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个人心得感悟【优秀5篇】正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个人心得感悟【优秀5篇】》

时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个人心得感悟【优秀5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感悟 篇1

社会稳定、各民族团结,国富民强是我们每一个人应有的一份责任心,需要做好这一点,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统一思想,加强教育。利通区作为反西化、反分化、反渗透、反颠覆的西部前沿阵地。长期以来,民族分裂势力一直非常重视反动舆论宣传。他们打着“民族”、“宗教”、“人权”、“民主”等旗号,大肆煽动“反汉排汉”,挑起民族仇恨,鼓吹“_独立”。这些反动观点和言论,对各族群众和青少年造成了很大的毒害,严重影响了社会政治稳定。

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反分裂斗争摆在维护稳定工作的首位,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反分裂斗争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在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高举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实际行动捍卫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捍卫社会主义制度、捍卫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进一步加深对宗教的本质和“分裂分子”集团利用宗教分裂祖国图谋的认识,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正确判断和处理宗教问题,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同时,要继续加强正面宣传教育,更加广泛深入地揭露“分裂分子”集团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的真实面目,要大张旗鼓地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加大正面舆论引导力度,积极营造安定团结、遵守法律、和谐向上的良好舆论氛围。

其次,立足实际,认清形势。首先要充分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在社会和谐稳定环境中的发展,没有稳定,绝不会有发展,更不可能有科学发展。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中推进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才能使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共同创造利通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伟业。

长期以来,“分裂分子”集团一直处心积虑地破坏发展与稳定,在这种形势下,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进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稳定的坚定意志、正确思路、实际能力、政策措施和自觉行动,以更好地把握人民的意愿,把握利通区发展进步的关键。因此,要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举一反三,准确分析和全面把握当前反分裂斗争的新形势,始终紧绷政治这根弦,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保持临战状态,切实做好打大仗、打硬仗的准备,坚决粉碎“分裂分子”的新一轮进攻,坚决维护祖国统一,确保国家安全和利通区社会稳定。

第三,和睦相处,加强团结。多少年来,利通区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创造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民族团结”的新局面;各民族是一家,团结一心,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深入揭批“分裂分子”政治上的反动性、宗教上的虚伪性和手法上的欺骗性,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坚决地同”分裂分子”集团分裂活动进行斗争,反对分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自觉地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还要进一步提高讲政治、讲党性的能力和水平,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无小事”的思想,团结一切力量,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做好反分裂和维护稳定工作,为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政治局面。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篇2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每当这首熟悉的旋律在耳边响起,我总会热血沸腾。因为这激情澎湃的歌曲正诠释了我们民族团结的真谛。身为炎黄子孙,身为华夏儿女,身为56个民族中的一份子,生活在这样一个团结奋进、其乐融融的大家庭中,我感到无比的骄傲,万分的自豪!

”弘扬民族精神,爱我锦绣中华“,这句话几乎全国人民都知道。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往今来,和谐思想绵绵不绝,从孔子提倡的”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到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断,从洪秀全提出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理想方案,到康有为的”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社会状态。从孙中山的”大同世界“的理想”环球同此凉热“的追求,悠悠中华几千年,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无不推崇团结奋进的理念,和谐社会始终是人们最崇高的理想。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发展壮大,久经挫折而不屈,屡遭坎坷而不馁,靠的就是这种发愤图强、坚韧不拔、团结奋进的精神。

正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曾反复强调:”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团结稳定是福,只有各民族团结奋进,才能筑牢社会稳定,铜墙铁壁的祖国。“联系现实,我们各族兄弟姐妹,其实都能深刻体会到这句话的内涵,因为在我们身边,本就存在着不同民族,和睦相处的现状;本就涌现出大量彰显民族团结的感人事迹:不管是为了抢救少数民族孩子,忍痛从自己身上取下13块皮肤的吴登云,还是为挽救尿毒症晚期的维吾尔族学生无偿捐赠一颗肾的汉族女青年王艳娜;不管是23年如一日帮助边疆孩子尽快适应异乡大学生活的邵春亮;还是含辛茹苦收养了汉、回、维吾尔、哈萨克四个民族10个孤儿的伟大母亲阿尼帕。他们无不用大爱,来拉近民族间心的距离,来铸造民族团结的万里长城。在他们的感召下,身为党员的我也积极地向他们学习,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我所能接触到的少数民族同胞。我们工业园辖区内的少数民族群众,时刻被园区领导挂在心间,其中最让我们牵挂的是大河寨村的藏族同胞曲政大姐,她曾经是市人大代表,原本是一个开朗直爽的人,可是由于常年瘫痪在床,情绪一直特别低落。春节前夕,我随园区社会事业办的领导去看她,当时,她激动得热泪盈眶,紧紧地握着领导的手,由于失去了言语能力,唯有用泪水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这件事情,让我明白了民族之间的大爱必须从点滴做起,从事实做起。春节以后,一有空闲,我就去看望她,陪她聊天,帮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相处的这些日子平常却又温馨和谐,在这温暖的点点滴滴中,我们之间建立了信赖,达成了默契,体现着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休戚与共,风雨同舟的民族深情。

