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育方针心得体会(汇总7篇)》
最新教育方针心得体会(精选7篇)
最新教育方针心得体会 篇1
但凡教育人,近来话题必绕不开“双减”二字,它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然目标,一味追求速度的小康教育时代已成为过去,当今现代化教育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将“以人为本”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出发点,从关注学习结果到重视学习过程,从关注知识积累到重视精神成长,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健康、良性发展。诚然,“双减”是一项走心、润心的工程,要想落实,必须从心开始。
作为学校,从心开始就是要站在学生、家长、教师的立场换位思考,感其所感,行其所思,解其所惑,达其所成。
一、课程优化,让学生开心
站在学生的角度,怎样才算开心?那就是让学习变得轻松、有趣。当然仅仅是这两点还不够,在此基础上学习必须还要有效,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心。
1.国家课程精品化。“双减”减的是负担,增的是质量。要想时间少、收获多,就必须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业布置作为学校研究的常态课题,引导老师们静下心来设计好课堂的每一分钟、每一道题,充分调动学生课堂上思维表达的成就感与实践体验的获得感,让学生所做皆所需。
2.服务课程多元化。课后服务不能只完成简单的托管任务,而是要努力成为孩子们释放个性的拓展课程。将课后服务课程与国家课程进行一体化建构,将成为校园的新生态;让学生在学习中拥有充分的选择权,应成为拓展课程的实施原则。学习困难有答疑班,爱好阅读有导读社,喜欢运动有体训队,善于唱歌有合唱团,崇尚科学有科普基地……多元的菜单式课程,让每个孩子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快乐生长方式。
两种课程的优化,既有基础知识的积淀,又有个性特点的彰显,孩子们乐学善思,才是开心学习的最好状态。
二、评价导航,让教师安心
站在教师的角度,明知“双减”是关系学生身心健康的大好事,为什么还是会观望徘徊?一方面是思想惰性所致,停留已有舒适区不想改,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育评价这根指挥棒的问题,什么样的学生质量观、教师质量观就决定着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因此,评价改革是确保双减落地的前提条件。
1.学生评价重素养。避免对学生学科知识评价的繁难偏超,要以百分比的方式强制保障学情检测的基础性,削减海量刷题、校外培训带来的假性优势;将学生参加课后服务表现、艺术素养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并利用信息化平台,从知识评价、能力评价、素养评价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动态的大数据分析,为学生发展提供指导意见。
2.教师评价重贡献。不以成绩排名作为教师评优晋职的条件;将师德师风、课后服务工作量与服务质量纳入评优评先指标体系。
唯有评价定了,教师坚持“双减”的决心才会定。
三、服务有料,让家长舒心
站在家长的角度,更多的是对“双减”持质疑态度。一是家长之间的攀比心理,“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的想法很难在短时间内剔除,很可能形成学校公开减量家长私自加量的畸形减负;二是质疑学校服务质量,孩子不参加校外培训,学校现有的课程能否满足孩子的个性发展需求。因此,加强对家长教育理念的培训服务与提质午托、“三点半”等课后服务至关重要。
1.家长学校是抓手。利用家长学校,定期为家长开展线上线下培训服务,开展家长之间的学习交流,让家长从急功近利的家庭教育中释然出来,形成健康的、发展的子女教育观。
2.服务质量是保障。首先要保障服务时间,家长工作忙中午没时间接送、下午孩子放学还没下班?没问题,学校都有相应的服务来解决。其次要保障服务质量,孩子学习有困难、艺术素养有需求?没问题,课后服务都有专业团队来指导。
通过有理论、有实践的沟通论证,有时间、有质量的暖心服务,家长省事,乐得舒心,以此争取家长对“双减”政策的真心认同。
