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学习心得体会 > 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推荐17篇】正文

《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推荐17篇】》

时间:

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精选17篇)

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 篇1

我参加了教师网联培训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感到自己应该学习的太多。因为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现在人们对教师有着越来越高的期待和要求,那么要想做好教师的本质工作,每一位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地努力来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结合我校打造高效课堂的教改及自己的工作体会和对当前基础教育的观察思考,谈谈新时期的教师应该如何去做。

一、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对工作应该满腔热爱,勤思考,善钻研,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不断积累经验;应该有一种苦读,苦学的精神。因为我们需要吸收多方面的营养:要有科学的教育思想,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言论,有广博的学识,有令人佩服的教学艺术,有较强的人格魅力,有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要达到这一目标,在教学工作的同时,教师要学习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参加新课程改革,反复翻阅新课标,领会其中的真谛,教师还要努力研究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关注个体差异,实行多元化评价。 “成人”才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教学水平才会提高,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提升素质就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因为教育是一种常做常新的事业,教师生涯也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前行的充满新奇的旅途。反思将让我们永远拥有前进的动能;我们的教育也需要勇敢的反思以不断超越再超越,一个善于不断反思的教师,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才能科学地施教,才能深受学生敬仰。我校要求教师写反思已近二年,实践证明如果我们把每次上完课后自己的一些想法、做法,通过反思来提升为实践智慧,实践能力就会提升,就能达到自身的提高和发展了。通过学习,我对新课程改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认识到这场课改所具有的深远意义。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劳动者的素质就必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可持续性地发展。说到底,做新时期的教师,就要积极地更新知识、观念和能力,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去创造性地工作。让我们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使教育适合学生的发展,让我们努力为学生的发展创设必要的条件,使学生和教师共同快乐地成长!

二、身正为范,展现人格魅力。

新型的师生关系,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育人”是师德的终极目标。实际工作中,面对许多问题,我们时刻注意言行举止,当学生犯错误时,耐心调查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找出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修养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那么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哲理性,让学生愿意接受。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这样才能达到我们育人的目的。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教师只有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下工夫,当好人师,为学生树立楷模,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切为了学生”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渊博的学识、精彩的课堂,课要有激情,幽默生动,教学设计要精巧别致,语言要形象感人、抑扬顿挫、有冲击力、震撼力。在这方面我感触颇深,作为教师在课堂上注意与学生的交流碰撞,老师不仅要讲授知识,还要启迪学生智慧,展开互动研讨,开发创新思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人格是教师的最高学位。

作为教师,我们肩上的担子是沉重的,面对如此重大的革新,我们要关注未来,放飞希望。首要的是我们要更新观念,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中的条条框框,在教改的路上敢于创新。继而走上务实之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弃繁就简,走简单之路,返朴归真。直至把每一个孩子培养“成人”。通过继续教育的学习,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本学期我任初三的课程,深感责任重大,今后我要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多于学生沟通,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努力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知识的前瞻性。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最后用一句话和大家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 篇2

在这短暂的一个学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学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学期来读书的心得。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坐下来,深入地思考。”这句话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更需要读书。只有读书,我们才能拥有源头活水,滋润学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读书,我们才能生成新的信息,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传递。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这学期我找到了这本早已听说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书,细读了我感兴趣的第2卷。这部文集,涉及内容很广,包含《年轻一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三部分内容。其中《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就将我的感受简单地说一下:世纪老人冰心曾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读完这一百条建议我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读后让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书中作者以“建议”的新颖形式,恳切地与读者谈心,使人听来毫无刻板、说教之感。全书皆为经验之谈,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读来令人备感亲切、深受启发。读着此书,就好像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我也希望与我的同仁共勉:在读书中自我提高,走近学生,我们都将是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主角!

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 篇3

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种种现象五光十色,乱人耳目,对教育是极大的挑战,对教师是极大的诱-惑。提出希望之一是“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提出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的论述不仅有广泛的现实意义,而且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学习于老师的教学观,如沐春风,沁人心脾。她渊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精湛的艺术无不使我为之折服。原来还可以这样做教师、教师还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和境界、普通教师通过努力照样可以成为教育家……。“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于漪老师用这句话鞭策自己。她说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高尚。

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说:什么人才能够做人师呢?做人的老师,他必须具备这样的条件,就是“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德才兼备,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艰难。 于老师认为做人师不是做教书匠,对孩子不仅是言教,重要的是身教!身教重于言传。因为我们的教育力量,只能从教师活的人格当中来,这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 听了于老师的报告,心中感受颇多,脑海中一直在问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教师?应先从哪些地方做起?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1.要能够清醒的自我认识,首先要虚怀若谷。一个人只有虚心才能容纳百川,人一辈子要不断认识自己。做人也好,做老师也好,我们的手中要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来量别人的长处,另一把尺子来量自己的短处。说到底,我们可以向书本学习,可以向同行学习,可以向专家学习,还可以向学生学习。理论上模糊,事业上一定马虎,工作中就会事倍功半。所以要广泛的阅读教育理论专著、学习名家的教育理论等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用它们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丰富的理论作为基础,那我们在工作中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向同行学习,同一篇课文不同的人对文章的把握不同,其教法与侧重点也不同,他们在教学中的理念与做法也许正在自己在教学中所忽略的,或者是所没有想到的。正向于老师说的那样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大家的智慧才是无穷的,我们要善于“博采从家之长”。

