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2023师德师风建设典型工作案例【最新4篇】正文

《2023师德师风建设典型工作案例【最新4篇】》

时间:

学校是人才成长的摇篮,是知识创新的基地,也是精神文明的阵地。教师是以德治校的主力军,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人才成长的引路人。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2023师德师风建设典型工作案例【最新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师德师风建设典型工作案例材料 篇1

01、__市北庄幼儿园

一个“德”字抓到底:坚持以“德”为先,教师们不仅在园挥洒汗水辛勤耕耘,还能利用双休时间,走进少儿图书馆定期开展“书香馥郁志愿同行”活动。志愿者们在活动中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为3-6岁幼儿提供精准服务,帮助孩子爱上阅读,享受阅读的快乐。

一个“爱”字贯始终:践行爱的教育,师德建设工作中始终贯彻一个“爱”字,力争将温暖的阳光洒遍每一个角落。在园内常规开展感恩教育、劳动教育的同时,还带着爱走进特殊教育学校,走进“暖时光”工作室,通过绘本故事讲述、亲子手工制作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温暖互动。

一个“民”字挂心头:该园坚持以弘扬新时期教师的高尚师德为主心,以人民的需要为抓手,思人民之所思,想人民之所想。积极携手港城爱心社联合开展“甜甜蜜蜜与爱同行”糖果募捐活动、“用心编织爱,温暖衣加衣”活动、“情牵大山,小小张文明在行动”的义卖等活动。

02、__市实验小学

传承范贤文化、端勤毅的校训,创建“香樟树下”为意象的教之道品牌栏目,实施高位引领,为教师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让师德、师能融于心、践于行,构建共学、共研、共享、共进、共成长的教师发展共同体,不断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案例概述:“教之道”是教师交流、学习的舞台。在这里,教师讲好自己教育教学的故事,以贤为范,在互动、互助的实践中共同进步。骨干教师,提炼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分享和指导;青年教师,继承前辈们敬业、乐业的精神,多思考,勤实践,总结成长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截至目前,学校已经举办了如下10期教之道专场活动:

具体案例:在第十期“教之道——行板如歌向未来”专场活动中,邀请了老中青三个层面教师代表,讲述他们的成长故事。金燕老师坚守自己的教育初心,把满腔热忱和无限的爱都奉献给了学校的体育事业;周敏老师用温暖的语言,讲述自己工作24年来从一名新教师到优秀教师的蜕变;蔡晓波老师分享了他“永远积极向上,永远热泪盈眶”的初心故事,为了师生之间纯粹的情感,他将继续散发光和热。听了三位老师的成长故事,在座的老师们都感受到了生命的鼓舞和感召。

案例效能:“教之道”覆盖了各个层面的教师对话、分享,每个层面的教师都在不同阶段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百年老校的“范贤精神”镌刻着实小人的精神追求,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思想力量,促使每一位教师竭尽全力去坚守。

03、__市__高级中学

创建乐语“廉”心廉洁教育品牌,下设“清风乐高”“沧浪濯缨”“红‘廉’花”“新‘清’年”四个子品牌,以不同方式对不同教师群体开展廉洁教育,打造师德建设新样板。

清风乐高(面向全体教师):校内建有廉洁文化长廊、三省亭、清风竹林等有形的廉洁文化阵地。同时,在学校网站、校刊《乐苑》等开设廉洁文化宣传专栏,进一步拓展廉洁文化宣传阵地,让“崇廉、学廉、守廉”蔚然成风,逐步营造“清明政风、清净校风、清正教风”的校园生态。

沧浪濯缨(面向行政人员):为行政人员开设“警钟”课堂,开展常态化警示教育和理论学习活动,引导行政人员时刻紧绷纪律弦,牢记廉洁底线和法律红线,避免懈怠和侥幸心理,做到警钟长鸣。

红“廉”花(面向党员教师):为党员教师开设“红色大讲堂”,讲述红色故事,开展廉洁演讲,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在廉洁教育和师德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让红色的种子,开出“清廉”的花朵。

