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3篇】》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实践)性。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3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篇1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人对身体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的反映,叫做()。
A、外受感觉;B、内受感觉;C、本受感觉;D、内脏感觉
2、把明度相同的一个小方块纸放在白纸的背景上,就显得比放在黑纸的背景上要暗一些。这种现象属于()。
A、同时对比;B、继时对比;C、明适应;D、暗适应
3、吃了糖以后再接着吃橘子,会觉得橘子酸;吃了苦的东西后,再喝白开水也会觉得甜。这种现象属于()。
A、同时对比;B、继时对比;C、味觉适应;D、嗅觉适应
4、根据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影响心理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
A、成熟;B、练习和习得经验;C、社会经验;D、平衡
5、保持时间短,一般不超过1秒钟的记忆是()
A、短时记忆;B、瞬时记忆;C、长时记忆;D、工作记忆
6、在回忆的时候,见到一个身高特别矮小的人,容易联想到一个身高特别高大的人,这种现象叫()
接近律;B、类似律;C、对比律;D、多因律
7、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本质属性、特征抽取出来,并把这些本质属性、特征和其他属性、特征分离开来的思维过程叫作()
A、分类;B、概括;C、抽象;D、比较
8、把问题所提供的种种信息或条件朝着一个方向集中,从而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者一个最优解决方案,这个过程叫()。
A、发散式思维;B、常规思维;C、创造思维;D、聚合式思维
9、把天上白云自然而然想象成草原上的羊群,这是()。
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无意想象;D、有意想象
10、如果一个学生考试失败了,以下哪种归因有助于他振作起来,面对新的挑战()
A、能力;B、努力;C、任务难度;D、外部环境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神经元具有接收刺激、传递信息和的功能。
2、神经细胞发生一次冲动之后,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对任何刺激不做反应。这种现象叫。
3、人在疲劳时容易困,想睡觉。这种现象叫做。
4、心理发生的标志是。
5、记忆表象有三个特点:直观形象性、概括性和。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动力定型
2、工具性条件反射
3、知觉
4、似动知觉
5、韦伯定律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运动知觉的条件。
2、简述知觉的整体性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3、简述工作记忆的概念及组成部分。
4、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5、简述记忆遗忘的规律。
6、简述意志行动的特点。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请结合实际,谈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的品质。
2、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请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应该如何对学生情绪进行识别并促进学生情绪的自我调节。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10BABDBCCDCB
二、填空题
1、整合信息
2、不应期
3、超限抑制
4、信号性反应
5、模糊片断性
三、名词解释
1、本来是由一连串刺激形成的一连串反应、训练巩固以后,只要开头刺激出现,后面一连串反应就可以依次出现的现象。
2、又称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刺激情境中,如果动物的某种反应后果能够满足某种需要,则以后这种反应出现的几率会提高的现象。
3、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是个体选择、组织并解释感觉的过程。
4、是指两个静态的物体按一定时间一次呈现,使人觉得是一个动态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现象。
5、是指差别感觉阈限与原来的刺激量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公式为K=ΔI/I。其中I表示原有的刺激量,ΔI表示增加的刺激量,K表示常数。
四、简答题
1、运动知觉是个体对物体空间位移的反映。其产生条件包括:物体运动的速度、运动物体离观察者的距离、运动知觉参照系、观察者自身的静止或运动状态。
2、知觉的整体性是指把物体或现象的各种属性或者各个部分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在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整体知觉时,各个组成部分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强的部分所起的作用要大于弱的部分。如,在小学生识字教学阶段,学生对一些字形相近的字常常出现书写错误,如把“折”与“拆”混淆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醒学生多注意弱的部分,以便更清晰地反映事物的整体。
3、工作记忆是指在对信息进行加工的同时将信息加以存储,即它具有加工与存储的双重功能。
它有三个组成成分:中央执行系统、视空间画板和语音回路。中央执行系统是工作记忆的核心成分,完成对存储信息的各种执行性加工,如果选择性注意、任务管理、计划监控等。视空间画板主要负责暂时存储视觉空间信息。语音回路负责以声音为基础的信息的存储和控制。
4、(1)识记的目的与任务,目的性越强识记效果越好;(2)活动的内容与性质,如果把识记对象变成活动的对象或者内容,则识记效果较好;(3)识记方法,意义识记效果好于机械识记;(4)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5、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识记后最初一段时间遗忘较快,以后遗忘逐渐减慢。之后的许多研究进一步揭示了一些规律:如有意义的材料遗忘得慢;数量多的材料遗忘较快;两种相似的材料,前后间隔短,容易相互干扰而造成遗忘;过度学习50%的材料保持效果较好。
6、(1)有明确的预定目的;(2)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3)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五、论述题
1、(1)实际的敏捷性(2分);(2)保持的持久性(2分);(3)记忆的正确性(2分);(4)记忆的准备性(2分)。联系实际(7分)
注意要把每种品质的含义写清楚,并且每种品质的培养都要有相应的例子。
2、(1)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2)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3)发展学生创造想象能力;(4)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造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力的学生。
(每一条知识点都需要深入展开,并结合实际例子来答题)
3、(一)教师要掌握良好情绪的标准
(1)有良好情绪的学生能正确反映一定环境的影响,善于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2)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作出适当强度的反应;(3)有良好情绪的学生应该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4)良好情绪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二)教会学生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3)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以上要点需适当展开)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篇2
第一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理论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B、应用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应用心理学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B、洛克C、冯特D、缪勒
