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汇编35篇》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通用35篇)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篇1
中国再次敞开古老而厚重大门以最新姿态迎接世界的到来,一带一路是中国崛起之路,是雄狮睡醒之时,曾经的丝绸之路揭示欧亚大陆过往的辉煌,马可波罗的造访让欧洲商界达到共识“想要得到更多的财富就要去东方,去中国”。从公元前220xx年—公元8年的丝绸之路,距今2220xx年左右,中国将再次开启这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获得了广泛认同。
“一带一路”是访问中亚和印尼的时候提出来的。“一带”指的是陆上“丝绸之路”,从中国到中亚、中东再到欧洲这样一条带状之路。“一路”是指海上“丝绸之路”。其实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海外贸易早就有了,宋朝时非常发达,明朝有郑和下西洋。今天这个概念是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提出来的。
一座座港口、驿站,不绝于途的货物、原料,以及不断传播的思想、文化、宗教和迁徒的民族,构筑起一张东西方复合网络,从陆地和海洋延伸出来无数贸易路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缘空间里将欧亚大陆紧紧联系起来,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丝绸成了连接世界的纽带,并出现了一条条无穷无尽的商路,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条路承载着往昔的历史,映照着未来的辉煌。
说一带一路是中国为地区和全球发展提供的“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借助这个平台,中国将致力于推动完善国际治理体系,积极推动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为国际社会贡献中国智慧,提供公共产品。
“一路一带”是中国将要带领全世界的经济体走向一个新的发展时代。一路一带是关系世界经济问题、全人类经济问题。中国将带领着发展中国家,乃至全世界开辟经济新纪元。
国家级顶层战略,看似顶层战略其实也是和百姓息息相关,国家,有国才有家,国之兴亡匹夫有责,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
中国与世界步入丝路新时代,而在这个时代里,中国与世界商榷未来,共建梦想,共享繁荣。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篇2
“‘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主席全面总结了4年来“一带一路”建设的丰硕成果。“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积极进展说明,这一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有广阔前景。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4年,致力于战略对接、优势互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得以实现;从陆海空通道、信息高速路到铁路、港口、管网,复合型基础设施网络正在形成;合作广泛开展,人们往来频繁,心与心的距离拉得更近。4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在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实施、一点一滴抓出成果,推动着参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增进了亿万人民的民生福祉,为人们带来沉甸甸的获得感。
在演讲中,主席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阐述了当今世界的发展大势和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怎样减少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以互联互通为着力点,促进生产要素自由便利流动,打造多元合作平台,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正是要开辟一条人类社会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实现共赢和共享发展。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当今世界的很多难题,深层原因都在于发展不足。在发展问题上,各国相互依存,谁也不可能独善其身。“一带一路”建设之所以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应者云集,就是因为它找到了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回应了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正如主席所说,“一带一路”建设,是历史潮流的沿续,也是面向未来的正确抉择。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一再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发展环环相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协调合作是必由之路。主席以4年来的丰硕成果向世界表明,“一带一路”建设通过打造发展这把金钥匙,为实现联动式发展注入了新能量,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方案,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找到了新路径。
“人类历史始终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相遇相知中向前发展。”过去,戈壁的阵阵驼铃、海洋的点点云帆,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大交流。今天,沿着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一带一路”建设也必将成为21世纪的伟大叙事,书写人类历史更壮丽的篇章。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篇3
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用创新方式共建“一带一路”,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战略谋划,也是加强中外合作、推动区域发展的有力支柱,体现了“睦邻、安邻、惠邻”的诚意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友善,必将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来发展新契机,为促进世界繁荣进步注入正能量。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既是时代潮流,也成国际共识。区域之间、国家之间利益融合不断深化,地球村不断走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以融通促合作,以合作谋互惠,以互惠求共赢,既是一国实现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地区乃至全球实现繁荣的必然选择。
丝绸之路古已有之,体现了人类跨越阻隔、交流互鉴的胆识和毅力,在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交往历史中写下重要篇章,为中国走向世界和世界了解中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天,世界和中国又站在一个崭新的战略关口。顺应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共同追求,“一带一路”新倡议也被赋予新的丰富内涵和深远意义。
“一带一路”是和平的播种机。丝路所通,商贾所至,物货流通,文化融合。这一点,历史佐证不可胜数。张骞西出,唐使赴日,都是为了增进友好,缔结和平。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新理念,必将有利于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释疑增信。沿着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辙印,“一带一路”定能为人类和平进步开拓新境界。
“一带一路”是发展的助推器。作为多国间更深层次的连通,“一带一路”对于推动沿途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全球化时代,锁闭门户难以独善其身,交流合作方能共同发展。当世界越来越演进为一个发展相互依赖的命运共同体,筑建“一带一路”就是铺设共同发展和普遍繁荣的必由之路。
“一带一路”是文化的融合剂。不断深化的全球化进程,给世界文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交融。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是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繁荣的主要渠道,也是世界文明日益多元、相互包容的时代标签。充分发挥“一带一路”连接不同文明的纽带作用,就能把地区间的经济、社会、文化交流提高到新的水平。
20__多年前的古丝绸之路,开启了中国与中亚友好的大门,打通了东西方两大文明交流的通道。今天,“一带一路”新倡议所承载的新使命,孕育的新生机,激扬的新活力,是实现政治互信、经济互惠、文化互鉴的新平台,必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共同发展的新动力。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篇4
党的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升级阶段。打造升级版、催生“又一春”,关键一招是进一步释放深化改革开放的红利。建设“一带一路”,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扩大开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以内引外联促进经济发展的务实之举,是顺应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要求的重大战略举措。
对外开放的新深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逐步扩展。从兴办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再到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从推动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份对外开放到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建设“一带一路”,是我们党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条件下,以全新理念推动的新一轮开放,有利于实现国内与国际的互动合作、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的相互促进,从而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发展空间、释放发展潜力。
经济转型的新引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达国家市场需求明显减弱,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制约。同时,我国经济经历长期高速增长之后,结构性矛盾和产能过剩压力凸显。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新引擎,能够形成新的亚欧商贸通道和经济发展带,带动我国内陆沿边向西开放,扩大西部经济发展空间。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打造东部经济升级版的新支点,能够带动沿海地区优化外贸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形成与东南亚国家联动发展的新局面。
互利合作的新拓展。发展潜力就是发展空间,发展潜力越大的地方,发展空间也越大。互补就是互利,发展禀赋互补性越强,互利共赢的利益汇合点就越多。“一带一路”的相关国家和地区有较强的发展潜力,与我国经济发展有较强的互补性。从世界范围看,亚洲和周边国家的区域合作相对滞后,如基础设施建设不联不通、联而不通或通而不畅,制约了区域合作的进一步发展。“一带一路”分别从陆上和海上推进互联互通,拓展开放通道,能够使相关国家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深化区域合作,为亚洲的整体振兴插上强劲翅膀。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找到利益契合点,能够最大限度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效对接,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的新格局。
建设世界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近年来,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我国公民和企业走向海外的数量屡创新高。“一带一路”不是中国利益独享的地带,而是各国利益共享的地带。建设“一带一路”,充分彰显了中国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貌和互利共赢的合作态度,有助于我国同沿线国家一道,推动政治、经贸、人文、安全各领域合作再上新台阶,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和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真正使中国梦与世界梦交相辉映。
推动践行正确义利观的中国道义。新形势下,中国积极倡导正确义利观,政治上秉持公道正义,坚持平等相待,遵守国际关系基本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为一己之私损害他人利益、破坏地区和平稳定;经济上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建设“一带一路”,是中国践行正确义利观的实际举措,既维护和实现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又兼顾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利益。这样的主张与行动,顺应天下人心,彰显人间正道,赢得广泛认同,搭建起中国梦与世界梦息息相通的桥梁,谱写新的追梦华章。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篇5
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有关国家积极响应。推出“一带一路”的构想和计划。
那么,什么是“一带一路”呢?“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合作”与“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的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那么,为什么要提出这一计划?我认为有几点原因,如下:
1.它符合中国当今的经济发展内在需求。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国内经济迅速发展,由于政府的一些优惠政策,引来了蜂拥而上的投资,之后由于人们投资过于集中,主要在基础建设上,光伏、核电上(此方面技术也以成熟形成产业化),经济高速发展,这些产业开始出现过剩。
2.它符合中国有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经济繁荣,外汇储备丰厚,国内产能过剩,更应该迫切的走出去,正如二战后的美国推出了马切尔计划,美国对受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和协助重建。使得欧洲经济迅速发展,形成欧洲一体化,也为美国开拓了新的市场,促进了国内的发展,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3.可以推动中国经济及其与全球经济的融合。WTO是针对的货物贸易,致力于推进各国降低关税水平和非关税壁垒。目前发达国家由于在WTO下获得的利益越来越少,就把推进WTO升级进程一放再放。其中,中国及其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比重远远超过之前制定规则的发达国家,其规则以不适应当今的经济发展形势,而且包括平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也处于劣势,所以面对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变化,中国必须调整战略来迎接变化的挑战,才能不被边缘化,才能在未来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和新格局中把握主动,赢得先机。
4.欧美国家力图跨越WTO的规则,来通过区域间的自由贸易,或者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经济体之间更广泛的经济一体化,于是他们制定出TTP以及TTIP来压制中国----这的出口和制造霸权大国,使得中国生产成本提高,人民币贬值,再加上欧美国家对中国的反倾销和中国的人口红利渐渐消失,不再具有优势。所以,考虑到中国及发展中国家的权益,保护多变贸易体制的成果,同时又顺应国际经贸规则,更应该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设,迎接挑战,承担更多的责任。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学习模范,我们更应该要带动周围相邻的国家经济发展,更应该给予周围国家更多的帮助。
5.民心所向。当今中国政府反腐决心坚定不动摇,以实际行动打消了人民群众对“反腐一阵风”的顾虑,反腐从最初的大快人心到后来的温暖人心,创造下一个良好的国内环境。当今,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周围国家的帮助也深入人心,抗震救灾,经济人道救援等行为常常被国际社会所认可,营造出一个可靠的大国形象,使得周围国家纷纷效仿中国发展本国经济,所以,人心温暖,水到渠成。
所以,“一带一路”是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争取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权利的重要平台。我们不可以当旁观者,要做引领者、参与者。“一带一路”是一个宏大的工程,建设一定是沿线国家共同努力推进经济发展、相互合作、共同商议、符合沿线国家的反战战略,成果共享,患难与共,这样才能从中获得最大利益,获得自身最大的发展,共同促进全球经济多元化、权益平等化。我们也要相互包容,集八方智慧和努力,促进互利,互赢的美好未来。
“一带一路”有望刺激中国的经济增长,巩固大国地位,化解周边矛盾,是中国持续发展的源源动力。
这便是我在《形势政策》课上的所获所感。
我认为:《形势政策》这门课程应该开在大学课堂中,正如我们老师那样常常用诙谐幽默的语句加上简单易懂的漫画和视频,引经据典把中国当今的政治环境及所处国际社会环境简单明了地介绍给同学,使同学们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