新“清”年(面向青年教师):每年为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开设“廉洁从教第一课”,为青年教师扣好廉洁从教的第一粒扣子。选派优秀退休教师为入职三年内的青年教师开设廉洁讲座,以优秀退休教师从教多年的教育故事,感染青年教师。

04、__市第三职业高级中学

念“融”字诀:把师德建设与骨干教师队伍、青年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等建设工作相“融汇”,与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活动、党风廉政建设相“融合”,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思政课程建设的相“融通”,结合学校“习匠手、养匠心、铸匠魂”教育特色,通过编写校本教材、创新活动方式等,充分发挥师德师风建设的导向作用、引领作用。

建“新”平台:建好师德师风建设基础设施,学校先后建成匠心党建园、廉洁文化园、校史文化长廊、核心价值观文化墙、产教融合成果展示厅等校园文化场馆。开通师德师风建设宣教平台,分别开设优秀班主任事迹展、年度先进个人事迹展、优秀共产党员事迹展等,微信公众号开辟“爱廉说”专题频道,网站专门开设师德师风建设专题,加大宣教力度。

练“真”功夫:始终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注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先后建成技能大师工作室、校企技能名师工作室、创新名师工作室、启航班主任名师工作室等团队,常态化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达标课、党员先锋展示课、文化专业评优课等活动,推动教师在专业技能上练就真功夫,激励全校教师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

师德师风建设典型工作案例材料 篇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__书院坚持铸魂育人、师德为先,坚持育人者先自育,以“三专三化”为指引,落实“专门、专业、专心”的工作要求,推动“团队化”“梯队化”“项目化”的工作模式,探索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积极提升整体育人水平和育人质量。

团队概貌与工作实际

__书院现有学生2424名,主要来自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哲学系、政治学系、法学院、社会发展学院、外语学院、传播学院等8个专业院系的18个人文社科类专业,占全校本科生的1/6。

面对体量大、头绪多、块面广、要求高的一线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书院团队工作热情高、意愿强,但也面临年轻化、经验少等现实状况。为此,书院立足实际,加强师德锤炼和素质提升,致力于打造一支拥有“专门的工作任务”“专心的工作态度”“专业的工作质量”的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三专”工作团队。

具体做法与实施过程

“三专三化”建设的核心理念是将师德教育与学生思政工作实际充分结合,注重师德建设的日常化和持续性。为此,根据国家育人要求,立足团队实际,结合学生需求,把握工作特点,__书院制定了《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实施方案》,主要包含“1项系列化研修计划”“2项特色化助力计划”和“3项个性化发展计划”,以“一心”辅导员沙龙、辅导员工作室培育计划、辅导员研究能力提升计划为依托,通过理论学习、主题研讨、专题调研和外出考察等方式提升书院辅导员的实务能力和研究能力,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推动立德树人更有力、有为、有效。

01、开展1项“系列化研修计划”

书院60%的辅导员为新近入职,工作经验在2年以内;面对学生有亲和力、能打成一片,但囿于学科、经验等限制,对国家育人要求的领会尚不足、不够、不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为此,书院开展专项研修计划,一方面坚持“请进来”,邀请思政工作领域的专家、学者、前辈进行精神宣讲和文件解读,引导并鼓励辅导员深入领会、自觉遵循并积极落实总书记的要求,提高站位、领会要义,吸收、转化并融入日常育人实践,真正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2019年以来,杨昌利、邱伟光、赵正桥等分别走进__书院“一心”沙龙,将自身理论、经验、思考传递给年轻辅导员,帮助他们强化职业理想、厘清责任使命、明确职业方向、习得育人经验。

另一方面,坚持“走出去”,向兄弟院系、高校学习调研,拓展育人思路,提升育人实效。围绕“三全育人”“精准思政”等,__书院分赴复旦大学、上海纽约大学及我校教育学部学习调研,重点汲取典型做法和独特经验,转化为书院育人资源和育人方法,助力人才培养。

02、开展2项“特色化助力计划”

__书院学生主要为本科生、00后,人文色彩浓厚、思想丰富活跃、成就动机强、发展期望足、对学校要求高。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确实存在“阅历不广,容易从自身角度、从理想状态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世界”等局限性。为此,__书院坚持以“时代视野”“家国情怀”“奋斗意识”等为核心,以学生素质能力达成为关键,鼓励、引导并支持辅导员在思想上与学生“同频”、在行动上与学生“同步”,读懂学生、理解学生、引领学生,推动师生同向同行、共同发展。

