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毛概社会实践报告范文(热门十篇)》
大学生毛概社会实践报告范文(精选10篇)
大学生毛概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篇1
人生,对于大学生来说,是最动人心弦、最引人深思的话题。每一个时代的大学生,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对于人生的思考。人生道路、人生目标的选择,都是以一定的人生思考为前提,以一定的社会时代发展为背景。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想体系,对人生的思考有着不同的起点,不同的轨迹,不同的深度。有什么样的人生思考,就会有与之相应的人生理想、人生追求、人生道路和人生内容。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是社会主义在曲折中不断前进的时代,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时代。在这个大背景下,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了国富民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主旋律。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的人生追求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以及未来国际竞争的大格局。做这样的调查研究,从当代大学生的角度而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以便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可以使得他们的引导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大学生的人生追求也直接的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精神状态乃至将来的发展状况。他们是在国家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在这个任何事物都飞快发展的时期,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显着的变化,其间有西方开放的人生观念的传入,和我国80--90年代大学生的几次思潮运动,而我们的教育体制又是在传统的品德教育下进行的,必然导致当代大学生人生共同追求的不确定性。如果能够加以分析引导为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目标,无论对社会还是对国家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活动采用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选择了山东建筑大学校内的学生。,此次调查问卷共发放120份,回收116份,无效问卷10份,有效问卷106份
2、调查问卷
本次所用的调查问卷采用以固定答题为主,有关大学生共同追求并与之相关的内容包括:一部分是围绕专业是怎么确定的,大学的主要目标,现在的在校状况,旨在了解被调查者的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另一部分是围绕大学生的共同追求与追求的认识的问题,了解学生对共同追求的理解和关注;最后一部分是关于影响大学生共同追求的因素,了解是什么影响了大学生的共同追求。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以及基本经验
(一)关于大学的学习生活现状
1.在上大学,填报志愿专业时,你是如何选择的
a、自己选择的理想专业 b、别人帮你选的
c、自己随便选的 d、服从学校安排的
调查数据显示:20%选a,13%选b,27%选c,40%选d
调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数据,入学即对专业的选择上大家只有20%的人是自己选择的理想专业,80%的人对自己的事情根本没有自主权;
2.你认为你上大学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a、好好学习b、混个文凭c、交朋友d、其他
调查数据显示:60%选a,14.5%选b,15.5%选c,10%选d
调查分析:我们还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应使警钟长鸣。
3.你觉得目前你是哪一类大学生
a、有理想,有抱负,积极为自己的目标努力着,抱着乐观的态度
b、不小心把日子混过去了,失去的追不回来,就干脆混到底
c、知道未来形势严峻,但现在很茫然,没有找到想干的事
d、对自己的前途很悲观,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e、其他
调查数据显示:41%选a,19.5%选b,20%选c,15.5%选d,4%选e
调查分析: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有的人迷茫了,但是说出了真实的自己。
4.你的大学生活现状是
a、非常忙碌,过得很充实,很精彩,自己很满意
b、虽忙,但不知道忙些什么
c、整日无所事事或沉迷网络世界等,非常颓废,感觉只要混过大学就好
d、虽很休闲,但生活很令自己满意,就是自己要的大学生活
e、其他
调查数据显示:30%选a,29.5%选b,18%选c,15%选d,7.5%选e
调查分析:大学是一个人生十字路口,在这里难免会出现各类现象,只想对那些苦苦挣扎的人说,你的人生方向错了。
成因分析:
经过高考前长时间的备战和高考场上的紧张应考,在进入大学之前,我们的脑子里就有,大学就是个来玩的地方,我们瞬间从天天有人监管的环境进入到大学这个十分自由的环境中,我们变得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干什么,于是我们就开始堕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状况变成了我们的习惯。
(二)大学生的共同追求
5、接受高等教育主要是为了什么?
a、就业谋生b、自身塑造c、建设社稷d没有想过
调查数据显示:42%选a,40%选b,10%选c,8%选d
调查分析:人都有私心的,当今社会人们为自己的考虑的很多,为国家为社会考虑的少。
6.你是否有明确的人生追求
a、有,且很明确b、有,但不明确c、没有
调查数据显示:32%选a,56%选b,12%选c
调查分析:多数人有目标,但有明确目标的人是较少。
7.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你会
a、被亲友的态度影响b、遇到困难想退缩
c、坚定信念勇往直前d、其他
调查数据显示:21%选a,23.5%选b,48.5%选c,7%选d
调查分析: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大多数人都有信念,但不知这个信念能让人坚持多久?
8.对于给自己树立追求目标,你的看法是
a、没必要,走一步算一步b、应该树立,但还没树立
c、已经树立d、以后要有,但现在还没有
调查数据显示:10.5%选a,25%选b,48.5%选c,16%选d
调查分析:多数大学生都树立了目标,但让人惊讶的是,还有为数不少的人目标不明确。
大学生毛概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篇2
随着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网上购物已经渐渐显示出绝对的优势和生命力,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据数据显示,中国网民数量急剧增加,而在网民数量急剧增加的同时,中国网民购物比例也在明显上升个大网络购物站正在打造简单易行的购物平台,网络购物越来越普及。网上购物变成了当今最适合上班族,年轻族群购物口味的一种购物方式。大学生作为对网络最敏感的人群,对网上购物行为接受很快,是这个购物群体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购物市场上不可忽视的一股重要力量。而既然选择了网上购物,大学生必然会面临着一些网络购物的安全问题,比如产品是否可靠,付款环节有无漏洞,购物网站是否安全等一系列问题,而当遇到权益受到损害时,大学生的有何种保护权益的意识和行为。
作为大学生,自己未来更深入了解目前大学生网上购物的现状,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做了调查。通过讨论,我们对大学生网上购物的内容,方式,以及网上购物安全意识进行调查。本次调查针对被调查者结构特点进行了全面调查,包括:性别,是否有网上购物经历,使用网上购物网站类型,对网上购物信任程度等等基本指标。分析了大学生的现状,通过对调查结构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想法和建议。
这次大学生网上购物调查研究目的是为了研究大学生网上购物行为并对其进行分析,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网上购物的消费态度,正确指导大学生网上购物消费行为,以及未来对网上购物发展潜力的期望。
一、网上购物的总体情况
在这次社会调查中,我们以网上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首先确定受调查对象的性别比例。从调查的结果看出,男女生的比例将近1:1,女生相对于男生多一点点,如图1、因为我们的调查问卷的对象分布是随机的,不存在较大的偏差,是一种相对客观的调查。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不断完善,网络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在比较正规、比较权威的网站里,对于一些网络安全问题才会有比较好的保障。因此,我们调查了大学生网上购物常去的购物网站。有以下一些比较常见的网站,如:淘宝,卓越亚马逊,凡客诚品,易趣,京东商场,当当网,团购网等购物网站。从调查结果来看,有超过半数的大学生选择了淘宝,将近一半的人选择了卓越亚马逊,京东商场,极少数的人选择其他网站,图3很清晰地呈现这一结果。由此可见大学生选择网上购物还是趋于选择比较大型正规的网站。
有过网上购物经历的每月一到两次的网上购物行为所占的比例为34%,每两三个月一次的为69%,其余的依次排列为一年一至两次,每周一次及以上,得出结果。按照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而言,这样的数据可以表明他们网上购物行为还是相对稳定的。可以侧面地反应出大学生对网上购物的信任程度不错以及网上购物对他们生活的影响不可忽视。
二、网上购物的安全性状况
