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优秀3篇》
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篇1
课程标准 :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知识与能力目标
观察《时局图》,了解参与瓜分中国狂潮的主要列强及其势力范围,掌握解读形象 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概述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罪行,了解义和团和爱国情军抗击外来侵略斗争情况,培养概括和归纳史实的能力。
了解《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逐条分析其危害。制作《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比简表,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和归纳比较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 标
讨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和斗争对象,增强分析能力和合作学习意识。
收集有关中国军民抗击侵略和联军侵华罪行的材料,在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倡导主动学习,培养合作、探究、表达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了解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和八国联军的侵华罪行,认识到这 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空前野蛮残暴的掠夺;认识中国的软弱和失败之根源在于清政府的腐朽落后,理解顺应世界历史潮流的政治改革对国家兴衰的重要性。
感受和学习义和团、爱国清军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培养历史责任感。
学习重点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史实,认识帝国主义的凶 恶本质。知道《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并能分析影响。通过中国人民的反 抗斗争,感受中国人民维护国家尊严和安全的顽强斗争。
学习难点
《辛丑条约》的历史影响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可通过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的对比来进行讲析。
学法指导
1、读课文概括本课主要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几个问题:�������������� 、�������������������� 、����������������� 分别介绍了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过程、影响。
2、掌握本课知识点:
一、瓜分中国狂潮
1、分析《时局图》: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争先掠夺在华权益,划分“������� ”,掀起
侵略者�势力范围�代表物
俄国
德国
法国
云南
日本
2、义和团运动
兴起原因
主要斗争对象
势力迅速发展到����������������������� 地区,为什么?
性质
二、八国联军侵华
时间������������ 八国
借口
战役:廊坊保卫战
天津保卫战
结果:北京陷落,中国战败。会叙述八国联军的罪行
三、《辛 丑条约》(本课的重点、难点,会结合内容分析影响)
时间������������ 11个国家
中国代表
内容及影响
内容�影响
赔款
划使馆区
拆炮台
严禁人民反帝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练习检测
一、选择题
1.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是为了镇压
a.义和团运动������������ b.太平天国
c.戊戌变法运动����������� d.禁烟运动
2.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深渊的标志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瑷珲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3.《辛丑条约》中最能说明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条款是
a.赔款白银4.5亿两
b.拆毁大沽炮台
c.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4.下列侵略战争,外国侵略者进攻到北京的有
①***战争 ②第二次***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二、议一议:《辛丑条约》中划定的使馆界与今天的使馆区有什么不同?
三、想一想:《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被人们称为“洋人的朝廷”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 为什么?
四、填表
内容
名称�签订国家�割占领土�赔款数目�通商口岸及其他�影响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篇2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识目标
①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以及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
②掌握《辛丑条约》内容及危害。
能力目标
①通过引导学生比较《辛丑条约》与其他条约的内容和危害,层层分析得出结论:自***战争以来,中国是怎样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归纳出同一时期,中国各阶层又是怎样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来挽救中国的民族危亡的。从而明确清朝(近代部分)时期的两条线索,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能力。
②通过启发学生对“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感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③此外,通过学习本课,还培养了学生查阅资料、绘制和识别历史地图、表演、运用成语及合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准备导入词、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成语比喻、编演历史短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了课堂容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掠夺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真正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
②通过学习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其继承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反抗外侮的优良传统。
●○教学思路
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①重点: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学生讲述八国联军侵华概况、讲故事、新旧知识联系和补充课外资料的形式突出重点;b.《辛丑条约》——引导学生归纳条约内容,用成语比喻深化理解内容,同时结合录像加深感性认识。
②难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学生通过表演历史短剧,加深对“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观点的理解;并通过对《辛丑条约》和其他条约的横向比较,结合史实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学生讨论的方式)
课前导学
①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基础水平合理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杂志、网站,搜集有关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
②制作《八国联军侵华示意图》。
③编演历史短剧。
④编写不平等条约比较简表。
⑤编写小结歌谣。
⑥有能力、条件的学生可制作相关的课件。
教学渗透点
①通过上网查询、搜集和剪辑相关影视资料,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
②学生自制并讲解八国联军侵华示意图,史地有机结合。
③学生可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总结知识要点,如编演历史短剧、用成语加深对《辛丑条约》内容的理解、朗诵诗歌,使文、史融为一体。
●○教学资料
①自制多媒体课件
②书籍:《奋斗的征程屈辱的岁月》;《中国全鉴》。
③音像资料:《中华历史五千年》《中华国耻大事记》中有关义和团、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等内容。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各组把准备好的导入词和方案呈交给老师,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
可用视频资料《晚清悲歌》(《中华历史五千年》之二十一集)中的义和团运动(“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也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还。”)
八国联军侵华内容导入。
学生导入可有以下几种方案:
①通过复习上节课旧知识,承上启下,导入新课;
②按课前提示;
③联系德国变山东为其“势力范围”的史实;
④联系第二次***战争。
学习新课
①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板书)
19xx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帝国主义列强组成八国联军开始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学生解释“奥”指“奥匈帝国”。
②八国联军侵华:攻占天津→攻占北京(板书)
(19xx年)
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述书写上列板书。
切换于实物投影仪状态下。
多媒体显示图片:《廊坊大捷》。
多媒体显示——
想一想:下列西摩尔的话说明了什么?
