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案【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初中历史教案【5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篇1
一、课题背景: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探索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人格,真正体现变“教我学”为“我会学”的新观念。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实现个性发展,使自身素质优化,对现有的。教学模式、组织、文化、观念来一个大的重建。
二、概念的界定
自主学习,是对教学模式、教学组织、教学观念来一个巨大的转变。简言之,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变“讲堂”为“学堂”,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获得知识,而且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合作,使学习不再仅仅为了获取“分数”,而且在学习中获得成长的经验。总之,“学习一生有用的东西”,“教是为了不教”,需要对现有教学方式的一种来一个根本的转变。
三、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学说高度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在教育中我们需要高扬“人”的旗帜,旗帜鲜明地反对对人的摧残和人的异化。
2、人本主义理论。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而不是以分数为本。
四、研究的目标
1、改变注入式的教学程式,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2、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使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逐渐为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并成为教学的常态,追求师生共同发展的生态课堂。
3、使教学变得高效和轻负担,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使学校和课堂成为学生和教师共同发展的快乐家园。
五、研究内容
1、发展性课堂教学的研究。所谓“发展”,就是变化和改变,是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一系列积极的变化。“发展”是与自身的原有状况做比较,是纵向比较,而非横向比较。发展性课堂教学是为学生一生服务的教学,它立足现在,面向未来,让学生“学习一生有用的东西”
2、教学案一体化研究。教学案一体化有利于沟通教与学、讲与练、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能够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从而使“素质”发展有了时间和空间。
3、基于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的高效教学模式研究。要教学高效,首要在于模式的高效。要积极研究和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的高效教学模式。
六、研究的过程
1、学习当代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我们认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学说,学习生本教育、发展性课堂的有关理论,学习了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理论主张,积极开展讨论,逐步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2、先进教学模式的引进和应用。到外地学教取经,积极探索高效教学模式。从集体备课入手,教师相互听课切磋,积极探索学生自主、积极高效的教学模式。
3、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方式的探索实践。在班级中尝试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分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尝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为新模式的构建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七、困惑与建议
1、长期注入式的教学使部分教师和学生的观念逐渐固化,新的教学模式和观念在部分教师和学生的心中很难扎根,任务还很艰巨。
2、老师个体的探索终究力量有限,要形成合力尚须全体教师合力探索,如此方能攻坚克难,取得成效。
3、“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关系如何处理,尚须认真探索。仰望“素质教育”的星空,但面对的是功利教育“分数至上”的现实。如何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能够在“应试”上不输,需要一个高效的应对模式。
八、研究对象
林州市临淇镇第一初级中学的全体学生。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本课时讲述了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正常友好交往的基本原则——尊重与平等,它对指导学生如何与人交往,提高社会生活技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尊重、平等的重要性和真正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父母、邻居、同学、外地人、残疾人的品质,使学生认识到人格的尊严,平等待人,引发人生价值的思考。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让学生有意识地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教学方法:
情境表演、讨论。
教学准备:
让三、四个学生准备情境表演。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沟通与理解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地沟通、理解的技巧。其实,能够沟通与理解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双方的相互尊重和平等待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尊重与平等。
[幻灯片]二、尊重与平等
[老师叙述]下面,通过观看王丽同学上初中后遇到的几件事情,请大家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情境表演一:
[幻灯片]展示演员表(主持人及解说:老师;演员:两位学生。)
[表演]王丽上了中学之后,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她常常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写信、写日记。有一次,妈妈看她在房间里呆了很久,怕她学习太累了,想叫她休息一会儿。于是,妈妈一边推门进去,一边说:“小丽啊,做作业那么久了,休息一下吧。”王丽一听是妈妈进来了,赶紧把日记本放进书桌的小抽屉里。妈妈看她神神秘秘的,就笑了笑说:“什么秘密啊?”王丽支支吾吾地说:“没什么。”其实,在她心里已经想好了明天要去买把锁来。(暂停)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王丽的妈妈是去偷看王丽的小抽屉了还是没有去偷看?请同学分别谈谈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有的同学认为当妈妈的一定很好奇,想看看抽屉里究竟是什么,她也是关心自己的女儿。有的同学则认为妈妈知道那是王丽的秘密,觉得应该给她私人的空间,所以不会去偷看的。
[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都对妈妈接下去的行为进行了猜测,并谈了自己的理由,我们就看看下面的事情到底是怎样发展的吧。
[继续表演]第二天,王丽正准备去买锁,妈妈却微笑着走进来,说:“这把小铜锁送给你,爸爸妈妈知道你的想法,你长大了,希望有自己的空间,我们尊重你。”王丽拿着这把锁,不知道面对父母的信任还应不应该把抽屉锁起来,她觉得很为难。
[教师提问]王丽的妈妈的做法你是不是感到很意外?
