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调研报告【汇总4篇】》
农贸市场调研报告(精选4篇)
农贸市场调研报告 篇1
根据省、市《关于创建平安县(区)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和县政法委的工作安排,由县综治办、县工商局、宁州派出所三名干部组成课题组。4月1日至5日,他们参观了荣宁市场、宁阳商城、宁阳综合农贸市场、木材和燃料市场、大牲畜交易市场等,研究团队在维护每个农贸市场周围的市场秩序和安全方面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下一步,在打造“平安集市”、“平安华宁”的工作中,要切实改变县城治安状况,做好集市该做什么的研究。调查报告如下:
一、县城农贸市场现状
荣宁市场:是由5个村民小组和6个宁州镇政府投资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它占地70亩,有190个摊位和10名经理(4名总经理、2名门卫和4名收费员),主要经营杂品、肉类、蔬菜、食品、饮食等。
宁阳商城宁阳市场:是宁州镇祭祀堂村民小组投资兴建的集体企业。摊点198个,经理6人(总经理3人,助理3人),主要经营水果、餐饮、木制家具、百货。
宁州综合农贸市场:是一家国有企业,有140个摊位,7名经理(综合经理3名,门卫2名,助理2名),主要经营杂食、肉类、蔬菜和餐饮。
木材和大牲畜交易市场:是城关社区第五村民小组投资兴建的集体企业,已承包给私人经营,主要经营仔猪、木材和大牲畜等。
废品回收市场:是由两个体户投资建设,租赁场地经营的个体企业,主要经营废旧金属。
二、研究方式
研究小组通过与市场赞助商领导单独谈话、召开座谈会、走访个体户等方式,对6位市场领导和20位市场经理进行了访谈,并召集了23位市场经理和市场服务中心领导进行了5次讨论,走访了48户家庭,55人来自个体户(包括食品、水果、肉类、蔬菜和杂粮等)。),20个个体商贩(包括牲畜和燃料),11个菜农。
三、经验和做法
一是市场管理人员到位。每个市场都有专人管理和维护市场秩序,荣宁市场、宁阳市场和宁州综合农贸市场的管理人员(包括门卫)不少于6人。
二是市场管理体系健全规范。建立了市场管理与治安联防措施相匹配的管理体系。宁州综合农贸市场、宁阳市场、荣宁市场共12个系统,每个系统都框挂在办公室墙上,责任明确,对人负责。
第三,市场管理者采取多种形式维护市场秩序。首先,与个体工商户签订摊位租赁合同时,规定市场经营者必须尊重规章制度,依法经营。比如宁州综合农贸市场,对违反市场管理规定的经营者,经过反复教育,由板报通知,值班一小时,让违规经营者了解市场管理的难度,警示他人防范,促进市场秩序的改善。违反规定的人,经研究组走访后,可以接受这样的处罚。其次,加强巡查,及时消除隐患。市场经理除了在每个市场聘请门卫(保安)维护市场秩序外,还经常巡视市场,及时处理不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因此,多年来,县城市场没有出现过影响较大的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
第四,预防意识普遍提高。由于在开展了联防活动,展位经营者之间配合良好。重大节日,他们共同出钱让工作人员看守市场商品。如果发现人和物违法犯罪,可以主动制止,拨打110报警。
四、存在的问题
第一,市场个体户反映,目前值班的市场管理人员大多是村民干部,有的文化程度低,短期思想行为严重,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未能合理安排市场管理,随意改变个体户的摊位,群众找不到。
二是市场管理者和个体户反映市场管理各职能部门执法力度不够。无序的街道得不到有效管理,难以在市场上做生意。结果,一些个体户也在街上摆摊,导致市场秩序混乱。
第四,市场领导者和管理者认为政府市场管理不规范,布局分散,市场不活跃,缺乏整体竞争力。例如,在荣宁市场和宁阳市场,涌向街头的人较少,空置的地方较多,因此市场萧条。农民在大型牲畜市场承包,相关部门管理脱节,导致牛马交易不进场,在环路两侧交易,阻碍交通,影响市容。
第五,个体户反映市场管理规章制度不到位,防范措施不到位。市场内和市场门口的机动车辆随意停靠,部分个体户占用道路,乱放乱放,严重堵塞了市场通道。荣宁市场没有有效的防范措施,个体户的财产经常被盗。
第六,荣宁市场负责人和经理反映,由于开发市场收入分配不当,村民小组收入较少,存在群众上访的隐患。
五、意见和建议
第一,政府要合理规划市场,方便群众。为减少市场布局,街占和燃料市场、鸡塘村和菜园村交界处的大米交易点将进入荣宁市场和宁阳市。并固定市场交易的类型,让群众找生意。
二是市场管理职能部门要建立维护市场秩序的长效机制。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市场安全防范体系,如市场管理人员奖惩制度、市场门卫奖惩制度等。加强执法,彻底整顿市场秩序,根除市场混乱。同时,在市场上,随时有人负责管理,巩固整治成果。