__书院推动2项“特色化助力计划”,一是“辅导员工作室培育计划”。着力对标一流人才培养导向,对标学生发展要求,对标第二课堂建设目标,将学生成长性、发展性要素具象化为辅导员工作标准、要求,推动工作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延伸;二是“辅导员科研项目培育计划。着力以“时代新人的内涵、导向和要求”“青年人的思想特质与规律”破题,开展专项研究,力图弄清摸透学生成长发展的特点规律。两项培育计划由师生合作实施,旨在形成师生成长共同体。

03、开展3项个性化发展计划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规定了辅导员的工作领域,着力强调辅导员的九项职责,为此__书院着力鼓励辅导员发展优势,提升素质,探索个性化发展方向。第一,开展职业能力认证计划。引导辅导员具备以下证书中的至少一种:(1)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师(中级);(2)职业生涯规划师(中级);(3)其他和辅导员工作相关的证书。第二,开展专业化发展定向计划。辅导员应在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等8个方面重点明确一个专业化发展方向,以长期、持续地开展理论和实践工作。第三,开展专业能力展示计划。引导辅导员以职业能力为着力点,不断磨炼提升触摸学生思想、解决学生困难、引领学生成长的能力。

项目成效与主要经验

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明确,“积极推动高校建立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这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也是人才培养的新探索。辅导员团队作为书院制建设的重要主体力量,要坚持以“专门”“专心”“专业”为指引,提升自身建设水平,进而服务、辐射和引领学生成长。在“三专三化”理念的指引下,__书院持续提升团队育人能力,逐渐实现师生共成长,取得一定成效。

第一,放大团队育人效应。__书院突破传统思政工作模式,发挥团队优势,摸索形成“专一专精、纵向延伸、统筹联动、交叉共育”的工作机制。一方面,组建学生党建中心、健康体育中心、创新创业中心、生涯发展中心、社区文化中心等专业化育人团队,推进“组合式”育人模式;另一方面,围绕“五育并举”的育人导向,进行一体化、精细化的课程设计,给予学生丰富社区文化体验和丰富的“活动菜单”。在摸索实践中,书院育人优势逐渐凸显,凝练形成“博雅__、智慧__、健康__”的育人理念,不断放大团队育人效能。

第二,实现师生共同成长。以2019年为例,书院获批省部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4项、校级课题2项;获评学生工作优秀服务奖(集体)、校“三全育人”示范院系等;2名辅导员获上海市学校心理咨询师证书等;而在“三专三化”的建设中,学生的成长轨迹以立体化、动态化、数据化的方式得以呈现,精准思政正在不断落地。

__书院将坚持“三专三化”理念,坚持育人者先受教育,不断提升辅导员团队的素质能力和师德风貌,全心培育师大学子,为一流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师德师风建设典型工作案例材料 篇3

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过程中,职业生涯的开始是塑造教师道德风貌的关键时期,它关系到教师的职业道德观念的形成、从教知识的积累、教学观乃至教育观的浸润等。据统计,目前艺术学院40岁以下青年教师比例已超过45%,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一大批青年教师走上教学和科研第一线,成为学院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成长速度,既关系到青年教师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学院加强内涵建设、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的进程。本案例就当前青年教师在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影响其成长与发展的问题进行了解和把握,通过开展“星光计划”系列活动,助力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一、青年教师面临的困境

(一)自我身份角色的转换

入校后一段时间内是青年教师压力最大的一个阶段,这一阶段是渴望学院给予特别关注的时期。艺术学院有超过80%的青年教师为外地来沪,他们对上海、对学校、对同事都存在一定的陌生感。同时,青年教师作为新进教职工,经验少、定位模糊,可能会存在只注重眼前的具体任务、具体工作,很难考虑长远的发展,对未来缺少规划或者难以自行规划的问题。

(二)教学角色的转换

新引进的青年教师一般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和科研素养,但由于他们可能没有经过系统的教学培训,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在自身专业积累和向学生传授知识之间存在不平衡,授课效果还不够不理想。

