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二年级教案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5篇)正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5篇)》

时间: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5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

第3课时 认识米、用米量

教学内容:

第4课时 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

课本5页及练习一第7、10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用具:

刻度尺,各种弯的、直的实物若干,如:牙膏盒、吸管、绳子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员叔叔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的,当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较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

1、感知线段的直

师:请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的曲的吸管、铅笔、绳子、铁

丝等。

学生汇报。

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

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

师:请大家互相坚持谁拿对了,谁拿错了,并且互相纠正。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

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师:假如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那样都有两个端点。

3、从实例理解线段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按自己的想法把没两点连结起来。

教师在黑板出示:

学生操作,指名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

师:同学们画的这些线都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

师:大家说得好,请同学们看看、想想教科书第页“做一做”的图下面那句话和三条线。

小结:我们就把像课本第5页中间的图叫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比如书本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的吸管都可以看作是线段。

学生找出身边的“线段”,并说一说、评一评。

4、量线段和估线段

师:线段可以量度吗?

让学生量一量课本第页上面线段的长度,并说说量法。

小结量法:先把尺子上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教师出示横、竖两条同样长的线段,请学生估计这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或者同样长呢?

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学生通过用尺子量度,发现这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

小结:不太长的线段通常用厘米和米可以量出它的长度。而生活中的线段有时需要估计一下,有时又要通过实践来得出正确的结论。另外,同样出的两条线段,往往人们会觉得竖放比横放长,这是视觉的误会,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这个问题。

5、画线段

教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

学生尝试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

让几个学生演示怎样画线段,大家评价哪种方法好。

学生操作后汇报。

请方法好的学生再演示一遍,并边画边说。

教师出示断了3厘米多的断尺让学生讨论:怎样用这把断尺画出3厘米出的线段?

小组讨论,试画。

小组派代表汇报。

师:刻度尺有不同的标记方法,只要掌握画法就能准确画出线段。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下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

2、想一想,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

师:你们明白消防员叔叔为什么一接到任务后马上从铁管滑下来,而不走楼梯了吗?

生活中运用这个原理的例子还有很多,你们能说说看吗?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外作业

完成第5页的做一做,用卷尺量一量周围环境,量跳远距离。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会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

3、会比较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一千米有多长?生活中有那些距离是千米?

2、走1千米大约要多少时间?跑了?

3、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二、新课

1、教学例3

问:大家知道三峡吗?我们的三峡大坝呀,全长2300米,他长吗?

我们北碚有一条高速公路叫什么?谁知道?

其中有一条隧道,长6公里

你门说,大坝和隧道谁长?

学生思考,回答

小组讨论后汇报自己的想法

一可以把千米换成米,还可以把米换成千米

2、练习

(1)对口令,选择合适的单位

教室长8()公路长800()飞机飞行高度8000()火车每小时开60()

(2)说说大约几千米

引导学估计

1675千米大约是多少千米那4850米呢?

(3)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作业

练习十二1-4

2题,学生看题目要求和图,理解了题目的意思后在做

学生独立作业

四、课后记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79页例4,80页课堂活动,81-82页练习十二5-9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体会毫米的实际长度

2、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3、会选择正确的单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千米有多长,生活中的1千米呢?

2、千米和米有什么关系?

3、3657米大约是多少千米?4567米呢?

二、新课

1、教学例4

学生拿出直尺,请观察,直尺上长度单位都有哪些?

学生逐渐观察得出许多小格,这每一个小格是1毫米,也可以说是1mm,学生读

这些小格把1厘米分成了几份?

学生观察数

得出分成了10份,那么一厘米就是多少毫米呢?

1厘米=10毫米,学生读

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

2、感知1毫米

请你用手指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

学生自己比划

生活中有1毫米的物体吗?

拿出2分硬币,量一量有多厚,大约是毫米

还有吗?

学生在量

3、整理长度单位

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

你可以把他们从大到小排一排吗?

教师板书: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相邻两个单位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三、练习

1、80页1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2、80页2、3

学生测量

3、完成81页5-9

四、课后记

五、时分秒

1、能认识,写钟表的具体时刻

2、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3、能进行时分面的简单换算

4、能计算经过时间,知道珍惜时间,会合理安排时间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二数上册教科书第6———8页例3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使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增加和减少及移多补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理解移多补少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圆片。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出示例3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根据这2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看茄子老师也给我们提出了问题(课件呈现)

师: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怎么办?

