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好人好事新闻报道精选4篇正文

《好人好事新闻报道精选4篇》

时间:

《好人好事新闻报道精选4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好人好事新闻】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好人好事新闻报道 篇1

关键词:电视新闻;现场报道;记者素质;要求

中图分类号:G21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883(2015)23-0007-01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电视新闻媒体的改革和发展,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成为当前电视新闻节目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通过电视台记者向观众实时报道新闻现场发生的事实,让观众直观真实地了解到现场情况,电视新闻现场报道需要记者具有应变能力和责任意识,能够对新闻现场进行敏锐的观察,然后将所见所闻准确地传达给电视观众,在电视新闻报道过程中记者能全方位地驾驭现场。记者在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记者的专业素质可以通过电视新闻现场报道集中体现。

二、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1)记者难以全面掌握新闻现场的情况。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画面需要与记者的表述紧密结合在一起,记者需要在新闻现场第一时间组织简短准确的语言来描述现场画面的经过,让观众了解现场发生的情况,将自己所见所闻准确传达给电视观众,从而体现出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紧凑性和立体感。但是,由于现场记者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对电视新闻现场的掌控,不能够对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无法将新闻信息第一时间向观众报道,也无法组织精妙简短的语言表达重要的、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对现场所有情况都是一笔带过,难以突出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重点,从而导致现场报道主题不明确,降低新闻价值。

(2)记者缺乏对现场报道的理解。随着电视新闻媒体的发展,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成为当前新闻报道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形式,对记者的专业素质要求也有所不同。所以,有些记者难以准确理解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记者的职责,不明确如何在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发挥记者的作用,甚至认为记者在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就是扮演着向新闻当事人采访和提问的工作,完全没有认识到现场记者的重要性,记者成为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的“配角”,没有起到引导观众、传递信息的作用。

三、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1)具有敏锐的新闻观察力。电视新闻现场报道需要记者具有极强的时间观念和敏锐的新闻观察力,现场报道以直播的形式呈现给观众现场画面,这就需要记者快速判断现场情况,通过理性分析找出新闻价值点,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语言将新闻报道给观众。敏锐的新闻现场观察力是记者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只有具备了敏锐的新闻观察力,记者才能够在现场直播过程中敏锐地捕捉到最关键的内容,了解事件最本质的原因。现场记者要在现场找到观众需要的新闻信息,通过调查分析让观众了解到事件的本质,发掘隐藏的新闻价值。

(2)具备准确的分析判断能力。在进行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记者需要“耳听六路,眼观八方”,必须掌握通过视线和摄像机双重观察,搜索素材的能力。新闻素材吸引人并不完全在于其事件的轰动性和突发性,通过记者对事件的分析而烘托出气氛,通过细节的阐述更能够让人感动,引起观众情感共鸣。所以,这就需要现场报道记者具备准确的分析判断能力,不仅能够陈述现场事实,而且可以通过分析判断将现场报道的所有环节联系到一起,找出现场事件的细节,抓住精彩画面进行深入报道,提高新闻价值。记者对现场报道内容分析判断不仅局限于新闻内容,还要具备对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现场环境瞬息万变,记者需要抓住细节,突出重点,找出现场最为典型最具价值的事实进行阐述,引导观众去发现最关键的新闻内容,从而让观众了解事实。

(3)具备良好的现场驾驭能力。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基本都是以直播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这就需要记者具备良好的现场驾驭能力,对于现场发生的各种突况都能够妥善应对。当记者深入到报道现场,首先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判断现场的基本情况,通过观察和采访了解事件发生的过程,分析新闻价值所在,并且能对事件发生趋势做出可预见性的判断,明确新闻事件的主题,了解报道重点以及选材角度等,从而能够驾驭现场报道的所有相关信息。记者为了加深对现场情况的了解需要对现场当事人进行采访,所以记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不但要了解被采访人的心理状态,还需要了解观众的心理需求,寻找切入点,找出关键问题,因势利导,按照设定好的路线进行互动,以最佳的视角呈现最好的新闻报道。

