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薛万彻简介(最新8篇)正文

《薛万彻简介(最新8篇)》

时间:

薛仁贵是生活在唐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那么薛万彻与薛仁贵什么关系?下面是整理的薛万彻简介(最新8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薛灵芸简介 篇1

薛灵芸简介

魏文帝曹丕妃——薛灵芸

曹操的长子曹丕,是一位极赋心计和雄才的人,曹操死后,他抛开汉献帝,即位作了魏文帝,改元黄初,迁都洛阳。曹丕称帝后,为了巩固政权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营建宫殿,选投人才,减轻赋税,提倡文学,禁止宦官干政,外戚不得为辅政大臣等,使朝廷内外气象一新,魏国呈现兴盛的气象。

虽然在政事方面曹丕志满意得,但在感情生活上却一直得不到满足。曹丕不但是一个政治家,也是一个感情丰富的文人,他内心中十分向往两心相悦的真挚情感。然而,当他利用手腕强娶甄妃为妻时,虽然得到了甄妃美艳绝伦的身体,也一直未能拥有她那颗温柔多情的心,因为她的心始终萦绕在曹子建身边。为此,曹丕深感遗憾,但这又不是用手中的权力所能攫取的东西。

黄初二年甄妃悒郁而死,曹丕为之闷闷不乐,虽然后宫粉黛如云,但却没有一个能让他动情的。这时他听人说起江南有一绝色美人薛灵芸,不但姿色秀美,而且擅长女红,所绣花鸟栩栩如生,所缝制的衣物更是贴身合体,人们誉之为“针神”,从而向往不已。

说起薛灵芸,乃是浙西常山赞乡地方的一位乡野姑娘,她父亲薛业是赞乡亭长,虽然官职不高,但因为人善良厚道,在当地颇具声望;她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妇人,她的纺织、刺绣都在当地堪称一绝。

赞乡是一个偏远落后的地方,民风质朴,文风不盛,当地人很少读书识字,亭长家里也不例外。当地盛行养蚕缫丝,所以丝织和刺绣都十分发达。因受母亲影响,薛灵芸从小就学会了绣花,十岁时她所绣的牡丹花,便能引来成群的蝴蝶围着花儿上下翻飞,甚能以假乱真。穷山僻壤的山水居然把薛灵芸养育得灵秀动人,她个头高挑,皮肤白晰,双眸如山泉一般清澈明亮。

夜里,薛灵芸常和母亲一道,坐在昏暗的蒿火旁,就着篙火的光亮纺丝和刺绣。因她的艳名在四乡里传扬得甚广,于是几乎天天都有好奇的少年借着夜色,从门缝或窗棂间偷看火光下忙碌着的薛灵芸,因为她引人入胜的美貌,和她工作时专注怡人的神情,使得那些窥艳的少年常常要痴痴地看到薛家灭了灯火,才恋恋不舍地离去。但因薛家的声望和薛灵芸的洁身自好,这些少年谁都只敢在外面偷偷倾慕,无人敢起不安份的念头。

薛灵芸的美名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广,最后竟然连魏都洛阳都有人知道常山出了一个绝世美人,并把这事传到了魏文帝曾丕耳中。曹丕听到传闻后,心中暗暗一动。为什么堂堂一位得意天子,会为遥远山乡的一位山村姑娘而动心呢?因为这时曹丕失去了爱如至宝的甄妃,感情上出现了一片空白,正需有真挚的温情来填补,而这时北方因为连年征战,早已残破不堪,妙龄少女所剩不多,即使幸存下来的,心灵也往往受到重创,多一份冷漠而少一份真情,倒是江南的僻野未曾经过重大战火的波及,女孩的心里应是保留着一种天然的纯真之情,多情善感的曹丕幻想着要在杏花春雨、尊***长的秀丽南国,物色一位来经雕琢的亚璞玉。如今薛灵芸的情况正合他的心意,怎么不让他心动呢?

然而,当时虽然曹丕称帝,但整个中国并不全在他的掌握之下。魏国主要占据了北方地区,西蜀则有刘备,东吴有孙权,薛灵芸的家乡常山郡,正是孙权的势力范围,曹丕心有所往,但却鞭长莫及。

正当曹丕陷入懊恼时,恰好江东孙权于黄初二年八月底遣国使奉表前来投魏,曹丕大为高兴,一方面为他的政权,一方面也为了他能获得吴国境内的薛灵芸。于是,曹丕派使节往吴国,拜孙权为大将军,封吴王,并加“九锡”之礼。可见他内心的兴奋是不可抑制的。

既然魏文帝如此看重,孙权着实非常感激,除了把大批的贡品送到洛阳外,还风闻曹丕对于常山郡中一位薛姓美女十分向往,就急忙命令常山郡守谷习着力办成这件事。

谷习受命后,以郡守身份亲访酂乡亭长薛业,薛业受宠若惊,但听说是要送他女儿薛灵芸到洛阳去作魏文帝妃,心中又有些犹疑,他想:一个乡野俗女到了皇宫,怕是难以伺候好皇帝,那样,小则女儿受冷落,大则牵连全家遭秧。这样想来,他便婉言推辞,谷习放下身份,百般劝导,好说歹说,总算获得了薛业的首肯。于是留下千金聘礼,准备择吉日赶行程,送薛灵芸往魏都洛阳。

生长在僻乡的薛灵芸,从来就不曾离开过故乡一步,也从未曾离开过父母的羽翼之下;如今即将远离故土,进入皇宫深院,还不知怎样的命运在等待着自己,因此心中倍感惶恐和无助,在临行前的几天里,日日泪水洗面。及至登车上路,她的眼泪更象启闸的泉水,哗哗直淌,随从递上五唾壶给她承接泪水,只见流进壶中的泪水都带着血红;等到抵达洛职,玉唾壶中已盛满了血泪。

