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特写的写作技巧(通用8篇)》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本页是可爱的小编飞白为大伙儿找到的8篇新闻特写的相关文章,仅供借鉴。
新闻特写 篇1
新闻特写是区别于消息与通讯和一种体裁。它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做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和主题。
新闻特写 篇2
关键词:国有煤炭企业;新闻语言;写作特点
新闻语言是人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受众语言”,新闻语言来源于实践又依赖于实践。企业新闻语言写作特点与企业的行业属性有着密切关联,煤炭企业的特殊性在煤炭企业新闻语言写作上体现的尤为明显。那么,国有煤炭企业新闻语言写作有哪些特点呢?笔者对此进行了梳理、总结。
一、以宣传为主要任务
国有煤炭企业是国家经济建设的核心力量,也是煤炭产业的标杆。国有煤炭企业的新闻宣传工作肩负着服务企业发展大局、维护企业稳定与改革、树立企业形象、引导企业舆论导向的重任。这也决定了国有煤炭企业的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写作中,必须认清自身所肩负的“传递信息、指导工作、讴歌时代、鼓舞士气”的职能,然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宣传,层层传达企业领导班子的发展理念、指导思想,使企业全体上下对企业发展形势、上级指示精神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与此同时,国有煤炭企业的新闻工作者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密切关注基层职工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文化需求,从基层职工中选取典型人物,选择合适的时间节点进行新闻宣传报道,以激发基层职工的工作热情,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新闻语言灵活,互动性较强
国有煤炭企业新闻写作范围广泛,发展大局、先进人物等都有可能是企业新闻写作的内容,但是,整体来看,国有煤炭企业新闻语言写作阅读对象以基层职工群众为主。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广大职工群众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如在文化速食时代,许多人都养成了用手机略读的习惯,他们对新闻语言的灵活性、鲜活性、时代性要求越来越高,此外,许多人都渴望拥有参与新闻点评和互动的机会。鉴于此,国有煤炭企业新闻写作要根据新时期职工群众的心理和阅读习惯,抓住新闻素材、事件的亮点,用纪实的手法和朴素的语言去报道职工群众的工作状态,用鲜活而富有弹性的语言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用身边真实可见的人和事去影响职工群众,以适当淡化宣传的政治色彩,拉近新闻报道与职工群众的心理距离。与此同时,创立企业新闻APP,开通新闻热线,或打造微信、微博等新闻互动平台,给职工群众参与新闻评价和反馈提供机会和平台,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切实发挥新闻的宣传作用,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用事实说话,慎用术语
国有煤炭企业的新闻语言属于新闻语言的一种,它除了拥有一般新闻语言的特点外,还有其特殊性。国有煤炭企业新闻语言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首先,用事实说话,但是要抛弃传统公文写作模式,要理好政策观点和事实材料的关系,要紧贴人民群众来进行新闻报道和宣传,不要为了宣传而宣传,以避免国有煤炭企业的宣传工作步入形式主义、华而不实的误区。其次,在新闻报道尤其是生产性新闻报道中,经常要涉及到一些专业设备、技术措施,要用到一些专业术语,如巷道、单体、液压支架、溜井、煤柱等。这些专业术语,除了专业人员、从业者外,一般人都难以理解,如果新闻报道是针对内部的,可以适当使用一些专业术语。如果是对外性质的新闻报道,企业新闻工作者则要慎用、少用专业术语,遇到专业用语则要提前做足功课,尽量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对专业用语、术语进行解读,务必将专业用语解释清楚,力求使读者或观众读懂、听懂新闻报道,减少其阅读、理解障碍,使新闻报道为更多的人所接受。
四、创新宣传形式,语言通俗易懂
