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隔代教育的家庭教育方式优秀2篇正文

《隔代教育的家庭教育方式优秀2篇》

时间:

隔代教育古已有之,是我国一以贯之的传统教育方式,可谓源远流长。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隔代教育的家庭教育方式优秀2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隔代教育的家庭教育方式 篇1

在农村,外出务工人口越来越多;在城镇,年轻一代的工作压力加大,祖辈们不得不更多地承担起对孙辈进行教育和抚养的主要任务。隔代教养已成为一种流行的家庭养育方式,但它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又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对此:我们就隔代教育的现状以及隔代教育对儿童成长影响等问题进行论述。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改进隔代教育的对策。

一、隔代教育含义及产生原因

家庭教育中一直存在着两种基本的教育形态,一种是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另一种则是祖辈对孙辈的隔代教育。所谓隔代教育,顾名思义,在我国主要是指祖辈对孙辈实施的一系列教育教养活动,一些教育专家通常将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孩子的教育,称为“隔代教育”。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相对应而存在。其实,回顾中国的历史传统,儿童教育历来是由老人负责的,可以说,隔代教育几乎是中国的“国粹”之一,从原始社会开始,一直持续到今天,上至皇家世胄,下至平民百姓之家,我们不难发现其踪影。

当今中国,经济发展速度飞快,社会则更加深刻的发展变化着,尤其是中国的家庭结构和功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家庭规模持续缩小,核心家庭仍占中国家庭模式的主导,三代及以上的大家庭基本保持不变‘空巢家庭’异军突起,隔代家庭呈现增加趋势,教育功能提高等等。”

由此加剧了包括家庭教育在内的一系列重大变革,特别是隔代教育,它已经成为家庭教育教育中一种非常普遍的教育现象,它深刻地改变着家庭教育的现状,冲击着学校教育,已经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人的成长,甚至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刻广泛的影响。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在养育、培养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伴随着社会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迁,作为家庭教育重要形式之一,隔代教育的状况、水平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质量。对于普遍提高全民族素质,进而促进社会的长远发展有很大影响。在人们越发重视家庭教育的今天,隔代教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

具体分析隔代教育产生的背景原因与隔代教育的方式,笔者发现,当今盛行的隔代教育主要存在以下两种类型:

(一)完全式隔代教育方式

这种隔代教育方式,普遍存在于农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农村也改变了一代代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方式,很多家庭不再单纯地耕地来维持生计,大多青壮年外出打工,大量涌向城市,而将年幼的孩子留在家中,也就是经常所说的“留守儿童”,“据初步统计,仅江苏北部某一市目前在外务工人员近100万人,农村留守儿童约有40万人。”而这些儿童大多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来照顾。由于父母一年之中难得回来,只是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在家待短暂的一段时间,因此很少尽到对子女的教育、教养责任,孩子的教育教养工作基本上都是由祖辈来承担,笔者将这种隔代教育归类为完全式隔代教育方式。

(二)不完全式隔代教育方式

这种教育方式是由孩子父母和祖辈共同对孩子施加影响的教育。它与完全式隔代教育方式相对,也有其产生的深刻的社会根源。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同时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家庭组织形式基本上是以核心家庭为主,但三代同堂的也不在少数。古人云:“含饴弄孙”,意思是:口含饴糖,哄逗孙儿玩耍。是中国几千年来几乎所有老人的梦想,也是人到老年的乐趣,老人们不自觉地就会介入儿童的教育。另一方面,在城镇不少家庭由双职工组成。逐渐加快的生活节奏,让在职场打拼的年轻父母的工作压力加大,甚至无暇照顾孩子,因而对隔代教育存在着紧迫的需求。这就为祖辈教育孩子提供了一个契机。

与完全式隔代教育方式不同的是,不完全式隔代教育中父辈家长参与孩子教育的机会要多一些,亲子之间的互动要多一些,因而亲子之间的感情也要深厚一些。且多为祖孙三代住在一起,父母对孩子的一些基本情况还是能掌握的。