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B、1879C、1798D、1897
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B、洛克C、笛卡儿D、缪勒
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
A、笛卡尔B、华生C、弗洛伊德D、罗杰斯
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
A、精神分析B、行为主义C、认知D、人本主义
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A、罗杰斯B、华生C、弗洛伊德D、马斯洛
二、多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C)
A、心理过程B、认知过程C、个性心理D、情感过程E、意志过程
2、心理过程包括(C,E,G)
A、感知过程B、知觉过程C、认识过程D、注意过程E、情感过程F、行为过程G、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B,C,E)
A、认知B、能力C、气质D、情感E、性格
4、心理学可分为(A,D)
A、理论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普通心理学D、应用心理学E、社会心理学
5、下列属于理论心理学的是(A,B,D,E)
A、普通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E、实验心理学
6、下列属于应用心理学的是(B,C,D,E)
A、社会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C、咨询心理学D、管理心理学E、消费心理学
7、以下哪些是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B,C,D,F)
A、心理学学科性质B、心理学方法论C、身心问题D、学习心理机制E、心理的生理基础F、心理的起源
8、科学的三大特征是(A,B,D)
A、客观性B、可验证性C、准确性D、系统逻辑性E、描述性
9、(A,B,C)决定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属性、
A、心理学的研究对象B、心理学的历史渊源C、心理学的研究方法D、人的社会性
10、(A,C)的基本原理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
A、辩证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C、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E、机械唯物主义
11、在心理学研究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A,B,C,D)、
A、客观性原理B、系统性原理C、发展性原理D、教育性原理E、协同性原理
12、观察法可以分为(A,B,C,E)、
A、参与观察法与非参与观察法B、现场观察与情景观察C、长期观察与短期观察D、情景观察与控制观察E、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
13、观察法要有效,就要特别注意(B,C,D,E)
A、每次尽可能长B,有明确观察目的C、随时记录D、可利用现代手段E、每次时间不宜过长
14、实验法就是要在保持其他因素恒定的前提下研究(A,B)的关系和变化的规律、
A、自变量B、因变量C、人脑D、客观世界
15、实验法可分为(A,D)
A、实验室实验法B、情景实验法C、参与实验法D、自然实验法
16、在实验室实验研究中,主要要控制哪些方面(A,B,C,D)
A、实验情境B、控制被试C、控制实验刺激D、控制被试的反应
17、调查法可分为(B,C,D,E)、
A、一般调查法和特殊调查法B、一般调查法和专题调查法C、事实特征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D、结构式调查和非结构式调查E、访谈法、邮寄问卷法和电话调查法等
18、调查法的缺点是(B,C,D)
A、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第一手的资料B、被调查者可能有意不作出真实回答
C、封闭式的问题损失数据有效性D、问题措词不易确定
19、一般研究法主要包括(A,B,D)
A、实验和研究设计B、对数据的统计处理C、抽样法D、逻辑思维法
20、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分为(A,C)
A、孕育阶段B、转折阶段C、确立阶段D、发展阶段
21、冯特对心理学的历史功绩主要有(A,B,D)
A、心理学的确立B、实验心理学的创立C、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D、建立心理学专业队伍
22、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分为(A,B,C)
A、意识B、前意识C、潜意识D、后意识
23、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包括(A,B,C)
A、潜意识理论B、梦的解释C、泛性论D、本能学说E、人格理论
第二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感觉属于
A、信息的输入和登录B、信息的识别C、信息的选择D、信息的储存和提取
2、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信息的演算是以下哪种心理过程?
A、感觉B、知觉C、记忆D、思维
3、主要收集声音和身体平衡位置信号的感觉器官是
A、眼睛B、耳朵C、鼻子D、舌
4、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称为
A、阈限B、绝对阈限C、差别阈限D、相对阈限
5、当物体移到100米远处,视网膜上的像相应缩小到距我们1米远时大小的1/100,但是我们知道该物体的大小没有太大变化,称为
A、大小恒常B、形状恒常C、颜色恒常D、亮度恒常
6、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
A、感觉B、注意C、记忆D、思维
7、人根据任务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称为
A、注意广度B、注意稳定性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
8、以动作、技巧为内容的记忆是
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运动记忆D、语词逻辑记忆
9、根据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记忆分成
A、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B、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C、机械记忆和逻辑记忆D、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10、以下又可以称为实践思维是
A、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语词逻辑思维D、抽象思维
11、按照思级结果的新颖性,可以把思维分成
A、发散思维和聚敛思维B、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C、受制思维和创造思维D、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
二、多项选择题
1、感觉器官除了感受光波、声波、气味、滋味以外,还可以感受
A、温觉B、冷觉C、痛觉D、触觉
2、在“群魔殿”的多水平信息加工认知模型中,设像参与信息加工的有
A、映象小鬼B、特征小鬼C、认知小鬼D、判断小鬼E、决策小鬼
3、注意具有以下功能
A、选择B、保持C、调节D、监督E、伴随
4、容易引起无意注意的物体是
A、刺激物是新奇的B、刺激物亮度增加C、刺激物静止D、刺激物发生相对运动E、刺激物符合需要
5、注意的基本品质特点是
A、注意范围B、注意稳定性c、注意的分散D、注意的转移E、注意的分配
6、影响注意品质的因素有
A、动机B、神经系统的特点C、后天的训练D、兴趣E、刺激物的特点
7、自动加工是
A、不需要大量注意资源B、随时应对环境的变化C、经过大量统习
D、应用灵活的加工方式E、加工模式难以改变
8、控制加工是
A、受资源量限制B、是一种程式化的程序C、不能同时进行多项作业
D、应用灵活的加工方式E、需要集中注意完成
9、以下以表象的方式编码的是
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运动记忆D、语词逻辑记忆
10、长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是
A、物理特性编码B、言语听觉特性编码C、语义编码D、表象编码E、行为编码
11、遗忘的发生是由于
A、信息错误B、记忆痕迹消退C、信息的干扰D、意识的抑制E、信息不能再认
12、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有
A、尝试错误B、顿悟C、类比D、启发式E、反推法
13、以下关于定势描述正确的是
A、一种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B、凭借以前的经验看问题C、有时有助于较快解决问题
D、缺乏灵活性E、可以发现更好的解决方法
第三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C)