网上购物作为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正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而壮大发展,但由于我国电子商务兴起和发展都比较晚,使得现今网上购物在零售业占的比重还比较小,经常网上购物的网民中,大多以小金额交易为主,大学生更是如此。网上购物的安全性则是影响网上交易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网上购物以一种和以往面对面交易完全不同的形式出现在消费者面前,消费者最先考虑到的必然是这个新兴事物的安全性。一旦安全性让他们觉得有了保障,消费者便会很快的接受这种方式。但实际的情况是,据调查,在有别于传统购物形式的网上购物中,消费者往往只能通过图片文字等虚拟手段感知产品,这种方式带给消费者的体验感不够强烈,无法使消费者产生牢靠的感觉和购买的决心。而且,一半以上的消费者对上网上购物物产生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交易安全等方面的疑虑,除了和传统购物观念相冲突从而导致信任上的缺乏之外消费者往往还会觉得上网上购物物的欺诈问题十分严重。因此,安全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网上购物的发展。针对日益火热的网上购物的安全问题,各大购物网站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三、总结
从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网上购物越来越被大学生所接受。在大学校园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购物网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他能让我们实现资源共享,在网上我们可以找到最便宜的,质量最好的,最时尚的商品。而青年大学生具有追求时尚和容易从众的心理特点,所以网上购物的快捷性、时尚性,又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相适应,这就使得大部分的在校大学生选择在网上购物。但网上购物还是存在一些的实质性的问题。大学生购物遇到最主要的问题是商家描述商品的质量与实物不相符。因此商家应当诚信经营网店,以免大学生购物被错误引导。其次,阻碍他们购物的是网络安全因素,只要他们认为网上购物安全可靠了,省时了,方便了,他们自然而然的选择网上购物这种购物方式了。作为当代大学生,通过这次大学生对网上购物安全的看法的调查,我们应该加强网上购物安全意识,购物时应谨慎再谨慎,认真阅读购物有关的安全知识,防止被不法分子欺骗,造成不必要的经济的损失,并且要适度的消费。
在本次的社会实践中,一方面,我们提高了自身的沟通交流技能,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切身实践中取得丰硕成果,把收集的资料转化成真正能服务于社会的资源,为网上购物安全建言献策。
大学生毛概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篇3
支教队就是农村孩子们的一缕阳光,也如同春雷行动那样带给人们爱的希望。
我们有幸参加了这支部队。那段承载了太多欢笑与泪水、温暖与震撼的日子如今被放大了无数倍,在我们面前铺陈开来,带给我们又一次深深的感动。
在众多团队中,我们采访了前往西安市临潼区小金乡毛湾小学、东合小学和郭尧小学的支教团队。这次为期十四天的支下乡教活动是由陕西行知公益同盟、西安交通大学绿色协会及西安交通大学爱心同盟联合组织的。队员秦汉卿告诉我们,她从来没有想到在我们附近竟然存在这么穷苦的地方。在那里,洗个舒服的热水澡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村民常常用水缸接雨水来满足基本的用水需要。队员的日常工作除了教学之外还要挨家挨户的家访。村民们住得偏远,所以每一次家访都需要在崎岖的山路上步行一个多小时,逢上下雨天更是苦不堪言。几天下来,队员全都生了病,水土严重不服者,全身长满水疱。可十四天内,没有一个人抱怨过,没有一个人退缩过,因为出行时许下的誓言,因为油然而生的责任感,因为太多太多的感动,相信努力终究会有回报。郭尧组领队刘永平告诉我们,这些天的支教与家访,触动了村民的教育意识,他们从支教队员们热情洋溢的脸上和孩子们渴望的表情中读懂了教育的重要性;而队员也在这次活动中培养了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毅力,增强了学习的动力。
这个只是暑期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然而却折射出了整个活动的人性光芒。正如一个队员子在日志中写的那样:我们把爱说到做到,因为我们都秉持着最初的梦想。我们不曾言败,我们铸造风景,我们以自己满意的方式,诠释了自己的青春,也给别人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在这样短短不到一天的时间里,我明白了很多,工作和我们学习也是一样的,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忘了自己的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创新和坚持,只有具备了以上的两点,才有可能成功。我希望以后能再次有这样的机会来到这里,那时候也许这里有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
大学生毛概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篇4
一、摘要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就业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从教育内部分析,就业难问题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变化与高校专业设置调整相对滞后、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结构失衡等诸多方面。大学生就业状况已经成为衡量高等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推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
二、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经济,发展
三、正文
今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教育的提高,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群体不断扩张膨胀,大学生就业难等一系列社会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最近深圳富士康公司发生的连续跳楼事件,在人们为那些年轻的生命感到惋惜的时候,也更加关注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解决大学生这个弱势群体的就业难问题、生活难等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只有真正的解决这个问题,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安定,才能能真正把知识变成生产力,从而推动一个国家的实力发展。
首先,“弱势群体”这一概念,在以前虽然不同程度上也划分过一定阶级、一定人群,但还没有把大学生纳入其列,随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生活难等问题的日益加剧、形式的更加严峻,无形中把大学生划分到了实实在在的弱势群体之列,“毕业即失业”的言论已经不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社会上存在的许许多多、或明或暗的漠视态度和歧视行为,使大学生弱视群体无法获得平等的就业权,被无情地剥夺了公平竞争的资格,也引发了种种社会冲突和矛盾。
据国家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就连续八年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统计:20xx年212万、20xx年280万、20xx年333万、20xx年413万、20xx年495万、20xx年559万、20xx年610万、20xx年631万、20xx年660万,从详细数据观察,可见毕业生的人数程猛增趋势,八年累计3533万,而据教育权威部门统计显示:到目前为止20xx年毕业生就业率仅为35%,加之以往毕业还没有就业的学生,并且不考虑虚假就业信息的存在,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的就业形势是多么严峻,如此庞大的基数已形成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以往的毕业生还没有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之下,又一拨的人群又加之到来,紧缺的、理想的就业岗位上更显得前仆后继。虽然许多的企业面临用工荒,但所提供的岗位都是普工岗位,整个社会都在鼓励大学生下基层,从基础干起,但这又与上学最终的初衷相违背,从而甚至形成了教育无用论的局面。以至于他们高不成低不就,从而走向社会的弱势群体、边缘人群。
其次,之所以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方面许多的大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实际经验,动手能力极差。在具体的工作中胜任不了领导交给的任务,且怨天尤人;另一方面,大学生中也存在错误的就业观念许多大学生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他们始终以“天之骄子”身份自居,姿态过高,对自身和现实缺乏准确的评估,缺乏正确的就业心态。这些都要求加强大学生自身素质修炼与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发展理念,要认清自身的现状,不能太急功近利,合理地降低就业期望值,要注重自身经验的积累和技能的培养;要加强社会实践锻炼,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主动寻找就业之路。
另外,出现这样现状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企业。自20xx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的余波逐渐隐退,就业形式大大回暖。许多的企业虽面临用工荒的窘态,但一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经验歧视和性别等歧视甚是严重,不能提供合理的平台。另外还有一些企业对劳动法的实施力度不够,缺乏培养人才、留用人才的经营理念,以至于眼睁睁的看着人才流失。这主要表现在企业的薪酬不合理、所提供的岗位不匹配、对劳动法的实施力度不够。许多企业对毕业生总是挑三拣四,提出一些十分苛刻的就业协议条款,擅自延长试用期,无偿地占有毕业生的劳动成果。国家虽在这一方面加大力度规范、调整,但企业配合不积极。如果说每个企业的薪资都和公务员、事业性单位员工基本工资相持平,并为每位员工依法办理象公务员所享有的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切实做好保证劳动者合法权益,这样的话他们就不会再与公务员做对比、追求公务员之路现象就会隐退,从而脚踏实地的为企业服务。
