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心得体会【通用五篇】》
初中美术教学心得体会(通用5篇)
初中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篇1
经常有不同学科的教师羡慕地跟我说,“你们的美术课最好上啦,学生上课积极性很高,上课轻松。”哎!我想想,如果真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就好了。那真可以说明这位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很强。
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课堂既活泼又生动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例如我在上《校园的春天》一课的时候,我让学生找有关标志设计的资料,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并结合20xx年中国奥运会,展开学生们的兴趣被大大激发。
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增加文化内涵,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脱离学生日常生活,这种学习观念不仅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在新课改下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我总结了自己在上课时的一些优缺点。
1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造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在上《画飞鸟》一课时候我没有单单教他们国画的画法,而是讲有关国画的知识基名家名作以及他们的历史背景,学生像听故事一样,慢慢吸收我说讲的故事。让他们了解文化了解国粹是我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所以光有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间存在距离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
2做为教师的我,没有能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知识没能做太多的延展,只是在自己的美术领域里传输知识,所以以后我要增加自己的各方面知识,
3我在上课的时候比较重视教学手段,如电影,录像范画,甚至故事,游戏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
4在课堂上我注重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
5做合理的评价,获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总是希望得到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并做出合理的评价。
最后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以上都是我要努力去做。为我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打基础!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即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相联系,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受到较好的效果 !
初中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篇2
每个学期的第一单元都是欣赏课,在美术教学中占用的课时虽然最少,但教与学的矛盾却常常比较突出,是美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美术欣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课业形式, 知识含量高、内容深广,很有探究性,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形成健康的审美观。那么如何提高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呢?认真反思之后,我想,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经典的美术作品,不仅体现着艺术家高超的创作技巧,同时也反映出艺术家的审美情趣。学好这类课首先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学习的欲望。
1、把知识融入故事当中,用故事来吸引学生,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2、调整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受到艺术熏陶。
3、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欣赏课变成一门集声音、图像、动画、电影等融于一体的视觉理解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理选择欣赏的作品
美术教材的作品欣赏大致可归纳为四类:一是古今中外名作的欣赏,二是范图的欣赏,三是同龄人的优秀作品欣赏,四是其他门类的欣赏,如雕塑、建筑以及剪纸、编织、印染、拼贴等工艺制作。在选择欣赏对象时,我觉得应该尽量选择难度不大、不冷僻、形式感强、体现鲜明个性的作品,还可以选择一些有故事情节、宗教或历史背景的作品。
三、教会学生欣赏的方法
在美术欣赏课中,我们教师往往一讲到底,这样会造成教师的热情投入换来学生的漠然的尴尬局面,欣赏课变成了“讲赏”课。教师要转变观念,由知识的占有人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人。老子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教师,我们不可能讲遍美术史上的名作,要想让学生欣赏更多的作品,就应让学生学习欣赏的方法。在培养学生欣赏能力方面就让学生首先从感观上去体会,然后通过介绍不同的美术作品使学生了解欣赏不同美术作品时观察点,并在实践中总结,使学生具备学习的主动性。
对于一件美术作品,我们大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欣赏:
1、了解作品欣赏程序,学会欣赏经典美术作品。
(1)看到了什么?能够对画面直观的形象进行赏析,也就是画面给人的视觉印象 (2)细致观察。艺术风格特色的欣赏,它包括画面的构图、色彩、透视、表现手法等,主要指绘画的技巧。
(3)了解相关背景。了解与作品相关的边缘内容,包括艺术家的生平、爱好、传说、趣闻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能够加深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
2、学会运用美术语汇。
(1)描叙——形状、质感、空间、形体? (2)分析——节奏、均衡、动势、对比 (3)解释——内容、题材、感觉、象征意义
(4)判断——视觉传达、观念、风格、审美价值、实用价值
3、从欣赏中学会创作。