(4)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记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为了深入地了解现场,发现细节,记者需要与现场有关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也需要与观众进行交流,记者通过语言交流从现场当事人了解信息,然后组织语言将信息传达给观众,所以说记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记者必须具有良好的逻辑分析能力,如何组织语言将问题阐述清楚,如何措辞最为适当,如何组织语言才能让观众易于理解,都需要记者具备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在现场报道过程中,记者需要使用规范性口语,不仅需要具备书面语言的正确规范性、较强逻辑性、简洁干练、端庄典雅,还要符合口头语言的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亲切自然、顺口入耳的要求。

(5)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记者经常会遇到各种突况,记者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必须沉着冷静地面对,学会自我调节,克服紧张激动的情绪。所以,记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应对现场突发状况,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现场的实际情况,分析现场新闻价值点,判断新闻现场的发展趋势,组织语言向观众传达准确的新闻信息。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多采用现场直播的形式,记者难免会感觉到压力和紧张,所以记者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会自我调节,始终保持头脑冷静,处理好现场的突发状况。

参考文献:

[1]黄涛。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的培养与打造[J].新闻窗,2011.

好人好事新闻 篇2

新闻策划主要是提炼新闻点。新闻策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策划不单指报道策划,它是对新闻新闻传媒生存的战略规划,包括对传媒的受众定位、经营方针、产品(报刊、通讯社新闻、广播电视节目等)设计、制作与营销、广告经营、员工构成、内部管理、资产资金、技术设备,以及传媒的其他各类经营活动和社会活动等进行的运筹和规划;狭义的新闻策划是指新闻采访策划,即新闻业务中的“战役”策划,指新闻传播工作者在一定时期内,为了达到某种传播效果,对具体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所作的设计与规划。

策划新闻又叫媒介事件和制造新闻,是组织的公关人员利用记者对于新闻的不断需求,而有计划、主动地制造出能够吸引记者报道的有新闻价值的事件,目的是引起新闻界和社会公众的注意,使组织的名字经常可以在新闻媒介中出现,从而达到提高知名度、树立组织良好形象的目的。

二、策划新闻与新闻策划的区别

(一)涵义不同

“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虽然只有“新闻”与“策划”两个词组合的先后顺序不同,但意思却差别很大。“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

1.“新闻策划”的涵义。“新闻策划”中,“策划”作名词,“新闻”修饰“策划”,合起来讲意思是“关于新闻报道的设计谋划”。进一步说就是围绕新闻设计谋划,或根据新闻需要设计谋划。新闻是目的,策划是手段。“新闻策划”是新闻报道活动的策划,重点是解决做好报道的问题,是新闻工作者的一种新闻活动的行为,仍然属于新闻活动的范畴。

2.“策划新闻”的涵义。“策划新闻”中,“策划”作动词,“新闻”是“策划”这个动作的对象,合起来讲意思是“设计谋划新闻”。进一步说,就是依照设计谋划做新闻,或根据设计谋划需要做新闻。策划是目的,新闻是手段。“策划新闻”实际上是策划新闻事实,不属于新闻活动的范围。更类似于虚假新闻,往往是在事件发生之前,主观地进行制造新闻。

(二)运作不同

由于“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的涵义不同,使得其运作方式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1.“新闻策划”的运作。新闻策划,既然是围绕新闻设计进行谋划,或根据新闻需要设计谋划,是新闻报道活动的策划;那么,在运作过程中,应先有新闻事实后有报道策划。“新闻策划”是建立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如设置报道议题,制订报道计划,做好采访准备等。这里,新闻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作为新闻的本源保持了其本身的真实,新闻策划的运作遵循了新闻报道的规律。