第三,要加强市场经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和素质。目前,市场经理未经培训,缺乏管理市场的能力和经验。因此,加强市场经理的培训势在必行。
第四,政府应该整顿大型牲畜市场,并将其纳入管理。加强对荣宁市场的指导和管理,公开收支账目,防止群众上访。
县城的农贸市场是华宁县的社会窗口。只有建立和谐、有序、稳定的市场交易环境,“创建安全市场”,才能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因此,各级必须高度重视,彻底纠正市场不规范、乱停乱摆、错位等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推进创建“平安华宁”的进程。
农贸市场调研报告 篇2
一、市场建设基本情况
(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相城区目前有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1只,总面积85800平方米,摊位600只,门面300间,另有棚顶和室内农贸市场42只,其中棚顶市场9只,占农贸市场总数的21.4%,室内农贸市场33只,占农贸市场总数的78.6%。这些市场中县城以上零售农贸市场1只,镇级零售农贸市场10只,村级(社区)农贸市场31只。这42只农贸市场共计经营面积为91280平方米,共设计摊位数为2422只,共有各类门面房477间。
随着城市发展,人口不断增长,区、镇二级政府加大了对农贸市场建设投入,特别是自xx年以来,相城区加大了对城乡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的力度。xx年以前完成了对镇级农贸市场的第一轮升级改造,基本解决了镇级农贸市场从棚顶敞开式市场到室内市场的巨大转变,而且各个市场的场内经营面积和摊位布局得到了较大提升和优化。xx年起相城区率先对村级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计划用三年时间通过新建和改建的方法升级改造村级农贸市场34只,截止xx年8月相城区已完成了32只村级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任务。这些村级农贸市场通过升级改造,硬件条件得到了优化,超过50%的棚顶式市场升级为室内市场,场内摊位布局更趋合理,同时明确了市场主办方的责任,调整了市场管理员队伍,使市场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着实方便了城乡群众日常生活需求。
(二)农贸市场管理情况
由于农贸市场建设资金投入较大,且投入产出回报率低,加上农贸市场作为公众聚集场所,对管理者的管理能力要求较高,导致社会力量不愿意参与到农贸市场的建设中来,因此相城区的农贸市场主办者主要以镇村二级集体为主,相城区43家市场中,只有1家是私人投资建设。
通过几年来对城乡农贸市场升级改造,镇一级农贸市场的消防、食品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市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各项管理制度得到了完善,尤其是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得到了较好落实。每个镇级农贸市场都在建造或改造过程中按照要求配备了消防栓和灭火器等消防器材,都有专门的食品检测室,配备了食品安全检测仪器,落实了专门的责任人。目前相城区11家镇级农贸市场都是星级文明诚信市场,陆慕农贸市场还获得了五星级农贸市场的荣誉称号。
二、市场运行基本情况
(一)从业人员
批发市场共有从业人员1200名,其中农民1180名,占总数的98.3%。农贸市场内经营户从业人员共有2295名,其中农民1767名,下岗工人228名,其他300名,占比分别为77%.10%和13%。农民是农贸市场内从业人员的主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在没有更好生存技能的情况下,在农贸市场内寻找就业谋生机会。乡村农贸市场在方便群众生活的同时,更为一部分失地农民提供了生活保障,起到了为政府解决就业难题,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二)经营规模
通过多年的不断升级改造,相城区亦出现了一批规模型的农贸市场。从市场成交额看,xx年相城区年成交额超过亿元的市场有4只,占总数的9.3%,分别是生态园批发市场,陆慕市场.渭塘市场和黄埭市场;年成交额5000万元至1亿元之间的市场有5只,占总数的11.6%。从农贸市场经营面积大小看,经营面积5000平方米(含)以上的有5只,占总数的12%;经营面积在3000平方米以上5000平方米以下的市场有5只,占总数的12%。从市场经营从业人员看,生态园批发市场有1200名经营从业人员,农贸市场内从业人员超过100人的市场有6只,占总数的14.2%。
