使每条生产线的生产能力达到20多万公斤。第六,对茶叶企业进行改革和重组。按照市场导向的原则,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通过政府引导和改制重组,全力培育全乡茶叶龙头企业。第七,调整产品结构,加快适销对路产品的研发。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调整产品结构,既要巩固传统产品的生产,又要加快适销对路产品的研发。
2.打造“x x山”品牌,扩大x x茶市场影响力。第一,整合x x茶品牌。认真筛选x x茶现有品牌,继续打造具有x x特色和代表性的茶叶品牌和系列产品。同时,规范茶叶市场,打击不正当竞争,杜绝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切实加大对x x茶叶品牌的保护力度。二是加强茶叶营销,建立茶叶营销体系。通过发展专业化营销企业,建立茶叶专卖市场、专卖店和专柜,组织各种茶叶营销活动,开发茶叶订单,促进x x茶的销售。通过保护古茶树资源,挖掘茶文化,发展旅游业,宣传茶叶,促进茶业发展。
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6
一、基本情况
1、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截止到x年10月31日,南康家具企业达5670家,比去年新增629家,同比增长13.9%;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达15.5亿元,同比增长244.4%;实现工业总产值39亿元,同比增长43.9%;实现工业增加值10.9亿元,同比增长34.6%;实现销售收入37亿元,同比增长42.3%;实现税收2500万元,同比增长25%。办理木材放行78.8万立方米,同比增长39.4%.,其中进口橡胶木42.6万方,同比增长40.6%;直接和间接从事家具产业的人员达20万人。在5000多家企业中,生产成品的家具企业有2200多家,年产值超亿元的有2家,家具产业已成为南康的“富市产业”、“富民产业”。
2、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南康家具产品结构品种齐全,种类繁多,主要有实木、板式、皮(布)艺、藤制、玻璃、五金六大类,已成为江西省最大的床俱、皮件布艺沙发、床垫和办公转椅的生产基地。同时,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大力打造“南康家具”区域品牌,积极扶持鼓励企业创品牌。目前,南康本地家具企业有效注册商标226个,其中:江西省著名商标5个,赣州市知名商标15个。
3、产业平台初具规模。家具市场方面,建成国际家私城、家居博览中心、光明家具城等市场,集中连片占地面积达500亩,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店铺5000多间。引进北京北方投资集团投资10亿元,高标准规划建设占地面积1000亩,建筑总面积达100万平方米的泓泰家具大市场,目前已开工占地面积500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在今年年底前可峻工并交付使用。规划在建的市场还有家具城中心市场、家具板材市场等项目。生产基地方面,成功申报了5000亩家具产业基地项目,首期1334亩已开工建设,土地平整和市政工程进展顺利,明年初可供企业入园;二期3000多亩用地指标也已经获得批准,正在组织征地拆迁。在龙回、蓉江、镜坝、太窝、龙岭、东山、唐江等家具企业集中的乡镇规划返乡农民工家具创业园9个,规划建设面积达4200亩。物流方面,有专门的家具物流企业217家,主要运输线路612条,覆盖了除西藏和港澳台等的全国大部分地区,为家具产品流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便利。
4、行业服务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组织机构健全,市级层面有南康市家具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调度产业发展工作;工作机构有家具产业促进局和市场办、基地办、物流办以及家具研发中心,专门负责家具产业综合管理服务和市场、基地、物流的规划建设管理与研发、服务等工作;行业自律管理有家具行业协会和物流协会,经常性开展合作交流和维权等服务。同时,专门设立家具市场治安巡逻中队、城管执法中队和物流执法队,为家具市场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土地已经成为制约南康家具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由于用地指标有限,工业开发用地紧张,用地价格高涨,南康大部分家具企业无法进入工业园区,主要从城郊和圩镇的农户手中临时租赁荒山荒坡、余坪建厂,形成“有路的地方就有厂”的现状,分散在全市各地,(其中龙回、蓉江、镜坝、太窝、龙岭、东山、唐江等7个乡镇街道占了90%),既造成了土地资源的破坏与浪费,又增加了国土、规划、环保、消防等行政管理难度,还大大增加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因为没有土地,企业要扩大规模就要在多个地方租赁办厂,管理成本高、难度大,极大的制约了企业做大做强。
2、企业规模小,缺少龙头骨干企业。由于家具行业准入门槛低,缺乏有效的管理引导措施,大量的民间资金进入家具行业,产生了大量的小家具厂。在20xx多家家具成品企业中,产值过亿的仅2家,大部分企业的年产值均在100—300万元,用工20人左右,年纳税不足万元。企业规模小,导致产业整体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低;没有龙头骨干企业,整个产业没有标杆,没有形象,在外界的印象还是低质、低价。
3、产品档次较低,没有叫得响的家具品牌。南康有20xx多家家具成品企业,主打产品是实木床、实木餐台椅和皮革布艺沙发等几大类,但只有5个省级著名商标,15个赣州市知名商标,没有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只有个别家具企业有自己的研发机构和研发人员,多数企业不具备研发、原创能力,广泛采取仿制、贴牌等形式,原材料单一,款式雷同,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品牌和新产品,销售难,利润低,又导致了相互压价,甚至偷工减料,质量下滑等问题,在外地市场只能是“地摊货”。
4、业主整体素质不高,战略意识不强。南康家具企业大部分是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他们虽然在打工时学到了一些实用知识和技术,但缺少系统知识培训,缺少先进制造技术知识,资金投入有限,法制观念不强,风险意识不高,没有战略意识,企业管理粗放,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存在同样的问题,制约了企业和产业发展。
5、市场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高。南康家具市场始建于20xx年,沿国道而建,逐步往两边(重点往北)推进。受历史条件制约,市场区域内路道、站场等配套设施规划建设滞后,造成市场外部环境秩序混乱;市场内部由于店铺产权业主分散,承租经营户密度大、素质低,物业管理水平落后等原因,市场的运营管理较差,形象的讲就象“农贸市场、大排档”。泓泰家具市场建成开业后将可以大大改善南康家具市场的外在形象。
6、缺少营销渠道,物流行业发展不规范。南康大部分家具生产企业只专注抓好生产,没有建立自己的营销队伍,更没有现代化的营销网络,主要依靠市场门市等客上门,甚至
依靠物流拓展业务,大大增加了“代收货款”的风险,极易引发货款纠纷。南康家具物流覆盖了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使南康家具通达四方。但这些物流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管理落后,鱼龙混杂。尤其是代收货款现象一直是困扰南康家具企业、主管部门乃至市委、市政府的一大“心病”,是影响南康的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没有专业的物流园区,物流企业分散在家具城周边,既不利于监管,又造成严重的交通拥堵混乱。
三、几点建议
1、在省、市层面统筹家具产业发展。把南康家具产业发展纳入全省、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全局进行统筹调度,在土地、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在产业布局中,明确南康为全省家具产业中心,把家具产业发展重点项目集中安排在南康,其它市(县、区)不再新批家具产业项目。在省、市的招商活动中,每年安排一次南康家具产业专项招商活动。鼓励各市(县、区)和驻外招商机构引进家具企业落户南康,对落户南康的'家具产业外来投资项目享受江西省招商引资各类优惠政策。
2、对南康家具产业建设用地给予倾斜。每年安排1000亩用地指标专门用于解决南康家具企业的用地问题。规划建设5000—10000亩的龙回家具加工区和镜坝家具加工区,主要承接广东、浙江转移和本地家具企业退城进园;规划建设1000亩的家具物流园区,加快推进物流行业规范发展。
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南康家具的知名度。把南康家具区域品牌宣传列入省、赣州市级宣传推广工作重点,加大在中央、省、市媒体的广告投放和宣传力度,扩大南康家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建议省、市财政每年拨出5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南康家具产业的宣传。
4、建立家具研发机构。建议批准成立“南康家具研究开发院”,为赣州市直管的副县级事业单位,采取市校合作等形式,积极引进人才,就南康家具产业的设计、质量、创新、品牌等进行常年科学研发,指导南康家具产业做大做强、科学发展。建议省、市财政在建立机构、引进研发人才等方面给予500万元的资金支持。
5、加强培训,提高业主素质。加强与省、市高校的合作交流,对南康家具企业主实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家具业主的综合素质。如有选择性地安排一部分家具业主到南京林业大学、江西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进行学习培训。建议由省、市财政每年下拨专项培训经费200万元用于提高南康家具业主素质的培训。
6、举办参加家具博览会。由江西省或赣州市政府主办,南康市政府承办,每年举办一届全国性的大型家具博览会。同时,积极组织家具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家具展会,展示南康家具,拓宽销售渠道。建议由省、市财政每年下拨专项经费500万元用于支持举办和参加家具博览会。
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7
根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工作安排,我局及时抽调业务工作人员开展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汇报于后:
一、俄色茶发展情况和效益
我县从20xx年开始建设和推广俄色茶产业,到20xx年共发展俄色茶3000亩,其中20xx年发展20xx亩,20xx年发展1000亩,都属于州级财政林业产业项目,还未产生效益。
二、政策支持和帮助
俄色茶发展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区、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顺利的进行了各项工序。
三、今后的建设和产业发展打算
俄色茶是一项增加农区农户收入,提高农户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稳定、改变农户思想观念的项目工程。我局要抓住上级部门重视的大好机会,做好基地建设和产业发展,争取在5年内再发展5000亩以上的基地,并争取资金建造1-2个原料加工厂。
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俄色茶在我县属新造树种,从验收结果可以看出保存率不太理想。俄色茶推广工作难度大:州级财政资金只对苗木、肥料和围栏给予补助资金,没有栽植补贴,老百姓积极性低、思想保守不愿做;工作人员能力水平低,缺乏专业培训;受地形条件限制,项目方案上作业设计难度大。
五、需上级支持和帮助
希望上级部门给予更大的支持,并在州内搞业务培训。
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8
为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两轮驱动” 产业发展战略。局采取四项有效措施,扎实推进我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是抓规划,将高新技术产业纳入科学发展轨道。去年以来,局对全区现有的服务型高新技术产业楼宇以及北部新华、华丰、天堂三个园区的工业企业进行了全方位调查摸底,剔除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共排出约43万平方米可用于腾笼换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目前,正在抓紧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20xx-20__),根据这一规划,区高新产业在空间布局上将形成“一园、四基地、四区块、十楼、百点”的结构。即以北部“创新创业新天地”为核心,积极发展**区(沈家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新华园高新产业基地、天堂园高新产业基地、华丰高新产业基地四大高新产业基地。在中部和南部形成设计服务业产业区块、现代传媒业产业区块、信息服务产业区块和科技服务业产业区块。
二是抓引导,形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结合我区实际,一方面我区南部以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等单位为龙头,积极发展设计服务业产业区块。以浙报集团、杭报集团、杭广电集团等媒体巨头为龙头,积极发展现代传媒产业区块。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通讯服务业为龙头,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产业区块;另一方面我区北部以杭州市的“创新创业新天地”为核心,在北部形成四个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分别为(沈家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新华园高新产业基地、天堂园高新产业基地、华丰高新产业基地,建设点、线、面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格局,形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三是抓载体,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在招商引资方面,加强**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整体形象策划,通过电台、报纸、网络和户外广告等媒体,积极宣传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引导有实力、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开展优秀高新技术企业、优秀初创型企业、优秀孵化器等项目的评选,对推进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企业和个人进行表彰。主动出击,组织赴国外和国内发达地区开展招商推介活动,举办高新技术成果展示交易会,推行网上招商、代理招商等多种招商模式;在培育新兴产业方面,以开辟大学生、研究生、留学人员与老师的'创业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以及相关扶持政策措施为载体,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
四是抓合作, 加强政府—大学—企业产学研结合。将浙工大的发展纳入本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一步确立在高新产业、科研技术、信息交流、创新创业、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拓宽**区政府、工业大学、企业的合作领域,促进共同发展,并构建经济、社会和文化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平台。同时,鼓励支持**区重点骨干企业和在杭高校的有关院、所合办研究所、技术中心和中试基地。形成电子商务、科技服务业、动漫游戏、服务外包等高新技术产业密集群基地。
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9
按照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7月以来,克振副省长带领省直有关部门的同志深入武汉、孝感等地调研部分节能环保企业,随后嘱我们对该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研究。近期我委分赴12个市州开展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将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全省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着力加以推进,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汇总各市州上报数据,20xx年全省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超过1500亿元,比20xx年增长76.5%,其中:高效节能产业总产值约450亿元,先进环保产业总产值约250亿元,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约800亿元。全省节能环保产业企业数突破1000家,比20xx年增长42.8%,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200多家;从业人员接近20万人,较20xx年翻了一翻。总体来看,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初步形成了一批骨干龙头企业
我省已有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节能环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已初步成长为各自领域里的领军骨干企业。
在高效节能领域,有从事电力能源装备的长动集团、武汉南瑞、三环发展、合康变频、大力电工、孝感大禹、襄阳万洲、追日电气等,从事蓄热式燃烧的仙桃神雾,从事节能窑炉的华窑集团,从事三联供空气源热泵的武汉朗肯,从事半导体照明的华灿光电、迪源光电、匡通电子,从事节能保温建筑材料的武汉沃尔浦等。长动集团20万千瓦以下热电联产机组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神雾公司占有国内高温空气燃烧应用份额50%以上;宜昌匡通电子在国内LED封装行业居于龙头位置。
在先进环保领域,有凯迪控股、都市环保、中钢天澄、凯迪水务、武汉华电、中碧环保、天虹仪表、方元环境、华丽环保、创新环保、合加环境、东之盛、沙市水处理设备制造厂等。都市环保自主研发的“氨硫铵烧结烟气深度脱硫”技术和“双循环三段式脱硫塔”装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武汉华丽环保公司研发的可热塑淀粉生物降解材料可有效解决废弃塑料产生的“白色污染”;沙市水处理设备制造厂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管式超滤膜生产厂家,市场占有率50%以上;中钢天澄是国内除尘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工程总承包商之一。
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有格林美、湖北金洋、千里马、法利莱、江南实业、宜昌立帝、华山水产、华新水泥、黄石大江集团等。格林美是国内城市矿产领域首家上市公司,在荆门、武汉、仙桃等建有多个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基地;宜昌力帝是国内最具专业化的废钢加工处理设备研发生产企业;华新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技术攻克了垃圾处理过程中的4大难题,处置过程中无二次污染;武汉法利莱实现激光再制造设备的产业化生产,并列入国家再制造试点。
(二)产业集聚化发展态势初显
经过多年发展,我省节能环保产业逐步呈现出依托骨干企业向重点园区和区域集聚的发展格局。
在高效节能产业领域,阳逻开发区以西门子、阿海珐和国电南瑞公司产业园为基础,形成了大型输变电设备和智能电网应用装备产业基地。黄冈节能窑炉的发展颇具特色,华窑集团、中洲窑炉、中亚窑炉等行业领军企业正抱团推进“绿色工业窑炉”省级标准制定,填补国内该项标准的空白,黄冈逐步成为“窑炉之乡”;襄阳以大力电工、追日电气、万洲电气等企业为龙头,建立了襄阳软启动产业联盟,成为全国最大的软启动产业生产基地。
在先进环保产业领域,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集聚了凯迪电力、中冶南方、都市环保、中钢天澄、绿世界、芳笛环保等一批龙头企业,在电力环保、水处理、节水技术和设备、环保工程总承包等领域门类齐全、优势突出。20xx年节能环保产业实现总收入789亿元。
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领域,谷城再生资源园区围绕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依托金洋公司、骆驼蓄电池、三环锻造等一批“城市矿产”资源回收、加工和利用企业,初步构建了再生钢、再生铝、再生铅等三条较为完整的循环型产业链,已形成年回收各类再生资源200万吨、年处理利用各类再生资源130万吨的能力,再生资源产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黄石市围绕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依托大冶有色、大江集团等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以有色金属和稀贵金属回收利用为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链。青山工业区内武钢、武石化之间实现氮气和氢气资源互补,武钢、青山电厂与利用钢渣、粉煤灰、磷石膏的建材企业之间也形成了良好的协作模式,形成了以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业污染治理、环保设备设计制造产业基地;武汉市东西湖区工程机械装备再制造园区聚集了龙工、三一、千里马等国内主要工程机械生产与再制造厂家,形成了再制造产业集群。格林美在荆门高新区打造废旧电池、电子产品等回收利用基地,20xx年产值超过23亿元。
(三)社会参与节能环保产业的积极性增强
我省积极落实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相关企业年减免增值税和所得税约17亿元。每年争取国家支持节能环保重点项目资金近15亿元。政策扶持提高了企业投资节能环保产业项目的积极性,不仅一批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同时推动了建材、化工等行业从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向节能环保型转变。武钢集团、华新水泥、大冶有色等均成立了以节能环保为主攻方向的企业,如武钢金属资源公司对冶炼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生产矿渣微粉等产品,年产值超过80亿元。中节能等央企也开始在我省投资布局。一大批在建或拟建的节能环保产业化项目正在稳步推进,总投资近1200亿元,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较强的后备力量。
(四)各地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逐步加大
各地对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武汉市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制定了节能产品推广、废旧产品回收利用财政补贴政策,加快节能环保服务模式创新,出台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支持办法,安排5000万元市级循环经济引导资金。鄂州市把节能环保产业纳入重点发展产业,依托高新区建设专业节能环保产业园。荆门市出台了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措施,设立了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建立了循环经济统计评价体系。襄阳市积极争取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拥有谷城再生资源园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东风康明斯国家再制造试点等一系列“国字招牌”,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发挥了引领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看,全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可以超额完成规划目标。同时,发展中也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整体竞争力不强。突出表现在“两小一低”。一是产业规模偏小。我省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比例不足5%,产值仅为江苏的四分之一,浙江、山东的三分之一左右。二是企业规模偏小,大型企业(集团)特别是具有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能力的企业还不多,仍以中小企业为主,集中度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技术水平偏低。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从事高端设备制造的企业不多,大多属于一般加工制造企业,产品附加值较低。
(二)产业结构不优。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我省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较快,但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和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不足,特别在高效锅炉、垃圾处理成套设备、废旧电器和汽车拆解等节能环保装备制造领域存在明显短板。产业空间布局也不尽合理,“撒得不开、聚得不够”,部分市州县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滞后。产业集聚度不高,产业链不成熟。
(三)市场开拓难度较大。节能减排总体上属于政策驱动型市场,其中很大一部分政策拉动型需求和政府公共投资,节能环保产业领域相关的目录清单、资质资格认定较多,进入市场的门槛较高。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一些技术和装备研发成本高、产品性能不稳定,难以为市场接受并得到应用推广。现有的节能环保企业大部分是民营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贷款难、融资贵问题,资金积累缓慢,企业发展面临很多实际困难。
(四)扶持政策还不够系统。一是在创新驱动方面,没有把节能环保产业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开发作为省级科技计划的重点领域。二是在需求牵引方面,国家通过推广节能环保产品、实施节能环保重点工程来推动节能减排和扩大投资消费需求,但地方政府不能只推广使用本地产品,需求牵引政策难以精准发力。三是在投资促进方面,主要是申请国家资金扶持,省级没有设立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相关节能环保企业的产业化项目只有变换主题申请有关部门的其他专项资金,影响了企业投资积极性,甚至导致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四是在政策引导方面,对一些新兴的服务模式,如合同能源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政策不明确、法律规范不健全,影响了推广应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废弃物回收利用增值税进项抵扣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五是在组织协调方面,没有建立规范统一的统计体系,影响对产业发展形势的科学研判。部门之间协调配合还不够。
三、进一步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国家更加强调节能减排硬性约束,节能环保领域的投资、技术、装备、服务需求十分旺盛。近期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今明两年生态环保重大工程中,仅大气污染防治和清洁水重大工程投资就超过8600亿元,市场潜力大。我省节能环保产业正处于从产品生产向装备和服务延伸、从外围向核心突破、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的关键时期。兄弟省市均将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呈现万马奔腾、不进则退的发展态势。以我省的基础和条件,只要加大力度,完全有可能实现节能环保产业跨越式发展,5年时间有望培育成产值5000亿元的新兴支柱产业,占据新一轮区域竞争的制高点。下一步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扩大市场需求。节能环保产业与一般性竞争行业最显著的区别,是其对政策的依赖程度较高。因此,要做好政策和市场结合文章,把促进推广应用作为关键环节。一是强力推进节能减排降碳,加快淘汰落后锅炉、电机、老旧汽车等,扩大节能环保装备、产品市场空间。“一主两副”中心城市和其他有条件地区,适当提高节能建筑、新能源汽车推广、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回收利用等节能减排目标,以政策拉动需求,进而带动产业发展。二是推进政府采购节能环保产品和服务。严格执行政府优先采购和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鼓励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向社会购买节能环保服务。把合同能源管理作为公共机构开展节能改造的主要方式,研究制定促进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实施的具体办法。三是引导节能环保产品消费。完善节能惠民工程、“以旧换再”、“能效领跑者”、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等政策措施,开展全民行动,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消费理念。四是支持节能环保企业参与节能减排重大工程。对获得国家节能环保标识、进入国家相关目录名单的省内企业给予适当奖励,对省内企业研制的首台(套)节能环保装备在省内工程中使用的,可由省财政对生产企业及用户给予补助。五是支持节能环保服务模式创新。积极培育合同能源管理、节能量审核、节能低碳认证、碳排放核查等第三方机构,在污染减排重点领域加快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支持发展再制造服务,建立完善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
(二)助推企业发展。一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建议对未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再生资源企业,各地方政府可将新增的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全额返还给企业。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此,国务院文件有明确要求,但我省目前还没有设立节能环保产业扶持专项资金,仅省经信委在新增专项资金中,对资源循环利用有一定支持。建议从20xx年开始,省财政设立5000万元节能环保产业扶持资金,主要以贴息方式支持节能环保产业重大项目建设。三是拓宽投融资渠道。包括绿色信贷、抵押担保、上市融资、债券发行、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等。四是支持节能环保企业“引进来”、“走出去”。对引进的节能环保企业,给予一定奖励,并在用地等方面予以优先保证。五是加强组织协调,建立部门协调联动工作机制。
(三)支持技术创新。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技术产业的典型特征,必须把实施创新驱动、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在节能产业领域,加快节能共性关键技术、核心材料和关键设备的研发,推进节能技术装备升级换代。重点发展高效电机、高压变频、无功补偿、高效锅炉(窑炉)、蓄热燃烧、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半导体照明、工业化建筑、碳捕捉等技术和装备。在环保产业领域,以大气污染治理、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污染土壤修复和环境监测等领域为重点,研发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技术和产品,提升我省环保技术装备水平,加快治理突出环境问题。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领域,以磷石膏等典型固体废弃物、稀贵金属、农业废弃物、餐厨废弃物等处理以及再制造为重点,加快研究一批市场需求量大、应用前景广泛、经济效益明显且无二次污染的高效资源化利用技术。同时,着力提升节能环保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引进人才、引进技术,加强对外技术合作。