“设使义和团所用武器材皆为西式枪炮,则联军必遭全军覆没之命运。”
多媒体先后显示照片《八国联军在大沽登陆》、《八国联军攻陷天津》。
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制《八国联军侵华示意图》并讲解之、板书、播放以上两幅照片和下面的视频资料,使学生对八国联军侵华的线路和概况已有了较深的印象。
学生利用自制的《八国联军侵华示意图》(用实物投影仪投放)概述八国联军侵华过程。
学生生动讲述廊坊阻击战的故事。
学生热烈讨论,各组代表积极发言,得出结论:
廊坊阻击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粉碎了“西方军队无敌”的神话。
学生也通过参与,展示了自己的成果,锻炼了识图、语言表达等能力。
19xx年8月中旬,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仓皇出逃。40年前中国的都城还曾被哪些列强侵占过?
八国联军对北京进行了灭绝人性的烧杀抢掠。
对此,同学们有什么补充吗?
教师可补充: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刚爆发时人数才两千多人,到19xx年9月却增至10万人。
若学生掌握的资料不够详实,教师可补充以下数字:据不完全统计,联军攻占北京之初,仅王公职官阵亡将校即达640人,阖家引火自焚、吞药自尽、投井而死者有1798人。至于平民百姓的死难者,则不可胜数。
总结说明:“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国宝
学生回忆第二次***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的史实,体会清朝的无能、衰败;同时也提高了对新旧知识进行纵向联系的能力。
结合教材小字、图片内容揭露八国联军的暴行。
同学们踊跃发言:
①杀:八国联军仅在庄王府一带就杀害义和团员1700多人(配合教材插图《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员》)。他们在北京城展开杀人比赛。
②抢:八国联军在北京实际公开抢劫了8天,其后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奇珍,扫地遂尽。”
就连侵略联军也毫不掩饰地供认:“北京今已成为一强盗世界”。
多媒体视频资料播放:八国联军对北京城的劫掠[截取于《中华国耻大事记》(二)之四《国宝呜咽》]贪婪的八国联军连紫禁城中的镏金防火大水缸也不放过,他们竟然把大水缸上的镏金刮得一干二净。
多媒体显示——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给德皇的报告中承认“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更继以私人抢劫,对北京城进行了一年多的大洗劫。《永乐大典》307册,经史子集4.6万余册,四库藏书4.7万余本,宝物XX余件,镀金佛3000余尊等,被尽行劫毁。联军掠走库银达6000万两之多。(配合教材插图《美军抢劫的白银》)
总结并深化
学习了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同学们有何感想?
在学生讨论时,教师深入到各组中去,启发诱导。
这场暴行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一次浩劫,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场灾难。(引导学生看问题应更全面)
针对学生的回答,多媒体显示——
瓦德西在写给德皇威廉二世的报告中承认:“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启发、归纳和总结。)
提问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是什么指导学生看插图《辛丑条约签订的情景》。
各组学生认真思考,热烈讨论,选出代表,说明其观点,抒发其感想:
①八国联军侵华是人类历史上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凶恶的本质;
②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虽然失败了,但它显示了中华民族有着不屈不挠、反抗外侮的光荣传统,我们应继承和发扬。
根据多媒体资料,进一步得出结论:义和团在阻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③我们不会忘记19xx年的国耻和国难,从而更深切地体会到:落后必定挨打。作为学生,我们应该从历史中记取教训,努力学习,掌握本领,为中华之崛起而贡献力量。
回答:19xx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日、俄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19xx年是旧历的辛丑年)。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解释
同清政府签订条约的国家,除了八个出兵国以外,还有比利时、西班牙、荷兰三国,共十一国。
多媒体视频资料播放
《辛丑条约》的签订[节取于《中华国耻大事记》(一)之一《万恶之源》]
大家根据录像和课文,归纳《辛丑条约》的内容。
教师根据学生的归纳书写板书。
各组学生,通过讨论,把条约内容归纳成经济、政治、军事、外交四个方面。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录像中有这样一句话:《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什么这样说?在弄清这个问题的原因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多媒体显示——
半殖民地:指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的国家。
半封建:封建国家遭受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后形成的一种社会形态,原来的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
切换到实物投影仪状态下。
(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平台,提倡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及途径论证观点。但应注意根据课堂时间及学生特点进行调控。)
指导学生做“动脑筋”栏目:结合《辛丑条约》内容,你能谈谈这个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哪些危害吗?
