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重阳节的古诗【最新14篇】正文

《重阳节的古诗【最新14篇】》

时间:

插一枝茱萸,登登高,思念随风飘,赏一赏菊花,望远方,牵挂遍心间,品一杯美酒,忆朋友,祝福短信传,重阳佳节,愿你万事皆顺,幸福久久。

描写重阳节的古诗词 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九重阳节的古诗词 2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唐)白居易《九日登巴台》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

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

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

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

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

临觞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唐)白居易《九日题涂溪》

蕃草席铺枫叶岸,《竹枝》歌送菊花杯。

明年尚作南宾守,或可重阳更一来。

(唐)白居易《九日醉吟》

有恨头还白,无情菊自黄。

剑匣尘埃满,笼禽日月长。

身从渔父笑,门任雀罗张。

问疾因留客,听吟偶置觞。

叹时论倚伏,怀旧数存亡。

奈老应无计,治愁或有方。

无过学王绩,唯以醉为乡。

(唐)白居易《闰九月九日独饮》

黄花丛畔绿尊前,犹有些些旧管弦。偶遇闰秋重九日,

东篱独酌一陶然。自从九月持斋戒,不醉重阳十五年。

(唐)白居易《陵园妾》

陵园妾,

颜色如花命如叶。

命如叶薄将奈何?

一奉寝宫年月多。

年月多,

春愁秋思知何限?

青丝发落丛鬓疏,

红玉肤销系裙缦。

忆昔宫中被妒猜,

因谗得罪配陵来。

老母啼呼趁车别,

中宫监送锁门回。

山宫一闭无开日,

未死此身不令出。

松门到晓月徘徊,

柏城尽日风萧瑟。

松门柏城幽闭深,

闻蝉听燕感光阴。

眼看菊蕊重阳泪,

手把梨花寒食心。

把花掩泪无人见,

绿芜墙绕青苔院。

四季徒支妆粉钱,

三朝不识君王面。

遥想六宫奉至尊,

宣徽雪夜浴堂春。

雨露之恩不及者,

犹闻不啻三千人。

三千人,

我尔军恩何厚薄?

愿令轮转直陵园,

三岁一来均苦乐。

描写重阳节的古诗词 3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唐】李嘉佑

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

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重阳节诗词 4

【原文】

近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问秋香浓未,待携客、出西城。正自羁怀多感,怕荒台高处,更不胜情。向尊前、又忆漉酒插花人。只座上、已无老兵。

凄情。浅醉还醒。愁不肯、与诗平。记长楸走马,雕弓{扌笮}柳,前事休评。紫萸一枝传赐,梦谁到、汉家陵。尽乌纱、便随风去,要天知道,华发如此星星。歌罢涕零。

【紫萸香慢】

紫萸香慢,词牌名,“紫萸”是一种植物,“慢”是一种词牌调子的格式。全词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七平韵 ,调见凤林书院元词,姚云文自度腔。因词有“紫萸一枝传赐”句,取以为名,后成为一种词牌格式。清代作家屈大均曾写过此词牌格式的作品《紫萸香慢 送雁》

【鉴赏】

“近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问秋香浓未?待携客、出西城。”快到重阳佳节了,风雨偏多。于是我分外珍惜今日的温暖晴朗。不知秋香浓与不浓?还是待我和朋友出西城去游览一番再说吧。首句交待了大致背景,时近重阳,阴雨连绵,难得遇上一个晴朗的好天气,故与友人结伴出城秋游。

“正自羁怀多感,怕荒台高处,更不胜情。”荒台:指古徐州附近的戏马台,项羽曾在此练兵。南朝时宋武帝刘裕北伐前曾于重阳日在此处大宴官兵。句意即:正满怀羁旅之愁,不忍登高临远,只怕更加伤情。“正自”句隐含了词人对故国的思念,对南宋不思振作终至亡国的愤慨。怕登高台,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国破家亡的伤痛。

“向尊前、又忆漉酒插花人。只座上、已无老兵。”漉:过滤。据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曾取头上葛巾滤酒。老兵:指谢奕事。据《晋书》载,奕尝逼桓温饮酒,温走避之。奕遂引温一兵帅共饮曰:“失一老兵,得一老兵。”此处应指当初和自己同生共死的战友。句意是说:面对美酒筵席,不禁追忆起了从前滤酒插花的友人,今天,座上已再无旧朋的身影了。结句无限凄清,从文中的“荒台”、“老兵”可以想见,词人曾经参加过抗元战争,有过戎马生涯。“座上已无老兵”,旧友或已亡故沙场或已风烛残年,已经不能和从前一样漉酒插花,指点江山了,想起这些,心中无限的感伤。

