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的心得体会【最新5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那么要如何写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糖尿病人的心得体会【最新5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糖尿病的心得体会 篇1
最近几年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于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是一种多基因和多种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并相互作用的多基因多环境因素复杂病。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治疗也是要强调从整体来评估病人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但现行临床治疗仅仅停留在药物干预的阶段,血糖指标虽然可以控制,并发症却没法防止,还会致使很多临床可以治愈的情况错失治疗时机。
中医历来是强调辨证论治,也就是根据每一个人自己的独特情况来分析、治疗,制定完全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分析本例患者,治疗效果迅速的原因我觉得除了及时的中医辨证论治,从脾肾温通、化湿之外,还发现了导致血糖升高的情绪原因。通过观察及问诊发现患者压力大、情绪紧张、容易焦虑,并且这种情绪状况已经有常年的维持。所以在治疗中充分分析这种身体环境因素,明确告知患者身体变化的意义,调整情绪以恢复神经功能的正常状态,再配合中药,身体一定可以恢复正常。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患,同时有明显的社会性,在对患者治疗的同时,一定不要仅仅停留在药物(包括中药、西药)的层面,一定要分析患者的情绪、环境、生活等整体状态,处方用药的基础上,需要明确指出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并作出适当的指导建议。治病的同时最好能够改善患者世界观、价值观。
治病更要治人!
糖尿病论文 篇2
1建立长期、有效的随访机制
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DR筛查和随访是减少糖尿病致盲的有效措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组(ETDRS)对DR的人群分布特征,自然病程,防治方法进行了多中心研究,证实有效的治疗可以使90%的DR患者有效防止严重视力下降(视力<0.025)。这种有效的治疗包括定期随诊,适时的视网膜激光光凝和玻璃体切除手术。但仍有不少患者因经济、教育、心理等原因,不能及时就诊而延误治疗。建档的20xx例糖尿病患者中,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899例,患病率为43.4%。轻度非增生性DR518例,占25%;中度非增生性DR232例,占11.2%;重度非增生性DR94例,占4.6%;增生性DR103例,占5%;有超过80%的患者从未接受过眼科检查。作为最早接触患者的社区医生,如何面对被内科确诊的DM患者,国际眼科理事会(ICO)组织制定的DR首选实践规范(preferredpracticepattern,PPP)为医生筛查DR提供了指导。此规范针对进入医院就诊的所有糖尿病患者,评估糖尿病关联的视网膜病变的严重性,并适时给予正确的处理。要求1型DM患者在确诊后5年,一定要进行首次眼科检查,以后每年随诊一次;2型DM患者在确诊时即应进行首次眼科检查,以后每年随诊一次;1型或2型DM患者妊娠前或早孕3个月内应进行首次眼科检查,无DR或轻、中度非增生型DR,3~12个月应随诊一次。据此,在健康档案中按DR的分期制定个性化的随访时间表,定期由专人电话提醒患者检查,提高随访依从性。
2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因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存在很大差异。有超过90%的患者,对糖尿病、高血压所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末梢神经病变等微血管并发症相关知识匮乏,尤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个糖尿病最常见的特异性微血管并发症更是知之甚少。对DR的发生、发展主要危险因素——体重指数BMI、代谢控制、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认知程度较低。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可以引起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损伤,进而促进DR的发生和发展,而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DR的进展。尿蛋白排泄率、尿微量白蛋白含量、血清肌酐、尿素氮可用于预测DR的发展趋势和预后情况。