二、隔代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根据目前研究来看,隔代教育对儿童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下面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

(一)隔代教育对儿童成长的积极影响

首先,家庭教育主要是做人的教育,老年人大多在生活中经受过磨炼,深知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日常生活中老人会通过言传身教,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例如像勤劳朴实、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遵纪守法、热爱祖国、拼搏进取等一些美德,潜移默化地传给子孙,有的甚至能形成家风,形成儿童成长的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这些无论是对儿的德育发展,还是对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我们班有一个叫小瑶的女孩子,非常听话纯真、懂礼貌,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在与其家长接触的过程中了解到,小女孩一直是由奶奶在带,奶奶是一个退休的老教师,从奶奶那里继承了良好的教养,可见家庭教育真的不可忽视。

且祖辈大多一辈子生活在家乡,对家乡的风俗习惯、人情世故、自然景物以及历史故事比较熟悉,平时经常会给孩子讲一些故事,不经意间流露出的自豪感会让孩子对家乡产生熟悉感和亲切感,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热爱家乡的品质。

其次,“祖辈有抚养孩子的实践经验,对孩子在不同年龄容易出现的问题比较清楚,在孩子的成长中呵护着孩子,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排除在发生之前。”

最后,祖辈们在常年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阅历和人生感悟,这些正是能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和有效处理孩子教育问题的宝贵财富。祖辈一生几十载经历了无数的大风大浪,心态比较平和,一般来讲,他们对孙辈常常怀着“慈爱”之心,由于祖辈的疼爱,祖辈与孙辈之间容易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有助于缩小两代人差距,儿童能真诚地接受祖辈的观点,非常容易听祖辈的话,儿童的人生态度、价值观等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影响。

(二)隔代教育对儿童成长的消极影响

隔代教育的消极因素占据了主导地位,其消极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观念陈旧,增加了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

“在农村,担负着隔代教育使命的祖辈们大多受教育程度较低,又加之农村文化落后、信息闭塞,因此多数老人根本不了解农村社会需什么样的人才,也不可能掌握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更不懂得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对孙辈的教育观念、教养态度、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都存在着问题。”特别是在知识信息的接收和对新兴的科学技术的掌握了解方面,非常薄弱,大多数爷爷奶奶自身没有文化,加之观念陈旧,反映迟缓,有的甚至在思想观念里还掺杂着一些迷信思想,跟不上信息时代的节奏,缺乏超前意识,对孩子只重视“管束”,不重视“教育”虽然也有一些老人知识渊博,思想开放,毕竟只占一小部分,况且老年人精力时间有限,无论体力还是智力都无法很好地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养育重任。

许多老人不喜多言,也不喜欢孩子喧闹,为了看好孩子的同时能忙自己的事情,有时不准孩子离开自己的身边,儿童缺乏充分交流沟通的对像和机会,影响了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语言的训练与思维智力的开发密切相关。此外,老人照料孩子,总是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会限制儿童的很多行为,束缚了儿童的自由,很少让儿童自由地探索,儿童失去了开发智力和能力的非常好的机会。与亲子教育下儿童相比,隔代教育下儿童比较死板,智商低,缺乏灵气,接受新知识的速度慢,而年轻的父母因为思想解放,观念更新,他们教育的孩子比隔代教育孩子知识丰富、知识面宽,更容易形成创造性思维和包容性强的思维结构,更容易成为栋梁之材。

2、溺爱,易使孩子形成不良的性格。

溺爱是大部分爷爷奶奶的通病,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存在着一种补偿心理,将自己年轻时无法满足子女的高质量的生活照顾,全数投射到孙辈身上,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妥当,总给予毫无节制的满足,不经意间就会对孩子的错误过分纵容,甚至替孩子掩饰及善后,另外孩子有什么缺点,也因为心痛孩子,不能及时予以纠正。况且每个家庭的孩子不多,老人们更始将他们视为宝贝,格外疼爱,事事依着孩子,总让孩子处于说一不二的地位,更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以致造成孩子自私、人性、依赖性强的性格特点。有的爷爷奶奶会帮孩子撒谎,尤其是孩子作业贪玩没有把作业做完,而爷爷奶奶尤不忍心孩子挨批评,会帮助孩子跟老师撒谎,最典型地会说由于生病没有完成作业。这其实是万万要不得的。