A、需要B、动机C、兴趣D、理想
2、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B)
A、气质B、性格C、兴趣D、能力
3、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D)、
A、荣格B、华生C、斯金纳D、班杜拉
4、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A)
A、荣格B、谢尔顿C、威特金D、霍兰德
5、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B)
A、艾森克B、卡特尔C、哈撒韦D、霍兰德
6、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B)
A,艾森克人格问卷B、Y—G人格测试C、主题统觉测验D,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
7、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D)
8、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C)
A、不可遏制型B、活泼型C、安静型D、抑郁型
9、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C)
A、认知能力B、操作能力C、社交能力D、模仿能力
10、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B)
A、l个月B、2个月C、3个月D、4个月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个性倾向性范畴的是(A、C,D)
A、需要B、气质C、动机D、能力E、兴趣
2、以下属于个性心理特征范畴的是(B,C,D)
A、需要B、气质C、性格D、能力E、兴趣
3、信念是(A,B,C,D,E)
A、被意识到个性倾向性B、洞察事物的出发点C、判断事物是非曲直的准则D、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E、有认识、情感、意志构成的融合体
4、一般能力是指(A,B,C,D,E)
A,观察力B、记忆力C、思维力D、想象力E、注意力
5、气质类型包括(A,B,C,D)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E、神经质
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类的需要有(A,B,C,D,E)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和爱的需要D、尊重需要E、自我实现需要
7、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B,C,D)
A、荣格B、华生C、斯金钠D、班杜拉E、埃里克森
8、以下属于投射测验的是(B,C,E)、
A、艾森克人格问卷B、罗夏墨迹测验C、主题统觉测验D、16人格因素问卷E、儿童统觉测验
9、信度包括(A,B,C)、
A、再测信度B、等值信度C、分半信度D、内容信度E、效标关联信度
10、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活泼型的特点是(A,C,E)、
A、强B、弱C、平衡D、不平衡E、灵活
11、以下关于能力的描述是正确的是(A,C,E)、
A、属于个性心理特征B、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C、发展比知识发展要慢得多D、随年龄增长不断积累E、随年龄增长是一个发展、停滞和衰退的过程
第四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针对某一方面的心理发展通过在同一时段内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比较,迅速找到差异所在的方法,称为(A)
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
2、在相当的一段时期内对相同的被试组进行反复跟踪调查的研究方法是、(B)
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
3将隶属于不同文化群体的儿童的一种或多种行为和能力模式加以比较,这种研究方法是(D)
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
4、揭示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是(C)
A、华生B、加德纳C、皮亚杰D、斯腾伯格
5、()指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其目标指向是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C)
A、同化B、顺化C、平衡化D、自动化
6、在《超越IQ》一书中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的是(C)
A、皮亚杰B、加德纳C、斯腾伯格D、戴斯
7、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获得理论是(B)
A、强化学说B、先天决定论C、相互作用论D、循序渐进论
二、多项选择题
1、发展的主要内涵是(A,B,C、D)
A、发展是有顺序的、不可逆的B、能够保持相当长时间的变化
C、使个体产生更有适应性、更高效的行为
D、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E、是无规律的变化
2、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是(A,B,C、D)
A、连续性与阶段性B、定向性与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
E、波动性
3、心理发展的研究主题主要有哪些方面(A,B,C、D,E)
A、认知B、语言C、情绪D、社会性E、个性
4、横向比较研究的缺点是(C、D)
A、经济节省B、对不同年龄的儿童分别取样比较C、一致性效应
D、很难控制影响发展的因素
5、纵向跟踪研究的缺点是(A,C、D)
A、投入较大B、揭示心理发展稳定性C、会有被试流失D、时代变迁效应
6、皮亚杰理论的基本观点是(A,B,C)
A、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B、认知结构的构建和再构建是认知发展的本质所在
C、儿童认知发展取决于认知结构的发展水平
D、存在着相互独立的七种智力
7、传统的观点认为,儿童的智慧发展受到以下哪些因素影响(A,B,C)
A、成熟B、经验C、社会环境D、自然环境
8、语言的构造包括三个部分(A,B,D)
A、语音B、语法C、语句D、语义E、字形
9、语言的发展包括以下阶段(A,B,C,D)
A、牙牙语阶段B、单词语阶段C、双语或三词组合阶段D、完整句阶段
10、语言能够影响人的(A,B,C,D)、
A、人际交往B、认知C、自我调节行为D、社会化
11、自我意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B,C,D)
A、自我意识B、自我评价C、自我监督D、自我控制
第五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布卢姆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哪六个层次(D)
A、知识、运用、领会、分析、综合、评价B、知识、领会、运用、综合、分析、评价C、知识、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D、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2认知学习分类理论是谁提出的(B)
A、布卢姆B、加涅C、奥苏贝尔D、奥斯本
3、奥斯本提出了(D)
A、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B、认知学习分类理论(加涅)
C、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奥苏贝尔)D、头脑风暴法
4、加涅的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A)
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
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5、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
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B)
A讲授法B、发现法C、掌握学习法D、头脑风暴法
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D)
A教学设计能力B、教学组织能力C、教学决策能力D、教学监控能力
7、根据布登的教学年限划分,成熟阶段是(D)
A、第一年B,第2-3年C、第3——4年D、第五年以后
8、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A)
A、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B、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
C、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
1、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A,B,C,D)