(四)推进试点示范。近年来,国家在与节能环保产业相关的领域,特别是循环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试点示范,把这些试点示范抓好了,就能为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培育产业发挥重要引领作用。要积极推进我省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探索符合各地特点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进我省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再制造试点、循环经济示范市(县)、“双百工程”等国家级节能环保各类示范试点建设,切实发挥典型带动和辐射效应。开展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创建活动,进一步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企业循环式生产和园区循环式发展,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五)完善相关政策。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出台后,全国已有10多个省级政府相继制定了贯彻落实措施。去年我省发布了关于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的行动方案,但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整体发展没有系统政策和全面部署。建议省政府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并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推进工作,以提高各地各部门对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紧迫性、重要性的认识,并按照精准调控、喷灌滴灌的要求,拿出支持节能环保企业发展的具体举措。目前,我委已研究草拟了相关政策文件初稿,待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后报省政府审定。另外我们已启动《湖北省节能环保产业“十三五”规划》的研究工作,提前谋划未来一段时期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思路和总体布局。
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10
*镇地处南麓,河中游,位于*区西北部,距城区69公里,全镇辖41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220个村民小组,5420户22478人。“十二五”期间,*镇党委政府结合镇域实际情况,把畜牧产业列入镇域经济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来抓,提出了“强村大户、典型示范”的发展战略,这非常符合*镇的实际。就*镇而言,一是畜牧业发展基础较好,二是范围内牧草资源丰富,三是气候环境适宜,大力发展畜牧业,对于该镇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镇畜牧业生产发展现状
畜牧业是*镇的传统产业,也是该镇的基础产业。多年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的发展,依托资源优势,始终坚持“强村大户、典型示范”这一发展战略,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工作重点来抓,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畜禽疫病防控、畜(禽)品种改良、圈舍改造、养殖科技推广和疫病防治工作,使该镇畜牧产业得到了稳步发展。据统计,20__年4月,全镇畜禽存栏量达65993头(只),其中生猪存栏8760头,牛存栏1546头,羊存栏2867只,家禽存栏52820只,各类养殖大户(场)59户,预计畜牧业半年产值可达1300万元,实现畜牧业农民人均收入600余元。畜牧产业的稳步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镇发展畜牧产业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畜牧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第一,具有较好的群众养畜基础。畜牧产业是*镇的一项传统产业,农户对从事畜牧养殖的积极性较高,据统计,全镇5420户农户中,养殖畜禽的农户高达4563户,占农户总数的84.2%,广大养殖户在长期的饲养管理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畜禽养殖经验;第二,草料资源丰富。近年来,由于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加之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大片的荒山、二坡地荒芜,为饲草的生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根据*镇林业部门的统计,全镇共有宜牧草场面积30000余亩,这为牛、羊等食草动物的养殖提供了优越的饲料资源;第三,气候适宜。光、热、水、土充足,立体气候明显,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宜牧草和畜禽的生长繁殖,适合生态养殖的发展。第四,政策机遇好。国家为促进畜牧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奖扶政策,加之连年来市、区党委政府一直把畜牧养殖作为富民产业来抓,为该镇发展畜牧业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2、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以散养户为主,畜禽养殖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导致畜禽疫病防控难度加大,环境污染严重,养殖经济效益不明显;第二,认识不足,观念落后。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仍沿袭着传统的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的落后小农经济思想意识,传统的、粗放饲养管理及经营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第三,牧业结构不合理。该镇畜牧业仍以生猪为主,丰富的草料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羊、牛等食草动物的养殖规模没能发展上去,经济效益未能凸显。第四,品牌意识不强,没有在打响品牌方面去做文章,导致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畜禽及其产品也没能走出,赢得更大的市场。第五,缺乏龙头加工企业,缺少专业合作组织,广大养殖户规模小,层次低,市场开拓力差,拿不出拳头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第六,畜禽良种的普及化程度不高。第七,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不稳定,人员老龄化,待遇报酬低,对动物疫病防控的积极性不高。
三、推进*镇畜牧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科学制订规划,引导全镇畜牧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优化牧业结构和合理规划区域布局,结合各村实际,坚持走“一村一品”的畜牧业发展路子;加大对大场大户的扶持力度,合理布局养殖小区,引导广大散养户退户入区,逐步淘汰养殖方式落后,集约化水平低,环境污染严重,经济效益低下的散养农户;继续坚持“强村大户、典型示范”的发展战略,坚持走“培训-示范-推广”的路子,力促畜牧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方向发展;积极探索发展“畜-肥-蔬(渔)”生态循环产业模式,提倡发展家庭适度规模养殖。
2、引导农户调整牧业产业结构,在养殖条件优越、经济效益明显的项目上多下功夫。*镇属典型浅山丘陵地区,气候湿润,饲草资源丰富,非常适宜牛、羊等食草动物的养殖,加之牛、羊等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且大有上涨的势头,因此,在稳定发展生猪产业的同时,突破发展山羊、牛等饲草资源丰富、经济效益明显的养殖项目。
3、突出区域优势,做强唱响生态品牌。*镇地处恒河中上游,气候湿润,山青水秀,全镇*平方公里的面积,还是未被厂矿企业污染的处女地,在*镇境内养殖的畜禽,可以说吃的是山野菜,喝的是山泉水,只要严把饲料关,应该可以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有机食品认证,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赢得市场,更可以赢得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加大畜禽品种改良力度。可依关坪村李诗全生猪二级繁育场为轴心,积极推广PIC、约克、杜洛克等优良生猪品种;以松林村鑫森生态羊场为轴心,大力推广布尔山羊等优良山羊品种,力争在“十二五”末,实现全镇畜禽良种普及率100%。
5、突出抓好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工作,积极探索“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牧业经营模式。优化投资环境,鼓励、扶持畜禽产品深加工企业在本镇落户,要在突出抓好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工作前提下,尝试“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牧业经营模式,实行定单养殖,降低养殖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改变一贯的农产品买方市场的惯例,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养殖户的利益。
6、切实抓好动物防疫工作,加大动物防疫工作体系建设力度。畜禽养殖,疫病风险大于市场风险,做好防疫工作是从事畜禽养殖的基础和关键,因此,要在动物防疫及其体系建设工作中加大力度,镇财政要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对基层动物防疫员的科技培训,配备必要的防疫器械,增加防疫员工资报酬,从而调动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力争动物防疫工作规范化、程序化。
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11
第三产业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新城区作为宁波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如何加快实施“退二进三”战略,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对于进一步提升城区功能和地位,充分发挥集聚、辐射和带动效应,推动全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区域经济协调、快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加快新城区第三产业发展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目前新城区三产发展的基本情况
撤县设区以来,根据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新城区规划建设已从原来的以二产为主逐步向三产为主转变,三产项目的招商、建设已成为新形势下新城区开发建设的重中之重。去年以来,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规划引导。去年以来,先后实施了新城区核心区国际方案征集,开展了新城区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编制,完成了城区主干道城市设计和景观设计,目前正在着手编制新城区重点区域东西向文化及娱乐景观轴城市设计、南北向商业景观轴城市设计。规划对新城区34平方公里范围的商业、文体、娱乐、教育、医疗卫生等三产项目的配置规模、用地位置等都作出了明确要求,对新城区下步的三产发展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
(二)项目招商。去年以来,新城区把大力推进三产项目招商作为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来抓,按照“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的要求,先后引进5只较大的三产项目,计划总投资达36.6亿元,其中外资项目3只,注册资金6000万美元,其中宁波万达广场计划总投资20亿元,总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白金五星级明州花园酒店计划总投资8亿元,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开元明都大酒店计划总投资4亿元,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鄞州商会大厦计划总投资3.5亿元,总建筑面积11.6万平方米。
(三)建设推进。目前新城区范围已建成的较大规模的三产项目共27只,计划总投资超100亿元,总建筑面积352万平方米,其中房地产项目16只,总投资超50亿元,总建筑面积171万平方米,主要包括高教园区鄞州体育馆、训练馆、图书信息中心、鄞州高级中学以及华泰剑桥、东湖花园、格兰云天、金湾华庭、半岛名邸等一批房地产项目; 在建的三产项目共20只,计划总投资64亿元,总建筑面积 219万平方米,其中主要包括明州花园酒店、开元大酒店、麒麟商务大厦、鄞州商会大厦、高教园区国际会议中心、商务休闲中心、明州医院、新城区医院、工商银行、农业银行、鄞州银行、区社会福利中心、科技中心、文化艺术中心、文化广场、鄞州公园以及新都美地、东湖花园、格兰云天、华泰剑桥二期等一批房地产项目; 已批待建项目共12只,计划总投资44亿元, 总建筑面积121万平方米,其中主要包括万达商业广场、区博物展览中心、明州经贸大厦、综合农贸市场、新江厦商城、新中源大厦、和邦商务大厦、奥丽赛大厦以及南湖花园、小城花园、春江花城、华泰三期等房地产项目。
近年来,虽然新城区三产项目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规模、数量还是档次等各方面,离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同新城区所处的地位和应发挥的作用相比,都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需要在下步工作中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新城区第三产业加快发展。
二、下步加快新城区第三产业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当前,东部新城、跨海大桥的建设,对于新城区来说,既是一次重大的历史性机遇,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因此,要加快新城区第三产业发展,必须抢抓机遇,着重做好以下三个字文章:
(一)“快”,即加快建设,采取三方面措施:
一是组团式发展。当前,要严格按照新城区核心区规划要求,紧紧围绕新城区主干道路街景设计,充分发挥各街道、部门参与开发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着重做好新城区主干道路以及宁横路、宁姜路、34省道等周边街区的整理和改造,实现组团式发展和滚动式推进。
二是点线面联动。“点”,就是以万达广场以及周边商业设施为点,力争今年10月底前促成广场开工建设,引进一批国际知名商贸企业落户,并带动周边三产项目加快发展。“线”,就是以商业特色街为线,培育发展天童路、四明路等商业景观带,把商业特色街区作为城市中心的开发区来做精、做专、做大、做强。“面”,就是以社区服务网点为面,加快社区服务的产业化和社会化进程,大力发展面向城区居民消费需求的家政、医疗、文娱、维修等服务,形成与现代城区发展相适应的社区服务网络。
三是全方位拓展。通过采取积极的土地、投资、财政、金融、价格等政策,加大对新城区第三产业特别是重点服务行业的扶持、引导力度。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和民资外资发展第三产业,参与公平竞争,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服务业运行机制。
(二)“高”,即提高品位。
一是抓规划。按照“提高品位、超前发展、优化布局、体现特色”的规划要求,进一步编制完善新城区第三产业发展规划,并同我区“十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全区第三产业发展规划紧密衔接,在合理规划新城区第三产业区域布局的同时,进一步深化编制商业、交通运输、信息通讯、金融保险、房地产等各种业态的发展规划,为高起点发展新城区第三产业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强招商。下阶段,要将集中精力引进和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第三产业项目,作为新城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提升新城区城市形象和知名度,并力求在引进具有国际水平的信息业、会展业、娱乐业和现代物流业方面寻求突破。同时,大力发展搂宇经济、总部经济,积极利用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的总部、研发中心或办事机构来新城区落户。同时大力引进绿城、万科等国内知名房地产开发商参与新城区开发建设,逐步推出一批精品楼盘,提高新城区房地产开发建设的品位和档次。三是重建设。在加快项目建设的同时,严格把好建筑的立面、色彩、体量及质量关,努力使各类建筑成为新城区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特”,即注重特点。充分利用新城区的区位和环境优势,大力实施错位发展战略,坚持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个性化发展道路,努力体现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住在鄞州、学在鄞州、游在鄞州和创业在鄞州”的建设要求。
1、“住在鄞州”——着重实现三个“完善”:一是完善交通条件,特别是新城区与宁波市区及其他周边区域的城市交通连接,大力发展区域内部公共交通,保证居民出行需求。二是完善社会事业配套,重点加快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公共事业发展,建设一批群众性、开放性的公共活动场所。三是完善环境形象建设,加大城市综合管理力度,营造优美、舒适、安定的城市环境形象。
2、“学在鄞州”——大力发展三大“教育”:一是基础教育。加快建设具有国家级水准的新城区实验小学、实验初中等一批基础教育教学设施,鼓励和支持各种形式的社会力量办学,进一步提升城区建设的品位和档次。二是高等教育。以高教园区为依托,加快发展各类高等教育,重点加快第三产业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加快三产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三是成人教育。大力加强就业培训、函授、进修和社区教育等各类成人教育,完善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终身教育体系,凸现新城区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提高市民素质的科教文化功能。
3、“游在鄞州”——努力营造三大“亮点”:一是商贸。在进一步加快万达广场建设的基础上,集中精力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大型连锁商贸龙头企业落户新城区,同时大力发展特色步行街、精品商业街等,着力构筑大中小相结合的商贸发展新格局。二是休闲。积极挖掘形式新颖、内涵丰富的休闲娱乐主题,注重体现鄞州区厚重的历史文化、佛教文化和梁祝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休闲、娱乐产业。三是江南水乡风貌。充分利用新城区河网水系发达的优势,努力营造赏心悦目的城市水景,并在建筑设计、灯光布局等各方面展现独特的风格,以精致优美的江南水乡风貌发展城市旅游经济。
4、“创业在鄞州”——加快形成三大“服务业体系”:一是新兴服务业体系。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大集团办事机构,着力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内涵、有档次的精品楼宇,初步形成比较齐全的广告咨询、法律服务、科技服务、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框架。二是金融信息服务业体系。吸引各类金融机构来我区设立机构或分支机构,加快发展邮电、通讯、电子商务等信息产业,努力为各类机构投资创业提供服务平台。三是传统服务业体系。加快发展宾馆、餐饮服务业,大力发展社区医疗、家政服务、物业管理等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业,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12
宣纸书画纸是我县三大传统产业之一,是我县县域特色文化产业,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按照县政协年度工作安排,就宣纸书画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宣纸书画纸均属于手工纸行业,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国内外手工纸产量都在不断下降。目前,欧洲手工纸作坊大都隶属于博物馆、文化保护部门、学校等,极少数进入纯市场运作,无论归属于哪个部门,政府每年均要安排专款补助,使之能够保存、传承。相比而言,亚洲国家和地区情况略好,但濒危状况也令人堪忧,我国手工纸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年产30万吨下降至20__年的1.5万吨左右,产地也大量减少,主要分布在安徽、四川、浙江、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区。
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县宣纸书画纸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以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一批生产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集群效应逐渐显现;先后形成了“__”、“__”、“__”、“__”、“__”、“__”、“__”等十几个著名品牌,其中1家获国家驰名商标、6家获省著名商标,产品畅销全国和东南亚及欧美市场。特别是注册于1984年的__牌宣纸先后三次蝉联国家金质奖,__牌宣纸商标于1998年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xx年我县宣纸被国家质监总局批准为“原产地理保护产品”。20xx年宣纸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xx年又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依托宣纸独特的手工技艺和书画艺术界的影响,我县书画纸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手工书画纸生产营销基地。
截止20__年,宣纸书画纸行业完成产值6亿多元,实现税收4700多万元,从业人员万余人。我县地理标志(原产地域)保护授牌企业14户,年产宣纸近千吨,其中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__”牌宣纸700余吨,占宣纸总产量的70%以上,年产值2亿多元。宣纸书画纸生产加工企业(户)380余家(仅__镇宣纸书画纸生产加工企业(户)280多家),年产值4亿多元。
宣纸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原产地理保护产品和申遗的成功,使__县作为宣纸原产地的地域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正宗宣纸”只产于__县的美誉度进一步提升,特别是“__”牌宣纸1998年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各地的宣纸书画纸专卖店,把“__”牌宣纸作为镇店之宝,把有“__”牌宣纸销售作为一种荣誉。
汉文化热、书画热的悄然兴起,“书法进课堂”活动的逐步开展,必将带动宣纸书画纸市场需求,宣纸的古籍印刷、邮票印刷、宣纸纪念品收藏等宣纸加工领域的'开拓,也将对宣纸书画纸市场需求产生拉动。
全县上下已形成进一步做大做强宣纸书画纸产业的共识,加快发展宣纸书画纸产业的氛围已经形成,宣纸文化旅游已成为我县旅游的重要品牌,宣纸博物馆、__镇宣纸书画纸产业园等平台建设扎实推进,宣纸书画纸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宣纸作为文化产品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作为高级书画专用纸承载着传承优秀文化的使命,宣纸制作过程体现了农耕文化的基本特征。宣纸和制作过程本身就是宣纸的文化发展史,到目前为止,我县研究宣纸文化的专业人士甚少,且深入不够,至今没有在根本上对宣纸文化的本身内涵、宣纸与地缘的关系、宣纸的环境关系等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宣纸的文化张力没有充分展示,缺乏对宣纸文化的提炼和本质描述,在宣纸的大品牌的树立、宣传上只停留在表面,缺少更深层次的内容,手段也较为单一。
宣纸书画纸是__县的特色产品,入行门槛低,企业(户)数量多,企业(户)主素质参差不齐,对宣纸这一大品牌的文化内涵认识不够,保护意识差,只顾眼前小利,造成技工无序流动、假冒“__”名牌产品时有发生,书画纸冒充宣纸、企业(户)之间竞相降价(特别是书画纸)、机械纸冒充手工纸销售等行业不自律行为已成常态,已经影响到行业自身的发展和地域优势的发挥,影响宣纸原产地声誉。
一是宣纸生产的主要原料青檀皮和稻草的基地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青檀造林超额完成了年度任务,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自建基地也取得突破,燎草基地建设有序推进,但长杆稻草种植面积减少,稻草收购难,短期内原料供应仍趋紧张,书画纸生产原料全部从四川、河北等地购进,完全受制于他人,原料成本高的局面依然存在。二是宣纸书画纸生产苦、脏、累工种多,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习艺周期长,职业寿命短,易患椎肩盘突出、腰肌劳损、关节炎、手部皮肤病等职业病,容易导致技工流失和招工难等问题。三是宣纸书画纸生产存在原料加工和产品生产两个环节的污染,除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有规范的污染治理设施外,大多企业污染治理设施不到位,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青檀皮加工点多面广、处理成本高,特别是书画纸生产企业(户)规模小而散,集群度低,治理设施简单,不能满足达标排放的要求。
书画纸在我县原来就是类宣纸的概念,从引进龙须草浆板开始也是围绕这个核心要求生产,由于企业(户)恶性竞争,书画纸的质量标准难以坚持,特别是“机械书画纸”(售价仅为手工书画纸的三分之一)的出现,对我县书画纸行业形成很大冲击,现在浙江富阳书画纸已用“
纸寿千年”的概念抢占市场,而我县书画纸至今没有明确的定位。生产企业只是一味按客户的价格要求生产纸,甚至以机械纸冒充书画纸,以低端纸冒充高端书画纸销售,没有充分发挥__县是宣纸原产地这一地域优势,明确书画纸发展定位,打造书画专用纸这一品牌。
围绕“建设全国最大的宣纸书画纸生产加工地,最主要的营销集散地,最有影响力的书画艺术界名流创作交流活动地”这一目标,打造__县宣纸书画纸的升级版,是当前宣纸书画纸产业转型发展、加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为此建议如下:
一是要组织专门力量研究和挖掘宣纸文化,宣纸是__县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与__县同气连枝,与中国的书画艺术共同发展,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对宣纸文化进行挖掘提炼和描述,带动宣纸行业发展升级。二是要做好宣纸旅游文章。加快宣纸文化园内宣纸博物馆及后期工程、宣纸(文房四宝)大市场工程的建设进度,丰富宣纸文化旅游的内容,拓展宣纸文化旅游的亮点。三是要做好手工书画纸品牌创建工作。行业协会要积极引导宣纸书画纸企业(户),树立品牌意识,创优创牌,明确书画纸发展定位,以高端手工书画专用纸生产销售基地为发展目标,与低端、机械书画纸错位发展。四是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在宣纸文化产品开发上要发挥更大带动作用,在宣纸纪念纸,邮票、古籍印刷等产品的基础上,加大宣纸文化产品的研发力度,不断开发出新产品,带动宣纸行业发展规模。
一是要切实抓好原料基地建设。继续推进宣纸原料基地建设,确保按期完成基地建设任务,鼓励书画纸企业在外建基地。二是要切实解决好企业技工流失和相关政策落实等问题。制定宣纸技术人才激励政策,将宣纸产业有的工种确定为县级特殊工作,在退休、养老、医疗等方面给予扶持,以稳定和巩固宣纸技工队伍,开展县级宣纸工艺大师的评定,对获得县级工艺大师称号的人员,县委、县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提高宣纸技工的荣誉感。三是要切实帮助企业解决污染问题。制定宣纸书画纸集中发展的政策措施,将__镇宣纸书画纸产业园作为县重点园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项目和资金支持。四是要对行业内、企业间的恶性竞争依法打击,为宣纸书画纸市场打造一个公平的环境,促进宣纸书画纸行业良性发展。
围绕“三地”目标,打造平台,营造氛围,筑牢基础。一是结合文化旅游,建设书画写生基地,吸引更多的书画艺术界人士和美术院校学生、书画爱好者来我县写生、创作,扩大“宣纸之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建立书画拍卖中心,规范和活跃书画交易市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三是加快__镇宣纸书画纸产业园建设,使宣纸书画纸集中发展。四是以纸为媒、节会搭台、经济唱戏,定期举办中国宣纸艺术节和宣纸、宣笔展销会,吸引国内外客商和文化名人来__投资、观光旅游,扩大宣纸影响和__县的知名度。五是支持和引导行业协会发挥行业自律作用,为推动宣纸书画纸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切实加大“宣纸原产地”和“宣纸之乡”的宣传,在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一是要注重网络宣传,帮助支持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中国宣纸网站,在政府、文化、旅游网站建立宣纸网页。二是利用报刊杂志宣传。三是利用参加品牌展会组织专场宣传和推介。四是恢复宣纸社区习俗。“__”、“__”等习俗是宣纸行业在农耕社会时期的重要社交形式,既丰富旅游的文化内容,又宣传宣纸文化。五是把青檀确定为县树和在城市广场设计有宣纸有关的雕塑宣传,营造宣纸之乡氛围。
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13
畜牧业是我县的主要产业之一,在县域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既可促进种植业的发展,又是承上启下的中轴产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保证。就县域经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把畜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发展,具有扎实的基础,持续的增长率和强大的带动力,是我县农村经济发展潜力最大,最具希望的产业。为了加快畜牧产业发展,夯实农村经济发展基础,根据省、市两级政府的安排部署,我们组织有关人员深入乡、村对全县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研究,现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畜牧业发展现状