政治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就在我们的周围,无时无刻的影响着我们的方方面面。身为大学生的我们,不应像以前那样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问窗外事,我们是祖国下一代的建设者、创造者,我们掌握着中国以后发展命运,所以,我们应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积极投身于国家建设。
高等学校《形势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们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仰,使我们更加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篇6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中国将秉承丝路精神,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将以政策沟通为重要保障。我们将本着求同存异理念,积极推动沿线各国构建多层面的政策交流机制和联动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协商研究确定有利于深化区域合作的制度安排,探索建立“一带一路”双多边合作机制,推动共同编制合作规划或签署合作备忘录,促进政治互信,深化利益融合,努力形成合作“最大公约数”。“一带一路”建设将以设施联通为优先领域。我们将在尊重国家主权和安全关切的基础上,推动沿线各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对接,共同推进交通、能源、信息等国际骨干通道建设,突出抓好区域间互联互通,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提升通达水平,努力为沿线各国合作交往提供多元优质、便捷畅通、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一带一路”建设将以贸易畅通为重点内容。我们将与各国一道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努力消除投资
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推动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促进各经济体间发展自由贸易关系,形成覆盖“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激发释放合作潜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一带一路”建设将以资金融通为重要支撑。我们将与沿线各国深化金融合作,加强亚洲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共同发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撑作用,积极稳妥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融资机构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加快组建并发挥丝路基金的作用,推动沿线国家加强金融监管合作,逐步在区域内建立高效监管协调机制,构建区域性金融风险预警系统。“一带一路”建设将以民心相通为社会根基。我们将传承和弘扬丝路精神,推动沿线各国间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互动、旅游合作等多种形式的人文合作,支持各方互派留学生、访问学者,共办文化年、艺术节等活动,联合打造具有丝路特色的世界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加强民间组织交流合作,使“一带一路”成为连接不同文明的纽带,培育情感共同体。
“一带一路”将以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为第一要义,赋予古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不限国别范畴,不搞封闭机制,所有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都可以参与进来,成为“一带一路”的支持者、建设者和受益者。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篇7
“一带一路”战略相关规划政策陆续,与沿线国家的战略对接有序展开。8月18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召开,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了8项要求。9月,国家发改委公布《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标志着“一带一路”首个多边经济合作走廊正式实施。10月,《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xx-20xx年)》印发,预示着作为“一带一路”合作重要抓手的中欧班列进入健康有序发展轨道。与此同时,在对外合作文件签署方面,20xx年,我国与乌拉圭、厄瓜多尔、孟加拉国、柬埔寨、塞尔维亚等国家签署了产能合作框架协议和谅解备忘录,与波兰、捷克等国签署了编制双边合作规划纲要谅解备忘录,与土耳其、捷克、波兰、沙特等国签署了《关于加强“网上丝绸之路”建设合作谅解备忘录》,与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签署首份与国际组织间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工作稳步推进,陆上和海上走廊建设亮点纷呈。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方向,中越国际铁路通道已成功开行集装箱国际联运,中老国际铁路通道境内段和境外段开工建设,印尼雅加达至万隆高铁项目5公里先导段全面开工。在中巴经济走廊方向,喀喇昆仑公路升级改造二期(哈维连-塔科特段),拉合尔至卡拉奇高速公路(苏库尔至木尔坦段)相继开工建设。在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方向,自霍尔果斯出境,经阿腾科里、阿拉木图、奇姆肯特、阿克套过里海至巴库、波季过黑海到达伊斯坦布尔的陆海联运通道打通,中吉乌三方在京召开中吉乌铁路三方联合工作组第一次会议,中吉乌铁路安格连-帕普铁路隧道项目(乌境内)竣工通车,塔吉克斯坦瓦赫达特-亚湾桥隧项目一号隧道贯通。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方向,中缅国际铁路通道大(理)瑞(丽)铁路保瑞段主体工程、大(理)临(沧)铁路全线控制性工程、由中信集团联合体中标的皎漂特区工业园和深水港项目开工建设。在新亚欧大陆桥方向,匈塞铁路改造升级等项目顺利推进,新疆建成现代化中欧(中亚)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在中蒙俄经济走廊方向,我国与俄罗斯、蒙古签署了口岸合作框架协定,完成了中蒙边境乌力吉口岸的对外开放。在海上丝绸之路方向,瓜达尔港疏港公路和国际机场开工建设,瓜达尔港正式开航,中交建投资开发的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复工,由中国电建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兴建的马来西亚马六甲皇京港深水补给码头举行奠基仪式,埃塞俄比亚至吉布提铁路(亚吉铁路)建成通车。
现如今,“一带一路”建设相关区域性投融资平台不断完善。
国内经济转型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产能合作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去产能”仍将作为我国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随着国际产能合作“十三五”规划等相关规划及政策的逐步落地,国内经济转型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良性互动机制正逐步建立,将助推国际产能合作规模将不断扩大。一方面,随着“去产能”工作进一步推进,轻功、家电、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以及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等富余产能优势产业将加快“走出去”步伐。另一方面,创新驱动战略引领下产业升级不断加快,我国工程机械、交通设备、航空航天以及海洋工程等高端装备制造业生产能力和水平将进一步提升,从而为中国企业进一步开拓海外工程承包市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支撑。此外,20xx年“双创”工作不断推进,各类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将不断涌现,这也将大大丰富我国国际产能合作的层次及路径。
“一带一路”建设布局将稳步推进,但国内统筹协调不力问题将更加突出。自由贸易试验区、沿边开发开放试验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开放合作平台的作用有望进一步显现,沿边重要国际经济走廊和海上战略支点的建设步伐将明显加快,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空间布局框架的形成。与此同时,国内各省区市将积极落实“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建设及进展计划,加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开放合作的步伐。
但是,国内统筹协调机制不健全、中央及各级政府对“一带一路”建设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协调管理不足、不同省市各自为政以及在国际产能合作项目投资和中欧班列等方面无序竞争问题仍将十分突出,不利于维护及扩大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切实利益。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篇8
斗转星移,丝绸之路历经沧桑巨变,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出访哈萨克斯坦、东盟国家时,相继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建设“一带一路”,是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不失时机地推动实施这一战略构想,必将为实现中国梦开拓新局面、创造新机遇,必将给世界梦注入更多新动能、新活力。
实现和平发展的战略举措
近代以来的世界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部西方大国武力崛起的“铁血史”。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破除“国强必霸”的陈旧历史逻辑,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同志强调:“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在这个关键阶段,我们面临的压力和阻力前所未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在中国由大到强的关键阶段作出的重大决策。推动实施这一决策,必将对中国和平发展发挥重要战略支撑作用。
推动和平发展的大国方略。“一带一路”是一条和平之路。亚洲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具活力和最富潜力的地区,也是当前国际战略竞争和博弈的一个焦点。面对周边领土主权争端、大国地缘政治博弈、民族宗教矛盾等问题交织叠加的安全态势,我国坚持“亲、诚、惠、容”的理念,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指明了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建设“一带一路”,有助于相关各国通过合作促进共同安全,有效管控分歧和争端,推动各国关系协调与和谐,使沿线国家走上和平发展之路。同时,对保障我国战略安全、拓展战略空间、稳定能源供应、保障经济安全,突破遏制我国的战略包围具有重要意义。
实现国家间战略协作的有效平台。国家之间的政治互信与战略对接,对于推进和平发展至关重要。同志强调:“彼此坦诚相待,不惧怕分歧、不回避问题,就各自外交政策和发展战略进行充分交流,增进政治互信,促进战略对接”。同志在访俄时表示,欢迎俄方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使之成为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的新平台。在访欧时进一步指出,建设文明共荣之桥,把中欧两大文明连接起来。这些倡议得到受访各国元首的赞同和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是一条合作共赢、惠及各方之路,是我国与其他大国实现战略对接、实现国家间战略协作的有效平台。
承载丝路精神的文明载体。推进中国和平发展,既需要与各国经贸合作的支撑,也离不开文化交流的促进。同志指出:“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关键基础”“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强调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促进文明互鉴,尊重道路选择,坚持合作共赢,倡导对话交流。“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几十个国家、数十亿人口,这些国家在历史上创造了形态不同、风格各异的文明。建设“一带一路”,需要继承和弘扬“丝路精神”,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发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促进不同文明共同发展。这将有力推动形成“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的当代文明交流盛况,为中国也为世界的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战略谋划
党的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升级阶段。打造升级版、催生“又一春”,关键一招是进一步释放深化改革开放的红利。建设“一带一路”,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扩大开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以内引外联促进经济发展的务实之举,是顺应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要求的重大战略举措。
对外开放的新深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逐步扩展。从兴办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再到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从推动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份对外开放到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建设“一带一路”,是我们党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条件下,以全新理念推动的新一轮开放,有利于实现国内与国际的互动合作、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的相互促进,从而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发展空间、释放发展潜力。
经济转型的新引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达国家市场需求明显减弱,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制约。同时,我国经济经历长期高速增长之后,结构性矛盾和产能过剩压力凸显。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新引擎,能够形成新的亚欧商贸通道和经济发展带,带动我国内陆沿边向西开放,扩大西部经济发展空间。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打造东部经济升级版的新支点,能够带动沿海地区优化外贸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形成与东南亚国家联动发展的新局面。
互利合作的新拓展。发展潜力就是发展空间,发展潜力越大的地方,发展空间也越大。互补就是互利,发展禀赋互补性越强,互利共赢的利益汇合点就越多。“一带一路”的相关国家和地区有较强的发展潜力,与我国经济发展有较强的互补性。从世界范围看,亚洲和周边国家的区域合作相对滞后,如基础设施建设不联不通、联而不通或通而不畅,制约了区域合作的进一步发展。“一带一路”分别从陆上和海上推进互联互通,拓展开放通道,能够使相关国家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深化区域合作,为亚洲的整体振兴插上强劲翅膀。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找到利益契合点,能够最大限度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效对接,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的新格局。
连接中国梦与世界梦的战略纽带
同志强调,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携手共圆世界梦。“一带一路”将中国梦与世界梦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相关国家人民筑梦的战略纽带。
创造战略机遇的中国智慧。由于丝绸之路沿线具有重要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相关国家近年来纷纷提出针对这一区域的战略构想,影响较大的有日本的“丝绸之路外交战略”、俄印等国的“南北走廊计划”、欧盟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和美国的“新丝绸之路战略”。世界主要国家针对这一区域的贸易自由化战略或区域经济合作方案,为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创造了机遇。同志强调,要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建设“一带一路”,能够充分发挥上合组织、东盟“10+1”、中阿合作论坛等现有机制作用,促进区域内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带动沿线国家经济转型和发展。这既能为实现中国梦创造良好条件,又能向相关国家和地区辐射“中国红利”,实现战略机遇的对接、交汇。更为重要的是,“一带一路”建设可以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三足鼎立”态势,加快形成国际经济新格局,进而对经济全球化产生深远影响。
建设世界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近年来,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我国公民和企业走向海外的数量屡创新高。“一带一路”不是中国利益独享的地带,而是各国利益共享的地带。建设“一带一路”,充分彰显了中国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貌和互利共赢的合作态度,有助于我国同沿线国家一道,推动政治、经贸、人文、安全各领域合作再上新台阶,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和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真正使中国梦与世界梦交相辉映。