2.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在实践中反思自己的不足。“追求人格的完美,于漪的心中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是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是量自己的不足。”用另一把尺子不断地来量自己的不足。像于漪老师在每次课前都认真备课,钻研教学,研究学生,把上课的每句话背出来,然后再口语化。即使这样,在每次上完课后,她总是觉得这里不行、那里不行、充满了不足和缺陷,于是于老师写教后记,记下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和自己教的不足。于老师认为作为教师就要严谨治学,这也成为她不断前进的内驱动力。她说“我教了一辈子,一辈子在反思”。

现在和于老师相比,自己真是惭愧。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待备课也很认真,确从没像于老师那样想那么深,那么细,从没想过自己的学生怎样学才能快乐。而于老师确对教材在深度上进行发掘,在广度上进行开拓。自己的教学真是不及于老师做的那样精细、那样严谨。每次上完课也进行教后反思,但反思的内容只仅仅局限在课堂的成功之处上,总是用尺子来量自己在这节课中所取得的成功之处,把这些记录下,而很少对课堂中出现过的,模糊的知识点在课后向于老师那样再去研究,去发掘。今后应该像于老师一样,用尺子不断地量别人的长处,让自己在学中思,锲而不舍。

从于老师身上,我认识到一位真正优秀的老师是要与时俱进,内外兼修的。我想,于老师正是把爱全部贯注于学生,才可以一辈子无悔于对教育事业的选择。作为年轻教师,于老师这生动的一课让我深深明白:全心的付出才无愧于教师这一称号。尤其是于老师的一句:“你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高尚。”令人印象深刻。

“甘为红烛燃自身,甘为泥土育春花。”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句话。诠释了一代人民教育工作者的精神内涵。她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意愿,信任他们并对他们充满期望。她把自己无私的爱奉献给了每一位孩子,贴近孩子美好的心灵,与他们建立了理想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是对教育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的特殊的社会关系。它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体现在师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于老师说:"我一辈子都是在锤炼自己的感情!"在教育过程中,从开始的循循善诱到逐步引导,于老师的确是这样做的。她虽然身体很不好,但是她克服重重困难,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每一位孩子,甚至超过了对自己的孩子的关心和爱护,感人之深,令人佩服。她了解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懂得和学生交流。在她执教的过程中,每每遇到差生,她总是以耐心地教育为主,把学生引上正路。在她的教育下,很多学生得到了转化。

于漪老师的“三次备课”是很出名的,她上一堂课要经过三次备课过程,第一次备课不看任何参考书、教案、资料,全凭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写出一份教案。第二次备课,则搜集各种参考资料,看名家课堂教学设计,名家教学的教材分析,同时思考三个问题:哪些问题参考书上想到了,我也想到了;哪些问题参考书上想到了,我没有想到;哪些问题参考书上没想到,我想到了。第三次备课是在上同一个平行班之后,总结经验,反思失败,在备一次课。从她的“三次备课”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她一贯的勤奋和认真,更感受到了她坚持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和超凡毅力。

于漪老师绝对是心怀天下的。她多次强调我们的教育就是培养人,培养有中国心的现代人。要让我们的学生有中国心、民族魂。我们花那么多心血就是为了我们国家有好的后代,出栋梁之材。可以看到,于漪老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始终将自己的工作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身在讲台,心系祖国。她说:“一个人,当他是‘我’的时候,是最渺小的;冲破了‘我’,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祖国的时候,人才如登上了泰山之顶。”我们应该铭记她对我们的殷切希望:不仅要做一个称职的合格的教师,还要有远大的志向,做我们中国的教育家。于漪老师博大的胸怀和爱国热诚,真是值得我们一辈子敬佩和学习。

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 篇4

读完关于张思明教育教学艺术的系列报道,他的童年经历,他对学生的深切之爱以及对数学教育教学的孜孜以求让我为之感动,深受震撼。他的淡然、坚韧、仁爱、思辨更让我清晰的看到了一个在自学中崛起,在三尺讲台上挥洒,在奉献创造中孕育快乐的教育家的形象。

从教二十多年来,张老师刻苦钻研教育理论,不断开拓创新,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已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他在继承、借鉴、发展的基础上,总结了"导学探索、自主解决"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他结合高中数学知识,积极开展数学建模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无论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上,还是在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张思明老师总结的"导学探索、自主解决"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模式,有以下五个环节:

引导创设问题情境——师生平等探索讨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自我评价巩固成果——求异探新延伸问题链

他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深层次参与中,通过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往往呈现这样一种教学流程:“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启发提出问题——探索学习新知——”所谓情境,就是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情境中去。一个好的教学“情境”,本身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参与动机,有利于引发问题意识,能使学生主动地融入问题中,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也能够化解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创设生活情境,可以直观的再现问题,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新《课标》还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特别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刚从幼儿园转到小学学习,爱玩好动是他们的天性,课上40分钟难以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如果将数学知识教学穿插于游戏活动和故事情境或生活情境中,学生可以在玩中学,学中玩,这样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很多知识点可以在玩中得以习得、巩固并深化。例如我在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一课时用小猴吃桃的故事引入,创设故事情景以激发兴趣,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将小猴吃完桃用0表示——出去找桃——沿途遇到阻拦小朋友帮助解决——邀请小朋友做客……贯穿始终,并将大部分情境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让每个孩子在视觉上充分的感知形成有意注意,在此基础上他们便乐于参与教学活动,将自己融入于情境之中,师生间的互动顺利进行,在互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提问题意识和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多变的情境中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始终体验着学习的成功与乐趣。从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既有所学,又"乐在其中"。所收到的教学效果也较为满意。

