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鲁迅小时候的故事精选8篇》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这里是细心的小编小月月为家人们找到的8篇鲁迅小时候的故事的相关文章,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鲁迅小时候的故事23个 篇1
6岁时鲁迅告别了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拜本城中极方正、极有学问的寿镜吾老先生为师,一向读到17岁。在那里,他熟读了儒家的经典,又在课余广泛阅读了儒家之外的各种杂书:小说,野史,笔记……不仅仅关注历史、人事,也注意观察自然。这样开拓了鲁迅广阔的精神空间,为鲁迅以后思想与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宽广深厚的知识基础。
鲁迅小时候的故事 篇2
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三个故事:
一、他曾制作一张书签,中间竖写“读书三到:心到,口到,眼到”10个字,夹在书页里。读书时,读一遍书,自上而下盖书签上一个字。这个办法同学们很赞赏,大家都仿效起来。
二、有的同学整天只想玩,常常背着老师拉别人一起玩。鲁迅为防止同学影响自己的学习,就在书桌的左上角贴了一张三寸长二寸阔的红纸条,纸条上写着“君子自重”4个字。
三、鲁迅读书时,还要帮助家里做些事,特别是为父亲的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有一次,因多做了些家务,读书迟到了,受到老师的责备,他就在书桌的右下角用小刀刻了个“早”字,用以鞭策自己。此后,他就再没有迟到一次。
鲁迅小时候的故事23个 篇3
大家明白:标点符号虽然其貌不扬,但在文章中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呢。可当年的出版界对标点符号不重视,在支付稿费时,往往把它从字数中扣除,不给稿费。一次,鲁迅应约为某出版社撰写书稿,由于事先探知该出版社不支付标点符号的稿费,所以他的书稿通篇没有一个标点符号。
修改看了书稿后,以“难以断句”为由,回信要求鲁迅加上标点符号。鲁迅回复:“既要作者加标点符号分出段落、章节,可见标点还是必不可少的。既然如此,标点也得算字数。”那家出版社没办法,只好采纳鲁迅的意见,标点符号也折算字数支付稿费了。呵呵!
鲁迅小时候的故事23个 篇4
冬天,百草园里到处都是厚厚的雪。小鲁迅就和小伙伴一齐扫开一堆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短的小棒支起一面**的竹筛(shāi)来,下头撒(sǎ)上一些稻谷,棒上系(jì)一条长长的绳子,几个人悄悄地躲在一边,远远地牵着绳子,小眼睛紧紧地盯着地面,等着小鸟下来吃稻谷。等到小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小鲁迅将绳子用力一拉,便把小鸟罩(zhào)住了,大家乐得跳了起来。看,小鲁迅多会动脑筋啊!
鲁迅小时候的故事23个 篇5
有一次,鲁迅从一个远房叔祖玉田老人那里听说,有一部叫《山海经》的书,上面有许多稀奇而好看的图画,他很想得到。虽然长妈妈不识字,但对小鲁迅念念不忘的东西还是记在心**。
大约10多天或者1个月后,她探亲回来,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他,高兴地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鲁迅高兴得全身都颤抖了,赶紧接过来,打开一看,啊!多么怪诞和神奇的世界呀:人面的兽,龙头的蛇,独角的牛,三脚的鸟,还有那掉了头还“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拿着盾牌与斧头狂舞的怪物“刑天”……鲁迅不禁在这美妙的世界中陶醉了,也被这劳动人民的深厚情谊感动了,使小鲁迅深深地记住了劳苦人民的哺育。
鲁迅小时候的故事23个 篇6
12岁那年,鲁迅离开家乡,到全城著名的私塾——三味书屋读书。读的是《四书》、《五经》之类的古文书。私塾的教师是寿镜吾老先生。他是个十分正直、质朴、博爱的人,他痛恶帝国**,从来不用外国货,在教育学生上,他还是遵守私塾的老一套,每一天教给学生的就是死板地背书、听书、写字。对于天资聪明的鲁迅来说,这些课程他学得都十分简便。
这一天,塾师寿镜吾上课。在课上提出了一个“独角兽”对课题,老先生说:“大家都想想,谁想好了举手回答。”
不一会儿,一位学生***,说:“独角兽应对一头蛇。”
另一位学生***,大声说:“不妥,应当对三脚蟾。独对三,角对脚,兽对蟾。”
教室里的学生唧唧喳喳很热闹,学生们都纷纷举手回答。这时又一位同学***,说他不一样意刚才两位同学的对法:
“应当对***。独就是一的意思嘛,独应当对九;这角嘛是名词,名词对名词,兽正好和鸟相对。”
寿教师听罢这番回答,又摇摇头。
“教师,对‘比目鱼’为妥!”鲁迅***说。
教师先是一愣,之后脸上露出了笑容,他让鲁迅坐下,大声对学生说:“比目鱼,对得好!”
鲁迅小时候的故事23个 篇7
鲁迅十三岁时,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在药店给父亲买药。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时教师已经开始上课了。教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
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我作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自我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必须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
以后的日子里,父亲的病更重了,鲁迅更频繁地到当铺去卖东西,然后到药店去买药,家里很多活都落在了鲁迅的肩上。他每一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和药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虽然家里的负担很重,可是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每当他气喘吁吁地准时跑进私塾,看到课桌上的“早”字,他都会觉得开心,心想:“我又一次战胜了困难,又一次实现了自我的诺言。我必须加倍努力,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
之后父亲去世了,鲁迅继续在三味书屋读书,私塾里的寿镜吾教师,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教师的为人和治学精神,那个以往难鲁迅留下深赢得记忆的三味书屋和那个刻着“早”字的课桌,一向激励着鲁迅在人生路上的继续前进。
鲁迅小时候的故事23个 篇8
鲁迅十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忙母亲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精确的时间安排。
此后,鲁迅几乎每一天都在挤时间。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鲁迅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又喜欢写作,他对于民间艺术,异常是传说、绘画,也深切爱好;正因为他广泛涉猎,多方面学习,所以时间对他来说,实在十分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但他每一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
在鲁迅的眼中,时间就如同生命。「**人说,时间就是金钱。但我想:时间就是性命。倘若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所以,鲁迅最厌恶那些「成天东家跑跑,西家坐坐,说长道短」的人,在他忙于工作的时候,如果有人来找他聊天或闲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会毫不客气地对人家说:「唉,你又来了,就没有别的事好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