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书籍优秀6篇》
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人基本的行为与心理 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人心理机能在社会的 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同时它也与 神经科学、医学、生物学等科学有关,因为这些科学所探讨的生理作用会影响个人的心智。这次为您整理了儿童心理学书籍优秀6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儿童心理学书籍推荐 篇1
儿童心理学书籍推荐
1、《艺术与视知觉》
这本书是基于格式塔心理学而作,里面的案例都是通过大量实验得出,有很强的可靠性,它主要是讲视觉艺术,不单纯是讲儿童心理学的,但里面关于儿童视觉思维这些章节的描写分析和大量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实验,都是儿童心理学中儿童视觉思维不可少的。其中包括不同年龄层的儿童会以怎么样不同的方法看待透视问题,用什么方法通过图形描绘自己所看到的事物等等。如果有要研究儿童心理学的,千万不要错过里面的精彩内容。
2、《儿童心理学》
《儿童心理学》是皮亚杰和英海尔德合写的一部重要著作。在本书中,作者从“发生认识论”出发,系统地考察和研究了儿童的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并把这一过程分为感知――运动、运算和前青年期三大连续的阶段。对每一阶段中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内部的和外部的因素,作者都做了认真的分析,并有大量详实的感性实验材料进行论证,同时,也在自己的观点的阐述中指出了传统观念的偏颇。由于本书存在着许多比较抽象、艰涩的名词,因此给阅读本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全书的观点非常鲜明,文字也相当简练。本书分六章,包括二十四节,共十万多字。于1966年用法文出版,1969年被译成英文。1980年由吴福元译成中文,商务印书馆出版。
儿童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1、多动
儿童的心理行为可以表现在儿童的行为上,有些儿童出现“多动症”。主要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受到严重影响等几个方面。
2、焦虑
指突如其来的没有明显身体原因的恐惧状态。具体表现为缺乏自信、过于敏感、食欲低落、无端哭闹。这类儿童陌生环境反应敏感,而担心害怕,甚至恐惶不安,哭闹不停,常常担心被别人嘲笑,对尚未发生的情况,产生过分的关注,并伴有无根据的烦恼。对日常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显得过分焦虑。
3、恐怖和失眠
恐怖表现在对某些事物或情景产生惧怕和逃离的心情,如怕打雷闪电,极度紧张,抱头乱窜。儿童对于一些没有危险或基本没有危险的东西也感到害怕,而且这种害怕十分突出,儿童由于恐怖而出现回避、退缩行为。失眠的孩子入睡困难,睡中不时惊醒、大声哭闹,甚至梦游四方,但白天回忆不起来,只觉得精力不足,情绪不稳。
4、攻击
这类孩子整日东奔西跑,经常搞恶作剧,喜欢讽刺挖苦别人。对美好的物品毫不爱惜,摔打成为癖好,表现出攻击性。
5、恶劣的人际关系
心理不健康的儿童一般没有融洽的人际关系,往往由于个人心理不健康等原因,与人产生交流障碍。不能与人合作,对人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有猜疑、嫉妒、退缩现象,不能置身于集体,与人格格不入。
儿童心理学研究法
瓦龙关于儿童心理的研究方法独具特色,这些方法是:
1、观察法
瓦龙认为,儿童心理学从一开始就采用了观察法,并且正是依靠这个方法才取得成就的。观察法是反映客观的方法,但是也极易混入主观因素。为了全面而确切描写,观察时就要有所选择,同时也要使用“参考体系”,即那些能加以说明并和原有的知识经验体系相配合的现象。另外,他还要求观察者掌握一个重要的原则:方法要结合观点。只有正确的观点,才能保证正确的方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
2、实验法
瓦龙认为,对3岁前的儿童不能使用实验法,因为实验法是在一定条件下的观察法。为了便于观察而改变儿童生活的自然条件,会使儿童的心理发生不自然的变化,这样做毫无疑问是得不出正确的结果的。他认为在有的实验中,可以不改变对象而只改变观察的工具,这就是把观察法和自然法结合起来,即自然实验法。
3、临床法
瓦龙指出,临床法在处理病态心理的儿童时,可以根据结果来倒推原因;研究病态儿童的某种典型行为。就可能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或机能的发展速度。临床法有助于诊断发展不正常的儿童,预料他们能够适应哪些生活,并且在对正常发展的儿童的生活及教育指导上,具有重要意义。