魏文帝曹丕对这位江南美女似乎特别用心,他听到薛灵芸一行动身的消息,就赶紧准备了十辆“安车”,派大批兵马护送。直到长江北岸迎接送亲的队伍。

所备“安车”,是曹丕发明的一种华丽而舒适的交通工具,车篷上镶满了各色金玉珠宝,车轮车轭全用粉丹画上漂亮的花纹,前车装饰着龙凤图案,整个车看上去就象一座金碧堂皇的小宫殿;车身四周还安有百子铃,车行之际,叮咚和鸣,令人心旷神怡;驾车的牲畜是尸涂国进贡的青毛骈蹄牛,行走起来快如马又稳似驴。迎亲的大军在长江边接到了薛灵芸一行,薛灵芸换乘上“安车”继续北行,一路上,魏文帝下令各地人在路旁燃烧香草,沿途香气氤氲,缭绕不散,据说可避疫疾。

曹丕之所以要把迎亲之事办得这样铺张气派,一方面是为了倾慕已久的薛灵芸,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宣扬魏国的实力,更重要的是借以说明对吴土一乡野女子的尊重,来感化东吴臣民,使他们对魏国心悦诚服。

曹丕还命人在洛阳城外数十里处,筑土为台,台高三十丈,高耸入云;在台下四周布满蜡烛,名叫“烛台”,预备在薛灵芸到来之际,自己登高等使之用、薛灵芸抵达洛阳城外正是入夜时分,只因从城郊至城里的沿路上,排满了粗大的红烛,烛光闪烁,把周围照耀得如同白昼一样,生长的僻乡、用惯了幽暗惹火的薛灵芙,见到这种场面,是惊呆了,怀疑自己是不是登上了王母瑶台。

魏文帝乘坐雕玉皇辇登烛台等候她,遥见车马滚滚,尘埃腾空,迤逦而至,宛如云雾弥漫,因而感叹道:“过去说朝为行云,暮为行雨,今非云非雨,非朝非暮!”于是又称薛灵芸为“夜来”。及见到灵芸,是她娇羞切切,纯朴清雅,象一朵远离尘嚣的荷花,美丽中透满了纯洁,使曹丕欣喜至极,急忙上前握住她的纤纤玉手,同登雕玉辇,进入宫中。

外夷蓄邦听说魏文帝新娶美妃,特派人送来火珠龙驾钗庆贺,这火珠龙鸾钗乃是域外异宝,白天看上去就象普通的龙凤金钗,但一到夜晚,就闪烁着晶莹的光芒,亮丽夺目。曹丕拿过火珠龙鸾钗,准备替薛灵芸插上发髻,可他掂了掂,心觉此钗太重,戴在纤秀的薛灵芸头上恐怕有累佳人,他顿生怜香惜玉之情,脱口念道:“明珠翠羽尚不胜,况乎龙鸾之重,如何消受得了。”因命人替薛灵芸收好火珠龙鸾钗,仅作观赏,不必戴在头上。曹丕对薛灵芸的关爱之情,从这件小事上就可见一斑。

薛灵芸就是一块没有人工雕饰的美玉,以她纯朴、自然、善良的风貌生活在宫中。她不懂得宫廷的繁文褥节,也不了解朝廷中的争斗倾轧;她只把曹丕看成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丈夫,以她所能了解的夫妻之情,温柔地、真切地、委婉地、无微不至地侍奉夫君。薛灵芸的到来,仿佛一股原野里清新的风吹进曹丕历经沧桑的心田,使他享受到一般的帝王所难以体味到的真挚相依的夫妻之情。夫妻挚情,在普通的百姓中很容易产生,一般的人也就常常不觉得特别珍贵;但贵为至尊,富拥天下的帝王与后妃因为有着权势、财富、子嗣等因素的影响,反而难以产生纯真的夫妻之情。而魏文帝曹丕偏又对这种纯真之情十分向往,所以薛灵芸对他来说是多么的难得,至此他才算是真正有了情感的归宿。因为有对薛灵芸的真爱,所以他对薛灵芸生活习惯与宫中礼制不合的地方也就很能宽容。例如,薛灵芸在家乡已习惯在昏暗的灯光下缝织刺绣,以便节省灯火;到皇宫后,宫殿灯火通明,她觉得真是极大的浪费,因此也要求全部熄灭,只剩下一支蜡烛照着她缝织刺绣。曹丕也应允了她的要求,常常伴坐在一旁,在幽幽烛光下,默默望着忙碌着的薛灵芸,有时甚至产生幻觉,以为自己与妻子,是一对过着男耕女织生活的乡野夫妻。

薛灵芸心灵手巧,所缝制的衣物,新颖美观,手工精致,自从她入宫后,曹丕所着服饰,都是由她亲手剪裁缝制,宫女们也纷纷向她学习缝织和刺绣技巧,人们都称她是“针神娘娘。”一次,曹丕不小心,在后花园中挂破了衣裾,他脱下衣服丢在一旁,又换上新装,贵为天子的他已习惯不穿破旧衣装了。薛灵芸见了也不作声,只默默地拾起衣眼,用细针精心地把破口处织补好,并在织补处巧妙地绣上一些花纹,使破口处完全看不出破绽。她把衣服挂好,并不叫曹丕换上。几天后曹丕发现他丢掉的衣服又挂在床头,便拿了过来,一看破处已修补得天衣无缝,他心中一热,知是薛灵芸所为,赶紧把衣服换上身。从此后,他对薛灵芸缝制的衣服穿得更爱惜了。

为了慰籍薛灵芸的思乡之情,魏文帝下令在后宫中筑起九华台,以便妻子登台远眺,遥思南方的故乡;又开凿了流香池,池中遍植由江南引进的荷花,荷叶田田,花香四溢,曹丕与薛灵芸泛舟池中,仿佛使薛灵芸回到了江南故乡的山水中。为此,曹丕写下了传诵不衰的“芙蓉池”诗:

乘辇夜行游,巡遥步西园;

双渠相溉灌,嘉木绕通川。

卑枝拂羽盖,修条摩苍天;

惊风扶轮毂,飞鸟翔我前。

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

上天垂光彩,五色一何鲜!

