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顶岗实习心得体会三篇》
工程测量顶岗实习心得体会 篇1
这次寒假实践,我到了我们当地的建筑工地,因为有亲属在那里,仪器也算是齐全。那里地势较为平坦,地貌相对简单,但在这实习的十多天里还是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艰辛。现在细细想来,那十多天的经历,虽然艰苦,但却学到了很多,不仅仅是工程测量的实际能力,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说实话,,在最初几天的新鲜感过后,每天重复而乏味体力劳动,让我有些怨声载道,但工程本身的性质又不允许工期的延后,所以不得不继续早出晚归。其实现在想来,也许绝大多数工作都是如此,这更多的只是从未有过的疲劳所带来的压力。当几天之后,我们习惯了早上5点起床,扛着工程测量仪器外出工程测量的生活时,我们不再听到之前的牢骚。为了保证工程测量的精确度和工程测量的时间进度,我们总是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起床,带上“家伙”到了主一、主二与公一交界处的工程测量场地开工。
工程测量学首先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工程测量学的学习,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工程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这就是工科的特点。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上讲,工程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在信息社会里,工程测量学的作用日益重要,工程测量成果做为地球信息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间位置信息。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种专题的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统一标准,可共享的工程测量数据库和工程测量成果信息系统。因此工程测量成为获取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最可靠,最准确的手段。工程测量学的分类有很多种,如普通工程测量学、大地工程测量学、摄影工程测量学、工程工程测量学。作为工程测量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要学习工程测量的各个方面。
通过这次实习,锻炼了很多工程测量的基本能力。首先,是熟悉了全站仪的用途,熟练了全站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工程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了解了如何避免工程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工程测量误差的方法,即要作到:
(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
(2)提高自身的工程测量水平,降低误差水平。
(3)通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距离工程测量中的温度改正、尺长改正,多次工程测量取平均值等来减少误差。第三,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工程测量方法,在工程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工程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工程测量的效率。通过工程实践,真正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工程测量仪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练,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他人的交际、合作的能力。
一次工程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团队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而这些,就是在工程测量之外所收获的了。团队的合作很重要
工程测量仪器的使用和实地的工程测量实习工作的开展,让我更直观接触到了工程程工程测量这个学科,也为我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更好更快地使用仪器、控制工程测量发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工程测量仪器的使用和实地的工程测量实习工作的开展,我更直观接触到了工程程工程测量这个学科,也为我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控制工程测量发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比于以往的教学型实习,真正的工程实习显然能够更好的体会所学到的知识。事实也确实是如此,通过这次实习,我真正的体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这次实习也让我们明白了,工程程专业的实际操作性强的特点,触发我们今后要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并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方法,从本质上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工程测量顶岗实习心得体会 篇2
经过一周的工程测量实习,我们的全部工作得到圆满完成,其实从本学期一开始的课程中,老师诙谐幽默的讲课方式,实践过程中充满乐趣,我早已喜欢上了这样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对生活中又充满意义的课程。
每次工程测量实习过程中四人一组的合作过程中,总会觉得实践太短了,我们探索的学习的还不够,而这次为期一周的实习终于满足了我们对工程测量这门学科的继续学习与钻研!
从周一早上我们各组接过任务,作为第5组的我们,早已对这样一个6人团队充满了信心,我们第一天的实习从上午开始了,主要是测量1到4点的个点高程和各个局部的内角测量,在测量2到3点之间的高差时,出现了黑面读数和红面读数高差不需要加减一百就相等了,于是我们又进行了几次测量,还是出现相同问题,后来经分析才知道是其中一位同学错拿了别人的水准尺,而其后的过程都相当的顺利,我们总是步步有检核,在4和测站数据分析中,我们的高程和角度均达到了误差要求以内。很多组中午11点便回宿舍下午又出来,为了节省时间和不用搬两次仪器,我们一直把工作持续到了中午一点,虽然那时正是整个夏天最炎热的时间,但是为了精确地完成测量,我们第5组没有一个成员喊累喊热,也许有些人说我们是懒,但是我想我们更是对学习对生活的一种执着!