因“心”而减,从“心”出发,有了国家的政策支持,还需要学校的统筹规划,需要教师的奉献精神,需要家长的理解配合,更需要社会各界的整体导向,多方合力,使得玉成。
最新教育方针心得体会 篇2
时间在指缝间不断的流逝,孩子们也从刚刚来学时的不适应。变得懂事了。前些天,我从大寝室下来,两手提着垃圾桶和扫把,急忙把东西送回到教室。就抓起手套戴着就往厨房准备打饭。当打饭回来时,有一个小朋友拉着我的衣服,老师,你坐下来歇歇。让我来帮你打饭。说着,就拉了个小椅子放在我的身后。对我说:“老师,你辛苦了,我来帮你打饭那。”当时我吃了一惊,吓得差点把饭弄撒。笑着对他说:“谢谢紫锁,老师不累,你快坐下准备吃饭。”说着他就坐了下来。真的,如果是孩子这么的关心我,我就算有再累也会觉得满足。
时常说,孩子是我们的缩影,你给他的是什么教育,他就会给你什么的表现。真的非常觉得我们的爱心教育是非常非常的重要。我会把我们的爱心教育继续的延续下来。让每一个孩子的充满爱的感恩的情怀。
最新教育方针心得体会 篇3
从“双减”政策开始正式实施到现在,已经过去几个月了,学校和家长并没有因为“双减”政策实施而放松对孩子各方面的教育,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实施,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和沟通。
“双减”政策实施的这段时间,我做一些调整和规划,从重点关注学习成绩转为重点培养各种习惯,比如: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阅读习惯等。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养成好习惯,无论走到哪里,孩子都能自己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成长。
“双减”=减负≠减速,让孩子轻装上阵,空余时间变多了,有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反而会主动去完成学习任务。
从“双减”政策开始正式实施到现在,已经过去几个月了,学校和家长并没有因为“双减”政策实施而放松对孩子各方面的教育,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实施,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和沟通。
“双减”政策实施的这段时间,我做一些调整和规划,从重点关注学习成绩转为重点培养各种习惯,比如: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阅读习惯等。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养成好习惯,无论走到哪里,孩子都能自己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成长。
“双减”=减负≠减速,让孩子轻装上阵,空余时间变多了,有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反而会主动去完成学习任务。
开始的时候,我们也度过了一个适应期,每天孩子放学回来说:“妈妈,我的作业在学校写完了”或者说:“妈妈,我就剩下一项作业很快就能写完了“难掩兴奋之情,作为家长好像忽然之间少了什么;于是我和孩子们谈论:写完作业之后我们干些什么呢!孩子的脑袋里仿佛装着很多的想法,说我们可以做游戏、猜谜语、看书、下棋、骑自行车。原来把决定权交给孩子,他们也可以变得很很有主见嘛!
晚上我们忙完各自的事情,就开始亲子阅读,和孩子一起演一演书里的故事。孩子最喜欢看的两本书是《十万个为什么》和《脑筋急转弯》,总是百看不厌。有时孩子也会提议去图书馆看书,二年级的小学生词汇量在与日俱增,这让我很欣慰,阅读是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神奇的钥匙。隔三岔五,孩子会和我PK下棋,偶尔赢上一局,他的小脸就像乐开了花!
除了读课外书,他还每天坚持练字。我经常对孩子说:字如其人,练字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不要着急不要间断,每天练习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小朋友已经坚持一百多天啦!我相信:他的坚持必让他收获一手好字。偶尔心血来潮,他也会挥笔一幅画,然后视若珍宝的说:“妈妈,看我画的星空多美,把我的画贴到墙上吧”!果然,自己的劳动的果实最甜美!