寿命非松乔,谁能得神仙?

遨游快心意,保已终百年。

可借好景不长,黄初七年夏天,魏文帝曹丕一病不起,驾崩于嘉福殿,享年仅四十岁。临终前,他遗命尽遣后宫淑媛出宫返家;他死后,薛灵芸也辗转回到故乡常山郡,从此信讯全无。

万明坚简介 篇2

万明坚

姓名:万明坚

性别:男

民族:汉

出生:1964年3月21日

学历:博士研究生

学位:工学博士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职务: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职称:高级工程师

1985.9~1988.3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通信电子系统及信号处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

1988.3~1991.4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及通信系统学科,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1.5~1994.8深圳桑达实业股份公司,担任工程师。

1994.8~1997.5 tcl通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副总工程师、技术开发部部长。

1997.5~1999.3 tcl通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董事副总经理、广东tcl数字信息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1999.3~现在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2002.3~现在,tcl通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tcl金能电池有限公司董事长,tcl工业研究院董事。

主要业绩

1.他领导的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3年来获得突破性增长。市场地位在国内品牌排名第一,行业排名第三。2002年销售额有望突破100亿人民币,实现利税20多亿。

2.他重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11年间攻关科研难题56个,发明新产品30多个,直接和间接创造经济效益近百亿人民币;

主要获奖情况

近20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市的奖励,入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工程技术专家并获得证书,第五届“中国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广东省劳动模范。

93年,“空间谱估计测向技术”项目获电子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94年,个人被评为tcl通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

95年,hw868(2)型无绳电话项目获惠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成果登记证书。

96年,hw868(3)型无绳电话项目获广东省科学技术成果登记证书,个人被评为tcl通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优秀知识分子。

97年,ha868(20)型高档多功能电话机项目获97年度广东省电子科技进步二等奖、惠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97年度国家级新产品,个人被评为“惠州市先进劳动者”、“惠州市优秀专家、拔尖人才”。

98年,入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工程技术专家并获得证书,被评为“惠州市第五届优秀青年”“。

99年,hcd868(2)型来电显示电话项目获广东省电子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广东省重大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登记证书、99年广东省优秀新产品三等奖,惠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个人获tcl集团研发中心九八年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000年,tcl999d手机项目被tcl集团评为2000年科技创新一等奖,个人被tcl集团公司评为“杰出厂长、经理”。

2001年,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优秀经理。

2002年,tcl集团杰出经理。

2002年,获得第五届“中国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

2002年,获选广东省劳动模范。

薛暮桥简介 篇3

薛暮桥:行动中的经济学大师

张旭东 刘铮

19生于江苏无锡的薛暮桥,是中国经济学界泰斗。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初、改革开放之后,他的一生都紧随中国经济前进的步伐,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扎实理论结合艰苦实践

为中国经济研究不懈追求

“改革开放疑难多,中外贤哲共琢磨”,薛暮桥在1982年所赋的诗中,这样表露出他为中国经济研究不懈追求的情怀。在长达近70年的经济研究工作中,他始终以研究解决革命斗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重大经济问题为目的。

“薛暮桥是一位行动中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凯泰如此评价这位经济学界泰斗:“在他一生工作的各个时期,总是抓住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深入调查实际情况,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提高认识以进一步指导实践。”

上世纪30年代初,薛暮桥开始从事中国农村经济调查研究。1943年初,他奉命留在山东抗日根据地主持对敌货币斗争,发行根据地货币,排挤***,为成功地取得对敌货币斗争和贸易斗争的胜利,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对全国解放区的经济发展以及革命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薛暮桥一直处在经济工作高层岗位上,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后,他又系统地提出了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建议。

薛暮桥在文章中这样剖析自己:“一个经济学家有价值的学术观点,既不可能产生于书斋里的冥思苦想,也不可能产生于忙忙碌碌而毫无思考的实际工作,而只能产生于扎实理论同艰苦实践之间的结合。”

倡导和推动市场取向改革

为中国经济理论留下宝贵遗产

“薛暮桥是我国老一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杰出代表,也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经济决策咨询工作的一位卓越的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追忆说。

薛暮桥从1948年在西柏坡任中央财经部秘书长时就开始参与筹建新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此后曾在中央和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国家计委担任过重要领导职务。正因为如此,他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有着切身的体验。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薛暮桥率先力主改革苏联式的计划经济体制。他在1980年为国务院体改办起草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意见》中,深刻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只能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优势、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商品经济。从改革的历史来看,这可以说是我国市场取向改革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

作为经济学家,薛暮桥一生留下浩瀚的经济理论著作,其中又以1979年发表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最为著名,书中对新中国经济建设历程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深刻的反思。此书发行近1000万册,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启蒙教材,并被译为多国文字。1990年,在怀疑甚至否定改革的思想有所抬头之时,薛暮桥又写了《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若干理论问题》,把有关中国市场取向改革的理论和政策论述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他的著作,对于研究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史和经济思想发展史,对于研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是宝贵的遗产。

追求真理不断创新

大师远去风范长存

薛暮桥在新中国经济发展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他从来不认为自己的思想一贯正确。

“一个人不可能一生中什么时候都正确,也不可能在什么事情上都正确。一个经济学家的经济观应该让时间来检验,让历史来作结论。”薛暮桥在《我的经济观》中这样直面自己:“建国以后我在各个时期写的文章的观点,有一些就是不正确的,甚至是错误的。”到了耄耋之年,薛暮桥还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参与理论政策的讨论。

薛暮桥在回忆录结尾中曾说:“在我们面前,任务繁重,工作量大,而且有不少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由于对经济学理论和改革实践的杰出贡献,3月他获得第一届中国经济学杰出贡献奖。这种孜孜以求、不断创新的优良学风,永远值得经济学界学习继承。