A、教学目标B、教学内容C、教学对象D、教学媒体
2、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B,D)
A、目标B、策略C、计划D,评价
3、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领域包括(A,B,D)
A、认知B、情感C、意志D、动作技能
4、教学媒体包括(A、B,C,D,E)
A、投影B、录象C、计算机D、黑板E、图片
5、行为主义教学观把学习看成(A,B,C,D)
A、经验的联结或操作的变化B、通过练习和刺激反应式的强化来实现的
C、学习效果表现为外部的变化D、教学的目的是传授知识技能体系
6、华莱士将问题解决描述为哪四个步骤(B,C,D,E)
A、产生B、准备C、孕育D、明朗E、验证
7、创造性思维表现为思维的(A,B,C,D)
A、独创性B、发散性C、灵活性D、突发性
8、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表现为、(A,B,C,D)
A、热爱学生B、善于启发C、勤学敬业D、以身作则
9、优秀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表现为(A,B,C,D)
A、个人成就感B、认为从事教学活动很有价值C、对学生有正向的期望D、对学生的学习负有责任
第六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探讨学生学习与一般成人学习的不
同之处的学习是(C)
A、人和动物的学习B、人类的学习C、学生的学习D、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2、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变化的学者是(B)
A、桑代克B、斯金纳C、加涅D、金布尔
3、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的是哪位学者(C)
A、桑代克B、巴甫洛夫C、奥苏贝尔D、金布尔
4、提出“学习风格”概念的学者是(D)
A、奥苏贝尔B、加涅C、布鲁纳D、塞伦
5、一个联结的使用,会增加这个联结的力量,是指(B)
A、效果律B、应用律C、失用律D、准备律
6、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C)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D、强化和惩罚
7、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A)
A、注意力B、动机C、情感D、意志
8、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C)
A、观察力B、记忆力C、意志力D、思维力
9、以下属于从外在观点对动机下定义的是(C)
A、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B、动机是个体的内部过程
C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D、动机是一种需要所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它起激起、调节、维持和停止行动的作用
10、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具有的兴趣是(D)
A、直接兴趣B、间接兴趣C、中心兴趣D、广阔兴趣
二、多项选择题
1、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的变化的是(B,C,D)
A、桑代克B、巴甫洛夫C、斯金纳D、加涅
2、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的是(B,C)
A、华生B、加涅C、奥苏贝尔D,金布尔
3、金布尔关于学习的定义是(A,B,C,D,E)
A、学习的结果是学习的主体要发生持久的变化
B、学习是发生外在行为和内在心理的变化
C、学习是一种活动过程D、学习需要练习E、学习要受到强化
4、潘菽在《教育心理学》中根据内容和结果将学习分为(A,B,C,D)
A、知识的学习B、技能与熟练的学习C、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D、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学习
5、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有(A,B,C,D,E)
A、生理性要素B、认知要素C、情感要素D、意志要素E、社会性要素
6、联结论的主要特征是(A,B,C)
A、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B、联结是直接的、无中介的,是靠尝试错误而建立的
C、强调对学习过程的客观研究D、学习主要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7、桑代克总结的主要学习规律是(A,B,C)
A、效果律B、练习律C、准备律D、联结律
8、斯金纳总结出的规律包括(A,B,C,D)
A、习得反应B,条件强化C,泛化作用D、消退作用
9、正强化的方法包括(A,B,C,D,E)
A、奖学金B、对成绩的认可C、表扬D、改善学习E、给予学习和成长机会
10、学习活动中良好的性格特征表现为(A,B,C,D)
A、努力奋斗B、实事求是C、独立意识D、创新精神
第七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行为原因进行解释与推测的过程是(A)
A、归因B、印象(认知者以自己过去经验为基础,对认知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判断后对其总体特征做出的主观理解)C、自我认知(主我对客我的认知与评价)D、态度(个体对人、对事、对周围世界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性与一致性的反应倾向)
2、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D)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效应
3、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A)
A、能力B、努力(不稳定的,内在原因)C、任务(稳定的,外在原因)D、运气(不稳定的,外在原因)
4、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是属于以下哪种因素的作用(A)
A、熟悉性和临近性B、相似性与互补性C、外貌D、对等性或互惠性
5、在非对抗性态度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之产生一致性,称为(C)
A、从众(个人的观念与行为在真实或臆想的群体压力、群体规范与群体目标的影响下,向与群体中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方间变化的现象)
B、服从(在外界压力下,个体改变自己的观点或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现象)
C、暗示
D、模仿(在无外在控制条件下,个体由于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而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行为相同的行为方式)
6、看到别人穿时装,自己也去买来穿上,属于(C)
A、服从B、从众C、模仿D、暗示
7、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是(B)
A、社会促进B、社会抑制C、社会进步D、社会退步
二、多项选择题
1、个体具有社会化的可能性主要是因为(A,B,C,D)
A、有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B、有超越本能的学习能力C、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D、有掌握语言的潜在能力
2、大众传媒有(A,B,C,D)
A、报纸B、电视C、广播D、互联网
3、印象具有以下特点(B,C,D)
A、直接性B、间接性C、稳固性D、综合性
4、态度改变的方法有(A,B,C,D)
A、劝导宣传法B、群体影响法C、活动参与法D、角色扮演法
第八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我们常说的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其标准是根据心理健康三层面中哪一层的标准
A、非病状态B、良好适应状态C、理想状态D、正常状态
2、关于团体心理辅导的论述以下哪一条是不对的
A、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细分为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等
B、团体心理辅导工作效率高,是适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
C、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适合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活动的主持者应受过相应的培训
D、团体辅导是一种一对多的心理辅导方式
3、自卑感问题是按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哪种标准来划分的?