补充材料说明:
列强为了惩罚以义和团为代表的中国人民,竟然按推算的中国人口数字,要每个中国人交1两白银作为“罚金”。
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庚子大赔款”。
教师进一步补充说明:而战后清政府为弥补财政亏欠,不得不大量借外债来偿付赔款。这些外债一般是以中国铁路、矿山的开采权作为抵押。从此,中国的经济命脉就控制在帝国主义手中;清政府的财政收入,除田赋外,几乎全部被帝国主义所控制。
可启发学生用成语形象地比喻这些条款内容(如:虎视眈眈,羊落虎口等),以加深理解、记忆。
各组学生根据“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定义,积极思维,可从下列几个途径论证答案、分析条约的危害:
用课前自制的《中国主要不平等条约比较简表》推论:把《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诸项内容及危害进行对比、逻辑推理,最终得出答案;同时也理出清朝统治(近代史部分)的基本线索之一:中国是如何一步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分析——
经济:
清政府赔款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再加各地赔款,总数达10亿两,这相当于清政府XX年的财政总收入。这些赔款被清政府层层转嫁到人民头上,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沉重的负担。同时,中国的关税、盐税均被帝国主义所把持。
军事、外交:
至于拆毁炮台、在军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节取于[《中华国耻大事记》(一)之三《国中之“国”》使馆界部分]
指导学生做“活动与探究”2——谈一谈:《辛丑条约》中的划定使馆界,与今天的使馆区有何不同?
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加拿大驻华使馆门前,中国卫兵在站岗。
指导学生做“活动与探究”1——议一议:《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总结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是一句典型的卖国名言,
要地驻兵及划定“使馆界”的规定,使从渤海湾到北京城的通道完全处于帝国主义直接控制之下,从此北京大门洞开,大大便利了帝国主义的侵略。这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国防安全。
由学生根据所学、了解的知识进行发挥。但应从根本上指出《辛丑条约》划定的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是“国中之国”,成了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各国公使成为中国的太上皇;而今天的使馆区是在中国政府管辖下的,加拿大驻华使馆门前中国卫兵在站岗就是有力的说明。
政治:
学生表演历史短剧,增强对“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观点的感性认识。
画外音:19xx年12月的某一天,大太监李莲英手执李鸿章的急电,急匆匆地走进慈禧太后的住处,把电文呈上。慈禧太后一看喜出望外。原来电文上说《辛丑条约》未把慈禧列为“祸首”惩办。
李莲英和慈禧的扮演者随画外音做动作。
慈禧:“所有十二条大纲,应即照允!”
李莲英:“遵旨。”
画外音:19xx年2月某日。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这表明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了洋人的工具。
通过以上分析,说明《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均受到帝国主义的控制。所以我们得出结论:至此,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慈禧:小李子,传旨与李鸿章——“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今兹议约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
李莲英:“接旨。”
思想升华
多媒体视频资料播放——马克思的论断[节取于《中华国耻大事记》(二)之三《外交耻辱》]“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安于现状,由于被排斥于世界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援,因此竭力以天朝的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
切换到实物投影仪状态下。
义和团失败后,反清革命兴起。革命代表了民主共和对封建专制的历史否定,在20世纪开始之后成为时代的主流。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辛亥革命》。
若时间允许,可放视频资料:(节取于《中华历史五千年》之《晚清悲歌》有关内容。)
思考马克思的这段话,回顾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现实,得出一个真理:国家要发展、人类要前进,就不能固步自封。今天,我们已经打开国门,拥抱世界。强国之梦,腾飞中华,将在我们这一代逐步变成现实!