你从妈妈的做法中感受到了什么?
你觉得王丽应该把抽屉锁起来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有的同学认为要锁起来,万一被妈妈看了,秘密就没了。大多数同学认为不用锁了,既然妈妈把锁送给了你,说明她尊重你、信任你,那你也应该尊重和信任她。
[教师总结]正如大多数同学所想的,王丽没有使用这把小锁,而是一直让它在抽屉里静静地躺着。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了尊重和平等是相互的,父母应该尊重你,你更应该尊重父母,大家是不是知道以后该怎么做了啊?
[教师叙述]过了几天,王丽在小区里又碰到了一件事。
情境表演二:
[幻灯片]展示演员表。(略)
[表演]一天,王丽和同学龚倩在王丽住的居民小区里玩,王丽看到开修鞋铺的老大爷,主动打招呼说:“张爷爷,您好,有什么我可以帮忙的吗?”老大爷说:“谢谢,你已经帮我打扫好几次卫生了。”龚倩悄悄地问王丽:“这个人是谁啊?”王丽说:“他是一个外地来的老大爷,在这里开了个修鞋铺,我们小区里有好几个外地人,有的开商店,有的卖早点,还有的修自行车。”龚倩说:“你怎么对他们那么好啊,我们和他们不一样的,尤其是那个修鞋的大爷,手总是黑呼呼的。”(暂停)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龚倩的说法对吗?
如果你是王丽,你会怎么回答龚倩?
[学生讨论]一般同学都会说龚倩的说法是不对的。如果自己是王丽,他们会说“人与人之间是一样的、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不应该看不起别人”等。
[教师叙述]大家说得很好,让我们看看王丽是怎么说的。
[继续表演]王丽听了龚倩的话,郑重地说:“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不管他们从事什么职业,只要是正当的,就应该得到尊重。”龚倩听了之后感到很惭愧,低声说:“我懂了,我以后不会再看不起他们了。”
[教师总结]从这则小故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人与人之间应该尊重、平等,不能因为工种的不同而看不起别人的劳动。外地人来异乡打工,我们作为本地人应该帮助他们,而不是藐视他们,我相信你们知道以后应该怎么做了,是吗?
[教师叙述]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件王丽在学校里遇到的事情。
情境表演三:
[幻灯片]展示演员表。(略)
[表演]又有一天,王丽去上学,在学校的楼梯上,她遇到了她们班的一位腿有残疾的同学,于是她就走上前,说:“我扶你吧。”“谢谢你。”当她们走进教室时,看到两个调皮的男生在模仿她走路的样子,那位同学伤心地哭了。(暂停)
[教师提问]你们认为那两个男生的做法对吗?
如果你是王丽,你会怎么做?
[学生讨论]一般同学都会说他们不对。如果自己是王丽,会骂那两个男生,不许他们嘲笑残疾人,应该尊重和帮助残疾人。
[教师总结]那么,我们看看王丽她是怎么做的。
[继续表演]王丽非常生气,上前阻止他们说:“你们这样做,实在是太不尊重别人了。我们大家都是平等的。想一想,如果你的腿有残疾,还受到这样的嘲弄,会有什么感受呢?”那两个男生被说得哑口无言。
[教师总结]从上面的这则小故事中,我们知道了应该尊重同学、尊重残疾人、帮助残疾人,而不应该是嘲笑、讽刺残疾人,大家说对吗?
[教师提问]感谢几位同学的精彩表演。从以上的三则小故事中,我们都知道了人与人之间应该尊重、平等。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尊重他人、平等待人呢?