推动践行正确义利观的中国道义。新形势下,中国积极倡导正确义利观,政治上秉持公道正义,坚持平等相待,遵守国际关系基本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为一己之私损害他人利益、破坏地区和平稳定;经济上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建设“一带一路”,是中国践行正确义利观的实际举措,既维护和实现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又兼顾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利益。这样的主张与行动,顺应天下人心,彰显人间正道,赢得广泛认同,搭建起中国梦与世界梦息息相通的桥梁,谱写新的追梦华章。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篇9
斗转星移,丝绸之路历经沧桑巨变,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出访哈萨克斯坦、东盟国家时,相继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建设“一带一路”,是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不失时机地推动实施这一战略构想,必将为实现中国梦开拓新局面、创造新机遇,必将给世界梦注入更多新动能、新活力。
实现和平发展的战略举措
近代以来的世界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部西方大国武力崛起的“铁血史”。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破除“国强必霸”的陈旧历史逻辑,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同志强调:“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在这个关键阶段,我们面临的压力和阻力前所未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在中国由大到强的关键阶段作出的重大决策。推动实施这一决策,必将对中国和平发展发挥重要战略支撑作用。
推动和平发展的大国方略。“一带一路”是一条和平之路。亚洲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具活力和最富潜力的地区,也是当前国际战略竞争和博弈的一个焦点。面对周边领土主权争端、大国地缘政治博弈、民族宗教矛盾等问题交织叠加的安全态势,我国坚持“亲、诚、惠、容”的理念,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指明了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建设“一带一路”,有助于相关各国通过合作促进共同安全,有效管控分歧和争端,推动各国关系协调与和谐,使沿线国家走上和平发展之路。同时,对保障我国战略安全、拓展战略空间、稳定能源供应、保障经济安全,突破遏制我国的战略包围具有重要意义。
实现国家间战略协作的有效平台。国家之间的政治互信与战略对接,对于推进和平发展至关重要。同志强调:“彼此坦诚相待,不惧怕分歧、不回避问题,就各自外交政策和发展战略进行充分交流,增进政治互信,促进战略对接”。同志在访俄时表示,欢迎俄方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使之成为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的新平台。在访欧时进一步指出,建设文明共荣之桥,把中欧两大文明连接起来。这些倡议得到受访各国元首的赞同和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是一条合作共赢、惠及各方之路,是我国与其他大国实现战略对接、实现国家间战略协作的有效平台。
承载丝路精神的文明载体。推进中国和平发展,既需要与各国经贸合作的支撑,也离不开文化交流的促进。同志指出:“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关键基础”“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强调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促进文明互鉴,尊重道路选择,坚持合作共赢,倡导对话交流。“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几十个国家、数十亿人口,这些国家在历史上创造了形态不同、风格各异的文明。建设“一带一路”,需要继承和弘扬“丝路精神”,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发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促进不同文明共同发展。这将有力推动形成“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的当代文明交流盛况,为中国也为世界的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战略谋划
党的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升级阶段。打造升级版、催生“又一春”,关键一招是进一步释放深化改革开放的红利。建设“一带一路”,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扩大开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以内引外联促进经济发展的务实之举,是顺应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要求的重大战略举措。
对外开放的新深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逐步扩展。从兴办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再到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从推动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份对外开放到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建设“一带一路”,是我们党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条件下,以全新理念推动的新一轮开放,有利于实现国内与国际的互动合作、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的相互促进,从而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发展空间、释放发展潜力。
经济转型的新引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达国家市场需求明显减弱,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制约。同时,我国经济经历长期高速增长之后,结构性矛盾和产能过剩压力凸显。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新引擎,能够形成新的亚欧商贸通道和经济发展带,带动我国内陆沿边向西开放,扩大西部经济发展空间。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打造东部经济升级版的新支点,能够带动沿海地区优化外贸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形成与东南亚国家联动发展的新局面。
互利合作的新拓展。发展潜力就是发展空间,发展潜力越大的地方,发展空间也越大。互补就是互利,发展禀赋互补性越强,互利共赢的利益汇合点就越多。“一带一路”的相关国家和地区有较强的发展潜力,与我国经济发展有较强的互补性。从世界范围看,亚洲和周边国家的区域合作相对滞后,如基础设施建设不联不通、联而不通或通而不畅,制约了区域合作的进一步发展。“一带一路”分别从陆上和海上推进互联互通,拓展开放通道,能够使相关国家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深化区域合作,为亚洲的整体振兴插上强劲翅膀。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找到利益契合点,能够最大限度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效对接,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的新格局。
连接中国梦与世界梦的战略纽带
同志强调,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携手共圆世界梦。“一带一路”将中国梦与世界梦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相关国家人民筑梦的战略纽带。
创造战略机遇的中国智慧。由于丝绸之路沿线具有重要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相关国家近年来纷纷提出针对这一区域的战略构想,影响较大的有日本的“丝绸之路外交战略”、俄印等国的“南北走廊计划”、欧盟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和美国的“新丝绸之路战略”。世界主要国家针对这一区域的贸易自由化战略或区域经济合作方案,为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创造了机遇。同志强调,要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建设“一带一路”,能够充分发挥上合组织、东盟“10+1”、中阿合作论坛等现有机制作用,促进区域内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带动沿线国家经济转型和发展。这既能为实现中国梦创造良好条件,又能向相关国家和地区辐射“中国红利”,实现战略机遇的对接、交汇。更为重要的是,“一带一路”建设可以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三足鼎立”态势,加快形成国际经济新格局,进而对经济全球化产生深远影响。
建设世界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近年来,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我国公民和企业走向海外的数量屡创新高。“一带一路”不是中国利益独享的地带,而是各国利益共享的地带。建设“一带一路”,充分彰显了中国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貌和互利共赢的合作态度,有助于我国同沿线国家一道,推动政治、经贸、人文、安全各领域合作再上新台阶,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和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真正使中国梦与世界梦交相辉映。
推动践行正确义利观的中国道义。新形势下,中国积极倡导正确义利观,政治上秉持公道正义,坚持平等相待,遵守国际关系基本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为一己之私损害他人利益、破坏地区和平稳定;经济上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建设“一带一路”,是中国践行正确义利观的实际举措,既维护和实现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又兼顾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利益。这样的主张与行动,顺应天下人心,彰显人间正道,赢得广泛认同,搭建起中国梦与世界梦息息相通的桥梁,谱写新的追梦华章。
“一带一路”这个概念提出之后,很多人都不明白这个概念到底要表达什么意义,那么今天就让百范文网小编来告诉你一带一路是什么意思吧。小编还整理了20xx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视频“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 看点、亮点!、“一带一路“” 战略内涵是什么20xx“一带一路“”主导思想是什么、“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参会国家、“一带一路”概念股/股票有哪些?密切关注实时动态!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篇10
“一带一路”( One Belt One Road,简称OBO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获得了广泛认同。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的建设不仅不会与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等既有合作机制产生重叠或竞争,还会为这些机制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一带一路”打破原有点状、块状的区域发展模式。无论是早期的经济特区、还是去年成立的自贸区,都是以单一区域为发展突破口。“一带一路”彻底改变之前点状、块状的发展格局,横向看,贯穿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纵向看,连接主要沿海港口城市,并且不断向中亚、东盟延伸。这将改变中国区域发展版图,更多强调省区之间的互联互通,产业承接与转移,有利于我国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一带一路”作为一项重要的中长期国家发展战略,其要解决中国过剩产能的市场、资源的获取、战略纵深的开拓和国家安全的强化及贸易主导这几个重要的战略问题。在产能方面,过剩产能对经济的运行造成了很大的问题,中国传统的出口国较为单一和狭窄,美欧日占据出口的核心国位置,但这些传统的出口市场已经开拓得较为充分,增量空间已经不大,国内的过剩产能很难通过他们进行消化,在国内消费加速启动难以推进的情况下,通过“一带一路”来开辟新的出口市场是很好的抓手。中国不仅有过剩产能还有过剩外汇资产;而新兴市场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欠缺,中国利用积累的外汇储备作为拉动全球增长的资本金,同时通过资本输出带动消化过剩产能。在资源方面,中国的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较高,这些资源主要通过沿海海路进入中国,渠道较为单一。中国与其他重要资源国的合作还不深入,经贸合作也未广泛有效的展开,使得资源方面的合作不稳定和牢固。“一带一路”新增了大量有效的陆路资源进入通道,对于资源获取的多样化十分重要。我国的资源进入主要现还主要是通过沿海海路,而沿海直接暴露于外部威胁,在战时极为脆弱。我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也集中于沿海,如果遇到外部的打击,整个中国会瞬时失去核心设施。在战略纵深更高的中部和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工业少,还有很大的工业和基础设施发展潜力,在战时受到的威胁也少,通过“一带一路”加大对西部的开发,将有利于战略纵深的开拓和国家安全的强化。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而言,不仅能对冲掉美国主导的试图绕开孤立中国而推进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TIP(跨大西洋贸易伙伴谈判),还能有机会在一带一路经贸中抢占全球贸易新规则制定权。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以国内外的港口为支点建设,推动各种规格的自贸协定谈判,在国内,特别是一旦上海自贸区试验成功后,就可以以上海(含宁波舟山)和泉州湄洲湾港的超级深水港为依托建设国际中转港,真正带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掌控国际贸易主导权,定价权和资源配置权。中国主动加速主导区域经济整合,提升自己的区域经济影响能力。“一带一路”直击了中国的三个重要的战略问题,而通路、通航和通商则是“一带一路”解决战略问题的发力点。 回顾历史,两千多年前,各国人民就通过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开展商贸往来。从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前郑和下西洋,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文明和友好,赢得了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
中国有实力、有能力左右世界,这是事实。只要我们能静下心来一件件解决问题,未来一切都有可能。所谓外交无非是各国在世界范围内追求国家权利的最大化,即国家利益。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化是各国外交不断“博弈”的过程。这一切都是以国家实力为基础的。中国不能乐观,但也无须悲观。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篇11
当今世界局势总体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它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符合各国利益,它的提出表明中国作为一个爱好和平、负责任的大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
三年来,中国正以十足的诚意和坚定的行动践行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截至20xx年底,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立了56个经贸合作区,为东道国增加了近11亿美元的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有力地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政治互信与经贸合作,“一带一路”成为中国提供给世界的最重要公共产品。这张实实在在的“成绩单”,记录了各国携手前行的发展历程,折射出“一带一路”让中国梦与世界梦相互融通,激发出源源不竭的发展动力。
和平崛起的中国走的是一条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和文明之路。他指出,“一带一路”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是对当下全球治理进行的最大的一个探索之笔,是一种大智慧――中国改革开放数十年积累的探索经验给了世人坚定的信心,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赞赏中国挺身而出的担当之举,“一带一路”必将取得大成果,赢得全球点赞。
“一带一路”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弥补历史和现实的三大短板,第一大短板是原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没有实现互联互通;第二是补世界经济短板,尤其是实体经济的短板;第三是补全球化短板,打造包容性全球化。这样才能使“一带一路”在世界上受欢迎,这解决了世界上重要的发展难题、发展瓶颈。中国人不从意识形态出发,实事求是,主张将自身利益与别国利益结合,如此才形成了全球大合唱。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篇12