过去,国有煤炭企业的新闻工作更多的是迎合企业领导、政府机构的要求,来进行思想政治宣传、传达政治之声的,其服务主体主要是中上层领导。如今,广大企业职� 过去,国有煤炭企业的新闻写作人员都不是专业出身,所以过去的许多新闻语言都具有很强的通俗性。如今,许多煤炭企业的新闻工作者都接受过专业的教育,但是许多人在新闻写作上却受制于教条,写出来的文章空洞乏味,无人愿看。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国有煤炭企业新闻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做好以下两点:首先,打破常规和既定的思维模式,对新闻报道的指向进行准确定位,通过新闻报道定位主体化、报道形式多样化、语言思想化、多元化,提高新闻的艺术性、可读性。其次,聚焦基层职工,从基层职工中挖掘典型,发现亮点,用真实的人和事增强新闻报道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综上所述,国有煤炭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和新闻写作语言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这也给国有煤炭企业新闻工作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在国有煤炭企业新闻写作中,新闻人员要认清新闻宣传的定位和地位,处理好新闻宣传与材料事实之间的关系,创新新闻宣传方式方法,注意语言的通俗性和灵活性,以高质量的新闻报道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加油助力。
参考文献:
新闻特写范文字 篇3
又是一场欢呼,10月13日上午,研究生院研一学生张龙龙在我校男子组跳高比赛中以米的优异成绩打破了尘封25年的米的原记录。
张龙龙每年都参加运动会,除了大二那一年的失常发挥,其余每届都是跳高赛的冠军。但是往年他都没能破前辈创下的记录。对此,他说:“那一直是我的目标。”
在前面的预赛中,他都过的比较轻松,一脸从容淡定样子。到最后的决赛,剩下他一个挑战记录的时候,他往后退,拉长了助跑的距离,助跑前,他站在那里看着标杆,若有所思。第一跳,由于他的脚没有收缩好,碰到了标杆,标杆掉下来了。第二跳,是他又拉长了助跑的距离,在助跑点注视标杆很久,似乎在和标杆对话,他跑过去了,脚收缩的很好没有再碰到标杆,腰部发力到位,可是他的手却又碰到了标杆。还剩最后一次机会,要是还没有过,破记录的目标就只能等到明年了。从什么下来后,他缓缓走到起跑点,一直往后退,退了很长一段距离后,他站定,做好起跑的姿势后又起身放松一下,再俯身,他凝视着标杆,看了许久。终于,他冲过去了,在起跑点一跃,过了以完美的姿势!
在事后看视频时发现,这一跳超过了一米八三的标杆好多,于是他给自己定的下一年目标是冲刺一米九。
新闻特写 篇4
新闻特写共分以下几种: (1)事件特写: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 (2)场面特写: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 (3)人物特写: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绘声、绘色,有强烈动感。 (4)景物特写: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 (5)工作特写:对于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 (6)杂记性特写:各种具有特写价值的新闻现场之生动再现。
新闻特写 篇5
【关键词】广播特写广播新闻感染力
特写,是新闻报道的一种体裁。它以文艺手法播写所报道的人物或事件,再现场景和气氛。广播特写则是运用语言和实况音响,以类似影视特写镜头的方式,真实、突出地再现客观事物、人物及其活动场景的专稿形式。其主要着眼于再现人物或事物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局部,而不是全貌或全过程,所以更加重视捕捉典型情节和细节,侧重于对典型局部的横剖面作较为细腻的描述。
笔者认为,广播特写有以下特点:选材的吸引力、角度的独到、音响的生动、人物形象的鲜活。
下面以广播特写《沙漠里飞出绿色的歌》和《我们都是一家人》、《站在胡爷爷身边我不害怕》为例对这些特点进行阐述。
一、选材的吸引力
《沙漠里飞出绿色的歌》运用广播特写的表现手法,讲述了一对蒙古族青年男女鲍永新、于艳文新婚后离开家,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上植树种草、奋斗15年,把沙漠变成绿洲的感人故事。主题集中、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活泼,丰富的现场音响加上记者亲切自然的讲述,把听众带到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画面中,使人有亲临其境之感。
新闻特写的写作技巧(通用8篇)
二、角度的独到
特写《沙漠里飞出绿色的歌》的开头是:流水淙淙,鸭儿在林间嬉戏;鸟儿啾啾,洁白的羊群在草原上悠闲地漫步……这是沙漠里的一个景象。一对年轻人用15年的青春岁月把荒芜的沙漠变成了绿洲。
文章的开头以散文式笔触,描写了记者见到的美丽的沙漠草原景象。接下来,记者以对鲍永新、于艳文的采访实录,加上记者亲切自然的讲述,把听众带回15年前,新婚夫妇俩从承包之初的满地荒漠到现在满眼绿色在沙漠里创造奇迹的艰辛历程。
新闻特写的写作技巧(通用8篇)
可是当爷爷来学校,老师让他站在胡爷爷身边时,这个男孩还是有些紧张:“刚开始有些紧张,就觉得那么伟大的一个人站在身边就有点紧张,后来不紧张了,他很温柔吧。慢慢的就不怕了。”最后当勉励这些孤儿学生努力学习,长大以后成为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才,并在黑板上用力写下“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时,记者再问嘎松金巴怕不怕,他坚定地回答:不怕!