我县气候独特,多山地与丘陵,草地和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农民有养殖的传统习惯,大规模发展畜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进入21世纪以来,在省、市两级党委和政府出台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级专业人员的服务下,我县畜牧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为徘徊在温饱线上的广大农民开创了一条致富奔小康的大道。到20xx年底,全县大畜发展到万头,猪发展到万头,羊发展到万只,鸡发展到37万只,肉类总产达到万吨,蛋产量达到万吨。建成规模养殖场57个,发展养殖大户1300户,完成圈舍改造15万平方米。从总体发展状况来看我县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畜牧大县,但面对千载难逢的市场机遇,问题依然不少,步履依然沉重。
二、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县畜牧业虽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仍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发展层次,从整个产业链上讲,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产业化发展水平低,目前仍以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为主,规模化、产业化的生产格局尚未建立,影响了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2.良种化程度低,良种畜比重小,缺乏专门的优良品种,优种畜品种数量和质量与需求存在较大矛盾,品种利用混乱,私交乱配,缺乏长远育种繁育规划,主要表现在生产生长速度慢,饲草料消耗多,生产力不高,养殖效益低下。
3.饲养管理技术落后,绝大多数农户仍然采用传统粗放的饲养方法,饲料搭配不合理,有啥喂啥,粗饲料质量低,传统厩舍条件差,不卫生,缺乏科学饲养管理,畜禽疫病防治意識淡薄,造成畜禽生长慢、生产力低、死亡率高。
4.饲草饲料种植和饲料加工业还是个薄弱环节,尤其是饲草料加工业还是个零,不适应扩大再生产的需要。
三、主要表现
畜禽品种质量差、产品产量低、饲草料消耗大,养殖业科技含量不高,效益低下,形不成核心竞争力,规模上去了,畜产品的品质却仍在原地打转;饲养成本加大了,养殖效益却不高,“畜多不小康”的局面困扰着广大养殖户。畜产品加工滞后,仅限于屠宰,没有品牌效应,未形成产业链;秸秆饲料化利用低,存在焚烧现象。
四、具体危害
畜禽饲养周期长,草料浪费多,草食畜对牧坡草地破坏加大;焚烧,容易引发秸秆对环境造成污染火灾;存在畜禽疫病发生隐患,影响人畜安全。
五、问题原因
专用型品种比例不高,畜禽生长缓慢,生产周期长,新品种的引进和改良步伐较慢;养殖农户科技意识不强,饲养管理粗放;畜牧兽医人员不足,村级防疫员年龄偏大,防疫工作量大;秸秆饲草加工粗糙,造成资源浪费。
六、提高养羊业效益采取的措施
(1)引入优良品种,加快扩繁和品种改良步伐
良种是养羊业发展的源头和主导产业,在养羊业发展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优良品种是现代牧业的标志,没有新品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就没有现代牧业的形成和发展。良种是科技的集中体现,只有采用优良品种,才能按饲养标准来实现科学饲养,只有采用优良品种,才能成规模生产符合标准的产品;只有采用优良品种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应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良种工程建设,积极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品种改良和扩繁速度,逐步建立和完善配套齐全,层次分明的良种繁育结构,地方品种保护系统和良种技术推广体系,提高良种的培育和生产水平,提高养殖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2)抓好养殖小区建设,促进饲养方式变革
当前,我县养羊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农村散养户比重过大,养殖数量迅速发展,使得疫病的防控,饲养技术的提高,环境的保护,村容村貌脏、乱、差等问题渐显突出。为提高畜禽的安全性,改变人居环境,减少人畜共患病的传播,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一是要促进一家一户分散性、庭院型、经验型的养殖方式向小区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生产方式转变;二是要把小区建设成良种推广的试验场、标准化生产的比武场、产业化经营的'小特区;充分发挥人、财、物、技术、信息、资金的聚集效应,使畜牧养殖的组织化程度有质的变化;三是要着力推进养殖小区的发展,按照一个村委会至少要建一个养殖小区的任务明确到乡镇,因地制宜,逐步推进。在小区建设上要做到“五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模式、统一技术、统一服务。
(3)强化饲养管理,保证健康生产
根据羊只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要求,制订科学的饲养配方,按羊的体格大小与性别差异分群饲喂,保证羊只健康成长,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羊群中应加大繁育母羊比例,急时淘汰老、弱、病、残及无生产能力的羊只,优化群体结构。建立完善兽医卫生防疫制度,严把消毒、检疫、卫生关,对各种疫病进行有的放矢的免疫接种,防止有害微生物和疫病的发生和传入。
(4)推广当年羔羊育肥出栏技术,加快羊群周转
羔羊肉质地细嫩,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是羊肉中的上等品,生产羔羊肉饲养周期短,成本低,效益高,在羊的生长发育阶段,羔羊是生长最快的阶段,是出生后生长强度最大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饲料转化率高,饲养成本低,随着羊的年龄增加,每生产1个单位的重量,饲草消耗量也增加,使饲养成本费用加大。实行羔羊育肥,可提高羊的出栏率,加快羊群周转,增加羊群的生产总量和降低饲养成本,减少对牧坡草地的压力和饲草料的浪费。
(5)广辟饲料资源,为发展奠定基础
我县人少地多,应充分利用闲置耕地实施人工种草,推广粮、经、草“三元”种植结构,增加饲草饲料产量。大力开发利用秸秆资源,过腹还田,实行农牧结合,推广应用青(黄)贮、氨化技术,搞好试验示范。同时还应积极开展配合饲料生产研制工作,把发展建立在饲料资源有效开发利用的基础上。
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14
一、铸造业发展的现状
铸造业在我县已有上百年历史,始于清朝末年,发韧于三塘铺境内,以手工和简单机械操作,产业基础雄厚。九十年代初,三铸产业达到鼎盛时期,创造了辉煌的历史,1994年,仅三塘铺镇一个乡镇就拥有高锰钢生产厂41家,制锅厂35家,铸管厂30家,铸铁厂和铸铝厂各100余家,每年上缴国家税收800余万,几乎到了村村办厂、户户冒烟的境地。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三铸产业在九十年代末期跌入低谷,其中受冲击最大的是铸铝业,现已完全淘汰出局,而铸钢和铸锅业,通过加大技改投入,引进新工艺,扩大和更新设备,逐步得到苏复,目前,仅三塘铺镇就有铸钢厂28家,制锅厂6家,翻砂铸铁厂2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3家,至20xx年止,全镇铸钢产能达到4万吨,制锅产能达到1000万口,铸铁产能达到2万吨,20xx年铸造产业完成产值6亿元,实现税收1600余万元,产业逐步向甘棠、青树坪、经开区、永丰镇等乡镇延升拓展。
二、加快铸造业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一)加快产业发展条件具备、时机成熟。一是资本人才储备较为雄厚。我县内目前铸造企业130余家,另外双峰籍人在广东、佛山、昆明等地创办铸造企业 160余家,铸造业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有现成的厂房、设备和技术,涌现了一批资本雄厚、经验丰富、市场诚信度高的领军企业,如三塘铺镇的五星重工有限公司。二是技术升级步伐加快,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双峰铸造业不断提升技术含量,产品实现多元化,铸钢产业热处理工艺已实现煤改电,模具上普遍运用消失模技术,产品也由过去单一的高锰钢铸件更新为高合金钢、高铬钢等耐磨性能更强,使用寿命更长的产品,制锅产业也从单一的土锅子转型生产精制铁锅、真不锈铁锅等产品。三是销售渠道较为稳定。双峰铸造业依靠多年的经营,开辟了一条较为稳定的销售渠道,也有了一支专业的销售队伍,如恒盛锅厂与美的、九阳等国内知名企业对接,成功取得一级供货商的资质,长期供应配套锅具。
(二)铸造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市场需求较大。铸造是制锅之母,是汽车、石化、钢铁、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的基础,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把中部地区建设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并出台了《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湖南、广东等省相继制定了打造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战略,因此发展与装备制造业唇齿相依的铸造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此外,高锰钢铸件作为各类破碎机、球磨机配件属于易损易耗品,国内需求达200万吨,到目前为止,高锰钢产品应用已有100多年历史,市场经久不衰,尚未找到理想的替代品。民用铁锅作为生活必需品,也属于易损品,国内市场本身就大,加之今年世界卫生组织向各成员国推荐使用中国生铁锅,尤其是家用电磁炉技术的发展,使用精铸铁锅既节能又环保,还对人体健康有益。
三、加快铸造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双峰铸造企业从整个行业来看,仍然处产业链的中下游水平,加快发展还面临着四大制约因素。
(一)国家产业政策制约。我县铸造企业大多属于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受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国家通过提高电价和提升环保审批门槛,对铸造企业进行制约。环保部门对未使用电热处理炉企业停止核发排污许可证,三塘铺只有小部分铸造企业办理了排污许可证,无法达到环评要求的企业,工商营业执照不能通过年检,面临关闭的危险。电力部门对铸造企业电力增容也提高了审批门槛。
(二)技术设备制约。我县铸造产业起步较早,但规模小、档次低、生产技术落后、装备较差,我县产品仍然停留在毛坯件、半成品阶段。机械加工设备落后,更谈不上精密加工,档次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检测设备欠缺,三塘铺除长江耐磨铸件厂和建设机械厂外,没有一个厂家拥有化验设备。成型设备落后,三塘铺除了铸钢企业使用中频机组和电热处理炉外,大部分制锅、翻砂厂家还是使用冲天炉。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我县铸钢产业与浙江金华、广西梧州齐名,规模与产能相差无几,但由于金华、梧州九十年代以来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上述两地大部分铸钢企业年产量超过20000吨,年产值超过亿元,利税超过千万元,而我县至今没有一家这样的企业。
(三)集群发展制约。双峰铸造业缺乏龙头企业的拉动,在三塘铺镇仅五星重工有限公司年产能突破5000吨,最大单件达8吨,尚没有一个能生产加工单件20 吨以上的大厂家,原料供应、产品销售两头在外,产业链不完整,缺乏能够整合和带动整个行业发展的整机装备和生产性配套企业,缺乏扶持农用机械产业发展类型的产业政策,没有形成有效的行业自律,铸造业基本上是自我发展、自生自灭。所谓集群发展,几十年来,一直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实质性的大动作。企业管理不规范,多数企业属于作坊式生产,家族式管理经营策划,企业文化,财务管理,现场管理非常混乱,缺乏现代企业发展理念。
(四)企业环境制约。一是融资难,限制企业发展和改造。由于历史原因及银信部门门槛较高,无法达到贷款条件,铸造产业向商业银行融资较为困难,限制了企业发展,某铸钢厂老板反映,他的铸钢厂年产能可达2400吨,并且销路不成问题,但由于资金不足,在银行贷不到款,企业20xx年产量仅1200吨,达产率仅50%。二是税赋过重,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县铸钢产业均按电能消耗核实产量和税收,目前在我县年产量1000吨的铸钢企业每年缴纳的国地两税约30 万,而据在外地办厂的铸钢老板反映,他们年产量1000吨的铸钢企业仅缴国地两税10万元,税负环境非常宽松。不少企业主由于税赋较重,将厂子搬往了外地。三是少数部门以利益为重,乱检查、乱罚款等现象仍有发生。有些外地老板甚至为此放出狠话:你们双峰那个鬼地方,我再也不来了。
四、加快发展我县铸造产业的建议
(一)重新定位铸造业。铸造业虽不是国家发展的朝阳产业,但也绝不是国家完全限制的夕阳产业,它是机械装备制造业之母,属基础产业。我县的铸造业也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三铸产业了,它是符合现代机械装备制造业要求,适应现代市场变化的基础工业,消除认识上的误区,规避国家政策限制,寻求政策支持。
(二)加快规划,建议促进产业整合升级。建议以青三甘为核心,在潭邵高速公路三塘铺出口处建设铸造工业园,参照经开区的优惠政策和成功经验打造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产业集群带,力争通过3—5年时间培育3家左右产值过亿税收过千万的龙头企业。建立一个废铁供应和铸造产品专业市场,组建铸造协会,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规范管理,抑制内部恶性竞争。时机成熟时整合铸造企业,成立集团公司,推动我县铸造业规模化发展。
(三)加大内引外联,优化发展环境。政府要引导企业加大技术革新和人才引进力度。鼓励企业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自主开展造型工艺、铸炉熔炼、材质配料等方面的研究;由政府出面与我省境内的大型知名机械装备制造企业如三一重工、中科重科等联络协调,力争使我县铸造企业成为这些上市公司铸件定点供应商。
(四)适时成立县铸造产业办公室,指导协调上述各项工作。只要政府真正重视扶持铸造产业的发展,我县铸造业突破瓶颈,形成气候指日可待。
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15
一、旗番茄产业发展现状
旗具有太阳幅射强,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雨量少、空气干燥等气候特点,十分适合番茄的生长。生产的番茄红色素含量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霉菌少。近年来,随着新疆大型番茄加工企业东移我市特别是我旗,迅速推动了我旗番茄产业的发展,番茄产业已成为种植加工转换的新兴优势产业。
(一)、加工企业情况
20xx年河套酒业集团 与番茄酱出口量居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新疆屯河强强联手,在我旗投资创建了内蒙古屯河河套公司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经过三年的发展,番茄生产线由最初的2条线,发展到现在的3 个公司6条生产线,生产加工能力和企业效益大幅度提高,产品远销东南亚、中东、非洲以及美、日、韩、俄罗斯等地区和国家。其中,屯河河套公司日处理番茄 3000吨,三年来共加工原料39万吨,生产番茄酱5.64万吨。为改善产品结构,今年技改新建的小包装生产线日处理设计生产能力400吨,共加工原料 2.16万吨,生产番茄酱5000吨;今年新建的中粮沃得瑞番茄制品公司日处理番茄2500吨,共加工原料9.6万吨,生产番茄酱1.6万吨;中粮番茄制品公司大包装生产线,日处理番茄3000吨,今年加工原料14.89万吨,生产番茄酱2.04万吨。20xx年这三个公司共实现销售额9926万元,创净利润613万元,上缴税金75万元,出口创汇1250万美元。在重点企业的带动下,中小型番茄加工企业也得到快速成长。到目前,全旗番茄加工企业已发展到 4个,年加工能力约46万吨。
(二)、基地建设情况
为把番茄产业做大做强,我旗在20xx年以政府一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加强番茄基地建设的决定》,并对200亩以上的育苗移栽连片种植,每亩补贴20元。为了确保农企双方受益,由企业招聘11名原料员,210个合同主,负责基地管理和技术服务,基地全部实行订单种植,执行最低保护价制度(三年最低保护价每吨分别为:220元、220元、240元),并为订单农户赊销番茄种子、地膜、化肥。涉农部门也围绕基地建设,通过科技培训、绿色无公害标准化科技园区建设等措施,推广了番茄温室育苗移栽、开沟起垄上架等新技术。 20xx年全旗建成番茄高效标准化示范园区8个,建设面积4000多亩,辐射带动面积6万多亩。在政府、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农民种植番茄的积极性显著提高。20xx年全旗番茄种植面积达到8.3万亩,比20xx年的4万亩,增加了一倍多。番茄原料产量达到41.5万吨,比20xx年增加23万吨。
(三)、农民收入情况
随着番茄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番茄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逐年增加。按每亩平均产果5.2吨、每吨平均250元的销价计算,番茄种植户每亩收入可达1300 元以上,除去每亩成本(指物质费用)400元,亩纯收益约为900元。采用育苗移栽、开沟起垄种植的农户亩收益在1500元以上,在110国道沿线,当地农民通过向广东蔬菜客商出售番茄青果,每吨平均销价600元左右,亩纯收益更高达2700元以上。仅番茄一项,全旗22万农民人均增收520元以上,效益可观。
二、当前番茄产业存在的问题
我旗番茄产业经过几年发展,已初步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但在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政府和企业共同配合,以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使用品种数量少,搭配不理想。虽然企业每年引进的品种在30个以上,但生产中使用的品种不超过5个。由于使用品种数量少,不能满足不同地域条件下的种植需求以及不同加工用途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品种搭配不理想,造成成熟相对集中,每年交售高峰期企业无法及时收购,大量原料浪费和积压使原料品质严重下降。且交售困难,影响了农民种植积极性和效益。而早、晚熟原料短缺,造成企业开工不足,影响经济效益。
(二)农户劳动强度大,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弱。番茄人工采收费时费力,劳动程度大。一家一户种植面积小,不能形成大面积连片种植,生产成本高。同时由于番茄成熟期,正到雨季,烂果、霉变等病害发生严重,造成减产减收。
(三)成熟集中,加工受限,番茄成熟高峰期交售困难。企业种植安排不合理及农民种植盲目性,造成番茄成熟收购高峰期时,按照企业的均衡供料原则,农民排队等待交售时间过长,一般在24小时左右,有的长达到72小时以上。高温暴晒,番茄烂果易产生霉菌和污染,不仅影响番茄产品质量,也损伤企农感情。
(四)企业间的无序竞争。由于全市番茄加工企业多,布局密集,企业之间跨地域抬价收料,造成市场混乱,不可避免地使种植户与加工企业间的利益联结纽带变得十分脆弱。
三、加快推进番茄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加快推进番茄产业发展,就要在提高番茄产业质量上作文章,采取综合配套措施,协调各方力量,分工负责,形成合力,共同抓好生产、收购、加工各个环节。
(一)以原料基地建设为重点,提高番茄原料质量。现在企业已经意识到原料基地就是企业的第一车间,原料基地建设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益,乃至整个产业发展的成效。企业应与当地政府和农技部门合作,紧紧围绕原料基地建设开展工作,为企业的产业升级寻找发展方向和依托。
一是要提高番茄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实行市场准入,引导基地农户和龙头企业面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适应市场需求发展经营。
二是要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企业要制定优质优价政策,使农户在使用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技术后能获得相应的回报,实现番茄的无公害化和标准化生产。业务部门要通过抓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指导 农户进行施肥、除草和病虫害防治,以此促进番茄种植丰产丰收。
三是要针对品种较为单一的情况,应加大新品种的引进、培育和筛选,解决好品种老化和品种退化问题。我旗拟在头道桥镇建设一个万亩番茄研发基地,已上报相关项目材料。同时,拟定种植发展规划,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和技术投入,逐步形成旗、镇、村、企业、农户投入机制。
四是要严格执行耕作制度、灌水制度、病虫害防治制度、轮作倒茬制度。与小麦、玉米、豆科作物等非茄科作物轮作倒茬,轮作年限最好为2--3年,减少土壤中的病源基数,降低来年病源侵染次数。大力推广开沟起垄栽培技术,解决灌水及降雨烂果问题。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减少病虫害发生面积。
(二)稳定番茄加工能力。根据全市番茄种植区域布局和生产能力,加工企业近期不宜盲目扩大生产能力。要在现有基础上,整合资源、发挥优势。企业之间要相互达成协议,形成合力,加强行业自律。尤其是避免出现原料供不应求时相互抬价降质抢原料,原料供大于求时相互压级降价的现象,规范原料收购市场。
(三)完善原料定价、收购办法。针对因为原料供需而引起的企农利益矛盾,要改变现行由企业定价为主的做法。建议由政府、企业、协会组织代表,根据市场行情在种植季节前向农民发布产品收购指导价,加工季节要公布最低收购市价,并由协会对原料的交售进行质量监督,严禁掺假和压级压价,维护企农双方利益。
(四)企业加强收购管理环节。企业要采取有效措施,缩短交售时间,把番茄原料运输收购时间尽量控制在24小时之内。特别是要减少农民排队交售时间,提高进厂原料的新鲜程度。
(五)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出口经济效益。在国际市场 ,番茄酱主要销往欧盟、东南亚等地。大多数是初级大包装产 品。产品销售市场过于集中、终端产品少,价格低,番茄酱生产成本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60美元/吨。中国的产品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但要防止因低价销售引起反倾销。要在巩固欧美、亚洲市场之外,积极开拓中亚市场。中亚国家对番茄酱产品有着稳定的需求量。加工企业要加强产品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储备,开发科技含量高、新品种的番茄制品,延伸番茄产品生产加工链,提高出口附加值和科技含量,改变目前番茄酱出口产品基本以大包装、低价格销售 的被动局面。进一步开发分装、小包装、高价值、新的适销对路产品,走市场多元化、品种多元化道路。
(六)优化布局,为番茄产业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根据我市番茄产业发展现状和今后发展战略,抓住世界500强中粮集团来我市投资发展的大好机遇,建议市政府组织农业主管部门对全市番茄生产区域布局进行规划,重点是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提高品质;由发改委、经贸委等部门对番茄加工基地进行规划,控制新上项目。为中粮集团以我市为基地发展“总部经济”,全面整合河套平原番茄产业奠定基础,使我市在番茄产业化建设中实现更大发展。
(七)协调农企关系,发挥番茄产业协会作用。
要按照“引导不主导、指导不干涉、服务不包办”的原则,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规范番茄产业协会运作。使番茄产业的生产经营模式由“公司+基地+农户”向“公司+协会+农户”转变。企业要改变订单方式,从和合同户签约转到和协会签约,使协会成为企业和农户之间的桥梁。在信息咨询、种植指导、价格协调、产品交售、调解利益纠纷、结算兑现等方面发挥作用。
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16
,全县马铃薯年产量在--万吨之间,其中外销量在万吨以上。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这样说,马铃薯是XX县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广大山区人民既靠它解决吃饭问题,又靠它解决花钱问题。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马铃薯作为第一大支柱产业,是随着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市场调节作用逐步形成的。在一九九六年以前,马铃薯播种面积还一直徘徊在万亩之前,当时播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还是小麦,据19xx年XX月份调查,XX县北部干旱山区种植马铃薯每亩净收入XX元,而种植小麦每亩净收入只有XX元,种植马铃薯的效益是种植小麦的倍。
在这种背景条件下,XX县历届党政部门领导和相关部门审时度势,因势利导,积极合理地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农业部门在每年下达农作物播种指导性计划时,逐年扩大洋芋播种计划面积,使马铃薯播种面积从19xx年的万亩扩大到20xx年的万亩,增长了万亩,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也由%上升到%。因此,气候条件影响,市场经济调节和政府积极引导共同促成了XX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马铃薯第一大支柱产业的基础。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XX县种植的洋芋主要品种为X薯1号和小白花,其中X%为X薯1号,且该品种在当地有近20年的栽培历史。由于该品种长期没有更换,使洋芋品种退化严重,病毒病、晚疫病、旱疫病和环腐病等病害严重,产量急剧下滑。从19xx年开始,县上开始从XX县省农科院脱毒马铃薯繁育中心基地陆续调进X薯8号、X薯1号等洋芋良种多万公斤,群众也通过多种渠道从等地购买和兑换洋芋良种,缓解了洋芋品种退化严重的现象,改变了洋芋品种单一的状况。为了从根本上改变XX县洋芋品种落后的现象,从20xx年开始,XX县农业局积极与前来XX县帮助扶贫的XX企业驻X代表处合作,共同开展脱毒马铃薯繁育推广工作,开创了XX县脱毒马铃薯繁育推广工作的新纪元。至20xx年,该项目共投入资金XX万元,其中X方投资XX万元,县自筹XX万元,在县农业局建立了副科级事业建制的县脱毒马铃薯繁育推广中心,组建了脱毒马铃薯组培室、日光培养室,在园艺场建立了脱毒马铃薯引种、试验示范和培育基地,共有脱毒苗培育原原种日光温室座,XX亩,原种培育防虫网棚XX亩,一级种繁育田多亩,购置了拖拉机、挖掘机、喷药机等全套的现代化的机械设备,修建了能存贮吨种薯的贮藏库一座,在周边地区与当地农户签订协议,建立了约XX亩的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20xx年全县脱毒马铃薯良种种植面积达到万亩。
二、主要实用技术推广情况
当地洋芋栽培主要采用沟垄种植,采取种二空二、种一空一等模式,由于农民逐渐偿到了新品种和科学栽培管理所带来的甜头,加上农技人员的努力推广,耕作管理逐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测土配方施肥、叶面追肥、合理轮作倒茬、药剂拌种、土内施药、地膜覆盖、推广应用脱毒良种等科学实用技术的应用率逐渐提高,平均每年推广各类农业实用技术万多亩次。
全县洋芋生产目前仍处在一种比较落后的状态,总体科技应用水平比较低下,耕作管理相对粗放,洋芋作为一种高产作物,其增产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而通过品种改良,科学配方施肥和精细管理,其至少还有20-50%的'增产潜力。
三、开发利用情况
随着洋芋种植面积的扩大,全县多万吨洋芋产量中,外销量在-万吨之间,洋芋产品的运销,带动了一大批当地农户,依靠贩运洋芋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收购网点遍布全县山区XX个乡镇,全县有3多户农户长期贩运洋芋,有较大规模的贩运户XX户,其中以沿岭乡农民张兵创办的“XX省洋芋运销公司”规模最大,年销售洋芋万吨,销售收入XX万元,将洋芋运销到青海、新疆、广州、上海等地,为洋芋打出了品牌,树立了形象。XX县洋芋龙头企业除有XX乡的“XX省洋芋运销公司”外,还在本县的XX镇和XX乡各建立了一家洋芋淀粉加工厂,年加工精淀粉吨左右,预计消化吸收洋芋万吨左右,除此之外,附近再无洋芋产品加工企业。
,防虫网棚面积达到XX亩,平均每年需投入培育制种和示范推广经费XX万元。在生产目的上要打破小农经济的思想,发展商品薯基地,通过精耕细作和病虫害防治,努力提高洋芋产量和质量,力争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通过脱毒马铃薯新品种的繁育推广,一方面提高单产,一方面利用我县高海拔、气候较冷凉的特点,力争把我县建成全州的脱毒良种繁育基地,为州及等地提供洋芋良种,增加群众收入。在全县建立洋芋良种繁育基地万亩,至末期,每年为本县及周边县市提供洋芋良种万吨。深度发展上要建立自己的洋芋加工大型龙头企业,使洋芋在当地就能被加工转化增值,以提升市场价格,增加种植效益。由政府鼓励和领导扶持,兴建洋芋加工龙头修企业2—3家,年加工转化洋芋鲜薯万吨左右,加工转化率达到20—25% 。
中国人口多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城镇化必须走多元化发展的路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并举,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城镇体系。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关键是要消除体制和政策障碍,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进一步放宽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
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17
近10年来,我国肉羊养殖业平稳发展,肉羊生产成本较低,肉羊产品销路看好,市场稳定。我市是国家优势肉羊产业带和省沿黄牛羊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目前全市羊饲养总量达265多万只,已具备年提供羊肉2.5万吨的能力。今年上半年出口羊肉3204吨,创汇658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48%、20.73% ,占畜产品出口创汇总额的28.01%。最近,信息科就我市进一步发展肉羊生产的条件、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行了调研分析,并提出了加快发展我市肉羊产业的建议,供参阅。
一、我市发展肉羊产业的优势条件
(一)生产基础良好。我市属于黄河冲积平原,有发展畜牧业、从事肉羊养殖的传统,生产经验丰富。我市又是农业大市,全市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达1420万亩,每年可提供农作物秸杆710万吨,为肉羊养殖业发展能够提供充足的饲草资源,加上近年来青贮氨化技术的应用和人工牧草种植的推广,为肉羊生产奠定了良好的饲草饲料基础条件。
(二)专业宰杀市场(村)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市培植规范了一批规模大、标准高的肉羊宰杀专业市场和专业村,在肉羊生产销售方面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如莘县朝城、冠县城关镇等羊肉批发市场和茌平洪屯回民李、临清尚店焦庄、高唐南镇梁庄等羊肉宰杀专业村经营思路灵活,市场适应性强,产品倍受北京、天津、济南、青岛等大中城市消费者青睐。目前全市肉羊宰杀专业市场和专业村已具备年宰杀销售羊100多万只的能力,年交易额达2亿元。
(三)宰杀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目前,我市拥有清真肉羊加工龙头企业两个,总投资1468元,现已具备年宰杀加工肉羊110万只的能力,产品主要供应中东、俄罗斯、港澳、欧盟等国际市场。其中阳谷张秋镇鲁信清真食品有限公司,总投资868万元,年宰杀加工能力80万只,产品主要供应国内高端市场和中东、俄罗斯、阿联酋等国际市场,20xx年实现销售收入9200万元,出口创汇1520万美元,列全省首位。该企业现已获得haccp认证,并取得了科威特、阿曼、阿联酋、约旦、利比亚、巴林、刚果、海地、黎巴嫩等国家的自营进出口权。
(四)规模生产效益可观。实践证明,农村养羊的适度规模繁殖母羊为50-100只、育肥羊为200-500只,以小尾寒羊为例,存栏繁殖母羊80只、育肥羊400只,年可获纯收益17万元(母羊:80只×1000元/只=80000元;育肥羊:400只×150元/只×1.5=90000元)。
二、当前肉羊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产管理水平落后,经济效益较差。尽管我市在肉羊养殖业发展过程中积极引导农户改建暖棚圈舍,推广应用秸秆综合加工利用技术,但大部分养殖户目前还沿袭着传统的生产方式,管理粗放,繁殖率低,生产速度慢,羔羊发病率、死亡率高。肉羊养殖尚未彻底从“夏壮——秋肥——冬瘦——春死”的圈子中摆脱出来。
(二)羊群结构不合理,品种老化。由于近几年肉羊市场价格较好,羔羊肉走俏,养殖户不注重选备后备母羊,把羔羊大部分出售,造成适龄母羊比例偏低,周转速度慢,出栏率降低。