(三)科研角色的转换

青年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承担着繁重的科研压力。结束了博士求学的阶段,没有了导师的指引和原有科研团队的支撑,青年教师进入了一个独立开展科研的阶段。除了要解决科研项目申报难度大、研究资金缺乏、研究时间碎片化的困难,多数还需要结合学院发展调整研究方向。

二、项目目标

“星光计划”以“青年教师与学校共发展”为理念,从学院的实际出发,创造有效条件帮助青年教师,尤其是刚入校的青年教师解决实际问题。

一是青年教师与学校共发展,推动青年教师紧紧跟随学校发展的节奏和方向。由此首先要提升青年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引导他们热爱学校,从而激发自身的使命感。二是学校要与青年教师共发展,以青年教师的发展助力学校的发展。虽然青年教师还只是科研成果并不丰硕的“青椒”,但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定位将决定学校发展的潜能,只有切实关心每位青年教师,从生活、学习、工作中给予他们支撑和引导,才能使得青年教师更加有理想、有激情、有本领、有担当,才能更好地推进学校的内涵建设。

三、项目内容

艺术学院“星光计划”系列活动围绕政策引导、交流平台、氛围营造三个方面展开,全力支持青年教师成长。

(一)健全政策措施,提速青年教师成长

艺术学院讨论制定了《艺术学院青年教师扶持办法》《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教材建设规划(2021-2025)(试行)》《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示范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等多项政策。从科研工作、教学工作、指导学生创新实践和参加专业竞赛、积极参与学术活动等多个方面,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和奖励。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政策的推出,让青年教师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学院的关心和温暖。在引导青年教师聚焦学院重点工作的同时,解决了青年教师科研经费缺乏的实际困难。帮助青年教师更好的融入学院发展,更加专注地开展教学科研工作。

(二)搭建交流平台,全面提升青年教师能力

通过组织开展专题讲座、分享交流会、沙龙等系列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不同层次与方向的交流平台。交流活动分为“了解华理”、“职业提升”和“合作向上”三大模块,从多个角度提升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在“了解华理”模块,学院邀请学校不同部处的老师开设主题讲座,解读学校政策,让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对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制度、人才培养体系等各方面有明确清晰的认识,帮助他们快速融入华理。

在“职业提升”模块,学院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授课比赛、职业技能竞赛,并邀请不同学院的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嘉宾。青年教师同台竞技,老教师点评指导。每次活动既是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一次检阅,也是青年教师向其他教师汲取经验的一次机会

“合作向上”模块旨在为青年教师跨学科、跨院系的学术研究交流提供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引导青年教师加强交流与合作,开展学科资源共享和跨学科合作。

(三)营造良好氛围,凝聚青年教师奋进力量

利用微信公众号、学院网站等媒体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2019年起,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共计推送60余篇相关文章,其中包括课程展示、教师获奖喜讯、教师风采展示,以及“星光计划”、教学竞赛等活动报道。同时,在微信公众号开辟了全新栏目“师说”,用于展示教师关于专业的观点与看法。

四、工作成效

近两年内,艺术学院青年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功能都得到了一定提高,为学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一流学科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青年教师的整体面貌得到改善

学院逐渐涌现出一批能够踏实钻研、精心授课、甘于奉献的青年教师群体,其他教师见贤思齐,积极提升自我,从而营造出艺术学院积极、团结、奋进的整体氛围。

(二)培养出一批先进典型人物

目前,学院已建立4支研究团队,依托团队建设,近两年内,艺术学院2名青年教师主持的项目先后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名青年教师成功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与“晨光人才”计划。青年教师林轶南获得了第四届上海高校青教赛三等奖、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立项,他所主讲的课程《设计基础》先后获得了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首届上海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除此之外,许多青年教师在科研、竞赛、教学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出版著作2本;获国家级项目立项2项、省部级项目立项14项,参加国际会议10余场,国内外重要奖项30余项,发表论文近百篇。