强化血糖、血压控制使DR进展的风险减少54%,使严重非增殖性或增殖性DR减少47%,使需要激光手术的患者减少56%。通过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和经常电话咨询,定期组织健康讲座,成立糖尿病患者俱乐部,促进医患沟通,加强病患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互相监督,使患者首先从心理上接受,正视疾病,让患者参与自己的疾病治疗,改善了患者的就医、遵医嘱行为,从而提高DR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切实把DR的防控融入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中。
3完善双向转诊制度
社区医院与上级专科医院之间建立畅通互利、方便快捷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使患者及时得到适宜的专科医疗服务,避免延误病情;同时使经上级医院治疗好转的患者能够顺利转回社区医院,从而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在上转患者时,根据糖尿病管理模式推广项目技术操作手册中DR诊断标准(20xx年),对DR严重程度进行分级。严重的非增生期DR改变,包括下述几个特点:4个象限的广泛视网膜出血,2个象限确切的视网膜静脉串珠样改变,或任一象限可见到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又称作“4-2-1”规则。社区医生依据此规则作为上转标准,上转DR患者接受激光治疗89例,玻璃体切除治疗15例,眼科荧光造影检查72例,占转诊总数的56%。所有患者经眼科治疗后转回社区,由社区医生对患者进行长期监测、随访和管理。
4小结
在我国,DR已成为威胁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预防和治疗DR对于改善其生活质量,开展防盲治盲工作有重要意义。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大力开展,慢性病管理日趋规范,依托社区糖尿病人群进行DR筛查、建档及随访,目标是降低糖尿病患者失明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DR起病隐匿,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患者极易忽视眼部并发症。被调查者中80%的DR患者为首次眼底检查,35%无症状者已有DR,每年定期作眼科检查者不足10%。因此,社区医生在早期就要制定周密完整的健康档案、治疗及随访计划,使DR的筛查成为糖尿病系统的综合治疗方案的一部分。通过健康教育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眼病防治意识。DR病一旦发生,无论采取任何治疗手段,其病变本身病理改变所造成的视网膜及视功能损害均无法逆转,这也促使眼科医生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向社区医生及患者进行宣传教育,使他们明确早期进行眼科检查的重要性和按时随访的必要性。从事初级眼保健的医护人员应及时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同社区慢性病管理医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疗法、运动、控烟、合理用药指导等,以满足人们对糖尿病相关知识和自我管理知识不断增长的需求,预防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社区医生利用基层工作的优势,为患者提供精神支持,这种激励可能增加患者坚持眼科检查的可能性。在专科医院的指导下,采用切实可行的筛查方法,提高DR检出率、随访依从性和转诊效率,扩大慢性病诊疗的辐射范围,为社区的三级眼保健体系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糖尿病的心得体会 篇3
这是一个比喻。糖尿病患者像一位车夫,赶着由五匹马拉的马车前行。第一驾,饮食控制;第二驾,运动健身;第三驾,药物治疗;第四驾,血糖监测;第五驾,健康教育。控制饮食第一位,运动锻炼是关键,监测血糖勤观察,药物治疗讲科学,健康教育不可缺。
饮食控制要坚持16字:总量控制、局部交换、掌握比例、食谱广泛。金字塔食谱以粮食为塔基,约占日食总量的50%—60%。一般来说,白面比大米含糖量高,糖尿病人要多吃米少吃面。小米粥含糖量大,越熬得稠越不宜多喝。食用水果要把握4点:病情、时机、种类、数量。血糖高时,暂时不吃水果,可吃黄瓜、西红柿。饭后不宜马上吃水果,最好在两餐之间吃。水果是人体不可或缺的营养成分,糖尿病人不要拒绝吃水果。
运动是控制血糖的有力武器。散步、游泳、体操、太极拳等都适合糖尿病人。我每天坚持散步,好天气在室外,下雨刮风在走廊。即使出门在外,也要抽空散步。老年糖尿病人饭后易发困,是躺下睡觉还是坚持运动,效果大不一样。
要遵照医嘱,按时吃药或打针,不要血糖正常了就停药。要到正规的医院看病,不要轻信游医和小道消息,病急乱投医。我得病初期,走过一段弯路。由于相信一位游医,停服降糖的西药,放开饮食,连续服了8个月的中药,血糖居高不下,体质十分虚弱。再加上重感冒转为肺炎,在协和医院住了20多天,差点把命丢了,教训惨痛啊!