围绕欣赏,获得艺术的再创造,借鉴艺术家的思维灵感,使学生学会创作。 总之,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过程就是艺术的感知和体验过程,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体验、情感感知、与其共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学习艺术的快乐并积累审美的经验。希望今后我的课堂能够做到快乐教学,快乐学习,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体会到美术带给他们的全方位的享受。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的探究心得体会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面对一幅绘画作品,该如何欣赏?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常常思考着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有如下看法:
一、恰当选材,关注重点
教师在选材时,要选择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欣赏内容,不可过深。让学生欣赏那些看得见、摸得着,易于接受的直观内容,如某一点某一处的用色、线条、构图、明暗等。不仅如此,欣赏时还要有重点,因为每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所处部位不同。有些作品以艺术特色、绘画技法欣赏为主,像风景画、静物画;有的作品最突出美点分析须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有的应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等。此外在选材上也要有主有次,教师要把欣赏的`重点放在那些有代表性的、风格独特的名作上,以加深学生对著名作品的印象。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以一种平等、宽容的心态来对待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的身心能够自由的表现和舒展开来,鼓励学生从每个不同角度欣赏和感受,不要轻易批评学生的欣赏不正确、欣赏水平低下,让每位同学都能轻松地讲出自己的感受。
三、欣赏手段多样化
欣赏课要避免教师空洞枯燥的讲解、学生干巴巴听的现象。可以采用故事、提问、讨论等多种形式;还可以充分发挥挂图、录音等现代教学手法,增强欣赏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使学生乐学、想听、爱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总之,美术欣赏教学涉及面广,对教师的素养期待较高,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高对教学的认识、思考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努力进行欣赏教学方面的尝试,积累有益的经验,探寻有效的方法,让美术欣赏课不再成为美术书里被遗忘的角落。
初中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篇3
美术新课程标准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实践性,注重生活与艺术联系。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而欣赏、评述则是倾向于文化品味和素质品质,综合、探索则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新课程标准赋予了新教材很多体验性学习方式。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教材内容则是固定的、静止的,为学生学习增加了障碍和困难,这时,教师的作用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的特点,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方式和方法,使教学内容成为具有趣味和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活动。
体验性学习方式是丰富多彩的,各种体验学习方法既是独立的又相互联系。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应以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需求出发,有所侧重,既保证体验学习的实效性又保持体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在新课程的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将共同营造新的课堂,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传统教育中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师生交往方式的变化。课堂的主体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因此,如何在课堂上适时恰切地点拨学生学习知识,成了一个新的研究话题。
首先,我们先纠正自己的心态和思想。第一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念。第二要构建超越学科的生态型知识结构。第三要掌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方式。
在美术新课程中由于贯彻新的教育理念,格外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带来美术课堂丰富多彩的互动教学。为了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美术教师要根据实际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同时,互动教学活动将不断促使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在美术新课程中,教师将是一个开拓者和创造者,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要求使美术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在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为自己走进新课程提供最基本的、最有利的保障。与新课程同行的美术教师将拥有和展现教学的青春活力。
在中小学美术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周密的教学步骤,围绕教材安排提问,引领着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在课堂中充当主角。
曾经听过一堂这样的美术公开课,教材内容是初中二年级第二册《标志设计》。
教师在讲这一课时,课前先布置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找一找生活中的标志并分类。上课时改变了学生的座位编排,由单独排座变成小组合作的形式。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改变讲台上的控制者形象,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怎样理解标志设计?你喜欢哪些标志设计作品,为什么?;结合实际生活中所见谈它的特点。”
教师采用分组公开记分的方式,鼓励学生小组讨论,积极探索,大胆表现。有的说标志是公司企业的形象标识,设计是“设想和计划”;有的具体举例说,设计是由思维引发出的并通过计划实施的过程;还有学生说标志设计就是围绕一个主题或中心绘制的图案名称,应用在交通、金融、通信生活中等等。虽然在讨论的过程中也有错误的答案或偏激的争论,但是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的学生从实际生活所见娓娓道来,有的从个人的理解评论其他同学的观点,并已经初步有了自己的思想。老师在课堂中始终追随学生的思路,参与其中并给予提示,及时支持或肯定学生战胜自我,参与讨论。教师的鼓励态度给了学生正面的导向,教学的结果是同学们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对标志概念有了自己的认识,完成作业积极并有自己的创意,他们甚至带着讨论的问题打算在课外去寻找答案。