“凄清。浅醉还醒。愁不肯、与诗平。”我感到无限凄清,借酒消愁,醉了还醒。心中的忧愁太深了,尽管一个劲儿地作诗填词,但也无法抹平这份久久的积怨。

“记长楸走马、雕弓繮柳,前事休评。紫萸一枝传赐,梦谁道、汉家陵。赐,梦谁道、汉家陵。”长楸:古时道边种楸树,绵延很长,称“长楸”,此处化用曹植《名都篇》:“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繮柳:繮,射箭,这里取百步穿杨之意。紫萸:即茱萸,古时的风俗,重阳节登高要插戴茱萸。意即:记得当初长楸走马,雕弓在手百步穿杨。而今往事不堪回首,再也无从评说。只记得每当重阳佳节,朝廷便传赐茱萸的情形。如今,梦魂也难到故国园陵了。词人回忆当初,感慨万千,于凄怆之中流露出愤激之情。“紫萸”句暗示故国已亡。

“尽乌纱、便随风去,要天知道,华发如此星星。歌罢涕零。”乌纱:此处用典《旧唐书 舆服志》“乌纱帽者,视朝及见宴宾客之服也。”此处用晋朝孟嘉登高落帽的故事。束片,满是深沉的哀痛:任秋风吹落乌纱帽,老天也知道,我已经白发苍苍、垂垂老矣,长歌一曲不禁泣涕飘零。

此词从重阳入笔,抒发了遗民不忘故国的忆旧情怀,语言平实,又不失跌宕起伏,整首词从出游始,于登高处终,章法浑成,意蕴丰厚,读来凄怆感人。

描写重阳节的古诗词 5

重阳感怀

【唐】刘兼

重阳不忍上高楼,寒菊年年照暮秋。万叠故山云总隔,两行乡泪血和流。

黄茅莽莽连边郡,红叶纷纷落钓舟。归计未成年渐老,茱萸羞戴雪霜头。

载花乘酒上高山,四望秋空八极宽。蜀国江山存不得,刘家豚犬取何难。

张仪旧壁苍苔厚,葛亮荒祠古木寒。独对斜阳更惆怅,锦江东注似波澜。

重阳节古诗 6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残菊》宋·梅尧臣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菊花》宋·朱淑贞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赋十月菊》金·元好问

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

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久已退梅花。

《重阳》

【唐】司空图

菊开犹阻雨,蝶意切于人。

亦应知暮节,不比惜残春。

《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

【唐】武元衡

玉烛降寒露,我皇歌古风。

重阳德泽展,万国欢娱同。

绮陌拥行骑,香尘凝晓空。

神都自蔼蔼,佳气助葱葱。

律吕阴阳畅,景光天地通。

徒然被鸿霈,无以报玄功。

秋登兰山寄张五

年代:唐作者: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谢新恩》

【南唐】李煜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螃蟹咏》

【清】曹雪芹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涤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踏莎行》

【宋】辛弃疾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

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

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歌颂重阳节诗词 7

《重阳情思》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有幸登高红山上。

心旷神怡,

天阔地广,

一身清风一身爽。

天上人间,

各在一方,

蓝天白云尽遥望。

款款眷恋,

柔柔寸肠,

亲情依旧日月长!

重阳节诗词 8

1、雨阻龙山会,云荒戏马台。且看黄菊放,休待白衣来。——王冕《漫兴十八》

2、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3、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潘希白《大有·九日》

4、重阳不忍上高楼,寒菊年年照暮秋。——《重阳感怀》

5、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6、风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九月九日刘十八东堂集》

7、砧杆动微寒,暗欺罗袖。——潘希白《大有·九日》

8、作县几时同志苦,投荒万里倍情真。——王逊《西夏重阳》

9、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10、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辛弃疾《踏莎行》

11、令节晓澄霁,四郊烟霭空。天清白露洁,菊散黄金丛。——《重阳日即事》

12、是菊花开日,当君乘兴秋。风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楼。——《九月九日李苏州东楼宴》

13、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蜀中九日》

14、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杜甫《九日寄岑参》

15、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16、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17、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18、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堕,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李煜《谢新恩》

19、近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20、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九日登高》

21、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陈师道《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22、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23、一为重阳上古台,乱时谁见菊花开。——《重阳日有作》

24、蟋蟀催寒服,茱萸滴露房。——《重阳夜集兰陵居与宣上人联句》

25、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丘浚《咏菊》

26、六曲屏山和梦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27、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28、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29、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徐灿《菩萨蛮·秋闺》