但是,是不是所有的数学课都要采用“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启发提出问题——探索学习新知——。”这样一种流程呢?从上学时的观摩课到现在的教学实践,在很多时候不管是计算课、概念课、应用题课还是实践活动课,都有一个“情境的创设”。以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性和民主性,课堂教学活动却成了“口语交际课”,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提出了无数个自己的观点,有时自己真的驾驭不了课堂,甚至出现教学内容无法完成的情况。曹福海和郭立昌两位老师在总结张思明的教学风格时提及了“主体探索与教师引导相结合。”张思明老师总结的"导学探索、自主解决"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模式。在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创造的活动中,对于教师的主导作用,他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把教和学有机地融为一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创设好的问题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地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势必要求教师也应具有高素质和高能力。正如张思明所说:“只有教师的创造力,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只有教师自己不断学习,自主地钻研探索教学规律,才有可能影响学生自主的学习和钻研;只有在充满生命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能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结出创造之果。”可见,要实践这种教学模式,其重要条件是教师必须对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方面有高的要求,并达到高的境界。张思明老师的成功就是一个实例。无论在自学成才的道路上,还是在教育教学工作岗位上,张思明老师都有着很高的目标追求: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内心世界丰富的人,一个富有爱心和教养的人,一个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一个能够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的人,一个能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人”。他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不断更新的活水,教师应终身学习。”

刚刚走上讲台不久的我要去学习的东西好多好多,张老师的坚韧给了我前进的动力,张老师的事迹也让我看到了前进的方向,不断的充实自我,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学习新事物、接受新事物。在教育实践中学会积累与反思,多向老教师请教,用心去投入。

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 篇5

张莉,天津市建筑工程学校基础科理化组成员。

“人是要有所追求的,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更须毕生致力于追求。我把教育当做自己一生的事业。”——张莉

7月,23岁的张莉老师从天津师范大学毕业,带着满腔热情走上了三尺讲台。从第一天起,她就在心里默默立下了“把教育当做自己一生的事业”的誓言。从此,她乐在其中,勤奋敬业,不懈奋斗,在教育事业这片沃土上实现着人生的价值。在同事眼中,她是一位言语不多的实干家;在学生心中,她是一位可敬的姐姐;在学生家长眼里,她又是一位可以信赖、让人放心的好老师。

“我爱每一个学生,愿做良师更愿成为学生的益友”——张莉

张莉老师在任班主任工作时,她注重全员参与,民主管理。接手一个新班,先和学生一起讨论制定本班的《班级公约》。由于班规班纪是学生自己定的,所以他们也特别自觉地遵守。当然,她绝对不会无原则地放任学生,对学生既严又爱。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她的严厉能让学生意识到所犯错误的严重,她的爱又让学生对自己所做所为感到无地自容。有一次,自习课时间,班上的四个男生去网吧,她知道后,十分生气,但她竭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给他们讲述了上网打游戏的种种危害和后果,四位同学深深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并从老师的谆谆教诲中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责之深,爱之切”的挚爱之情。从此,四个孩子象换了一个人,刻苦学习,成绩迅速提高。

“教学是教师的‘看家本领’,课堂是教师实现价值的舞台。”——张莉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和主阵地,她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认真落实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步骤。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张莉老师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积极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努力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在化学教学中,她实行“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平等讨论,课堂气氛活跃,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英语教学中,她实行“对话交流型”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不要害怕发错音,真正提高了学生进行口语交流的能力。

几年的教学实践,使她体会到学习先进教育理念、教学理论的重要,为此,

她挤时间加强学习,阅读了大量教育理论书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撰写论文,《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获二等奖,《浅谈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渗透》获二等奖,《浅析中等职业教育的班主任工作》获鼓励奖。

虽然在事业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张莉老师永不满足,她说:“献身教育是我无悔的选择,追求更好是我一生的目标”。

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 篇6

“我人生的价值在于改变了一代人,不管有多少数量,只要他们过的比我好,我就满足了!”这是张桂梅校长在接受采访时说的一段话,她的一生贡献给了教育事业,作为一名知识的传播者,她是伟大的,无私的。看完了她的事迹,也让我对于自己的人生价值有了更深刻的反思。

我出生在云南的一个边陲小镇,所幸,我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但在我身边也有过同样的事情发生,我清楚的记得我的一位初中同学,没有上完初中就回家了,她的家在云南的一片山区里,后来我在朋友那里得知,她是回家结婚了,家里给介绍了一个对象,所以只能放弃了上学的机会,那时对于我来说,还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现在想来,也许那个同学的一辈子就被圈禁在了大山深处。

人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我也还没有明白知识是如何能改变人命运的,但是,现在的我,在错过了最好的学习环境和最佳的学习时间后,我明白了,还记得高中时,我妈妈也常和我说让我好好的学习,不要一辈子就蜗居在一个不大的城市,以为自己所处的这一片天空,就是整个世界。那时的我处于青春的叛逆期,干什么都要和父母对着来,现在我也曾不止一次后悔过当时没能早点懂事,没能听父母的好好学习,但是错过了就是错过了,人生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

踏入教育这个圈子是我没有想到过的,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我也有想过要读教育,但是在父母的劝说和自己对于未来的迷茫下,我放弃了,而是选择了在当时看来似乎比较了心中的信念坚持下来了,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影响的不只是一代人,起码是三代人会因为读书而改变自己的未来,我感受到了教育强国的重要性。