4、测验的统计法
瓦龙认为数量上的统计虽然有局限性,但可以运用。在统计任何一个心理特征的数量时,不要为表面现象所迷惑,必须仔细观察。如果是进行智力测验,测验的目的是为了要把儿童智力发展的最高水平表现出来,这就需要利用统计法来补救测验法的不足,进行一些核对和校正。在瓦龙看来,测验和统计法对分析个别心理特征或许可以作出某些贡献,但对于综合地表现一个人的心理整体,则是无能为力的。
应当指出,瓦龙的研究方法,其特色不在于方法本身,而在于统帅其方法的观点,即在运用研究方法时,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认识现实的不断形成的及其变化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客观现实的本质。因此,瓦龙坚决反对在研究儿童时与其周围环境相脱离,也反对A・比纳制定“发展的阶梯”,只从智力和单纯数量方面去研究儿童的做法。
儿童心理学理论书籍 篇2
1、《婴儿心理学》孟昭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意识的把握》 皮亚杰著 山东教育出版社
3、《读孩子如读书》
4、《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5、《爱和自由》
6、《捕捉儿童敏感期》
7、《13岁前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
8、《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9、《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10、《和孩子划清界限》
儿童心理学理论书籍 篇3
1、《儿童心理学》
《儿童心理学》是皮亚杰和英海尔德合写的一部重要著作。在本书中,作者从“发生认识论”出发,系统地考察和研究了儿童的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并把这一过程分为感知——运动、运算和前青年期三大连续的阶段。对每一阶段中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内部的和外部的因素,作者都做了认真的分析,并有大量详实的感性实验材料进行论证,同时,也在自己的观点的阐述中指出了传统观念的偏颇。由于本书存在着许多比较抽象、艰涩的名词,因此给阅读本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全书的观点非常鲜明,文字也相当简练。本书分六章,包括二十四节,共十万多字。于1966年用法文出版,1969年被译成英文。1980年由吴福元译成中文,商务印书馆出版。
2、《艺术与视知觉》
这本书是基于格式塔心理学而作,里面的案例都是通过大量实验得出,有很强的可靠性,它主要是讲视觉艺术,不单纯是讲儿童心理学的,但里面关于儿童视觉思维这些章节的描写分析和大量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实验,都是儿童心理学中儿童视觉思维不可少的。其中包括不同年龄层的`儿童会以怎么样不同的方法看待透视问题,用什么方法通过图形描绘自己所看到的事物等等。如果有要研究儿童心理学的,千万不要错过里面的精彩内容。
3、调解儿童心理障碍的对策
1、陪伴孩子
有心理障碍的孩子是安全感低、无助与胆小的,这时家长应给予孩子更多陪伴与关怀,让他们感到安心,继而放松自己。
2、面对心理障碍
家长要指导与协助孩子直面那些心理障碍,因为只有敢于面对自己的障碍,才能将障碍驱散。
3、接受治疗
家长可带领孩子去看专业的心理医生,接受心理医生的开导或药物治疗,只要按时不间断地治疗,孩子的心理疾病将很快治愈。
4、正确教育
家长要反思孩子的心理障碍是否由家庭因素引起,尔后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培养孩子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让孩子生活得快乐自在,他的心理障碍自然就不复存在了。
5、培养兴趣爱好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有喜欢的事情可做,体现到自我价值,远离不好的心理情绪。
经典的儿童心理学书籍推荐 篇4
1.《完整的成长——儿童生命的自我创造》
作者:孙瑞雪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老师,是中国大陆最早传播并践行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教育工作者,被誉为“中国蒙台梭利第一人”。她创办了中国大陆第一所蒙台梭利幼儿园和第一所蒙台梭利国际学校。
多年的教育实践和研究,构成了孙瑞雪老师著名的儿童教育著作《爱和自由》。孙老师把她多年以来对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理解和在中国大地上践行蒙氏教育的心得汇总整理,提出在儿童教育中要理解儿童,把更多的爱带给孩子,只有在爱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才会快乐、坚定,充满创造力和生活的勇气。