无形之中,每天的家庭作业不再成为孩子放学后的压力。经常性地兴趣满足,让孩子内心更加的专注宁静。“双减”将孩子们从单一的书本学习中慢慢解放出来,增加了更多的生活感受、情感体验和实践行动。当然,这些都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密切配合,家校携手,使孩子的做事情的主动性慢慢得以彰显,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双减专题家长心得5
今年xx月xx日,国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双减”政策的实施,引发广泛热度。一方面确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压力,有更多的课外放松时间,还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另一方面父母压力骤增,放学时间延迟,课后作业骤减,孩子学习情况家长很难掌握。如何权衡新的教育政策,既让孩子有放松的时间,又能认真完成学习,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正确看待双减政策
这一场教育的改革,我们不是旁观者,而是亲历者。“双减”政策实施,主要目的在于减轻孩子课业压力,但并不等同于减轻父母责任。家长永远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面对“双减”我们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密切家校联系,融洽家庭氛围、指导孩子合理安排在家时间。
二、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
陶行知说过“凡人生之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古往今来,优秀的人之所以优秀,往往是由他们的好习惯成就的,一个自律、爱学习、勤于反思、积极进取的孩子,他的未来也不会太差。双减之后,孩子没有了补习,作业也少了,多了很多自主时间,我觉得这正是个好时机,可以借此督促孩子形成好的学习习惯。我要引导孩子做好学习规划,培养兴趣爱好,为今后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三、合理规划学习时间
“双减”后,学校减少书面家庭作业,但并不代表孩子到家之后可以“放飞自我”。我通常会让孩子坚持练字,坚持口算练习。晚饭后,我陪同孩子对在校学习的内容查漏补缺,并做好课前预习。另外,我空余时间会和孩子共读一本书,交流读书心得和感受,希望孩子可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培养孩子兴趣爱好
无论政策如何变更,培养运动和艺术方面的兴趣对孩子全面发展都是很重要的事。所以我们会利用周末时间,陪同孩子游泳、爬山、轮滑、绘画等。希望在培养孩子兴趣的过程中,训练他们的恒心和毅力,让孩子健康、自信、阳光的生活。
“双减”政策已经实施百日,孩子学业确实减轻了不少,有充足的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我们家长也要担负起责任,握好手中的“牵引绳”,积极配合学校,与老师一起携手,帮助孩子走上更好的人生路。
最新教育方针心得体会 篇4
时光荏苒,在一个新的学校里,我不是班主任,也不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育者,跟那些前辈相比,我的教学故事没有那么多感天泣地的故事情节,可是也有印象深刻和意味深长的故事情景。
一本励志书上以往这样说过,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在于他的年龄大小,而在于他的意志力、经历和心智。回顾我这几个月,如果真的要来一个随笔的话,自我真的是感同身受。总觉内心深处时时充盈着感动。是领导的关怀,同事间的互助,师生间的灵犀,让我感到了生活的意义,感到了生命的完美,也给了我在单调机械的工作中坚持下去的理由和信念。我感动着这一切,所以我也努力工作着,回报着,以下是我这段时间的一点心得。
在学习上,数学学科本身很抽象,有时候甚至很枯燥,因而课堂教学应是学科渗透,师生互动思想碰撞,相互交流,师生共同成长的历程。上课热情洋溢,不讥笑学生,就能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焰,尽力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价,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细心洞察任何一个学生乐趣的闪光点。
强调能者为师,才能充分体现和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表述自我对某知识点的理解与想法,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可是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时一题多解,能够采取学生交流,讲解的办法。经过不一样学生的不一样展示,使学生意识到知识的活性,增强一部分学生的兴趣及另外一部分学生的信心,从而对整个班团体的学习起到必须的推动作用。
教师的言语,行为、情趣、人品是影响学生发展成长的关键因素。运用数学本身的魁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数学学科的兴趣及广阔的知识,带领学生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影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经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收集教学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资料,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能够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活法,调查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立主式研究性学习。
在课堂设计上多下苦功,要多联系生活实际,多创设一些引起学生兴趣的情境等,还要注意自身的语言表达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必须要多理解一些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来完善充实自我的课堂教学,再结合自我已有的经验,构成自我特色的课堂教学。
不敢许诺什么,但我会取他人之长,努力奋进!期望学校多为教师供给学习机会。
最新教育方针心得体会 篇5
“减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我1994年参加工作,学校已经开始倡导“轻负担、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理念。但二十多年过去了,“减负”效果如何?我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感受到“减负”已经衍化为比较大的社会问题。尤其能感受到很多家长的焦虑,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会不惜重金让孩子抢跑;会让自己的孩子的课外时间淹没在各种兴趣班、学习班中,学生们被迫疲于奔命,失去了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所以,近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再一次引发了社会热议。