“幽谷飞瀑涤俗尘,林泉深处养劳神。”作为我国经济学界泰斗,薛暮桥一生襟怀坦荡,严于律己,平易近人。在获得中国经济学杰出贡献奖后,他及其家人还把奖金捐给山东省沂水县,帮助当地筹建希望小学。

大师远去,风范长存。“如果天假我以年,我相信我的经济观还会有新的发展。”“我一生抱定的治学宗旨是,不断追求真理,知错必改,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发展自己的世界观。”大师的话,言犹在耳。

薛万彻与薛仁贵关系 篇4

薛万彻和薛仁贵不是一家人或是远亲。他们不是同时代的人,薛万彻成名于唐太宗时代,而薛仁贵在贞观末年才参军,成名于高宗时代。薛万彻是陕西人,将门出身。他本来是隋朝的军官,后来投降唐军。他两次打败窦建德,大战刘黑闼。因为作战的勇猛无敌,被太子李建成看中并当成了心腹。

在玄武门之变中,他带着太子府中所有的护卫拼死进攻玄武门,想保太子,见攻不下又转攻秦王府。直到亲眼见到太子的头颅,他知道已经回力无天,逃入了深山。李世民数次派人宽慰后,才出来向李世民谢罪。后来他又击败突厥,从征吐谷浑,大败薛延陀,进攻高句丽。在李治登基四年后,因谋反的败露而被斩杀。

薛仁贵是山西人,世族出身。等到了他那辈,薛氏家族已经没落了。他过得穷困潦倒,在妻子的劝说下参军。他参加了唐军对高句丽的征讨,当然只是小兵,而薛万彻确是这场战役中的高级军官。参加这场战争不久,薛平贵就立功了。唐军将领被围困,没有人能救得出他。在这个时候,薛仁贵如救世主一般从天而降,取敌将首级,震千军万马,逼退了敌人,救出了将领。为了把握住扬名的机会,薛仁贵打仗的时候穿着白袍。所有的人都注意到了到了这个勇猛的白袍小将,李世民也不例外。在班师回朝后,皇帝就让薛仁贵守玄武门,这等于是将守卫皇帝的工作交给他。一守就守了十二年。其间李世民去世了,他的儿子上位。玄武门发大水,薛仁贵救下了皇帝,皇帝感谢薛仁贵,给了他施展军事才华的平台。薛仁贵在不惑之年统领兵马平定四方,又用了三支箭平定天山,安定了唐朝边疆,最后他用了数千兵马灭了隋唐皇帝数次征讨不成的高句丽。他享年七十岁,在雁门关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万伯翱简介 篇5

万伯翱:平常心写出不平常的文章

苏叔阳

知道万伯翱的大名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那时他到河南黄泛区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伯翱一去十载,在黄砂里种地,黄砂里养猪,学得一身农活,学得一口河南话,结识了许多农民朋友,也结识了不少在那里“改造”的知识分子。已故作家、原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準,就是他的忘年交。倥偬十年,再回北京,伯翱从一个据说的“捣蛋老大”变成了一位随和宽厚、待人热诚、不计名利、勤恳好学,而且会一口挺不错的英语的人物。于是“万老大”之名不胫而走。他的坦荡、诚恳,没有架子,乃至他的不修边幅,都成为他让人感到亲切的特点。他人缘极好,长幼“贵贱”,都以他为友,他给人以友谊也生活在友情的包围中,他因此而幸福。他不畏寒暑,三伏天仍一袭夹克长衫而滴汗不出,这大约是黄泛区生活的存照。所以,朋友们又戏称他为:“耐温将军”。《元戎百姓共垂竿》里面的文章一以贯之,是以写威仪赫赫、令敌人闻名丧胆的将军、元帅和共和国主席闲暇垂钓的故事为主,也兼写布衣平民垂竿之乐。

先是读了他写的《贺元帅擒鱼送总理》。我为他笔下贺龙元帅的风采所痴迷,更为贺帅得鱼后大呼“送给总理,熬汤,下酒用!”的火焰般的真情所感动,便写了一篇小文做读后的感言,从此便认识了这位具有平民意识、孜孜不倦的作家。

他确乎孜孜不倦,为了了解一位将帅钓鱼的细节,他奔波往返,采访过细又过细,文章写后,修改再三再四。他常常打电话给我或登门造访,征求对文章的意见。他的热诚逼得你绝对不好意思敷衍塞责。为了把一篇散文改成电视剧,他看了许多电视剧本,问过许多人。这份儿认真或许是家风延续,或许是伯翱自有,总是令人感佩。在如今浮泛的世风中,如此较真,如此负责者,总是令人敬仰的。

他的文章一如他的为人,不夸饰,不矫情,率真的美让你读来心动。那一股股朴实自然而又令你心仪的情感总是烧起你心中跳跃的火苗,让你想亲见亲聆那些“高贵”而又平凡的长者的音容笑貌,像对父兄一样同他们亲昵,难怪他的文章拥有那么多的读者,也难怪《中国钓鱼》杂志慷慨地献上封面,将他并不太靓的脸,刊布出来供所有的渔友共欣赏,那照片确也不错,他那朴实如北方农夫的脸,洋溢着只有真实无虚的心才会荡出的笑意。这照片万老大真的该好好保存。

他的文章独辟蹊径,开中国体育散文中“钓鱼文学”之先河,过去在我国被称之为散文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中少见或未见写元戎垂钓者,写钓鱼者有之,大多是写钓技、钓法或钓具,写垂钓心意形神者,寡。海明威写《老人与海》,是钓鱼人写照的绝笔,中国是否有海明威或自比高过海明威者,我不敢妄断。我只知做海明威不大容易。万伯翱自然还不是海明威,(也许想过要学习海明威,是否有过“不超过海明威不是好作家”的雄心壮志不敢瞎猜。不过以他的秉性形而上地估计,他不会发这种誓。)但他写了钓鱼中的人物,而且栩栩如生,这就不简单,他踩出了一条小路,挖掘了一条小溪。或许,体育散文,钓鱼散文将来会流成一条江河,辟成一条大道。溯源而上,会发现站在源头的是一个已经开始谢顶的个子不高的朴实汉子万伯翱,人生如此,足矣!