《完整的成长:儿童生命的自我创造》是对《爱和自由》核心思想的发展。《完整的成长》建立在《爱和自由》的基础上,探索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告诉我们儿童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们的身体、情绪、感觉、认知究竟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
只有了解自己的孩子究竟是怎样的个体,我们才谈得上尊重他们,让孩子成为自己身体和内心的主人。关爱儿童,永远不应该给他们过多禁锢,而是给他们尊重和成长的空间。
人不是完美的个体,儿童更是如此,因此不应该对孩子过分苛求。不做完美的人,不妨碍孩子们成为完整的人,拥有完整的人生。在孙老师看来,完整的人是内心丰满的、立体的、多层面的,这需要孩子有完整的成长过程,而不应该被某些功利的目标扭曲,变成家长意志和社会竞争的牺牲品。
父母的爱,是世间最美好的,但这种爱很多时候带着自私的属性,父母亲会不自觉地以爱为理由,控制孩子的成长,左右他们的人生。在书中,孙瑞雪老师引用弗洛姆的话:“我希望我所爱的人能按其自我的意愿,以其自我的方式成长、发展,而不是服务与我的目的。”孙老师告诉所有父母,孩子每个生命阶段都有独特的意义,都需要孩子独立地去实践。爱孩子,就是要帮助他们在不同生命阶段完成自我的意义,这才是让孩子获得完整人生的关键。
2.《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从0岁到青少年》
作者:劳拉·E·伯克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是美国发展心理学领域最权威的顶级教材,也是每位想要深入了解孩子成长、发展的父母值得放在案头的大书。作者伯克,以个人发展的生物基础和环境基础为依托,把生理学、儿童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等方面的知识融为一体,对个体的生命发展做出深入的研究。
父母教育孩子,很多时候仅仅停留在对孩子的长期观察上,这种观察得出的结论,无论多么细致都是感性和经验主义的。一位想要深究儿童成长特质的父母亲,必须了解孩子的生理发育带给孩子的心理影响,这种影响最终会投射到孩子的行为和情绪变化上。也就是说,孩子某种情绪表达,可能是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但更有可能是身体和心理成长本身带给他的变化。
这本书是《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的上册,关注的是0岁到青少年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特征。在书中,伯克教授以真人真事为例,详细剖析了个体生命早期、婴儿期、学步期、幼儿期、小学期、青少年期每个阶段的身体与心理发展,努力向读者呈现个人发展的生理机制,一个人的成长究竟受到哪些身体发育因素的影响。
例如,他详细描述在幼儿阶段,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是怎样产生并增强的。在这个时期,一个自我观念逐渐增强的孩子该如何与同伴合作、交际。同样,这个阶段的孩子可能会因为身体和心理的发育,产生攻击性的倾向,这时候,家长需要明白这并不是是孩子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只是孩子个体成长的一部分。
相对比前4本书,这本书可能会显得“厚重”了一些,但这样的知识储备对每一位父母都是必要的,它能够让一个家长在享受孩子成长的快乐时,面对孩子频发的状况,内心笃定而从容。
好看的儿童心理学书籍排名 篇5
1.婴儿心理学
作者:王争艳,武萌,赵婧
出版:浙江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20xx-12
儿童青少年是人生起步的重要阶段,认识和理解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对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管理、自我成长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婴儿心理学》拟从两条路径建构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的架构,呈现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规律,包括婴儿心理学、幼儿心理系、小学生心理学、中学生心理学;以问题主题为线索,关注当前及未来的热点问题,包括儿童青少年心理学前沿、处境不利儿童心理透视(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离异家庭儿童、贫困儿童)、特殊儿童心理透视(超常儿童、弱智儿童、聋哑儿童)、上网青少年心理透视。