新闻特写的写作技巧(通用8篇)
三、音响的生动
广播是一门听觉艺术,是靠听众的耳朵获取信息,感受事物的。它既然是给人听的艺术,就应当充分表现和发挥声音的魅力及作用。而对广播特写而言,音响就像串起全文的一颗颗珍珠,是那样的光彩夺目。
《沙漠里飞出绿色的歌》多处采用是记者采访鲍永新、于艳文夫妇的音响。比如15年前鲍永新、于艳文这对年轻的新婚夫妇初来沙漠之时,妻子于艳文对沙漠的介绍:(音响)一棵树也没有,想找树荫凉都找不着,想检点柴火都没有。就那么个窝棚,那一敞门,就“呼”一下,那风,吃的饭里都是沙子,喝水也没有水,挖那么个小水坑,就在那里面取水,三天两头那水就绿就臭,都有虫子,大脑袋虫,然后就挑回来,用那个箩,过滤了以后吃。
鲍永新:(音响)到晚上了,点煤油灯,有的时候连煤油灯都点不着,只能是早点收工,早点做饭,天黑了就睡觉了,睡觉有的时候捂着被子还上面风刮,刮大沙子,顺着窟窿往里刮沙子,就呜呜响。那干活天天都刮沙子,没有一天不刮沙子的,一刮风睁不开眼珠子,就拿衣服包着脑瓜子,露个小眼睛,能看见东西就往前走。这一天出去基本上都是顶着沙子,顶着风。
通过主人公朴实语言的叙述,生动再现了当时的艰苦环境,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再看特写《我们都是一家人》中总理与灾民的一段对话:
温:“我来看望你们了,你们吃苦了。我来看望大家,这里受灾了,中央很关心,我们一定把大家生活安排好。家里人都安全吗?”
答:“死了三个。”
温:“那很不幸啊,我们向死去的人哀悼。大家放心,一定把大家生活安排好,把一切能够救出来的人都救出来。”
温:“别难过,我知道,别难过。这是一场灾难。”
答:“但是我们出来了,接着把能救的尽量救。我的腿是因为救小孩们被砸了。”
温:“他家里人都遇难了?”
答:“我家里人都遇难了,只剩我一个人在这里,但是我逃出来以后,我第一个想到……”
温:“他第一个想到救别人的小孩。”
答:“结果一个这么粗的木棍砸下来。”
温:“应该感谢你,我们是一家人。我们都和你一样为你失去的亲人难过,你多保重。大家多保重。(掌声)”
通过总理与一位灾民的朴实录音对话,得知这位灾民在家人遇难后抛下悲伤立即救助群众并受伤的感人事迹。再现了在灾难面前,灾区群众团结一致,积极展开互救和自救的精神风貌。最后温总理的一句“我们是一家人”深化了主题。
四、人物形象的鲜活
鲜活的人物形象,是在特写富有吸引力的选材、独到的角度、生动的音响、优美的描写等因素的基础上不断丰满起来的。看《沙漠里飞出绿色的歌》其中一段:
自从来到沙漠,鲍永新和于艳文白天想的、夜里梦的就都是治沙,他们不知有多少次在梦里笑醒,他们梦见沙漠长出了青青的小草,一棵一棵、一片一片,漫无边际地向天边延伸,草原上开满了红的、绿的、黄的、紫色的野花,成排的白杨树,风中摇曳的红柳都在向他们招手,还有洁白的羊群、唱歌的鸟儿……
早晨醒来,等待着他们的却是艰苦的劳动。鲍永新:(音响)2000年借了4万多块钱,4万多块钱找了两台车,5万棵杏树苗,1万8千棵杨树苗,当时也没有想到,2000年栽了正赶上大旱,到了6月份怎么看也不发芽,发芽的两颗都干了,树就是一棵都没活,自己满山去转,就是心都死了似的,这老天太不成全人了,上山一看就没有回来的心思。
鲍永新不吃不喝地在床上整整躺了4天,当初,他栽树时一连几夜不睡觉,累得摔倒在石头上,浑身血肉模糊,都没吭一声。这时候却双手抱着头,眼泪默默地往心里流……
于艳文:(音响)后来,永新说,没事儿,从哪跌倒的,我就从哪爬起来,我就不甘心。
这段特写从优美的情境描写、跌宕起伏的情节、鲜活个性的音响及人物情绪的转换中,把鲍永新、于艳文夫妇在挫折中站立、永不言败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生动立体,活生生就象站在大家眼前一般。
正是因为以上原因,广播特写才更吸引人、更打动人、更富感染力,听众也才更爱听。
新闻特写 篇6
关键词:学校媒体;中职 ;新闻文体; 实践教学
更加注重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突出特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能力培养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09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教学目标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①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应该按照《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语文应用能力为中心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所有的教学设计、教学环节都应该突出学生能力培养和学生素质提高。新闻文体文章是当前中职语文教材中所设置的的应用文文体之一。“新闻文体作为一种应用文体,是报道者对事实发现、选择、加工、处理的过程”。②只有在一系列的采访、辨别、写作、修改、评论等实践活动中,才能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全面锻炼学生能力的目的。当前,中职学校普遍都有校报、网站等学校新闻媒介,刊登了大量有关学校内容的新闻文章,这给组织开展新闻文体教学,创设从新闻采访到新闻写作、从刊发作品到评论新闻等一系列实践教学提供了可能。现就结合学校实际,借助学校新闻媒体,创设实践教学全过程,探索新闻文体教学模式的实践,谈谈自己做法和体会。
一、引导学生积极阅读校报
新闻贵在“新鲜”。新闻的“新”指时间新、内容新,新闻报道的是新近出现的事实,是新人、新人、新气象、新经验、新问题、新思想、新趋势等;新闻的“鲜”,是指新闻报道的事实必须具有鲜活的个性、奇特的表现,能引起人们兴趣。”③新鲜性增加新闻的可读性。学校媒体刊登消息等新闻作品所写的都是学生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这更增加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尤其是有关自己及自己同学、自己老师、自己班级的新闻作品大家都会争相阅读,甚至会看好几遍,这种阅读热情是其他文体的文章所不能达到的。