“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大多是历史上各大文明兴衰起伏、人类文化多样性最复杂的地区,也是政治环境较不稳定的国家。故“一带一路”倡议在这些国家顺利落地一定要坚持“文化先导、攻心为上”。因此,“一带一路”倡议如果要长久和可持续,并且互利共赢,以“文化亲近感”为核心的“民心相通”一环最为重要。
在19世纪前的20xx年里,中国一直是东亚地区的“文明中心”,其伦理观念、经典文献、语言文字、典章制度、甚至手工艺技艺、科学技术等均为周边国家所效仿。那时的中国绝对是典型的“文明型国家”。古往今来,起起灭灭、盛极一时的强国或霸道之国也不在少数,但称得上“文明型国家”的寥若晨星。
今天,当中国再度成为全球性国家之时,更需要有渠道多样、内容广泛的国际交流:它依托着现代文化贸易和服务、学术交流、大众旅游以及各类民营、民间组织的积极互动等多种方式。
民心植根于民间,因此推进“一带一路”应更加关注民间组织在文化贸易、国际文化交流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公共文化外交的活跃发展。文化领域是高度复杂的,与其他产品不同,文化产品与服务除了具有经济价值之外,还具有文化价值。文化价值又是多层面的,包括审美价值、象征价值、精神价值、历史价值等等。如果经济价值可以使用经济学术语解释清楚,但文化价值是不能简单地用金钱来进行评估,文化领域因此需要多元化、多层次、多机制的复杂交换和评价系统来适应文化产品的复杂性。这就是文化领域需要法制,但是又非单纯的法制能够管理的原因。这也决定了文化交流不宜一味依赖于政府唱主角,而更宜以民间交流为主,要充分发挥民营、民间机构作用。
从我长期在国际非政府组织工作的经验来看,文化消费贴近生活融入生活,是最易于在不同民族的人民之间交流的。那些精美的手工艺技艺、书画艺术、歌舞艺术受到世界各民族人民的喜爱。而那些附着在日常生活用品上的文化符号,更是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增加着各国和各民族人民之间的好感。这就是为什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十几年来力推“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的原因。所以我建议:全面研究全球文化贸易发展现状,为相关政策的出台提供依据;特别要了解联络世界各国民间的文化艺术节活动 ,以各种方式鼓励中国的艺术家参加国际艺术交流活动。
民心相通,既需要“中华文化走出去”,还应该鼓励 国外优秀文化“走进来”。只有“双向交流”才能可持续发展。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的关系看,我们不仅应该通过文化贸易向他们推广、介绍、输出精美的中国文化产品,也应该向他们购买和进口具有他们本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用中国文化消费市场的巨大需求,通过市场机制,拉动他们国家的文化发展。为了提高与“一带一路”国家文化贸易的水平,我们还可以有计划地培训他们的文化创意人才,提升其文化资源的市场转化能力。所以在国家有关鼓励文化贸易的专项基金中一定要有进出口双向鼓励政策,特别是要增加鼓励进口“一带一路”国家文化产品的内容。这样也可以做到文化交流,利益互惠。
人类对于美好事物与和平的向往是共通的,无论生活在哪一块土地上的人们,都希望世界和平,生活富足,而这种理想只有在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回顾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交流手段看上去并不复杂,仿佛平常人们走亲戚一般,大家带着礼物、情谊,以平和友好的姿态,相互学习与借鉴,所到之处、以理服人、以物赠人、以德待人。最后,我们既收获了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也收获了友谊和邻国对中国的尊重。这种交流的形式本身就彰显了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和为人之道: 润物细无声,滴水穿石,大道无形。
如此,民心相通的“一带一路”定会走得更加久长。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篇13
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俄罗斯总统普京也发表了演讲,支持“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普京称,“一带一路”建设是被及时提出的、前景光明的倡议。“提出的包括能源、基础设施、交通和工业在内一体化倡议是一个创举,为世界树立了一个典范”,普京说道。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将俄罗斯视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合作伙伴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中俄于20xx年5月签署了“一带一路”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联合声明。这对于促进欧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对接本质上是经贸合作的对接,即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的对接以及双方共同推进建立自贸区的对接。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5月12日在俄《劳动报》发表署名文章《“一带一路”——深化中俄合作的新平台》。文章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战略对接已取得早期收获,为中俄务实合作开辟新的广阔空间。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则认为,欧亚经济联盟建设与“一带一路”的对接有利于优化双边贸易结构。“为此,我们应该把贸易结构从商品贸易转向投资贸易,发展长远的合作项目,商品贸易可以被包括在这些项目中。只有这样,贸易合作才能走的更远。‘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框架下的合作也正在向这样的合作模式转变”,杰尼索夫大使说。
作为欧亚经济联盟的另一个参与国,白俄罗斯作为地处欧亚大陆多条道路交汇之处,在构建欧亚交通走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白俄罗斯积极支持,并利用自身的地缘优势推动欧亚大陆桥建设,扮演着重要的枢纽角色。中白工业园更被寄予“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明珠”的厚望。20xx年5月12日,主席在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陪同下考察中白工业园,见证首批入园企业获颁入园证书,并在工业园发展蓝图上签名。曾表示,要把中白工业园建设作为合作重点,将园区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明珠和双方互利合作的典范。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经贸投资、跨境工业园区建设之间,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牵一发动全身的关系。“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实际上是经贸、务实合作的对接,以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
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低迷已困扰全球多年,世界亟需一个新型的国际经贸合作机制来引领全球经济健康发展。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恰逢其时。作为负责任、有担当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将进一步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资金支持: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预计约3000亿元人民币;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将分别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用于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产能、金融合作。
自助者天助,自救者天救。中国为重振全球经济搭建了新的平台,“一带一路”不只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给“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带来了可预见的发展机遇和共同的经济繁荣,欧亚地区的“筑梦空间”指日可待。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篇14
“尽管距离‘一带一路’倡议的中心区域较远,新西兰对‘一带一路’仍然很感兴趣。新西兰的许多企业都可以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它们都认为‘一带一路’将带来新的商机。”新西兰驻华大使麦康年不久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一带一路’契合经济全球化大势,为沿线国家孕育共同繁荣的新机遇和合作空间。”
今年4月,新西兰约翰·基带着约40位新西兰商界领袖访华。“这已经是他第六次访华了。可见我们对新中关系的未来很有信心!”麦康年说,访问期间,新西兰初级产业部与中国农业部签署了新中两国的农业合作协议,以进一步加强新中乳品行业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新西兰是第一个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第一个与中国签署并实施自由贸易协定的发达国家,也是第一个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的发达国家。20xx年10月,中新两国的自贸协定签署后,中国人可以用更实惠的价格买到新西兰的奇异果、奶粉和樱桃,到新西兰留学、旅行和投资也更方便。
乳制品业是新西兰的支柱产业,中国是新西兰的第二大出口目的地。据新西兰驻华大使馆提供的数据,20xx年,新西兰的乳制品出口总额约为135亿新西兰元(1新西兰元约合4.4元人民币),其中,乳制品的对华出口额就达27亿新西兰元左右,占20%。“中国‘全面二孩’政策是新西兰乳制品生产商面临的巨大商机,两国乳制品相关企业可以加强合作。”麦康年说。
中国企业并不只是盯紧新西兰的奶牛,其投资还包括初级产品、航天、废物处理、电影项目、医疗管理软件等。“中国企业在赴新西兰投资前,应该对新西兰的法规环境有一定了解。可以先在新西兰找到合适的伙伴,通过伙伴了解新西兰的特殊情况,进而提高投资成效。”麦康年建议说。
城市之间更多走动,民众的心就会贴得更紧。目前,中国已有至少30个城市同新西兰的各城市结成了“姐妹城市”。中国是新西兰第二大海外游客来源地,仅次于澳大利亚。近年来,每年到新西兰度假的中国游客人数增长40%。
麦康年认为,新西兰的旅游资源丰富,值得中国企业加大投资。“电影《指环王》是在新西兰拍摄的,《金刚》《阿凡达》《霍比特人》等也是在新西兰拍摄或后期制作的。这些电影带火了新西兰的影视产业,创造了巨大利润。”麦康年还介绍说。
20xx年,新西兰与中国政府设定了新的目标:到20xx年,两国的双边贸易额达到300亿新元。麦康年对此非常有信心——“基于从20xx年到目前为止两国经贸的增长状况所做的判断,这个目标可以如期实现。”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篇15
从世界地图上看,一条贯穿欧亚大陆,向东延伸至海的经济带熠熠生辉。“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经济增长、实现区域一体化注入古老的东方智慧。
因为连接,世界正在变小。
在中国,资源与负荷中心分布不均的矛盾由来已久,广阔的西部地区有着丰富的太阳能、风能资源,如何将它们发出的电能送到上千公里外的东部沿海地区?能源互联势在必行。特高压的诞生,为城市间能源流动提供了现实路径。
从西到东,由北至南,电力的交换描绘出中国经济版图的独特景象。以特高压为通道,西部的清洁能源输送到中东部地区,不仅大大促进了中国清洁能源的开发与消纳,带动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也为东部地区绿色发展带来契机。
“我们都知道,电压越大,运输中的损耗就越小。如果没有特高压,不可能有这么长距离的电力输送。这是对国家做了非常大的贡献,应该说,也是对全世界做出了很大贡献。”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家骐说。
在世界版图上,能源资源与需求中心分布不均的问题同样存在。在亚洲,各国经济增长加快,电力需求旺盛,清洁能源开发意愿强烈。经济发达的欧洲地区却面临着电力设施老化、经济增速放缓的问题。在非洲,清洁能源的丰富性与当地缺电、基础设施落后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打通我国走向全球的通道。”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表示,“在能源领域,当前我们已经具备了长距离电力运输的能力,借助正在发展的全球能源互联网,中国西部用不完的电力,可以通过全球能源互联网输送到南亚地区,这也为全球清洁能源的互联互通打开了一条路。”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篇16
20xx年6月25日,一列载有l万件德国产净水壶的渝新欧国际班列,历经14天的旅程,从德国杜伊斯堡出发,途经波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从新疆阿拉山口入境驶入重庆铁路口岸。这是国内跨境电商第一次采用国际铁路运输将货物进口回国。走“渝新欧”围际班列每箱运费大约3500美元,与海运基本持平,但时间缩短近1个月,只有空运价格的l/4,每件商品平摊运费只有大约1美元,售价将大幅度下降。在很多企业眼中,这就是“一带一路”孕育的千载难逢的商机。
从20xx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文明和友好。如今,“一带一路”这条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正在将沿线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为沿线国家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一、怎样认识“一带一路”的基本定位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从国内来看,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动机。中国既需要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也有能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从国际来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希望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激发区域发展活力与合作潜力。
了解了“一带一路”提出的时代背景,我们要深入理解“一带一路”的基本定位。中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其基本定位和目标既反映中国和平发展的利益诉求,又符合沿线国家乃至全球发展的需要。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篇17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千余名代表齐聚北京,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这注定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度拓展与政策沟通具有里程碑意义。
3年多的时间,一个由中国提出的倡议、行动,逐渐形成广泛国际合作共识。作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议推动相关国家在发展的旗帜下聚合起来,既让一些欠发达国家看到了脱贫致富、实现现代化的新希望,也让一些遭遇发展困境的发达国家捕捉到了深化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契机。在这一倡议下,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共同合作,推动市场多元化,营造互惠新格局,让中国梦与世界梦深度融合、密切关联,成为沿线各国人民筑梦前行的纽带。
20xx年底,第71届联合国大会决议首次写入“一带一路”倡议,获得193个会员国一致赞同。今年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2344号决议,呼吁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等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应邀出席此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基于全球共同繁荣的理念提出的,与联合国的目标高度契合,联合国方面希望将“一带一路”倡议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行“联姻”。这无异于是在强化中国梦与世界梦的融合与共为。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人民张开双臂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一系列“中国智造”正逐步进入沿线国家民众的日常生活,为解决民生难题贡献中国方案。在创新驱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梦丝路,为这条互尊互信之路、合作共赢之路、文明互鉴之路不断注入新动能。
独行快,众行远。期待此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能够成为凝聚“命运共同体”共识、实现中国梦与世界梦对接的新起点、新航程,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好造福沿线各国人民。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篇18
一个时代文化与科技的进步,离不开开放与包容。融汇着历史启示与历史智慧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铭刻着历史的记忆,更回应着时代的呼唤。
由中央电视台摄制的六集大型纪录片《一带一路》,在海内外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正掀起一轮收视热潮。这部以全面解读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宗旨的纪录片,视野开阔,气势恢宏,既具有史诗般的气象和风范,又具有叙事诗的细腻与凝练,突出了“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的主题,实现了政论性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作为促进全球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是一种跨越时空的东方智慧,它从历史深处走来,带着历史深刻的启示。如何回顾和审视古老的丝绸之路,在历史的纵深处开掘出新意和新的认知境界,是纪录片《一带一路》首先面临的考验。
借助15世纪初期绘制的《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纪录片《一带一路》细腻地反映了海上丝绸之路带给人的认知变化。这幅古老的地图,清晰地标注着欧亚大陆的海岸线和非洲大陆的大致位置,展现出五六百年前东方人对于整个世界的概念。在现存文献中,这是非洲第一次被标注在地图上。切入历史细密的肌理,纪录片《一带一路》由此开掘出历史一个纵深的切面,展示出历史的某种面相。
