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下册思维导图优秀10篇》
《历史七年级下册思维导图优秀10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次等神仙在都市】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七年级上册历史难点解析 1
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河姆渡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作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2、大汶口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
大汶口时期,农耕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财富增多,氏族首领凭借权力拥有较多财富,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人死后,私有财产随葬,企图继续享受生前的富足生活。
七年级历史问答题 2
一、元谋人
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
二、北京人的文化遗存:
生活时间:距今约70—20万年
生活地点:北京周口店
用火方式: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三、了解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基本情况
(一 )河姆渡遗址:
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
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二)半坡遗址:
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
遗址四周建有许多圆形的房子或方形的小房屋,是氏族成员的住处。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家畜,还打猎、捕鱼。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为彩陶。
四、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炎帝和黄帝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炎、黄二部族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P15 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尧年老后,部落联盟推 后来,舜又以同样的方式传位给禹。这种通过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禅让”。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的思维导图 3
7、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强化统治机构:雍正皇帝时,设立军机处,直接听命于皇帝,负责处理军国大事,严厉压制反清思想,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大兴文字狱,推行文化专制主义统治。
8、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大运河不 同时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但隋炀帝滥用民力,也造成百姓的困苦。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9、主要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创设,包括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其中尚书省下设有六部。 科举制:隋朝创设,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唐朝时科举考试主要科目有明经科和进士科。 行省制度:元朝创设,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 厂卫特务机构:明朝设立,主要有明太祖设的“锦衣卫”和明成祖设的“东厂”。 八股取士:明朝的科举制度,考试范围在“四书五经”,文章称“八股文”,对读书人危害甚巨。 军机处:清朝雍正皇帝设立,主要是为了加强皇权。
10、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是:唐玄宗统治前期①任用贤能 ②整顿吏治 ③重视农业生产 ④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及劳动人民的安居乐业
11、清“闭关锁国”政策: (1)①清朝政府对内坚持“重本抑末”的传统政策,压制、打击工商业,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清政府认为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③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的统治。清朝实施了闭关政策。 主要表现:在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实行禁海政策,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特许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12、清“闭关锁国”影响:1)、清朝实施闭关政策对西方的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2)、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式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3)、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启示: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13、宋代三大词人及代表作: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寻寻觅觅》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四大名著及作者《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红楼梦》(曹雪芹)
14、人物与成就 李春:赵州桥;毕升:活字印刷术;孙思邈:记载火药配方;司马光:《资治通鉴》;关汉卿:《窦娥冤》;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郑和:七次下西洋
15、中国之最: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单孔大石桥是赵州桥;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的《金刚经》;中国古代的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开始于隋朝;火药最早应用于军事在唐末;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是《唐律疏议》;第一次把火药配方记录下来的人是孙思邈;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是在宋代;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的交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司马光编的《资治通鉴》;最早的指南仪器是战国的司南;最早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人是毕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封建王朝是元朝;少数民族回族开始形成于元朝;我国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省级行政区划开始于元朝;世界上最早进行的远洋航行是郑和下西洋;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有中国古典小说颠峰之称的小说是曹雪芹的《红楼梦》;修建规模、质量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的长城是明长城;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故宫;中国近代化萌芽最早开始于明朝中后期。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 4
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
时间:581年 建立者:隋文帝杨坚 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时间:589年
二、“开皇之治”
隋文帝的统治措施:
①改革制度 ②发展生产 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
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多公里。
2、开凿的目的:① 加强南北交通 ② 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 “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6 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 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
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3课 开元盛世
一、开元之治
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
(1)任用贤才(姚崇) (2)重视吏治 (3)崇尚节俭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
(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
(2)茶叶生产的发展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3)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
2、手工业
(1)丝织业
(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商业
(1)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2)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一、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
人物
贡献
隋文帝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诞生阶段
隋炀帝
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唐太宗
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
完善阶段
武则天
增设殿试、武举
唐玄宗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二、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的风俗习惯
①生活的地区:青藏高原一带。
②生产:游牧为业,有的以农耕为生。
③崇尚战功,以战死为荣。
2、文成公主入吐蕃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有什么意义?