2.“策划新闻”的运作。策划新闻,既然是依照设计谋划做新闻,或根据设计谋划需要做新闻,是对新闻事实的策划;那么,在运作中,应是先有策划活动后有新闻事实。“策划新闻”建立在策划的事实基础上,如新闻导演、炒作、造假等。这里,“新闻事实”是人为制造的,事实作为新闻本源被歪曲或造假,丧失了其客观、真实性,策划新闻的运作违背了新闻报道的规律,是新闻媒体被社会各种利益集团所利用,借助新闻报道以达到其利益扩张的目的,这一般被认为是新闻炒作而不是真正的新闻策划。

(三)性质不同

著名报人普利策说:“新闻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真假之别。”从中可见,对新闻的定“性”是以真假作为区分,而不是以好坏作为区别。倘若硬要以好坏进行区别,也只能说:唯一的标准就是真假。依照这个标准,不妨也将“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中的“新闻”作一个定“性”。

1.“新闻策划”的性质。根据“新闻策划”的运作分析可知:先有新闻事实后有报道策划,“新闻策划”建立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作为新闻的本源保持了其本身的真实,它遵循了新闻报道的规律。显然,“新闻策划”的新闻是真实的,是真新闻。

2.“策划新闻”的性质。根据“策划新闻”的运作分析可知:先有策划活动后有新闻事实,“策划新闻”建立在策划的“新闻事实”的基础上,事实是人为制造的,事实作为新闻本源被歪曲或造假,丧失了其客观、真实性,它违背了新闻报道的规律。显然,“策划新闻”的新闻通常是虚假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假新闻。

三、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的联系

好人好事新闻 篇3

[关键词]新闻故事化;内涵;途径

故事的莫言得了诺贝尔;讲故事的李安再一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讲故事的柴静,更是掀起一阵舆论狂潮。他们就真的比其他的作家、导演、记者更具思想光芒吗?无非是他们的表达方式更易被接受罢了。

曾经,报纸靠着垄断和摊派卖内容;现在,报纸靠着发行与零售渠道卖广告;将来,一定会再次成为内容提供商,能够出卖的只有新闻。什么样的新闻才是有市场的?首先,一定要先给读者一个好看的故事。

新闻需要故事化

新闻是故事,任何一条好新闻,它必然是一个好听的故事,人类从有自己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那天起,都在讲述故事。讲故事是一门学问,新闻的故事更是如此。哥伦比亚大学的萨伊德在他的《报道伊斯兰》中说,新闻是一种知识形态。记者通过把自己采访的素材赋予意义和重要性,使其采写的故事娓娓动听。在真实的世界里寻找、发现新闻主题,发现戏剧性的故事、有人性的细节,把貌似单调乏味的普通人变成一个个充满了人性味的感人故事。

社会新闻故事化体现的是新闻的人性化,是新闻界的一种进步。故事这种叙述方式符合绝大多数人的接收喜好,能调动观众的接收兴趣,容易与观众形成情感互动以至达到共鸣;而且故事化新闻能更好地维持受众接收信息的积极性,进而将这种积极的情绪转移到媒体上,有利于媒体培养观众的“情感忠诚度”。

近几年来,关于新闻的故事化,学者们研究了很多,也总结了很多结论性的东西,有些人坚决反对新闻的故事化,认为它把新闻报道引向虚假、浅薄和媚俗;相反,有些人认为新闻故事化不仅让观众更乐于、更容易接受记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而且可以让观众从故事化的讲述中领略到某种具有启迪性和情感性的东西,从而使新闻更具有人文色彩。其实争论的焦点在于新闻的主体,只要把握好和坚持新闻的真实性,不让故事细节冲淡新闻主体。

怎样理解新闻的故事化

传播学者李希光所说,“新闻记者的核心任务是做好邮递员,准确无误地传送信息。但是,传递信息的新闻报道仅仅是完成了记者的一半工作,另一半工作是在这篇报道里讲一个能渗入读者或听者灵魂的好故事。深入读者的灵魂,也就是打开读者的心灵之窗,需要记者把新闻写作当艺术那样……用人性的观点和一套娴熟、敏捷、精确的手法采写你的作品。”