更为严重的是导致儿童出现双重性格。隔代教育中的代沟不仅表现在子女之间,也表现在祖辈家长与父辈家长之间,在不完全隔代教育家庭中,祖辈家长与父辈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出现分歧是很普遍现象,发生矛盾冲突也不少见,经常是祖辈溺爱、纵容孩子,父母看不惯,从中干涉,会引起祖辈的不满;而父母严厉管教孙辈,祖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忍不住进行袒护,加以阻挡,最后引起冲突。而两代家长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会对孩子造成心灵伤害,短期内是难以治愈的,面对爷爷奶奶与爸爸妈妈之间完全相悖的教育要求,孩子会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听谁的话,有的学会见风使舵、察言观色,在不同的人面前说不同的话,甚至是欺骗。还可能成为欺软怕硬的“两面人”,导致儿童出现双重性格。

由于隔代亲的缘故,祖辈的对溺爱比父母还要过分,有的对孩子的生活实行“全程服务”,让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孩子想要什么东西无论是否合理,老人都想尽一切办法满足。这种过度的包办代替,久而久之孩子就将其视为理所当然,今后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他们都会认为有大人在,不需要自己操心。导致儿童严重缺乏责任心和关心帮助他人的意识。更为严重的是,他们缺乏坚强的生活意志,一旦遇到困难挫折,只会想到有家长在,家长会帮忙解决。而有一天无人庇护时,也只会选择退缩逃避,有没积极勇敢地接受挑战的勇气;久而久之孩子会形成任性脆弱、追求享受、缺乏独立性、生活意志薄弱的特点,将来很难适应社会环境。

3、造成孩子与其父母的感情隔阂

隔代教育容易导致亲子隔阂。儿童时期是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孩子与父母培养感情的最佳时期。孩子若从小就被丢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亲子之间缺乏经常性的交流,彼此之间很容易形成隔膜,无法融洽相处,若关系长期冷淡,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孩子长期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住在一起,就会习惯被老人袒护和迁就,因此当父母看到孩子的缺点或种种不足时,而对其提出严格的要求,希望其改正时,孩子心理上会很难接受,以致形成亲子之间的情绪对立和感情隔阂,使正常的和必要的教育难以进行,既容易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也容易导致家庭关系失和。

4、导致儿童出现心理障碍

祖辈老人在年龄上步入晚年,很多老人正这种人生阶段,或多或少有不同的心理障碍,具体表现为脾气急躁、不稳定,并伴有抑郁忧愁、焦虑等负面心理倾向。这些祖辈长期相处,容易受其影响产生人际交往恐惧、出走等轻度的心理障碍。如不及时疏导,正确矫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对孙辈来说,单有祖辈的爱是不够的,是残缺不全的,他们更渴望的是父母的爱。况且有的儿童在七八岁是已经开始有自己的心事,需要有人即使开导和帮助解脱,年迈的祖辈往往跟不上孩子的变化速度,有时不容易察觉孩子的心事。”⑤孩子的心事长期堆积在心里,无法自我调适,最终儿童将出现心理障碍。

5、不利于儿童的身体发育

儿童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期,饮食卫生、膳食合理科学、营养平衡尤其重要。而由传统时代过来的老一辈,懂得这些道理的却没有几个人。在喂养方式上,往往按照自己的经验行事,不太注意各种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有关研究表明,全国有一半孩子的早餐不合格,吃零食或以零食为“主食”者,在新一代儿童中相当普遍。笔者特意观察了一下,发现如今的小学生中,营养失衡者大有人在,校园里的小胖墩不少,上小店买零食的更是每个孩子课间必做的一件事。