北京的教育环境确实比一些山里的环境好了太多,给我们的感受自然也没有山里老师那么强烈,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想,我们肩负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同时也是肩负了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希望和信赖,更肩负了教育强国,国家兴亡的使命感。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而我们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是少年强的重要一环。我们的力量很弱小,小到可能对一个孩子的未来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我们的力量也可以很强大,只要被家长和孩子们信赖,我们同样可以改变千千万万个孩子的未来。

我还记得小时候的第一位语文老师,那是一个从大城市来的语文老师,很漂亮,普通话也很标准,正是在她的教育下,我的普通话没有大多数南方人的口音,那是我的启蒙老师,我也记得我的最后一位语文老师,一位有着几十年教龄的老教师,我是他的最后一届学生,也是他告诉我,年轻就要敢拼,敢闯,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会有着我意想不到的精彩。这两位老师都在我人生的重要时期对于我有着特殊的意义。我更加记得去年的高思年会,年会上须老师向我们展示了高思和其他一些边远学校的合作,也带着我们的产品走遍了中国的每一寸土地,也告诉我们有无数的孩子可以享受和北京同样的教育资源,对于北京的孩子来说,这可能没有什么稀奇的,但是对于那些孩子来说,可能就是开启了人生的另一扇窗,人生因此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人们常说一个词——言传身教。我想新闻里那个想考到东三省的女孩,也是受了张校长的言传身教吧,不想自己的人生以后局限在一个地方,想要有很多的精彩,能看到,她说起目标时,眼睛里都是有光的,是对未来的期待。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能做的还是太少,我也许不能影响一代人,但是我能努力做到影响身边的人,不忘教育的根本,也不忘我的初心。我想如果有机会,我也想去教教那些孩子,也想有一个亲自改变他们的机会,也想亲口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从思想上改变他们。

这篇新闻给我的感触太多,有的话也不知道怎么说出口,借用公司的一句话——始而初心,十而用心,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 篇7

暑假期间,我们学校学习了於老师的感人事迹,她的精神确实值得大家学习。她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却做出不平凡的事。

一、 立足本质,对学生献出一片爱心。

於老师崇高的人生追求,无私的奉献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通过学习,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就是一个“爱”字。以无限的真情去关爱,用爱去感化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不厌其烦的耐心指导,当学生做错事的时候,指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原因。用温馨的语言教育学生,用母亲般的爱感化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犹如父母一般,甚至胜似父母。感受到能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二、 对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学习於老师以学生为动力,以育人为精神。老师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不仅要规范学生的行为,更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每一位学生都要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时时处处观察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解决。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要求别人 的,自己也必须努力做到。

牢固树立了教师的光辉形象,通过学习我有着很深的感触,我们的工作是充实的,意义深远的,职业是幸福的,做到爱校如家,爱学生如子,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我们胡责任,教育学生是我的

神圣事业。对学生我既要爱又要严,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是作为一名老师必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三、教师必须做到尊重、理解、信任、鼓励学生。

通过学习於杏文老师的事迹,我进一步体会到,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是我们老师必备垢道德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友好的对待他们,理解和信任他们,调动他们胡积极性,多和他们交流,多鼓励和表扬他们,要尊重他们,宽容他们胡过失,当学生有不足时,多给予激励和赞美,对学生精心呵护,尊重学生人格,善待、宽容、理解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觉到在学校里比在家里的还要幸福的多,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开心和幸福。

让爱充满教育的生命底色,即是理性的思考,也是一种内功的修炼,它让人产生觉悟,而这种觉悟,既是理性的修炼,也是感性到理性的提升,这种提升会让人感觉到新闻背后的新闻,情节背后的故事,是直面事物后的哲理。

我相信,只要我们用丰富的爱心关爱着学生儿,用无比的信任期待着学生,用不懈的努力激励着学生,那时明天会更加五彩斑斓。

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 篇8

我有幸参加了在桐乡市崇德小学举办的“新课程课堂教学开放日”,共听取了三堂体育教学观摩课。

听课后,感觉受益非浅,让自己学到了一些实用的东西。如第一堂课《跨越式跳高》,在教学中运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通过趣味短绳,从而引导出跨越式跳高。

再如《成桥》中,注重发展快乐体育,教学内容设计时层层推进、循序渐进,既让学生学得扎实,又让学生有新鲜感,体验成功并获得快乐。

这次来上课的三位教师,可以算得上是经验丰富,他们的教学功底扎实,经验丰富,挥洒自然,善于驾驭课堂,善于运用课堂奖励机制,适时表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课堂教学中,三堂体育课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可以说是达到情境交融,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课堂常规规范,学生精神饱满。

从课堂中表现出的学生的精神面貌中,可以看出教师在平时的教育实践中很重视学生的队列练习,无论是课堂中的原地三面转法,还是原地踏步,齐步走,学生的动作到位,精神饱满。

2、教师基本功扎实,课堂驾御能力突出。

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身体姿态,语言表达,还是教师的教学风度,都表现的非常的出色,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在引导学生的自主活动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新颖的学习方法更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知识的热情。

教师都引导学生采用新颖的学习方法,注重全体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每一组里的学生都在为了小组的胜利而努力。当小组比赛时,各组的加油声更是此起彼伏,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被完全激发。