除此之外,大学生最低生活得不到保障,政府机制不够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和生活难的问题。现在无论是对农民还是到国家干部、公务员等不同群体都制定落实了相关保障措施:像公务员他们拥有相对较高的待遇、完善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农民也逐步推行养老保险,实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并给生活困难户发有低保补贴。
大学生毛概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篇5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大学生独立意识增强、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逐渐增多,大学生对课余生活的时间安排与利用方面呈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同时课余生活的质量也不断随之下降,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甚至造成学生的行为偏差。因此,增强大学生对课余生活的认识,控制课余生活的负面影响,提高大学生课余生活的质量尤为重要。
(一)调查目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在校大学生如何处理课外生活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帮助大学生合理有序的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提高课余生活质量,使得学习与课余的时间分配达到最佳化,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大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质量。为此,我们对这一课题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几点建议,为学校的教务计划提供一些参考。
(二)调查时间、对象 我们小组于20xx年10月至11月对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一至大三学生的课余生活的安排与利用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
(三)调查方式
此次调查采取了随机抽样的方式,在大一到大三的学生中利用随机量表抽取了120位同学作为本次调查的样本,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此项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8份,有效回收率90%。)从返回的有效问卷分析来看,其中,男生60人,女生48人,城市的学生42人,
农村的学生66人,大一26人,大二31人,大三38人。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课余生活的现状分析
这里所指的课余生活是指在课余时间里所做的各种活动。而课余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周一至周五从早九点到晚九点期间除去用于上课的时间所剩余的时间;另一部分是周末的全天时间。
1、大学生课余时间及课余活动状况
(1)学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充裕。
通过对所的数据的频数分析可以看出,大一学生的课外时间最多,平均达到每天六小时,而大三学生的课外时间相对较少,平均每天两小时。如图课外时间柱状分析图。
在调查中显示大学生对课外生活自我安排的态度可以看出,50%同学都是稍微安排自己的课外生活,余下的部分,约有10%是仔细安排,而大多数都是无所谓或者不安排,由此可见大学生对自己的课外生活都是没有自主安排得,由此窥视出大学生的课外生活质量出于一个不理想的水平之上,亟待解决。
(2)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类型以娱乐主导为主。
根据某种活动在课余生活中的主导地位为标准,可简单地将大学生课余生活分为学习主导型、活动主导型、运动主导型、娱乐主导型等类型。在学生课余活动中选择率最高的是上网,占89%,而睡觉、玩手机、体育运动等也分别占55%、445和35%,这说明大学生课余生活类型是以娱乐主导为主。
2、对课余生活的利用情况
大学生课余生活脱离了社会,不利于技能和经验的提高 在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中,做兼职、义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人很少,体现了大学生的课余活动脱离了社会,不利于大学生在个方面能力与技能的提高,也不利于大学生为走向社会做准备。
以上的种种数据从各个方面反映了目前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课余生活的状况,对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状况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二)对比分析
1、不同性别的大学生课余生活的对比分析
其中在购物和健身方面有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在购物这一项上女生占36%,而男生只有16%;相反,在健身一项上男生占22%,而女生则7%。通过性别之间的对比我们不难得出,男女生之间的课外生活所存在的差异极大程度上是受各自性别因素上的影响。
2上网的学生多,使用时间长,上网目的不一。
从调查结果看,约40%的学生每天花2-3小时上网,占其所有课余时间50%左右,且12%的时间用于学习查资料,68.6%的时间用于聊天,上校内及论坛,看影视剧。这表明,网络在大学生课余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大学生也越来越钟情于这种新兴的娱乐学习方式。但仅有12%的上网时间用于学习查资料,其余大部分用于聊天,冲浪,游戏和看影视剧。可见,大学生的网络的学习价值和功能有待开发和提高。
3、上网的主要内容分析
网络资源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但是如何正确利用确实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据bfanwen.com调查统计,在选择上网的同学中,以学习为目的的占 45%,朋友联络需要占21%,娱乐占28%。由此可见,大多数同学上网的主要目的是健康的,但仍有相当部分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或者有其他不健康的目的,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关注学生上网的内容。
三、影响大学生课余时间分配和利用的若干因素分析
(一)、客观因素
1、生源地因素
从统计结果来看,农村生源学生对课余时间的利用大体上较城镇生源学生有计划性。在课余时间的利用内容方面,自习和上网两项均占农村生源和城镇生源学生课余时间的较大部分。而城镇生源学生选择逛街购物的比例为43.2%,为农村生源对应项19.1%的两倍多。在逃课记录上,农村生源学生与城镇生源学生大体持平,大部分学生选择偶尔逃课。在自习的状况方面,农村生源的学生和城镇生源学生均较注重专业课和英语的学习,但城镇生源学生较农村生源学生更注重学习未来的发展科目,选择此项的比例分别为27.0%和22.2%。这就说明生源地因素是影响当代大学生课余时间分配和利用的一个重要因素。生源地因素大体上能反映出经济因素的相对影响性,因此,生源地因素应是经济因素的根本反映。
2、有无电脑因素
统计显示,有电脑的同学和无电脑的同学在对课余时间的计划性方面差别不大,但是在课余时间利用的具体内容上,有电脑的同学选择上网的比例明显高于无电脑的同学,分别为63.2%和51.6%。在选择兼职的比例中,无电脑的同学又高于有电脑的同学,分别为21.0%和13.2%。而在逛街购物的选项上,有电脑的同学选择此项的比例又高于无电脑的同学,比例分别为36.8%和22.6%。在有关逃课的选项上,有电脑的同学逃课比例又高于无电脑的同学, 甚至有电脑的同学选择全逃的比例占了2.6%。据另一项统计显示,有电脑的同学中大约75%为城镇生源学生。因此,此种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生源地因素或经济因素。
(二)主观因素
1、课程因素:
由于学生对开设的课程极大程度上有着厌倦或毫无兴趣,从而导致学生对学习逐渐淡漠,以至于在课余时间不关心学习。
2、学生素养:
学生的学习习惯决定学生的学习态度,从紧张的高中生活转入到清闲的大学生活,学生没有适应学习方式上的转变,从而导致学生学习起来感觉不到学习的气氛,没有动力,从而开始对自己的学习放松,更多的按照自己内在的想法去安排自己的生活。
四、学生憧憬的课外生活
根据调查反馈回来的有效问卷,我们得出了如下图表: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更多的大学生希望自己的课外生活出于娱乐之中,而学习只占到了他们课外生活的20%左右,除此之外我们也看出课外生活对一个学生的重要意义,但是希望同学们可以认证审视自己对课外
生活的安排,可以在课外生活中劳逸结合,让自己的大学生活过的更充实有意义! 着以上调查分析,我们小组希望学校相关教务领导引起足够重视,在学校的教务水平提高的同时,使学生的课余生活质量达到一个赞新的高度!
大学生毛概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篇6
中国的农村长久以来似乎就是贫穷的代名词,中国经济发展到了今天改变农村旧貌已经是刻不容缓。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无疑成为农村发展的新思路。
为了进一步了解新农村是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们小组奔赴中国新农村的典范 **村。村口结合风能与太阳能的路灯,大大的排污管道,干净的河流,少有杂质的空气,悠然的村民 和谐是这个村子给我们的第一印象。
在**村,我们体会到了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城市最佳实践区 世界十佳和谐乡村 、世博会全球唯一入选的乡村案例的风采。
只要你一进**村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区,但见绿树成荫,花果相间,游人如织,在大棚里,游客们也被无土栽培的植物深深吸引, 农家乐 风俗馆还有脚踏水车、木桶提水让人体验田园的情趣。野鸭在环村河里三五成群,尽情嬉戏,广场上人鸽共舞,河道内鱼翔浅底,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景象。
在**村文化展馆的一面墙上 精神 四个红色的大字很是醒目,**人就是以 艰苦创业,永不满足,两手过硬,一犁耕到头 的精神,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双手,撑起了自己的一片天。不同于中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广人稀,**村的面积很小,全村仅有2平公里。但这个 小块头 的生产效率惊人,20xx年,全村实现GDP6。09亿元,社会总产值高达40。21亿元,人均纯收入约为24000元。
