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优秀13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诗歌呢?以下是编辑给大家整编的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优秀13篇),仅供借鉴。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篇1
①强调四看到位:看题目、看诗歌、看注释、看要求
②整体把握类别与抒情基调:诗歌类别有山水田园、边塞、怀古咏史、写景抒情等;抒情基调有哀婉悲伤、激昂愉悦、痛苦、快乐、离恨愁绪等,风格可参照书上的概括。
③注重表达方式和技巧:
1.古诗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偶、双关、设问、反问、互文、用典、顶真、通感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
3.表现手法有:
描写技巧:渲染与烘托、衬托与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多角度描写等。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即事抒情、用典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等。
文艺表现方法 :赋、比、兴;铺陈描写、用典、象征联想等。
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抑扬变化、以景结情、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④按照要求分析或归纳:表达要运用术语,答题要谨记“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要结合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考虑,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步骤,语言要简炼通顺。
⑤重点复习唐诗、宋词和元曲,弄清相关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
语文诗歌鉴赏必备基础知识 篇2
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1、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其中抒情表现得尤其突出,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即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即景抒情是指遇到眼前的景物或场景油然而生感慨。借景抒情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
寓情于景就是把感情融入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2、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①渲染。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②衬托。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 可以是人烘托人,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是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或喜景衬哀情。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③含蓄。含蓄顾名思义,不直说、不明说,委婉曲折地表达主观感情。④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⑤象征。象征是一种托物寓志的表现手法,在特定的事物中,寄托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理,由于长期使用,已被人们普遍接受。⑥移情。移情就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⑦虚实相生。⑧抑扬。指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⑨对比。对比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诗人某一方面的思想情感。
3、修辞手法的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衬托、用典、设问、反问)采用比喻、比拟、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采用夸张、偏语、衬托、对比、婉曲、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诗的主旨;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手法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八种题型 篇3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第六种模式: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第七种模式: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第八种模式: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篇4
1、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 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②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4、答题模式: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正反对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拟、夸张得体等。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虚实、大小等);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篇5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词?为什么?”或“甲词可否换成乙词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答题方式:①解释字面意思和内涵 ②指出运用的手法 ③点明妙在何处(可从景物特点、主旨、情感和意境等方面分析)
【典型例题】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 , 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译文爱妻从远方的来信很久都没有收到了,我得不到家人音讯,只有在睡梦里才能回到家乡以解乡愁。可是中宵醒后,恍然发觉离别已是悠悠数年,顾望四周,只有空荡荡的床榻和寂寥凄寒的秋夜相对,不由得心生凄凉。寂居异乡,平日少有人来往,阶前长满了青苔,那一片绿意和秋天的红叶在迷蒙雨色、朦胧夜月的笼罩下变得黯淡模糊)
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答案及分析】 ⑴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表明赞成的一点)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引文赏析)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突出的情感) 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照应试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篇6
(一)诗歌主题的快速把握
1、看背景
了解了诗人的经历,了解了他的思想性格,了解了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就不难把握此诗的主题。
2、看体裁
抒情诗要注意把握诗人在诗歌中传达出来的情感。
3、看技法
从诗歌的技法入手,有时也能迅速地把握诗歌的主题。
4、看意象
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如“梅”就带上了清芳高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从诗歌的意象入手,往往能够迅速地把握主题。
5、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句、诗眼)
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二)诗歌技法的快速把握
1、要牢固、准确地掌握古代诗歌常用的技法。比如,词法,句法,修辞手段,表现手法。
2、通过强化训练,提高把握诗歌技法的准确性与熟练程度。
3、鉴赏技法时,如果没有规定角度,应选择作品最为突出的、自己最有把握的角度切入。
采取此项解题策略,既能提高解题的速度,又能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三)答题的要求
1、符合题目的要求
解答古代诗歌鉴赏题,一定要符合题目的要求。
2、符合诗歌鉴赏的要求
诗歌鉴赏虽说是开放型试题,但也要求符合诗歌鉴赏的要求。
(四)答题的角度
1、题目开口面小的,按规定的角度切入。
2、题目开口面大,可自选角度切入。
(五)答题的格式
1、先观点后理由
解题时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
2、先分后总式
答题时,先分说后总说。
3、先总后分式
答题时,先总说后分说。
4、分点作答式
答题时,分成几点,列出答案。
高考古诗鉴赏答题模板 篇7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答题的时候应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的时候一定要忠于原诗,还有用自己的想象加以创新,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等,注意能准确的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答这样题目的时候千万不要空洞,例如“回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够的,也得不到多少分,应回答出因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的?这样表达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的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
(3)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名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提问方式: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本诗中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用某个字替代行吗?为什么?