在隔代教育家庭中,由于祖辈的纵容,无限制地满足他们的零食偏好,而忽略主食,导致他们发育不正常。在农村家庭,爷爷奶奶很难给儿童提供全面的营养,有时由于农忙或者是劳动后的疲劳,而不能及时给儿童准备每一顿饭,特别是早餐,许多孩子早上总是饥肠辘辘地去上学。多数农村孩子喜好下课后买零食充饥,影响学习效率不说,更重要的是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

三、改善隔代教育的建议

综上所述,隔代存在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它所存在的问题更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现实。因此,进一步加强对隔代教育理论的探讨,更好地指导隔代教育的实践,已经成非常迫切的课题。本文试图从完全式隔代教育和不完全式隔代教育两方面分别提出一些建议。

(一)对于完全式隔代教育应作到以下几点:

1、对孩子的父母,要加强责任意识。要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加强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要有为人父母的责任和意识。应尽可能的亲自实行对孩子个方面的教育教养,让孩子在当地就近入学,根据笔者的研究发现由父母亲自教育的孩子在各方面都比隔代教育的强。或者父母最好至少留一位在家,实在不行的话,在外面打工时要经常通过打电话,多写信的方式,询问孩子的情况,形式及时了解孩子各方面情况,与孩子交流思想,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积极妥善寻找方法解决。并及时与学校老师保持联系,明白孩子的近况。在外打工的父母更应意识到教育孩子的重要性,督促孩子向好的方向发展。

2、祖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前文已经论述,老人教育孩子的观念比较陈旧,影响了儿童语言、思维的发展,增加了儿童接受新知识的难度。特别是在城镇有条件的,为了提高对孩子的教育质量和效果,老人应不断学习教育儿童的新策略、新方法,严格要求孩子,扮演好教育者的角色,把更多的精力从关注孩子的物质生活转移到孩子的教育上。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不能凡事都依着孩子,应适当增加一些挫折教育。

曾经在一次中日孩子参加的夏令营活动后,有人将两国孩子的表现做了一番比较,发现日本的一些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日本‘吃苦’是小学生的必修课,从上学第一天起,不管学校离家有多远,他们都得自己走着去,为了从小锻炼他们耐寒抗冻精神!父母让他们上学时只穿单衫短裤、短裙。当寒冬到来时,小学生开始为期一个月的晨跑。他们只能穿单衫短裤、短裙在操场上跑步。当然,这得经过家长同意,而且,学校每天都要求学生自己打扫厕所,以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品质!有一个日本教育团还实行了一项‘无人岛’训练!在一个没有交通也无人迹的地方学生必须生存一周,利用自然环境,自己找柴生火做饭,自己动手找食物,连盐也得自己熬制!总之,离开大人,断绝一切通讯联系,一切生活问题由他们自行解决。通过一周的艰难生活,不少学生学会了自己劳动,懂得了关心他人,与人合作,并变得勤快、聪明!”

3、教师,要有爱心。每个孩子都需要爱,特别是长期脱离父母的怀抱,享受不到父爱母爱的那些隔代教育儿童,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注到那些极度缺乏爱的同学身上。这些孩子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有多好!所以,我们的学校和教师要更多一些爱的教育。特别是班主任,在把自己的爱撒播到每一个孩子的同时,还要对那些缺少爱的同学有些倾斜。要用爱去润泽他们幼小的心灵,用爱去激励他们向上的信心,用爱去呵护他们孤独的灵魂。在他们缺少父爱母爱的时候,至少能让他们感受到浓浓的“师爱”。让他们感受多世界上还是有人在关心着他们,这对于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4、同伴的爱。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同伴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友谊在小学阶段对于儿童来说非常重要,同伴再孩子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这些隔代教育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教师家长可以试着从同伴入手改善隔代教育孩子的生活环境。同伴可以和孩子结成互帮互助对象,平时一起玩一起学习,既可以使隔代教育孩子不会孤单,又弥补了他们没有父母帮助辅导学习的不足。