二、操作思考,解决问题。

1、引导操作

(1)请小朋友拿出准备好的圆片,跟着老师一起动手摆一摆。

小军有8个,在第一行摆8个红圆片。这8个表示谁的?(板书:小军)

芳芳有12个,在第二行摆12个蓝圆片,注意摆的时候要一一对应地摆整齐。这12个十芳芳的。(板书:芳芳)

(2)看着圆片图,你知道了什么?

想一想,怎样用虚线分一分,就能一眼看出多4个或少4个的?

边指边说:这儿的8个是和小军同样多的,这4个是比小军多的。

用铅笔代替虚线把你的圆片也分成这样的两部分。

(3)我们知道了小军比芳芳少4个,芳芳比小军多4个,也就是相差4个(板书:相差4个)。现在两串彩珠不相同,怎样让两串彩珠同样多呢?(出示:不相同→同样多)请大家想一想,先动手摆一摆,移一移,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看看谁想的办法多。

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

组织学生交流摆成“同样多”的方法。

(1)小军的添上4个,就和芳芳同样多。

追问:为什么添上4个就同样多?

谁再来说说怎样让小军的彩珠和芳芳同样多。

师:相差几个,少的添上几个就同样多。(板书:添)

(2)芳芳的去掉4个,就和小军同样多。

追问:为什么去掉4个就同样多?

谁再来说说怎样让芳芳的彩珠和小军同样多。 师:相差几个,多的去掉几个就同样多。(板书:去)

(3)把芳芳的移2个给小军,两串彩珠就同样多。

追问:为什么只要把芳芳的移动2个给小军,两串彩珠就同样多?

谁再来说说怎样移动两串彩珠就同样多的?

师:相差4个,只要移动4个的一半给少的救同样多了,这个方法叫“移多补少“(板书:移)。

提问: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师:只要两串彩珠同样多,都是可以的。

3、整理方法。

师:刚才我们通过动手操作,使小军和芳芳的彩珠变得同样多,还记得这些方法吗?谁来说说都有哪些方法?(学生回忆并作答,师结合电脑演示3种方法)。

这些方法你都会了吗?动手再试一试,把这3种方法都摆一摆,说一说。

4、回顾反思。

师:今天我们不仅要学会不同的方法,白菜老师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呢。(课件出示)

师:回忆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比如:把两串数量不相同的数量变成同样多,我们刚才是通过什么来解决的?(摆圆片)

师:对,动手操作可以帮我们来解决问题(课件显示)

刚才把两串彩珠变成同样多,我们想出了几种不同的方法?

师: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课件显示)

师:这些都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好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用到这些方法来学习数学。

二、巩固练习。

1、动手摆一摆(“想想做做”第1题)

(1)按要求用小棒摆一摆:第一行摆15根小棒,第二行摆9根小棒。

师:让两行小棒同样多,你有什么办法吗?

(2)先动手摆一摆,再填空。

(3)追问:你有哪些方法让两行小棒同样多?

(板书:去4个,添4个,移2个)

2、看图填空(“想想做做”第2题)

(1)第(1)题

看图说题意。让学生先填空,再交流。

追问:梨比苹果多,梨去掉7个就和谁同样多?

苹果添上7个呢?

想一想:这道题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吗?为什么?

(板书:双数)

(2)完成第(2)题。

看图说题意,独立思考,完成填空。

追问:大力比明明少20张,为什么明明只要送给大力10张两人就

同样多了?(板书:一半)

(3)补充题

苹果比梨多5个,

苹果去掉()个就和梨同样多。

梨添上()个就和苹果同样多。

师:回忆一下我们今天学的这几道题的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带领学生读一读板书)

小结:相差几个,去掉几个就同样多;

相差几个,添上几个就同样多;

相差几个,移几个的一半就同样多。

3、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第3 4题,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独立思考,在书上做好,师巡查,反馈。让学生自己说出理由。

板书设计:

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不相同→同样多

相差几个

小军:○○○○○○○○添几个

芳芳:○○○○○○○○ ┇○○○○去几个

双数移一半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6页例2,例3,“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4题,倍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

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同学们认识,它就是小狗菲菲,小学数学教案《倍的认识教案》这节课,我们的新朋友菲菲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同学们原意吗?