课堂发展处于自然生发的状态。通过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教学方式对比我们发现,教师的行为改变,可造成相异的教学效果,其内涵却是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的不同。现在的学生往往喜欢主动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如果教师还是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身份出现,把知识讲透,学生被动接受,也许从短期效果来看,学生学会了,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学生失去了自我探究的习惯。虽然美术新课程有了新的标准、新的教材,但至关重要的是新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会深深影响到教学内容,过程到头来会比内容更起作用。这中间美术教师非常关键。美术教师对调整自己教学行为自觉与否,直接关系到美术新课程能否真正有效实施。
初中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篇4
XX月—XX日,我有幸参加了XX市初中美术教学研讨会。受益匪浅,对教育教学和日常工作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深感不枉此行。
XX日下午在中,开设了两节公开观摩课,一节评课。通过观看公开课特别是听了老师和教研员们对公开课所作的评价后,我对美术课的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就像市教研员XX老师说的,我们今天的课不是经过层层评选选出的全省最拔尖的课,但是能站在这里讲课的老师肯定有他的独到与过人之处。对于课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第一节是中XX老师讲的《漫画》。这节课教师使用了直观式教学,图片导入学生感兴趣,有道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好的开始自然下边就好说了,思路特别清晰。课上有些问题的回答已经远远超出了老师的提问范畴,而且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我想这与他们平时的训练是分不开的。如果平时在课堂上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很少的话,学生是不会练出这样的好口才的。有几个同学不但语言组织能力好,而且十分优美,听他们回答问题感觉像听广播员演说一样。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的学生,有个别班级学生回答问题的特别少,像闷葫芦,也许就是因为太多时候老师替他们表达了,以至于他们说话的.机会很少。
第二节是中XX老师讲的《生活中的色彩搭配》采用设疑的方式引入课题,整节课内容很丰富,过渡很自然。她采用了联想的方式,让人们更有目的地去欣赏。
紧接着是评课,讲课教师谈了自己的思路,XX老师给予点评及鼓励,其他老师也发表了自己的建议。
16日第一节是中XX老师的《文房四宝》。这节课材料准备非常充分,但教师讲课太注重表现自我,没有给学生发挥主动性去思考的机会,学生学习很被动。但X老师教态很自然,表情很放松,具有亲和力,这些是值得肯定的。
第二节是XX老师的《黑白装饰画》。教师语言精妙,范品优秀,教态自然,环环相扣,值得学习。如果教师非常有激情,并且能够对学生的回答作出适当鼓励性的评价的话,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便会更高。
讲完课后,对于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XX老师做了简短的评价:
第一、必须让学生喜欢;
第二、课堂要顺畅,不能疙疙瘩瘩;
第三、目的达成度高:
1、目标准确、具体。
2、内容选择恰当,知识结构吻合,适应学生,不过高过难,也不过低。
3、方法得当,不论使用什么方法,能帮助完成教学目标就是好方法。
第四、效果好。所说的效果包括学生的作业效果和教师的整体表现,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否充分,评价是否到位。
第五、个人素质,也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以及对待课堂的态度。这段评价虽然简短,但我感觉句句击中要害,抓住了这几点就相当于抓住了一节课的整体脉络。
通过此次观摩研讨会,我们学习到了先进经验,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努力方向,对今后教育教学此文转自工作水平的提升,无疑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
初中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篇5
曾经听过一堂这样的美术公开课,教材内容是初中二年级第二册《标志设计》。
教师在讲这一课时,课前先布置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找一找生活中的标志并分类。上课时改变了学生的座位编排,由单独排座变成小组合作的形式。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改变讲台上的控制者形象,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怎样理解标志设计?;你喜欢哪些标志设计作品,为什么?;结合实际生活中所见谈它的特点。”
教师采用分组公开记分的方式,鼓励学生小组讨论,积极探索,大胆表现。有的说标志是公司企业的形象标识,设计是“设想和计划”;有的具体举例说,设计是由思维引发出的并通过计划实施的过程;还有学生说标志设计就是围绕一个主题或中心绘制的图案名称,应用在交通、金融、通信生活中等等。虽然在讨论的过程中也有错误的答案或偏激的争论,但是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的学生从实际生活所见娓娓道来,有的从个人的理解评论其他同学的观点,并已经初步有了自己的思想。老师在课堂中始终追随学生的思路,参与其中并给予提示,及时支持或肯定学生战胜自我,参与讨论。
教师的鼓励态度给了学生正面的导向,教学的结果是同学们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对标志概念有了自己的认识,完成作业积极并有自己的创意,他们甚至带着讨论的问题打算在课外去寻找答案。课堂发展处于自然生发的状态。通过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教学方式对比我们发现,教师的行为改变,可造成相异的教学效果,其内涵却是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的不同。现在的学生往往喜欢主动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如果教师还是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身份出现,把知识讲透,学生被动接受,也许从短期效果来看,学生学会了,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学生失去了自我探究的习惯。虽然美术新课程有了新的标准、新的教材,但至关重要的是新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会深深影响到教学内容,过程到头来会比内容更起作用。这中间美术教师非常关键。美术教师对调整自己教学行为自觉与否,直接关系到美术新课程能否真正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