在漫长而广阔的时空中,丝绸之路构筑起东西方之间政治、经济与文明交往最具象征性的知识图景和历史记忆,代表着中国与亚洲文明曾经的辉煌与兴盛,反映着人类创造历史的基本规律。活跃在古丝绸之路上的技术发明的传播,文化艺术的相互借鉴和融合,用一个个事例证明:一个时代文化与科技的进步,离不开开放与包容,唯有顺应历史潮流,才能推动人类社会的跃进,人类文明的升华。这既是创造历史的规律,也是历史兴衰的法则,正如所说,一个国家强盛才能充满信心开放,而开放促进一个国家强盛。纪录片《一带一路》把对丝路历史的回顾提升至对于历史规律的认知层面,从理论思辨的高度展现出丝绸之路的历史启示。
融汇着历史启示与历史智慧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铭刻着历史的记忆,更回应着时代的呼唤。为解读“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意义,纪录片《一带一路》以凝重凝练之笔,透过对历史纵深的审视,凸显对现实的关切与观照。
不均衡,是当今欧亚大陆区域经济格局最显著的特征。作为探索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的新路径,“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破解发展中国家在实现工业化和地区互联互通历程中所面临的诸多瓶颈,致力于使人类社会的发展更为均衡、更为普惠、更为智慧。这正是“一带一路”倡议强烈的时代使命感和对于现实深切的关注。正如所说,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借助这个平台,中国将致力于推动完善国际治理体系,积极推动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为国际社会贡献中国智慧、提供公共产品。
从历史的纵深出发,纪录片《一带一路》以严密的逻辑、具体的例证,较为完整、详尽地阐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意义,凸显出这一重大战略性构想的现实关切,诠释了沿线国家打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历史必然性。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篇19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
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重点在以下方面加强合作。
政策沟通。加强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加强政府间合作,积极构建多层次政府间宏观政策沟通交流机制,深化利益融合,促进政治互信,达成合作新共识。沿线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对接,共同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共同为务实合作及大型项目实施提供政策支持。
设施联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在尊重相关国家主权和安全关切的基础上,沿线国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强化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建设和运营管理,在建设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影响。
抓住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设备,提升道路通达水平。推进建立统一的全程运输协调机制,促进国际通关、换装、多式联运有机衔接,逐步形成兼容规范的运输规则,实现国际运输便利化。推动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畅通陆水联运通道,推进港口合作建设,增加海上航线和班次,加强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拓展建立民航全面合作的平台和机制,加快提升航空基础设施水平。
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共同维护输油、输气管道等运输通道安全,推进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
共同推进跨境光缆等通信干线网络建设,提高国际通信互联互通水平,畅通信息丝绸之路。加快推进双边跨境光缆等建设,规划建设洲际海底光缆项目,完善空中(卫星)信息通道,扩大信息交流与合作。
贸易畅通。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宜着力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激发释放合作潜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
沿线国家宜加强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海关合作,以及检验检疫、认证认可、标准计量、统计信息等方面的双多边合作,推动世界贸易组织[微博]《贸易便利化协定》生效和实施。改善边境口岸通关设施条件,加快边境口岸“单一窗口”建设,降低通关成本,提升通关能力。加强供应链安全与便利化合作,推进跨境监管程序协调,推动检验检疫证书国际互联网核查,开展“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降低非关税壁垒,共同提高技术性贸易措施透明度,提高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拓宽贸易领域,优化贸易结构,挖掘贸易新增长点,促进贸易平衡。创新贸易方式,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的商业业态。建立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巩固和扩大传统贸易,大力发展现代服务贸易。把投资和贸易有机结合起来,以投资带动贸易发展。
加快投资便利化进程,消除投资壁垒。加强双边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磋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拓展相互投资领域,开展农林牧渔业、农机及农产品(8.630, 0.01, 0.12%)生产加工等领域深度合作,积极推进海水养殖、远洋渔业、水产品加工、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制药、海洋工程技术、环保产业和海上旅游等领域合作。加大煤炭、油气、金属矿产等传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积极推动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合作,推进能源资源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合作,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加强能源资源深加工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合作。
推动新兴产业合作,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促进沿线国家加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深入合作,推动建立创业投资合作机制。
优化产业链分工布局,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和关联产业协同发展,鼓励建立研发、生产和营销体系,提升区域产业配套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扩大服务业相互开放,推动区域服务业加快发展。探索投资合作新模式,鼓励合作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各类产业园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中国欢迎各国企业来华投资。鼓励本国企业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投资。促进企业按属地化原则经营管理,积极帮助当地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严格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篇20
3月28日,《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正式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发布。至此“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文件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主席20xx年九、十月份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期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倡议,之后正式写入xx届三中全会的《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当中。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一带一路覆盖全球超过64%的人口、全球30%的GDP,为务实推进“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中国还倡导成立了金砖银行、丝路基金和亚投行。“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文件酝酿已久,在博鳌论坛上推出正当其时。
“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提出了具体的行动计划和合作机制与合作重点,具体而明确,希望与沿线国家抓紧启动和实施一批早期收获项目,让相关国家人民尽早受益。“一带一路”是一条互尊互信之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一条文明互鉴之路。只要沿线各国和衷共济、相向而行,就一定能够谱写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篇章,让沿线各国人民共享“一带一路”共建成果。
1.“一带一路”是顺应当今世界形势新变化的大战略
“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这一战略略旨在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一带一路”战略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一带一路”是中国与丝路沿途国家分享优质产能,它是共商项目投资、共建基础设施、共享合作成果,内容包括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政策沟通、人心相通等,具有重大意义[2]。
一是探寻经济增长之道。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及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是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中国将着力推动沿线国家间实现合作与对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二是实现全球化再平衡。传统全球化由海而起,沿海地区、海洋国家先发展起来,陆上国家、内地则较落后,形成巨大的贫富差距。传统全球化由欧洲开辟,由美国发扬光大,形成国际秩序的“西方中心论”,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农村从属于城市,陆地从属于海洋等一系列不平衡不合理效应。“一带一路”正在推动全球再平衡,鼓励向西开放,带动西部开发以及中亚、蒙古等内陆国家和地区的开发,在国际社会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发展理念;同时,“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动向西推广中国优质产能和比较优势产业,将使沿途、沿岸国家首先获益,也改变了历史上中亚等丝绸之路沿途地带只是作为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过道而成为发展“洼地”的面貌。这就超越了欧洲人所开创的全球化造成的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推动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三是开创地区新型合作。“一带一路”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超越了对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战略,给21世纪的国际合作带来新的理念 。
2.“一带一路”是中国改革开放新阶段的战略抉择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条件下的战略抉择。
中国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举措有利于通过共建“一路一带”丝绸之路形成对外开放新的增长点。“一带一路”涉及约65个国家(含中国),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2.5%和28.6%。20xx年,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额1.04万亿美元,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根本性扭转我国只能是现有国际经济秩序被动接受者的尴尬局面,实现向区域性国际经济新秩序主导者的身份转变。
一是拓展国家发展空间,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对外经贸往来的体量越来越大,传统国际市场的承受能力越来越有限,进军发展中国家、开拓新兴市场成为我们开拓国家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二是应对国际战略挤压;三是开发我国中西部地区,推动我国经济的梯度转移与均衡化发展,促进我国形成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四是平衡国际力量,通过全方位推进与沿线国家务实合作,打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平衡国际政治经济格局,逐步夯实我国全球大国地位,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提升在全球治理结构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五是维护世界和平,通过与沿线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的政治互信和睦邻友好,维护我国边疆稳定和国家安全,捍卫世界和平。
总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对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地区及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篇21
丝绸之路曾经繁荣过、辉煌过。主席在主旨演讲中提到,古丝绸之路沿线区域曾经是“流淌着牛奶与蜂蜜的地方”。可以想象这里曾经的富庶与美好。正如一句俄罗斯谚语:“这不是生活,是吃马林果啊!”(隐喻非常幸福的生活)。然而,这已经是丝绸之路的昨天了。
如果不是“一带一路”倡议,历史从未像今天这样被频繁提及。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一连串古人的名字被频繁提起,张骞、郑和、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一系列地理标志格外亮眼,敦煌、喀什、撒马尔罕、巴格达、伊斯坦布尔;一系列古代文明与智慧的结晶唤起人们心底共同的自豪感:中国的四大发明、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源自印度的佛教,起源于中国的儒家文化……
审时度势的于20xx年9月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首次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三年后的20xx年9月,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期间,中哈两国政府签署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合作规划》。对此,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努雷舍夫表示,“光明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对哈萨克斯坦具有重要意义。哈方计划打通从中国途经哈萨克斯坦通往各地区的交通走廊——它们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将促使哈萨克斯坦,乃至整个中亚地区成为连接中国与欧洲的巨大中转枢纽和欧亚大陆的桥梁。
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俄罗斯总统普京也发表了演讲,支持“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普京称,“一带一路”建设是被及时提出的、前景光明的倡议。“提出的包括能源、基础设施、交通和工业在内一体化倡议是一个创举,为世界树立了一个典范”,普京说道。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将俄罗斯视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合作伙伴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中俄于20xx年5月签署了“一带一路”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联合声明。这对于促进欧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对接本质上是经贸合作的对接,即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的对接以及双方共同推进建立自贸区的对接。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5月12日在俄《劳动报》发表署名文章《“一带一路”——深化中俄合作的新平台》。文章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战略对接已取得早期收获,为中俄务实合作开辟新的广阔空间。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则认为,欧亚经济联盟建设与“一带一路”的对接有利于优化双边贸易结构。“为此,我们应该把贸易结构从商品贸易转向投资贸易,发展长远的合作项目,商品贸易可以被包括在这些项目中。只有这样,贸易合作才能走的更远。‘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框架下的合作也正在向这样的合作模式转变”,杰尼索夫大使说。