[学生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
[教师归纳]大家都说得很好。我们应该
(1)平等的尊重他人的劳动。
(2)平等地尊重他人合法合理的选择。
(3)平等地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
(4)平等地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是不同的,思想不同、职业不同、观念不同,但尊重与平等地对待他人,这个是相同的,也是最起码的。最后送大家一句话:你可以不喜欢他,但你不可以不尊重他;懂得尊重与平等,收获豁达与平和。让我们互相尊重、平等相处,让这个世界充满爱吧!
[结尾]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并同时展示尊师爱生、捐款助残、关爱残疾儿童、关爱老人等图片。
课后作业:写一写,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你体会最深的是什么?
最让你感动的又是什么?
对你以后的生活又有什么影响呢?
教学提纲:
二、尊重与平等
1、生活需要尊重与平等
(1)情境表演一:父母与子女间的尊重与平等
(2)情境表演二:对外地人的尊重与平等
(3)情境表演三:对残疾人的尊重与平等
2、如何尊重与平等对待他人
(1)平等的尊重他人的劳动
(2)平等地尊重他人合法合理的选择
(3)平等地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
(4)平等地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初中历史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蒙古灭西夏与金的原因,讲述蒙古灭西夏与金的过程,理解蒙古灭西夏与金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蒙古灭西夏与金的过程。
【难点】
蒙古灭西夏与金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法。
教师展示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词,并提出问题:诗词中有这样一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描写了我国古代杰出的历史人物,其中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有什么呢?学生回答:统一了蒙古。接着教师追问:在此之后蒙古又展开了哪些战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从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之前所学思考:面对蒙古草原分裂割据的局面,成吉思汗做出了怎样的举动?
学生回答: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同时被拥立为大汗。
教师追问: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草原之后,如何使蒙古族发展壮大的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草原后,建立了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把蒙古人按编制组织起来,平时生产,战时出征;组建了一支有一万人的护卫部队;建立了司法机构;创制蒙古文字。
(二)过程
教师出示《蒙古灭西夏与金》的示意图,并提问:随着时间的发展,蒙古统一全国的条件渐渐成熟,那么蒙古统一全国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学生回答:成吉思汗首先率领蒙古军队进攻西夏,1227年西夏灭亡。之后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1234年,蒙古灭金。
教师补充讲解:在成吉思汗率军进攻西夏时,在六盘山去世,西夏与金均是成吉思汗的继承者所灭。
教师追问:在蒙古灭西夏与金的过程中,西夏、金、南宋又是怎么做的?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西夏向金求救,但由于西夏曾与金交恶,金朝拒绝支援西夏。南宋不顾北宋灭亡的教训,与蒙古联合夹击金朝,导致金朝灭亡。
教师继续提问: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唇亡齿寒,做事目光要远大,不要局限于当前的利益。
(三)意义
教师展示《蒙古灭西夏和金之后的形势图》,并提问:蒙古灭西夏和金的历史意义何在?请同学们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进行5分钟的讨论,之后派小组代表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蒙古军队南下进攻南宋,双方之间的战争前后持续了40多年。
教师展示史料,并提问:面对强大的蒙古,为何南宋迟迟未能攻下,请结合史料及所学谈谈你的认识?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1、蒙古善用骑兵,但宋军善于守城战和水战,宋军可根据地理形势对抗蒙军。
2、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使得蒙军损兵折将。
3、宋朝人口数量庞大,故和蒙军保持了长久的对峙局面。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请学生担任小老师带领学生共同复习本节课所学。
作业:成吉思汗的继任者忽必烈建立了元朝,他建国后的措施有哪些?课下搜集资料,下节课交流讨论。
初中历史教案 篇4
西周的兴亡
【课程标准】:了解西周的更替,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识记周武王灭商、西周的建立与结束;理解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文史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与能力,以及分析比较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心向背决定战争的结果,客观历史地认识分封制的作用,认识到正确根据变化了的形势,调整统治正确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而分封制实行的必要与其得以维系的缘由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大家看过电视《封神榜》吗?谁来说说它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而导入。
注意引导学生神话作品与历史的差别是非常大的。 用学生熟悉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文艺作品
二、西周的建立
1、周族的发展:简要讲述。
2、周灭商:抽学生来讲周灭商的牧野之战,并要求学生概括出一个相关的成语来。并谈一谈这一战的胜败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3、西周的建立:学生一起说西周的建立时间与建立者。教师运用书上的地图说明西周的来历。
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
让学生通过分析认识人心的向背是战争胜败的最关键性的因素。
观察地图、识读地图
三、分封制
1、学生一起阅读教材以后,抽一学生来主持:对其余的学生进行提问。
由学生来主持,热情很高
参与积极
可能的问题: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都分封的是些什么人?主要有哪些诸候国?分别在哪条大河流域?诸候与周王之间有什么样的权利与义务?起了什么作用?你认为分封制能长期的巩固西周的统治吗?