①维护了和平,增强了友谊
②密切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
3、金城公主入吐蕃
二、唐朝周边的少数民族
民族
活动地区
与唐朝的关系
今何族的祖先
吐番
西北
和同为一家: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通婚。
藏族
回纥
西北
唐玄宗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维吾尔族
靺鞨
东北
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车书本一家”。
满族
南诏
西南
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彝族白族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一、对外友好往来
主要的对外友好往来城市:长安、洛阳、广州、扬州。
二、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
1、鉴真东渡
2、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政治制度、文字、建筑、钱币、习俗等。
二、玄奘西游
目的地:天竺(古印度)
成就:《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和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第7、8课 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
一、高超的建筑水平
1、赵州桥
设计者:隋朝李春
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2、唐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1、隋唐时期,已发明雕版印刷术
2、《金刚经》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刻印刷品。
三、光耀千古的诗坛
诗人
代表作
特点
李白
《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豪迈奔放,想象丰富。
诗仙
杜甫
“三吏”“三别”
反映社会现实。
诗圣
白居易
《秦中吟》《新乐府》
通俗易懂,反映社会现实。
四、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
1、书法
书体
书法家
代表作
颜体
顔真卿
《颜氏家庙碑》
柳体
柳宗元
《玄秘塔碑》
2、绘画
阎立本
《步辇图》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画圣
五、艺术宝库莫高窟
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六、盛大欢腾的乐舞
著名的歌舞大曲有歌颂唐太宗的《秦王破阵乐》、唐太宗参与编创的《霓裳羽衣曲》。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一、北宋的建立
(1)北宋的建立:960年 赵匡胤 陈桥兵变
(2)杯酒释兵权:用设酒宴的方法解除了统兵大将的兵权,加强中央集权。
2、北宋与辽的和战
宋真宗时,辽宋澶渊之盟:辽撤兵,宋朝给辽岁币。
二、金与南宋的对峙
1、岳飞抗金
2、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河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政权
建立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辽
契丹
10世纪初
辽太祖阿保机
上京
北宋
汉族
960年
宋太祖赵匡胤
东京(今开封)
西夏
党项
11世纪前期
李元昊
兴庆
金
女真
12世纪初期
金太祖阿骨打
会宁,后迁到中都
南宋
汉族
1127年
宋高宗赵构
临安(今杭州)
人教版(新)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5
第一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生产工具:打制石器——(旧)时期时代)
1.我国目前最早的人类:元谋人(能造工具),约170万年,云南省元谋县。(两颗牙齿图片)
2.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北京人遗址,(北京周口店)约70至20万年。(北京人头复原像)
使用火的意义: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人类适应自然能力增强,是人类进化的里程碑。
3.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约3万年,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有审美观。(钻孔表明人工能取火)
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生产工具: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
4.河姆渡人:约70,长江流域浙江余姚。农作物:水稻。农业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骨耜)。 房屋:干栏式建筑(作用:防潮、通风、防虫等)。手工业:制纹陶、雕刻、纺织等。
5.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中国。农业兴起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聚落、磨制工具出现。
6.半坡人:约6000年,黄河流域陕西西安。农作物:粟。工具:磨制石器。
手工业:人面鱼纹彩陶盆、纺织等。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作用:避风、取暖、防沙)。
7.河姆渡人和半坡人房屋不同的原因:地理条件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因地制宜)。
第三课 远古的传说 (文物出土说明了传说具有一定真实性。)
8.(时间:四、五千年前)人文之祖、华夏之祖:黄帝(轩辕)、炎帝(神农)。炎黄联盟战蚩尤:涿鹿之战,影响: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中国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9.尧舜禹传位的制度:禅让制,部落联盟民主推选品德高尚之人做首领的制度。 (选贤与能)
第四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夏商西周的兴亡(国家兴亡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
10.“父位子传,兄终弟及”是(夏朝)启开创的(王位)世袭制。 (依照血缘关系世袭)
11.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者:汤。促进商朝稳定、繁荣事件:盘庚迁殷。(殷:河南安阳)
12.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结果: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都城(王都):镐京(今陕西西安)。
13.西周管理国家实行分封制。目的:巩固西周统治和疆土。对象:宗亲、功臣、古帝王之后等。
14.诸侯的权利是:管理土地和人民,在封地可再分封。义务是:定期纳贡、服从周王调兵。
15.分封制的作用 :①积极作用:扩大了疆土,巩固了统治,稳定了政局。
②消极作用:诸侯有较大独立性,实力逐渐增强,不利于国家统一,为战乱动荡埋下隐患。
第五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时代 (刻在青铜器上的字叫金文或铭文)
16.青铜器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种类逐渐增多:夏朝时期。灿烂时期:商、周时期。
商朝:(最重)司母戊鼎、(造型奇特)四羊方尊。西周:(铭文最多)毛公鼎、(武王伐纣)利簋。
青铜礼器: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等级界限。(鼎越重,权力越大。)祭祀:反映了对神的崇拜。
17.甲骨文的意义:是我国目前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东周前期的时代转型 (铁器时代)(生产力发展是根本原因)