工程测量实习第二天我们要进行的是各点的碎步测量,我们早上很早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在碎步测量过程中,我们对每个点的要求都特别的高,精确地测角度,精确地读塔尺读数,不敢有丝毫马虎。而当天下午因为风特别大,在测量1到4各点之间的距离时,我们的误差特别大,但是我们并没有因此而泄气,第三天一大早,我们便早早出发,而这次我们选择的是用塔尺读数测量各点之间的距离,而下午当老师检查时才意识到局部4个点之间的距离必须用尺子拉,我们便即使改掉错误,买来一卷长绳,先将两点之间用绳子拉直,然后再用钢尺沿着绳子测量,因为钢尺只有30米长,于是我们便采取了沿着绳子30米一测然后做记号的方法完成了测量,而在检核数据时才发现4点间没有闭合,于是我们又重复测量,这样往返的几次测量过程中,我们并没有丝毫的抱怨,测量达到最精确才是我们追求的结果,经过多次不懈的努力,我们终于将误差控制到了允许范围之内,而我们也带着自己的笑容满载而归!接下来进行的是画图,我们将所有数据都整理到一起,然后6个人经过商量后先将大致图形用草图表示出来,然后再在要求的纸上画出了图形,完成了最终的实习,我们的要求是精确精确再精确,完美完美再完美!
这几天工程测量实习的天气真的是异常的炎热,可是我们每一个成员顶着烈日认真的完成了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我们始终保持着一个团队精神,克服掉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我们学习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团队合作精神。对于我们来说,也许我们成绩不是最优秀的,实习不是做的最好的,但是我们每一位成员通过一起努力,弄懂弄通了这么课程,达到了这个实习的最终目的,为自己交上了一份最好的答卷!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只要努力,再大的困难都难不倒我们,而这样的一种精神我们的每一个组员做到了!感谢你们,感谢你们这些天的一起努力,因为你们,我没有放弃,因为我们,你将所有的抱怨都变成动力,因为我们每一个人,我们第5组达到了最后的成功!我们人生的路还很长,这样的挑战会有很多很多,但是在以后,当我们想起今天时,我们都会有一种满满的收获与喜悦,生活中我们要向这次实习一样,严格要求自己,永不言弃!我们还要感谢我们的老师,感谢你用幽默的讲课方式提高了我们的积极性,感谢你这些天对我们的指导,最后我们要感谢工程测量实习这次经历,我想我们将终身受用,这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精神,我已经收获到了,每一个努力过的同学们,我想你们也一样!
工程测量顶岗实习心得体会 篇3
这周我们土木工程专业进行了一次测量实习,实习前老师给我们开动员会布置了实习任务和注意事项,不知道别人感觉如何,反正我听着特别有压力。
我是实际操作型的选手,对于那些理论的东西明显力不从心,所以当迎来第一个实习任务时,我都不知道怎么开始。
还好,我们组组员有12个人,经过短暂的商议,我们从整平仪器到使用仪器,从测量到计算,都有非常明确的分工,配合起来相当默契成熟,我们各司其职,效率极其高。
为了不出现那一点点错误的数据导致返工,每当在测量的过程中每当遇到困难问题时,我们组总是会停下来进行激烈的讨论,实在不会的就问老师。
俺们朱老师也是一位比较和善有学识的老师,各种仪器和测量方案都非常精通,而且每天还会骑着自行车游荡在各个测量地点之间,检查和指正,让我们很有安全感,不怕出现什么比较大的错误。
实习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周时间,可是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对课本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和理解,更使我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懂得了团结的力量。
成功一起分享,困难一起担当,我不敢说我们小组是最优秀的小组,但确是最成功的一个小组,看着其他组三番两次的返工,而我们每次全然一遍成型,回头想想,虽然一站在烈日底下就长达几个小时,但我们擦掉的汗水却是幸福的。
我敢这么说,我们组哪怕少一个人,实习的难度都会大大加强一度,正是我们找准了自己擅长的位置默契的配合,才让整个流程简单和顺利。
通过这次实习,我学到了测量的实际能力,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力;上课时完全陌生的水准仪、全站仪,在实习过程中竟然也灵活的掌握了,实在让我感觉兴奋。
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我弄清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大概有三个方面吧: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