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最大动力。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大家对自己相关或相近的内容的新闻作品阅读兴趣高涨这一现实,将学校报纸人手一份发到学生手中,对大家普遍感兴趣的新闻文章,引导学生精读、细度,并结合教材新闻文体课文的学习对校报上发表的典型新闻文章进行讲解分析。通过不断地阅读学习,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地提高自己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同时也解了新闻的及时、 准确、 真实、 简洁等特点,清楚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新闻六要素,明确了新闻结构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进而熟悉相关的新闻知识,掌握新闻的基本写法,为进一步开展新闻文体写作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认真组织学生进行校内采访
新闻从哪里来?新闻主要通过采访获得。采访是新闻写作者为掌握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是新闻写作的基础。柯天在《怎样做一个新闻记者》中指出:“采访是一种应世最高的艺术”,说明新闻采访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应用性、实践性极强的学问。采访什么样的人?怎样采访?问怎样的话?需要事前最好充分的准备。“被采访者回答问题的深度、广度和生动性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记者知识范围和理解能力的判断,取决于记者的采访准备是否充分以及对采访的态度。乃至其提问的语气、措辞、结构、肢体语言等。记者的每一次采访都要经过采访对象的考试,采访成功与否,就要看他的提问艺术”④。通过这些介绍,我们看到新闻采访过程,就是一个与人交往过程,是一个很好的交流互动机会,这对训练学生的对话能力,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能力大有裨益。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以学校校报或学校网站记者的身份,对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学校、班级中成绩优秀、表现突出的先进人物进行采访,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人物成长的经历,为写作新闻准备素材。
三、精心指导学生进行新闻写作
“新闻是及时迅速地(甚至与事实发生同步进行)来反映现实的变动。一条新闻,一旦误了时间,成了明日黄花,那就失去了效用”⑤。学生经过采访积累了充分的素材后,要及时组织学生开展新闻写作。写作过程中,老师要结合在课文新闻文体学习和阅读学校报纸的典型文章,掌握的新闻要素、新闻文体结构,按照文体特点来开展新闻写作。
从新闻事实发生到在新闻媒体上,是一个迅速紧凑的过程,这就需要写作者反映及时,行动迅速,业务素质较强,有很强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更需要较强的写作能力,只有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完成新闻的写作,才能在最短时间在媒体发表赢得时间。这种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新闻写作就像考试中在规定时间完成作文一样,非常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若经常这样完成新闻报道的写作,无疑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很有益处的。
四、及时在学校媒体刊发学生作品
新闻写作完成以后,我们要尽可能地在学校报刊、网站等媒体刊发学生的作品,看到自己作品在媒体发表,这无形中是对学生最大的鼓励和肯定,有的学生甚至会铭记一生,这更坚定他练习写新闻的信心,进而全面提高写作水平。
学生的新闻作品在学校报刊网站上发表后,教师要跟上组织学生开展新闻作品评论,让大家对自己同学的作品开展评论,大家开诚布公,畅所欲言,好的方面肯定,不足的地方改进。作者依据大家的意见,认识到自己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同学们看到自己身边同学的新闻作品变成报刊文章,会跃跃欲试,自己也会暗下功夫。这样良性互动,既锻炼大家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为新闻文体教学营造了良好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学生的综合得到提高,新闻文体教学的实践性特点特得到充分体现。
能力和素质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锻炼提高。我们中职学校语文教师应该借助学校的新闻媒体资源,结合教材新闻文体作品教学,精心设计新闻文体教学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语文应用能力,以达到中职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S].2009.