18.东周建立者:周平王,公元前770年,都城:洛邑(今洛阳)。(东周分春秋、战国两个阶段)
19.春秋争霸不断、社会动荡的原因(背景)是:①经济转型:铁器和牛耕出现,生产力提高了; ②政治转型:王室衰微,诸侯竞相争霸。 (争霸旗号:尊王攘夷。春秋战争性质:争当霸主。)
20.铁农具、牛耕对农业的作用:促进农业深耕细作;扩大了耕地面积;提高了粮食产量。
21.春秋称霸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争霸的关键是:强大的经济实力。)
22.春秋争霸战争(或战国兼并战争)的影响(利、弊):积极影响:促进了国家逐步走向统一;促进了民族交流融合。②消极影响:给人民带来种种沉重的灾难和损失。
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东周后期的社会大变革 (变法运动、富国强兵)
23.战国七雄:齐(东)、楚(南)、秦(西)、燕(北)、赵、魏、韩。(秦灭六国:韩赵魏楚燕齐)
大事件: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战国战争性质:兼并对方,统一天下。(马陵、桂陵、长平之战)
24.各国变法(商鞅变法)的背景(原因)是:①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提高了。
②政治上:统治者为了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统一天下。
25.商鞅变法的时间:公元前356年,支持者:秦孝公。语录:“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26.商鞅变法最核心的是: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体现地主阶级利益)。触犯了旧贵族利益的是: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和奖励军功,按功授爵。影响最深远的是:建立县制(因为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受百姓欢迎的是:奖励耕织,生产粮食等多的人可免徭役。
27.商鞅变法的影响(作用):使秦国国力增强;提高了秦国军队战斗力;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所以说商鞅变法是成功的,其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身死法存。
28.都江堰修建的时间:战国时期,公元前256年,秦国郡守李冰。功能:防洪、灌溉、水运等。影响:使成都平原变成沃野,成为“天府之国”。(材料:“水旱从人(由人控制),不知饥馑……”。)
第八课 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的繁荣 (诸子百家:儒、道、法、墨等)
29.老子:春秋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①顺应自然。②万物对立并相互转化(朴素辩证思想)。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道家经典:《道德经》。 (识记老子画像)
30.孔子:春秋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识记孔子画像)
大思想家:①核心思想:“仁”,“仁者爱人”(人与人关系的准则)。②政治主张:“以德治国。
大教育家:①创办私学;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③发现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编定《春秋》等。
31.(战国)墨子:墨家的创始人。主张是:“兼爱”“非攻”、节俭,反对非正义战争。
32.(战国)孟子:儒家的代表。主张是:①提出“春秋无义战”。②政治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思想。后人把他与孔子合称“孔孟”。(儒家另一代表是:荀子:主张礼治。)
33.(战国)庄子:道家的代表。主张是: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后人将他与老子合称“老庄”。)
34.(战国)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封建君主专制)国家。
35.诸子百家思想现实价值:①儒家:以德治国,民本思想,忠孝节义等。②道家:顺应自然、辩证看待问题,淡泊名利等;③法家:依法治国,与时俱进等;④墨家:平等博爱、和平、节俭等。
第九课 秦统一中国 (注:中国古代历史大趋势:国家统一,民族交流融合)
36.秦朝:前2,嬴政在咸阳称帝。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南达南海,北到长城一带。
37.统一的意义:①结束了长期争战的混乱局面;②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38.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特征:皇权至上、皇帝独裁、皇位世袭。其包括以下制度:
①皇帝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总揽全国一切大权;②三公九卿制: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管行政、军事、监察事务,最后由皇帝决断。
③地方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意义:郡县制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39.秦始皇(秦始皇画像:手摸胡须)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文化上:命丞相李斯等统一文字,小篆通用。(意义: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②经济上:a.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b.统一度量衡;(意义: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c.统一车轨;(意义:使秦朝的道路四通八达。)d.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意义:便利了南北水运交通。)③军事上: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40.对秦始皇的评价:①秦始皇的功(被称为千古一帝):因为a.他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中央集权制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②秦始皇的过(其被称为暴君):因为繁重的徭役和兵役,沉重的赋税、严刑酷法、“焚书坑儒”。
第十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秦朝的灭亡 (秦朝的暴政)(巨鹿之战——以少胜多)
41.大泽乡起义的时间:公元前2,领导人: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大雨误期。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起义的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典故:鱼腹丹书、揭竿起义)
42.大泽乡起义的历史意义:(陈胜、吴广起义)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鼓舞了后世的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43.项羽和刘邦为争夺皇帝位,史称:楚汉之争。 (典故:鸿门宴;四面楚歌等)
第十一 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一个封建治世) (农业工具的创新:耧车)
44.西汉建立:公元前2,建立者是:刘邦。都城:长安(今西安)。刘邦就是:汉高祖。
45.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主观: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客观:残破荒凉、经济萧条。
46.文帝、景帝时期:措施:
社会景象:政治清明,社会安定,钱粮充足,国家实力增强,史称文景之治。
第十二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识记汉武帝的画像,其与秦始皇合称“秦皇汉武”)
47.汉武帝面临问题:①王国问题:诸侯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②士人到处游说,指责中央。③地方控制铸币权和盐铁,威胁中央财政。④匈奴骚扰北方,威胁国家安全。
48.解决措施:①政治上:采纳主父偃的“推恩令”,削弱诸侯;设立刺史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②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教授“五经”。
③经济上:铸币权收归中央,铸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④外交、军事上:派张骞通西域;派卫青等反击匈奴,解决边患问题。
49.汉武帝的评价:①积极:其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巩固了大一统的王朝,使汉朝达到鼎盛。
②消极评价:其穷兵黩武,加重人民负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钳制了思想自由发展。
第十三课 东汉的兴亡(东汉宅院画像砖:反映了光武中兴局面)
50.西汉灭亡:9年,王莽夺权,建立新朝。东汉建立:25年,刘秀都洛阳,刘秀就是光武帝。
51.光武中兴:措施: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合并郡县,整顿吏治;允许少数民族内迁。
52.黄巾起义:①原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自然灾害的影响。②184年,张角,创太平道。
53.影响:黄巾起义虽然失败,但打击了东汉王朝统治,出现军阀混战局面,走向三国鼎立。
第十四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意义:①交通要道;②经济通道;③文化通道。)
54.张骞两次通西域(前138年和前1)的意义:①促进了西域与汉朝的了解和往来;
②促进汉朝对西域的管理开发;③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55.两汉对西域的管理:①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意义:标志着西域今新疆归属中央政权)
②东汉明帝重新夺回西域,派班超经营西域。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受阻,但开辟西亚路线。
56.丝绸之路的现实价值:有利于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有利于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第十五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秦朝高超的艺术:兵马俑、万里长城。)
57.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西汉发明(马王堆汉墓帛书);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
58.造纸术的意义: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教育的普及,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59.医学成就:①张仲景:东汉末年医圣。贡献:著有《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②华佗:东汉末年神医。贡献:擅长外科手术,制成“麻沸散”,创造了“五禽戏”。
60.西汉司马迁(千秋太史公)的历史巨著《史记》: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②价值:史学价值:为研究汉武帝之前的历史提供了资料;文学价值:文笔优美,人物形象生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品质:秉笔直书、爱憎分明、公正记事)
61.道教(中国宗教):①184年(东汉末),张角创太平道,尊奉黄帝和老子,神仙体系初步形成。②张(道)陵创立五斗米道,其与太平道教义相似,因此合称道教。(教义:修仙、修道、长生等)
62.佛教传入:①西汉末传入我国,东汉明帝传播,标志:修建白马寺。②影响:佛教对中国古代的建筑风格、文学创作、风俗习惯等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义:因果、轮回等)
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局部统一) (注:《三国演义》等文学创作既基于史实又高于史实。)
63.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主要战役:①200年,官渡之战,意义: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②2,赤壁之战,意义:为三国鼎立局面打下基础。
64.(1)官渡之战曹操胜的原因:政治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人才、谋臣众多;经济上:实施屯田措施,经济得到发展;军事上:军队战斗力高,火烧乌巢,战术得当。而袁绍骄傲自大,战术失误。(2)赤壁之战曹操败的原因:曹操:自大轻敌,不善水战,战术失误;而孙刘进行联合,以逸待劳,利用地理优势,火烧赤壁,战术得当。(典故:草船借箭、借东风等)
65.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①2,曹丕洛阳称帝,国号魏。②221年,刘备成都称帝,史称蜀汉。③222年,孙权在建业(今南京)称王,国号吴。吴经营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第十七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五胡内迁 (中国历史上继秦汉朝后的第二次大一统)
66.263年,魏灭蜀;266年,司马炎洛阳称帝,史称西晋。280年,灭吴,统一了全国。
67.短命的西晋(266~280~3)原因:①西晋贵族奢侈腐朽。②晋武帝分封诸王,导致晋惠帝时期暴发内乱“八王之乱”。③西晋政府欺压内迁的各少数民族,导致人民反抗。
68.“五胡内迁”:五胡指:匈奴、羯族、鲜卑族、氐族、羌族。(识记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
五胡内迁原因:汉朝和后世王朝的军事征服以及他们为补充兵源和劳动力而对少数民族的招诱。
69.“五胡内迁”的影响:①积极:促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及文化交流,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是历史的进步。②消极:但导致了民族矛盾加剧,为今后的**埋下伏笔。
第十八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西晋亡后: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南方是东晋统治)
70.3,司马睿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今南京)为都城,史称东晋。420年,东晋灭亡。
71.东晋灭亡后,南方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它们都在建康定都,统称南朝。
72.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①农业:开垦了大量荒地;兴修了水利工程;推广牛耕,实行麦、稻兼作。②手工业:缫丝、制瓷、造船、制盐等显著发展。③商业:城市繁荣,海外贸易频繁。
73.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发展的原因: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最主要的原因)③南方社会安定,人民的辛勤劳动。
江南开发的影响: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基础。
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383年,淝水之战——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74.淝水之战影响:①南方:东晋政局稳定,经济得到发展;②北方:前秦崩溃,北方再次分裂。
