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高三最难数学公式汇总【最新7篇】正文

《高三最难数学公式汇总【最新7篇】》

时间:

学习高中数学知识点的时候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高中数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三最难数学公式汇总【最新7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高三数学公式 篇1

乘法与因式分a2-b2=(a+b)(a-b)a3+b3=(a+b)(a2-ab+b2)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a+b||a|+|b||a-b||a|+|b||a|b=-bab

|a-b||a|-|b|-|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x1x2=c/a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sin(a/2)=-((1-cosa)/2)

cos(a/2)=((1+cosa)/2)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

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ctga+ctgbsin(a+b)/sinasinb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1_+2_+3_+4_+5_+6_++n(n+1)=n(n+1)(n+2)/3

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注: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注:d2+e2-4f0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y2=-2p_=2pyx2=-2py

直棱柱侧面积s=c_斜棱柱侧面积s=c_

正棱锥侧面积s=1/2c_正棱台侧面积s=1/2(c+c)h

圆台侧面积s=1/2(c+c)l=pi(r+r)l球的表面积s=4pi_2

圆柱侧面积s=c_=2pi_圆锥侧面积s=1/2__=pi__

弧长公式l=a_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扇形面积公式s=1/2__

锥体体积公式v=1/3__圆锥体体积公式v=1/3_i_2h

斜棱柱体积v=sl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l是侧棱长

柱体体积公式v=s_圆柱体v=pi_2h

二年级数学公式 篇2

1、读数时要注意: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中间有一个零或两个以上的零只读一个零。写数时要注意:哪一个数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填零占位。

2、比较数的大小应注意:

⑴数位多的数比数位少的数大;

⑵当数位相同时,从位比起,位大的数就大;当位也相同时,就依次向下,一个数位一个数位的比,哪个数位大就说明那个数比较大。

3、在读数时,从()位读起,按照(从高位到低位)的顺序读。

4、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用字母表示是:km、m、dm、cm、mm。

5、常用的“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相隔”1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相隔”2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我们又从中导出了7个单位转换的公式分别是:

1米=10分米1m=10dm

1分米=10厘米1dm=10cm

1厘米=10毫米1cm=10mm

1米=100厘米1m=100cm

1分米=100毫米1dm=100mm

1米=1000毫米1m=1000mm

1千米=1000米1km=1000m

6、我们还学习了1厘米中有(10)个小格,每小格的长是1毫米。

1分米大约有手掌这么长。1分硬币大约有1毫米厚。在表示较远的距离时,用“千米”作单位。

7、三位数加法(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⑴相同数位对齐;

⑵从个位加起;

⑶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8、三位数减法(退位减)的笔算方法:

⑴相同数位对齐;

⑵从个位减起;

⑶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借1,在这位上加10再减。

9、本单元估算时,可以把数字看成整百整十数或整千整百数,这样估计答案会更接近实际答案。

10、判断结果的对错,我们可以进行验算。

二年级数学公式 篇3

1、如果你面向东后面就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如果你面向西后面就是东,左边是南右边是北。

如果你面向南后面就是北,左边是东右边是西。

2、1时=60分、1分=60秒。

3、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4、常用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

5、在钟表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个小格是1分钟,分针走一个大格是5分钟。

6、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7、根据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导出这样几种公式: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8、在一道没有括号的算式,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要从左到右计算。再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9、我们通常所说的四面八方是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10、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十是一百。2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二年级数学公式 篇4

流水问题公式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相遇问题公式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公式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二年级数学公式 篇5

1、乘法的两种意义:

⑴表示:几个几相加是多少。

⑵表示:几个几相加是多少。

2、除法的三种含义:

⑴表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平均除法的意义)

⑵表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包含除法的意义)

⑶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倍数除法的意义)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4、已知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用乘法。

5、已知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求另一个数用除法。

6、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7、平均除法的公式:总数÷份数=每份数

8、包含除法的公式:总数÷每份数=份数

9、熟练掌握乘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和怎样读算式。

3×4=12

乘数乘号乘数积 (读作:3乘4等于12。)

12÷4=3

被除数除号除数商 (读作:12除以4等于3。)

10、在地图上一般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高三数学公式 篇6

平面解析几何包含一下几部分:

一直角坐标

1.1有向线段

1.2直线上的点的直角坐标

1.3几个基本公式

1.4平面上的点的直角坐标

1.5射影的基本原理

1.6几个基本公式

二曲线与议程

2.1曲线的直解坐标方程的定义

2.2已各曲线,求它的方程

2.3已知曲线的方程,描绘曲线

2.4曲线的交点

三直线

3.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3.2直线的方程

Y=kx+b

3.3直线到点的有向距离

3.4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

3.5两条直线的相关位置

3.6二元二方程表示两条直线的条件

3.7三条直线的相关位置

3.8直线系

二年级数学公式 篇7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体积=底面积×高 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