虚实结合有序,师生互动有情

教务处

2017年7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7-2020年开展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的通知》(教高厅〔2017〕4号)。根据通知精神,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化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等相关要求,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我校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断加强学校实验教学优质资源建设与应用,着力提高学校实验教学质量和实践育人水平,2017年起,我校正式启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工作。

一、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虚拟仿真课程建设

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工作,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顺应经济社会需求、遵循信息化时代教育教学的新规律,致力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相关专业类急需的实验教学信息化内容为指向,探索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个性化、智能化、泛在化实验教学新模式,形成专业布局合理、教学效果优良、开放共享有效的信息化实验教学项目新体系,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和人才培养事业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设课程平台,规范教学管理

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8年以来,学校已经完成校级层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立项56项,覆盖20多个学科门类,这其中5项入选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1项入选上海市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原名为虚拟仿真实验项目,2020年起更名为虚拟仿真一流课程),10项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2项入选上海市重点课程。同时已经建成“华东理工大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平台并上线运行,有效加强了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过程管理。

三、开放共享,打造有温度的网上课程

2020年春季学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受疫情影响,学生无法返校学习,打乱了学校所有教学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学校开展线上教学。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运行正当其时,学生通过“华东理工大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平台”线上学习实验课程,使学校实验教学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仍得以顺利开展,为保障学校线上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非常重要作用,同时也促进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发展。

2020年及以前的项目均已在“华东理工大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平台”上线运行并向社会开放,服务社会。除本校学生学习使用外,其他兄弟院校的学生也同时上线学习我校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课程资源,成功打造线上线下融合、课内外互动的学习空间,促进了师生交流和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和实践学习,让实验教学活起来,深受老师和学生欢迎。目前“华东理工大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平台”上的总学习人次数已经达到146153人次,推广及应用效果良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发挥“金课”资源优势,强化示范引领

以国家级一流课程及上海市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为契机,在学校推进“金课”建设工作的指引下,努力推进实验课程建设工作,打造实验“金课”,发挥优秀实验课程的榜样示范与辐射作用,带动全校课程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已经有共计23项入选国家级或上海市级课程项目,比如金浩老师领衔的《流化床单元操作虚拟仿真实验》、刘殿华老师领衔的《大型甲醇合成反应系统虚拟仿真案例实验》、刘金库老师领衔的《极端条件下可控制备多维石墨烯虚拟仿真实验》、孙学芹老师的《虚拟仿真实验-无水无氧综合化学实验》、庄英萍老师领衔的《糖化酶催化啤酒发酵工艺虚拟仿真实验》等5门课入选首批国家一流课程,并在华理e教务公众号进行宣传,示范效果良好。

五、组织市级会议,示范作用立足上海,辐射全国

针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工作,学校组织召开上海市级实践教学研讨。分别于2019年11月召开“2019年上海高校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研讨会”、2020年7月召开“上海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应用与共享专题研讨会”,两次会议全市高校参会,每次会议参会人数达150人以上,总结研讨实验、实践教学,有效促进校际交流、推动上海市及我校实践教学的发展,共同推进实验育人,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工作。

六、受媒体关注,有效扩大影响力

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受到诸多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一定程度宣传了学校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工作,扩大了社会影响力。

师德师风建设典型工作案例材料 篇4

在人生的辞典里,“爱”这一字最为广博而深奥,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它看似抽象,却又很具体,它包含了太多的温馨与美好的回忆。这其中有一种爱,不似母爱的伟大,却有母爱的包容;不似父爱的深沉,却有父爱的宽广;不似友爱的温暖,却有友爱的温馨,这便是教师之爱,它来的更轻、更柔,更让人难以忘怀。泰戈尔曾说:“爱是理解的别名”,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爱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以爱之名,与学生相互理解,做一名有温度的教师,是教学成功的开始。