2、学生或教师进行归纳整理。 有关分封制利与弊的分析,为以后春秋的学习打下基础。
培养、提高归纳概括能力
四、西周的结束
点出西周末年,由于各种矛盾交织,决定了西周灭亡的必然命运。最终在周幽王在位时的前771年,被犬戎攻破镐京而统治结束。
要求学生阅读书上的小字找找西周在周幽王时灭亡的主、客观原因有哪些?
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原因,训练概括能力
五、小结全课:学生来小结全课的内容。教师补充。
六、学习与探究:学习测评,阅读“史海拾贝“。
布置作业:心得与疑问。
【教学后记】
初中历史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郑和远航的盛况所体现的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在世界的先进地位,以及郑和远航增进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这些史实,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材分析】
本课重点是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标志着我国古代航海事业发展达到了顶峰,是我国古代经济发达的体现,同时也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精神。学习这一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重要作用。另外,郑和下西洋后,中国文化进一步影响到亚非地区,郑和远航架起了中国同亚非各国友谊的桥梁,在郑和船队到达的很多地方,都有纪念他的遗迹,影响至今,意义深远。
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教学过程】
一、郑和下西洋
1、郑和下西洋的概括
将郑和的航海与同一时期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作一简单比较,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郑和下西洋不仅时间早,而且航海规模之大、远航次数之多,以及涉及的地区范围之广,在世界航海都是空前的。
人物地点时间次数人数船数
郑和下“西洋” 1405~1433年7次27800人大号宝船63艘(共百余艘)
哥伦布到达美洲1492~1504年4次1000~1500人17艘
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1497~1498年1次160人4艘(一说3艘)
船只大小
大号宝船长44.4丈,宽18丈(淮尺),折合公制长151。8米,宽61.6米
旗舰100吨,长24.5米,宽6米,其他二舰50吨、40吨
120吨100吨50吨
2、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学生讨论、归纳。
(1)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2)指南针的广泛使用;
(3)郑和个人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明朝造船技术的发达。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4、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观察《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4枚),请学生结合各枚邮票的内容,弄清各幅画面所反映的史实,概括一下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
二、戚继光抗倭
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1、倭寇骚扰中国沿海
2、戚继光抗倭
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可分组讨论后回答)
基本概括为四点:首先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心向背”;二是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三是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一种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而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则无可争议地成为另一个原因。
小结: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人民的支持下,肃清侵扰我国东南沿海的倭寇,这是历我国人民抵御外侮的第一次胜利,捍卫了中国的主权,保障了我国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学习这一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体会到“得道多助”、正义必定会战胜邪恶的道理。特别是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赢得了后世的尊敬,在民间具有强烈而深远的影响。在我国历,每当遭受外敌侵略之际,戚继光都会成为一面激励人民斗志的旗帜。)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出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歌词片段: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为什么澳门被称为“妈港”?
由学生在课上简要讲述葡萄牙殖民者是如何攫取在我国澳门居住权的。
1、16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侵略活动;
2、1533年,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3、1557年后,长期居住,但澳门主权属中国;
4、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
小结:明前期,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郑和七下西洋,同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频繁,属于友好交往;明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斗争,并取得了胜利,然而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却日益尖锐,于是就有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并在那里开始了殖民活动。后两者表现为冲突和战争。明代对外交往的特点的演变,非常直观地反映了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落后了。
作业: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