然而,对城市向往的野心是随着经济的好转才蓬勃起来的。在那之前,**人并无这样的底气。时光倒回到50年前,那时的**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穷村,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相当落后,当时有民谣 田不平,路不平,亩产只有二百零,有囡不嫁**村,年轻后生打光棍。 彼时的**村田地高低不平,且分割混乱,旱涝交替。土改时,全村竟没有一人够得上地主标准。
从1965年起,为了彻底摆脱贫困,前后用15年时间,投入43万劳动工日,硬是将1200多块高低不平的 靠天田 改造成了大小划走向一致的 吨粮田 ,不仅解决了村民的吃饭问题,还为国家提供商品粮做出了突出贡献。与此同时,又以敏锐的发展眼光,积极实施工业兴村战略,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目前,滕我们小组认为**村致富的重要关键点是发展了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点也在于此,然而这一点在目前我国的农村是不足的,到底是什么原因制约了我国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呢?我们提出了耕地少,肥力差;小规模分散经营;农业灌溉条件差;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机械化差;农业适用技术推广难;农业物资供应难;农民素质差,特别是留守农村劳动力素质低7点问题,有一半的人支持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机械化差这一观点。
在我国农村的机械化程度低是个毋庸置疑的事实,在较落后的西南地区甚至还有铁犁牛耕的生产方式存在。如何提高农村生产方式的机械化程度成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之一。再看**村民他们从自身实际出发,致力于改善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努力调整产业结构,注重效益农业、科技农业、现代农业发展,探索形成了规模化经营、市场化操作、科技化生产、社会化服务,集生产、科研、示范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了农业的效益提高、功能拓展,这才是真正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大学生毛概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篇7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步伐,高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如今现在的岗位越来越多,但是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的大学生少之又少,那么新时代的大学生如何在毕业时候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是每个大学生都要做充足的准备,通过本次实践调查,分析大学生就业状况以及大学生为就业所需要提高的素质能力和就业工作指导,寻求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途径。
引言:
如今中国的就业形势将异常严峻,企业用人需求下降的趋势难有根本性转变;回流的农民工以及新增的需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将面临难以转移就业的问题,导致农村失业问题加重;城镇低学历青年以及规模不断增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将更加困难。随着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就业矛盾十分严峻。同时,毕业生就业市场化与毕业生滞后的就业观之间的冲突显得十分突出,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的态势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这些都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时下又将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我们组织了此项调查,由此进一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以便为学校提供未来就业指导工作的资料与对策依据,也使在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大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
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问题分析:
(1)就业市场供需失衡
大学生的就业源于市场的需求。一方面,毕业生人数每年呈上升趋势,给劳动力市场的消化造成难度。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机冲击之下,劳动力需求不足与新增劳动力需求萎缩;再者,企业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大幅减少,企业在招聘时首先考虑专业对口、综合职业能力强的毕业生。
(2)大学生存在观念误区且缺少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还存在就业后稳定性差、离职率高的问题。只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工作,不愿意去偏远地区工作,虽然他们对社会生活显示出较强的热情与好奇,但缺少理性思考与合理规划,表现在工资的高低、待遇的好坏成为择业的首要准则。而对职业规划,更多的人忽视其在就业过程中的重要指导作用,多数学生都没有详细、科学的规划。因此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将直接影响大学生未来的前程,避免大学毕业生在盲目求职过程中造成人力资源不必要的浪费。
(3)实践能力弱
很多学校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忽视了他们的实际动手与操作能力,有知识储备而不会灵活运用已成为大学生的普遍现象。虽然有些学校开办社会实践课,试图让学生所学到的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但是安排的时间太少,实践效果并没有达到,导致了大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只能纸上谈兵。
(4)对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不了解,存在信息不对称
调查显示,70.63%的学生对20xx年的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不了解,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毕业生的择业与就业。他们只顾埋头苦读、热衷考证或忙于各类社团活动,却忽略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的重要性,而在实际就业供需矛盾面前束手无策,另外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的发布缺乏时效性。
关于高校问题:
(1)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职业能力之缝谁来填?目前情况下高校得担此大任。高校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2)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习起到缩小、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
关于大学生自身的应对与改变:
自强自立,努力增强综合素质,树立科学就业观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第三,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总结本次调查仅局限于徐州地区的高校,时间仓促,收集的数据虽不能全部体现中国当今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但是这些数据基本反映了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金融危机使得我国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这种情况下调查分析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中探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方法。缓解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不仅需要依赖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解决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社会、学校、学生自身和企业单位等各个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门、高校、社会、企业,包括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政府应重视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社会分工。继续推进就业体制改革,明确国家、高校和劳动人事等政府部门的职责和管理权限。确立学校在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地位及应承担的权利义务。加快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摆脱目前困境,走上正轨。
结言:总之,就业难既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多种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部门就必须加大对就业扶持的投入,制定一些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企业要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做到不轻易裁员,在招聘过程中,不要过分强调经验,给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一个机会;学校要做好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工作。除此之外,就业问题的解决还是要靠大学生自己,这也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所在。