30、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文森《九日》

31、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32、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33、肠断裂,搔首一长嗟。——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34、翠微高处,故人帽底,一年最好,偏是重阳。——吴文英《惜黄花慢·菊》

35、功名炊黍寻常梦,怪事书空感激人。——王逊《西夏重阳》

36、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37、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38、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39、大明韬日月,旷野号禽兽。——杜甫《九日寄岑参》

40、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41、几日西风,落尽花如雨。——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42、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43、晚酣留客舞,凫舄共差池。——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44、算明朝、未了重阳,紫萸应耐看。——吴文英《霜花腴·重阳前一日泛石湖》

45、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

46、此身逃难入乡关,八度重阳在旧山。篱菊乱来成烂熳,家僮常得解登攀。——《重阳山居》

47、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辛弃疾《踏莎行》

48、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杜甫《九日寄岑参》

49、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潘希白《大有·九日》

50、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醉花荫》

51、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郑谷《菊》

52、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53、北山白山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54、今日桓公座,多愧孟嘉才。——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55、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56、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57、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58、武公不但歌淇澳,贤女犹能唁卫侯。——姜塘《摘星楼九日登临》

59、强整帽檐欹侧,曾经向、天涯搔首。——潘希白《大有·九日》

60、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歌颂重阳节诗词 9

《重阳登山记》

秋风落叶凉初透

情动高山

南山山头

落叶满目尽是

凄凉中

感受古道西风

沧桑诉情怀

风中望影人影瘦

望道松柏

依旧翠蒙蒙

九九双节

再现重阳日

今朝思绪南飞雁

南山畔

多少多情人

一曲高歌

诉尽心中孤独

歌颂重阳节的古诗词 10

《别董大》

之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之二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重阳节小诗歌 11

九日·九日空山里

朝代:宋朝|作者:张嵲

九日空山里,乘高感岁华。

霜风翻绛叶,晴日乱黄花。

积雨饶新径,荒林足乱雅。

连年频避地,憔悴客田家。

描写重阳节的古诗词 12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重阳节的食物 13

重阳糕

简介

重阳糕亦称“花糕”,汉族重阳节食品。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因在重阳节食用而得名。南朝时已有。多用米粉、果料等作原料,制法因地而异,主要有烙、蒸两种,糕上插五色小彩旗,夹馅并印双羊,取“重阳”的意思,现在仍流行。

亦称“花糕”、“菊糕”、“发糕”等。为重阳节的传统食品。以米粉、豆粉等为原料,发酵,更点缀以枣、栗、杏仁等果馕、加糖蒸制而成。起于唐代以前,至宋代,汴京(今河南开封)、临安(今浙江杭州)及各地十分盛行,在为普遍的习俗。

糕的制作,品种各目繁多,其上并插彩旗,极受儿童的喜爱。此后一直盛行不衰,直至近代。《渊鉴类函。岁时。九月九日》引隋杜台卿《玉烛宝典》:“九日餐饵,其时黍秫并收,因此粘米加味尝新。”又《岁时杂记》:“重阳尚食糕,......大率以枣为之,或加以栗,亦有用肉者。”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刘梦得作九日诗,欲用‘糕’字以五经中无此字,辄不复为。宋子京以为不然,故《九日食糕》诗:飙馆轻霜拂曙袍,糗糍花影斗分曹。刘郎不敢题糕字,空负诗家一代豪。遂为古今绝唱。”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重阳》:“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遗送,上插剪彩小旗,掺饤果实,如石榴子、栗子黄、银杏、松子之肉类。又以粉作狮子蛮王之状,置于糕上,谓之狮蛮。”

宋吴自牧《梦梁录。九月》:“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面蒸糕,上以猪羊肉、鸭子为丝簇饤,插小彩旗,各日重阳糕。”宋周密《武林旧事。重九》:“都人是月。且各以菊糕为馈,以糖肉秫面杂糅为之,上缕肉丝鸭饼,缀以榴颗,标以彩旗。又作蛮王狮子于上,又糜� ”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九月九日。饼面种枣栗其面,星星然,曰花糕。糕肆准纸彩旗,曰花糕旗。父母家必迎女来食花糕。”明谢肇浙《五杂俎》引吕公忌曰:“九月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更祝曰:‘愿儿百事俱高。’此古人九月作糕之意。”

采桑子·重阳病起饮酒连夕 14

词牌名:采桑子|朝代:宋朝|作者:朱敦儒

天高风劲尘寰静,佳节重阳。叶下潇湘。碧海晴空一阵霜。

安排弦管倾芳酝,报答秋光。昼短歌长。红烛黄花夜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