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人口集聚增长效益,还将培育出一批规模型的农贸市场,从而进一步带动市场周边的商业发展。
(三)肉、菜、鱼重点商品销售情况
xx年猪肉、蔬菜、水产三类重点农产品年成交量情况。xx年生态园批发市场猪肉销售总量为20700吨,其中产自本省外市的为2700吨,占总量的13%,产自外省的为18000吨,占总量的87%;蔬菜年成交量为12700吨,其中本省外市的为37000吨,占总量的29%,产自外省的为9000吨,占总量的71%;鱼年成交量为1200吨,其中产自本市的为100吨,占总量的8.3%,本省外市的为200吨,占总量的16.7%,外省的为900吨,占总量的75%。
xx年相城区农贸市场共销售猪肉15829吨,其中从批发市场进货总量为13407吨,占销售总量的84.7%,通过屠宰场途径进货量为1387吨,占销售总量的8.8%,其他途径进货为1035吨,占销售总量的6.5%;xx年农贸市场蔬菜进货总量为23639吨,其中从批发市场进货量为18086吨,占销售总量的76.5%,场地挂钩为1693吨,占销售总量的7.2%,其他途径进货量为3880吨,占销售总量的16.4%;鱼进货总量为9564吨,其中批发市场进货量为6850吨,占销售总量的71.6%,场地挂钩为1686吨,占销售总量的24.6%,其他途径进货量为928吨,占销售总量的9.7%。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批发市场是农贸市场肉、菜、鱼等重点农产品的主要货源,农贸市场与生产基地直接挂钩的'量比重不高,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民自产自销的情况将更加萎缩。
三、当前市场建设与管理存在的不足
尽管相城区建区以来农贸市场的数量和规模得到了较大发展,在满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需要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我们应当看到当前农贸市场建设与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而且有些问题必须引起政府重视。
(一)缺少农贸市场专项规划
农贸市场建设应当城市建设规划同步,坚持规划先行。没有经过规划,必然导致建设的无序。相城区目前还没有关于农贸市场建设布局的专题规划方案,一些地方出现了农贸市场总量过剩,发展过快,有些是重复建设的情况。就目前场内摊位和门店的经营情况看,居住人口没有多大变化,但市场在成倍增长,加上各类超市、大卖场的急速开设扩张,必然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表面上是方便了消费者,但对开设市场的主办方造成了土地资源和经费浪费等诸多不利因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能协调发展。随着摊位和门店的空闲数量增多,管理成本也随之增大,目前有一部分农贸市场存在大而空、中看不中用的情况,市场内摊位空置率达到50%以上,不仅造成极大浪费,群众有意见,而且还为市场后序运作带来一系列难题。
(二)现有市场布局与城市发展不相协调
1、农贸市场与居民生活区不配套。在相城区许多居住区离现有农贸市场距离较远,群众买菜不方便。这一情况导致在一些小区内出现了不少无照经营农副产品的车库店和马路流动摊,不仅影响城市形象,而且还带来了食品安全隐患。
2、盲目追求建设规模。近年来建设的一些农贸市场越造越大,市场使用率低,华而不实。农贸市场建设不应过分追求规模,而应充分考虑便民性,坚持规模适中,布局合理,经营项目齐全,倡导市场内适度竞争。
(三)农贸市场企业化登记率不高
相城区42只农贸市场进行企业化登记的农贸市场共有17家,占总数的40.47%。其中镇级农贸市场都是经过合法审批的,权证手续齐全,因此11家镇级以上农贸市场都有营业执照,但不少村级农贸市场因为历史形成,事前没有取得合法用地审批手续,不具备办理营业执照所必须的产权证明手续,无法办理营业执照,给今后市场管理带来了难题。
(四)村级农贸市场管理不到位
大部分村级农贸市场由于规模较小,无法给市场主办方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甚至是只有投入不见回报,导致一些市场主办方对市场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部分村级农贸市场都没有配备专职市场管理人员,存在物业管理、食品安全检测议器等方面的空白,整个市场处于脏、差、乱的状况,极易产生食品安全等事故。通过调查发现,相城区各类农贸市场的管理力量不强,42只农贸市场共有管理人员137名,平均每个市场只有3、2名,管理人员存在“一高”和“二低”的情况,即表现在年龄偏高,文化素质和工资待遇偏低的情况,导致这支管理队伍有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