75.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意义: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十六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
76.北魏孝文帝改革:(1)原因:①顺应民族融合趋势;②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③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2)措施:①494年,迁都到洛阳。②推行汉化措施:说汉语、通汉婚(最能汉化)、穿汉服、改汉姓、学汉礼。(3)影响:①促进了民族的交融;②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77. 民族融合的影响:“胡”“汉”观念、民族差别逐渐消失,形成了一个共同整体——中华民族。
第二十课 魏晋南北朝科技与文化 (文物古迹方法:立法保护、合理开发、排除隐患。)
78.北朝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撰写了《齐民要术》。他强调因地制宜,不误农时,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地位:该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79.南朝杰出的科学家祖冲之。①数学方面:将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②历法:制定出
《大明历》,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和生活。③机械制造:设计制造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
80.书法艺术:东汉后,书法已� ①曹魏钟繇的楷书被称为绝世之作。②东晋王羲之擅长行书、楷书、草书,被称为“书圣”。书法特点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其代表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③北魏:碑刻书体。
81.绘画、雕塑:①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②雕塑: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
82.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介绍了地方水文、地形、物产等,是一部综合性地理学著作。
83.公元纪年法:基督教耶稣诞生那一年,定为公元元年(公元1年),向前推算,为公元前XX年;向后推算,为公元XX年。世纪:每100年为一个世纪;年代,世纪中以每为一个年代。(如公元前3世纪20年代,也可说成公元前3世纪末期(后期)就是公元前221年。(注:世纪换算成年分要减1;100年一个世纪,每30年左右为一个阶段,可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 6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1、江南农业发展的表现:
(1)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占城稻)
(2)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
(3)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棉花:从两广、福建到长江流域)
2、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1)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
(2)自然因素:宋代南北气候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
(3)政治因素:南方战乱较少,为经济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1、丝织业水平的提高(蜀地丝织业“号为冠天下”)
2、棉织业的兴起(海南岛发展到东南沿海)
3、制瓷业的成就(哥窑的冰裂纹瓷器;瓷都:景德镇)
4、造船业的发展(宋朝的造船业成当时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1、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商业都市:开封、杭州)
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了北宋时的开封。
2、海外贸易的发展
(1)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广州、泉州;
(2)中国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2)市舶司的设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3、货币制度的变化(四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
衣:宋初崇尚节俭;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
食: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
行:牛车,驴车;乘轿,骑驴骡。
二、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
1、瓦子: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2、节日:春节、元宵、端午节、中秋节。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1、马背上的民族——蒙古
2、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12,蒙古贵族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实现了统一。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1、元朝的建立
时间:1271年 都城:大都 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
2、元朝灭南宋和文天祥抗元
三、元朝的政治与经济
1、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
2、频繁的中外往来
元朝时对外往来的一个著名使者就是马可波罗。
5、行省制度的建立
蒙古帝国空前辽阔,为了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
中央:中书省、
四、民族融合的发展 回族形成
第13、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隋唐时期,我国人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2)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3)15世纪,欧洲出现活字印刷术,比中国晚约四百年。
2、指南针的应用
(1)战国时期,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2)北宋,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3)南宋,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
(4)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3、火药的应用
(1)唐朝中期,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2)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
(3)宋元,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4)13、14世纪,火药及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二、史学成就