作为欧亚经济联盟的另一个参与国,白俄罗斯作为地处欧亚大陆多条道路交汇之处,在构建欧亚交通走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白俄罗斯积极支持,并利用自身的地缘优势推动欧亚大陆桥建设,扮演着重要的枢纽角色。中白工业园更被寄予“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明珠”的厚望。20xx年5月12日,主席在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陪同下考察中白工业园,见证首批入园企业获颁入园证书,并在工业园发展蓝图上签名。曾表示,要把中白工业园建设作为合作重点,将园区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明珠和双方互利合作的典范。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经贸投资、跨境工业园区建设之间,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牵一发动全身的关系。“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实际上是经贸、务实合作的对接,以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
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低迷已困扰全球多年,世界亟需一个新型的国际经贸合作机制来引领全球经济健康发展。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恰逢其时。作为负责任、有担当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将进一步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资金支持: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预计约3000亿元人民币;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将分别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用于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产能、金融合作。
自助者天助,自救者天救。中国为重振全球经济搭建了新的平台,“一带一路”不只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给“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带来了可预见的发展机遇和共同的经济繁荣,欧亚地区的“筑梦空间”指日可待。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篇22
中国在经济复苏进程缓慢的大背景下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布局是有很重要的缘由。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量过大,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寻求资本输出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从去年全球对外投资的情况来看,新兴市场国家的对外投资第一次超过发达国家,中国占到新兴市场国家对外投资总量的三分之一。中国的对外投资也是第一次超过了外商对华投资。中国正由资本输入比重量大的国家走向资本输出量大的国家。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是有助于人民币走出去,更加有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
此外,我国目前的供给生产能力强大,部分国内领域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状况,这些过剩的产能对于“一带一路”眼线国家又是相对稀缺的,完全可以通过投资合作实现跨区域经济补足,同时还可以增进国际间交流沟通,对中国来讲是有许多益处的。与此同时,美英传统海权国家面向海洋的开发以趋于饱和,而中国历史看来是一个陆权国家,需要发挥出陆权国家的优势,向西开发,向亚欧大陆前进。
由美国主导的TPP将中国排除在外,其心是在制约中国经济的增长,也企图通过TPP来全面介入亚太区经济整合,确保地缘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因此,中国在这样的情况下提出一带一路的突破战略也是应对美国TPP排挤的一个良方。中国现代的对外开放必须适应当前世界布局的新形势,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无论是外交还是国防,都需要突破美国所谓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努力建立中国自己的安保机制。一带一路作为大国战略,正在开辟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政府划时代的重大策略。
“一带一路”的建设与发展首先离不开文化先行,文化的交流与认同是思想意识的重要前提。思想引领行动,思想激发创造,当我们因循历史的足迹建设新的一带一路,文化的传承,时代的延展无不继往开来。我们的先人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开拓的丝绸之路向世界展现了丝绸的雍容华贵,瓷器的精美绝伦和中华绚烂的文明,促进了世界经济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我们的先人以厚德载物,海纳百川的包容,以博大精深的文化情怀,把源于世界各地的红木赋予了民族精神和技术智慧,创造出红木产品及红木文化。
追本溯源,我们可以清晰看到,红木文化及产业正是古代丝绸之路孕育出的成果与结晶,是一直延续2220xx年从未间断而今又能够继续迈向新的“一带一路”建设征程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红木文化是新的“一带一路”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基因,是最具文化先行先导的交流载体,是能够进一步惠泽红木资源国,让世界感受中华文化魅力的瑰宝。红木文化承载中华文化诸多内涵,包括人文伦理,国学、美学、结构建筑、民俗、绘画、书法、雕刻等;红木的原材主要来自世界各地,用国外原料,做中国文化产品,正是当今新兴的文化产业的核心,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施,红木文化产业也必将是禾苗雨露,茁壮成长,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篇23
为期两天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5日圆满落幕。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各界嘉宾齐聚北京,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献计献策,致力于让这一世纪工程造福各国人民。
在高峰会的召开之前,有一些西方媒体认为,中国推行“一带一路”仅仅是为了消耗产能过剩,或者是新版的马歇尔计划。圆桌会议之后,各国媒体的的态度也发生转变,更多国家考虑的是如何登上“一带一路”这艘大船,并成为此次航行的获益者。“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从最开始的各国唱衰,到现在的互相助力,中国终于在舆论声中化被动为主动,获得了各国支持和参与。
从宏观上来说,一带一路的和平、包容、共享是一个高远的意识形态,它向全世界宣扬了一切为了人民的初心。加拿大传播学家M.麦克卢汉1967年在他的书中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此次”一带一路“高峰会的召开,也让笔者对地球村这个概念进行了更深入的解读。15号发布的3000多字的联合公报,6000多字270多项的成果清单,18个要点,每个的主语都是“我们”。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带一路”计划提出的本身,就是为了经济全球化的实施,固有的贸易形势需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变,这将会成为一个开拓的纪年。
从微观上来说,“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实施,将会惠及周边各个国家,沿线的基础建设。作为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之一的中国铁路,依靠其压倒性的技术和超高性价比的成本优势,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中国正在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铁路外交。向全球展示其规划成果,给其以发展的信心,协助其基建工程的开展,铁路成为了链接各国的运输纽带。中欧班列的常态化运营,给沿线各国带来巨大机遇,发挥各自优势,互利互惠,共同创新,共享繁荣,从而形成全球化的利益共同体。
大雁之所以能够穿越风雨、行稳致远,关键在于其结伴成行,相互借力。和平、包容、共商、共建、共享会是未来社会的主流形态,经济的力量将会把全球人民联系起来。让中国铁路成为一块改革的钥匙,打开全球村的大门,分享自身的知识,传承特有文化,不再画地为牢,摈弃成见,让地球村的概念得以贯彻,让“我们”共同前行。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篇24
丝绸之路曾经繁荣过、辉煌过。主席在主旨演讲中提到,古丝绸之路沿线区域曾经是“流淌着牛奶与蜂蜜的地方”。可以想象这里曾经的富庶与美好。正如一句俄罗斯谚语:“这不是生活,是吃马林果啊!”(隐喻非常幸福的生活)。然而,这已经是丝绸之路的昨天了。
如果不是“一带一路”倡议,历史从未像今天这样被频繁提及。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一连串古人的名字被频繁提起,张骞、郑和、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一系列地理标志格外亮眼,敦煌、喀什、撒马尔罕、巴格达、伊斯坦布尔;一系列古代文明与智慧的结晶唤起人们心底共同的自豪感:中国的四大发明、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源自印度的佛教,起源于中国的儒家文化……
审时度势的于20xx年9月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首次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三年后的20xx年9月,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期间,中哈两国政府签署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合作规划》。对此,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努雷舍夫表示,“光明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对哈萨克斯坦具有重要意义。哈方计划打通从中国途经哈萨克斯坦通往各地区的交通走廊——它们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将促使哈萨克斯坦,乃至整个中亚地区成为连接中国与欧洲的巨大中转枢纽和欧亚大陆的桥梁。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篇25
雅万高铁是东南亚第一条高速铁路。印尼是东南亚的最大经济体,是中国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合作伙伴。印尼的巨大基础建设需要也为两国的加强合作提出舞台。雅万高铁是中国走出的第一条高铁。中国一定会让世界发现中国高铁已经是高速、便捷、环保、干净、舒适的代名词了。雅万高铁只是中国走出过门的起点,后面还有更多的国家会来与中国合作高铁项目。
从20xx年提出至今,经过了四年的砥砺前行,“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从构想到实践,已迈出了坚实的步伐,释放出越来越多的发展红利。毋庸置疑,这块惠及世界人民的“蛋糕”,正在越做越大。从走出国门,到牵手亚欧非,再向世界挺进,打开了一扇扇合作之门,为各国创造了更多的经济物质和精神财富,如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等等,何乐而不为之?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必将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其中,各国间的基础性合作,文化、经济交流将更为频繁,人流往来将更为密切。在这一进程中,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永远会是主基调。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篇26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经济全球化走到了十字路口。应该看到,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分工、传播了先进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虽然其过程可能遭遇波折,但这一历史潮流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同志指出:“20xx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启示我们,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需要加强协调、完善治理,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作为一种新型国际经济合作机制,“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在引领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坚持互利共赢、共建共享,合作理念更加包容。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经济全球化主要是由少数发达国家主导的。这些国家掌握了国际规则制定权和话语权,其主导构建的全球治理体系在历史上虽然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不尽合理。如今,世界经济格局已发生重大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正在其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同时呼唤建立更加公正、平等、健康的国际经济秩序。“一带一路”建设从各国发展的实际出发,致力于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它植根于“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契合世界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愿望。它提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实施路径,适用于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有利于各国开展务实合作,实现联动增长;有利于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有利于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让世界各国更平等地分享经济全球化的成果。
立足于亚欧非、面向世界各国,合作范围更加广阔。“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是潜力巨大的腹地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面向所有国家开放,无论是沿线国家还是域外国家均可参与。其合作范围也不限于政府间合作,各国地方政府、金融机构、跨国公司、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等都可以参与。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我国签署了合作协议和行动计划,其中既有发展中国家也有发达国家。例如,英国不久前开通了伦敦至中国浙江省义乌市的中欧货运班列,新西兰近日也与我国正式签署了加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的文件协议。“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打造世界经济增长、合作、治理、发展新模式。
符合各国发展需求,合作内容更加务实。“一带一路”建设把解决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作为核心目标,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针对参与国众多、差异性较大的特点,“一带一路”建设努力同沿线各国自身的发展规划相衔接,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优先领域,同时积极开展技术和产能合作、园区建设等,实实在在地推进共同发展。在“一带一路”的合作框架内,不仅发展中国家可以借助中国的资金、技术和产业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工业化进程,搭乘中国发展的“便车”;发达国家也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色”,开展平等互利的合作。“一带一路”建设将不断丰富国际合作的内容和形式,整合国际创新要素,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注入新动力。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篇27
“一带一路”( one belt one road,简称obo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获得了广泛认同。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的建设不仅不会与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等既有合作机制产生重叠或竞争,还会为这些机制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
“一带一路”打破原有点状、块状的区域发展模式。无论是早期的经济特区、还是去年成立的自贸区,都是以单一区域为发展突破口。“一带一路”彻底改变之前点状、块状的发展格局,横向看,贯穿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纵向看,连接主要沿海港口城市,并且不断向中亚、东盟延伸。这将改变中国区域发展版图,更多强调省区之间的互联互通,产业承接与转移,有利于我国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一带一路”作为一项重要的中长期国家发展战略,其要解决中国过剩产能的市场、资源的获取、战略纵深的开拓和国家安全的强化及贸易主导这几个重要的战略问题。在产能方面,过剩产能对经济的运行造成了很大的问题,中国传统的出口国较为单一和狭窄,美欧日占据出口的核心国位置,但这些传统的出口市场已经开拓得较为充分,增量空间已经不大,国内的过剩产能很难通过他们进行消化,在国内消费加速启动难以推进的情况下,通过“一带一路”来开辟新的出口市场是很好的抓手。中国不仅有过剩产能还有过剩外汇资产;而新兴市场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欠缺,中国利用积累的外汇储备作为拉动全球增长的资本金,同时通过资本输出带动消化过剩产能。在资源方面,中国的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较高,这些资源主要通过沿海海路进入中国,渠道较为单一。中国与其他重要资源国的合作还不深入,经贸合作也未广泛有效的展开,使得资源方面的合作不稳定和牢固。