5、政府的帮助。某市妇联曾经办过这样一个有意义的活动,将那些留守儿童和父母组织起来举行一日游活动以培养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亲情。我希望社会以后能多举行一些这样的活动,为这些完全隔代教育下的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政府也应致力于举办一些适用于祖辈的学校或是培训班以提高祖辈的教育水平。

6、学校的引导。一些学校经常开展一些家长学校活动。笔者认为学校可以以此为平台,给予那些隔代教育孩子更多的关怀。家长学校活动时可以邀请那些祖辈学习一些新的适应时代的教育儿童的新理念,也可以为隔代教育中祖辈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

7、社会的责任。笔者认为这些孩子最怕的就是一到过节,家里冷冷清清,那时孩子最思念父母也最孤单。笔者建议社会应该行动起来在这样一些日子里可以邀请孩子到家做客,帮助孩子度过难忘的一天,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将会有重大的影响。

(二)对于不完全式隔代教育应作到以下几点: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把孩子培养成人,是社会赋予每一个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年轻的父母们,对孩子家庭教育的投入,就是对明天的投资。自己工作再忙,事业再重,都不能忽视了教育孩子的责任,担负起主要的教子任务,做好“主教练”,以要培养孩子自主、自立。自强的精神,培养他们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体魄为主要目标,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切忌把子女丢在一边了事,做一个不称职的家长。

2、摆正老人的教育地位与作用。祖辈的职责是尽力辅助,当好“助理教练”,老年人在配合子女对孙辈进行教育时,如何才能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认识老人与子女要高度统一。两代人教育孩子,往往会在观念和认识上发生分歧。这种分歧不能暴露在孩子面前,这就需要两代人相互沟通,统一认识。二是,老人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就是说,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处处插手,该放手的应放手让孩子的父母来处理;但也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把孩子当作私有财产,老人应做促进亲子之爱的催化剂。喜欢孩子,但不能溺爱。在向孩子传授知识和生活经验时,别用旧习惯影响孩子。老人主要应负责好孩子的生活以及为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庭而努力。三是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一般说来,老年人的文化水平、知识结构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儿童的需要。为此老年人应努力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尽量用现代科学知识抚养、教育孙辈。若老人没有文化的,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应多听取孩子父母的意见,多了解一些新的思想观念。四是,老人对孩子教育要宽严有度。也就是说要爱得适度、严得合理。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习惯,做到不包办、严格管教、不护短;做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能阻挡儿童自由成长的道路。祖辈与父辈双方应紧密配合,做到以父辈家长为主、祖辈家长为辅,形成强大合力,给子女以全面、有力、完整的家庭教育。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完全式隔代教育地位日益凸显,且不完全式隔代教育日趋复杂,对儿童成长的消极影响情况堪忧,笔者虽然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一些建议,但是面对如此复杂的形势,要想促使隔代教育对儿童的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隔代教育的家庭教育方式 篇2

【摘要】

隔代教育是指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它是和亲子教育相对的一种概念。这种教育方式,使已有养育孩子经验的祖辈能够在各方面将孩子照顾得很好很周到,但是,它所带来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它对儿童的成长、发育等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本文主要分析隔代教育给儿童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隔代教育;问题;对策。

一、隔代教育及其形式。

隔代教育是指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它是和亲子教育相对的一种概念,它是一种家庭教育。由于工作压力、社会竞争等因素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把孩子交给父辈养育,使隔代教养已成了家庭幼儿教育中的一种很自然、普遍的现象。社会上对隔代教育的关注也就越来越多,该种教育形式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可以充分利用祖辈的社会经验,既发挥祖辈余热,又解放年轻父母。但是,隔代教育的弊端也不容忽视。在本文里,笔者主要分析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可行的对策以期逐步解决这个问题。

隔代教育可以分为完全隔代教育和不完全隔代教育。完全隔代教育,指父母亲长期与孩子分离,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完全由祖辈承担。这种形式以农村为主,因为有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只好由祖辈来抚养;不完全隔代教育是指父母亲和孩子短暂分开,例如城市父母由于工作原因暂时由老人来照料孩子,或者祖辈与父辈住在一起共同教养孩子,这时候,祖辈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在某些方面也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称之为不完全隔代教育。