大学生毛概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篇8
调查目的
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情况,从而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使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
调查对象
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弃大学生社会实践。因此这次调查就选择了在读大学生50名,其中通信工程专业20名,土木工程专业10名,旅游管理专业10名,会计专业5名,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5名。年级分别为大一学生5名,大二学生30名,大三学生15名。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调查方法
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
调查结果
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代理,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
有52%的同学认为如果要参加社会实践,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职占40%;而56%的同学有做过兼职,20%打过暑期工,14%参与过实习,表示从未做过的仅占10%;现在大学生兼职、打工,除了做家教(14%)、网络的实习实践(6%)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或打工时从事派传单、商品促销(22%)、校园销售(14%)、当餐厅服务员(8%)等简单、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却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去甚远,76% 学生认为所实习或兼职的工作与自己专业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仅24%的人认为完全或基本相符。能够使大学里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只占38%,在实习或工作中66%的人满意自己的课外实践能力;12% 的学生认为兼职是为以后的求职做准备,在选择实习或打工目的是什么的时候,有32人选择“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占了总数的64%,选择“赚取生活费”,占了20%。从选项人数中显示,大学生兼职以赚钱和充实自己为主要目的。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将打工看得很重了,钱虽然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通过打工获取的经验对将来就业时有所帮助应该是更多学生考虑的问题。大学生在打工时间上的弹性还是很大的,这应该和他们宽松的学习环境有一定关系。56%的人会选择在假期实习或打工,30%会选择任何没有课的时间,12%会选择周末。有31人认为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赞成合理兼职或打工实习,19人很赞成兼职、打工,没有人反对。54%的人都提出学校除了提供就业指导以及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提供实习机会,22%觉得学校应该提供就业体验,至于选择素质拓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占12%。
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人在参加社会实践上选择“参加‘三下乡’活动”一项,说明当代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求学经历、生活条件、所处社会大环境都相对优越,也没有经过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也较差,常常是对社会的要求较高,对自我的要求较低。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成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两个新标准。参与“三下乡”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支援农村的教育事业,同时给农民带去相应的指导,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并从群众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知道自己的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现在大学生,除了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来自城市的,往往这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亲更是不允许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所谓的 “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样,学校所提倡的通过 “三下乡”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就未能够达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个体价值观体系中,人生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总的价值取向,对价值观系统中其它价值观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是围绕自己出发,致使大学生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更不用说参与“三下乡”活动服务人民了。结论与建议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自觉改造客观世界,使外部对象发生某种改变的现实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人的活动,而人是社会的人,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因此,实践不是单个人孤立的行为,而是社会的活动。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三下乡”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新时期的深化发展,是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有益补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实践出真知,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检验所学理论知识的标准,社会实践不但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自我才能,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也是培养和锻炼同学们综合能力的一个阶梯,更是一个大学生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演练场地。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应该说不仅有助于他们较快适应、融入社会,同时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
大学生毛概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篇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受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许多农民工无法把子女带到城市去读书,只能将子女留守在农村,由长辈、亲属照管,因此产生了留守儿童这一新的群体。由于缺少家庭教育管理,缺乏亲情呵护,这些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学习上、生活上和行为习惯等方面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如何教育好留守儿童,使他们健康成长,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人民群众十分关心、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为了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发展现状,进而做好留守儿童工作,涟水县妇联在20xx年11月,通过发放情况统计表、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等形式,对全县19个乡镇的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留守儿童基本情况调查
我县现有总人口109.7万人,其中留守儿童4.5万余人,主要集中在乡镇。父母外出打工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是多方位的,非常复杂的,也是持久的。从调查的结果发现,这些正处在成长发育时期的儿童,在父母不在的情况下,面临许多有关于日常生活、学习、心理、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令人担忧。
(一)影响儿童的日常生活
父母不在家,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饮食问题。留守儿童大多与(外)祖父母住在一起或者是在学校寄宿,所以在饮食方面都有人照顾,89%的留守儿童每天都能按时吃饭,但有62%的孩子偶尔吃到新鲜水果,在另一个侧面可以看出虽然留守儿童可以吃到饭,但质量得不到保证。分析数据得知,只有56%的孩子能坚持每天吃早餐,有44%偶尔吃或者很少吃早餐,影响了留守儿童营养和健康。饮食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监护人因素。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家庭属于隔代监护,祖辈的文化程度较低,有的甚至是文盲,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科学饮食,也不管有没有营养。