但是,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学习别人的东西,只能是去学习那些好的方法,好的经验,不一定完全照搬,不能盲目的效仿,由于条件因素、地域环境等方面的原因,我们在应用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当地的生活环境实际,班级基础,学校授课条件等因素,不能一味地把那些条条框框照搬进来,因为地域环境不同,他们那里适用的东西,到我们这里未必就都用得上。

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 篇9

秀水清山"你曾对我说相逢是首歌,眼睛是春天的海青春是绿色的河,你曾对我说相逢是首歌,眼睛是春天的,青春是绿色的河,相逢是首歌同行是你和我,心儿是年轻的太阳真诚也活泼.这是一首歌的歌词,很喜欢,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听着于漪老师那时而舒缓时而又激扬的陈述,这个旋律开始不停地在耳边萦绕。

心想,在于老师心中,教育又何尝不是这样一首歌。

于漪老师说,爱,是教育的全部。

于漪老师还说,做了一辈子教师,却越来越感觉到的是一辈子在学做教师。

作为一位年轻教师,听着于老师讲述自己一生的教育,心中不禁汗颜。

我们总是觉得自己已经不错,总是埋怨教师的心酸和辛苦,总是抱怨学生的调皮和笨拙,而一个老人却说自己的一生在学做教师。这样的反差究竟来自于何处?这是我在心中不停追问自己的问题。

突然再次看到梁衡评价居里夫人的那句话:"大音希声,大道无形,大智之人,不耽于行,不逐于力,不持于技。他们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着地进取,直进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驾驭规律,而永葆一种永恒的美丽。"

我想,于老师或许就是这样的一种境界。

我想,她首要的或许是真。

于老师经常爱说的一句话,就是陶行知老先生所得: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当然于老师也正是用自己的实践来诠释这句话。于老师并不是所谓的"科班"出身,但凭借着为人师的一份良心,为了教给学生更好的有用的东西,自己不断学习,探求知识的真谛,寻找真实有效的教法,不搞花架子,不学花名堂。这份执着不就是一份对知识的真切渴求,不就是对学生的真心付出吗!最后,于老师在这条路上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明白,"真"其实永远在追求之中,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就会有着不同的教育。正是这份明了,让于老师真切地体会到自己的所知竟是如此的短浅,自己需要学的竟然是许多许多。我想一辈子学做教师是于老师用最质朴的语言表达了自己深切的感悟。

其次,于老师一直在追求着善。

我们总说,真和善总是很难融合,我们有句俗语叫做善意的谎言印证着二者的难以统一。但在于老师身上二者有着高度的统一。因为于老师已经洞悉了真和善其实是相对的概念。从她的很多的故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的信息。比如,对于学生,于老师当严则严,这是真,但永远给学生改正的机会,并不辞辛苦地帮助学生改掉自己的缺点。给他们以宽容,不放弃,不鄙弃。用爱来感化每一个学生,这足以融化金石的爱就是善的集中体现。而正是严中有爱,从而达到了真和善的完美统一。

美并不存在与具体的事物或结果之中,她往往在过程中潜移默化中呈现,她更多的是在追求真和善的过程中得以体现。于老师把教育当作自己一生可以做的是来做,并认真去做,用一颗爱心关注学生,用一双慧眼关注教育,用责任之心感受社会。

于漪老师就是用这样的真和善呈现着教育的美,用真和善诠释着教育这首歌,也许有心酸,甚至泪水,但在一条河的转弯之处,欢乐在缓缓地流着。

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 篇10

“你曾对我说相逢是首歌,眼睛是春天的海青春是绿色的河,你曾对我说相逢是首歌,眼睛是春天的,青春是绿色的河,相逢是首歌同行是你和我,心儿是年轻的太阳真诚也活泼”。这是一首歌的歌词,很喜欢。听着于漪老师那时而舒缓时而又激扬的陈述,这个旋律开始不停地在耳边萦绕。

心想,在于老师心中,教育又何尝不是这样一首歌。于漪老师说,爱,是教育的全部。于漪老师还说,做了一辈子教师,却越来越感觉到的是一辈子在学做教师。作为一位年轻教师,听着于老师讲述自己一生的教育,心中不禁汗颜。我们总是觉得自己已经不错,总是埋怨教师的心酸和辛苦,总是抱怨学生的调皮和笨拙,而一个老人却说自己的一生在学做教师。这样的反差究竟来自于何处?这是我在心中不停追问自己的问题。突然再次看到梁衡评价居里夫人的那句话:"大音希声,大道无形,大智之人,不耽于行,不逐于力,不持于技。他们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着地进取,直进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驾驭规律,而永葆一种永恒的美丽。"我想,于老师或许就是这样的一种境界。

我想,她首要的或许是真。

于老师经常爱说的一句话,就是陶行知老先生所得: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当然于老师也正是用自己的实践来诠释这句话。于老师并不是所谓的"科班"出身,但凭借着为人师的一份良心,为了教给学生更好的有用的东西,自己不断学习,探求知识的真谛,寻找真实有效的教法,不搞花架子,不学花名堂。这份执着不就是一份对知识的真切渴求,不就是对学生的真心付出吗!最后,于老师在这条路上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明白,"真"其实永远在追求之中,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就会有着不同的教育。正是这份明了,让于老师真切地体会到自己的所知竟是如此的短浅,自己需要学的竟然是许多许多。我想一辈子学做教师是于老师用最质朴的语言表达了自己深切的感悟。