[2]季宗绍等。新闻采访与写作[M].复旦大学大学出版社,2006.
[3]季宗绍等。新闻采访与写作[M].复旦大学大学出版社,2006.
[4]季宗绍等。新闻采访与写作[M].复旦大学大学出版社,2006.
新闻特写范文字 篇7
11月8日是全国各地记者节。我,是一名无上光荣的记者。
今日,我想来感受一下当一个真真正正新闻记者的觉得。萧山日报的新闻记者金春燕亲姐姐带上大家一群记者赶到人民法院。在电视上见到做采访新闻的新闻记者,一个个都十分引以为豪,明确提出的一个个锐利的难题,又有聪慧又十分及时,把普通百姓要想问的换句话说沒有想起的都问出来。
但是,我最棒吗?更何况是在神密而又庄重的人民法院里。我心,七上八下,直敲鼓。
平常里的人民法院,在普通百姓的心中中是高高的矗立,不要说小朋友,便是成年人,也不会来这里蹓弯儿。今日,但是闻所未闻,有工作员带大家一一参观考察并详细介绍了人民法院的岗位职责和遍布,实际上也使我们了解了人民法院并并不是大家想像中那麼可望不可及,假如日常生活工作方面遇上了不能自己处理的难题,大家彻底能够借助法律法规,来维护保养自身的合法权利,这就是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里工作中的叔叔阿姨们的岗位职责。
恰好有一个邢事案件在案件审理,做为今日的独特特邀嘉宾,大家荣幸观看了此次开庭审理全过程。看见人民法院的叔叔阿姨们浩然正气的小表情,听着上诉人和被告猛烈的争执,我忘记自己今日的每日任务和人物角色,或是身旁的春燕亲姐姐提示大家,要留意搜集素材图片,留意案件的压根难题及其分歧聚焦点,那样才对大家写新闻报导有效。
到提出问题的情况下了,大新闻记者们成竹在胸,一个一个锐利的难题都明确提出来啦,如同电视机中见到的一样。但是,我心尽管跳得很快,嘴唇里却吐出不来一个字来,头脑也嗡地变成了一团面糊,哪些逻辑思维都没了。
假的便是假的,假的便是真不上。来看,我不仅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准,更应学好胆略,做一个智勇双全的人,使自身能真真正正变成一个新闻记者,变成能立在公平的观点上,为公平正义讲话,让众多的普通百姓都能见到好新闻报道。
新闻特写范文字 篇8
这几天,发生了一件事,称得上是我们班上的“头号新闻”,以“天动地动,人人都动,唯我不动”为格言的大懒虫魏明竟大胆包天地花钱请“冬瓜”李冬帮他打扫卫生。并获得了每168小时(一周)一度的“诺贝尔卫生奖”,得到了“卫生流动小红花”,老师知道后,气得嘴唇发紫,但还是耐心地给他们讲道理。
具体的经过是这样的,“守财奴”加“财迷”李冬放学时,魏明偷偷把他叫到一个角落里,求李冬帮他打扫卫生,并亮出了10元的钞票,李冬见钱眼开,立刻答应了。结果,教师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桌子整整齐齐,一尘不染,比消毒了的化验室还干净。到了周末评比,魏明因李冬打扫得干净,获得了“卫生流动小红花”,十分得意,成为了班上的“大红人”。谁知,正在魏明春风得意时,突然“东窗事发”,李冬因心里不舒服,将此事告诉了老师,这突如其来的打击,犹如“晴天霹雳”,将魏明打成了“茄子”,听了唐老师一个小时的道理,头晕脑涨,发誓以后再也不干这种事情了。唐老师可是“唐僧”传人,讲两个小时道理不带重复的,光讲话也能唠叨死人,所有同学犯一次错误就不敢再犯了,怕再挨一顿唾沫战。当然,老师的道理也是很有感化力的。
在我看来,魏明和李冬都有错,魏明错再补自己动手,花钱枚“荣誉”,不劳动,偷懒;而李冬则错在见钱眼开,为了钱什么都干。要知道,钱买不到荣誉,纸包不住火,谎言总要被揭穿,我们一定要诚实,用自己的努力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