二是饮食消费观念。消费观念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孩子们的零花钱上。农民工长年在外,不免产生对孩子有补偿心理,于是就给孩子更多的零花钱。调查发现,他们零花钱的去处大部分是买零食,而且垃圾食品占大多数,这也是留守儿童不吃早餐的原因。
2、卫生状况变差。儿童良好的卫生状况和习惯以及生理卫生知识的有效获取和掌握,是保证其身体正常发育和成长的关键因素。但是,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在这方面的情况并不是很乐观。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卫生状况下降、卫生习惯变差及生理卫生知识指导缺失的问题。父母外出打工后,一些留守孩子、特别是男孩子卫生状况下降,卫生习惯变差。关于这方面的情况,流动父母有很多的抱怨,但又感到无可奈何和无能为力。调查显示,由于父母双方、特别是母亲位置的缺位,使一些留守女孩子生理卫生方面关怀和指导缺失。农村留守儿童的性别比较低,留守女孩子的数量远远高于留守男孩子。留守女孩子,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女孩子的生理和身体正处于快速发育和变化的时期,她们更需要得到学校和家庭、特别是母亲在生理卫生知识方面的关怀和教导。但是,由于一些农村学校对该方面的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再加上父母外出打工不在身边,一些留守女孩子在生理变化出现时表现出极大的恐慌和不安,并不知所措。
(二)完成学业方面问题突出
通过跟孩子的聊天发现,在学习方面,70%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对他们并没有大的影响,而且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54.4%会选择向老师求助,从这两点上可以看出在学习中他们更愿意依赖他们的老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没有办法照顾孩子,绝大多数孩子是由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等祖辈来照顾,也有一小部分由其他的亲戚来照看。由于老人们一般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一些,对孙辈较为溺爱,只重中孙辈们的身体健康,在教育方面不怎么在意。而其他亲戚因为留守儿童不是自己的孩子,可能会出于各种原因放任自流,导致对留守儿童的监管不力甚至根本不管。因此,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很多。另一方面,留守儿童由于长期没有家长的陪同及约束,又缺乏好的学习环境,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与普遍孩子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在大部份学校中,学生成绩的好坏是对学校和教师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只重视好学生而忽视对差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好的留守儿童形成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同时由于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家务负担都很繁重,他们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特别关照那些留守儿童。所以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情况都不容乐观。
(三)不利于儿童健康心理人格的培养
014岁时间段是少年儿童基本思想品德、情感、性格、人际交往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如果没有对儿童进行良好的引导和教育,将会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调查发现有80%的孩子认为周围的人对他们很关心,但在平时和周围的人发生矛盾时会有45.4%选择保持沉默,闷不吭声。在平时与他们的交流时我们也不难发现他们很多自信心不足,而且有69%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很一般,一点也不优秀。所以留守儿童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与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多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沟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有的父母与孩子多年不曾见面,致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面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性质柔弱内向、自卑心理障碍、孤独无且心理、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等。
(四)留守影响儿童安全
调查发现,很多流动父母对留守孩子最担心的事情之一是孩子的安全问题。他们担心孩子夏天到河里游泳,担心孩子打架斗殴,担心孩子登高爬屋,担心孩子触电等等一系列潜在的威胁孩子人身安全、甚至是生命安全的事情。流动父母对留守孩子安全监护的缺失,使农村留守儿童的确存在安全问题和潜在的安全隐患。这种安全问题和隐患主要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方面,有些隔辈监护人所看护的留守儿童数量过多,造成了他们对留守孩子安全监护的真空状态。我们的调查发现,在一些农村劳动力外出很多的村庄,有些老人要负责照顾他们所有外出打工子女留在家乡的孩子,少则一、二个孩子,多则四、五个留守孩子。第二个原因是留守儿童大部分是15、16岁之间的学龄儿童,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儿童自律性比较差,他们好动、好玩、好奇心强,对一些较危险的事情缺乏理性的判断和行动控制,也容易造成一些安全方面悲剧的发生。
二、涟水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关爱、服务留守儿童,既是妇联工作的重要职责,也是全社会的重要责任,更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中,涟水县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创新四大关爱服务机制
1.组织领导联动机制。纵向上,县里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领导小组,各乡镇村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横向上,部门与部门之间密切配合,协调工作,实现左右联动。
2.联席会议机制。我县充分发挥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的作用,牵头、协调、指导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同时建立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共有25个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各乡镇妇联作为列席单位,定期对关爱服务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进行讨论、研究、交流,对其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会办,分头、分类解决。
3.激励保障机制。一是经县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出台了县十二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把关爱服务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放在当地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一起研究、一起布置、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并列为县政府民生10件实事之一予以落实。二是县政府及时划拨10万元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专项启动经费,其它所需的必要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4.社会互助机制。关爱服务留守儿童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其中邻里具有人员熟、性格熟、亲情熟、话语熟的优势,尤其是中华民族具有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我们对留守儿童及其家庭,要求邻里在生产上相互帮助,生活上相互扶持,情感上相互依靠,安全上相互关照。在今年夏收夏种期间,我们组织了全县27支邻里帮工队,帮助留守儿童的家庭进行夏收夏种。
(二)建立四大关爱服务网络
1.以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在家庭监护上,既有留守儿童自身的家庭监护,也有亲朋好友之间的熟人监护。目前,全县拥有两类家庭监护人员6.9万人。
2.以学校为主体的校园监护网络。我们以家长学校为阵地,定期交流留守儿童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对其监护人进行业务培训。全县所有学校都开办了家长学校,一年授课2期,每期半天,使学校成为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成长之家。
3.以志愿者为主体的社会呵护网络。目前,全县已组建了6支志愿者服务队。一是爱心助困服务队,让留守儿童不因生活困难而掉队;二是巾帼环保服务队,让留守儿童热爱环保,崇尚自然;三是卫生健康服务队,让留守儿童具有身心之悦;四是家庭教育服务队,让留守儿童具有良好教育之境;五是巾帼文体服务队,让留守儿童具有生活之乐;六是法律维权服务队,让留守儿童具有权益之护。
4.以村(居)社区为主体的管护网络。主要实施四个一。即:一校一警维护校园安全,一村一队接送留守儿童,一户一人呵护留守儿童,一天一巡净化社会环境。
(三)打造5+1关爱服务模式
我们主要打造妇女儿童之家、巾帼志愿者、社会救助、企业参与、就业创业等关爱服务留守儿童的5+1模式。
1.妇女儿童之家模式。新的县妇儿活动中心大楼即将竣工交付,全县所有乡镇建立了妇儿活动中心;全县375个村(居)社区全部建成了妇儿之家,其中大东镇施洼村等85家达县级标准,涟城镇城东社区等3家为省示范之家,涟城镇军民社区等31家为市示范之家。
2.巾帼志愿模式。县妇联重点打造百名巾帼志愿者法律维权进万家、爱心助成长巾帼在行动志愿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孤困儿童等品牌,全县目前已发展关爱服务留守儿童巾帼志愿妈妈3000多人。