为了减少误差,我们的做工精度就必须严厉加强,每次架仪器时,都要严格的进行整平,差些没把粗略整平当精确整平对待了。还有就是想办法补充知识,以提高自身的工程测量水平,掌握正确的方法,规范操作,降低误差。
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其原理掌握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我还掌握了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及精确度。
通过老师的提点以及我们的认真地对待,很多问题我们都迎刃而解,非常感谢这一次实习,
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团结合作完成一项项目的机会,使我受益匪浅。
工程测量事关重大,而且并不如许多人所想的,手里操作着个全站仪就是工程测量的全部,测量人员的水平高低,其实更体现在预见能力和谋划能力上。进场后,第一步工作就是联测导线,此时应该先问清楚,设计院的导线是平面坐标还是高斯坐标。高程的获得是用什么方法,是水准还是gps。第二步工作一般是复核,补充征地线。设计中往往有改线发生,而中国的国情是,设计院放的征地线有时候是改线之前的,这在低等级公路,地形复杂的公路尤其多见,而你进场后,设计院一般是不会再来放线了(虽然这并不符合合同要求,但施工单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必须首先和设计院沟通,问清楚设计院放的征地线是否是最终征地线,如果不是,要问清楚设计院哪些路段是改过的,要设计院提供改线后的征地线和原来征地线的对比图表。中国乡村民情复杂,因为征地纠缠不清,严重影响工期的事情比比皆是。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征地放线就关系到老百姓的征地补偿情况,哪怕只是区区几百元,一样可以叫你开不了工。没有设计院的参照资料,不但测量人员会对自己的放样成果产生怀疑,和老百姓也解释不清。第三步工作复测地面线。这步工作变化很多。我想说的是,虽然一般要求是施工单位要测地面线,但是测量人员最好不要贸然动手,因为一旦贸然动手,不但意味着辛辛苦苦的大量工作全部白做,甚至意味着工程量的损失,一定要把各种因素权衡好再下决定,一旦动手,全线的地面外业,原地面复测资料,横断面绘图,土石方工程数量表就必不可少,工作量极大。在工作开展前,我们要综合考虑这么几个元素:
1、公路等级,工程量大小。
2、业主的实力,业主的'意思。
3、本单位人员配备情况。
4、估算设计院地面线的准确情况。
先看第一个因素工程量,如果工程量不大,但是线路长,地形又复杂,那么地面线测量工作量很大,价值却不大。再看第二个因素,业主实力,业主的意思:业主如果实力不强,那么很可能不调整设计方量,换句话说,穷业主你就别做梦他会补你钱了。业主如果对施工单位关于超出设计多少百分比才调整方量的咨询含糊其词,那么也希望渺茫,因为这个百分比他也许永远不会先告诉你。其后果就是,你超出的百分比永远达不到业主的要求。别受业主和监理的唬弄,他们也许会说的很好,我并不认为细心认真就不会出错,这要看细心认真是怎么个细心认真了。如果只是亦步亦趋,细心认真做好眼下的工作,而不是主动去预见后续的步骤和工序,那么眼下这步工作的实施本身不易发生错误,但是,一件事要正确完成,由策划和实施两个步骤完成。
如果策划错了,实施再正确,那么结果还是错的。这就意味着,后面的工序只能从一个错误的基础上开始。当领导告诉我们,要去测地面了,我们就认真的去测,但没有主动的去预见谋划,去自己拿主意,结果认真测的结果是白测。
当要做资料了,我们就认真的做,内容全都对了,结果白做,因为表格格式一开始就是错的。要桥梁放样了,我们就认真按设计去放,结果做完台身发现和台帽对不上位置,因为设计中标注的前墙坡率是中线处的,且设计并未提示我们要考虑左中右三点前墙坡率的不一致。搞测量有死测量和活测量两种,死测量是一种会计式的认真,机械的根据数据来源,按预定的步骤和公式处理数据,这时,人本身成为一个机械的数据处理机,没有主动性,没有预见性。
活测量则不是,活测量一样会精确的处理数据,但活测量不仅仅是要做一个会计,还要主动去谋划,去判断和预见。没有人一开始就能成为活测量,因为这需要积累。但是为什么有些人有了足够的工作经历之后还是一个死测量呢?因为他对自己的定位就是会计,他认为测量就是一个纯粹的数字工作。就是一个亦步亦趋的工作。楼主是行家,赞同,17楼可以写得更详细些,但你说的本人实在是不敢恭维。其实楼主写的东西已经比较多了,从工程一开始的导线控制到实施性测量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写到了。我已经很仔细的阅读了,比较赞同。其实,真正深刻领会了测量的法则把法则的四个方面弄懂了,在具体实施中认真遵循,测量工作应该也到位了,作为测量人员“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是测量的灵魂,在测量工作的全过程都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