其次,于老师一直在追求着善。

我们总说,真和善总是很难融合,我们有句俗语叫做善意的谎言印证着二者的难以统一。但在于老师身上二者有着高度的统一。因为于老师已经洞悉了真和善其实是相对的概念。从她的很多的故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的信息。比如,对于学生,于老师当严则严,这是真,但永远给学生改正的机会,并不辞辛苦地帮助学生改掉自己的缺点。给他们以宽容,不放弃,不鄙弃。用爱来感化每一个学生,这足以融化金石的爱就是善的集中体现。而正是严中有爱,从而达到了真和善的完美统一。

美并不存在与具体的事物或结果之中,她往往在过程中潜移默化中呈现,她更多的是在追求真和善的过程中得以体现。于老师把教育当作自己一生可以做的是来做,并认真去做,用一颗爱心关注学生,用一双慧眼关注教育,用责任之心感受社会。

于漪老师就是用这样的真和善呈现着教育的美,用真和善诠释着教育这首歌,也许有心酸,甚至泪水,但在一条河的转弯之处,欢乐在缓缓地流着。

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 篇11

XX年10月15日星期一央视一套7时55分的《身边的感动》栏目播出山村教师孙克会的感人事迹,节目结束之后,我独坐电视机前,陷入沉思.

孙克会13岁上山砍柴时,不慎摔断左踝骨,因耽误救治时间,左腿被截肢。在姐姐的关心照顾下,孙克会读完了小学、初中和高中。1976年8月,孙克会到孤石初中任教,一干就是30多年。29岁时,终于和本村一位善良、勤劳的姑娘结了婚。婚后,疾病的压力接踵向这个本来就困难的家庭袭来,妻子患病到县城住院治疗,他欠下了不少债务。

但这丝毫没有动摇孙克会献身山区教育事业的决心。他一边教学,一边坚持自学,家里没钱,就借钱买书。1985年他获得了中等师范函授文凭,1997年通过选招,转为公办教师。

下大雨,河沟涨水,为了不耽误给学生上课,他拄着拐杖,绕道两公里多,翻山而行,一路上不知跌倒了多少次。他所教的班曾多次获乡统考第一名,他所教的课也曾被评为县优质课,他也荣获市级优秀教师、县优秀教师、县优秀班主任称号。

学习了孙克会老师的先进事迹,我感慨万千,不断进取,坚守岗位,不为名利所动,爱生如子,这才是最崇高的师魂!

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 篇12

上星期五例会上,包校长、马校长领着老师学习张思明老师相关的教育教学理念,深受启发,受益匪浅。张思明老师秉承“用心教学”的教育信念。用心就要把教育工作看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不断地想着它、念着它、琢磨它、感悟它、享受它。张思明老师就是完全将他自己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了一起。他有着崇高的师德,他的师德体现在对学生深深的、不图回报的爱。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学生的成长的过程是需要爱、需要尊重与理解的过程。

我希望我校的教师都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仅爱学生、有方法、刻苦、付出,而且不满足于学习借鉴前人的经验,勇于追求导学探索、自主解决,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内动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急于将知识强加在学生头上。

我希望我校教师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我校学生的特点、自己教学过程的特点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老师创造机会给学生更多的人生体验,是远比授业解惑更难也更重要的事情。”今后,我们要有张思明老师那样的教育理想,用心做教育,真心爱学生,不断地充实更新自我,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 篇13

我们学校组织全级教师向“雷锋式的好校长”刘海同志学习的活动,学习了刘海的先进事迹。在活动中,我们学习刘海爱岗尽责、教书育人的敬业精神;学习刘海艰苦创业、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学习刘海扎根山区、牺牲自我的奉献精神。下面谈谈自我的心得体会:

刘海,男,汉族,1963年11月出生, 1980年9月参加工作,199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本科学历,现担任电白县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校长,广东省中小学德育基地协会副会长。从教32年来,他一直在教坛上默默耕耘,爱岗敬业,厚德育人,无私奉献,工作成绩突出。由于工作出色,他先后担任过中学数学教研组长、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等职;先后两次被电白县人民政府授予记功奖励,28次被评为县先进教师;先后获得过电白县“十佳”文明教育工作者、模范党支部书记、茂名市优秀教师、茂名市优秀校长、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广东省学生军训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他雷锋式的人生姿态,是对“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新时期广东精神的生动诠释。

他是以德为上的示范者。刘海常对教官们说,建好一个德育基地,就会少建一座监狱,思想道德建设是基地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小学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社会实践基地这个“以德为主”的教育课堂上,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是一位示范者。在刘海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以身作则、以德育德的师者形象,他不仅重视课程教育,而且重视环境育人,给基地的一草一木、每一寸土地都赋予了教育的意义,让孩子们在优美宜人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德育基地,其教育目的就是要让中小学生从精神上强大起来,这种精神就是无坚不摧、众志成城的中国精神。刘海身上的这种精神,厚德载物,润物无声,感染教育着许许多多的教官和学生。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就能最大限度凝聚共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汇聚每个人的梦想成就伟大的“中国梦”,形成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正能量。

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刘海同志积劳成疾。20xx 年2 月,他被检查出患肝癌晚期(多结节型原发性肝癌),并发十二指肠降部转移消化道大出血、低蛋白血症。由于病情危重,刘海同志已于20xx年4月10日不幸去世。

通过学习让我深深地认识刘海同志,他爱岗尽责、教书育人的敬业精神;艰苦创业、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他扎根山区、牺牲自我的奉献精神,生动地诠释着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光辉形象。刘海校长,您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对事业的求索,您默默奉献的精神一直鼓舞我们,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我们要向刘海同志学习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要将不断提升师德修养,展现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们要端正态度,以刘海同志为榜样,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学习他那种爱岗敬业,克难攻坚的工作作风。