3.济困扶助模式。一是在今年中华缘文化节期间,县委、县政府筹集了380万元资金救助全县贫困留守儿童;二是全县建成45个寄宿制学校,配备了食堂、宿舍、球场等硬件设施以及生活教师、心理辅导等软件设施,同时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减免学杂费3760万元,免费发放教科书109531套。三是县法院、司法局、卫生局、科协等部门为全县2万多名留守儿童普及医疗卫生、法律法规、科普知识280余场次。
4.企业参与模式。县妇联积极争取有关企业的支持,在关爱服务留守儿童工作服务体系建设中,让企业献上一片爱心,尽上一份社会责任,筹集30万元作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发展基金。
5.就业创业模式。让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打工就业创业是解决留守儿童不留守的根本。一是以培训促就业。依托妇女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继续开展对妇女的各类技能培训;二是搭建群众创业平台。目前,县工业园区、乡镇集中区和村创业点共吸纳了本地劳动力就业近10万人。三是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带动妇女就近就地就业。四是继续培育巾帼科技创新基地。县妇联积极主动,跟科技部门密切配合,在我县岔庙镇建立提子园示范基地,带动当地161名妇女依靠科技创业致富。五是做大柳编、手工编织、云锦织造等来料加工项目,使全县5.3万名妇女业有所就,劳有所得。
(四)开展关爱服务活动
五个一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一次温馨提示活动。以县委办、政府办名义给留守儿童家长寄发《致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开展一次爱心结对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教师、团员、小小志愿者、五老人员和社会爱心人士与农村留守儿童结对,目前,全县已有各种类型的结对16000余对,涌现一批代理家长、爱心妈妈、校外辅导员、学习小伙伴,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组织一次亲子交流活动。组织农村留守儿童给外出务工父母写一封信,利用网络、视频跟父母进行沟通交流,汇报学习、生活、思想和心理情况。组织部分长期未与父母联系的留守儿童到父母工作所在地与父母团聚。开展一次爱心助困活动。组织女干部、女党员、女职工、大学生村干部、五老人员和社会志愿者帮助贫困留守儿童解决生活困难。依托六一儿童节,组织一次送文艺、医疗、科普、法律下乡进村(社区)、进校园活动。
三、进一步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思考
不论是留守儿童教育,还是流动子女教育,它们都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的问题,由于这一人群正在加大,问题正在凸显,因此,我们必须从法律上、制度上整体地把这些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才能够标本兼治,彻底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
(一)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改革户籍制度的核心并不在于完全取消户籍管理制度,而是要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从而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政府应制订和实施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同时,逐步实现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中心,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彻底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根本所在。
(二)加强社会组织的建设,加深社会力量帮助儿童的参与程度。社会组织是世界发达国家普遍具有的帮助机构,其中帮助儿童是重要的内容。在我国,这类系统尚欠发达,类似NGO的组织的作用还不十分明显。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社会工作制度的建立应提到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政府部门应充分引导和发挥NGO组织的作用,加强协作,在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的同时,对进城务工的农村家长进行引导和教育,强化农民工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及其重要性,让农民工家长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三)完善学校教育,发挥学校教育主导作用。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一是学校成立留守儿童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学校各部门及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责任,形成校内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师生谈心制度》、《家访制度》、《心理咨询教师工作制度》、《课外学习小组活动制度》等有关规章制度,完善学校留守儿童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三知、三多、三沟通机制(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留守儿童监护人情况、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去向及联系电话等方面的知情;多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多开展充满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多到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监护人、所在学校和校外教导员、代管人进行沟通),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三是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和老师要给予留守儿童特殊的关爱,要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坚持启发、引导的疏导原则,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组织班队活动让留守儿童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生活,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以弥补他们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
(四)构建父母子女沟通机制,铺架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情感交流的桥梁。相关单位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家长在外出务工的同时,把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事情安排好,外出打工后要加强与孩子沟通、学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科学方式和方法,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建议有关地方开设留守儿童家长热线机制,使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五)加强对监管人员的教育。为解决大部分监护人员年龄大、文化低的问题,我们应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妇女儿童之家等活动阵地,加大对代理家长的教育力度,使他们懂得照顾孩子的知识,掌握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方法,更好地承担起看管和照顾孩子的任务。在此基础上,家长要增强责任意识,有条件的应将孩子带在身边,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监护责任和教育机会。而对于将孩子带在身边确有困难的,要根据孩子成长的需要细致地落实孩子的被监护权。平时要加强与孩子联系,经常与孩子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及想法,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六)依托基层妇女儿童活动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充分发挥乡镇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村级妇女儿童之家及农家书屋等活动阵地,开展有益于留守儿童成长的关爱活动,经常组织留守流动儿童开展演讲、歌咏、书画、体育等活动,使活动阵地成为真正留守儿童的快乐家园、心灵驿站。面向社会吸纳、选聘一些关心儿童工作,富有爱心、具有丰富儿童教育经验的社会各界人士,如退休教师、干部等做儿童工作的志愿者,发挥志愿者作用,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添力助跑。
大学生毛概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篇10
实践时间:
20xx年7月21日―20xx年7月28日
实践地点:
沈阳市皇姑区寿泉街道
当前,由于处于社会转型阶段,人们工作节奏加快,闲暇时间减少,邻里关系显得愈发淡化。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融洽的邻里关系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愉快、顺心、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也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做个好邻居并不困难,“将心比心、善待他人”,这些既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现代社会成员的良好品质风貌的特征。那么,我们目前的邻里关系究竟如何呢?