四、农贸市场建设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合理规划,适度建设农贸市场
统一规划和统筹协调村级农贸市场的建设与管理,在遵循当地城乡规划、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的前提下,本着便于交通、便于管理、便于交易、便于生活的原则,合理根据规划区域的居住人口、服务半径、消费需求等因素确定。在场内布局上,商品划行归市,合理布局交易区。食品经营区域与非食品经营区域分开;经营鲜活畜禽、水产的区域与其他食品生产、加工或经营区域分开;生食品摊位与熟食品摊位分开;待加工食品和直接入口食品摊位分开;家禽经营区、活禽及水产宰杀区要相对独立、封闭。市场应当开设无公害农产品交易区,设置农民自产自销交易区。
(二)拓宽渠道,增加市场建设力量
农贸市场是公共配套设施,是关系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益性事业,投入成本大,回报收益低,各级政府应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必要的扶持和投入。
1、争取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议走“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多元投资”的市场建设之路,建立“谁投资、谁受益”的激励机制,发挥好村(社区)集体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吸引符合条件的个人参股、入股,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2、努力实行差别财政补贴。建议政府本着实事求是和量力而行的原则,根据不同村(社区)的财力状况实行差别财政补贴,对经济困难、财力薄弱的村实行重点倾斜。
(三)政府主导,相关部门齐抓共管
对农贸市场的管理,不仅工商部门要加强管理力度,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都应当按照《江苏省城乡集市贸易管理条例》、苏州市政府《关于市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的三个文件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农贸市场管理的意见的通知》、《关于推进城乡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及区政府《关于加强全区村级农贸市场管理的意见》中明确的职责积极履行职能。如城管、公安、卫生、环境、质量、价格等部门的职责都很明确。只有各司其职,齐抓共管,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营造一个公平竞争、清洁卫生、安全可靠的消费环境,保证消费者吃得放心,用得安全。
农贸市场调研报告 篇3
这个暑假我并没有一直待在家中,而是积极的走出来,参加社会实践,我想在实践中更多的提高自己的能力,让自己的各种本领都得到更多的.提高,这是我一直以来不断的想法,我想我会做好的,我会一直不断的努力下去,最终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种类的多样化,食品数量的不断增加,食品安全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农贸市场则是人们获取食物的重要场所,农贸市场和里面的各类蔡的卫生状况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食品安全宣传实践服务团队—“健康卫士”就对高沙农贸市场进行了一次实地调查!
一、高沙农贸市场所在地高沙社区基本情况
高沙社区原名高沙大队,始建于1930年8月1日,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社区xx年5月14日被区政府批准为高沙社区居民委员会。它位于国家级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北部,省重点工程“高教园区”西侧,杭州绕城高速公路南面。高沙商业街交通便利,居民与学生流动量日趋增大,有学在下沙,生活在高沙之称。西侧紧连杭州市政府规划落实的1.73平方公里大型居住区(经济适用房),居住人口约9万余人,东邻浙江省最大的高教基地(杭州下沙高教园区),面积10.29平方公里,教职员工、学生15万余人。黄金地段属杭州市副城区之一,规划人口65万余人,市场前景广阔。而高沙农贸市场则位于高沙社区的南部!
