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夏至的民间风俗是什么优秀4篇正文

《夏至的民间风俗是什么优秀4篇》

时间:

夏至又称“夏节”、“夏至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是民间常说的“四时八节”中的“八节”之一。在古代,官民都很重视夏至这个节日。下面是整理的夏至的民间风俗是什么优秀4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夏至习俗 篇1

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就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如今,有的地方在夏至前后还会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消夏避伏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古时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竟而成为制度。

冬至馄饨夏至面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以及“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之说。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夏至节气习俗 篇2

夏至的由来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

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麋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节令交夏至,“夏”是季节,“至”是到来,就是说最炎热的夏季来到了。

夏至这天太阳到达黄经90度,直射北回归线。这是北一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所以夏至日又称日长至。

当日正午用圭表测日影,影长为古尺一尺四寸二分,相当于今天的0.365米,也就是一年中杆影最短的一天。夜晚观测北斗七星斗栖正指向午的方向,午在正南,这个阶段一般在农历五月,也叫午月、仲夏。

十二消息卦为姤卦,卦象“姤”表示地下已有阴气产生,“夏至一阴生”,从这天起阳光照射的时间就要一天比一天短了。

夏至民间习俗

夏至习俗1:食面

农历五月间(阳历6月22日)的夏至,是全年白昼最长的一天。周代已有祭神仪式,认为可以消除国中的疫疠、荒年与人民的饥饿。汉族风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地区。指夏至节(二十四节气之一)吃凉面(条)的习俗。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是日,家家具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谚云:‘冬至馄饨夏至面’”

6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冬至饺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这天讲究吃面。在民俗回归的当下,凡是跟夏至节令沾边儿的吃食都卖得不错。按照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节气就可以大啖生菜、凉面了,因为这个时候气候炎热,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

夏至这天,北京各家面馆人气很旺。无论面馆的四川凉面、担担面、红烧肉面还是炸酱面等等,各种面条都很“畅销”。

西北有些地区夏至吃粽子在西北地区如陕西,此日食粽,并取菊为灰用来防止小麦受虫害。

在南方,此日秤人以验肥瘦。农家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祭祖后食用或赠送亲友。

有些地区,此日多有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到娘舅家吃饭,舅家必备苋菜和葫芦做菜,俗说吃了苋菜,不会发痧,吃了葫芦,腿就有力气。也有的到外婆家吃腌腊肉,说是吃了就不会疰夏。

夏至习俗2:吃狗肉

一些地方还流传夏至食狗肉的习惯。吃狗肉能强壮身体,史记云“秦人以狗御蛊,俗谓夏至宜食狗肉”。意谓夏天多流行性疾病,夏至适宜食狗肉,以增强抵抗力。故在夏至食狗肉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夏至狗,没啶走(无处藏身)。”农历夏至日,广东阳江有袭数百年的夏至食狗祛邪补身这一民间风俗。

夏至这天,在阳江的一些镇上的农贸市场,往日的猪肉摊档,大部分挂起了狗肉,只有小部分摊档猪肉狗肉一起卖。当地市场管理人员称,平日里这个农贸市场能销售四十头以上的猪肉,而今天是夏至日,作为主要肉食的猪肉上摊只有十多头,上午还没看到牛肉上摊,原因是当地群众每年夏至吃狗肉已成相传成习。“挂猪头,卖狗肉”,成为夏至广东阳江地区肉菜市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阳江人对夏至吃狗何以如此热衷?当地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称夏至这天吃狗肉能祛邪补身,抵御瘟疫等。“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其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正是基于这一良好愿望,成就了“夏至狗肉”这一独特的民间饮食文化。

唯一与民间传统不同的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家户户在夏至日杀狗的景致今天已不复存在。然而,家家户户吃狗肉的习惯依然如故,区别只在于买吃的比杀吃的多。当地群众说,平日里生意再不好的狗肉店,夏至天也能赚个满堂红,狗肉的价格也跟着大幅上涨。

夏至习俗3:祭神祭天

在古代,夏至节的隆重程度不亚于端午节。从周代开始,每逢夏至日,朝廷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神仪式,以祈求消灾年丰。除了祭祀外,朝廷还用歌舞礼乐的方式,祈祝国泰民安。到了宋代,从夏至这天开始,朝中百官还要放假三天。而辽代时妇女则互赠粉脂囊,用来除去身上的汗渍味。

朝廷对夏至如此重视,民间也不例外。每逢夏至日,各地农民则忙着祭祀神灵,名曰“祭天”,以祈求风调雨顺。这祭天也南北有别,北方人多求雨,以防干旱;南方人多求晴,防止涝灾。时至今日,许多地区仍然保留了夏至日祭天的习俗。

夏至习俗4:忌讳剃头理发

这是在清朝时期的一项习俗禁忌。据《清嘉录》记载,“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也就是是说,在夏至日这个特殊的日子,要按时起居,不准口出诳语骂人,当然也不要剃头理发。据说,夏至日剃头理发会破运。