(三)资金匮乏,发展投入短缺。尽管我市近几年每年都投入一定数量的扶持资金用于肉羊产业发展,但其数额较小,很难满足农民规模发展肉羊的资金需求,一些优质肉羊品种无法大量引进,高新技术难以实施。
(四)肉羊预混料生产、使用重视程度不够。我市专用羊预混料基本不生产,出售商也不多。少数生产厂家的肉羊预混料中,维生素及各类微量元素含量低、价格高。养殖户添加预混料的很少且很盲目,据调查,规模饲养户近三分之一肉羊发病、死亡病例是维生素、矿物质缺乏造成的。虽然我市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副产品、下脚料产量较高,但利用率不高,加工贮存不合理,浪费严重。目前全市玉米秸利用率仅占总产量的29.8%,麦秸不到10%;对各类鲜酒糟、酱油(醋)糟、玉米淀粉渣、棉皮、瓜果蔬菜加工下脚料等农产品加工副产品的利用效率也很低,贮存加工不科学,霉烂变质多,饲喂效果不好。
(五)规模化程度低,产业链条不健全。目前我市肉羊养殖主要是以农户为基础的超小规模分散饲养方式,并且肉羊养殖与加工联接不紧密,产、加、销脱节问题普遍存在,养殖户销售不便,加工企业货源渠道不畅,大量外调,既影响了养殖户效益,又增加了加工企业生产成本。
三、加快发展我市肉羊产业的思路与建议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各级对农业尤其是畜牧业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立足我市优势,紧紧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积极推进肉羊产业发展非常关键。积极宣传肉羊养殖业发展面临的大好形势和我市发展肉羊产业的优势,积极推广典型经验,切实增强农户发展肉羊养殖业的信心;重点扶持加工龙头企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扶持肉羊品种改良、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和畜牧合作社发展;运用贴息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加大对肉羊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参与肉羊业建设,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切实落实肉羊生产用水用电用地扶持政策。
(二)搞好产业规划,发挥好龙头带动作用。做好小尾寒羊主产区规划,以阳谷、东阿、莘县、冠县四县为主建设肉羊生产基地。大力推广“公司+中介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经营方式,引导加工企业和农民建立起稳定的紧密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尽快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存关系。实施肉羊生产加工龙头带动战略,积极发展肉羊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开发利用,以加工促发展带基地。按照“扶优、扶强、做大”原则,鼓励阳谷张秋镇鲁信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和山东新世纪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扩张生产规模,尽快成为竞争优势明显、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规范建设高唐梁村、茌平回民李、临清尚店等牛羊宰杀专业市场(村),使其尽快达到大城市市场准入要求标准。
(三)加大肉羊品种引进改良力度,切实提高肉羊品质。以品种改良为核心,实行引进良种和改良土种相结合的办法,提高优质肉羊品种普及率,带动产业升级。小尾寒羊适应性强,抗病力高,具有早熟、多羔、生长快、产肉多、肉味好、裘用价值高等遗传特点,是优良的地方良种,被誉为“国宝”,对其杂交改良后,可以进行高档羊肉生产。在全面搞好小尾寒羊提纯复壮的基础上,有计划的引进国外大型肉用绵羊品种进行经济杂交,发展肥羔和高档羊肉生产非常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
(四)推进机制体制创新,提高服务能力。积极引导企业、农民和经济实体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围绕产业各个环节搞好服务,加快科技推广应用,促进行业自律,提高组织化程度,实施产销对接。组织肉羊饲养场(户)、饲料生产企业、种羊繁育场、羔羊生产场(户)、屠宰加工企业等组成肉羊合作社,形成一个上下衔接、左右配合的网络体系,架起饲养户、企业与市场的桥梁,进一步推动肉羊产业化发展。同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组织教学、科研、生产单位,对肉羊产业化经营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联合攻关,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围绕标准化生产,重点推广标准化生产场(区)设计、生产工艺、饲养技术、疫病防治技术、环境控制技术和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指导投入品的合理使用尽快建立起支撑标准化的技术体系,促进肉羊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五)开发本地饲草料资源,筛选合理利用方案。与本地及周边农产品加工厂签订长期包销合同,成立饲草料专业调运合作组织,定期送到各养殖户并指导贮存加工使用。构建饲草料供、销网络,随时联络、均衡供应、及时调剂、送货上门,使规模养羊户既能保持日粮稳定供应,又能大幅度降低原料采购费用,使厂家、养羊户双方受益。定期公布瓜果蔬菜加工下脚料等农产品加工副产品价格、采购方向、加工保存技术、饲喂注意事项等,推广玉米秸青贮和麦秸氨化饲喂技术等。
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18
一、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思考
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是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转变发展方式和用能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整体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近年来,xx市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上,立足全市、全省、全国实际,调整和完善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思路,明确了新能源产业定位,初步形成了合理的产业布局,推进了新能源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可持续发展。
二、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一)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市以工业园区、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为载体,突出主导产业,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服务功能,增强园区的吸引力和聚集度,真正发挥了园区培育企业集群、打造工业增长极的平台作用。金太阳新能源高新技术集中区、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和民勤红沙岗工业集中区建设取得明显突破。武威金太阳新能源高新技术集中区目前已编制完成了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水资源评价报告;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实现了初步配套。已引进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主的企业15家,累计完成投资亿元。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充分发挥园区产业集聚的优势,以打造新能源装备(光伏装备、光热装备、风能装备和绿色照明装备)为核心,重点构筑新能源循环经济产业链,大力发展光能、风电上下游关联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国内知名企业和产业资本,已开工建设重点项目25项,总投资46亿元。民勤红沙岗工业集中区积极探索投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全力推进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集聚区承载吸纳能力,一批国字号能源巨头和制造业领军企业相继落户,共引进项目20多项,总投资达亿元。
(二)光伏产业发展迅速。武威金太阳新能源高新技术集中区甘电投1mw示范电站项目、甘电投10mw光伏发电项目、中节能一期10mw光伏、中节能二期20mw光伏发电项目已建成投产。甘肃昱源矿业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氟化氢一期2万吨生产线项目、中国风电集团武威9mw光伏发电项目、中电国际特许权招标项目正在抓紧建设。民勤红沙岗工业集中区华电红沙岗10mw光伏发电项目、国电红沙岗9mw光伏发电等项目已成功并网发电;浙江正泰一期50mw光伏发电项目、常州天合红沙岗50mw光伏发电项目、华电三期40mw光伏发电项目、甘肃汇能红沙岗二期50mw光伏发电项目、北京能源50mw光伏发电项目、国电电力武威30mw光伏发电项目、中国国际能源50mw光伏发电项目、四川光量新能源有效公司50mw高倍聚光及光伏发电、100mw光伏制造等项目正在抓紧建设。
(三)新能源装备制造、风电发展态势良好。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已签约的光伏组件项目规模达20xxmw。规划到XX年,将形成年产1500mw光伏组件、1000mw逆变器的能力。引进的荣宝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万只led太阳能路灯生产线项目、武威海润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00mw光伏组件项目、湘电风能(甘肃)有限公司年产200台套2.5mw及以上风电装备制造项目、宁波百事德武威久源光伏构件发展有限公司年产300mw支架及100mw光伏组件生产线项目等20多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民勤红沙岗工业集中区中广核一期49.5mw风力发电等项目已成功并网发电;中广核二期49.5mw风电项目、大唐新能源49.5mw风电项目、武威洁源红沙岗58.5mw试验风光互补项目、常州天合49.5mw风电项目等正按计划进度抓紧建设。
(四)生物质能运用前景广阔。生物质能是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新能源,能够有效缓解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压力。目前,武威市的生物质能利用处于初级阶段,主要是农村沼气。农村沼气的应用,起步较早,技术较为成熟,采用集中或分散式的处理系统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今后开发生物质能燃料、利用生物质能发电前景广阔。
三、新能源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总体规模不大,缺少行业旗舰企业。尽管有大唐武威新能源一期20mw光伏发电项目、特变电工9mw光伏发电项目、中节能三期130mw光伏发电项目、国电甘肃59mw光伏发电项目、中广核50mw光伏发电项目等一批发展势头很好的企业,但这些企业仍然处于成长期,与国内同行业排头企业相比,规模不够大、整体带动力不够强。
(二)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产业配套能力较差。多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竞争力,产品附加值不高,对产业链拉动效果不明显,且产业链不长也不完整。
(三)融资难问题比较突出。新能源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部分企业由于自主开发能力较弱,资本积累缓慢,融资难问题比较突出,直接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和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四)产业链条发展不完善。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太阳能光伏发电、风能发电、led节能照明等已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但整体上仍处在产业链片段发展阶段,上下游企业衔接不紧密,企业间的关联性较弱,缺乏专业化分工协作和密切的经济联系。
(五)电网建设相对滞后。电网建设的相对滞后成为制约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电网的通达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未能得到有效保障。随着金太阳新能源高新集中区、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等园区的建设,急需建设新能源电力输入输出配套设施。
四、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对策建议
依据未来新能源发展趋势及武威实际情况,加快新能源发展步伐,必须充分利用国家重点扶持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的政策契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实施规划带动、园区集聚、项目拉动、科技推动、政策驱动的战术举措,多方位推动新能源产业向纵深发展。
(一)科学谋划定位,统筹规划新能源产业发展。
在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宏观引导,立足国家产业政策,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在分析产业现状、行业优势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围绕风能、太阳能资源富集的优势,明确产业空间布局和发展重点,确定集群发展的主攻方向;要科学制定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使之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适应,与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相衔接,要按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思路,打破城乡和行政区域界限,统筹规划新能源产业集群布局,科学定位新能源产业园区功能,实行相对集中的开发建设,注重引导产业内部专业化分工和横向配套协作,形成区域分工有序、相互协作、前后配套、链接紧密、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要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加快生产要素的集聚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新能源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和优化,实现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加快园区建设,搭建新能源产业发展平台。
工业园区是推动生产要素集聚的重要载体,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招商引资的战略平台。武威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吸引工业要素的空间集聚和产业提升,是加快产业集群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之举。在园区建设上,要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点线结合、横纵拉伸,合理调整产业内部分工,使园区发展规划与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相互衔接;要完善提升园区基础设施,突出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创造良好产业集群发展环境,培育一批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的重点园区,形成一批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优势企业;要坚持主导产业引领关联产业、主导企业带动配套企业,以合理布局项目和完善产业体系为主线,鼓励新能源企业向园区集中;要改善和优化园区投资环境,规范简化各类审批手续,推行“一企一策”和“一站式服务”, 增强园区的集聚效应,把园区打造成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的服务高地、政策洼地、创业福地、投资宝地。当前要重点抓好四大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一是加快推进金太阳新能源高新集中区建设。充分利用该区域连接东西的交通优势和330千伏变电站开工建设的并网条件,在312国道、高速铁路及连霍高速公路两侧建设若干光伏发电示范项目,为武威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建设树立样板和标杆。二是加快推进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重点构建“4+3+2”产业发展体系,打造以新能源装备(光伏装备、光热装备、风能装备和绿色照明装备)为核心,以常规装备(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和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为辅助的循环产业链,配套发展以现代物流业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和以房地产为主的消费性服务业。三是加快推进民勤红沙岗工业集中区建设。重点引进发展风电产业和光伏发电产业,最终形成风光互补,全天候连续发电示范园区,力争形成民勤城东工业园区高载能产业的电源供应基地。四是规划建设天祝松山滩风电产业园。尽快开展该区域测风评估工作,以风电项目为依托,配套完善电网设施,力争在末将松山滩建设成为百万千瓦级的风电产业园。
(三) 实施项目带动,延伸新能源发展的产业链条。
一是要以科学的方法精心谋划项目。紧紧抓住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围绕壮大新能源主导产业,积极谋划、储备一批综合效益好、带动性强的大型光电、风电产业项目。二是要以创新的方法破解项目发展瓶颈。项目建设的两个关键因素,就是土地和资金。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切实解决这两大难题。在土地方面,要积极研究政策,利用好政策,寻求增加建设用地途径,充分利用荒漠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确保用地供给。在融资方面,要按照boo(即:建设—拥有—经营)、bot(即:建设—经营—转让)、dbfo(即:设计—建设—融资—经营)等多种项目融资模式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着力提高市场融资、提高资金运作水平,政银企三方要合力共为。三是要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突出抓好支撑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光电、风电重大项目,着力抓好一批生物质发电、生物质制气、生物液体燃料、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等重点项目。对正在建设的项目要注重科学运作,制订详细工作推进计划,设定时间节点,最大限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要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个部门,一包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对各项目单位进行了责任捆绑,千方百计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对签约项目,要做好跟踪协调服务工作,尽快促进项目落地建设;对已建成的项目要抓好投产运行工作,使其尽快建成发挥效益,推动产业链向两头延伸,价值链向高端攀升,力争在产业集群发展上取得量的突破和质的飞跃。四是要大力培育引进一批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大力引进太阳能发电和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及装备项目,打造集高端装备及零部件与太阳电池及组件研发制造、系统集成、光伏电站和太阳能热电站输出于一体的太阳能产业链;大力引进风电整机制造项目,打造集关键零部件制造、系统集成、风电场开发与服务于一体的优势产业链,着力解决风电并网运行管理问题。
(四)加大科技投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形成与企业自主创新、技术改造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增强新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要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校、研究中心的合作,引进和培养一批新能源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素质产业工人,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鼓励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建立高标准的技术开发中心,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要大力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形成“生产一批、开发一批、储备一批、研发一批”的产业科技创新梯次格局,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和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国家名牌产品,鼓励新能源产业积极培育区域产品综合品牌,提高区域品牌竞争能力,培育提升产业集群整体竞争优势。
(五)抢抓政策机遇,全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
推进新能源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配套的政策支撑、优质的服务跟进和强有力的组织推动。一是政策上倾斜。要牢牢把握中部崛起、东部产业转移和国家扩大内需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积极落实国家在资源、财政、投资、金融、税收、土地等方面的特惠政策,制定出台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构建完善的政策支撑体系,以优越的政策环境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特别是对引进的重、特大新能源项目、高科技项目、龙头型项目要给予特殊政策;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融资运作上的杠杆效应,拿出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对标志性工程和新能源重点项目进行引导和扶持;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对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新能源项目,积极协调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支持。二是服务上跟进。强化信息捕捉,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联系沟通,及时掌握国家、省上有关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和项目申报信息;主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建立政府、社会共同推进项目的开发模式,谋划、储备、引进一批对新能源产业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示范项目;早抢早抓快跑,第一时间向项目申报单位提供信息,第一时间组织申报项目,努力提供项目争取的命中率;加强项目跟踪落实,对已上报争取的新能源项目,指派专人负责盯办,积极衔接落实。三是组织上强化。要强化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加强新能源开发队伍力量,统筹协调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项目审批、技术指导、要素供给、协调服务、优惠政策落实等事项,合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19
按照建设“四个中心”国家战略的要求,落实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规划,将充分依托洋山国际深水港和浦东国际航空港两大国际性枢纽港的优势,延伸和拓展浦东开发开放的经济社会效应,准确把握在新一轮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贯彻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体现区位优势,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壮大主导产业,提升产业集聚度,提升产业能级。加快经济的发展,就是要以加快优势产业的发展为基础,形成产业细化、优势明显、集群度高的产业群,共同推进经济圈产业的竞争力。
一、年工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年,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64.7亿元。其中四大重点行业:电子信息业占总产值的11.2%,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占2.8%,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13.3%,装备业占51.3%。从行业小类看,通用、专用、运输设备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4.6亿元;金属制品业完成产值38.2亿元;电气机械、通信设备、计算机、仪器仪表等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9.6亿元,比上年增长78.5%,其中电子信息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2.9亿元,同比增长155.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7.2亿元,占全区工业的7.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7亿元;通用、专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4.6亿元,比上年增长38.0%,其中汽车制造及零部件配件制造业完成172.4亿元,比上年增长1倍多;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完成18.3亿元,比上年增长34.6%。全区工业实现利润41.0亿元,电子信息业占4.1%,医药及医疗制造业占3.0%,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19.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占22.3%。从主营业务收入看,四大重点产业共实现49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总数的74.2%。其中电子信息业占11.1%,医药及医疗制造业占0.2%,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12.1%,装备业占50.9%。
(一)总体发展现状
总体来看,我区4大重点产业发展状况良好,呈出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从产业规模看,4大产业创造的经济总量在全区工业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汇总数据显示,年,我区工业4个重点产业共有582户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的51.0%;就业人数8577人,占规模以上工业就业人数的5.2%;资产合计406.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资产的69.7%;主营业务收入49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74.2%;利润总额30.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74.3%。
二是从经济效益看,重点产业各项经济效益指标普遍好于全区工业平均水平。数据显示,年我区工业重点产业的资产周转率为2.14次,比全区平均水平高2.5%;劳动生产率为11.7万元/人,比全区平均水平高2.2万元;重点产业产品销售率为98.7%,高出全区工业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负债率为53.5%。
(二)各产业发展现状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我区产业的发展现状,下面对各产业逐一进行分析:
1、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49家,从业人员1020人,资产56.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88.8亿元,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三。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10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45.8亿元)、纳铁福传动轴有限公司(17.6亿元)、申龙客车有限公司(5.2亿元)。
2、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21家,从业人员339人,资产16.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8.4亿元,实现利润1.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9.1%,比去年同期下降4.6个百分点,有2家企业的产值超过4亿元,分别是扬子江药业集团海尼药业有限公司(5.5亿元)和迪赛诺化学制药有限公司(4.7亿元)。
3、电子信息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52家,从业人员1190人,资产61.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74.1亿元,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5家,超30亿的有1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昌硕科技有限公司(35.0亿元)、胜华电缆厂(12.8亿元)、堂福电子有限公司(3.4亿元)。
4、装备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460家,从业人员6028人,资产272.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38.3亿元,实现利润21.2亿元。其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一。资产周转率为2.1次,产品销售率为99.9%,资产负债率为55.9%。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有法人单位102家,从业人员1393人,资产63.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93.0亿元,实现利润9亿元。其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二。资产周转率为2.3次,劳动生产率为14.8万元/人,产品销售率为97.8%,资产负债率为52.9%。
二、加快工业产业发展的思考
虽然目前重点产业还很弱小,但已经有一批正处强劲发展的产业,还有一批具有较明显发展潜力的产业,经济崛起的步伐在明显的加快。经济发展的提速,我们认为其根本而有效的途径应是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以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来加速改变经济发展的固有状态,不断激发发展活力。从产业发展的层面上看,加快工业产业集群建设应着力抓好六个方面。