2.婴幼儿及其照料者
作者:珍妮特·冈萨雷斯-米纳
出版:商务印书馆 20xx-6
美国幼儿教育协会指定早教培训用书,作者基于40多年的幼教经验提出经验婴幼儿教育的十项原则。
《婴幼儿及其照料者》是一本关于0~3岁儿童保育与教育的入门著作,突出展现了早教先驱玛格达• 格伯和艾米• 皮克勒基于尊重及回应的保育及教育理念。全书在教育理论及研究实践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和实践知识,完全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婴幼儿教育背景。
3.读懂孩子:学生心理学手册
作者:让-吕克·艾伯特
出版:教育科学出版社 20xx-3
不要让问题困扰孩子的内心,让我们来引导他们的成长,但是如何做才为有效呢?学生的心理特征如何呢?本书详细地讲述了学生的心理状态在教学当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学校、家庭等周边环境是怎样对学生的心理,进而对学生的学业产生影响的;学校和家庭该怎样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最终目的,即让孩子在智力、社会能力、情感能力上得到最好的发展;以及学生学习的动力、为什么会有“差生”等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心理学层面的基础问题。本书作者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将心理学知识通过案例深入浅出地娓娓析出。
4.儿童发展心理学
作者:Denise Boyd
出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20xx-3
本书系统权威地讲解了儿童的发展。从生命之初的产前发育,一直到孩子的身体发育、知觉发育、认知发展、语言发展、社会性发展、自我认知、性别角色、社会关系、儿童与家庭系统、家庭之外文化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等等领域给予读者最详实权威的资讯。想要了解孩子各方面发展的是否正常,如何引导养育,才能给孩子最好的发育指导,本书都有详述和权威指导。
5.谢弗 儿童心理学(精装修订版)
作者:鲁道夫·谢弗
出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20xx-1
本书介绍和总结了关于儿童心理学的发现和成果,回答了近些年来家长、老师和社会都广泛关注的儿童成长方面的问题。儿童与成人相似但又不同,近些年关于儿童的研究话题历久弥新,本书通过客观的研究阐明了儿童发展的本质,语言浅显易懂、结构清晰完整。无论是选修心理学课程的学生,还是教育工作者,或是想知道“孩子为什么不高兴”的家长,都会发现这是一本非常实用有趣的书。
经典的儿童心理学书籍推荐 篇6
1.幼儿的感觉与意志
作者:孙国华/唐钺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xx-9
《幼儿的感觉与意志》被公认是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作者对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3岁中的每一天进行系统观察,有时也进行一些实验性的研究,最后把这些观察和研究记录整理成书。
2.宝宝也是哲学家:学习与思考的惊奇发现
作者:艾莉森·高普尼克
出版:浙江人民 20xx-9
这本书与汗牛充栋的“育儿宝典”最大的不同,就是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充满情感与智慧的视角,从一种崭新的角度去欣赏童年的丰富性与重要性。
3.儿童与情绪
作者:哈里斯 Harris
出版:教育科学出版社 20xx-10
《儿童与情绪:心理认知的发展》主要讲述了,如果要去爱、帮助、说服和反对他人,我们必须要知晓他们的所想和所需,人类的互动依靠的是“一种心灵理论”。这一理论的重要部分就是理解情绪,如果我们不能理解我们为何欢乐或不安,就不能真正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之中。
4.儿童发展
作者:邱莉
出版:北京师范 20xx-9
《高等院校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儿童发展》结合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逐步深入对高素质师资的诉求,旨在提升新师资培养质量,培养未来的人民教育家,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教育改革。《高等院校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儿童发展》在内容方面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