二、隔代教育带来的弊端。

诚然,隔代教育有其合理的一面,如老人养育小孩的经验丰富,有助于缩小“代沟”的差距,减轻年轻父母的负担等。但笔者认为,隔代教育的弊病很多,主要有如下表现:

(一)易导致过分溺爱儿童。

祖辈会比父辈更加溺爱孩子,他们不辞劳苦地为孩子做所有的事情,对于孩子所提出的过分的要求,老人们千方百计会满足,这种过分的溺爱会引起很多问题。

1、生活方面:

生活中所有的问题祖辈都已经帮忙安排好,孩子不需要考虑任何问题,等待享受即可,导致其生活常识少,自理能力差;对孩子物质需求的过分满足,营养的过分吸入,体质差,锻炼少,使孩子的身体素质较差,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越来越认识到身体素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甚至是性格的影响。

2、能力方面:一方面,孩子受挫能力差,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由于孩子已经习惯于祖辈家长凡事都听从自己的意见,走出家门后,当面对他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他们往往不知所措,怨天尤人,而不会去动脑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另一方面,溺爱导致儿童独立性差,儿童的所有事情由祖辈承包,自己无需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一旦需要他们独自面对问题时,他们就会变得束手无措。

3、性格方面:性格孤傲,以我为中心。

由于在家庭中,儿童就是中心,祖辈围绕他转,一旦离开家庭,走入社会,发现自己并不是众人瞩目的焦点之后,容易导致情绪失落,甚至走上邪路;另外,溺爱导致自私,儿童习惯于被照顾,根本就没有关心照顾他人的概念,所以,虽然老人们为孩子付出了很多甚至是自己的全部,到头来很有可能是养了一个“白眼狼”。

(二)阻滞儿童智能的开发。

对于接受过较高教育的老人而言,这方面的负面影响可能会小一些。而对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老人来说,教育孩子的任务就有些力所不能及了。因为他们跟不上信息时代的节奏,对现代社会人才标准和要求缺乏了解,缺乏超前意识,早教观念不强,对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缺乏科学的认识,凭陈旧思想观念与过时套路来教育孙辈,在教育过程中以经验代替科学,不能正确、及时、有效地开发孩子的智力,导致对儿童的教育质量下降。

最为突出的是,儿童此时正是处于好奇心最强的时候,他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问题比如生活常识还好解决,但当孩子问及科学知识或其他知识的时候(如十万个为什么中的一些问题),老人有可能由于知识面狭窄而回答不出来,而此时如果他们不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或者粗暴地批评孩子不要问这么多问题,又或者自己编造一些答案来敷衍、误导孩子,很有可能就导致孩子的积极性降低,不再对知识有渴求欲,不再对世界有好奇心,不再对事物有创新的精神,不再想探究这个世界的秘密,这就扼杀了孩子的天性,阻滞了儿童智能的发展,对于孩子的将来也是有很深远的影响的,而一旦错过最佳教育期,孩子所呈现的很多问题就较难解决了。

(三)易养成儿童不良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这就说明了家长的一言一行、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以及价值取向等会对孩子的生活习惯,劳动习惯,道德习惯产生很深刻的影响。

儿童处于生命之初,可塑性强,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年龄,但这年龄段儿童自控能力差,如果家长不重视培养,极易染上不良行为习惯,对其以后健康成长产生难以弥补的缺憾。而隔代教养中,祖辈家长对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喜忧参半。

很多祖辈家长们,尤其是没有接受过较高教育的老人,在这方面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更是是令人担忧。例如有些老人个人卫生做不好,有随地吐痰、随地扔垃圾等不良行为,而这些行为很有可能被孩子记在心里,而孩子的模仿意识正是最强的时候,很有可能就把这些行为作为自己的学习对象了,这就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不仅是生活习惯方面的影响,更为严重的是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等方面的负面影响,有可能会影响儿童终生。