A、问题的内容B、内在心理根源C、特定发展时期和阶段D、问题的性质
4、关于自卑感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自卑的人热衷于与人比较,而对自己的期待却很低
B、自卑的人往往对自己缺乏客观、清醒的认识,无法悦纳自己
C、自卑的人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
D、对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是处理自卑问题的方法之一、
5、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
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
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
二、多项选择题
1、张春兴认为心理健康的条件有
A、情绪较稳定B、乐于工作C、能与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并乐于和他人交往D、对自己有适当的了解,并悦纳自我E、对环境有适切的认识、能切实有效地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适宜采用:
A)诊疗模式B、发展模式C、教育模式D、文化模式
3、关于心理测试的论述以下正确的有:
A、心理测试可以集体进行,也可以一对一进行
B、心理测试的目的可以是科研和调查,了解学生心理状况、
C、心理测试的目的可以是筛查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做好预防工作、:
D、心理测试的目的可以是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宣传作用、
4、造成学生学习问题的可能原因有:
A、学习习惯和方法不良B、学习动力缺失C、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
D、亲子关系问题E、学业不适应
5、对于学习习惯的建立,以下哪几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基本学习习惯不良多始于小学、
B、家长的“陪读”会造成孩子在学习上对家长的依赖、
C、不良学习习惯的扭转和改变不是很难的事、
D、行为强化技术是改变不良学习习惯的一项重要技术、
E、学习习惯的改变和确立要趁热打铁,趁学生有改变的兴趣,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建立好的学习习惯、
6、在职业压力模式中,所谓的“组织外的压力”包括
A、家庭问题B、生活危机C、财务问题D、生涯发展
心理学试题必会要点
一、判断题:
错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错2、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内在心理活动的反映。
错3、在心理过程中,认知和情感是基础,意志是将认知和情感转化为行为的动力。
错4、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知觉。
错5、心理过程是在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又影响着个性心理特征的进行与发展。
错6、以揭示各种心理现象之间以及心理现象与现实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为任务的是应用心理学。
错7、心理学是属于自然科学性质的学科。
错8、心理学是对人进行研究的,而人是社会性的,所以心理学是属于社会科学性质的学科。
错9辨证唯物主义哲学为心理学提供了依据。
对10、心理学研究通过揭示心理现象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为辨证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依据,使人更自觉的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错11、心理学之所以成为一门学科,能从哲学中脱离出来,得益于哲学本身的发展。
错12、用观察法进行心理学研究时,一旦有观察机会,观察时间应尽可能长。
错13、实验法是按研究的目的控制或创造条件,对由此引起的或改变的被试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错14、在实验室研究中,引起变化的因素是因变量。
错15、用观察法研究心理现象时,不必借用仪器。
错16、个案研究法把个体作为一个研究单位进行的研究,不可以以群体为单位。
错17、调查法是直接对研究总体的全体进行调查。
错18、调查法的研究对象可来源于志愿者。
对19、调查法中只有保证总体中每一个人被抽到的机会相等,才能使样本情况代表总体情况。
错20、内省法是依靠对自己或他人的意识经验的反省,来寻找心理学问题的答案的方法。
对21、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从某种意义上可能是最古老的一本心理学专著。
错22、在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哲学中脱离出来的过程中,亚里士多德具有重要作用。
错23、1879年,德国人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心理学著作,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错24、洛克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错25、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以任何人为研究对象,强调人的价值、本性和尊严。
错26、行为主义的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强调人已有知识结构在其自身行为过程与认知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错27、精神分析学派的兴起被称为第一次革命。
错28、人本主义的兴起被称为第二次革命。
错29、实验法是在消除其他因素的前提下研究因变量和自变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
第二章
对1.眼睛的适宜刺激是光波。
对2.引起感觉需要的最小刺激量称为阈限。
错3.绝对阈限是衡量感受器灵敏性的唯一指标。
错4.阈限越低表明感受性越差。
错5.阈下刺激对人没有丝毫作用。
错6.注意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
对7.注意是一种有限的资源。
错8.心理学家用直接测量的方式来研究内隐记忆。
对9.后面学习的内容对前面学习的内容的干扰作用称后摄抑制。
对10.在问题解决中,发现具体的解决方法是在明朗期。
对11.对于复杂问题,中等偏低的兴奋水平比较有利。
第三章
错1.特殊能力是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
对2.在心理学中的个性或人格是同一概念。
错3.主题统觉测验属于完成法的投射测验。
对4.画人测验属于表达法的投射测验。
错5.儿童统觉测验适用于4岁以下的儿童。
对6.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不是同步的。
错7.具有非凡的记忆力可以称为天才。
对8.智力年龄的概念是比纳创造的。
对9.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包括语言与操作两个部分。
对10.良好的记忆力是天才的特征之一。
第四章
对1.发展的顺序是不可逆的,也不能超越。
对2.同一心理机能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对3.个体早期的心理发展对人的一生有深远的影响。
错4.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先天遗传起决定作用。
错5.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后天环境起决定作用。
对6.逻辑决定论是皮亚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7.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智慧只停留在动作水平。
对8.皮亚杰认为认知阶段出现的先后次序是不变的。
对9.皮亚杰理论的唯一缺憾是太过思辩,缺少量化的实验证据。
对10.传统的智力理论一般都强调先天遗传的因素。
错11.提出“成功智力”概念的是梅耶。
对12.在《心理结构》一书中提出七种智力的是加德纳。
对13.智力的PASS模型是戴斯提出的。
对14.心理学将对自身认知活动有所意识的能力称为元认知。