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一块块砖只有堆砌在一起,才能盖起万丈高楼;一滴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获得永存。这就是团结,团结可以铸就和谐,和谐才能促进发展。我们何其幸运,出生在这样一个繁荣富足、和平美好的时代,我们能为祖国母亲所做的就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用每一份付出为社会增添一份和谐,用每一滴汗水折射太阳的光辉。尽管在维护民族团结的伟大事业中,我们做不了大海的滚滚波涛,那就做一股山间的潺潺溪流;做不了峰顶的参天大树,那就做一棵河边茁壮的小草。让我们携起手来,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保卫来之不易的改革开放成果和稳定的政治局面。

朋友们,民族团结,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不朽灵魂!让我们一起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并肩携手、同心同德,共同担负起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的神圣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东方雄狮的奋然崛起而努力拼搏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篇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出发,多次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写入党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和基本遵循。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下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状况的客观描述和对我国民族关系本质特征的最新概括,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则是对我国民族关系长远发展的战略擘画和远景期许。这一概念的提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创新发展的理论品格,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工作进入新时代的显著标志,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宏大课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前提在于深刻认识其丰富内涵。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本质属性是命运共同体,即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构成的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其基本内涵可以表述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物质基础、共同身份认同、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上的命运共同体。所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中华民族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中不同成员的关系,中华民族与各民族、各民族相互之间唇齿相依、休戚与共,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才有希望,各民族才有未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才能打得更牢。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要在于牢固树立国情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要牢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把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来,同心同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既是历史事实,也是现实写照,但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上升为“基本国情”的高度加以阐述,表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最大的公约数是统一,而多民族则是一大特色和一大有利因素,多民族的大一统,既是重要财富也是重要优势。必须深刻认识到,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发的,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梦,也是各民族自己的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要的是要坚持不懈地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国情意识和“家底”意识,不断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身份认同和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祖国认同,打牢共同体的思想政治基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在于不断增强“五个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可以说,“五个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之本,没有“五个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增强“五个认同”,就必须正确树立、真正树牢“五观”。

一是政治观。要明确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由各民族的优秀分子组成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政党,“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是国之希望、民族之希望所在。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在民族问题上削弱党的领导、背离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错误言行。

二是历史观。要明确认识到,中国历史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各民族都为中国历史的发展进步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利用历史问题挑起民族矛盾、制造民族对立的错误历史观。

三是民族观。要明确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民族共同体,民族平等是民族关系最本质的特征。既要认同本民族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更要认同各民族共同组成的中华民族,处理好本民族局部利益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关系,正视多样性,增强一致性。要做民族团结的忠诚守卫者和捍卫者,旗帜鲜明地反对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以及一切民族歧视、民族隔阂的言行,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四是国家观。要明确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是国家的主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各族人民的神圣义务。要旗帜鲜明地反对破坏国家统一、损害国家主权的言行。

五是文化观。要明确认识到,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纽带。要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旗帜鲜明地反对把中华文化等同于某一个民族的文化、把本民族文化自外于中华文化的倾向。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途径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既是民族自身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民族关系的常态。尤其是在当今全球化的大势下,民族孤立主义、种族主义、逆全球化等思潮,既是人类进步的障碍,也是妨碍民族发展的毒瘤。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达到感情相依、情感交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键在于努力实现共建共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共建全面小康,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要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的新趋势,充分认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新挑战,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让各族群众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过程中,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心得体会 篇4

中华民族繁荣富强,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各民族团结友爱的新纪元,中华民族展现出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展现出无比的自信心、自豪感。