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 篇14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通过学习刘海校长的先进事迹,表示要把学习落实到实际行动上,结合自己实际,要做到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做好本职工作,要安心立足本位,克服各种困难,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去,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先进人物的事迹给本人最真实的感动,要向刘海同志学习,学习他艰苦创业、勤俭办学、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厚德诚信、实干创新的高尚情怀和崇高品格,在平凡的岗位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淡泊名利,时刻践行“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新时期广东精神,并且要把刘海同志的精神化作为工作的无穷动力,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用自己的行为品质感染每一学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努力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努力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真谛,为教育美好的明天贡献一份力量。在刘海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以身作则、以德育德的师者形象,他不仅重视课程教育,而且重视环境育人,给基地的一草一木、每一寸土地都赋予了教育的意义,让孩子们在优美宜人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德育基地,其教育目的就是要让中小学生从精神上强大起来,这种精神就是无坚不摧、众志成城的中国精神。刘海身上的这种精神,厚德载物,润物无声,感染教育着许许多多的教官和学生。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就能最大限度凝聚共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汇聚每个人的梦想成就伟大的中国梦,形成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正能量。

学校是教师教书的场所,同时也是育人的场所,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我决心以刘海事迹为榜样,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踏踏实实的做事,兢兢业业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 篇15

学校组织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的先进事迹,于漪老师,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在教育的田野里耕耘了整整60年。81岁的她,从教近60年,退休近20xx年,丝毫没有停止过追求理想教育的步伐,仍在以各种方式,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影响教育、影响教师、影响学生。于漪老师有一句名言“如果只是教书,那么你就是教书匠、知识的二传手。不能忘记教书的目的是育人,这是大目标”。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是我学习的楷模。我将在这些先进教师先进事迹启迪和鼓舞下,树立正确荣辱观,努力增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的教师使命感,不断强化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心。

我们应当学习于漪老师以学生为动力,以育人为首的精神。对工作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老师必须具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不仅要规范学生的行为,更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时时处处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解决。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努力做到。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责任,教育学生是我们的神圣事业。对学生我们既要爱又要严,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是作为一名老师必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学习于教师的事迹,我进一步体会到,教师必须做到尊重、理解、信任、鼓励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是我们老师必备的道德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友好的对待他们,理解和信任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和他们交流,多鼓励和表扬他们,要尊重他们,宽容他们的过失,当学生有不足时,多给予激励和赞美,对学生精心呵护,尊重学生人格,善待、宽容、理解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觉到在学校里比在家里的还要幸福的多,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开心和幸福。

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她不仅关注学生的成长,还忧心教师、关注教师、倾心教师。她认为教师应该站在“树魂立根”的高度去思考和培养我们的未来接班人和建设者。有魂、有根、有脊梁,才是一个真正的人。教师应该代表最先进的文化,应该不懈追求真善美,抵御假恶丑。的确,当今世界强势文化的入侵太厉害了,思想浅薄、金钱至上、个人主义、垃圾文化等,对没有生活经验的未成年人是极大的威胁,所以作为教师的就要坚守思想的阵地,坚守育人的阵地。不论大环境怎样,学校一定要有好的小气候,因为它代表了社会主流的、健康的、向上的、先进的文化。

学习于漪老师的事迹使我更加认识到,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是我对一名优秀教师的理解,做像于老师那样的合格的人民教师,是我对自己的基本定位。教师岗位——特定的育人理念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教书是育人的载体,育人是教书的目的。

于漪老师的事迹,感染人,鞭策人,激励人。她的事迹使我更感觉到,教师岗位是一种辛劳、一种付出,也是一种收获、一种享受。既然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行,我就要用我的激情,用我的爱心把这份光和热永远延续下去。我一定努力,持之以恒,把仅有的光和热倾注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

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 篇16

近日来,全中国的人民无一不为一个名字而震撼——张莉丽。她是一位和我们一样,普通的人民教师。教师被人们比喻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蜡烛,园丁等等。但是我要说,她是这个时代——现实社会的英雄。

张丽莉事迹在感动中国的同时,也给我们每个人最真实的感动,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一些不平凡的事。我也是一名教师,我要向张丽莉老师学习,学习她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英雄气概,学习她无私奉献、爱生如子的高尚情怀,学习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崇高品格,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出自己的光和热。 我们要学习张丽莉老师的爱生如子的奉献精神,张老师为了这个毕业班级失去了太多太多,就连当母亲的很常理的一件事,为了学生失去了,今后将是多大的遗憾。对比之下,我们只要比平时在多付出一点儿,我们身上都会闪耀着张老师的影子,让“爱学生”成为我们一种良好的习惯吧要向张丽莉老师学习的地方很多很多,我想只有把自己的感受落实到工作中,将自己对张丽莉老师的崇敬之情落实到自己的生活之中,让一种好的心态伴随着我,让我的朴素人生也能焕发出它应有的光辉!师”的义举正是对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和心系学生、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的最好诠释,在她身上印证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为广大教师树立了榜样。