夏至习俗5:忌有雷雨

在民间,尤其对于农民来说,是最忌怕在夏至日这天有雷雨天气。民谚称:“夏至有雷,六月旱;夏至逢雨,三伏热。”这对于靠天吃饭的农家人来说,无论是干旱还是伏热,都是会影响农作物的收成的。所以,在旧时,人们希望在夏至里别打雷、别下雨。

江苏常州、无锡:吃馄饨 篇3

夏至这天,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吃过馄饨,为孩童称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

夏至吃什么传统食物? 篇4

1.生菜和凉面

以前老北京有句话叫“冬至馄饨,夏至面条”。按照老北京的习俗,每年夏至都可以吃生菜和凉面。吃这些生冷的食物可以有效降火,刺激食欲,但不会因为太冷而损害身体健康。所以夏至临近,冷面等食品开始热销。

2.热面条

有些人在炎热的夏天爱吃热面条,这被称为“挑锅”,据说是“邪恶”的意思。吃热面是为了驱邪,多流汗以摆脱困在人体内的湿气和暑气。

3.夏至汤

在夏至,长沙人吃用糯米粉拌紫草做成的汤圆,取名“夏至汤”。民间有句俗语叫“吃夏至汤,坑是麻石做的”,“吃一个球(读作“陀”),就一只脚过河”,比喻力量大,轻如燕。

4.夏至蛋糕

夏收后,新麦上市,所以每天吃面条是一种习俗,也有人用小麦粉拌起来摊成煎饼烤熟食。配蔬菜、豆荚、豆腐、培根等。,俗称“夏至饼”,祭祖后食用。

5.豌豆蛋糕

在这个夏日,按照老南京的习俗,大人让孩子坐在门槛上吃豌豆饼,可以预防一切疾病。这个习俗的由来是因为夏天天气炎热,人们不太想吃东西,让孩子们先吃豌豆饼来刺激食欲。另外,老南京夏至要吃一碗凉面给自己称重。

6.夏至蛋

湘南的衡阳、郴州、永州、湘西吃夏至蛋。夏至时,将整个鸡蛋煮熟,去皮,与红枣一起煮,称为“吃夏至蛋”。在湘南,主要是嘉禾、兰山、桂阳在夏至的早晨起床,把整个鸡蛋煮熟,用红纸或红染料染好蛋皮,然后放在小网兜里,系在少年儿童的胸前,一直挂到中午或下午,然后剥去蛋壳,把鸡蛋吃掉。人们认为夏至吃鸡蛋可以强身健体,健胃健步。俗话说“夏至吃蛋,石板碎。”

7.新小麦

在山东的一些地区,有在夏至煮新麦粒吃的习俗。孩子们用新麦秆做的小树篱去捞新麦粒在汤水里吃,既是一种味道,也是一种游戏。

8、圆糊。

“夏至,吃个圆糊,踩个石头,吼一声。”以前很多农民会穿上竹签,插在水田的缝隙里,烧香作为祭品,祈求丰收。所以浙江绍兴至今仍有夏至吃圆糊的习惯。

9.粽子

一些西北地区在夏至吃粽子。在中国西北地区,如陕西,这一天要吃粽子,菊花化为灰烬,以防止小麦受损。

10.麦片粥

无锡人在夏至时早餐吃粥。麦片粥不仅香味浓郁,健脾养胃,而且美味可口,为咸宜人所喜爱。能有效缓解人们在“苦夏”食欲不振的情况,同时还能祛湿利尿。这是夏至节难得的美味。

11.混沌

无锡人中午吃馄饨,意为乱与和。民间有句话:“夏至是冬至团,四季是安康人的团圆。”还有一种民间习俗是给孩子吃了馄饨炖肉后称体重,希望孩子长胖,身体健康。

12.苋菜和葫芦

有些地区在夏至,未成年的侄子侄女会去父母家吃饭,舅舅家会准备苋菜和葫芦做饭,意思是吃苋菜不会生病,吃葫芦腿会给你力量。

13.狗肉

在一些地方,夏至吃狗肉的习惯仍然流行。吃狗肉可以强身健体。史书记载,“秦人以犬制其招数。俗话说,夏至宜吃狗肉。”表示夏季疫病较多,夏至适宜吃狗肉增强抵抗力。所以夏至吃狗肉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14.荔枝

除了吃狗肉,还有吃荔枝的习惯。广州的粤语区和广西的钦州、玉林等地区,夏至的时候都很爱吃狗肉和荔枝,不辣一起吃。大量吃荔枝容易引起低血糖,也就是“荔枝病”,所以一定要适量。

15.渡水。

在夏至的这一天,山东各地都要吃凉面,就是过水,用麦秸编织一个精致的'篱笆,在汤里一次次把面条舀进嘴里。对于孩子来说,它不仅仅是一顿饭,更是一种游戏,充满了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