中国是一个有众多人口和多民族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六个兄弟民族组成的大家庭的强有力的聚合体,山河相依,唇齿相联,骨肉相溶,思想相通。是世界上最伟大、最勤劳、最富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的民族之一。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上创造了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它拥有雄冠世界的四大发明、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璀灿峨煌的文明古迹、绚丽多彩的传统技艺、精美绝伦的饮食宴乐、源远流长的宗教信仰、古朴清新的哲学流派、独特玄妙的中医气功、奇绝奥秘的特异功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各兄弟民族辛勤耕耘,繁衍生息在华夏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团结友好,英勇奋斗,共同塑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共同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共同缔造了强盛的多民族国家,共同铸造了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的英雄形象。

然而,不幸的是,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束缚了思想,各民族间的歧视分裂,窒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活力,使中华民族逐步走向衰落和沉沦,泱泱大国不堪列强坚船利炮所蹂躏;一百多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惨痛经历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写下了最为耻辱的一页。她的聪明才智被扼杀,她的辽阔国土被瓜分,她的神圣尊严被亵渎。愚昧、落后、孱弱、歧视、分裂似乎淹没了她伟大的民族精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个人心得感悟 篇5

传承“抗美援朝精神” 接过时代“接力棒”

中韩双方在韩国仁川国际机场共同举行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双方交接117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相关遗物。祖国以最高礼遇“过水门”迎接英雄儿女回家,既表达了对抗美援朝英雄的崇敬之情,也体现了对这段浴血奋战革命历史的尊重,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弘扬和光大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我们崇敬抗美援朝英雄,就是要传承和弘扬他们身上伟大的革命精神,接过时代“接力棒”,点燃“精神火炬”,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让团结之花处处绽放,爱国旗帜底色鲜亮,奉献热潮昂扬澎湃,在抗美援朝精神之光的引领下砥砺奋进。

接过时代“接力棒”,让民族团结的土壤生发奋进力量。抗美援朝期间,全国各条战线和广大人民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纷纷支援前线,形成不畏艰难、舍生忘死的强大民族凝聚力。团结是抗美援朝战争取得最终胜利的关键力量,也是祖国建设发展的重要支撑。团结促稳定,稳定聚力量,这种力量既是“扛”的力量,也是“战”的力量,汇流而成奋进之力。我国“发展答卷”上的“出彩成绩”离不开各民族间的和睦相处、深度交融和砥砺同行,团结的力量是最坚实的“顶风船”,战胜了无数次的风浪,攻克了数不尽的难关,奏响了祖国激流澎湃的奋进乐章。聚万石而成山,纳百川而成海。民族团结是祖国发展的扬帆之风、划行之桨,要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风聚桨齐,让大团结力量为祖国的改革发展事业添油助力、加劲鼓气,各民族要在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帮助下增进手足深情,传递温暖力量,凝聚劈山斩石之力,凝心聚力共圆伟大中国梦。

接过时代“接力棒”,让爱国情怀的根脉丰润精神枝叶。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红心向党、战斗为国,以血肉之躯的慨然前行点亮了民族之光,不畏艰难、不怕牺牲,见证了中华民族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力量。爱国情怀如浪花朵朵,腾跃于时代,直抵人心又照亮未来,催生出强大的精神力量。爱国情怀,润泽的是理想信念,滋养的是精神风骨,是涌动于民族血脉的磅礴力量,熔铸成中国发展的道路自信,这种自信鎏金于中华儿女前行的足印中,闪耀出领航时代发展的耀眼光芒。经过历史发酵的“爱国情怀”散发出精神历久弥新的芬芳,在时代内涵的丰富下,显得越发有韧性和力量。无论是战争时期抢占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壮举,还是新时代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请战书和红手印,都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充分彰显。爱国主义不仅是每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也是祖国繁荣富强的深厚底气。

接过时代“接力棒”,让为民奉献的热潮涌动初心力量。把人民放在心中,心中便充满了力量。中国人民志愿军之所以能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不屈不挠地顽强作战,正是因为他们的理想信念、他们的职责使命与人民紧紧相连,为民奉献是他们的价值追求。以人民为中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准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国家发展的根本方向和最终目标。十四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中国梦,要根植“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在为民奉献中践行初心使命,以“热烫初心”汇聚为民服务的能量。为民奉献要落实在具体实事中,要做好做强产业,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端牢就业“饭碗”,要持续推进以就业、教育、医疗为重点的民生工程建设,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一同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致富花开满祖国热土,更开满人民心田。让党心和民心“心心相印”,让“民生线”和“发展线”相互交织,让祖国的“发展新颜”和人民的“发展心愿”相互映衬,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在凝聚人心的同时释放活力,在写好民生答卷的同时写好发展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