我们要向“最美教师”学习:一是至善大爱的精神。最美教师,

美在大爱。这种爱就是把学生真正放在自己的心里。二是甘于奉献高

度负责的精神。最美教师,美在责任。

我很平凡,我很普通,我是人民教师。我不平凡 ,我不普通,

张莉丽老师教会我——无私的爱可以战胜一切。

学习于漪老师心得体会 篇17

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种种现象五光十色,乱人耳目,对教育是极大的挑战,对教师是极大的诱—惑。提出希望之一是“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提出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的论述不仅有广泛的现实意义,而且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学习于老师的教学观,如沐春风,沁人心脾。她渊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精湛的艺术无不使我为之折服。原来还可以这样做教师、教师还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和境界、普通教师通过努力照样可以成为教育家……“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于漪老师用这句话鞭策自己。她说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高尚。

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说:什么人才能够做人师呢?做人的老师,他必须具备这样的条件,就是“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德才兼备,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艰难。于老师认为做人师不是做教书匠,对孩子不仅是言教,重要的是身教!身教重于言传。因为我们的教育力量,只能从教师活的人格当中来,这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听了于老师的报告,心中感受颇多,脑海中一直在问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教师?应先从哪些地方做起?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1、要能够清醒的自我认识,首先要虚怀若谷。一个人只有虚心才能容纳百川,人一辈子要不断认识自己。做人也好,做老师也好,我们的手中要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来量别人的长处,另一把尺子来量自己的短处。说到底,我们可以向书本学习,可以向同行学习,可以向专家学习,还可以向学生学习。理论上模糊,事业上一定马虎,工作中就会事倍功半。所以要广泛的阅读教育理论专著、学习名家的教育理论等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用它们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丰富的理论作为基础,那我们在工作中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向同行学习,同一篇课文不同的人对文章的把握不同,其教法与侧重点也不同,他们在教学中的理念与做法也许正在自己在教学中所忽略的,或者是所没有想到的。正向于老师说的那样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大家的智慧才是无穷的,我们要善于“博采从家之长”。

2、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在实践中反思自己的不足。“追求人格的完美,于漪的心中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是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是量自己的不足。”用另一把尺子不断地来量自己的不足。像于漪老师在每次课前都认真备课,钻研教学,研究学生,把上课的每句话背出来,然后再口语化。即使这样,在每次上完课后,她总是觉得这里不行、那里不行、充满了不足和缺陷,于是于老师写教后记,记下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和自己教的不足。于老师认为作为教师就要严谨治学,这也成为她不断前进的内驱动力。她说“我教了一辈子,一辈子在反思”。

现在和于老师相比,自己真是惭愧。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待备课也很认真,确从没像于老师那样想那么深,那么细,从没想过自己的学生怎样学才能快乐。而于老师确对教材在深度上进行发掘,在广度上进行开拓。自己的教学真是不及于老师做的那样精细、那样严谨。每次上完课也进行教后反思,但反思的内容只仅仅局限在课堂的成功之处上,总是用尺子来量自己在这节课中所取得的成功之处,把这些记录下,而很少对课堂中出现过的,模糊的知识点在课后向于老师那样再去研究,去发掘。今后应该像于老师一样,用尺子不断地量别人的长处,让自己在学中思,锲而不舍。

从于老师身上,我认识到一位真正优秀的老师是要与时俱进,内外兼修的。我想,于老师正是把爱全部贯注于学生,才可以一辈子无悔于对教育事业的选择。作为年轻教师,于老师这生动的一课让我深深明白:全心的付出才无愧于教师这一称号。尤其是于老师的一句:“你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高尚。”令人印象深刻。

“甘为红烛燃自身,甘为泥土育春花。”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句话。诠释了一代人民教育工作者的精神内涵。她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意愿,信任他们并对他们充满期望。她把自己无私的爱奉献给了每一位孩子,贴近孩子美好的心灵,与他们建立了理想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是对教育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的特殊的社会关系。它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体现在师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于老师说:"我一辈子都是在锤炼自己的感情!"在教育过程中,从开始的循循善诱到逐步引导,于老师的确是这样做的。她虽然身体很不好,但是她克服重重困难,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每一位孩子,甚至超过了对自己的孩子的关心和爱护,感人之深,令人佩服。她了解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懂得和学生交流。在她执教的过程中,每每遇到差生,她总是以耐心地教育为主,把学生引上正路。在她的教育下,很多学生得到了转化。

于漪老师的“三次备课”是很出名的,她上一堂课要经过三次备课过程:

第一次备课不看任何参考书、教案、资料,全凭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写出一份教案。

第二次备课,则搜集各种参考资料,看名家课堂教学设计,名家教学的教材分析,同时思考三个问题:哪些问题参考书上想到了,我也想到了;哪些问题参考书上想到了,我没有想到;哪些问题参考书上没想到,我想到了。

第三次备课是在上同一个平行班之后,总结经验,反思失败,在备一次课。

从她的“三次备课”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她一贯的勤奋和认真,更感受到了她坚持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和超凡毅力。

于漪老师绝对是心怀天下的。她多次强调我们的教育就是培养人,培养有中国心的现代人。要让我们的学生有中国心、民族魂。我们花那么多心血就是为了我们国家有好的后代,出栋梁之材。可以看到,于漪老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始终将自己的工作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身在讲台,心系祖国。她说:“一个人,当他是‘我’的时候,是最渺小的;冲破了‘我’,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祖国的时候,人才如登上了泰山之顶。”我们应该铭记她对我们的殷切希望:不仅要做一个称职的合格的教师,还要有远大的志向,做我们中国的教育家。于漪老师博大的胸怀和爱国热诚,真是值得我们一辈子敬佩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