(1)解释该字在句子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如果说用某个字替代,好不好?结合原文好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生动贴切的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
古诗鉴赏答题方法是什么 篇8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4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第六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
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3.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第七种模式 评价题型
1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2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3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4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第八种模式 比较评价题型
1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2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篇9
【学习目标】
1、掌握几种重要的描写手法,学会准确判别。
2、在读懂诗词的基础上,总结描写手法的问题形式和答题思路。
【学习重点】
掌握几种重要的描写手法,学会赏析。
【学习难点】
总结这类考题的答题思路。
【知识准备】
描写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白描、修辞、写景顺序(时、空)、声色等感官角度等。
【教师分析技巧】
1、渲染
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诗歌中则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登高》《西洲曲》《约客》
2、烘托与对比
作者在选取事物时,其角度、轻重、目的和作用是不一样的。对比是相反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的两个方面互相比较,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的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从侧面着意描写,来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衬体,一方是主体,两者主次分明。衬托,意在衬,两事物有主宾之分,突出的是主要一方。
《赠汪伦》《题李凝幽居》《清明》《咏鹰》
3、动静结合
自然景物以动、静两种状态呈现。描写动态与静态的景物,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互映衬,相辅相成,开拓了诗境,传达了情感。
《鸟鸣涧》、《江间作四首之三》
4、虚实结合
虚: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2、已逝之景之境。
3、设想的未来之境。
实:“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虚实结合: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琅琊溪》《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雨霖铃》
5、白描
诗歌的创作中,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即纯用线条勾勒,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6、写景顺序——时间、空间的转换
《晓至湖上》《溪亭》
7、声色等感官结合《夜雪》《咏山泉》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篇10
1.形象分析
把握诗词的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
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
包括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
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我)
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事象(动作形象,如《约客》中的敲棋子落灯花)
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的蝉)
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
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这一形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别情怀等等。
2.语言分析
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首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判断、评价和鉴赏。语言分析一般侧重从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理解等方面进行。
遣词造句,一般要涉及到词义、典故、以及用词、用句的精妙所在等。考查重点是那些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着关键作用的词语和句子。例如,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鉴赏分析;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破弄两字的品味等。
语句含义理解,一般考查某一语句所蕴含的言外之意或言外之情,而所选语句往往是那些言简意丰的立片言以居要的关键语句。例如,对前度刘郎今又来语句含义的理解、对落花时节又逢君语句含义的咀嚼等。再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中在描写大自然的凋敝之外所包蕴的对国恨家仇的悲愤和人生无常的喟叹,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在写燕子之外所包蕴的天涯游子的惆怅心态和羁旅情怀,往往是考查的重点所在。
1)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抒情
描写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语序倒置等。
4)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5)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6)修辞方法: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铺陈、反复、顶针、衬托、反问(赋比兴、象征)
7)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白描:简练的笔墨,刻画鲜明生动的形象
想象:更开阔,别出心裁
渲染: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象征:表达相近或相似的概念、思想、特征
用典:一般是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等
抑扬:突出于强调
衬托或烘托:又分正衬和反衬,借突出
分析诗歌的风格应结合时代特征和作者的生平尤其是写作这首诗歌的背景来进行。例如,李清照南渡前后诗歌风格的变化就是很好的体现。
3.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篇11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唏。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
「析」“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写出了诗人在夕阳落下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也使人想见山色青翠可爱,柔和多姿。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正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
「解题指导」鉴赏诗歌谴词的妙处,可以从以下角度来答题:①这个字或者词是什么意思;②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③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④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意境;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⑥音韵美。(由字及句,由景及情)
例2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和处达,归雁洛阳边。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前人评价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它“妙”在何处?
「析」①“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是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么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②这两句炼字炼句极见功夫。作者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③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涵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在旧年将尽时闯入人间,将赶走严冬。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
「解题指导」鉴赏诗歌造句的妙处,可以从以下角度来答题:①描绘怎样的景象;②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③运用了怎样的手法;④蕴涵着一种怎样的理趣。
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 篇12
之一:整体理解诗歌
1、从诗题入手:20xx年全国卷I:《题竹石牧牛》并引,从题目,你可以初步判断出这是一首题画诗。“竹石牧牛”是画名,也应该是画面内容的概括。
2、从诗人入手:近年来,考查“熟悉的作者陌生的诗”较普遍,解读时既要从诗人入手,也要考虑特殊情况。
3、从注释入手:借助注释,对诗歌的理解就轻松多了。
4、从诗句入手:这是关键,前面的三项,都是为此服务的。
之二:了解手法风格诗歌常见的手法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等;诗歌常见的风格有含蓄委婉、清新自然、飘远闲逸、沉郁顿挫等。知道这些术语有助于在进行文字表达时达到“雅”的要求,但就高考而言,整体理解诗歌,做到“信”和“达”才是关键。
之三:掌握常见意象诗歌常见的意象,表现离别和游子情感的有杨柳、长亭、孤帆、驿路、浮云等;表现思乡之情的有羌笛、竹笛、羌管、寒蛩、蟋蟀等;表现田园风光的有牧童、老牛、炊烟等;表现凄凉悲愁主题的有大风、长云、寒霜、飞雪、苦雨等。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 篇13
1.先观点后理由 2.先总后分式 3. 分点作答式
答题的一般格式可简化如下:
1.形象:身份+性格(+情感/塑造形象的意义)(先定性分析,再定量组合)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什么感情
4.体会意境:运用什么手法+抓住哪些意象+营造怎样意境(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抒发什么情感
5.品味关键词句:释义+还原意境+运用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分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分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9.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 (+塑造了什么形象)+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