伯翱已近花甲,花甲正是少年。当然,体力或许不似往昔,但经验与心胸正如日当空,照耀出未来一条大道。以平常心走平常路,或许能做出原来不曾设计过的贡献。愿“阳光男孩”万伯翱笔下青春常在。

薛君度简介 篇6

薛君度[美籍华人]学贯中西的社会科学家

他的成名之作《黄兴与中国革命》被学术界认为是数十年来研究辛亥革命的“最具有影响力的经典之作”。作为历史学家、国际问题专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以开阔的视野、独特的眼光研究当今的世界,学术研究涉及众多领域,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都说社会科学家成名比较困难,可是,美籍华人学者薛君度在国际学术界却非常出名。

他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国际问题专家,其学术兴趣非常广泛,涉及法律、政治、经济、外交、战略、苏俄以及华侨问题等诸多领域,著有中英文论著三十多本。

他还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交游活动遍及世界各地及众多著名学府,为促进中美了解、促进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认识和海峡两岸的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近年来,他和他的夫人、辛亥革命领导人黄兴的小女儿黄德华用美国黄兴基金会的名义,对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美国、俄罗斯的大学及学术团体进行捐助,捐助总额高达80万美金。可以说,中外学人中有此能力而又能这样“仗义疏财”者并不多见。

薛君度曾执教于香港大学历史系,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政治研究院,美国马里兰、哥伦比亚及哈佛大学。现任美国黄兴基金会董事长、美国大西洋理事会理事、大西洋基金会理事暨执行委员会委员、英国剑桥大学邱吉尔学院顾问、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及广州暨南大学校董、北京欧美同学基金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名誉教授、国际自然与社会科学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国院士、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以及国内十几所知名大学及研究机构的名誉教授、顾问、会长等。还曾被秘鲁圣马丁·德波雷斯大学、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薛君度生于广州,原名炯裳。1938年广州沦陷前去香港,于第二年毕业于香港中国新闻学院。1940年离港去粤北,1942年以广东省高中毕业生考选第一名保送赴重庆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外交系,因军训不及格退学。1943年,转学至重庆朝阳学院法律系。朝阳学院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素有“无朝不成院(法院)”之说。1946年在朝阳毕业后,到新加坡大学的前身莱佛士学院攻读英国文学。莱佛士学院是新加坡独立前的最高学府,其后的政要显贵,多出自该校。1949年,自费赴美国纽约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政治系,获得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在攻读国际政治的同时,他还选修了中国近代史。他的成名作《黄兴与中国革命》一书,动笔于1955年,是在大量发掘和收集西方半个多世纪中积累的有关中国辛亥革命的资料的基础上撰写的。1959年,应美国史坦福大学东亚研究委员会的邀请,赴加州工作,后任史坦福大学政治系首任研究员。此时,他利用该校著名的胡佛图书馆收藏的资料,将《黄兴与中国革命》修改定稿。值1961年辛亥革命50周年之际,此书由史坦福大学出版。由于作者从丰富的文献资料中选择了许多很有说服力的、特别是第一手的重要资料,对中国辛亥革命时期不少有争论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探幽发微、精深翔实,扭转了二十年代以来中外史学以孙划线的观念,使黄兴在历史上应有的地位得到中外学术界的重新认识。此书问世后,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重视,被认为是“数十年来学术界研究辛亥革命最具有影响力的经典之作”。

1962年,薛君度移席香港大学历史系任教。两年后,请假经欧洲返美,并代章士钊先生带一口信给李宗仁,从此长期在美执教。,马里兰大学为表彰薛君度对该校和国际学术活动所做的贡献,授予他“里程碑奖状”。曾获此殊荣者,除了马大前校长杜尔博士外,薛君度是第二人。1973年,薛君度担任全美新政治学组织执行委员会委员,后任《新政治学》编委。次年,组织华盛顿暨东南各州大学中国问题研讨会并出任主席。研讨会每年开会四次,直到1981年,会员达90人,包括后来官拜韩国首相的姜英勋。自1975年以来,薛君度以亚裔政治学者组织负责人名义,每年为美国政治学会年会组织有关中国或亚洲问题小组讨论会或圆桌会议,从未间断。1979年,他应邀任理海大学国际政治系校外五人委员会委员。1981-1985年,任美国亚洲学会亚裔学者委员会主席,并任国际问题研究会《国际研究报告》编委。

九十年代,薛君度告别了粉笔生涯,创办“美国黄兴基金会”。基金会是一个非营利的国际性教育机构,并无会员,经费来源主要出自薛君度、黄德华夫妇及德华大姊黄振华,部分是友人指定用途的捐赠,其宗旨除鼓励研究黄兴与辛亥革命外,主要为支持国内外教育事业,促进学术交流。近年来,基金会在国内外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设立了多个基金会讲座及基金,并联合举办研讨会和编著书籍出版,成绩甚为显著。

薛君度的学术研究涉猎面广,交游活动频繁,他对国际问题和政治局势的分析,常常独具创见,鞭辟入里。他曾与西哈努克详谈民主柬埔寨和越南问题;曾与苏联副外长贾丕才交谈并发表《从莫斯科看中苏关系》;曾应邀与香港总督魏奕信午餐晤谈;曾被韩国统一民主党总裁金泳三在其寓所邀见,详谈两小时;还曾会见过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朱镕基……