《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史学上的“两司马”
史学家
年代
著作
体例
叙事范围
司马迁
西汉
《史记》
纪传体通史
黄帝到汉武帝时期
司马光
北宋
《资治通鉴》
编年体通史
战国到五代
三、宋词
宋词的代表人物:
词人
代表作品
风格
婉约派
李清照
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清新自然。
豪放派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慷慨激昂,气势豪迈。
辛弃疾
4、元曲
(1)由杂剧和散曲组成。
(2)最优秀的剧作家:关汉卿,其代表作是《窦娥冤》。
5、绘画
(1)宋代绘画,突出表现在:山水画、花鸟画和风俗画的创作中。
(2)李公麟,人称“宋画第一”。
(3)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
(4)赵孟頫的画,人称“神品”
6、书法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明朝的建立
时间:1368年 都城:应天 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1368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2、特务统治
锦衣卫成立于洪武年间,由皇帝亲自主持,负责保卫皇帝安全,侦缉官员和百姓言行,不受法律约束,可直接实行缉捕。
3、八股取士
命题范围:四书五经。
答题要求: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能有个人见解。
文体:“八股文”。
三、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明太祖的分封藩王
2、建文帝削藩
3、靖难之役
4、明成祖强化君权
(1)14,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2)削藩政策;
(3)增设特务机构——东厂。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一、郑和下西洋
1、郑和下西洋的概括
人物
郑和
时间
1405—1433
次数
7次
人数
27000多人
船数
200多艘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设备
罗盘针
2、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1)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2)指南针的广泛使用;
(3)郑和个人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明朝造船技术的发达。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4、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
二、戚继光抗倭
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1、倭寇骚扰中国沿海
2、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
(1)戚继光进行的抗倭斗争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事业,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
(2)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16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侵略活动;
2、1533年,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3、1557年后,长期居住,但澳门主权属中国;
4、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 7
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生活。
2、河姆渡居民居于(长江)流域,受湿润气候影响,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居于(黄河)流域,属内陆地带,干旱地区,受气候影响,居民多住(半地穴)式房屋。
3、河姆渡居民开始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种(粟)。
4、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贡献(之最)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3)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
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 8
一、夏朝建立的史实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二、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三、西周分封制
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分封制规定了受封者的义务,即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因此,他们必须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各诸侯国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抵御“蛮”、“夷”、“戎”、“狄”等。
分封制的作用: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四、商鞅变法
1。主要内容
战国时期的改革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内容: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做奴隶。奖励军功;立了军功的人,按照功劳的大小封爵。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弟,就没有爵位。承认土地私有,用法令的形式保护土地私有制;推行县制,把乡、邑、聚合并成县,县的长官称为县令,由国君任命;统一度量衡,在秦国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2。历史作用或影响
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历史的思维导图欣赏 9
1、商鞅变法的时间、内容和意义?
答:公元前356年,秦孝公利用商鞅,开始变法。内容:a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b奖励军功;c奖励耕织;d建立县制。意义:商鞅变法是一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秦国通过变法,废除了旧制度,发展了封建经济。增强了国力,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简述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答:兴办私学,广收学生,主张因材施教,要求学生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教育学生学习态度要老实,重视道德教育,希望学生成为品行高尚的人。
3、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a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自称“始皇帝”,在中央设立“三公”,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中央和郡县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必须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b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大修驰道,统一车轨;c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巨大损害;d军事上,派蒙恬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巩固边防,加强对越族地区的开发。