“一带一路”新增了大量有效的陆路资源进入通道,对于资源获取的多样化十分重要。我国的资源进入主要现还主要是通过沿海海路,而沿海直接暴露于外部威胁,在战时极为脆弱。我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也集中于沿海,如果遇到外部的打击,整个中国会瞬时失去核心设施。在战略纵深更高的中部和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工业少,还有很大的工业和基础设施发展潜力,在战时受到的威胁也少,通过“一带一路”加大对西部的开发,将有利于战略纵深的开拓和国家安全的强化。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而言,不仅能对冲掉美国主导的试图绕开孤立中国而推进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tip(跨大西洋贸易伙伴谈判),还能有机会在一带一路经贸中抢占全球贸易新规则制定权。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以国内外的港口为支点建设,推动各种规格的自贸协定谈判,在国内,特别是一旦上海自贸区试验成功后,就可以以上海(含宁波舟山)和泉州湄洲湾港的超级深水港为依托建设国际中转港,真正带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掌控国际贸易主导权,定价权和资源配置权。中国主动加速主导区域经济整合,提升自己的区域经济影响能力。
“一带一路”直击了中国的三个重要的战略问题,而通路、通航和通商则是“一带一路”解决战略问题的发力点。 回顾历史,两千多年前,各国人民就通过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开展商贸往来。从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前郑和下西洋,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文明和友好,赢得了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中国有实力、有能力左右世界,这是事实。只要我们能静下心来一件件解决问题,未来一切都有可能。所谓外交无非是各国在世界范围内追求国家权利的最大化,即国家利益。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化是各国外交不断“博弈”的过程。这一切都是以国家实力为基础的。中国不能乐观,但也无须悲观。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篇28
千百年来,不同的文化在古丝绸之路上交相辉映、相互激荡,积淀形成了世人共知和推崇的和平、开放、包容、互信、互利的丝绸之路精神,而且不断注入时代内涵。作为多元文明碰撞与交流的遗产,丝路精神并非中国独享,它一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一带一路”构想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首先,它体现了对古丝绸之路精神的继承和发扬。20xx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丝绸之路精神,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今天,更需要将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在文明交流史上续写灿烂篇章。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
倡议,充分体现了互信和互利的精神。“一带一路”建设将贯穿“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以经济和人文合作为主线,不搞封闭性的集团,不妨碍既有的多边机制。
其次,与以往西方地缘政治学者所认为的包括中亚在内的欧亚大陆腹地是全球战略竞争中心不同,“一带一路”构想旨在使中国发展引擎所驱动的地缘经济潜力,形成巨大的正外部性,为相关国家和地区所共享。它展示出中国将自身发展的宏伟愿景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愿景相结合,将“中国梦”和“亚洲梦”、“欧洲梦”相连接,支持有关国家改善民生、增加就业和工业化的努力,积极为沿线地区提供国际公共产品,让有关国家安心、舒心、开心。为了消除一些国家的疑虑,中国庄严宣布决不干涉中亚国家内政,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而是要相互坚定支持,做真诚互信的好朋友;要将政治关系优势、地缘毗邻优势、经济互补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优势、持续增长优势。 三
对于中国而言,“一带一路”构想寄托着多层次的区域合作愿景,对于丝绸之路中国国内段和国际段都有着重要的发展意义。
其一,从国内段而言,这是一个引领未来中国西部大开发、实施向西开放战略的升级版。西部地区拥有中国72%的国土面积、27%的人口,与13个国家接壤,陆路边境线长达1.85万公里,但对外贸易的总量只占中国的6%,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所占的比重不足10%。因此,中国扩大对外开放最大的潜力在西部,拓展开放型经济广度和深度的主攻方向也在西部。西部大开发已实行了20xx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而未来的西部大开发,需要建立在对内对外开放的基础上,通过扩大向西开放,使中国西部地区与中亚、南亚、西亚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得以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东西部均衡协调发展的关键一环。
其二,从国际段的中国紧邻区域而言,这一构想符合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新方向。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内正式成员的中亚国家、俄罗斯等都面临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安全与合作是推动组织发展的两个“轮子”,而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该组织元首峰会和会议的重要议题。此外,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共同体存在一定的互补性。特别是欧亚经济共同体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地跨欧亚、南亚、西亚,有一定重合,大都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之间,通过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同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合作,有关国家都可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其三,从整个国际段而言,这一构想展现了中国发展区域共赢合作的新理念、新蓝图、新途径和新模式。构想提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合力打造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描绘出一幅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中亚到印度洋和波斯湾的交通运输经济大走廊,其东西贯穿欧亚大陆,南北与中巴经济走廊、中印孟缅经济走廊相连接的新蓝图。构想通过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等新途径,以战略协调、政策沟通为主,不刻意追求一致和强制性的制度安排,与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如上合组织、欧亚经济共同体、亚太经合组织、东盟、海合组织和欧盟等合作协调发展,可谓讲求实际、高度灵活、富有弹性。中国将以带状经济、走廊经济、贸易便利化、技术援助、经济援助、经济一体化等各种可供选择的方式与沿线国家共同推进欧亚区域经贸发展,这种创新的合作模式,可以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总之,中国政府倡议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有利于推动中国自身发展,而且惠及亚洲、欧洲、非洲乃至世界,对提升世界经济发展繁荣与和平进步具有深远意义。可以预见,这一造福于世界各国人民的宏伟蓝图必将在各国互信合作中得以实现。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篇29
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有关国家积极响应。推出“一带一路”的构想和计划。
那么,什么是“一带一路”呢?“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合作”与“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的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那么,为什么要提出这一计划?我认为有几点原因,如下:
1.它符合中国当今的经济发展内在需求。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国内经济迅速发展,由于政府的一些优惠政策,引来了蜂拥而上的投资,之后由于人们投资过于集中,主要在基础建设上,光伏、核电上(此方面技术也以成熟形成产业化),经济高速发展,这些产业开始出现过剩。
2.它符合中国有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经济繁荣,外汇储备丰厚,国内产能过剩,更应该迫切的走出去,正如二战后的美国推出了马切尔计划,美国对受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和协助重建。使得欧洲经济迅速发展,形成欧洲一体化,也为美国开拓了新的市场,促进了国内的发展,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3.可以推动中国经济及其与全球经济的融合。WTO是针对的货物贸易,致力于推进各国降低关税水平和非关税壁垒。目前发达国家由于在WTO下获得的利益越来越少,就把推进WTO升级进程一放再放。其中,中国及其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比重远远超过之前制定规则的发达国家,其规则以不适应当今的经济发展形势,而且包括平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也处于劣势,所以面对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变化,中国必须调整战略来迎接变化的挑战,才能不被边缘化,才能在未来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和新格局中把握主动,赢得先机。
4.欧美国家力图跨越WTO的规则,来通过区域间的自由贸易,或者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经济体之间更广泛的经济一体化,于是他们制定出TTP以及TTIP来压制中国----这的出口和制造霸权大国,使得中国生产成本提高,人民币贬值,再加上欧美国家对中国的反倾销和中国的人口红利渐渐消失,不再具有优势。所以,考虑到中国及发展中国家的权益,保护多变贸易体制的成果,同时又顺应国际经贸规则,更应该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设,迎接挑战,承担更多的责任。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学习模范,我们更应该要带动周围相邻的国家经济发展,更应该给予周围国家更多的帮助。
5.民心所向。当今中国政府反腐决心坚定不动摇,以实际行动打消了人民群众对“反腐一阵风”的顾虑,反腐从最初的大快人心到后来的温暖人心,创造下一个良好的国内环境。当今,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周围国家的帮助也深入人心,抗震救灾,经济人道救援等行为常常被国际社会所认可,营造出一个可靠的大国形象,使得周围国家纷纷效仿中国发展本国经济,所以,人心温暖,水到渠成。
所以,“一带一路”是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争取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权利的重要平台。我们不可以当旁观者,要做引领者、参与者。“一带一路”是一个宏大的工程,建设一定是沿线国家共同努力推进经济发展、相互合作、共同商议、符合沿线国家的反战战略,成果共享,患难与共,这样才能从中获得最大利益,获得自身最大的发展,共同促进全球经济多元化、权益平等化。我们也要相互包容,集八方智慧和努力,促进互利,互赢的美好未来。
“一带一路”有望刺激中国的经济增长,巩固大国地位,化解周边矛盾,是中国持续发展的源源动力。
这便是我在《形势政策》课上的所获所感。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篇30
“中国如何保持稳定发展,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是目前国际国内最关注的问题。”张蕴岭首先解析今年“两会”所释放出的重要信号,“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和特殊的国际环境,中国仍然坚持对内深化改革,对外扩大开放,将内外的发展整体结合,构建更加深刻全面的开放经济体制,建立更加紧密的国际经济联系。”
“‘一带一路’是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张蕴岭指出,从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提出以来,已经初见成效。大量沿线国家和地区组织,包括联合国大会及下属机构积极响应;成立亚投行、丝路基金开始运作;一大批国际合作建设项目启动。“一带一路”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国际共识。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张蕴岭表示,面对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中国经济的发展转型不能再沿袭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传统路径,需要以创新发展拓展市场和投资,创建新动能。而陆地和海上的古丝绸之路曾是连接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大通道,经过近代历史的殖民与战争,中国与外部的关系发生转变,与外部的联系并不通达。“一带一路倡议就是把中国与外部世界更紧密地连接起来,通过合作让他们发展起来,重建辉煌。”
张蕴岭指出,“一带一路”不仅仅解决的是经济问题,更是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拓展发展空间,推动国际间新型的发展合作,纠正国内、地区以及世界发展不平衡,做建设性新型大国的重要发展战略。因此,在“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的蓝图下,如何提出新理念,推动中国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带一路’是一个巨大的空间,每个人都应该找准自己所处的位置。”张蕴岭对泉州市如何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蓝图中发展自身提出两点建议:本地的主要支柱产业应思考如何构建自身内部的创新能力,对外进一步拓展新型的经济关系,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当地经济,通过新型的联系拉动自身发展;打好优势文化牌,加强文化交流,展现泉州长久历史积淀下的“丝路精神”,让国内外了解泉州所体现出的多元、多样、和谐的东方思想。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篇31
三年多以来,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普遍响应,取得的成绩超出预期。5月14日至15日将在京举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次论坛的召开,更显示出“一带一路”建设的蓬勃生机和广阔前景。
不过,面对“一带一路”推进中出现的困难与挑战,社会上仍然存在着各种质疑。那么,为什么我们有理由对“一带一路”建设抱有更大的信心?为什么“一带一路”建设必然会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赞赏和支持?此次“论坛”将为这些疑问提供最好的答案。
从世界七大洲五大洋的地理视角看,“一带一路”建设是一场规模宏大的、极其深刻的、相互关联的重塑世界经济地理的革命,缩短经济距离,增加经济密度,提高经济效益,不仅将加快中国国内不同地区经济一体化和发展大趋同,还将推动欧亚非大陆各国经济一体化和共同发展,进而大力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提高全球经济增长、贸易增长、投资增长、消费增长等潜力。
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中,“五通”是基本手段,“共商共建共享”是工作原则和方法论,缩小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差距、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则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这次“论坛”的目的,就在于总结三年多来的成功经验,进一步规划多方共同建的蓝图,认真分析“五通”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规模经济、要素自由流动和集聚,缩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物理距离和空间距离,推行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服务便利化,消除各类有形无形贸易投资壁垒,降低交通成本和制度成本,促进资本、商品、服务、人员、技术、知识流动和分享,促进专业化分工和新型贸易(主要指产业内贸易)发展,发挥各自产业或贸易比较优势,进而促进南方与北方国家、内陆与沿海地区、小国与大国之间从大趋异走向大趋同,为沿线各国人民谋求更多实惠、不断有真真切切的获得感。
“一带一路”建设最大意义在于践行“共赢主义”
主席曾多次向世界表明,中国发展的使命是构建和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梦想,“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但成效惠及世界。可以说,中国发展到现阶段,有能力、更有意愿帮助和带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共同发展,这既是中国发展的责任,更是中国发展的担当,这就是中国发展对世界的最大意义。
据统计,“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国已经和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50多份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和协议,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国际产能合作为双核心,启动实施了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瓜达尔港、中俄和中亚油气管线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与沿线30多个国家开展了机制化的国际产能合作; 建设了中白工业园、泰中罗勇工业园等沿线50个海外产业园区,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为东道国创造税收11亿美元,创造就业岗位18万个;中国与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达到6.3万亿元,其中出口总额为3.8亿元、进口总额2.4亿元,分别增长0.6%、0.7%和0.5%;中国与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达到1260亿美元,增长高达36%。