薛君度足迹遍布世界许多国家。除了美国的国务院外交学院、国防大学、拉丁美洲国防学院之外,他还曾应邀赴加拿大、日本、印度、比利时、泰国、墨西哥、法国、以色列、韩国、德国和英国宣读论文或讲学。美国大西洋理事会是一个非官方的政策研究机构,有理事一百多人,大都是过去的大使和军政大员,如基辛格等。理事中还有不少是基金会和大公司的负责人,但教授很少,亚裔更仅有三人,而三人中,经常出席会议参加活动的就只有薛君度一人。,美国大西洋理事会在美国国务院召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东扩后问题研讨会,邀请俄罗斯及其它有关国家大使参加,薛君度以理事会理事应邀出席。他说:“美籍华人学者对北约有兴趣的恐怕就只有我一人。”

正是这些阅历和交游,襄助薛君度教授对国际上一些重大和敏感的问题进行了解与分析,使他能以更开阔的视野、更独特的眼光,去看当今的世界。

吴明彻简介 篇7

吴明彻

吴明彻(512—578年),字通照,秦郡(今江苏六合)人,南北朝时期陈朝名将。

吴明彻祖父吴景安,为南齐南谯太守。父亲吴树,为梁右军将军,吴明彻是其幼子。吴明彻幼孤,其性至孝。十四岁时,见自家坟墓因贫寒而无法修整时,便辛勤地耕种,时天下大旱,禾苗焦枯,吴明彻心中哀愤,常坐在田中放声痛哭,仰天自诉。几日后,有人从田间回来,告诉吴明彻干枯的禾苗已经复活。吴明彻认为是对方在和自己开玩笑,等到田地后,一切皆如其言。秋天,吴明彻大获丰收,解决了安葬的费用。当时有位姓伊人,善于占墓,看了吴明彻所修坟墓后,对吴明彻的兄长说:“君葬之日,必有乘白马逐鹿者来经坟所,此是最小孝子大贵之征”(《陈书·吴明彻列传》)。到了安葬时,此话果然被应验了。

太清三年(548年),南豫州牧侯景作乱,进逼建康,天下一时大乱。当时吴明彻的家中有粮食3000余斛,吴明彻见邻居都在挨饿,便对几位兄长说:“当今草窃,人不图久,柰何有此而不与乡家共之”(《陈书·吴明彻列传》)?于是将粮食分给邻居,和大家一起食用,使很多人得以生存。吴明彻此举得到当地人的尊敬,以至盗贼闻知此事后,都远远避开,不敢相扰。

承圣三年(554年)三月,陈霸先镇守京口。知吴明彻之名,便想与其深交。吴明彻知道后,便去拜见陈霸先,陈霸先,亲自走下台阶,拉著他的手就席,共论当世之事。吴明彻读过一点书史经传,而且还跟汝南人周弘正学过天文、孤虚、遁甲等术,略通其妙,颇以英雄自许。陈霸先深奇之,便封他为戎昭将军、安州刺史。六月,吴明彻围海西,镇将中山郎基固守,削木为箭,剪纸为羽。吴明彻围之百余日,不能而还。

绍泰元年(555年),吴明彻随周文育征讨杜龛、张彪等反对陈霸先的势力,因功被封为使持节、散骑常侍、安东将军、南兖州刺史,封安吴县侯。太平元年(556年),北齐攻梁,吴明彻又随陈霸先大破北齐军。

陈永定元年(557年),陈霸先代梁称帝,国号陈,是为陈武帝。拜吴明彻为安南将军,与侯安都、周文育率兵征讨王琳。十月,陈军大败。周文育、侯安都等均被俘。吴明彻自率军回建康。

永定三年(559年)五月,吴明彻随周文育讨余公扬,吴明彻奉命率水军给周迪运粮。王琳遣其将曹庆率人以救余孝劢,曹庆率部攻周迪及吴明彻,陈军战败。不久,陈军主帅周文育被豫章内史熊昙朗刺杀。六月,陈武帝去世,文帝即位,加吴明彻为右卫将军十月,王琳得知陈霸先死,率军东进,拥永嘉王萧庄出屯濡须口(今安徽巢县),北齐慕容俨率军临逼长江为之声援。十一月,王琳进犯大雷,陈以侯填、侯安都、徐度合兵抵御。吴明彻夜袭湓城,被王琳部将任忠击败,吴明彻仅以身免。王琳乘势率军东下。

天嘉元年(560年)二月,王琳兵败,携妻子奔北齐。三月,吴明彻被封为都督武沅二州诸军事、安西将军、武州刺史,其余如故。八月,北周司马贺若敦率军万人进攻武陵,吴明彻见众寡不敌,便率军巴陵,并于双林破周军一部。

天嘉三年(562年)闰二月,江州刺史周迪反叛。三月,文帝以吴明彻为安南将军、江州刺史,领豫章太守,总督众军征讨周迪。但因吴明彻雅正刚直,使其内部人心不和。九月,吴明彻至临川攻周迪,未克。文帝闻后,便派安成王陈顼代替吴明彻,令他还朝。不久,授镇前将军。

天嘉五年(564年),吴明彻迁镇东将军、吴兴太守。临行前,文帝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吴兴虽郡,帝乡之重,故以相授。君其勉之”(《陈书·吴明彻列传》)!后文帝患病,吴明彻拜中领军。

天康元年(566年)四月,文帝去世,废帝即位,以吴明彻为领军将军。光大元年(567年)正月,吴明彻迁丹阳尹,仍下诏以甲杖四十人出入殿省。二月,时到仲举假造诏令欲废除废帝,被毛喜知道,安成王陈顼疑惧,便派毛喜和吴明彻谋划此事。吴明彻对毛喜说:“嗣君谅闇,万机多阙,外邻强敌,内有大丧。殿下亲实周、邵,德冠伊、霍,社稷至重,愿留中深计,慎勿致疑”(《陈书·吴明彻列传》)。