(一)实施好产业发展规划
在实际的发展中,应结合国际产业发展和转移规律、我国产业发展状况,制定出推进工业产业发展具体可行的措施。要从工业整体发展出发,立足于产业发展和产业集群状况,着眼于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强势发展产业--潜在优势产业,围绕产业联动,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集群,合理布局生产力,形成产业聚集,要与大项目和龙头企业想结合,与产业园的特色相匹配,与人力资源相适应,发展以现代装备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同时与浦东联动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
(二)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促进产业升级
坚持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的产业发展方针,在发展中完成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调整中实现产业创新提升,逐步构筑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先导、现代装备工业为支柱,特色鲜明、重点突出、体现临港经济特征的多元产业体系,努力构筑“现代装备工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信息产业基地”。要做好工业产业集群,其根本点就是要以产业中心发展区域的产业为基础,特别是利用其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整合同类产业和产品资源,发挥产业集群的引领导作用,带动经济圈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资本流动的有利时机,努力创造条件,改善软硬环境,大力引进外资,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特别是要吸引外资在我区建立研发中心和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提升加工产品档次和开发能力。
(三)以产品为核心,加强产业集群分析研究
从产业竞争力上看,我们要对重点行业进行细化研究,从中类行业细化到小类行业、细化到产品。从小类行业上研究,以龙头产品为纽带,进行产业集群,进行充分合作和有效的竞争,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赢利水平。同时充分重视国内外市场,做好两个市场大文章。比如电子信息行业,它的发展与国际IT产业的发展休戚相关,但另一方面,国内市场仍有巨大的潜力,对电子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眼睛向外的同时,也要眼睛向内,加大技术投入,集中攻关,寻求核心技术突破,不但可从根本上解决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行业的产品附加值,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以质取胜战略,法力培育优秀品牌,使之成为的产品新亮点。
(四)“开源节流”并举,应对能源紧张局面。
工业的快速发展,用能需求急剧增加,能源供需趋紧。短期来说,强化节能意识,组织协调好能源供给,最大限度地舒缓用能紧张的局面。长远来看,关键是加强节能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开发可替代新能源,特别是可循环使用的新能源,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与此同时,新技术的应用,还是从根本上化解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成本压力增大的最佳途径。
(五)统筹协调好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工业园区良性有序发展。
招商引资是加快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工业园区则是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主战场。要把园区的工业做大做强,招商引资,引进项目和资金仍然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把加快工业发展、壮大工业规模、培育工业经济增长点作为重大措施来抓,各部门要积极配合,为园区建设创造宽松环境。提升工业园区的能级,加快培育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临港物流产业区、国际医学园区和信息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和功能培育。通过园区建设,拓宽我区工业发展空间,吸纳新的工业项目,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增强发展后劲。从经济一体化、空间布局扩容和功能提升出发,把工业园区整合成产业功能区,加快工业园区的产业集群化、市场专业化的发展。
(六)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大力扶持大型优势企业和中小高技术企业,针对我区目前存在的企业多、技术竞争力弱的问题,要继续实施企业集团战略、龙头企业战略,发挥规模优势,提高整体抗市场风险能力,力求在微电子、软件、计算机、通信等重点领域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和拳头产品。与此同时,进一步扶持中小高技术企业,培育大型企业的后备力量,以形成梯次推进的产业组织体系。比如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世界产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我国工业的五大重点发展产业。年,该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我区规模以上总量的6.8%,实现总产值占总量的7.1%。要把握好产业发展的大势,着力发展增长潜力大、带动效益强、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发展和壮大新兴产业。
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20
文化创意产业是通过技术、创意、知识产权的产业化开发方式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文化主导型产业,已被公认为是引领新经济发展、提升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近年来,x区始终坚持以提升城市经济创新力、产业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为发展目标,大力发展文创产业,出台“x文创16条”,着力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满足新时代人民美好精神文化需求,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x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20xx年,全区文化企业达x家,共产生全口径税收x亿元,占全区税收比重x%。20xx年,全区文化产业规模以上企业x家,总产出x亿元,实现增加值x亿元,占gdp的比重为x%。文化产业作为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较大的发展潜力。同时需要正视的是,相对于兄弟城区,近些年我区文化产业发展优势正逐步缩小甚至被赶超,如何依托我区文化产业基础进一步释放产业效能成为我们面临的严峻考验。
(一)产业分类情况从行业类别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xx)》行业分类,20xx年我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共涉及7个大类,18个中类。其中广播电视信息服务、广告服务、广播影视节目制作、出版服务等8个中类产生增加值亿元,占比94%。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中,湖南广电及其下属企业共实现增加值亿元,占比%。可以看出,我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高度集中于以x广电集团为主导的广播电视电影以及广告等传统业态,设计、软件信息服务等新兴高附加值产业发展较为薄弱。
(二)财税收入情况从财税收入看,文化产业税收在20xx年大幅增长,增幅达60%,实现税收亿元,占全区税收收入比重19%,直逼第二位的房地产业。但受限娱令等因素影响,20xx年文化产业税收明显下滑,降幅达%,占全区税收收入比重也下降到%,跌落至第四位。20xx年文化产业税收实现税收亿元,增幅%,占全区税收收入比重也回升到%。从文化企业财税贡献分布看,20__年全区纳税50万元以上的文化企业共117家,产生税收亿元,占文化产业全口径税收的比重为%。其中,税收50万元至500万元的企业83家,占税收50万元以上文化企业数量的比重为%,产生税收亿元,占税收50万元以上的文化企业税收比重为%;
税收500万元至5000万元的企业29家,占税收50万元以上文化企业数量的比重为%,产生税收亿元,占税收50万元以上的文化企业税收比重为%;
税收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5家,占税收50万元以上文化企业数量的比重为%,产生税收亿元,占税收50万元以上的文化企业税收比重为%。
(三)产业规模情况从产业规模来看,近年来我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呈下降趋势,文化产业增加值在排名也有所下滑,文化产业发展遭遇强有力竞争,需要引起有关部门警惕和重视。20xx年全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74家,增加值亿元,排第一,较第二名x区、第三名x区分别高出亿元、亿元;
20xx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73家,增加值骤降至亿元,排第三,较x区、x区(并列第一)少亿元;
20xx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84家,文化产业增加值回升至亿元,排第三,较第一名x区、第二名x区分别少亿元、亿元。
(四)园区及楼宇平台文创企业聚集情况近年来,x区文创园区、楼宇及空间多点开花,以x视频文创园为首的文创园区强势发力,20xx年共有文创类企业336家,共计税收亿元。20__年新迁入园区以及新注册企业共171家。特别是x众创园自20__年开业以来,已引进企业55家,已全部完成招商;
x创智园已全部完成招商,共引进西瓜视频、新浪等行业头部企业32家。全区商务楼宇内文创企业也发展迅猛、亮点纷呈,如x文创园入驻动漫游戏企业18家,其中x文化、x互娱纳入规上企业,两家企业20xx年产值共亿元;
xmall坊成功打造x美学众创空间、xv视文娱视频基地;
新x大厦已入驻x文交所、x集团、x在线、x等重点文创企业。据x区楼宇网络信息平台统计,20xx年全区除x范围以外,有588家文创企业广泛分布在75栋商业楼宇内,主要包含传媒出版类、设计服务类、信息服务类、教育培训类、数字影视类、文化休闲旅游类、动漫游戏类、文化会展类、艺术品类等9类。
二、x区文创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近年来,x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确立“三金”名片发展战略,围绕“3+1”产业布局,大力推动以“文化+创意+科技”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相继出台了《x市x区动漫游戏产业扶植办法(试行)》《x市x区文化产业奖励扶植暂行办法(试行)》等文化产业扶持政策,重点支持以x视频文创园为龙头的文创产业发展壮大,以独特的比较优势为x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广阔空间。
(一)人文底蕴深厚x区作为x的内城区,也是“x名城”和x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四大名绣之一x绣的发源地,聚集有x寺、省博物馆、省展览馆、海底世界、世界之窗、市“三馆一厅”(博物馆、规划展示馆、图书馆、音乐厅)等众多人文景点,也有省社科联、省工艺美术研究所、省广电集团、省出版集团、省报业集团、省体育集团等一批优质文化骨干企业,是x省内省属各文化企事业单位、文化集团公司最集中,规模和级别分量最重的区县。充分挖掘这一独特人文资源,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具有其他区县不可比拟的先天优势。
(二)产业基础雄厚经过一段时期发展,目前全区已经涌现出一批文化产业特色集聚区和知名品牌,如x产业聚集区、x动漫游戏聚集区、x广电影视聚集区、x服务外包聚集区等文创聚集区已初具规模,x绣、x电视艺术节、x购、x1872、大型原创动画片《x神州》等文化品牌均具有颇高的知名度。这些雄厚的文化产业家底可孕育出大量的文创种子资源,能够为x文创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战略地位突出x视频文创产业园作为全国首家获批的国家级广播电视产业园区,是省委提出“北有中关村、南有x”伟大构想的重要载体和“一号工程”,也是全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阵地”“桥头堡”。园区于20xx年年底成立以来,在省、市、区三级政策叠加支持下,聚焦数字视频内容生产、数字制作、版权交易等文创产业版块,发展势头迅猛,正在朝着建成世界领先、全国一流的文创内容基地、数字制作基地、版权交易基地,打造极具全球竞争力的“中国v谷”目标加速前进。截至20__年底,园区新引进注册落地企业171家,注册资金20亿元,x总部大厦、x总部大厦、x集团总部大厦、x视频、x、x酷娱、x动力、x青年、x传媒等一大批视频文创头部企业实现签约入驻。x视频文创产业园的迅猛发展,为带动全区文创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引擎,也必将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文创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三、x区文创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当前,x区文创产业发展在面临诸多机遇与有利条件的同时,也存在着较为严峻的挑战。从市级层面来看,x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由20xx年的10%跌至20xx年的%,呈现下跌趋势,而周边文化资源大区如武汉、杭州、成都发展迅速,资源吸引力逐步增强。从区域竞争来看,区域间文化“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x区在全国率先实现文化产业示范园、广告产业园和中南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三大国家级产业发展平台的聚集,重点发展演艺娱乐、影视传媒、文化旅游等产业。x区以x新城建设、x文化集聚区以及x等楼宇商圈来促进文博会展、文化软件、数字内容、创意设计业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近年来其文化产业增加值以年均增速10%高速增长。x区以培养cbd楼宇经济为途径,重点发展创意设计、数字资讯、文博会展、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和文化信息服务业,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年均增速均位居第一,发展势头十分强劲。x区则重点发展创意设计、艺术教育、休闲娱乐三大特色产业,20xx年更是有x中电软件园、x艺术园、x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三个文创园区入选x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产业规模呈现不断壮大的态势。从目前来看,无论是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还是发展规模、发展态势,x区文化创意产业已大有被后发赶超之势,如何把x区现有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是我区文创产业发展需要重点思考的方向。
四、对x区文创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发展文创产业,要立足x区现实和比较优势,科学借鉴先进经验,坚持“文创+”的发展理念,以文化创意产业为重点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文化创意产业的“整合、渗透、提升”功能,大力提升x区的经济创新力、产业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
(一)注重产业发展规划,加强产业引导培育结合x区文创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对x区文创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区域功能定位、园区建设进行合理规划,进一步明确近期、中期、远期目标及发展路径,突出对重点领域、重大项目、重要配套的强力支持。在发展重点上,注重文创产业链的打造,强化要素集聚、优势突出。一是支持以x视频文创园为核心,集聚数字视频产业;
二是借助电视、出版、传媒等我区传统文化产业比较优势,激发行业内生动力,在x以外区域重点发展动漫网游、信息服务、现代传媒、广告会展等行业;
三是依托丰厚的文化资源,大力培育设计服务、工艺美术等产业门类发展。在空间布局上,注重文创产业基地的建设,强化集群发展、品牌引领。
一是引导载体平台合理布局。充分利用我区丰富的楼宇载体资源,科学引导楼宇产业定位,在x文创园、新x大厦、x广场、xmall坊等文创楼宇的`基础上,有序推进新闻大厦、x世界金融中心、x中心等载体平台加强文创产业空间布局,进一步整合载体平台资源。
二是扩宽文创产业招引渠道。一方面,注重引进拥有丰富资源的产业运营商、资本服务商,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布局一批众创空间、孵化基地,扶植培育成长性好的中小型文创企业;
另一方面,引进细分行业龙头企业,聚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延伸产业链条。三是搭建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致力于提供专业化和多元化服务,提升管理层次和服务水平,着力打造产业支持、行政服务、公共技术、互动交流等服务平台。
(二)明确产业分类标准,加强数据统计监测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xx)》为基础,依据《统计法》的相关规定,立足于文化创意活动自身的特点和我区文创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研究制定《x区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指导细则》,全面涵盖传统文化产业以外的科技创新活动内容,兼顾产业链各个环节,注重与国内外标准的有效衔接,增强其科学性和可比性。同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做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的统计监测,需要加强部门与部门、部门与街道之间的联动配合,才能统一口径、形成合力。建议成立由现服中心、统计、财政、工商、税务、街道等组成的全区文化创意产业统计监测小组,建立起全区文化创意产业统计常态化监测机制,定期发布文化创意产业监测数据,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权威支撑。
(三)健全产业配套措施,加强产业服务管理
1.行业组织方面。
一是充分发挥文创产业各行业协会的作用。建议设立行业协会发展基金,大力扶持协会发展,如:x省文化创意协会、x省动漫游戏协会、x市文化创意协会等。
二是鼓励和扶持文化经纪、研究策划、投资咨询、技术交易、担保拍卖等各类文化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资源供给、产品生产和市场之间的纽带作用,促进各产业链上中下游的渠道畅通,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中介服务”的产业运作机制。
2.宣传推广方面。
根据本区特色定位,结合园区楼宇平台发展实际,以点带面找准文创产业核心集聚区,做专做精、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特色发展区。做好文化创意产业的对外招商宣传,加强对核心集聚区内的楼宇、园区平台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和推广,并通过合理引导提升产业集聚效应。
3.资金投入方面。
一是力推文化创意产业与金融资本对接。借鉴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做法,建立x区文化产权交易所,汇聚文化创意企业资源和金融资源,组织开展政策咨询、信息发布、项目推介、投资引导、并购策划、项目融资、产权交易等活动,通过产权交易、信息披露、投融资服务等方式为各类文化产权主体提供定价、资本进出通道,探索创建文化金融体系的新途径,实现创意文化与资本的有效对接。二是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开辟商业银行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贷款绿色通道,建立快速审批机制,提供优惠利率,设立专项授信额度,专门用于支持创意企业融资,提升文创企业融资便利度。
4.人才培训方面。
一是重点吸引一批龙头企业、国内外著名培训组织来我区建立培训机构;
二是鼓励企业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以投资设立研发中心等方式促进人才集聚,创建“大学生文化创意创业实训工程”,积极与企业共同推出技能培训、管理培训、订单培训,形成“人才创造技术,技术支撑产业,产业吸引人才”的良性发展循环;
三是广辟人才发现途径,通过举办专业竞赛、专业评比、资格认证、公开招聘等方式发现优秀人才,为相关人才在我区开展文化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保姆式”跟踪服务。
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21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市场竞争已从企业发展战略向产业集群战略演化。产业集群通过协同效应显现出的竞争优势,日益受到关注,成为区域参与国际竞争的骨干力量。国内外实践证明,产业集群是有效的区域发展战略,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几年来,鲤城一批行业已开始形成产业集群雏形,对推动经济增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我区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
主要有两个阶段:一是从分散办企业到集中办企业,企业空间布局由分散走向集中的阶段。改革开放初期,城乡企业应运而生,在发展初期依循的是“就地办厂”、“离土不离乡”的布局原则,星罗棋布,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依村傍户的离散型空间布局无疑成了其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阻碍,于是城乡企业开始自发进行集中布局,构成企业群落,而开发区这一新模式的出现加快了城乡企业的集聚步伐。但是初期的开发区、工业小区的企业集聚还只是空间上的集中布局,企业之间基本上没有建立起太强的产业关联和分工协作关系,处于一种地理空间上的集中、产业关联上的离散状态,企业集聚效应还没有真正充分发挥出来。在这个阶段,我区出现了诸如临江工业小区、宝洲工业区、北峰工业区等一些的企业群落。
二是从集中办企业到集中做产业,由企业集聚走向产业集群的阶段。这个阶段有两个很重要的“关节点”:仿效性竞争和产业链延伸,前者夯实了集群的基础,后者促成了集群的实现。仿效必然引起竞争,竞争则导致优胜劣汰的'分化。一批企业在这个过程中脱颖而出,形成规模、创出品牌、成为骨干,构成了产业龙头,带动众多中小企业发展,实现了从办企业向做产业的转变;而一些企业出于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技术水平的需要,逐步把生产过程中可剥离的部分剥离出来,走专一化生产道路,这样就强化了各种各样的配套需求,产生了产业链上下延伸和相关行业逐步配套的强大拉力,从而逐步促成集群雏形、集群的形成。如早期出现的江南树兜汽配专业村,义全机电产品一条街,近年形成的九一路电脑专业街、迎宾路汽车一条街和正在建设的江南高新园区等。
二、我区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我区形成规模的产业集群少,产业链不够完整,集群内的企业规模小,层次低。据统计,20__年我区五个支柱行业轻纺服装鞋帽包袋、树脂陶瓷工艺美术、机械五金汽配、塑料制品、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实现的产值分别为:40.37亿元、20.88亿元、16.63亿元、11.09亿元、6.65亿元,分别占全区工业总产值33.9、17.5、14、9.3、5.6,全区产值超亿元的企业仅11家,5000万~1亿元的企业也只有23家,五个支柱行业内大规模企业不多,大多数企业规模小,行业内平均每家实现的产值:轻纺服装鞋帽包袋1219.6万元、树脂陶瓷工艺美术971.3万元、机械五金汽配654.6万元、塑料制品894.4万元、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950万元。区域互补变成重复产业的简单相加,许多企业原材料需要到外地购买,行业存在低水平重复的结构性矛盾,防御市场风险能力有限。
(2)市场集散规模相对较小。我区的市场以消费市场为主,与生产性关联的生产资料市场受发展空间的制约,以街为市,以路为市,如伍堡装璜装饰材料、迎宾路汽车汽配市场、泉州建材市场、义全机电街等,数量少,辐射能力不强,难以适应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大流通的格局。
(3)管理技术人才紧缺,企业研发力量薄弱,熟练工人不足,生产稳定性差。一方面,企业高级管理和研发设计人才紧缺,研发力量不足,导致产品附加值难以提高。生物学、新材料等相关综合性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比较少;另一方面,企业熟练工人不足。由于工人流动性增强,企业招工难度加大,熟练技术工人紧缺,生产旺季工人缺口更大,为了完成任务,企业经常延长工人工作时间,致使工人超负荷工作,对企业稳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4)外部环境亟待改善。一是基础设施薄弱。投资载体严重不足,我区现有工业小区15个(不含江南高新园区),占地面积仅1763亩,布局分散带来了缺少规模经济、城市化滞后等系列问题;二是融资难。各商业银行现有的信贷政策和管理机制难以适应民营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没有固定资产担保难以获得银行信贷资金,企业自我筹资能力较弱,企业集群区域银企互动关系有待加强,企业集群中的行业协会、会计师、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发展滞后等等。
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22
一、产业发展现状
八里十河村地处__镇南部20公里处,与竹林关、土门、毛里岗接壤,地处偏远,土地资源贫乏,全村辖15个村民小组,225户,849人,劳动力601人,享受低保户84户170人,有耕地714亩,人均占有粮400公斤,年人均纯收入1860元。
全村现有山茱萸900亩,全村山茱萸大户15户,户均10亩650株,挂果树占47.5%,年产34万元;核桃100亩,年产5万元;年出栏商品猪240头,年出栏5—10头以上的6户,全村基本达到户均养1头猪,年产24万元;劳务输出350人次,其中:1年以上外出务工的达132人,半年以上达94人,半年以下124人次,年收入70万元。劳务和山茱萸已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为农民增收提供良好的保障。
农村产业的长足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活力。八里十河村通外水泥路工程正在立项,有35%农户住进宽敞明亮的小洋平房,电话、彩电、摩托车的普及率均达到60%以上。涌现出了一批产业大户。洪沟组黄恩娃,栽植山茱萸树12亩,年收入1。2万元。椒树洼组周保林,兔年出栏10头,收入1.1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思想认识和工作力度不到位。村组干部群众创业精神差,满足现状,“小农思想”严重,只图吹糠见米、立竿见影之效,特别是大部分青壮认为发展林果业、养猪业,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费力费时、受市场控制大,从而形成劳务大发展,其它产业比重严重失衡,阻碍了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2、产业项目少,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现该村林果业、养猪业仍停留在家庭小经济状态,做大做强意识不够,年用于发展产业的投入比重很少,仅占年投入量的15%;风险意识和发展意识不足,年养猪与林果发展规模增长率仅有10%;村组干部在市场开拓与产业项目引进等方面缺乏创造,等米下锅思想严重;劳务输出地分散,没有当地带头人,难以形成劳务品牌。
3、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不高。虽然群众种植山茱萸、核桃的积极性高,但由于农户文化素质低、经营分散、技术推广滞后、资金等投入跟不上,施肥、修剪和病虫害防治难以正常进行,年损失率在20%以上,导致产品产量低、质量差,造成了广种薄收。
4、林果规模小,基地建园不足、水平低,良种比例小。集中连片50亩以上的,没有1处,良种栽植面积不到20%。
5、加工水平低下。山茱萸、核桃仅限于初加工,加工方法原始简单,产品附加值低,导致产值效益低下。
6、市场混乱,经营效益不佳。由于缺乏统一的营销系统和营销队伍,尚未形成产供销体系,专业合作组织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因缺乏信息和科学的市场预测,造成产品抢购抢销或滞销的混乱局面,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品牌效应尚未形成。
7、圈舍改造不平衡,生猪存栏少,适繁母猪比例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当地养猪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强化领导,形成工作合力。镇、村成立了“一村一品”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驻村工作队,并把“一村一品”工作纳入全年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任务,形成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的“一村一品”发展格局。
二是广泛宣传,制定工作规划。充分利用广播、标语、板报、会议、宣传材料等进行了广泛宣传,组织各级干部和产业带头人开展学习培训,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发展一村一品,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了干部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立足本村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制定出“一村一品”发展规划,指导“一村一品”健康发展。
三是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民科技培训,今年举办培训班2次,培训32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420份,提高了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积极培育科技示范户。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快农村人才培养,实现人才强村新突破。
四是分类指导,实现重点突破。按照“畜牧抓发展,林果抓科管,菌药抓营销,劳务抓培训”的工作思路和“一业突破,长短结合”的方针,采取“抓大户建小区,抓协会建基地,抓科技提效益,抓营销促增收”的办法,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开展服务,突出重点,全力推进“一村一品”实现突破性发展。
五是抓点示范,辐射带动。坚持从示范带动入手,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示范户。
六是组建合作组织,实行品牌经营。成立劳务和山茱萸产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服务,拓展市场空间,树立产业品牌形象,形成产业发展聚能效应,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为农民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载体。
四、产业发展的计划和对策
一是以农民培训为突破口,加大农村人才战略的实施力度。把会管理、懂经营、群众信得过的能人选进村两委会班子,采取形式多样的办法推广实用致富技术,培育一批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力争3—5年培训每组3—5人技术能手和1—2人劳务带头人。