为调查居民家庭生活和睦情况,我在今年暑假参加了寿泉街道的社区工作。在此期间,我在社区领导的帮助下,在整个寿泉街道范围内,对居民家庭和睦情况作了一个问卷抽样调查,内容包括对邻居的满意程度、邻里往来、互赠物品、交往行为、矛盾、期待什么样的邻居等等,调查结果不甚乐观。
此次调查历时7天,调查了居民134户,年龄层从9岁到83岁。在被访问者中,男性占48%,女性占52%。被访者的年龄、学历、职业以及家庭年收入等各项指标的分布基本符合沈阳市区居民的总体状况,因此,这次调查的样本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代表性。
在此次调查中,在被问及“你对你的邻居满意吗”的问题时,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23%和50%的人对现前的邻里关系状况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而认为“较不满意”和“不满意”的总共只有1%。其它26%的人认为自己和邻居的关系一般。由此可见,本社区居民对邻里关系的评价总体呈比较满意的态势。
而在问及和邻里往来的问题时,根据调查所得结果,有55%的人表示自己有10位以上经常打招呼的邻居,回答“1位也没有”的仅占4%。在所有被访者中只有22%的人表示他们“经常和邻居聊天”,有17%的人说他们“常去邻居家串门”,另外分别有46%和33%的人说他们“极少”或“从不”去邻居家串门。而那些常常去邻居家串门的人中年龄在45岁以上的占了大多。在被问及不和邻居聊天、不去邻居家串门的原因时,46%的人表示他们“没有时间”;36%的人说他们“和邻居不熟悉”;另外15%的人则认为这“没有必要或无所谓”。这种情况反映了在现代都市快节奏的生活条件下,人们对居住的环境内的人和物缺乏关心和了解;对在实际生活中与自己利益关系联系并与十分紧密的邻居缺乏交往的热情。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在日常生活中有过与邻居之间相互馈赠物品的经历的人占58%,所馈赠的物品五花八门,其中最多的是食品,占81%。另有61%的被访者有过向邻居借用物品的经历,在各种物品中,工具是被借用最多的占83%,而钱是被借的最少的仅占0、2%。
尽管多数人有过与邻居之间相互借用物品的经历,但人们借用的次数却很少。其中1-5次/年的占56%,另外44%的人则表示“通常两三年或更长时间才借一次”。这样的状况一方面反映出人们日常用品的丰富充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本来就已不是十分亲密的邻里关系下,交往机会在减少。邻里关系更加趋向简单和淡漠,过去平房院子里街坊邻居们“不分彼此、亲如一家”的.关系对于今天的城市人来说,越来越遥远了。
在调查中通过对居民邻里之间相互交往行为的调查发现:城市居民邻里关系在保持传统中国“礼尚往来”、“互敬互助”的纯朴民风之外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如邻居之间交往日趋表面化和形式化,邻里关系趋向于冷淡。这些特点都是都市生活条件下新型人际关系的突出表现。
在调查过程中还问了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也是可以看出一个人对邻居所持的态度,就是“邻居帮了你多大的忙”。在所有被访者中,有47 %的人认为邻居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帮助“很小”,46%的人认为邻居对自己的帮助“一般”,仅有2%的人觉得邻居在日常生活中给自己提供了较大的帮助。有70%的人说他们在“遇到重大问题又拿不定主意时”不会向邻居征求意见,仅有12%的人表示会向邻居征求意见。当回答“在您病倒或遇到紧急情况而家人又不在身边时,最先向什幺人求助”时,有53%的人选择了“110、120及其它官方机构”,33%的人更愿意向邻居求助。
而当询问到最重要的问题“邻里之间有过闹矛盾吗”的时候,调查结果显示,有37%的被访者和他们的邻居曾经有过闹矛盾的现象。在引起邻里之间矛盾的各项原因中,“噪音和环境的污染”、“争夺空间”分别列在第一、二位,各占51%和35、%。此外,影响邻里之间关系的问题还有:乱扔垃圾(包括高空掷物)(占16%),车辆纠纷(包括小区停车、碰撞等)(占14%),宠物扰民(占13、 %),邻里“八卦”(占10%)。
那么邻居间闹矛盾如何表现呢?33%的被访者说他们“争吵几句就适可而止”,36%的人则会与邻居“相互不理睬”,只有4%的邻里矛盾发展到了“武力解决”。在遇到自己的邻居之间发生矛盾时,有36%的被访者说他们会去“主动劝解”,57%的被访者则表示对于和自己无关的邻里矛盾将会“置之不理”。
最后,当被问及“你期待着什幺样的邻居”时,在所有的被访者中有84%的人期望他们的邻居是“和睦相处、互不干扰”的人,仅有6%人期望他们的邻居是能够为自己“提供经济或精神上的帮助”的人。有65%的被访者认为目前自己与邻居的关系仅是“点头之交”,认为和邻居的关系是“好朋友”的占12%,而觉得与邻居之间形同路人的有18%。从上面这一组数据中可以看出,多数城市居民对邻居在自己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的期待值并不高,他们更希望与邻居维持一种“有礼、有度”的关系,既不相互不理不睬,又不期望这种关系过分亲密。这既是转型时期社会整体人际关系状况功利化、世俗化倾向的具体表现,又反映出当前高层住宅小区新型的居住环境下人与人交往机会减少,交往热情降低的现实状况。
在调查的过程中,听老人们讲他们年轻的时候邻里的关系,那个时候由于住的都是平房,屋子里空间狭小,所以大家在院子里活动比较多,因此也就结成了比较和谐的邻里关系,邻里之间经常互通有无,关系融洽。再后来,很多人都分到了单位的房子,同一个单位的住在一个楼房里,邻里关系又叠加着同事关系、同学关系等。彼此见面打招呼,平时有空常串门,逢年过节礼尚往来,邻里气氛依然很融洽。邻居之间互相信任,信任程度可达到我家钥匙放你家,你有事我帮你照看孩子。
如今,住房类型的多样化在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带来了陌生的邻居和邻里关系。邻居之间彼此互不相识,相识的愿望也很淡薄,虽然近在咫尺,却远隔千里。此时,邻居间的交往逐渐减少,转为冷漠的情绪,住上三五载都不知对门是谁的情况随处可见。发展到现代的都市,更是钢筋丛林,一扇门、一堵墙、一幢楼,就像一道道鸿沟,隔断了毗邻而居的欢乐。楼道里狭路相逢,别说相互问候,淡淡一笑也成奢望。不和陌生人说话,似乎成为现代都市人信守的格言。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社区的重要性日益被社会各个阶层所认识,邻里关系不仅仅可以反映出社区居民的精神面貌以及他们的精神状态,反映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且更能反映出一个社会成员整体的社会风气和社会的道德水平。因此,良好的邻里关系能够促进社区的发展,能为社会稳定做出贡献,这就需要我们对邻里关系问题进行研究,采取适当的鼓励性措施或者开展相关活动增进邻里之间的情谊,加强居民之间的联系和交往,促使居民之间的相互关怀,社区的工作人员也应该结合本社区的具体情况,通过各种活动,对居民进行教育、引导和宣传,加强邻里之间的沟通和了解,通过建设和谐家庭、和谐社区,进而为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