时湘州(今湖南长沙)刺史华皎闻韩子高谋叛事泄被杀,甚为不安,乃遣使暗中引北周军,又自归附后梁。五月,安成王陈顼以吴明彻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湘、桂、武三州诸军事、安南将军、湘州刺史,给鼓吹一部,率舟师3万进取郢州(今湖北武汉),征南大将军淳于量率水军5万跟进,又派冠武将军杨文通率步兵从安城(今江西安福西)向茶陵(今湖南茶陵东)、巴山太守黄法慧从宜阳(今江西宜春)向醴陵(今属湖南)进军,共袭华皎。

六月,陈废帝又命司空徐度为车骑将军,总督诸军,从陆路进兵湘州。华皎与后梁帝萧岿均向北周求救。闰六月,北周帝遣襄州(今湖北襄阳)总管卫公宇文直督柱国陆通、大将军田弘、权景宣、元定等率军南进助华皎。

九月,萧岿亦派柱国王操率水军2万助华皎。权景宣率领水军,元定率领陆军,在卫公宇文直指挥下,和华皎的军队一起顺流而下,陈淳于量驻军夏口(今湖北武汉黄鹄山下),宇文直驻军鲁山(今湖北汉阳东北),使元定军以步骑数干围攻郢州。华皎在巴州白螺(州名,湖北监利东南)驻军,与陈湘州刺吏吴明彻等对峙。陈将徐度、杨文通从山路西进突袭湘州,尽俘华皎军所留军士家属。华皎从巴陵与北周、后梁水军顺流乘风东下,军势甚盛,在沌口(今湖北武汉汉阳西南,即古沌水入长江之口)与陈军交战。吴明彻和淳于量募集军中小船,命令先行出发承受北周、后梁水军的拍舰,俟其发拍(炮)皆尽,以王方大舰发拍(炮)击之。北周、后梁船舰尽为陈军击碎,沉没于沌口中游。北周、后梁军又纵火欲焚陈军船舰,却因风向转变自焚。华皎、宇文直等单舸逃奔江陵(今属湖北)。元定以孤军无援,尽为陈将徐度所俘。吴明彻乘胜攻克后梁河东郡(今湖北松滋附近)。战后,吴明彻因功被授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为公。

光大二年(568年)三月,吴明彻又乘胜进攻后梁江陵,掘堤引水灌城。后梁帝萧岿退驻纪南(城名,在湖北江陵北),后梁将马武、吉彻等军反攻,吴明彻战败,后梁帝才得以返江陵。

太建元年(569年)正月,宣帝陈顼即位,封吴明彻为镇南将军。太建四年(572年),又封吴明彻为侍中、镇前将军,其余如故。

太建五年(573年)三月,陈宣帝计划讨伐北齐。众大臣对此意见不一,只有吴明彻坚决支持。时陈宣帝意已决,又让大臣们推选主帅。多数大臣认为中权将军淳于量位高权重,应为主帅。但尚书左仆射徐陵却认为:“吴明彻家在淮左,悉彼风俗;将略人才,当今亦无过者”(《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一》)。都官尚书裴忌也同意以吴明彻为帅。陈宣帝即命吴明彻都督征讨诸军事,并诏加侍中、赐女乐一部,与裴忌领兵10万北击北齐。吴明彻攻秦郡(治今江苏六合),都督黄法氍攻历阳(今安徽和县)。

四月,黄法氍部将复广达于大岘(今安徽含山东北)击破北齐军,吴明彻部将程文季率敢死队,拔掉州前水障木栅,进围秦州。北齐遣军援救历阳,为黄法氍所败,又以尉破胡、长孙洪略援救秦州。吴明彻使猛将萧摩诃击斩北齐军前队善射者西域胡及大力者10余人,北齐军大败,斩获不可胜计,尉破胡逃走,长孙洪略战死。北齐使王琳赴寿阳(今安徽寿县)召兴,以抵抗陈朝。

五月,黄法氍攻克历阳,尽杀守城士兵后进军合肥,合肥望旗请降。秦州亦降。因秦郡是吴明彻故乡,所以宣帝下令让他拜祠上坟,文武羽仪甚为壮观,乡里人皆以此为荣。

六月,黄法氍克合州。吴明彻也进攻仁州。七月,被授征北大将军,进爵南平郡公,增邑并前二千五百户,吴明彻军至峡口,克其北岸城,南岸守军皆弃城而走,陈军克仁州。齐巴陵王王琳与扬州刺史王贵显守寿阳外城,吴明彻认为“琳初入,众心未附”,便夜袭王琳,王琳军大溃,齐兵只得退守相国城及金城。

十月,吴明彻进攻寿阳,于肥水筑坝,引水灌城。城中苦于潮湿,士兵多数腹泻,手脚浮肿,死者十之六七。北齐派行台右仆射皮景和等率军数十万援救寿阳,距寿阳30里即扎营,但逗留不敢逼进。陈军诸将皆惧,问吴明彻:“坚城未拔,大援在近,不审明公计将安出?”吴明彻说:“兵贵在速,而彼结营不进,自挫其锋,吾知其不敢战,明矣”(《陈书·吴明彻列传》)。吴明彻于是乘机猛攻,一鼓作气攻克寿阳,俘王琳、王贵显、扶风王可朱浑孝裕、尚书庐潜、左丞李騊駼等,送于建康。皮景和引军北还,驼马辎重尽为陈军所得。王琳善抚士卒,甚得军心,被俘齐军见王琳后皆歔欷不能仰视。吴明彻见此情景,怕发生兵变,令人将其追杀。