二是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建立市场营销体系和营销队伍,扩大品牌效应。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努力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提高经营效益。
三是以产业合作社建设为突破口,加大农业产业化发展力度。建立农村产业合作社,力争尽快实现龙头企业+协会+基地+农户,逐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开发路子,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效益。
四是以开发品牌为突破口,加大市场开拓工作力度。引导农户要切实转变观念,树立发展意识、风险
意识、品牌意识。一方面要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力度,另一方面要创建品牌效应。
五是以建立信息服务体系,加大农业信息化的推进力度。以产业合作社、产业大户为重点,建立科学规范的利益机制,用市场手段抵御市场风险。
六是争取国家惠农政策,加大项目引进力度。以产业合作社的名义申报项目,争取资金,用资金使产业发展再上台阶。特别是在化肥、山茱萸剥皮机、病虫害防治器具方面的惠农补帖、扶持资金上给予投入。
七是面向市场,扩大规模,狠抓良种建设。鼓励群众培育良种育苗,力争在3年内发展良种核桃300亩,山茱萸500亩,改造核桃100亩;大力建设标准化、卫生化圈舍,引导群众扩大适繁母猪规模,加大良种瘦肉型猪引进力度,平抑仔猪市场价格,力争每户平均存栏2—5头。
八是壮大劳务产业,开发劳务品牌。根据该村外出务工群众较多的实际,以协会为平台,内引外联合作单位,大力培训青壮年劳力,扩大年劳务规模,努力打造劳务品牌。
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23
近年来,薛城区沙沟镇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强力推进第三产业,全力打造特色产业镇。
一、特色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沙沟镇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总面积84.5平方公里,辖35个行政村,人口5.5万人。全镇特色产业主导产品为木材、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从业人员4100余人,去年实现年销售收入8.4亿元。自以来,重点培植了捷利林业等8家限额以上骨干企业,全镇发展民营企业24家,总数达到46家,新发展个体工商户720户,总数超过1000户。累计签订招商引资合同38项,合同利用外资8.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7.4亿元,年均增长50%。先后招商引资了枣庄港、济正保健品、顺翔科技、超级市场等4个过亿元项目,捷利木业等过千万元项目14个,过百万元项目20个,实现当年投资、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项目12个,增加税收2200万元,为沙沟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主要特点和经验做法
一是经济发展速度快。近年来,全镇上下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二是重点骨干项目多。顺翔科技、枣庄港、济正保健品、捷利木业、超级市场等一批骨干项目、龙头企业促进了沙沟经济的迅猛发展。今年1-9月份,全镇实际利用外资3.68亿元,实际到位固定资产投资2.94亿元,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22%和117%。三是基础设施投入大。为确保特色产业发展,自以来,共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整理土地2万亩,新增灌溉面积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5万亩,为特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中小型企业发展迅速。自至今,全镇共有总投资1.6亿元的济正保健品、总投资1.2亿元的枣庄港、总投资1.2亿元的顺翔科技、总投资1.2亿元的超级市场等4个过亿元企业,带动了沙沟镇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沙沟镇特色产业,近年来取得了很大成绩和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发展中也存在和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如:农业基础比较薄弱,产业化水平较低;工业结构不合理,骨干企业少;第三产业层次较低,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经济效益差,缺乏特色和竞争能力,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上级特色产业政策和资金的帮扶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等等。
四、下步工作打算和意见建议
今后,我镇将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富民政策,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效益为中心,做好三个方面结合文章,努力促使全镇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一)结合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逐步实现由农业、林业大镇向工业化城镇转变
坚持把工业放在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进一步强化工业兴镇意识,以招商引资为动力,在实现经济跨越发展上求突破。以招商引资为动力,不断在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上做文章,千方百计把项目引进来。加大跟踪服务力度,对引资落地项目,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项奖惩,确保建设见效。不断拓宽招商新空间,狠抓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提高项目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做到引资一个,落实一个,建成一个,达效一个,不断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
(二)结合市区城市规划,切实扩大城镇建设规模
结合新城城区南扩、薛城城区南拓的市区城市规划,以个体经济为重点,发展私营经济主导型城镇。以民营企业发展为重点,在培植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上求突破。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强镇富民”的战略措施来抓,扩大城镇建设规模,提高规划档次和建设水平。突出特色,强化功能,重点抓好城镇基础设施,工贸小区和市场建设,积极发展以民营经济为特色的城郊型城镇。
(三)结合区位优势,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充分发挥我镇区位、交通优势,加快枣庄港建设,加快鲁南物流中心建设速度,继续加大张庄石榴山庄投入力度,积极挖掘镇内旅游资源,开展以铁道游击队基点村为主体的红色旅游,加快城镇住宅示范区建设,大力改善住宅功能,搞好小康型住宅,使建设的总体水平有新的提高,同时因势利导,启动民资、外资,大力发展商贸、餐饮、文化、娱乐等第三产业,在全镇形成千家万户搞个体、干民营的良好局面。
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24
按照建设“四个中心”国家战略的要求,落实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规划,将充分依托洋国际深水港和浦东国际航空港两大国际性枢纽港的优势,延伸和拓展浦东开发开放的经济社会效应,准确把握在新一轮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贯彻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体现区位优势,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壮大主导产业,提升产业集聚度,提升产业能级。加快经济的发展,就是要以加快优势产业的发展为基础,形成产业细化、优势明显、集群度高的产业群,共同推进经济圈产业的竞争力。
一、年工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年,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647亿元。其中四大重点行业:电子信息业占总产值的112%,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占28%,汽车制造及其零部制造业占1%,装备业占1%。从行业小类看,通用、专用、运输设备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46亿元;金属制品业完成产值82亿元;电气机械、通信设备、计算机、仪器仪表等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6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电子信息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29亿元,同比增长1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72亿元,占全区工业的7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7亿元;通用、专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46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汽车制造及零部配制造业完成1724亿元,比上年增长1倍多;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完成18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全区工业实现利润410亿元,电子信息业占41%,医药及医疗制造业占0%,汽车制造及其零部制造业占19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占22%。从主营业务收入看,四大重点产业共实现49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总数的742%。其中电子信息业占111%,医药及医疗制造业占02%,汽车制造及其零部制造业占121%,装备业占09%。
(一)总体发展现状
总体看,我区4大重点产业发展状况良好,呈出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从产业规模看,4大产业创造的经济总量在全区工业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汇总数据显示,年,我区工业4个重点产业共有82户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的10%;就业人数877人,占规模以上工业就业人数的2%;资产合计406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资产的697%;主营业务收入49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742%;利润总额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74%。
二是从经济效益看,重点产业各项经济效益指标普遍好于全区工业平均水平。数据显示,年我区工业重点产业的资产周转率为214次,比全区平均水平高2%;劳动生产率为117万元/人,比全区平均水平高22万元;重点产业产品销售率为987%,高出全区工业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负债率为%。
(二)各产业发展现状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我区产业的发展现状,下面对各产业逐一进行分析:
1、汽车制造及其零部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49家,从业人员1020人,资产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888亿元,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三。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10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48亿元)、纳铁福传动轴有限公司(176亿元)、申龙客车有限公司(2亿元)。
2、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21家,从业人员9人,资产1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84亿元,实现利润1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91%,比去年同期下降46个百分点,有2家企业的产值超过4亿元,分别是扬子江药业集团海尼药业有限公司(亿元)和迪赛诺化学制药有限公司(47亿元)。
3、电子信息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2家,从业人员1190人,资产61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741亿元,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家,超0亿的有1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昌硕科技有限公司(0亿元)、胜华电缆厂(128亿元)、堂福电子有限公司(4亿元)。
4、装备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460家,从业人员6028人,资产27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8亿元,实现利润212亿元。其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一。资产周转率为21次,产品销售率为999%,资产负债率为9%。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有法人单位102家,从业人员19人,资产6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90亿元,实现利润9亿元。其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二。资产周转率为2次,劳动生产率为148万元/人,产品销售率为978%,资产负债率为29%。
二、加快工业产业发展的思考
虽然目前重点产业还很弱小,但已经有一批正处强劲发展的产业,还有一批具有较明显发展潜力的产业,经济崛起的步伐在明显的加快。经济发展的提速,我们认为其根本而有效的途径应是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以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加速改变经济发展的固有状态,不断激发发展活力。从产业发展的层面上看,加快工业产业集群建设应着力抓好六个方面。
(一)实施好产业发展规划
在实际的发展中,应结合国际产业发展和转移规律、我国产业发展状况,制定出推进工业产业发展具体可行的措施。要从工业整体发展出发,立足于产业发展和产业集群状况,着眼于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强势发展产业--潜在优势产业,围绕产业联动,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集群,合理布局生产力,形成产业聚集,要与大项目和龙头企业想结合,与产业园的特色相匹配,与人力资相适应,发展以现代装备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同时与浦东联动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
(二)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促进产业升级
坚持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的产业发展方针,在发展中完成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调整中实现产业创新提升,逐步构筑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先导、现代装备工业为支柱,特色鲜明、重点突出、体现临港经济特征的多元产业体系,努力构筑“现代装备工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信息产业基地”。要做好工业产业集群,其根本点就是要以产业中心发展区域的产业为基础,特别是利用其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整合同类产业和产品资,发挥产业集群的引领导作用,带动经济圈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资本流动的有利时机,努力创造条,改善软硬环境,大力引进外资,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特别是要吸引外资在我区建立研发中心和关键零部生产基地,提升加工产品档次和开发能力。
(三)以产品为核心,加强产业集群分析研究
从产业竞争力上看,我们要对重点行业进行细化研究,从中类行业细化到小类行业、细化到产品。从小类行业上研究,以龙头产品为纽带,进行产业集群,进行充分合作和有效的竞争,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赢利水平。同时充分重视国内外市场,做好两个市场大。比如电子信息行业,它的发展与国际IT产业的发展休戚相关,但另一方面,国内市场仍有巨大的潜力,对电子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眼睛向外的同时,也要眼睛向内,加大技术投入,集中攻关,寻求核心技术突破,不但可从根本上解决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行业的产品附加值,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以质取胜战略,法力培育优秀品牌,使之成为的产品新亮点。
(四)“开节流”并举,应对能紧张局面。
工业的快速发展,用能需求急剧增加,能供需趋紧。短期说,强化节能意识,组织协调好能供给,最大限度地舒缓用能紧张的局面。长远看,关键是加强节能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开发可替代新能,特别是可循环使用的新能,从根本上解决能问题。与此同时,新技术的应用,还是从根本上化解原材料、能价格上涨、成本压力增大的最佳途径。
(五)统筹协调好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工业园区良性有序发展。招商引资是加快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工业园区则是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主战场。要把园区的工业做大做强,招商引资,引进项目和资金仍然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把加快工业发展、壮大工业规模、培育工业经济增长点作为重大措施抓,各部门要积极配合,为园区建设创造宽松环境。提升工业园区的能级,加快培育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临港物流产业区、国际医学园区和信息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和功能培育。通过园区建设,拓宽我区工业发展空间,吸纳新的工业项目,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增强发展后劲。从经济一体化、空间布局扩容和功能提升出发,把工业园区整合成产业功能区,加快工业园区的产业集群化、市场专业化的发展。
(六)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大力扶持大型优势企业和中小高技术企业,针对我区目前存在的企业多、技术竞争力弱的问题,要继续实施企业集团战略、龙头企业战略,发挥规模优势,提高整体抗市场风险能力,力求在微电子、软、计算机、通信等重点领域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和拳头产品。与此同时,进一步扶持中小高技术企业,培育大型企业的后备力量,以形成梯次推进的产业组织体系。比如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世界产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我国工业的五大重点发展产业。年,该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我区规模以上总量的68%,实现总产值占总量的71%。要把握好产业发展的大势,着力发展增长潜力大、带动效益强、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发展和壮大新兴产业。
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25
一、发展现状
脱水菜产业是我市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产业。于xx年开始起步,已有20多年的历史,在我市农民增收、农产品加工、出口创汇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脱水菜企业数量众多。全市现有脱水菜加工企业近100家,总加工能力近卫立正其中较大规模的有30多家,具备出口自主权的有12家。
(二)青红椒产量全国第一。我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青红椒脱水菜生产基地,青红椒总产量占到全国总量的70%以上。全市青红椒种植面积从20xx年以来,多数年份保持在10万亩左右,最高达13万亩,种植农户约6万户。脱水菜成品多数年份产量在1.5万吨一2万吨之间,产值5亿元左右。
(三)广大农民受益明显。青红椒亩产约3.5吨,近年每吨价格约800多元,亩收益在3000元左右,比较效益明显,农民种植热情较高。另外企业生产期还可解决4—5万名季节性用工,生产结束后仍能解决数千人的就业问题。
(四)出口创汇的重要产业。脱水菜和羊绒、葵仁、番茄酱等,是我市面向欧美发达国家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但我市拥有自主出口权的企业较少,70%以上的产品都是通过国内其他贸易公司出口。
二、存在问题
(一)企业多、小,散,市场比较混乱。虽有近100家企业,但缺少上规模、上档次、技术先进、业界知名、广泛认可的大企业,与全国第一产地的地位不相称。企业多数规模偏小,技术落后,且各自为阵,没有发挥好主导市场的作用。绝大多数小企业春种时不签订订单,收购时抬高原料价格,使得企业原料成本上升。农民虽—时受益,但长远看弊多利少。生产结束出货时彼此又互相竞争,很容易被外地采购商各个击破,造成产品价格波动过大,行业周期性的出现滞销、亏损。另据了解,国内外每年青红椒的需求量是2万吨左右,而我市产能已近20万吨,严重过剩,应尽快解决。
(二)产品良莠不齐,质量难以控制。多数企业厂房因陋就简,生产设备落后,卫生控制不到位,检测手段不够,产品标准不一,仓储条件较差,特别是卫生、农残等隐患多。
(三)多为低端产品,缺少精深加工。产品都是初级原料,还要通过国内外企业二次加工,然后经国外大企业最终加工包装后,才能上市。也有国内部分企业开始给方便面企业加工终端产品,但数量还很小。总的来说,我市的产地优势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四)产品过于单一,有待继续拓宽。我市脱水莱主要是青红椒,另有极少的豆角、番茄、黄瓜等,但事实上胡萝卜、葱蒜、各类青菜等都可以制成脱水产品,国外市场需求也很大,应该向多品种方向发展。
三、前景分析
(一)市场稳中有增。脱水莱产品作为欧美日等国家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有着较为稳定的消费市场。同时受欧美日等国家生活习惯的影响,脱水莱产品正在逐步进入其他国家。国内随着方便面企业、快餐行业的发展,脱水菜产品的市场也在不断扩大,总体市场呈稳中有增的态势。
(二)我市仍具优势。青红椒的传统产区欧洲主产区因病虫害。减产严重,原料品质下降,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国内宁夏、甘肃、新疆、山西等地从种植规模、种植技术、产品质量、出海距离等方面,暂时难以与我市抗衡。我市水土光热自然条件适宜,使得我市成为外商关注的最佳产区之一。
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26
是我省唯一的“省农机产业基地”,农机机电产业纳入了娄底市重点培育的十大产业集群、全市6个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并享受全省重点发展的50个产业集群的政策支持。全县现有各类农机生产、经营企业(门店)500家,其中农机机电生产企业138家,,农机机电产业年产值达10.5亿元,年出口额达500万美元。现就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我县农机机电产业优势明显
(一)基础条件较好。全县有138家农机机电生产企业,具备了产业集群基础,经开区规划了1600亩的农机机电产业园区,目前已有10多家企业入驻园区。湘中农机机电大市场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农机专业市场”,是中南地区重要的农机机电产品集散中心,市场辐射湘、鄂、川、云、黔、豫、赣、浙、粤、桂等20多个省(区)及缅甸、老挝、越南等国家,年交易额达10多亿元。由于园区和市场的辐射和集聚效应,还吸纳了一些配套的轴承、电机、三角胶带及标准件厂家进驻,兴办了一批铸造厂、冷作件厂、塑件厂等零部件配套企业,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营销网络,拥有一支万余人的农机营销队伍常年活跃在全国各地以及越南、老挝等周边国家和地区,基本实现了产业与市场的有效对接,能够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反应。
(二)产品门类全。主要产品有微型组合米机、三轮车、拖拉机、水田耕整机、水稻联合收割机、粉碎机、磨浆机、压面机、水泵、电机、喷雾器、玉米脱粒机、半轴等60多个品种,300多种型号,其中大部分产品是全省的拳头产品,已有27个产品纳入国家和省支持推广的农机产品目录,16个产品纳入国家和省购机补贴目录,获得国家专利产品近200项。去年,我们又与大学、农业大学、日本东星技研所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科研合作关系,联合在我县设立了农业机械研究开发基地,着力开发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适用范围广的新型农机具。
(三)品牌效应好。农机声名远播,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较大影响。其中微型组合米机占全国绝大部分米机市场,被誉为“全国米机之乡”,拥有4个“名牌”、2个“省著名商标”、38个省农博会金奖,1个产品正在申报国家免检产品。特别是自以来我县连续成功举办6次全国性的农机会展,农机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四)市场前景广阔。随着购机补贴等政策的连续出台,给我县农机机电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国外市场前景也十分看好,据我们了解,包括印尼、越南在内的东南亚国家农机化水平还相当低,农机产品的需求量相当大,8月,越南、泰国、老挝、柬埔寨、孟加拉国的农业部官员和农机专家对我县农机生产企业及农机机电大市场进行了认真考察,他们对我县生产的耕整机、家用组合米机、小型水稻收割机、喷雾器等小型农机产品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非常欢迎我县的农机产品进入东南亚市场。
二、近年来我县发展农机产业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引导规范,强化行业自律。一是加强政策引导。针对国家不同时期的产业政策和我县农机产业的发展实际,我们适时出台了相应政策,以规范产业的发展方向。,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农机机电产业若干问题的意见》;,确定了“龙头企业+产业园区+农机大市场+农机会展+自主创新”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明确走标准化、规模化、集团化、系列化、专业化、品牌化的产业发展之路;,制订了《县农机机电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期间农机产业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扶持重点及相配套的扶持政策。经过连续这几年的引导、规范以及上述政策措施的落实,我县农机机电产业步入良性互动的集聚发展轨道。二是强化行业监管。,成立了县农机机电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县农机机电产业管理办公室,积极开展了引导企业加强行业自律的工作,并组建了“县农机机电产业协会”,制订了《协会章程》和《竞争公约》;,针对行业内部分工越来越细,又先后组织成立了农机产业协会铸造分会、组合米机分会、电机分会和运输机械分会,并通过了分会章程,选举了分会组织机构,签署了行业公约,缴纳了履约保证金,较好地解决了行业内部恶性竞争的问题,营造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二)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加大科技投入。每年从全县推进工业化基金、农机机电产业发展基金和科技三项经费中提取一定的比例,用于产品研发投入。选择1-2个科技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科技攻关;对自主开发或引进的新技术、新产品投产后每年生产经济效益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农机企业,政府一次性奖励3-5万元。二是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进行校企联姻,加快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降低产品的研发成本。9月,我们与大学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大学在我县设立第一个县级研发基地;11月,与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就农机产业的从业人员培训达成了长期合作意向;122月,我县的农友机械公司、湘源科技集团等企业与农业大学工学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3月,湘圆技术有限公司与娄底职业技术学院联合组建了“农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月,省农友机械有限公司与日本东星技研所达成联合开发协议。三是推进标准化生产。,县农机机电产业办与农业大学、省农机鉴定站及我县的部分农机生产企业联合制订了组合米机的省地方标准;,主导制订的省组合米机地方标准通过技术监督部门的审查,成功上升为国家行业标准,同时对电机、三角皮带、筛片等主要农机配套产品实行了市场准入制度,对质量未达标准的不准进入市场,不得进入企业配套,从源头上确保了农机产品质量的提高。四是实行严格的生产许可证制度。加大了对无证企业的查处力度,坚决制止未取得生产许可证企业从事纳入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农机机电产品生产,确保产品质量。
(三)打造集约平台,促进聚集发展。一是建设专业园区。率先在县经济开发区设立了全省首个农机机电产业园区,规划占地1600亩,并出台了入园的相关税费、土地等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农机龙头企业进驻农机机电产业园区。目前,农友,湘源、金峰、韶峰等10多家农机生产企业相继入驻农机产业园区,产业园区已初具规模。二是组建农机机电产业集团,搭建出口公共服务平台。充分运用国家农机购机补贴政策的杠杆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和优化整合,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组建成一家上市股份制公司,并择机整体上市。目前,行业整合和集团组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9月,我们成功将五丰、金三角、五金、正兴等运输机械企业按股份制组建了运输机械集团五丰机械厂,11月,农友、永旺、白碧、远达、恒昌、兴鑫、良华等七家企业组建成省农友机械集团,今年以来又陆续把14家组合米机企业、2家耕作机械企业和2家铸造企业进行整合,组建了兴华、南方、劲松、金峰等有限公司,目前产业整合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三是实行专业化生产。严格控制整机生产企业数量,着力发展配套产品生产企业,实现专业化生产。目前整机生产企业从最高峰时期的'138家降到现在的65家,配套企业从原来的63家发展到现在的125家,初步形成了以三塘铺镇、青树坪镇为主的铸件生产基地,以印塘乡为主的冷作件生产基地,以县经开区、永丰镇为主的终端产品生产基地,基本实现了专业化、集约化生产。