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时刻提醒自己不能仅仅把眼光放在数学教学中,更不能把目光聚焦于数学分数上,要把数学的教育教学纳入学生的生命成长中,让数学学习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提供养分,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我始终在找寻着“减负”与“增效”的交点,坚信转变施教者的教育观念、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方式,“减负”与“增效”是有交点的。
转变教育观念才是“减负增效”的根本之道
减负、增效看起来是矛盾对立的,有人认为“减负”和“增效”是两条平行线,没有交点。仔细推敲,减什么负?增什么效?所述的对象是有区别的。在我看来,减负减的应该是不必要的压力焦虑,减的是过多的重复操练,而增效增的应该是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它们并不是完全矛盾对立的。“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是我校“轻负担、高质量”的根本,也是我的追求。从数学学习的角度看,数学学习需要适量的练习巩固,但一味通过“题海”来获得感悟,只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作为数学教师,从教学内容的精选开始,就要确立充分挖掘教学内容承载的思维价值,从而达到“举一明三,闻一以知十”的教学信念。课堂上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能满足于点状习题的解答,而要设法挖掘教学内容承载的更多教育的功能,多几个追问,从而拓展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建立学生立场才是“减负增效”的必要保障
建立学生立场就是要经常换位思考,想一想,如果我是学生,数学学习中我最需要什么?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某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更要让他们知道是怎么想到的。有了学生立场,教师在每次备课之前就要多去调查摸底,备课之时,就会多去想学生需要什么,才会精选学习内容、精备每一堂课甚至每个教学环节,从而避免机械重复的操练,把重心放到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上,帮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拐杖,真正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力和数学素养的提升。
改善教学行为才是“减负增效”的落实途径
“减负增效”要落实,改善教学行为是关键。拿数学教学来说,如果不讲究方法,很容易走入题海战的误区。如何让学生摆脱在题海中挣扎?我认为教师需要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递进性教学,启迪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不断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比如增加几个追问:学习或解决这类问题学生已经有了哪些经验和基础?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路径方法是什么?还有哪些不同的解决路径和方法?如果数据或内容上做一些类似的替换,又能变出哪些似是而非的问题等等。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借助擅长的形象化思考逐渐向抽象化转换。比如通过解决书上或简单的问题,把重心落在规律或方法的发现上,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会总结提炼,逐渐形成回顾、总结、提炼的意识和习惯,我认为这样的习惯远比解答几道题更为重要。通过变式的训练,给学生强大的思维冲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观察、比较、分析、策略使用等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甚至“逼”着学生“另辟蹊径”,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发现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我认为这个学习过程的价值远远大于找到答案本身。另外,数学学习中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习得迁移类推的能力,既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真切体验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成功和喜悦,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使学生在探究中舍得花时间而没有焦虑和压力。
总之,我认为一线数学教师要从数学学习材料中挖掘丰富的教学内涵和教育的价值。只要从多层面、多角度进行不同的思考,就能得到非常丰富的思维成果,从而由点到面、由表及里,把握知识育人的真谛,这就是我认为的“减负”与“增效”的交点!
最新教育方针心得体会 篇6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关心爱护学生”让我感触颇多。的确,教育,首先应该是温暖的,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爱,将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了“我们”的关系。
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我们更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才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金凤凰”固然可爱,而“丑小鸭”更需要阳光,我们要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
最新教育方针心得体会 篇7
经过两个月的暑假,孩子们终于迎来了新学期。面对中班的新环境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孩子们似乎并不陌生,我们中一班三位老师没变,孩子们没变,只有一个插班中(是寄宿班调到我们班上的),开学初再也不像原来有那么多哭闹的幼儿,幼儿而是很快的适应了中班的环境。
我们通过墙饰公示栏资料,宣导各种育儿信息,如生病幼儿多喝水,超重幼儿多锻炼多吃菜等,潜移默化地继续强化孩子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及家园互育教育平台。
中班了,我们增强了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及教育,如用餐后自己收碗筷、午睡后自己叠被子等,孩子们都很乐意做那些事情,看到孩子们生活自理能力之提高,我们又创造机会与条件请孩子们为他人服务,逐步培养其责任感。比如,设立值日生,还负责发学习、生活用具。婷婷小朋友上学期上幼儿园总是会闹情绪,上了中班的她,有了很大的变化,每天都能开开心心的来园,还主动的帮老师做事情,为小朋友们发东西,他们似乎真的感受到自己长大了、会做许多事情、更能干了,看到孩子们的变化,老师们心里很有说不出的高兴。
通过这四周愉悦的开学第一个月的幼儿在园生活,我们欣喜地看到,生活在相对陌生的中一班的孩子们并不紧张,搬了新家却一样开心,面对新学期的新生活常规并不忙乱。他们对插班的新同伴关心备至,在付出爱心的行动中体会着升班的快乐。他们不仅自己生活自理能力提升不少,还能为他人服务,并能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满足和骄傲。看着孩子们自信、快乐地度过了升班适应期,作为老师的我也特别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