对故事化的含义,“是指在客观真实地报道新闻事实的过程中着力挖掘新闻事实发生过程中与众不同的细节、情节,并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将其表现出来,改变新闻作品长期以来平板无趣的模样,引起受众阅读(收看、收听)的兴趣,进而达到他们喜欢、可读的目的。”也就是说,新闻故事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故事,他是建立在新闻事实基础上的“故事”,是新闻基本要素俱全的“故事”,确切地说是以故事的手法对社会新闻事实信息的处理。

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这样定义新闻故事化—— “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客观实践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平面化和现场感不强是时下报纸宣传的缺憾,而新闻故事化写作方式借用了文学化的表现手法,用形象的事实说话,尽可能地寻找实践中蕴含的戏剧性或含有幽默感的情节和细节,使得社会新闻报道变得丰满而立体,极大地增添了新闻报道的魅力。

有研究者认为:“以说故事的方式向人们提供的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和记忆。因为这种方式让人放松,让人觉得有趣。以这种方式整合过的新闻素材将更加有效地吸引观众。因为观众看到的不再是干巴巴的事实罗列,而是真实的生活。”故事是观众接受信息的天然“桥梁”,它真实、亲切、生动、令人兴趣盎然。

如何让新闻故事化

悬念和冲突是故事的基本构成因素,新闻故事化重描述、冲突、情节。故事化新闻与一般新闻报道的区别在于一般新闻报道只注重新闻事件的结果,而故事化新闻不仅关注事件的结果,而且更重视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悬念,加上记者别具匠心的讲述,一条普通不过的新闻题材,就能变成一个精彩的故事。

故事要好看需要有冲突、悬念和高潮,而要使社会新闻的故事更具有戏剧化,就要靠细节来一一串起,新闻的表现力和生动性全靠细节。日常的生活是平淡的、琐碎的,这就要求从普通中发现亮点与细节,注重展现新闻故事的情节,挖掘人物内心的情感,刻画人物的个性,捕捉生动传神的生活细节,从而增强电视社会新闻报道的可视性,使报道充满趣味性和人情味。记者在采访中应注意寻找感性的细节,尽量采用那些能引发观众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细节,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真实。

“细节”单从字面上看,就知道它太小了,不经过仔细、认真地观察,一般是不容易发现,要把新闻做得丰满、好看,就是要把容易被别人忽略的细节捕捉到,而这些细节往往在新闻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做出与众不同的新闻。

究竟是新闻故事又或是故事新闻,这种纯概念上的争论并不重要,也毫无意义,关键是我们怎么去做去把握,制止新闻故事化中出现丝毫的虚构,防止使新闻流于浅薄的危险,更要避免可能因过于追求情节而损害新闻的真实性。

《淮南子》中有一句话“大乐必易”,伟大的作品,一定是普通人能听得懂的,新闻也应这样。在不违背新闻真实的基础上,调动一切手段,将社会新闻中的故事讲得生动、精彩,制作得更适合观众的收视需求,更符合新闻的规律。让观众都看懂、想看、爱看,并与之产生互动,充分调动观众参与的积极性,才能将传媒的功能发挥到极致。

参考文献:

[1]畸变的媒体。李希光。 复旦大学出版社。

[2]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 [美] 威

廉·E·布隆代尔。

好人好事新闻 篇4

广播新闻故事化表达的优势

1.增强了广播新闻的现场感和画面感。有声语言转瞬即逝,听众若不专注,只是伴随性地收听,一些信息就比较容易流失。加上广播缺乏画面语言,它的形象性远不如电视,这成了广播自身的局限。广播新闻的故事化使广播突破了自身的局限,将新闻变得有血有肉、生动立体,增强了广播新闻的现场感和画面感。