错15.记忆是一个被动保持信息的系统。
对16.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方面最明显的变化在记忆广度的增加。
对17.概念和分类是构建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基石。
对18.皮亚杰认为儿童在学龄前是不能真正掌握数的概念的。
对19.人所具有的最有力的认知技能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20.儿童母语的产生和理解能力的具备就是儿童语言的获得与发展。
对21.语言的发展进程是按一定的顺序进行的。
对22.语言是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
对23.儿童和成年人一样,主要通过内部语言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
对24.面部表情受生物遗传的因素影响很大。
对25.生理上的成熟是依恋必不可少的条件。
错26.18个月大的儿童可以服从延迟满足的要求。
第五章
对1、学生的起始状态包括学习者的学习态度、起始能力、知识背景等。
对2、布卢姆将认知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
对3、情感教学是一个连续的内化过程,教师应积极的促成情感教育的“积累效应”。
对4、现代教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
对5、教学设计中,教师了解不同的学生特定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以改进教学设计质量。
错6、布卢姆认为教学目标分类受年龄与内容局限。
对7、认知学习是教学的主要任务。
对8、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起着控制执行的作用,控制自己的内部行为。
对9、应用讲授法,教师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结。
错10、程序教学能很好的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且具有灵活性。
对11、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特点是人机互动与交流。
对12、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体激励的策略。
对13、认知教学的本质是以学生认知发展为中心。
对14、皮亚杰认为认知本质上是一种建构过程,认知依赖于个体已有的知识和自我的组织。
错15、认知教学观向行为主义教学观的过度是学习与教学心理学的一次革命。
错16、教师培训与教师自我的专业发展应该采用整齐划一的模式。
对17、皮亚杰认为,儿童只有达到自律的水平才可能具有真正的道德品质。
对18、“道德两难论”是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问题的主要方法。
错19、品行不良问题主要出现在青年期。
第六章
对1、“学”主要指获取知识技能,“习”主要指巩固知识技能。
对2、桑代克认为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
错3、华生认为学习是由强化练习引起的潜在反应能力的较为持久的改变。
错4、在知识、技能、行为方面的临时性变化也是学习。
错5、物种的先天倾向和由集体成熟引起的变化也是学习。
对6、学习的意义是人和动物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对7、凡是教学效果好的老师,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对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认真的学习和研究。
对8、塞伦是首先提出“学习风格”概念的学者。
对9、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
错10、“认知策略”是布鲁纳于1950年提出的。
错11、最能体现桑代克联结理论的经典实验是他通过迷笼对狗的实验研究。
错12、负强化就是惩罚。
对13、非智力因素可以通过教育手段加以培养。
对14、加涅被公认为将行为主义学习论与认知主义学习论相结合的代表。
对15、联结的增强和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调节和心理准备。
对16、准备是指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错17、准备是指学习前的知识准备或成熟方面的准备。
对18、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体系和联结主义学习心理学的创始人。
对19、冯特曾经宣布不能对高级心理过程进行研究。
第七章
对1、社会化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对2、根据外部表情来识别和判断他人的情绪情感时,首先依赖于认知者的年龄。
错3、如果一个人利用自己的外貌去犯罪,漂亮可能会减轻处罚。
错4、父母对子女婚姻干涉的程度,与他们之间的相爱程度呈显著负相关。
对5、社会测量法测量中,得分越高,群体对于选择者的吸引力越大。
对6、通过参照测量法最后可以发现群体中处于中心位置的权威人物。
对7、如果要帮助一个人需要花费很大的体力,男性较女性容易产生利他行为。
对8、就被帮助者而言,老人和孩子比较容易得到他人帮助。
对9、穿着、举止古怪的人容易得到帮助。
对10、攻击性强的人比安分守己的人容易产生侵犯性行为。
对11、家长具有很强的暴力倾向,子女相对来说也比较容易对人采取侵犯性行为。
对12、看见武器的人比没有看见武器的人具有更强烈的攻击性行为。
对13、模仿说明模仿者对被模仿者的肯定。
错14、群体决策的极端化总使决策具有冒险性。
第八章
对1、心理健康的定义之一是: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
对2、心理健康的非病状态是指按照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看不能认定某人有心理疾病或症状。
对3、心理治疗原则上不主张多用药。
错4、心理治疗的对象可以是一般人,目的在于助人成长。
对5、心理咨询中的“咨询”有“顾问”的意思。
对6、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育模式改善了原先心理咨询较为变动的工作方式。
对7、文化模式正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新趋势。
对8、朋辈咨询适合大学生或初高中混合的中学。
对9、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按内容分,可将问题分为: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自我管理问题、自我发展问题等。
错10、生活管理问题对一些贫困学生是特别重要的自我管理问题。
对11、自我发展问题是典型的发展型咨询关注的问题。
12、自我发展的问题更多的可以通过团体为形式的辅导小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课程来给学生提供帮助。
错13、有一半的自杀者有精神疾病。
对14、对于有一次自杀经历的人,我们应该充分估计其再度自杀的可能性。
对15、如果有学生目睹了其他学生自杀,我们应该通过个别或集体咨询形式对他们进行危机干预。
错16、自杀事件发生后,往往会出现谣言等失真信息的传播,教师应该在可能的情况下向有关学生及时公布详细的事实真相,尤其对于中学生。
对17、压力感受具有主观性。
错18、心理健康的良好适应标准由于具有主观性,常常会有差异乃至引发争议。
对19、营造校园文化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
对20、严重的精神障碍必须交精神科医生处理。
错21、大学规定有精神分裂症病史的学生不得入学是毫无道理的。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篇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目前对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较为一致的看法是(C)
A、智力高者必定有高创造性
B、高创造性者智力未必高
C、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D、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2、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分为(C)
A、实践归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