承上启下:
学生朗诵《宝刀歌》(秋瑾作)
“北上联军八国众,
把我江山又赠送。
白鬼西来做警钟,
汉人惊破奴才梦。”
回顾已学过的中国各阶层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有哪几次。(归纳出清朝近代时期的另一条基本线索)
总结歌谣
八国联军侵满清,
北京二度被占领。
赔巨款,派驻兵,
辛丑年里泪盈盈。
严禁人民反列强,
清朝变成洋人廷。
学生齐声朗诵。(学生若有歌谣则展示,若没有或编得不理想,则直接看教师的。)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附上课件中采用的照片或图片:
图片:廊坊大捷
照片:八国联军在大沽登陆
照片:八国联军侵占天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八国联军侵华是帝国主义发动的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加深对帝国主义本质的认识。
2、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说明中华民族有着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
难点 为什么说《辛丑条约》是空前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1860年英法联军在北京犯下什么滔天罪行?
生:火烧圆明园
师:可是中国的劫难并没有停止,就在英法联军占领北京40年后,北京又一次被列强占领。这是什么战争?
【讲授新课】
一、原因:为镇压义和国运动
师:看P24小字,找出义和国运动的兴起时间、地点、、领导阶级、口号。
生:1899年,山东,农民阶级、“扶清灭洋”
师:从口号和P24“阅读广场”中,可以看出义和国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生:反帝爱国运动
师:义和国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有什么异同
生:义和国运动只反帝不反清,是反帝爱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既反帝又反清,是反帝反封运动。
师:1900年,义和国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看P24插图,图中写着什么?董军门是指清甘军首领董福祥。义和团运动的迅速发展,引起谁的恐慌和仇视?
生:帝国主义
师:由此可见,帝国主义发动这场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生:为了镇压义和国运动
二、经过(1900.6~8.)
师:找出时间和侵略国家
生:1900年6月,英、法、美、德、意、日、俄、奥
1、侵略国:英、法、美、德、意、日、俄、奥
师:1900年6月,八国联军2000多人,从天津乘火车向北京进犯,统帅是谁?
生:英国海军中将西摩
2、统帅:西摩、瓦德西
师:战斗在京津铁路线上打响,义和国和清军在廊坊、杨村狙击敌人。义和团在廊坊大败侵略军说明什么?
生:中国人民具有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精
3、廊坊大捷
师: 西摩率残部狼狈退回天津。与此同时,聚集在大沽口外的各国军舰攻陷了大沽炮台。看25插图,八国联军大沽口登陆。大沽口在天津市塘沽区东大沽海河入海口。八国联军随后向天津进犯。义和团和清军开始了保卫天津的战斗。7月14日,天津陷落。八国联军从天津出发,沿运河两岸向北京进犯。8月14日,北京陷落。
4、攻占北京
师: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仓皇出逃。在逃往西安的路上,她下令剿灭义和团。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联军的统帅是谁?
生:瓦德西
师:瓦德西是德国陆军元帅。他特许侵略者公开抢劫三天。看P26小字,看看他们在北京的滔天罪行。他们烧杀抢劫,无恶不作,圆明园第二次被毁。看插图《八国联军屠杀义和团》,上面写着什么?齐化门就是今天的朝阳门。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的英勇斗争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看P24导入框。
三、结果:《辛丑条约》
师:1901年,农历辛丑年,英、法、美、德、意、日、俄、奥、比、西、荷11国与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看插图,左边是11国公使,右边是清政府代表庆亲王奕劻(前)、李鸿章(后。)条约的内容是什么?
生:①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②北京的东交民巷划为使馆区,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③清政府向各国认错道歉,并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④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
师:①是哪方面的规定?
生:经济
师:赔款本息共计9.8亿两,加上各省各地方的教案赔款(约3000万两),总数超过白银10亿两。当时清政府每年财政收入只有8千多万两,这相当于清政府12年的总收。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当时中国人口4亿5千万,赔款4亿5千万两,用意在要每个中国人都要向他们交1两白银的“罚金”。这是侵略者要通过赔款来惩罚、污辱所有的中国人。②是哪方面的规定?
生:外交
师:危害是什么?
生:使馆区成为国中之国,各国公使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师:③是哪方面的规定?
生:政治
师:危害是什么?
生: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师:④是哪方面的规定?
生:军事
师:危害是什么?
生:便利侵略者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和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
四、影响
师:《辛丑条约》是一个空前丧权辱国的条约。从此,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生: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板书
一、原因:为镇压义和国运动
二、经过(1900.6~8.)
1、侵略国:英、法、美、德、意、日、俄、奥
2、统帅:西摩、瓦德西
3、廊坊大捷
4、攻占北京
三、结果:《辛丑条约》
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