可以说,“一带一路”的推进,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印证着中国崛起对周边乃至世界发展的重大贡献。
“一带一路”的建设,正向世界昭示,一个冉冉上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她的崛起、发展和进步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更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种意义体现在:中国的发展,将不同于人类近代历史上任何一次西方国家的崛起,后者给世界带来了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而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共赢主义。
共赢主义既是理念,更是目标,中国的发展因此为世界发展创造了巨大的正外部性、溢出效应,“一带一路”建设就是实现“共赢主义”最直接的战略体现。这就是“一带一路”倡议必将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必将不断前进的根本原因。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必将促成三个“共同体”
无论从参会代表层次、参会国家数量、参会人员规模,还是从最终达成的成果协议来说,此次“论坛”不仅是近年来中国最大的主场外交,甚至可以说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最大的外交盛会。中国倡议、中国方案得到如此广泛的国际支持,这就是对中国发展的世界贡献的最大肯定和最好验证。
此次“论坛”的主要任务,在于形成沿线各国的共建合力,这就必须努力促成三个“共同体”:首先,打造沿线各国的利益共同体,只有给人民以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共同利益,“一带一路”的倡议才能得到积极响应,政策沟通才能得到广泛认同,“一带一路”的建设才能得到最广大范围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其次,打造沿线各国的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就是向世界发展注入强劲的中国信心、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推动和引领新全球化,让世界人民行动起来,共担人类发展重任,共迎人类发展挑战,共建人类发展的美丽家园。
第三,打造沿线各国的命运共同体。使来自三大洲的各国人民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中国的发展就是要同全世界大多数人民一起发展,只有把中国的发展命运同世界上最大多数的人民的发展命运结合在一起,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也才会永葆澎湃动力,中国的发展也才会不断兴旺下去。
此次“论坛”的成功召开将证明,只要中国的发展是真真切切地为沿线和其他国家人民作出贡献,实实在在地为沿线和其他国家人民带来实惠,“一带一路”建设就一定能得到世界大多数人民的真诚相待和真心赞同。这既是一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简单真理,更是中国共赢发展的“天下观”的最佳注脚。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召开,将助推中国与世界携手开启共赢主义时代。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篇32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实践;非凡的构想,呼唤非凡的行动。
“‘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主席全面总结了4年来“一带一路”建设的丰硕成果。“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积极进展说明,这一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有广阔前景。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4年,致力于战略对接、优势互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得以实现;从陆海空通道、信息高速路到铁路、港口、管网,复合型基础设施网络正在形成;合作广泛开展,人们往来频繁,心与心的距离拉得更近。4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在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实施、一点一滴抓出成果,推动着参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增进了亿万人民的民生福祉,为人们带来沉甸甸的获得感。
在演讲中,主席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阐述了当今世界的发展大势和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怎样减少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以互联互通为着力点,促进生产要素自由便利流动,打造多元合作平台,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正是要开辟一条人类社会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实现共赢和共享发展。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当今世界的很多难题,深层原因都在于发展不足。在发展问题上,各国相互依存,谁也不可能独善其身。“一带一路”建设之所以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应者云集,就是因为它找到了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回应了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正如主席所说,“一带一路”建设,是历史潮流的沿续,也是面向未来的正确抉择。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一再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发展环环相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协调合作是必由之路。主席以4年来的丰硕成果向世界表明,“一带一路”建设通过打造发展这把金钥匙,为实现联动式发展注入了新能量,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方案,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找到了新路径。
“人类历史始终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相遇相知中向前发展。”过去,戈壁的阵阵驼铃、海洋的点点云帆,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大交流。今天,沿着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一带一路”建设也必将成为21世纪的伟大叙事,书写人类历史更壮丽的篇章。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篇33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合作”与“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的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那么,为什么要提出这一计划?
我认为有几点原因,如下:1.它符合中国当今的经济发展内在需求。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国内经济迅速发展,由于政府的一些优惠政策,引来了蜂拥而上的投资,之后由于人们投资过于集中,主要在基础建设上,光伏、核电上(此方面技术也以成熟形成产业化),经济高速发展,这些产业开始出现过剩。
2.它符合中国有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经济繁荣,外汇储备丰厚,国内产能过剩,更应该迫切的走出去,正如二战后的美国推出了马切尔计划,美国对受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和协助重建。使得欧洲经济迅速发展,形成欧洲一体化,也为美国开拓了新的市场,促进了国内的发展,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3.可以推动中国经济及其与全球经济的融合。wto是针对的货物贸易,致力于推进各国降低关税水平和非关税壁垒。目前发达国家由于在wto下获得的利益越来越少,就把推进wto升级进程一放再放。其中,中国及其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比重远远超过之前制定规则的发达国家,其规则以不适应当今的经济发展形势,而且包括平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也处于劣势,所以面对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变化,中国必须调整战略来迎接变化的挑战,才能不被边缘化,才能在未来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和新格局中把握主动,赢得先机。
4.欧美国家力图跨越wto的规则,来通过区域间的自由贸易,或者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经济体之间更广泛的经济一体化,于是他们制定出ttp以及ttip来压制中国----这的出口和制造霸权大国,使得中国生产成本提高,人民币贬值,再加上欧美国家对中国的反倾销和中国的人口红利渐渐消失,不再具有优势。所以,考虑到中国及发展中国家的权益,保护多变贸易体制的成果,同时又顺应国际经贸规则,更应该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设,迎接挑战,承担更多的责任。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学习模范,我们更应该要带动周围相邻的国家经济发展,更应该给予周围国家更多的帮助。
所以,“一带一路”是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争取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权利的重要平台。我们不可以当旁观者,要做引领者、参与者。“一带一路”是一个宏大的工程,建设一定是沿线国家共同努力推进经济发展、相互合作、共同商议、符合沿线国家的反战战略,成果共享,患难与共,这样才能从中获得最大利益,获得自身最大的发展,共同促进全球经济多元化、权益平等化。我们也要相互包容,集八方智慧和努力,促进互利,互赢的美好未来。“一带一路”有望刺激中国的经济增长,巩固大国地位,化解周边矛盾,是中国持续发展的源源动力。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秉承开放包容的丝路精神,不限国别范围,不是一个实体,不再另起炉灶,不搞封闭排外机制,不以控制他国经济命脉、改变他国政治制度为目的,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均可参与。通过“一带一路”,世界见识到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胸襟。“一带一路”不仅是中国自身的战略构想,更是沿线各国的共同事业――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其互补互利互惠开启新的机遇之窗。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篇34
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有关国家积极响应。推出“一带一路”的构想和计划。
那么,什么是“一带一路”呢?“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合作”与“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的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那么,为什么要提出这一计划?我认为有几点原因,如下:
1.它符合中国当今的经济发展内在需求。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国内经济迅速发展,由于政府的一些优惠政策,引来了蜂拥而上的投资,之后由于人们投资过于集中,主要在基础建设上,光伏、核电上(此方面技术也以成熟形成产业化),经济高速发展,这些产业开始出现过剩。
2.它符合中国有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经济繁荣,外汇储备丰厚,国内产能过剩,更应该迫切的走出去,正如二战后的美国推出了马切尔计划,美国对受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和协助重建。使得欧洲经济迅速发展,形成欧洲一体化,也为美国开拓了新的市场,促进了国内的发展,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3.可以推动中国经济及其与全球经济的融合。WTO是针对的货物贸易,致力于推进各国降低关税水平和非关税壁垒。目前发达国家由于在WTO下获得的利益越来越少,就把推进WTO升级进程一放再放。其中,中国及其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比重远远超过之前制定规则的发达国家,其规则以不适应当今的经济发展形势,而且包括平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也处于劣势,所以面对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变化,中国必须调整战略来迎接变化的挑战,才能不被边缘化,才能在未来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和新格局中把握主动,赢得先机。
4.欧美国家力图跨越WTO的规则,来通过区域间的自由贸易,或者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经济体之间更广泛的经济一体化,于是他们制定出TTP以及TTIP来压制中国----这的出口和制造霸权大国,使得中国生产成本提高,人民币贬值,再加上欧美国家对中国的反倾销和中国的人口红利渐渐消失,不再具有优势。所以,考虑到中国及发展中国家的权益,保护多变贸易体制的成果,同时又顺应国际经贸规则,更应该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设,迎接挑战,承担更多的责任。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学习模范,我们更应该要带动周围相邻的国家经济发展,更应该给予周围国家更多的帮助。
5.民心所向。当今中国政府反腐决心坚定不动摇,以实际行动打消了人民群众对“反腐一阵风”的顾虑,反腐从最初的大快人心到后来的温暖人心,创造下一个良好的国内环境。当今,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周围国家的帮助也深入人心,抗震救灾,经济人道救援等行为常常被国际社会所认可,营造出一个可靠的大国形象,使得周围国家纷纷效仿中国发展本国经济,所以,人心温暖,水到渠成。
所以,“一带一路”是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争取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权利的重要平台。我们不可以当旁观者,要做引领者、参与者。“一带一路”是一个宏大的工程,建设一定是沿线国家共同努力推进经济发展、相互合作、共同商议、符合沿线国家的反战战略,成果共享,患难与共,这样才能从中获得最大利益,获得自身最大的发展,共同促进全球经济多元化、权益平等化。我们也要相互包容,集八方智慧和努力,促进互利,互赢的美好未来。
“一带一路”有望刺激中国的经济增长,巩固大国地位,化解周边矛盾,是中国持续发展的源源动力。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篇35
大型纪录片《一带一路》,涉及沿线30多个国家及20多个国内省市自治区,沿着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轨迹,呈现出中国与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金融产业合作、人文交流、生态合作等方面的重要进展。
曾经跋涉大漠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横渡重洋的海上丝绸之路,缔造了东西方合作交流的辉煌历史。但随着世界版图发生巨变,丝绸之路渐渐沉寂下去。
数百年后,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随着这一倡议的实施,沿线各国正在为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而共同努力。
历史学家认为,信件写于公元320xx年或320xx年,那时从洛阳、长安到和田、喀什,再到撒马尔罕、巴格达,以及大马士革和伊斯坦布尔,这些城市早已发育为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个贸易中心。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则被评价为促进全球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全片采访了50多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各界人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在片中接受采访时说:“我认为在当今非常重要的是要找到能将人们联合到一起的目标。
因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许多人的生活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正在带给更多人幸福感。
世界上并没有一个单纯未受到影响的文化,所以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彼此的文化,我们要抱着‘以史为鉴’的眼光去回顾历史,并以此来展望我们的未来,比如未来的经济发展、繁荣。同时,也要找到联结不同人的共同之处。”
斯洛文尼亚前总统达尼洛·图尔克称赞:“一带一路”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构想,它将亚洲、中亚、欧亚以及欧洲的`一些重要国家联系得更加紧密。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院国际经济研究部主任葆拉·苏巴基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伴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新形象一起出现,有助于平衡地区发展,有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