监测血糖如开车的方向盘,掌握和调整好它的“度”,对于控制血糖、稳定病情和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我初患糖尿病时,并不懂监测血糖的重要性。抽血怕痛、怕感染、怕麻烦,因此常常时断时续。医生说,不管病轻病重,都要定期测。高血糖不好,低血糖更危险。特别是对于老年糖友,在注射胰岛素后,防止低血糖非常重要。应少食多餐,出门带些饼干、糖果。睡前适当加点餐,以防夜间低血糖。饥饿感、手抖、心慌、出汗、眼花,都是低血糖的信号。这时就要开动方向盘(测血糖),根据血糖的情况加餐,几分钟就会缓解。
《懂与不懂大不一样》,这是我爱人曹艳芳写的一篇文章的题目。她在文中说:我老公患了糖尿病,全家跟着着急。由于无知,走了不少弯路。后来,我随老伴参加了糖尿病知识培训班,两月一次,一年听了6次。听了大夫深入浅出的课,增加了不少知识。懂得了要平衡膳食,选择多品种、富含营养的食品;限制脂肪类食品,减少盐量;多饮水,少饮酒。记住了大夫的话:少吃一点,多动一点,放松一点;勤测一点,多懂一点。
总之,根据我的体会,赶好五驾马车,保持血糖正常,就可延缓、减少甚至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人的心得体会 篇4
积极贯彻落实文件要求,我中心领导对糖尿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纳入经常性工作来抓,并要求高度重视糖尿病相关工作,结合本地实际,做好教育工作。
小组成员职责。负责本组糖尿病的预报、评估,指导本组糖尿病护理措施的落实:对本组护士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监控本组糖尿病的护理临床路径登记。参与医院糖尿病护理小组的活动。负责总结本组的糖尿病护理情况。
小组成员护理活动。为病人提供健康教育和咨询,提供基础的糖尿病护理,包括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常用降糖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正确服用方法,胰岛素的保存方法、注射技巧及胰岛素笔的正确使用。血糖的自我监测及观察。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的症状及自救措施。糖尿病足部护理的基础知识等。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方便病人。
各组员当发现有糖尿病患者时,首先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评估。按护理程序提出护理问题。本组组员于7日内对该患者的护理进行指导及点评:当遇到急需解决的护理问题时:直接汇报给组长。当遇到疑难或罕见病例时。组员应及时汇报给组长。由组长组织全组成员对患者的护理方案进行讨论。并制定护理方案;组长于每月30日前组织小组成员对各科糖尿病护理情况进行效果评价及指导。
糖尿病论文 篇5
摘要:目的:探析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社区在20xx年3月至20xx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治疗,比较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6。12±1。98)mmol/L、餐后2h血糖(8。10±2。6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62±1。51)%显著低于对照组(7。63±2。33)mmol/L、(11。89±3。46)mmol/L、(9。71±2。88)%,差异显著 m.jingyou.net (t=6。609,10。025,8。24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作用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社区健康管理;糖尿病;治疗效果
引言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患者由于机体胰岛素分泌缺失,导致高血糖持续发生,损害其心脏、肝肾、眼部、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1—2]。临床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等,由于糖尿病病程长,当前临床尚无根治方法,患者经济负担重,极易产生消极情绪,影响患者治疗进程和生活质量。常规治疗效果差,难以满足社区患者需要。为进一步探析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本文选取我社区在20xx年3月至20xx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社区在20xx年3月至20xx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此次研究。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为3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53—76岁,平均(65。32±11。07)岁;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52—77岁,平均(64。90±12。31)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社区健康教育、自我管理等。观察组实施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治疗。①社区医师培训。为提高社区健康管理效果,通过外聘专家定期对社区医师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培训,增加社区医师对该病症的认识,增强专业技术能力水平。培训中可分析部分患者现状,提出治疗方法,帮助社区医师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制定科学化、合理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②药物治疗规范。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治疗关注患者药物治疗的全部过程,通过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进而增加治疗效果。具体实施手段应包括观察患者药物、培训患者正确服药,保证全部患者治疗过程中按照医嘱、药物说明书等进行药物治疗,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性。③饮食方式规范。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意义重大,患者应采用量化饮食治疗。根据患者个人实际情况,参考造物晚餐热量分布,确定患者饮食计划。糖尿病患者应以低盐低糖、易消化、清淡、营养丰富为进食原则,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摄入量,规避辛辣刺激性食品进食,务必戒烟戒酒。必要时可将食物做成流质、半流质食品,促进消化吸收。④运动行为规范。糖尿病运动治疗价值较高,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制定符合个人需求的运动方案。社区医师指导患者每日定时运动,保证运动次数、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达到方案要求,叮嘱家属或护理人员随身陪同,休息时测量患者心率,避免意外情况发生。1。3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n,%)表示,t检验、c2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观察组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发病原因与患者体力活动过少、进食过多、病毒感染、遗传因素等相关。患者常表现为肥胖超重、多饮多食多尿、日渐消瘦等。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治疗通过实施社区医师培训、药物治疗规范、饮食方式规范、运动方式规范等干预措施,改善患者血糖情况,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合理作息,加强自我管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3]。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6。12±1。98)mmol/L、餐后2h血糖(8。10±2。60)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62±1。51)%、对照组(7。63±2。33)mmol/L、(11。89±3。46)mmol/L、(9。71±2。88)%,这与纵蒙蒙的研究中,观察组空腹血糖(6。11±1。97)mmol/L、餐后2h血糖(8。09±2。57)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64±1。5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的研究结果一致。综上所述,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显著,降低患者血糖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丽芹,徐乃伟,郭闯,李思慕。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干预策略架构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xx,31(03):17—21。
[2]姚平。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医疗装备,20xx,30(22):74—75。
[3]纵蒙蒙。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效果评价[D]。东南大学,20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