当我真正接手属于自己教学生涯的第一棒时,我的内心是忐忑不安的,怕自己无法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于是我四处“取经”,得出的结论是:凶。这之后,每当走进教室,我就会立即摆出一张冷脸,我铆足劲做一个严厉的老师,这招确实奏效,班里的纪律好了很多,甚至我没有走进教室,学生都已经做好了课前准备,但慢慢地,我发现这一招也越来越不管用,批评教育的有效时间只有十几分钟,学生与我的距离越来越远。看到我走来,原本在玩闹的孩子立即停止了,还有一次,我经过学生身旁,听到一名男生小声地对他的同桌说:“肖老师有点可怕。“那一刻,我突然有些恍惚,可怕这个字眼,离我对师生关系的期许相去甚远,我终于实现了年少时的梦想,走上了讲台,却成为学生时期反感的那种教师。于是我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对于师生关系的处理有了更好的想法。

一个炎热的下午,估计是孩子们还没有从燥热中走出来,大部分孩子都懒洋洋的,但仍然有几个女孩子端正地坐着,我灵机一动,转变了以往的教学态度,说:“今天这节课我最喜欢的是杨某某同学,因为她在上完体育课后,依然坐姿端正,在认真听课,真是太了不起了!”话音刚落,其他孩子一致调整了自己的状态,端正了坐姿,一双双小眼睛无声地看着我,好像说他们也能做到,也想要得到老师的表扬。从那次课起,我经常在课上点名表扬同学,课后也多和孩子们沟通交流,在课间活动时主动加入他们,和女孩子跳绳,和男孩子一起打羽毛球。过一久,我发现被表扬的同学上课更认真了,作业更优秀了,成绩也有了提高,班级的课堂纪律也有了明显的好转。这次教育契机告诉我,同一件事情,鼓励和赞赏比批评更能引导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

从教三年多来,我的工作一半星辰大海,一半风尘仆仆,我试着努力挖掘对学生有益的教育方式,时时以赞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事事以鼓动的语言鼓舞学生,放下了严师的“架子”,少一些成人的标准,学会揣摩孩子的心理,多了一些与孩子的平等沟通,试着在生活中成为孩子的朋友,无论是开学或放假,或者是其他的节日,都会和家长一起为孩子们准备“惊喜”,仪式感十足。同时也在课后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培优补差,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还经常与家长进行交流,利用假期进行家访,反馈孩子在校情况,形成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孩子取得更大的进步。开始很难,过程也很坎坷,极尽琐碎,但我也收获了很多满意的答卷,身边的每一个孩子都在用自己特有的温柔温暖着我。

我们班上有这样一个孩子,她是一个内向的女生,平时和她说话,她会不好意思,但她看到有趣的事情,会跑到办公室来和我分享,发现我嗓子不舒服,会贴心地提醒我多喝热水,像一个爱脸红的小太阳。有一阵子,她开始上课走神发呆,作业质量下降,甚至是成绩也大幅度下滑,我找到她想询问原因,她紧张地站在我前面,涨红了脸,不停的绞着袖子,支支吾吾半天说了一句:“最近电视在放我最喜欢的动漫,但是妈妈不给我看,我就早上五点多钟起来偷偷看。”听她这样说,我问她喜欢看什么,她说喜欢巴啦啦小魔仙。我告诉她我小时候也喜欢看,她顿时抬起了头,眼睛里的光迸发而出,高兴地对我说:“真的吗?”我看着她期待的眼神,点了点头,然后对她说:“巴啦啦小魔仙的剧情很精彩,也很有趣,喜欢是再正常不过了的,但是你悄悄的瞒着妈妈看,这样不但影响你学习,也伤害了你的身体。看电视也要有约定呀,你认真学习,把该做的事情给做好,这样你妈妈一定会给你看的。你说是不是?”她满眼通红的看着我,坚定地点了点头:“老师您放心,我一定不做这样的事了!”事后我也和她妈妈沟通,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慢慢的,她也找回了原来的状态,反而还有了进步。

我发现,在孩子们逞强的外表下其实包裹着一颗非常脆弱的内心,教师越强硬它包裹得越结实,当教师温柔的感化时,它厚重的外壳会一层一层褪去,让你看到那颗晶莹剔透的内心。教育是一门艺术,是温柔的“征服”,我们正是以滴水穿石的恒心、牵着蜗牛散步的耐心、帮助每一个学生成长的责任心,在学生心灵深处耕耘。

“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未来,我会继续砥砺前行,不负韶华,把温柔的元素尽可能多的加入到教育中,以爱为底色,做一名有温度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