二、高沙农贸市场的设施情况
高沙农贸市场始建于xx年,当时农贸市场的设施比较简陋,摊位也比较少,农贸市场外没有现在的各种食品店面。据我们从农贸市场管理人员处了解到,当时农贸市场的卫生设施也没现在的好,来买菜的多数是高沙本地人。
但xx年时,按杭州市农贸市场提升改造的要求,高沙社区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对农贸市场进行了升级改造,改造之后的高沙农贸市场宽敞明亮,大大改善了顾客的购物环境,原来简陋的棚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干净整洁的瓷砖柜台。全新的高沙农贸市场已于09年11月26号正式开门营业。我们采访了一位正在买菜的高沙居民,她表示新的农贸市场不仅更卫生而且更漂亮了,有一种逛超市的感觉。
现在的高沙农贸市场共建有147个摊位,其中蔬菜摊82个,肉类摊30个,家禽摊3个,海鲜摊11个,冷冻摊8个,豆制品摊6个,干货摊4个,水果摊3个。还有其他店面72个。
另外,我们还在市场门口看到有检测室和称量室,通过与值班室人员的交流我们了解到,市民们如果买到一些食品后怀疑有卫生问题可到检测室进行检测,这样就对该农贸市场的食品卫生起到监督作用。
三、高沙农贸市场和其农副产品的卫生情况
正如我们采访的那位居民说的那样,现在在高沙农贸市场里买菜好像在逛超市一样。在高沙农贸市场里,同期设施建造得很好,空气较清晰,闻不到那些难闻的异味。走道基本都是干燥的,看不到瓜果菜叶等垃圾。农贸市场配有专门的灭蝇设施,抑制了病毒细菌通过苍蝇传播。
我们在市场入口处的电子“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结果公示表”上看到市场里的所有菜都已通过检测合格。我们在值班室里了解到各类菜的检测合格率为98%,而已经在市场里销售的菜市通过检测的。我们也观察到农贸市场里的瓜果蔬菜确实较为新鲜,一般畜肉食品的颜色气味外观都属于正常,但部分海产品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海产品本身带有一定鱼腥味加之天气较为炎热,招来苍蝇和蚊虫,不过许多商贩都采取了一定措施,都能保证海产品的安全合格。总体可得高沙农贸市场的卫生状况良好!
四、 我们的建议
1、农贸市场的垃圾箱应及时清倒,以免带来异味,引来苍蝇。
2、农贸市场的管理人员应多去市场里检查检查,发现不卫生或过期的食品应及时消除。
3、农贸市场清洁工人应随时清除市场走道角落里的垃圾。
4、部分蔬菜摊位的残叶应及时清理。
5、部分海鲜摊位应及时更换水桶里的水。宰杀鱼后留下的鳞片等应及时清理干净。
6、部分家禽摊位应注意通风,定时检测家禽的情况。
总结:通过我们“健康卫士”一上午的调查可得,高沙农贸市场的卫生情况良好,农副产品卫生状况良好,无农药残留、食品过期等状况,在销售的产品都已经过检测并合格,市民可放心使用。
这一次调查只是我暑假实践中一次小小的实践,我要做的还有很多,不过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我相信我会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做的更好,相信自己的能力一定能够做到,这是最起码的,我相信我会在实践中学到更多!
农贸市场调研报告 篇4
按照省、市《关于开展创建“平安县(区)”活动的实施意见》要求和县政法委的工作安排,由县综治办、县工商局、宁州派出所三名干部组成调研组,于x年4月1日至5日分别对县城宁荣市场、宁阳商城、宁阳综合农贸市场、木材、燃料市场、大牲畜交易市场、废旧物品回收市场等7个市场的治安状况进行了调研及创建“平安集市”征询意见。调研组围绕各个农贸市场在维护市场秩序和安全方面,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是什么?下步在开展创建“平安集市”工作和“平安华宁”工作中,切实改变县城治安状况,集贸市场应该怎么办等方面展开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县城农贸市场的现状
宁荣市场:是由5个村民小组和宁州镇政府6家入股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占地面积70亩,有190个摊位,管理人员10人(综合管理人员4人、门卫2人、收费员4人),主要经营土杂、肉类、蔬菜、粮食、饮食等。
宁阳市场、宁阳商城:是宁州镇祭祀堂村民小组投资建设的集体企业,有198个摊位,现有管理人员6人(综合管理人员3人、协管员3人),主要经营水果、饮食、木具、百货等。
宁州综合农贸市场:属于国有企业,有140个摊位,现有管理人员7人(综合管理人员3人、门卫2人、协管员2人),主要经营土杂、肉类、蔬菜、饮食等。
木材和大牲畜交易市场:是由城关社区第五村民小组投资建设的集体企业,已承包给私人管理,主要经营小猪、木材、大牲畜等。