B、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思维求索与得出结论
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
D、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文献查阅与得出结论
3、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B)
A、模式B、生成模式
C、模式D、模式
4、下列说法符合奥苏伯尔观点的是(D)
A、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义学习
B、接受学习必然导义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必然导义学习
D、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
5、智力技能按其性质可分为(A)
A、技能与思维技能B、决策技能与推理技能
C、元认知技能与决策技能D、技能与反思技能
6、蒙台梭利认为,动作教育主要训练幼儿的(C)
A、跳的动作、跑的动作与抓握动作
B、坐的动作、走的动作与跑的动作
C、基本动作、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
D、走的动作、抓握动作与书写动作
7、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D)
A、自然科学B、偏重自然科学的边缘科学
C、社会科学D、偏重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
8、“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D)
A、华生B、弗洛伊德C、斯金纳D、巴甫洛夫
9、“中介变量”的概念首先是由谁提出来的?(C)
A、格思里B、赫尔C、托尔曼D、卡特尔
10、关于概念的结构,目前心理学中主要有哪两种理论?(C)
A、分析说与综合说B、模板说与分析说
C、特征说与原型说D、演绎说与归纳说
11、教材中未提到的幼儿概念学习水平的检测方法是(D)
A、守恒法B、分类法C、排除法D、两难故事法
12、教育活动设计程序有五种观点,以下选项中教材中未提及的是(D)
A、观B、胚胞期系统观
C、标准系统观D、综合评价观
13、构成师幼互动行为的要素包括(A)
A、外显的行为要素与内隐的心理要素B、教师行为与幼儿行为
C、个体行为与群体行为D、良好行为与不良行为
14、总的来说,幼儿的学习方式的发展过程是从(B)
A、接受学习向发现学习发展
B、单纯联合学习向中介性联合学习发展
C、经典条件反射学习向操作条件反射学习发展
D、刺激—反应学习向动作联锁学习发展
15、布鲁纳提出了下列哪三种表征系统?(A)
A、动作表征、肖像表征与符号表征B、形象、线性排序与图式
C、命题网络、图式与产生式D、命题、线性排序与产生式
16、J、克劳森提出了儿童个性形成过程哪四个阶段?(B)
A、认知、、整合与定型
B、模仿与服从、感受暗示、认同与内化
C、、接受、与稳定
D、观察、模仿、认同与形成动力定型
17、游戏的心理结构包括(A)
A、认知与情感B、认知与行为
C、情感与意志D、意志与行为
18、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的评价包括(B)
A、成长记录袋、评定包与作品评定
B、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C、安置性测验、形成性测验与终结性测验
D、档案袋、业绩评定与同伴评价
19、亲子互动结构的三个层次一般可分为(A)
A、爱的基础、成长的喜悦与健全的教育
B、的爱、细心的与严格的管理C、促进身体发展、亲子间游戏与审慎的教育D、提供足够的营养、丰富的亲子间游戏与双向的情感交流
20、背景型教育活动情境的创设涉及的要素包括教育活动的(C)
A、时间、空间、背景、人物与素材B、时间、地点、人物、活动与个性
C、空间、时间、内容、材料、形式与气氛D、时间、场地、主题、设计与卷入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1、师幼互动
答:师幼互动,简单地说,是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广义的师幼互动既包括发生在托儿所的教师与3岁前幼儿之间的互动,也包括发生在幼儿园的教师与3岁—6岁幼儿之间的互动。狭义的师幼互动专指发生在幼儿园的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
22、学习迁移
答: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23、个性化教育
答:所谓个性化教育是指承认儿童的能力差异,从而按照不同的能力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充分地发展每一个儿童的可能性和每一个儿童的能力的教育活动过程。
24、运动教育
答:在现代幼儿教育中,“运动教育”(MovementEducation)就是把身体活动与问题解决有机结合,培养动作(运动)技能的一种教育模式。幼儿会从中得到充分的发展,获取丰富的经验,并能享受极大的乐趣。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25、幼儿概念学习的特点。
答:
(1)概念学习的操作化
(2)概念学习的个性化
(3)概念学习的情绪化
26、简述桑代克对学习实质的解释。
答:桑代克认为,学习有两种基本情况,一种是新反应的获得,即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另一种是刺激与反应间力量的变化。这两种学习的实质都是使某刺激与某一特定的反应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律形成联结,并使其联结的力量得以巩固的过程。
27、简述幼儿园开展幼儿教育活动的教育组织形式。
答:
(1)集体活动组织形式,指全班一起进行的教学与学习活动。
(2)小组活动组织形式,指由部分幼儿组成小组一起进行的教学与学习活动。
(3)个别活动组织形式,是一种幼儿的组织形式或教师对幼儿的个别教育活动。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8、试述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
答:
(1)游戏的发展往往以游戏类型的变化表现出来。每个年龄阶段,儿童都有某一种自己偏爱的游戏类。这一特点,从游戏的发展历程中可以明显地看出。
(2)游戏类型的数量在不同年龄阶段各有不同,基本上呈倒U型关系。
幼儿时期,游戏的类型在数量上最多,而婴儿期的和学龄期的游戏类型数量均低些。这是由于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及教育要求不同所造成的。
(3)游戏所用的时间,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减少。随着年龄的增长,用于学习、劳动的时间增多,相应地用于游戏的时间相对减少。
(4)用于特定游戏的时间,相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注意稳定性增强,意识能力和自控能力增强。因此,游戏也由原来的泛化变得集中起来。
(5)儿童游戏没有一定的模式。儿童游戏最普遍的特点是:不管时间和地点,想什么时候玩就什么时候玩,想在什么地方玩就在什么地方玩,想玩什么就玩什么,一直玩到没有兴趣为止。儿童游戏的天敌就是。
(6)儿童游戏的发展与非游戏活动有着系统的联系。在特定条件下,游戏活动与非游戏活动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29、试论述学习与发展的辨证关系。
答:一、发展对学习的制约作用
心理学意义上的发展包括个体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两部分。这两者都对学习产生着制约作用。
1、首先,学习需要以个体的生理发展为自然前提,个体的生理发展,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为有效的学习提供物质的可能。学习受个体的生理发展所制约,生理发展影响学习的效果和速度。
2、、其次,学习必须依赖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已有水平。学习必须适应个体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应有不同的学习要求,不同的学习内容与不同的学习形式。
二、学习对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
学习对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也表现为两个方面。