2.增加了广播新闻的吸引力。有声语言是广播电视的主要传播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广播媒体本身更有“讲故事”的优势。用故事化的创作手段来呈现新闻能满足听众的好奇心,再结合有声语言的二度创作,如抑扬顿挫的语言、语气的承接与转换、重音和停连的设计、氛围的营造等等,就能够增加广播新闻的吸引力,使听众易于接受、乐于接受。

广播新闻如何讲好故事

1.巧妙设置悬念。“从受众审美的角度说,欣赏悬念被揭开的过程会给审美主体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心理上的,获得极大的满足……”①可见,悬念的设置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取得良好的收听效果。记者在采写编排广播新闻时,应根据新闻事件的发展和人物矛盾的自然冲突巧妙设置悬念,以满足受众心理上的愉悦和。值得强调的是,记者应尊重新闻事实,巧妙运用文本、语言等元素设置自然悬念,而不是人为地策划和虚构。

2.注重同期声的运用。同期声作为广播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和同步性,可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和听觉魅力。在说明新闻事实的过程、揭示新闻人物心理的时候,应充分运用同期声,同时要合理安排好同期声在新闻故事结构中出现的频率和位置,要根据新闻故事的需要,错落有致地布局。这样一来,既能够充分体现广播新闻的载体特色,又能使新闻更具真实性和说服力,增强新闻故事的感染力。

3.捕捉好细节。细节可以避免新闻故事流于平淡,增强广播新闻的“视像感”。穆青就曾经说过:“有时一个细节比千言万语生动得多,深刻得多,有力得多……”抓好新闻故事的细节,容易激发听众的想象和联想,使声音符号形象立体地传递出去,在听众脑海中形成连续的活动画面,如临其境,先声夺人。因此,记者在采写广播新闻时,应重视细节描写,弥补广播媒体视像不足这一短板,生动传神地揭示新闻事实的本质和真相。

4.坚持内容为王。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工作者应该坚持唯物论的新闻本源观,尊重事实。节目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都是为了更好地传播新闻的内容。因此,我们在运用广播新闻故事化这种创作手段时,应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在新闻故事的采访、写作和编辑中,都要力求符合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不能违背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更不能为强调趣味性和人情味而给新闻故事添枝加叶,甚至杜撰故事情节,篡改新闻内容。在当今媒介融合的时代,广播新闻难免会引用其他媒体的素材,在引用新闻素材时,记者和编辑应严格把关,核实新闻的出处和来源,确保新闻故事真实、全面、可信。

5.主持人应加强政治素养,锤炼语言基本功。首先,新闻节目主持人应具备基本的政治素养。其次,要通过语言这个载体去呈现新闻,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表达方式,传播的效果就会大大削弱。因此,主持人应加强政治素养,锤炼语言基本功。当今新闻节目中出现较多的读音错误,重音选择错误,停连过多、停连不当造成语言的支离破碎等问题,都是主持人基本功不扎实的表现。广播媒体本身对有声语言的要求较高,而广播的新闻播音又是所有文体中对吐字、气息等基本功要求更为严苛的,主持人的语言功力就显得更为重要。

综上所述,在媒体发展到一定阶段、受众主体意识觉醒的当今,广播的“窄播”和“分众化”趋势已成为必然,广播新闻的故事化表达符合大多数听众的接受喜好,能极大地调动广大听众的兴趣,为广播新闻的创作注入新鲜的空气和活力。在广播新闻的故事化表达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掌握好分寸和火候,遵循新闻报道的客观规律,不忘媒体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只有这样,才能使新闻故事更有深度,让故事的解读更有力度,使广播新闻真正做到“既入耳,又入心”。

注释:

①李兴国 余跃:《在悬念中叙事――论电视节目中的悬念意识》,传媒学术网:http:///article.php?id=3471,2005年11月28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