废旧物品回收市场:是由两户个体户投资建设和租赁场地经营的个体企业,主要经营废旧金属。
二、调研的方式
调研组采取找市场开办方负责人个别交谈,召开座谈会、走访个体户等方式,共找市场负责人交谈6人,市场管理人员20人,召集市场管理人员和市场服务中心负责人座谈5次23人,走访个体户(含食品、水果、肉类、蔬菜、杂粮等)48户55人,个体商贩(含牲畜、燃料)20人,菜农11人涉及市场的村民小组干部8人、协助市场管理的工商干部3人。
三、经验和做法
一是市场管理人员配备到位。每个市场都有专人管理和维护市场秩序,宁荣市场、宁阳市场、宁州综合农贸市场的管理人员(含门卫)不少于6人。
二是市场管理制度健全规范。建立了市场管理与治安联防措施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宁州综合农贸市场、宁阳市场、宁荣市场建有各项制度12个,每个制度装框挂在办公室墙上,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三是市场管理人员采取多种形式维护市场秩序。首先与个体工商户签订摊位租赁合同时,规定市场经营户必须尊章守纪、依法经营。如宁州综合农贸市场对违反市场管理规定的经营者,经多次教育不改的采取出板报通报,戴红袖套执勤一个小时等措施,使违规经营者懂得管理市场的难度,警示其他人引以为戒,促进了市场秩序的好转。违规人员经调研组走访,都能接受这样的处罚。其次加强巡查及时排除隐患。每个市场除聘请门卫(保安)人员维护市场秩序外,市场管理人员经常在市场巡查,发现不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及时进行处置。因此,多年来县城市场内未发生影响较大的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
四是防范意识普遍增强。由于xx年开展了联摊联防活动,摊位经营者之间的相互协作较好,重大节日共同出钱聘请人员看守市场货物,发现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人和事,都能主动制止和拨打110报警。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市场个体户反映:目前在岗的市场管理人员,多数是村民小组干部,有的文化较低,短期思想行为严重,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未能对管理好市场进行合理安排,随意变动个体户摊位,群众找不着买。
二是市场管理员和个体户反映:市场管理的各职能部门,执法力度不够。街道乱摆、乱放得不到有效治理,导致市场内生意难做。由此引发部分个体户也跟随着到街面乱摆摊设点,市场内秩序混乱。
四是市场负责人和管理人员认为:政府对市场管理不规范,布局较散,市场内不活跃,缺泛竟争力。如宁荣市场和宁阳市场,赶街的人少,推位空的较多,市场萧条。大牲畜市场存在农户承包,相关部门管理脱节,导致牛马交易不进市场,在环城公路两边交易,阻碍交通,影响市容。
五是个体户反映:市场管理的规章制度执行不力,防范措施不到位。市场内和市场门口机动车乱停,部份个体户占道经营、乱摆、乱放,严重阻塞市场通行。宁荣市场未建立有效的防范措施,个体户的财物时常被盗。
六是宁荣市场负责人和管理人反映:由于开发市场的收益分配不当,村民小组的收益少,存在群众上访隐患。
五、意见和建议
一是政府要合理规划市场,方便群众。要减少市场布局,将街面占道经营和燃料市场、祭杞堂村与菜园村交界处的大米交易点进入宁荣市场和宁阳市。并固定市场交易的种类,让群众找得着买卖。
二是市场管理的职能部门要建立维护市场秩序的长效机制。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建立市场管理员奖惩制度、市场门卫奖惩制度等相应的市场治安防范制度。并加大执法力度,彻底整治市场秩序,根治市场内混乱的现象。同时,在市场内分片负责、随时有人管理,巩固整治成果。
三是要加强市场管理人员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素质。现在市场管理人员未经培训,缺泛管理市场的能力和经验。因此,加强市场管理人员的培训势在必行。
四是政府要对大牲畜市场进行整治,并纳入管理。加强对宁荣市场的指导和管理力度,公开收支帐务,防止群众上访。
县城农贸市场是华宁县的社会窗口,只有建立和谐、有序、稳定的市场交易环境,“创建平安市场”,才能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因此,各级必须高度重视,彻底整治目前市场不规范和乱停、乱摆、乱放等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推动创建“平安华宁”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