此战,陈军先后攻克北齐数十城。淮南数州郡或占、或降,归属于陈。宣帝特下诏书对吴明彻进行表彰及封赏,书曰:“寿春者古之都会,襟带淮、汝,控引河、洛,得之者安,是称要害。侍中、使持节、都督征讨诸军事、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平郡开国公明彻,雄图克举,宏略盖世。在昔屯夷,缔构皇业,乃掩衡、岳,用清氛沴,实吞云梦,即叙上游。今兹荡定,恢我王略,风行电扫,貔虎争驰,月阵云梯,金汤夺险,威陵殊俗,惠渐边氓。惟功与能,元戎是属,崇麾广赋,茂典恒宜,可都督、豫、合、建、光、朔、北徐六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豫州刺史,增封并前三千五百户,余如故”(《陈书·吴明彻列传》)。宣帝派使者萧滓去寿阳发送诏令,吴明彻于城南设坛,陈军20万,陈列旗鼓戈甲,登坛拜受,成礼而退,将士莫不踊跃欢呼。

太建六年(574年),吴明彻从寿阳入朝,宣帝亲自到他家中慰劳,赐钟磬一部,米一万斛,绢布二千匹。

太建七年(575年)闰九月,吴明彻又率军溯泗水西进攻彭城(今江苏徐州),在吕梁(今徐州东南)击败北齐军数万人。此后,北齐与北周战争加剧,无暇南顾,而陈朝亦满足于既占之淮河两岸地区,无意北进,陈与北齐的战争基本结束。

太建八年(576年)二月,吴明彻进位司空,其余如故。又下诏书说:“昔者军事建旌,交锋作鼓,顷日讹替,多乖旧章,至于行阵,不相甄别。今可给司空、大都督泬钺龙麾,其次将各有差”(《陈书·吴明彻列传》)。八月,以吴明彻都督南北兖、南北青谯五州诸军事、南兖州刺史。

太建九年(577年)十月,陈宣帝陈顼闻北周灭北齐,即乘机争夺淮北地区,遂派吴明彻率军北伐,令其世子戎昭将军、员外散骑侍郎吴惠觉摄行州事。吴明彻军至北周吕梁(今江苏徐州东南),击败徐州总管梁士彦,进围彭城,梁士彦退兵守城,不敢出战。

太建十年(578年)二月,吴明彻仍利用清水灌城,绕城布列战船,加紧攻城。北周武帝宇文邕派上大将军王轨率军驰救,占据淮口(即清口,今江苏淮阴西南清水入淮之口),修筑长围,并以铁锁贯连车轮数百沉入清水(即泅水,在今江苏淮阴及其西北),以封锁航道,阻断陈水军退路,在清水两岸筑城。陈军诸将甚为惶恐,谯州刺史萧摩诃对吴明彻说:“闻王轨始锁下流,其两头筑城,今尚未立,公若见遣击之,彼必不敢相拒。水路未断,贼势不坚,彼城若立,则吾属且为虏矣。”但吴明彻不从,并说:“搴旗陷阵,将军事也;长算远略,老夫事也”(《陈书·萧摩诃列传》)。摩诃失色而退。周军十日之间筑城而毕,下游水路全被王轨截断。

周兵益至,诸将准备破堰撤军,用船运马而回,马主裴子烈认为:“若决堰下船,船必倾倒,岂可得乎?不如前遣马出,于事为允”(《陈书·吴明彻列传》)。时吴明彻背疼难忍,见前遇坚城,退路被断,知道此次作战难以取胜,便听从了这一建议。萧摩诃又进言说:“今求战不得,进退无路,若潜军突围,未足为耻。愿公率步卒,乘马舆徐行,摩诃领铁骑数千,驱驰前后,必当使公安达京邑。”吴明彻说:“弟之此计,乃良图也。然老夫受脤专征,不能战胜攻取,今被围逼蹙,惭置无地。且步军既多,吾为总督,必须身居其后,相率兼行。弟马军宜须在前,不可迟缓”(《陈书·萧摩诃列传》)。萧摩诃带数千马军前还,吴明彻亲自决堰断后,乘水势撤退。不料至清口,水势渐退,船舰触上周军沉入水底的车轮,无法通过。王轨乘机引兵袭击,陈军大败。吴明彻被俘,所部3万及器械辎重为周军所获。北周对他以礼相待,封他为怀德郡公,位至大将军。不久,吴明彻因忧愤死于长安,时年六十七岁。后来,他的故吏盗其灵柩回归陈朝。

至德元年(583年),陈后主下诏书褒奖吴明彻,书曰:“李陵矢竭,不免请降,于禁水涨,犹且生获,固知用兵上术,世罕其人。故侍中、司空南平郡公明彻,爰初蹑足,迄届元戎,百战百胜之奇,决机决死之勇,斯亦侔于古焉。及拓定淮、肥,长驱彭、汴,覆勍寇如举毛,扫锐帅同沃雪,风威慑于异俗,功郊著于同文。方欲息驾阴山,解鞍浣海,既而师出已老,数亦终奇,不就结缨之功,无辞入褚之屈,望封崤之为易,冀平翟之非难,虽志在屈伸,而奄中霜露,埋恨绝域,甚可嗟伤。斯事已往,累逢肆赦,凡厥罪戾,皆蒙洒濯,独此孤魂,未沾宽惠,遂使爵土湮没,飨醊无主。弃瑕录用,宜在兹辰,可追封邵陵县开国侯,食邑一千户,以其息惠觉为嗣”(《陈书·吴明彻列传》)。

点评:“吴明彻居将帅之任,初有军功,及吕梁败绩,为失算也。斯以勇非韩、白,识异孙、吴,遂使蹙境丧师,金陵虚弱,祯明沦覆,盖由其渐焉”(《陈书·吴明彻列传》)。

“明彻属 m.jiaoxuela.com 运否之期,当辟土之任,才非韩、白,识暗孙、吴,知进而不知止,知得而不知丧,犯斯不韪,师亡国蹙,宜矣哉”(《南史·吴明彻列传》)。

薛用弱简介 篇8

薛用弱

薛用弱 唐文学家。字中胜,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长庆间,任光州刺史 。所著有传奇小说集《集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