看到楼主这么好的帖子,我自己也心血来潮,在行家面前也谈谈自己对测量的感受。顺便说一下,因为刚才花了一个小时在回复栏里写了近1000字的感受结果超时了,郁闷,行了,不多说了,饭嘛晚点吃。我不从事测量工作已经有六、七年时间了。目前在项目上从事项目管理工作,但在从事测量工作的那段时间给我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忆和怀念的记忆。现在就楼主的话题,谈谈在工程开工前的导线复测中的体会谈谈。导线复测工作是一件艰苦的脑力加体力工作,它从开工到竣工验收一直伴随这测量工作者也直接关系着工程的质量,测量中有一个精度高、布置合理的导线当然是作为测量人员的一个好的条件,不仅使用方便、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施工精度,但想做好导线复测工作也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目前随着测量设备先进程度的不断提高,设计单位给施工单位提供的导线大多是采用gps设备获得的,但目前绝大多数的施工单位在施工测量时还是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放线,这就要研究各导线点的布置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我在接到一个新建项目后首先会根据设计图纸将设计的公路路线按照曲线要素表在dbd图纸中进行展点,然后再把设计提供的导线点在图纸上展出来,来了解导线点的布局,了解本施工段的起始位置、中点和终点位置以及它们附近的导线点的位置,解释一下,这点一般在导线复测的时候都会去了解,但是,同样是了解程度确实不同的,有的人只想知道对于本工程的导线点在什么位置,可我要了解的是导线与相临施工单位导线的交叉问题以及导线路线的实际长度,是设置一条导线进行平差还是将整条导线分段进行平差(这取决于规范的要求),它的最弱边的位置在什么地方,最弱边附近是否将设置永久性结构物,(再提一句,不管怎么样施工好的路基出现问题怎么也比施工完成的结构物要好改。)上述工作完成了,要在图上尽可能准确地将公路征地线展出来,看看导线点是否在征地线内,因为征地线内的导线点要一直保存到竣工验收而不发生位移是不太可能的,如果有一定要移出来,而且尽可能保证所有的导线点在征地线以外30到50米,这样布置是为了减少路基填筑或挖方爆破等施工造成原地表位移或施工设备振动等原因造成导线点位置变化,而影响精度和施工观测。再下来就是认真研究施工图纸中的路基填方高度和结构物布置的位置是否会影响导线点间的通视,同时要对导线点和计划增设导线点的坐标在图中读出来,到施工现场进行踏勘,踏勘时一定要带上全站仪,踏勘的同时在现场一定要注意目前的季节和地上物情况,有没有影响通视的障碍物,地里种的是什么,麦子还好办,玉米怎么办?踏勘是不仅要施放从图里读出来的坐标,而且要注意附近至少50米半径内的情况,以及附近有没有图中没有示出的制高点,为什么?后头会告诉你。上述工作都做好了,回来继续研究你的导线布置图,把采集的数据用上,在图中认真布置,布置的时候要尽可能遵循以下原则:
1.尽量保证导线边的边长尽量相同,300米左右最好;
2.导线编号设计有的要采用设计给的,新增点要顺序编号,不要乱否则会给以后测量工作造成麻烦;
3.导线点尽量在路线两侧均匀布置,尽量满足交角在60度到120度之间,这样可以减少测量误差,我们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这点用不着讲了;
4.要特别注意最弱边的位置,最弱边一般都是导线的最中间一条边,这条边上最好有设计提供的导线点,这样可以进行校验。
根据以上原则在图中进行反复调整后,最终将导线确定。一般情况下,在我们测量人员进驻现场后,会要求在很段的时间内完成导线的复测及提交成果的,所以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就尤为重要。遵循以上原则是提高效率很有效的方法,这也是本人经过多个项目积累的经验,欢迎借鉴,虽然看似前期会耽误些时间,但可以提高后期实际测量的精度和效率。
以上工作完成后,要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现场埋点和做好导线点的编号和点之记。再下面就是观测了,观测是前视和后视不要怕麻烦一定要使用支架,避免使用跟踪杆造成精度偏差过大,观测时采用测回法,且不应少于2测回,测回误差超过2秒时应重新观测,减少误差累积。观测完成后要进行平差,平差方法不多说了,大家都会,谁要是不会,那你就应该回炉了,平差时一定要采用2人以上分别进行计算,或采用程序复核,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错误,总之不管怎样你的精度必须要满足精度要求,否则重来。如果工程范围内有大桥或特大桥还要做大地四边形,这很有必要,不能忽视。方法不说了。记住你的仪器在使用前一定要送检,千万别图省事,买个合格证,最后自己倒霉。在施工放线的时候,我发现大家都比较喜欢把坐标输入仪器里直接放坐标,反正我是比较反对这样做的,我一直坚持使用偏角法的用4×000型计算器编个程序很简单的,直接放坐标不利于校核,我也不太喜欢用后方交汇法放线,尤其是在结构物施工时误差比较大。这些都是个人观点不妥之处希望指出,再学习。在测量放线时有的人图省事,不愿挪动仪器,导线边长才300多米,他能放800米以外的点,也不知是师傅教的还是师娘教的,连“长边控制短边”的常识都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