(四)突出本地优势,打造特色品牌。一是建好专业市场。1997年,我县建成了湘中农机机电大市场,,通过招商引资,投资5000多万元,进行了市场的异地新建,其建筑面积达到5万多平方米,现有商户200多家,市场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其规模、销售收入都比新建前的翻了一番,现已发展成为省有名的农机专业市场,中南地区重要的农机产品集散中心,并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农机专业市场”。二是打造农机品牌。从起,连续6年成功举办了全国区域性的农机会展,每年参展客商1000多家,累计成交金额近40亿元。去年,首次以我县的名义举办了农机机电产品展览会,逐步形成了政府支持、协会承办、市场运作的会展举办模式,产生了会展效应,打造了农机品牌。三是提高知名度。积极组织本地农机企业走出去参加全国、全省农机产品订货会及越南国际贸易展览会、东盟博览会等各类专业会展,进一步提升农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五)促进农机产业出口,推动国际经济合作。近三年来,我县先后有湘源、白碧、永旺、金峰、神手等5家企业已办理好自营进出口权手续,扩大了农机机电出口实体,进一步加大了我县农机产品走出国门的步伐,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国内外产品大型展会,大力提高产品知名度。我们先后组织企业参加了第三、四届越南(胡志明市)国际贸易博览会,第三届东盟博览会和第八届中国农机论坛暨第六届亚洲农机峰会等国际性会展,均取得了很好的收效。今年5月28日-31日,我们组织农友、永旺等农机企业参加了在越南河内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部分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国际展览会,展会期间共接待越南、老挝等国家经销商及客户达200多人次,签订合同30多份,预订组合米机台,耕整机1000台,成交额达70多万美元。我县农友机械集团公司还与越南港越合力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联手共同开发东南亚市场,目前已经在越南的河内、海阳、胡志明市等地建立长期销售网点和维修服务部10多个,计划今年下半年起赴老挝、泰国、缅甸、孟加拉国等国家设立4个以上的分公司,建立20多个销售网点,产品出口额届时将达到1000万美元以上,大大提升产品在越南及其周边东南亚国家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同时,我们还将积极引导金峰、神手等已有自营出口权的农机企业走出去,到境外开拓国际市场,把产品尽快推向国际市场,为今后一段时期“走出去”的高速发展增添了新的平台和有效支撑,目前这两家企业均已与国外客户取得联系,并初步达成合作意向,不久即可实现自营出口实绩。
三、我县农机机电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模普遍偏小,管理水平落后。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数量不多,带动能力不强,绝大多数农机生产企业沿用家庭作坊式生产,家族式管理模式,可以说,还没有一家企业建立和完善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二)资本存量不多,发展后劲不足。前段,我县农机机电产业依靠低资源消耗、低劳动力成本、低原材料价格,走“低价占领市场”之路,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产品成本增加,利润空间大幅减少,企业生产经营日益困难。同时,企业融资能力普遍较差,很难在银信部门贷款,“滚雪球”的发展模式,严重制约了农机产业的发展后劲。
(三)技术含量偏低,创新能力不强。农机机电产业的从业人员,虽然一部分是原有集体企业改制下岗再就业的熟练产业工人,但他们大部分没有经过系统专业技术培训,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欠缺,高素质的产品研发人员和市场营销人员引不进、更留不住。由于人才缺乏,企业自主创新开发产品的能力较弱,工艺装备水平低,产品科技含量低。
(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严重滞后,物流成本高。我县的湘中农机机电大市场尚没有配套的货运配送中心和农机会展中心,并没有统一的检测中心、培训中心、创业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物流时间长、成本较高。
(五)外贸人才缺乏。我县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严重缺乏外语和外贸实务人才,特别缺乏既懂外语和国际贸易知识又熟悉生产的复合型人才。
(六)口岸联检机构不全,通关不便捷。由于娄底尚还没有海关和商检的办事处,联系与业务办理都十分不便。加上现在出关都要换海关监管车,既费时,又增加了企业的运输成本。
(七)出口退税不到位。受国家税收政策调整等方面的影响,造成企业退税不能及时到位,一定程度影响企业出口创汇的积极性。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继续加大行业整合和分工协作力度,走集团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发展道路。
(二)下大力气引进农机产业战略投资者,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省农机产业基地”。
(三)继续加大自主创新和技术产品升级力度,进一步优化我县农机产品结构。
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27
近年来,区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多个领域取得明显工作成效,因此获得省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省服务外包示范基地称号。在此基础上,区集中资源大力支持发展“互联网+”,在“互联网+”细分领域聚集了一批高成长企业,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壮大增添了新引擎。笔者在调研基础上,分析了区“互联网+”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就推进区“互联网+”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区“互联网+”企业现状
今年以来,区新增市场主体1700多家,其中仅“互联网+”企业就达到100余家,与去年同期相比翻了一番。
“互联网+传统产业”方面,成联电商创新“互联网+物流”产业电商模式,与中国物流协会共建“中国物流官网”,标志着国内第一个以城市为节点的全国性综合物流信息信息化平台上线运营,并与“中国耐材之窗网”(互联网+耐火材料)、“中国陶瓷官网”(互联网+陶瓷)形成三大官网平台,形成了独特的官网发展模式。
“互联网+选矿选煤”方面,熙元科技的“中国选矿选煤网”,集选矿选煤技术设备、矿产、药剂等服务,开设了24个频道、200个栏目,拥有注册用户8.2万余家,日平均浏览量1.6万人次。
“互联网+医疗”方面,上海京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去医院”服务云平台在工人医院正式上线,可以方便用户随时随地实现预约挂号、排班查询、报告查询、手机支付、叫号查询、医院导航等各项便利功能,帮助用户省心、省时、省力地就医。中软智通开发的居民健康卡集新农合一卡通、医疗机构就诊卡于一体,可实现居民健康卡身份识别、跨地区(机构)就医、居民健康信息存取和医疗费用结算四大功能,目前已在市内部分县区发放350万张投入使用,发卡量全国领先,年底前将达到500万张。
“互联网+教育”方面,华发教育建立了智能设备+云服务的互联网教育平台,旗下的华发网络教育资源云平台为小学到高中段人群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服务,可为各级教育工作者提供教学参考内容。现有注册用户近1万人,总访问量达到4万多人次,发布资料近2.5万套。
“互联网+房地产”方面,聚集了知行、达意科技等相关企业,产品和服务涵盖智慧房产、智能家居、智慧物业等多个方向。此外,在“互联网+政务”“互联网+餐饮”“互联网+旅游”等领域,众多业态模式创新企业不断涌现。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
在推进“互联网+”行动过程中,区存在的困难问题有:
一是资金问题:传统企业一般都可以从小做到大,小的时候赚小钱,大的时候赚大钱。但对于“做虚不做实”的互联网企业不同,互联网企业往往必须在达到一个规模点之后才能赢利。目前,区内部分电商企业业务发展较快,项目前景十分看好,但因资金瓶颈影响,制约了企业快速成长壮大的进程。
二是专业竞争力问题。在工控系统、智能感知元器件、工业云平台、操作系统和工业软件等核心环节方面研发能力还不足。相关企业在“互联网+”领域整体竞争力不强,税收贡献率不高,还不能够支撑和促进区的经济发展。
三是思想观念问题:部分传统企业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对“互联网+”只是简单认为就是“+互联网”,找不准“+”的路径,不知应该怎么“+”。
四是技术和人才问题:一些传统企业想拥抱互联网,但缺少这方面技术和人才,特别是在人才引进、技术创新上有难度。
三、相关建议
“互联网+”是全新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可以在某些领域产生新的商业模式,能够带动传统产业提高竞争力是我们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角度,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载体,必须从战略上高度重视,积极抢占“互联网+”制高点。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互联网产业发展协调小组或“互联网+”服务办公室,具体负责分行业、分领域编制好制定区互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发展目标、支持方向和重点,牵头组织项目评审,组织行业活动,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协调解决互联网产业发展有关问题。
二要优化产业环境。深化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省《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制定“互联网+”行动配套政策,重点对企业人才引进、住房补贴、办公场地租金补助等方面予以扶持。充分发挥和利用市电信、移动、联通等互联网运营商资源,做好宽带、物流、基础研发等基础设施和公共建设,采取扶持技术创新、搭建公共平台、培育应用市场等举措,予以基础性、平台性支持,对先行先试者进行鼓励。
三是强化招商引资。围绕区内现有互联网产业结构、产业优势以及企业转型升级,做好互联网企业的招商引资工作。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借梯上楼、借智发展,将北京的互联网产业资源为我所用。特别是加强与中关村的合作,引进更多的“互联网+”企业和科技成果。
四要加大财政扶持。用活用足上级关于互联网产业的相关政策资源,积极争取各类产业投资基金、银行贷款贴息等各种补贴资金,为互联网产业尤其是在全国、全省技术领先的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完善融资服务,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为具有成长潜力的初创企业提供风险投资。
五要促进产业集聚。充分利用市科技中心、区创业中心和软件园等现有载体资源,优先保障互联网产业发展需求。鼓励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和其他社会资源参与互联网产业载体建设,形成投资多元、服务专业、市场运作、功能齐备、特色鲜明、空间相对集中的载体布局。
六要夯实人才基础。主动承接京津产业的转移和转化,瞄准国内外知名互联网企业、国内互联网新兴潜力企业、高端人才和团队,重点引进互联网核心技术人才和产业领军人才;搭建移动互联网人才公共服务平台,为人才引进、培育等提供专业服务。加强与高等院校、产业联盟的合作,完善互联网产业人才支撑体系。
七要突出“互联网+政务”建设。精简办事机构,减少繁杂的办公流程,通过移动互联网、网上营业厅开展各类政务活动服务,让居民足不出户办办理医院挂号、违章罚款、出入境签注、纳税申报等公共事务。着支持互联网企业发展、彻底解脱本地企业负担的原则,凡是政务活动能在网上实现的,本都实行网上办公。
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28
未来,我国康复医院的市场规模在千亿以上。20xx年,卫生部启动康复医疗服务三级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其中专业的康复医院主要承接综合医院急性后期的病人。按照一家二级以上的综合医院对接1—2家康复医院测算,未来我国康复医院的个数将达到8000—10000家,对应的市场规模在1500亿元左右。而截止20xx年,我国康复医院的个数为376家,康复医院的总收入仅58亿元。考虑康复市场巨大市场潜力和政策催化需求释放,康复医疗产业面临巨大机遇,维持行业增持评级,相关受益公司包括湖南发展(000722)、和佳股份(300273)和澳洋科技(002172)。
康复医院易以托管或者合作投资方式开展。在严格控制药占比的政策背景下,大型公立综合医院急需扩大医疗服务收入,康复科或康复医院具有低药占比高治疗费用的特点,为医院创收提供新的增长点,但康复治疗不同于临床治疗,强调患者的主动参与和个性化服务,大多数公立医院不具备康复技术的管理体系。而市场凭借成熟的管理经验、差异化的服务和技术培训体系赢得与公立医院合作的机会,直接嫁接公立医院资源,实现病人快速转诊,同时,采用标准化的治疗流程,轻资产运营的模式,实现康复医院的快速扩张与复制。
康复医院具有高利润率、易复制的特点。对比综合医院,康复医院回报快,2~3年便可实现盈利,单位病床投入成本低,利润率高,以上海首家二级康复医院—一康康复为例,20xx年4月正式运营,20xx年便扭亏为盈,20xx年净利润率高达19。8%。且康复医疗多为标准化的治疗手段,易复制扩张。目前,我国个人办康复医院占比达到44%。随着社会办医政策的持续推进,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民营资本迈入康复产业。
康复治疗的医保支出占总医保支出比例极低。以广东省为例,医疗保险及工伤保险中康复总支出的占比仅为3。3%,医疗资源与康复资源的配置严重失衡,阻碍了康复产业的发展。20xx年3月22日,人社部、卫计委、民政部、财政部、残联五大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新增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支付范围的通知》(人社部发?20xx?23号),将“康复综合评定”等20项新增康复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对比原有9项,支付范围得到成倍扩大,有望改善目前康复治疗医保占比低的状况,带动康复医学市场迅速扩容。
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29
市政协“发展现代服务业”第四调研组在倪建华副主席带领下,于今年五、六月份就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听取情况通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本地文化企业及赴芜湖市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初步了解了我市文化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随着加快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我市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逐年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文化产业规模初具
我市现拥有安美文化艺术中心、合肥国家动漫产业基地等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2个,省级文化产业基地4个,1个市级文化娱乐试点街区,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产业分布行业广泛,新闻传媒、出版物流、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和体育产业等初具规模,多种所有制文化产业竞相发展。
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显著增强,据统计,20xx年我市文化产业拥有固定资产92.5亿元,比上年净增10.1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2%,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省、全国1.9个和1.7个百分点,分别高于郑州、南京0.1个和0.9个百分点,增速达29%,快于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11.5个百分点,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1.7%。20xx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55.23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4.34%。
2、产业结构逐步改善
从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三个层次看,我市文化产业结构渐趋合理,文化产业核心层的分量明显突出。据20xx年普查,合肥市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增加值之比为60.5:9.0:30.5,直接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服务”业占绝对主导地位(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各行业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0.99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近七成,为69.5%,比上年增长26%。
提供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活动的“相关文化服务”业(文化产业的相关层)增长明显较快,各行业实现增加值13.64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0.5%,比上年增长38%。合肥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中了一批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为主的核心层文化产业,在全省文化产业中所占的比重逐年提高,引领优势明显。
3、文化企业实力增强
国有文化企业发展迅速,广电系统近3年来经营创收平均增幅达15%以上,20xx年经营创收总额达2亿元,比20xx年净增4000万元,增幅达25%,在安徽省地市广电行业中稳居第一;文化系统截至20xx年底,国有资产达3亿元;合肥晚报20xx年经营总收入1.47亿元,广告收入9900万元,发行收入3440万元,总资产已达2.2亿元。
民营文化企业充满活力,新的文化业态不断出现,涌现出“琴港演艺”、“璀璨明珠”、“阿里巴巴”、“安美文博”、“杏花印务”、“中设会展”、“儒林书业”等一批龙头文化企业。截至20xx年12月,我市网吧、音像、歌舞娱乐等社会文化经营户近3000家,从业人员2万余人;印刷、打字复印、出版物批零等经营户1100多家,从业人员2.2万余人,年产值38.8亿元;各类体育经营场所700多家,从业人员5000多人,固定资产投入8.5亿元。
4、文化事业持续发展
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社区和乡镇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布局初步完善。一批文化体育场馆和重点文化设施兴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20xx年~20xx年,合肥市市级财政投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超30亿元。
文艺创作精品迭出,一批作品在全国、全省获奖。文化活动惠泽民众,形成了“广玉兰”艺术节、文化新春庙会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成功举办了第16届世界美术大会、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选活动、“两博会”、“文博会”等文化会展、文化活动。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规模逐步扩大,获得了20xx年全国体育大会举办权。
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30
近xx年来,我国肉羊养殖业平稳发展,肉羊生产成本较低,肉羊产品销路看好,市场稳定。我市是国家优势肉羊产业带和省沿黄牛羊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目前全市羊饲养总量达265多万只,已具备年提供羊肉2.5万吨的能力。今年上半年出口羊肉3204吨,创汇658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48%、20.73% ,占畜产品出口创汇总额的28.01%。最近,信息科就我市进一步发展肉羊生产的条件、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行了调研分析,并提出了加快发展我市肉羊产业的建议,供参阅。
生产基础良好。我市属于黄河冲积平原,有发展畜牧业、从事肉羊养殖的'传统,生产经验丰富。我市又是农业大市,全市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达1420万亩,每年可提供农作物秸杆710万吨,为肉羊养殖业发展能够提供充足的饲草资源,加上近年来青贮氨化技术的应用和人工牧草种植的推广,为肉羊生产奠定了良好的饲草饲料基础条件。
专业宰杀市场(村)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市培植规范了一批规模大、标准高的肉羊宰杀专业市场和专业村,在肉羊生产销售方面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如XX县朝城、XX县城关镇等羊肉批发市场和茌平洪屯回民李、临清尚店焦庄、高唐南镇梁庄等羊肉宰杀专业村经营思路灵活,市场适应性强,产品倍受北京、天津、济南、青岛等大中城市消费者青睐。目前全市肉羊宰杀专业市场和专业村已具备年宰杀销售羊100多万只的能力,年交易额达2亿元。
宰杀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目前,我市拥有清真肉羊加工龙头企业两个,总投资1468元,现已具备年宰杀加工肉羊110万只的能力,产品主要供应中东、俄罗斯、港澳、欧盟等国际市场。其中阳谷张秋镇鲁信清真食品有限公司,总投资868万元,年宰杀加工能力80万只,产品主要供应国内高端市场和中东、俄罗斯、阿联酋等国际市场,xx年实现销售收入9200万元,出口创汇1520万美元,列全省首位。该企业现已获得haccp认证,并取得了科威特、阿曼、阿联酋、约旦、利比亚、巴林、刚果、海地、黎巴嫩等国家的自营进出口权。
规模生产效益可观。实践证明,农村养羊的适度规模繁殖母羊为50-100只、育肥羊为200-500只,以小尾寒羊为例,存栏繁殖母羊80只、育肥羊400只,年可获纯收益17万元(母羊:80只×1000元/只=80000元;育肥羊:400只×150元/只×1.5=90000元)。
生产管理水平落后,经济效益较差。尽管我市在肉羊养殖业发展过程中积极引导农户改建暖棚圈舍,推广应用秸秆综合加工利用技术,但大部分养殖户目前还沿袭着传统的生产方式,管理粗放,繁殖率低,生产速度慢,羔羊发病率、死亡率高。肉羊养殖尚未彻底从“夏壮——秋肥——冬瘦——春死”的圈子中摆脱出来。
羊群结构不合理,品种老化。由于近几年肉羊市场价格较好,羔羊肉走俏,养殖户不注重选备后备母羊,把羔羊大部分出售,造成适龄母羊比例偏低,周转速度慢,出栏率降低。
资金匮乏,发展投入短缺。尽管我市近几年每年都投入一定数量的扶持资金用于肉羊产业发展,但其数额较小,很难满足农民规模发展肉羊的资金需求,一些优质肉羊品种无法大量引进,高新技术难以实施。
肉羊预混料生产、使用重视程度不够。我市专用羊预混料基本不生产,出售商也不多。少数生产厂家的肉羊预混料中,维生素及各类微量元素含量低、价格高。养殖户添加预混料的很少且很盲目,据调查,规模饲养户近三分之一肉羊发病、死亡病例是维生素、矿物质缺乏造成的。虽然我市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副产品、下脚料产量较高,但利用率不高,加工贮存不合理,浪费严重。目前全市玉米秸利用率仅占总产量的29.8%,麦秸不到10%;对各类鲜酒糟、酱油(醋)糟、玉米淀粉渣、棉皮、瓜果蔬菜加工下脚料等农产品加工副产品的利用效率也很低,贮存加工不科学,霉烂变质多,饲喂效果不好。
规模化程度低,产业链条不健全。目前我市肉羊养殖主要是以农户为基础的超小规模分散饲养方式,并且肉羊养殖与加工联接不紧密,产、加、销脱节问题普遍存在,养殖户销售不便,加工企业货源渠道不畅,大量外调,既影响了养殖户效益,又增加了加工企业生产成本。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各级对农业尤其是畜牧业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立足我市优势,紧紧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积极推进肉羊产业发展非常关键。积极宣传肉羊养殖业发展面临的大好形势和我市发展肉羊产业的优势,积极推广典型经验,切实增强农户发展肉羊养殖业的信心;重点扶持加工龙头企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扶持肉羊品种改良、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和畜牧合作社发展;运用贴息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农业发展
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加大对肉羊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参与肉羊业建设,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切实落实肉羊生产用水用电用地扶持政策。
搞好产业规划,发挥好龙头带动作用。做好小尾寒羊主产区规划,以阳谷、东阿、XX县、XX县四县为主建设肉羊生产基地。大力推广“公司+中介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经营方式,引导加工企业和农民建立起稳定的紧密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尽快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存关系。实施肉羊生产加工龙头带动战略,积极发展肉羊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开发利用,以加工促发展带基地。按照“扶优、扶强、做大”原则,鼓励阳谷张秋镇鲁信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和山东新世纪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扩张生产规模,尽快成为竞争优势明显、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规范建设高唐梁村、茌平回民李、临清尚店等牛羊宰杀专业市场(村),使其尽快达到大城市市场准入要求标准。
加大肉羊品种引进改良力度,切实提高肉羊品质。以品种改良为核心,实行引进良种和改良土种相结合的办法,提高优质肉羊品种普及率,带动产业升级。小尾寒羊适应性强,抗病力高,具有早熟、多羔、生长快、产肉多、肉味好、裘用价值高等遗传特点,是优良的地方良种,被誉为“国宝”,对其杂交改良后,可以进行高档羊肉生产。在全面搞好小尾寒羊提纯复壮的基础上,有计划的引进国外大型肉用绵羊品种进行经济杂交,发展肥羔和高档羊肉生产非常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
推进机制体制创新,提高服务能力。积极引导企业、农民和经济实体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围绕产业各个环节搞好服务,加快科技推广应用,促进行业自律,提高组织化程度,实施产销对接。组织肉羊饲养场(户)、饲料生产企业、种羊繁育场、羔羊生产场(户)、屠宰加工企业等组成肉羊合作社,形成一个上下衔接、左右配合的网络体系,架起饲养户、企业与市场的桥梁,进一步推动肉羊产业化发展。同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组织教学、科研、生产单位,对肉羊产业化经营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联合攻关,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围绕标准化生产,重点推广标准化生产场(区)设计、生产工艺、饲养技术、疫病防治技术、环境控制技术和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指导投入品的合理使用尽快建立起支撑标准化的技术体系,促进肉羊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开发本地饲草料资源,筛选合理利用方案。与本地及周边农产品加工厂签订长期包销合同,成立饲草料专业调运合作组织,定期送到各养殖户并指导贮存加工使用。构建饲草料供、销网络,随时联络、均衡供应、及时调剂、送货上门,使规模养羊户既能保持日粮稳定供应,又能大幅度降低原料采购费用,使厂家、养羊户双方受益。定期公布瓜果蔬菜加工下脚料等农产品加工副产品价格、采购方向、加工保存技术、饲喂注意事项等,推广玉米秸青贮和麦秸氨化饲喂技术等。
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31
一、发展现状
我县以金属钨为主的硬质合金产业,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经过30多年的艰苦创业,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废旧合金回收,合金刀具经销、再生合金生产三位一体的特色产业。在硬质合金产业发展过程中,我县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经销钼、钒、钛、镍、铌等稀有金属,并相继建设了金都、城大、世龙、上大、嘉兴等一些生产企业,与各大钢厂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目前钨及其它稀有金属产品的销售收入40亿元,是省重点产业集群之一。
全县稀有金属生产企业45家,主要产品有合金刀具、矿山工具、耐磨零件、高速钢工具,再生碳化钨及钨铁、钼铁、钒铁、镍铁、铌铁,镍铜合金、镍鉬合金、高速钢坯材、高温合金等,主要供应机械加工、装备制造、矿山采掘、石油化工、钢铁特钢等领域。全县废旧合金、合金刀具及其稀有金属经销业户有500余家,其中有一半以上分布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有几千名业务员常年跑遍全国各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经销网络。目前全县稀有金属产业从业人员10000余人,年销售收入40亿元,税金5000万元。
二、存在问题
1、我县是全国最大的废旧硬质合金及废钨料购销集散地,年经销量近万吨,而本县再生利用量只有3000多吨,大部分废料被外地利用,急需提升废钨再生利用规模。
2、我县硬质合金生产企业都是年产一、二百吨的中小企业,产品品种单一,技术附加值不高,在低端市场竞争,抗风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弱,没有形成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中高端迈进的良性发展格局。
3、创新能力不强,自主品牌没有形成市场影响力,甚至有个别冒牌营销行为,在业内对产品存有偏见,不利于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4、近几年,等地相继建设了废钨回收加工基地,大部分原料来自,对我县产业发展造成了一定冲击。
5、产业链条分工不细,聚集效应差,特色优势放大效果不明显,在产业链条各关键节点需要龙头企业或重点企业加大支撑能力。
三、下步措施
1、明确发展方向。紧紧依托废旧合金及其它稀有金属集散市场的优势,走再生加工、循环利用的发展之路。巩固壮大回收市场,确保资源聚集地位;提升再生加工技术和工艺水平,做大循环经济规模;健全产业链条,开发生产高附加值新产品;打造全国钨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2、成立钨业协会。以钨资源综合利用为发展主题,立足,面向全国,打造没有矿山的战略金属生产基地。成立钨业协会,近期以及周边南宫、故城等从事合金生产加工、购销流通、制品交易等企业,组成行业组织、抱团经营、优势互补、沟通交流、自律自强。
3、建立服务平台。以研发、检测、网络、信息、物流、人才交流、融资服务等多位一体的产业服务配套体系,为产业发展搭建全方位的服务平台。
4、谋划建设合金市场。把及周边县市的经营业户纳入一个功能完备的市场体系中,即可迅速巩固合金产业聚集效应,又能增强县域经济的城市功能,确保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形成市场支撑产业,产业促进市场的良性循环。
5、靠大联强,打造骨干龙头企业。我县合金企业具备资源、市场优势,而国内大的企业集团具有资金、技术优势。与大企业联合协作,是加快产业做强做大的一条途径。