(四)易引起家庭教育冲突。

祖辈家长由于有着长期的工作经历、丰富的人生经验、大量的社会阅历,以及大量的教育子女的经验,确实有着教育孙辈的一定的优势,而父辈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要高,思想观念更为现代化,在教育子女方面有更多的理论知识。

祖辈和父辈由于社会阅历、教育程度、时代背景以及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差异,存在着上文所提到的不同,这就使祖辈和父辈家庭教育的理论和内容、标准、重心以及具体方式方法等方面多有分歧和差异,若在缺乏有效沟通的情况下,易导致家庭教育冲突,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大家各行其事、各自为政,不能有统一的教育方法,这样孩子也无所适从,进而形成双重人格或分裂人格。

三、解决对策。

由于儿童期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不能较好地对儿童进行家庭教育,对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自我意识和道德意识及行为,都会产生很大影响。为了更好地发挥隔代教养的作用,利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笔者认为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去解决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在祖辈这一方面。对此,笔者就祖辈应该如何进行隔代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转变溺爱的教养方式,理智地爱孩子。

祖辈家长要以理智控制感情,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要爱得适度,正确的爱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对其生活、性格方面会有积极的影响;要明白放手等于爱的观念,让儿童学会独立,学会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这比一味帮助儿童解决所有问题更有利于儿童适应社会;加强对儿童的社会化教育,常带其外出去认识周围世界,而不是只让其做温室里的、不见阳光的花朵;适度地开展逆境教育,这也是矫正隔代教育缺陷的有效措施。

(二)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

祖辈们应该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儿童观、世界观,将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尽量用现代科学知识抚养、教育孩子,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正确地引导儿童,并与儿童一起成长。

切记不可对好奇心很强的儿童所提出的问题横加指责、言词粗暴,而要细心、耐心地进行正确的引导。另外,要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在养育时遵循这种规律性,根据儿童的需要,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及时进行各个方面的教育,以免错过最佳教育期。

(三)提高素质,做好表率。

因为孩子良好的品德和是非观念等,不是通过说教完成的,而是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完成的。因此,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祖辈家长应提高自身遵守公共道德的意识,注意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祖辈们的行为要自慎,处处做孩子的表率;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用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引导教育孩子,而且要特别注意生活中的细节,这也是隔代教养中应该给予重视的一个方面。

(四)创建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深刻性,这就不仅要求祖辈们之间要和谐交流,还要求祖辈多与孩子父辈讨论育儿心得,扬长避短,相得益彰,寻求教育的最大合力;另外应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和其父母多接触,疏通亲子感情,只有父辈与祖辈协调一致,相互理解与支持,才能为下一代创造一个欢乐、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在互补中给子女较为完善的教育。

(五)统一思想、标准。

儿童的祖辈应与父辈在对儿童在教养目标上求得一致,在方法上走向趋同,在儿童不在场的情况下,提前作出统一的决策,做到不将分歧呈现在孩子的面前,不能一个要求儿童这样做,而另一个要求儿童用不同的方式去做,这样容易会出现儿童面对各个家长的要求不一样而不知所措,不知道到底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不对的,结果使得孩子的教养力量抵消,容易养成两面性格。

(六)以民主平等的心态与儿童交流

祖辈应与儿童多沟通,倾听其内心的想法,关心其心理世界。祖辈家长不能以自己的经验多、阅历广来限制孩子的发言权,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愿望代替儿童作出决定或者选择,但也不能一味听从孩子的意愿,而应该多与儿童交流,把双方的观点同时表达出来,平等协商后作出适合儿童的最佳决策。当儿童犯了错误时,不能一味地批评或纵容,要向孩子说清楚错在哪里,正确的应该是怎样做,让孩子真正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这样的交流,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影响儿童的思维、智力的开发;另一方面又避免了儿童的自我中心性格的养成,也使儿童更接受祖辈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