1、个体的生理发展是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受“用进废退”的自然支配,因而学习可以促进个体的生理发展。适度的学习和训练可以明显地促进人类个体的生理发展。
2、个体的心理发展是在一定的学习需要的基础上实现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构建心理结构而实现的。
总之,学习与发展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的、相互促进的。个体身心发展的已有水平为学习提供必要的生理与心理基础和可能;而学习又使个体身心发展的可能变成现实,从而促进个体身心的发展。
30、简述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
答:游戏的发展往往以游戏类型的变化表现出来游戏类型的数量在不同年龄阶段各有不同,基本上呈倒U型关系游戏所用的时间,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减少用于特定游戏的时间,相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儿童游戏没有一定的模式儿童游戏的发展与非游戏活动有着系统的联系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答:第1阶段:前阶段(即无律阶段)
此阶段大约出现在4岁~5岁以前。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中心的,其行为直接受行为结果所支配。因此,这个阶段的儿童逐不能对行为做出一定的判断。
第2阶段:他律阶段:此阶段大约出现在四五岁至岁之间,以学前儿童居多数。此阶段儿童对的看法是遵守规范,只重视行为后果(打破杯子就是坏事),而不考虑行为意向。故而称之为现实主义。
第3阶段:自律阶段:自律始自9岁。10岁以后,大约相当于小学中年级。此阶段的儿童,不再盲目服从权威。他们开始认识到规范的相对性,同样的行为,是对是错,除看行为结果外,也要考虑当事人的动机,故而称之为相对主义。按皮亚杰的观察研究,个体的发展达到自律地步,是与其认知能力发展齐头并进的。因此,对一般儿童来说,自律阶段大约跟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同时出现。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0、根据班图拉的研究,人的某些社会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而获得。请考生设计一个简要的教学案例,描述你将如何通过引导儿童进行观察学习,使儿童学到某一社会行为的。
答:观察学习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的核心就是替代性学习和替代性强化。替代性学习实际上就是指观察学习,亦称模仿学习,指人可通过观察模仿习得新的行为模式。替代性强化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对示范者——榜样的强化及其引起的行为变化来改变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趋于正强化,而避开负强化。
【案例】
1、主题是“勤劳”;
2、目的是让同学们养成勤劳的品德;
3、教学内容及活动:
放映动画片,让孩子观察小蜜蜂。教师点拨蜜蜂的勤劳能干,自己做蜂窝还要自己采蜜。
在讲述《锄禾》中劳动人民的形象,强化踏实勤劳的形象。
最后举班上勤劳的同学的例子,树立现实中的榜样。
31、论述幼儿学习动机的发展。
答:外部动机起主导作用,内部动机逐渐发展幼儿的学习动机主要源自想得到的肯定和好奇。前者属于外部动机,后者是稳定的内部动机的前身。幼儿的外部动机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潜在的动机,要通过个体在实践中不断成功,才能真正表现,才能具有特定的方向,即奥苏伯尔所提出的认知内驱力。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成功,幼儿指向学习任务的动机(为了获得知识、技能)即内部动机逐渐发展起来。这对于幼儿学习特别是较枯燥的学习是有很大意义的。(2)动机主从关系开始形
较小的学前儿童,其动机的主从关系是在具体情况下,在狭窄的范围内形成的。在遇到动机之间的斗争时,往往以较近的、较容易达到的目标动机取胜,动机系统还带有情境性,因而还是相当不稳定的。年龄较大的学前儿童则能逐渐摆脱那些外表较诱人的情境,形成较稳定的动机体系。幼儿的学习动机也是如此。
32、试述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四种模式。
答:所谓教育活动设计模式是教育活动设计的运行图式,它撇开复杂的细节,而提供教育活动设计运行的主要原则的抽象图式。在此,我们主要介绍递进式、放射式、立体式和网络式等四种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有直接指导作用的设计模式。递进式,将一个内容分成若干阶段,逐步推进的教育活动设计模式。这里所说的一个内容,可以是一个主题,也可以是一个学科活动单元,还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教育活动。采用这种模式设计教育活动,不要求有很多的活动形式,但活动之间必须是递进的关系。前者构成后者的基础,层层推进,不断深入。放射式,指通过各种渠道完成一个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设计的形式。其“主要内容”的含义与深化式设计模式相同。这种活动设计模式的特点是:和主要内容相关的活动之间是并列的,相对的,它们之间的先后顺序和逻辑关系不严密,但活动形式要求尽可能的多样。立体式,指将一个主要内容分解成为若干个子内容,子内容再分解为若干个次子内容的教育活动设计形式。其“主要内容”的含义与前同。这种活动设计模式一般是为了解决一个重大的问题,它涉及多方面的因素,需要将内容分解细化,层层镶嵌,呈现出立体的姿势。网络式,指将深化式、放射式和立体式结合起来形成的教育活动设计形式。网络式活动设计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以多层次、多方面、多渠道的结构活动形成纵横交错、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活动网络。这个示意图是全方位的结合式,递进式、放射式和立体式等三种活动设计模式全部结合在一起了。
33、案例分析题
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商店”时,某老师发现游戏进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于是就叫幼儿暂时停止游戏,重新讲了一遍游戏规则,然后幼儿再继续进行游戏,你认为某老师的游戏指导方式正确吗?请说由。
答:不正确。
游戏指导是一个连续的师生互动过程,必须尽量游戏中儿童的主体地位。儿童要在游戏活动中获得发展,就离不开与周围的人、事、物发生交互作用,而一旦儿童投入进这一游戏中,这些交互作用就是连续的,会受到自然的和社会的客观规律的制约。教师的作用不是控制这种客观规律,而是于客观规律,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和周围的积极因素的影响,控制不利因素,防止消极因素的影响,达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相结合”。因此,尽量减少游戏的中断的次数,是游戏发挥功能的重要前提。
题目所描述的情况并非只能采取中断游戏的策略。游戏过程儿童可以通过更合适的引导避免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可以运用平行游戏法的策略,在一旁也玩同样的游戏,偶尔发表一些无特指对象的评价性看法,虽然没有和儿童交谈,但可以用这种法式吸引儿童的注意,从而达到指导目的。另外还有合作游戏法,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加入游戏过程中,并不有碍于儿童掌握游戏的进程,教师可以根据游戏情境的需要对儿童的语言和动作作出应答性的反馈,也可以偶尔提出问题。对于教师的,儿童可以接受,也可以。通过这种暗示帮助学生避免问题。还可以通过指导游戏法,在游戏汇总扮演一个关键的角色,至少部分控制游戏的进程,在游戏的过程中,通过教师自己的“角色”传授一些新的规则和玩法,一般用于角色游戏和规则游戏。最后教师还可以作为“真实发言人”处于游戏之外,使儿童保持游戏与外在真实世界的联系。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是有目的`地怀疑游戏中的假想情境,将真实引进游戏。这种指导方法适用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智力游戏。但是这种方法不宜多用,即使有必要使用,也要尽量注意提问简洁,避免长时间中断或多次中断而导致游戏中止。
可见,除了中断游戏,还有更多的策略使老师可以发挥指导作用。
34、案例分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