4、简述汉武帝巩固大统一的措施?
答:a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权力,加强中央对王国的控制。夺去王侯爵位和封地,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推行一套新的选用官吏制度,注意选拔人才。b把盐铁经营权和铸币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对经济的控制。c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作为思想统治工具。在长安设立太学,主要培养官吏。d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安定北部边境。
5、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时间、内容和意义?
答:386年,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圭,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为革除落后习俗吸取汉族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的统治,孝文帝拓跋进行了改革。内容:a实行官吏傣禄制,严惩贪污;b颁布均田令;c迁都洛阳;d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意义: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的思维导图 10
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3、隋文帝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他的历史贡献有:①他在位时,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②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③隋文帝统治二十多年间,人口有大幅度增长;④在长安、洛阳一带修建了许多大仓库,储积了很多粮食、布匹。
4、隋炀帝从6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5、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接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7、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原因: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8、大运河的历史意义:①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②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③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9、6,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10、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李渊就是唐高祖。
11、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同时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他还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
12、唐太宗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魏征是最著名的谏臣。
13、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14、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15、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16、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17、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8、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19、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20、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访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21、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22、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23、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重要。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24、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政府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25、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6、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8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27、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唐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28、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他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大唐西域记》。
29、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
唐朝长安是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0、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1、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32、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3、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以毕生心血写成《千金方》,被后世尊称为“药王”
34、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大为发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
35、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
36、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
37、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38、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39、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40、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