6、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走科技创新之路。积极拓展国内外两大市场,创建自主品牌,提高产品的声誉。
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32
根据市政协20xx年工作要点安排,4—5月份,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社会发展委员会组织23名政协委员,在市政协主席肖伏清,副主席闵强、曾宪国的带领下,分成2个调研小组,对我市石材产业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4个石材开采点、6个石材加工车间实地调研,走访农户19户,召开座谈会5次,发放并收回调查问卷93份。调研组还就石材产业发展相关问题与随县政府和市石材商会进行了协商讨论。现将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石材产业发展起步较好
随州石材资源品种多、储量大、品质优、分布广、易开发。矿体主要分布在随县的吴山、万和、草店、淮河、小林和XX市的吴店、郝店等地,以花岗岩为主,成规模开采加工始于20xx年。20xx年10月16日,市委、市政府批准在随县吴山镇设立闽商石材工业园,随县县委、县政府随即组建园区管委会,并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经过近7年的发展,随州石材企业由少到多,由分散到集中,石材产业基本形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日益显现。
一是产业形成规模效应。目前,全市共有石材开采加工企业63家,随县境内62家。其中吴山镇32家,占50.8%;万和镇26家,占41.3%。在石材产业中,规模企业达到43家,占随县规模企业的 22.3%,占全市规模企业的7.5%。石材企业累计投入资金40亿元以上,单个企业最低投资3000万元以上,最高投资近2.5亿元。已达产企业41 家,具备年最低开采荒料能力200万立方米,加工板材能力6000万平方米。
二是产业经济效益明显。在20xx年电力不能保证生产的情况下,石材企业完成工业产值近50亿元,入库税收2230万元,比20xx年分别增长140%、80%;今年元至4月,石材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1亿元,征缴税款1599万元,同比增长21.7%和186%。
三是产业带动农民致富。在随县吴山、万和两镇,从事石材运输的汽车1500多辆,饮食服务28家,机械维修、配件供应门店21家,且都生意红火。石材企业吸纳当地村民近万人在企业打工赚钱,既增加了收入,又缓解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矛盾。据初步统计,石材产业为两镇农民每年带来近6.5亿元经济收入。随县吴山镇联华村330名劳动力有250名在石材企业打工,全村有石材运输车120辆。村民胡永乐一家5口人,3个儿子购6辆汽车在石材企业拉“荒料”,全家年纯收入60余万元,在吴山镇区购商居房3 套。
四是产业增强镇村实力。吴山镇过去是贫困乡镇,石材产业发展后,镇级实力快速提升。20xx年镇级财政收入达到1023.9万元,分别比20xx年、20xx年增长85.8%、248%,名列XX市十强乡镇第七,名列随县十强乡镇第二。随县万和镇青苔村,过去村集体负债过百万元,20xx年石材企业进驻该村后,实行村企互联共建,村集体经济实力快速提升,到20xx年底,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20万元,村集体积累达100多万元。
五是产业管理比较规范。在指导思想上,基层政府把石材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坚持在发展过程中规范,在规范过程中发展,石材产业发展健康、有序、可控;在行业准入上,提高进入门槛,实行矿产资源开采权公开拍卖,引导现有企业进园区,优化整合,做大做强;在生态保护上,注重强化部门管理职能和企业社会责任,足额征收、全额上交矿山恢复治理保证金和林业植被恢复保证金,为资源枯竭后生态恢复提供资金支撑;在环境治理上,坚持以“五化”、“五个看不见”为治理目标,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坚决不走先开发后治理的老路;在税收管理上,全面推行“以电控税”管理模式,按石材企业实际用电量核征税款,堵塞了税收漏洞,促进了税赋公平。
六是产业自律能力较强。在随州从事石材开发的老板大都是福建人,他们把随州当作第二故乡, 20xx年成立XX市石材商会,20xx年成立随县石材商会,通过商会把分散的单个企业组织起来,统一对外拓展市场,有效防止同质化恶性竞争,为石材产业平稳有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实行村企联动、共谋发展,累计为企业所联系村捐赠资金485万元,帮扶困难户331户,帮助修建通村、通组公路18公里,整修堰塘107口,企业党建工作和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实现全覆盖,有16个企业老总兼任企业共建村名誉村主任,镇企、村企关系融洽,形成了合作共赢的发展态势。
二、石材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近年来我市石材产业发展是健康有序的,但随着石材企业陆续建成投产,石材产业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统一的问题。石材企业进入随州时,由于宣传引导滞后等原因,社会上对石材生产误解较多,可以说石材产业是在争议中发展。时至今日,人们对石材产业的非议仍时有耳闻,导致行政领导不敢积极发展石材产业,石材企业不敢大胆投资石材产业,制约了石材产业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
(二)生态环境局部变化的问题。尽管石材生产属物理变化过程,与水泥、钢铁产业相比对生态环境影响最低,但石材在开采中对原有山体容貌的改变,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粉尘、噪音,在石材运输过程中对道路的损伤,使局部生态环境产生“小气候”,地表景观有所变化,影响感官视觉效果。
(三)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的问题。目前大部分企业石材开采尚处于初始阶段,生产荒料多、半成品多,加工附加值高的成品材少,企业输出“荒料”现象也时有发生,石材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和石粉目前以填埋平整厂区为主,尚未转化利用。
(四)安全生产存在隐忧的问题。由于大多石材企业刚进入生产期,整体安全生产意识有待提升:在石料开采现场,电力线路布线混乱,边坡悬崖缺少围栏防护;在荒料运输途中,车多路窄弯急,危险路段无警示标志;在加工车间,工人劳动防护设备过于简单,安全生产提示不醒目;在废水处理上,采用梯级拦截坝阻挡沉淀,防洪标准不高。
(五)产业发展环境不优的问题。一是企业用地较为紧张。石材企业大都集中落户于乡镇,开采区林业用地和加工区生产生活用地较大,受工业用地和林业用地指标限制,乡镇无法保证企业用地需求,“先上车后买票” 较为普遍,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与工业用地供地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二是采矿区至加工区道路由企业筹资自建,道路窄,路况差。加工区至国道段道路民用与企业产品运输共用,路面毁坏严重,产品输出堵在“门口一公里”。三是企业间矿产资源占有不平衡。由于历史和企业实力原因,石材企业间所取得的石材开采资源量差异较大,存在有实力想发展的企业缺少矿石资源,制约了石材产业快速发展。四是企业所在地社会环境日趋复杂。虽然石材企业处于山区农村,但石材产业链上各个环节均有利益空间,逐利心理让过去的穷乡僻壤热闹非凡,村霸、路霸、车霸和强拿强要等“黑恶”现象时有发生,而企业为了长远发展考虑,大部分是“花钱买平安”。
三、加快石材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统一思想认识,消除疑虑误解,增进共识加快发展。
首先,发展石材产业体现区域经济内在要求。科学发展的前提是发展,不发展谈不上科学。发展不够是随州最大的实际。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宏观背景下,积极发展石材产业,提升经济总量,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渠道,对稳增长、促发展、惠民生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其次,发展石材产业面临良好市场前景。石材产业是全球性朝阳产业之一,我国是世界第一石材生产国、出口国、消费国,近年来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随着欧美经济的复苏,随着“美丽中国”的推进,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为石材产品带来了良好国际国内市场空间,石材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第三,发展石材产业比较优势较为明显。一是矿石储量较大。据有关资料介绍,随州花岗岩储量在10亿立方米以上,现有开采矿点已探明花岗岩矿石储量3289.5万立方米,可满足现有企业开采30年。二是开采条件较好。随州所有花岗岩矿石裸露在侵蚀基准面之上,矿区山势平缓,地表覆盖层薄,工程地质条件简单。三是矿石质量较优。随州花岗岩颜色较浅,花纹均匀,色彩稳定,工业产品 “随州芝麻白”、“随州黄金麻”深受市场欢迎。四是产品外运较顺。随州交通四通八达,公路以随州为中心1000公里半径覆盖全国各大中型城市,铁路可编组车站厉山火车站距产地40公里,水路武汉阳逻港码头距产地200多公里,石材产品内外贸易的交通条件优越。第四,发展石材产业“他山之石”可供借鉴。福建省XX市石材产业世界闻名,现有石材企业1500多家,占全国石材市场份额的70%,是世界石材产业的风向标。该市所辖的水头镇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石材生产,到20xx年石材产值100多亿元,税收过10亿元。外地先进典型使我们看到了随州石材产业的远景,增强了发展信心。
(二)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制定规划,明确定位支持发展。
一是明确产业定位。将石材产业作为建设“圣地车都”、“神韵随州”的重要支点,作为我市继汽车机械、食品加工产业后又一支柱产业。按照“产业集聚、企业集群、经营集约”的发展路经,力争在“十二五”内把石材产业打造成百亿元产业,将随县吴山镇、万和镇培植成财政收入亿元镇;力争在“十三五”末,将石材产业打造成500亿产值、50亿税费产业;力争到20xx年,让随州石材产业站上1000亿产值、100亿税费新台阶。
二是成立领导小组。市县两级政府要成立有发改、经信、税务、国土、环保、林业、水利、安监、商务、工商、金融等部门参加的石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对石材产业发展的领导和指导,统筹协调解决石材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编制产业发展规划。要结合相关法规和产业政策,与国土利用总体规划、林业用地总体规划、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相衔接,科学编制石材产业发展规划和石材产业园区建设规划,指导石材产业有序开发和科学发展。
四是制定扶持政策。市县两级政府要出台支持加快石材产业发展的意见,石材产业园区享受县级经济开发区优惠政策,探索建立XX市石材产品物流贸易园区,着手将随县吴山镇、万和镇申报为“石材产业工矿区”可行性研究,为石材产业发展营造更加宽松的环境。
(三)严格矿产管理,规范开采加工,科学开发有序发展。
一是要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完善矿产资源开采权公开拍卖制度,按照加快发展的要求,合理有序匹配矿产资源,引导矿产资源向大企业集团集中,支持和鼓励“龙头” 企业做大做强。
二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矿山恢复治理保证金、林业植被恢复保证金要足额征收,专帐管理,定期公开;石材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前期要落实填埋场地填埋,中期要引进新工艺开展废渣综合利用,对随意倾倒废渣行为要严管重罚;石材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要进行拦阻沉降和循环利用,引进新技术进行治理;石材企业要限期完成生产、生活区环境绿化、美化、硬化任务,石材加工区和石材运输线每天要定时洒水压尘。
三是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严格落实石材产业安全生产领导责任、企业责任,开展安全生产经常性教育,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增强企业领导和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四是提高劳动者工资福利水平。企业要按照合同约定,按时足额兑现工人劳动报酬;引进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不断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做好生产过程中的降尘、降噪工作,努力改善生产条件;每年对一线工人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及时救治职业病患者。
(四)鼓励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升品质集约发展。
一是引进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支持现有石材加工企业运用国内外先进加工设备,消化吸收先进生产工艺,面向市场开发高档化、超薄化、异形化石材产品,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工艺品位,增加产品附加值,限制石材企业对外输出“荒料”。
二是延伸石材产业链条。制定更优惠的政策,鼓励石材企业引进联办以石粉为原料生产蒸压砖、烧结砖企业,以碎石为原料生产人造岗石、石材复合板企业,以磨具磨料、机械配件生产为主的制造企业,形成具有随州特色的石材产业集群。
三是发挥石材商会作用。利用商会信息灵、人脉广的优势,积极申报“随州黄金麻”、“随州白麻”等石材商标,加快“中国花岗岩之都”称号的争取工作,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适时举办随州石材产品展销会,不断提高随州石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四是做好随州石材自营出口前期工作。石材企业要与相关部门紧密合作,密切关注国际石材市场动向,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石材企业的交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向商务、海关、商检部门申请出口经营权备案许可相关证照。
(五)坚持统筹兼顾,回应社会关切,合作双赢共同发展。
目前,石材产业已经不是能不能发展的问题,而是如何规范发展、加快发展的问题,“发展、规范、双赢”要成为石材产业发展的制度安排,政府、企业和企业所在地村应共同发力,齐心做好“点石成金”这篇大文章。
从政府层面来讲:一是要把石材产业放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把石材产业发展规划与“十二五”规划相衔接,与市委、市政府工业倍增计划要求相统一,与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相协调,用石材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二是要认真履行政府服务职能,用足用活政策,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及时解决石材企业办不好、办不了的事情,为石材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三是要制定产业转型升级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和向上下游产品延伸,优先为循环经济项目、生态环保项目配置公共资源,支持企业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奖励获得“中国名牌”、 “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四是要加强宣传引导工作,有关部门和石材企业要及时正面回应网络舆情,公开报道石材产业开采加工过程物理变化带来的废水、废渣可防可控可治,用真实、准确、客观的事实回应社会关切,通过“争鸣”形成“共鸣”,凝聚石材产业发展的正能量。
从企业层面来讲:一是要树立长期发展的战略思维,把随州作为投资的最佳选择,克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富而思进,把随州石材推向全国,让随州石材走向世界;二是要诚实守法重信用,严格依法办事,公平公正竞争,认真履行合同,自觉维护石材行业形象和市场秩序,不断提高随州石材的市场份额;三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加强日常生产监管,落实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措施,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不断改善劳动者生产生活条件;四是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主动帮扶社会弱势群体,不断提升镇企、村企共建质量,让企业发展成果与社会分享,树立随州石材产业良好社会形象。
从村级层面来讲:一是抓住石材企业落户本村的机遇,通过结对共建,用资源换资金,用资源换股权,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消化历史债务,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二是鼓励村民依托石材产业,发展汽车运输、机械修理和餐饮服务,介绍村民到石材企业打工赚钱,让村民更多地享受石材产业发展带来的实惠;三是结合征地拆迁有计划地实施农村住房改造,引导村民建房向新农村建设规划点集中,为石材产业发展腾出更大的空间;四是加强对村民的教育,以公平互惠方式支持石材企业,以包容大度胸怀爱护石材企业,以互谅互让态度化解村企纠纷,与石材企业同发展、共致富。
(六)强化部门责任,加强综合治理,落实职责服务发展。
一是严格税费征管。国税、地税按照“以电控税”办法据实征收,矿山恢复治理保证金和林业植被恢复保证金足额征收,其它行政规费按照征收标准下限征收,税费征收要公开公平公正,接受企业和社会监督。
二是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在石材开采区、加工区和工业园区下游建立固定观测点,对废水拦阻沉降坝按“20年一遇”暴雨校核加固,督促企业采用新技术治理废水和粉尘,确保企业废水零污染排放。三是缓解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国土、林业部门按照资源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将矿石资源、土地指标、林地指标向“龙头”企业、科技含量高企业、再生利用率高企业倾斜,积极主动对上争取,尽力满足石材企业做大做强对矿石、林地和工业用地的需求。四是改善石材产品外运出口路况。发改、交通部门要将石材外运“门口一公里”道路改造列入议事日程,尽快完成吴山镇至316国道、万和镇(青苔、新城)至天河口高速入口道路扩宽加厚任务,同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厉山至七尖峰“石材专用铁路线”的前期论证工作。五是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石材工业园要成立警务室,企业要落实治保调解专职人员,普遍推行村企联防,依法及时查处村霸、车霸、敲诈勒索等黑恶势力和黄、赌、毒行为。六是认真查处损害石材产业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将石材产业纳入年度经济发展环境整治专项检查,对服务石材产业中的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以及吃、拿、卡、要现象,依纪依规进行公开查处,用最优外部环境助推石材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33
一、**市发展水果产业的五大优势
1.地形气候优势:极易形成独特小气候,温暖湿润的川道小盆地可种植柑桔,丘陵缓坡地可种植甜石榴、梨、桃。
2.交通优势:东可经316国道、襄渝干线直达湖北、河南,南可经襄渝线直达四川,西可经阳平关达甘肃,北可经316、208国道直达关中,果品销售市场广阔。
3.作业优势:水果生产主要依靠人力操作。我市多山地形复杂,农业生产基本上都是人力所为。
4.市场优势:实施西部退耕还林,加之原部分粮食种植区实施开发,全国粮食出现匮乏,为了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国家实行了暂时性粮食生产补贴,粮价上涨,这就刺激了如平原、中原等原粮食主产区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粮区果农可能毁果种粮,必将导致果品产量下降,加之人民生活质量的日渐提高,对果品的需求量将大幅增加。
5.效益优势:我市是典型山区,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山地亩产一般不足200公斤。而果树根深叶茂,旱不怕缺水, 涝不怕久雨,其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农作物强,而且产量和收入比较稳定,据引种试验,大樱桃栽后3年挂果,6年进入盛产期,亩产1000-1500公斤。桃、李、梨等栽植2—3 年后进入挂果期,4—5 年后进入盛产期,亩产在3000公斤以上。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将成倍增长。
二、存在问题
一是规模小。目前本区各地的水果种植是农户自主发展,大多自产自用,只有少量商业种植,种类多样,产出时间不集中,难以形成销售规模。二是管理水平低。没有形成商业意识,不敢大胆发展。没有进行管理,处于自生自灭的原始种植状态。三是品种繁杂,良莠不齐。目前我地区的水果,大多数是外出务工引种的,不论品种适应、优劣程度,盲目引种,导致品种繁杂,良莠不齐,效益低下。
三.对策建议:
1.科学管理,强化指导。一是有条件的乡镇应把水果生产作为一项产业纳入工作日程,充分发挥农、林部门的职能作用,进行科学引种,积极开展示范园建设,以实际经济效益刺激群众主动发展。二是组织群众到全国主要水果产地参观学习,以事实来刺激他们开拓创新意识。三是加强学习市场经济,掌握市场经济规律。鼓励干部和当地能人志士带头务果,开拓市场,以“协会+农户”或“公司+农户”的模式,为水果规模化生产,销售,加工搭建平台。
2.选用良种,适地适树。由于近年来国际,国内果树品种更新较快,品质,产量都在不断提高。在选择发展品种时,应选择最新最优质的品种,在调苗前,对苗木生产基地进行实地考察,然后统一调运,确保品种的真实可靠,品质优良。在果树生长环境上,应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统一规划,规范建园,以免造成小环境不适应导致效益低下。
3.合理规划,重点示范。应在果树建园前进行合理规划,利用重点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等大好机遇,实施“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统一选择地块,规模种植,规范管理,确保建一块成一块,建一户富一户。
4.规范管理,强化服务。充分发挥基层农林站的作用,组建果树管理服务队,指导果树栽培技术,督促果农规范管理;成立农资专业配送中心,确保农药器械品种齐全,质优价廉;组织地方能人,成立果业协会,疏通果品加工、贮藏及销售渠道,确保果农所产水果及时投放市场。
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34
为全面了解我县农区畜牧业发展现状,准确把握、深入分析当前畜牧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全县农区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农畜联动、草畜结合,打造全省农区畜牧强县”目标,根据县政协会年度工作计划和县委安排,近期我会组织相关委员对我县农区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农畜联动、草畜结合工程,积极调整畜群结构,以“扩羊、增牛、稳猪、发展蛋禽和獭兔”为工作思路,扶持规模养殖,推动区域化生产,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
一是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与末相比,草食畜饲养量增长19、6%;生猪饲养量增长9、04%;肉、蛋、奶产量分别增长11、1%、8、1%、5、3%。畜牧业产值,畜牧业收入在农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同步上升。
二是基地建设初见成效。湟水河谷奶牛养殖基地、肉牛羊育肥养殖示范基地、良种仔猪繁育和商品猪生产基地、獭兔基地、土鸡和乌鸡散养基地建设具有了一定的规模。特别是积极拓宽工作思路,投资922、5万元扶持了132户家庭牧场,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为丰富“高原、生态、循环、高效”的民和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作出了努力。全县现已建成规模养殖小区(场)159家,其中:养猪场41家,奶牛养殖小区(场)5家,肉羊养殖场67家,肉牛养殖场26家,特种养殖场20家。其中,64家通过了省级标准化养殖小区(场)资格认定,6家通过了国家级标准化养殖小区(场)资格认定。全县适度规模养殖户达到7415户,现有280多家养殖专业合作社,畜产品及活畜经纪人350余名。
三是饲草产业迅速发展。随着全膜双垄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紫花苜蓿、高丹草、燕麦、箭舌豌豆等优良饲草作物的推广,使我县饲草量得到大幅度提升,20xx年,全县饲草总量达200万吨以上,能满足250万个羊单位的饲草。全县现有饲草加工设备1250台(套),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青贮池386座25、8万立方米,小规模的青贮池990座14、2万立方米。鲁青、绿宝、恒兴、丰龙等饲草加工、配送企业的建成投产和饲草经纪人的作用下,使饲草加工利用率得到迅速提高,既推动了规模化养殖快速发展,又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大力推广饲草料青贮窖青贮、袋装青贮、裹包青贮及草粉加工技术,提高了农作物秸秆利用率。目前,我县饲草加工企业,不但对本县养殖场(小区)加工、青贮饲料,还向外县配送。饲草加工业正在持续快速发展。
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当前全县畜牧业发展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除了规模养殖用地难、融资难、治污难等全省农区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共性难题外,自身工作和发展方面也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产业化水平低。能形成一定规模和带动效应的龙头企业数量仍然偏少。部分企业还习惯于政府扶持,银行贷款,不善于通过市场手段吸纳资金、聚集人力。企业与农户利益联接不紧密,不能有效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特别是加工、销售环节比较薄弱,产业链条还没有完全形成,造成市场竞争乏力,产销衔接不畅,直接影响了畜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制约了畜牧业的快速长远发展。
(二)草料体系建设依然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原材料生产不规范。加工优质饲料需要的是接近成熟的整株玉米,但部分农户为了追求眼前利益,盲目密植、盲目追肥,单纯追求秸秆产量,降低了原材料的品质;加之近年来,引进的有些玉米品种虽然秸秆丰富,但生长期长、成熟期晚,不符合加工优质饲料的要求。二是饲草加工企业无序竞争。有些企业随意提级提价、压级压价,扰乱了原材料收购市场,使农户不能准确把握市场行情,贻误了最佳上市时机,造成产品滞销,严重影响了饲草产业的健康发展。三是饲草加工企业生产能力低。以“绿宝”为例,由于受流动资金等因素制约,20xx年收购加工玉米秸秆2万吨左右,按此推算,全县饲料加工企业加工消化率较低,加之规模养殖户和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加工利用有限,农户种植的大量玉米秸秆还不能及时收购,势必影响种植户的积极性。
(三)畜牧科技服务亟待增强。一是疫病防治体系建设滞后。由于投入不足,检测、诊断、无害化处理等设备购置和更新滞后。二是村级防疫员因报酬过低流动性大,无法及时开展测报、诊断、检疫、防疫等工作。三是畜牧专业技术人员缺少。20xx年全县草食畜和生猪饲养量为132、07万头只,而全县的专业技术人员只有131名,人均要负责1万多头只牲畜的技术服务,加之现有技术人员年龄老化,知识陈旧,难以保证各项畜牧科技服务。
二、对策与建议
(一)立草为业,促进饲草产业健康发展。饲草建设是发展畜牧业的基础。要实现“农畜联动、草畜结合,打造全省农区畜牧强县”的目标,必须把促进饲草产业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一要稳定饲草种植面积。在保证32万亩全膜玉米种植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扩大紫花苜宿、高丹草、燕麦草、箭舌豌豆等优质饲草面积。力争种植业内部“三分天下、牧草据其二”。在满足本县畜牧业发展的前提下,扩大外销。凸显饲草产业所蕴含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二要引导农户规范种植。农业和畜牧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让农户选择适宜本地种植的品质好、产量高、营养丰富且霜期前按时成熟的优质青贮玉米品种,制订农民合理密植、施肥等一整套生产技术规程,提高饲草料品质。三要培育和扶持饲草加工龙头企业。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积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与县外饲草加工企业、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联姻,提升加工能力和产品档次,增加科技含量,打造饲草料品牌,进一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四要积极完善饲草料产业经营机制。分区域建立饲草料生产合作社,一头连加工企业、一头连农户,签订产销合同,稳定产销关系。五要合理设置饲草加工收购点。因饲草收购时间只有不足1个月时间,现有的饲草加工收购点分布不均匀,部分种植区与加工收购点距离较远,到了收购点还要排队等侯,建议根据饲草种植基地分布情况,合理确定服务半径,适当增设饲草加工收购点,确保农户饲草及时售出。六要建立饲草料产业行业协会。制定统一的市场规范体系,规范企业行为,促进我县饲草加工产业的健康发展。七要建立饲草料储备制度,保护企业利益。比如“绿宝”引进的“新天地”品牌生产的配方饲料保存期可达到5年以上,但因企业周转资金困难,不敢大量生产。如果有了储备制度,可以为企业解除后顾之忧,又有利于饲草的消化利用。
(二)创新机制,延长养殖业产业链条。
一要积极帮助现有的龙头企业申报国家、省市有关项目,及时贯彻落实各级扶持政策,确保企业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顺利的享受各项优惠政策,培育出几个机制好、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
二要不断推进以“家庭小牧场”为主的示范村建设。据调查,一个农户养5头牛或30只羊,家庭年收入可增加1万元以上,而且农户直接受益,因此应在进一步加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力度的同时,结合牛羊倍增计划项目,积极争取资金,按照“扶大户、建小区、带万家”的思路,大力发展家庭牧场建设。培育出一批养牛30头以上,养羊1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在此基础上,组建养殖专业合作社,形成“小群体、大规模”的畜牧业发展新格局。
三要加强招商引资。引进1—2家知名畜产品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增加畜产品附加值。
(三)完善体系,强化对养殖业的配套服务。
一要进一步完善疫病防治服务体系及县、乡(镇)、村三级防疫网络体系,健全动物疫病控制体系及动物疫情测报和信息管理体系,制定重大疫病的防治预案,增强对动物疫病的快速反应和控制能力。
二要健全信息网络系统和管理体系,为养殖户定期提供与畜牧业生产有关的信息,以达到调整生产、稳定价格、减少风险的目的。通过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积极创办各类协会,组织规模养殖户定期召开座谈会,互通信息,协调解决产、供、销各环节存在的问题。
三要着力加强畜牧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根据我县畜牧专业技术人员缺少,知识老化等实际,加强现有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同时按计划逐年招聘畜牧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以充实畜牧技术队伍。四要加强农民畜牧养殖技能培训。让所有农民学会1-2门畜牧养殖技术,让所有养殖户懂得不同阶段的饲草配方和常见病的防治方法。五要加强引导,减少污染。坚持治污设施和无害化处理设施与棚圈同步规划建设,确保畜禽粪便、废水等污染物排放达标。对已建成投产的规模养殖场,督促其尽快完善治污设施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并逐步减少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