2、学生活动。

师:上课前,老师请一些同学上来。

师叫3名女同学站在第一排,再叫6名男同学站在第二排(3个3个地站在一起)。

师:第一排有几个女同学?(3个)第二排有几个3?(2个3)

生回答后,师引出课题:像这种情况,我们就说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道,学习“倍”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教学例2)

菲菲有三个好朋友,他们正在用小棒摆正方形,下面我们来看看他们摆的情况,用了多少根小棒。(课件演示例2中第一个小朋友,摆了一个正方形)

学生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生:摆了一个正方形用了4根小棒。

4根小棒还可以说是几个?

生:一个4根。

下面我们来看看另外两个小朋友,他们摆图形的时候用了几个几根。

出示例2中另外两个小朋友摆的两个和三个正方形。

学生观察。

学生说自己的发现。

引导学生得出:2个4根,3个4根

(板书:2个4根,3个4根)

揭示倍的含义,指出第三个学生摆的小棒说:第三个同学摆了3个4根,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

让学生反复说几遍。

(2)巩固“倍”的概念。

判断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几倍?生解答时,师要求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3)教学例3。

①出示例3,问:同学们会摆吗?下面,同学们自己动手摆摆看。

②要求第二行有几个图片,应怎样列式?为什么?

③小结: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拍手游戏。

师拍表示一倍的次数,生按要求有节奏地拍表示几倍的次数。

2、76页“做一做”。

3、78页第1题。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倍的认识

教学目标 :

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2、利用“倍”的概念,能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问题,感受“倍”在生活中的存在、含义与作用。

3、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

建立求倍数的计算思路。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叶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展示多媒体图片:学校里两个队正在进行拔河比赛,男生队有3名队员,女生队有6名队员,请孩子们猜一猜是哪个队将取得胜利,并说出理由。

引导孩子说出:女生会赢,因为6个女生比3个男生多3个人,或者是男生比女生少3个人,或者男、女生的人数不一样,这场比赛不公平等说法。

教师:要想知道结果,咱们先把他们的人数用小棒摆一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动手操作。

教师示范摆,先摆第一行的3根,再摆第二行,摆第二行时要3根3根地摆,一共摆6根小棒,学生再摆。

同桌检查,你是老师这样摆的吗?

教师:请孩子们仔细观察,我们把第一排的3根小棒看成一份,那么第二排的小棒里有几个这样的3根呢?把你们的小棒移动一下让我们能很清楚地看出第二排里有2个3根吗?请一个孩子上讲台移一移。

教师:把每3根小棒放在一起,我们这样摆就能很清楚的看出第二排的小棒有2个3根。那么第一排有3根小棒,第二排有6根小棒。6里面有几个3呢?6里面有2个3。(板书)。

6里面有2个3,我们也可以说6是3的2倍(板书)。我们一起来说说这句话。(学生边说老师边指黑板)。再请两个同学起来说一说。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2)教师揭示倍的含义。

指着学生摆的两行小棒小结:第一行摆了3根小棒为一份,第二行摆了2个3根是2份,我们就说,6里面有2个3,6是3的2倍。

(3)教师在第二行添上3根小棒,问:第二行里有几个3根?第二行的小棒数是第一行的几倍呢?

让同桌学生两个互相说一说,然后指名说。再添上3根呢?

(4)摆一摆,说一说。8是4的几倍?8是2的几倍?

(5)拍手游戏

教师:孩子们学得真好,我们还继续学习,你们有信心吗?让我们用掌声来激励自己。

先由老师拍,第一次拍两下,第二次拍4下,问孩子:第二次拍了几个两下,第二次拍的是第一次的几倍?

再由师生对拍,老师拍1下,要求孩子们拍的是老师的4倍,老师拍2下,要求孩子拍的是老师的5倍。

2、教学例3。

(1)教师摆。

第一行摆:2片枫叶

第二行摆:6片黄叶 问:黄叶的片数是枫叶的几倍?你是怎样知道的?引导孩子挪动第二排的树叶,2片为一份,可以看出两排树叶之间的关系。

摆一摆。有什么发现?(把6片叶子每2片分一份,可以分三份)用除法怎样表示?

板书:黄叶的片数是枫叶的3倍。

6÷2=3

(2)教师摆第三排叶子。

问:绿叶的片数是黄叶的几倍?你是怎样知道的?挪动第三排的树叶,6片为1份,摆一摆。有什么发现?(把12片叶子每6片分一份,可以分两份)用除法怎样表示?

板书:银杏叶的片数是黄叶的2倍。

12÷6=2

3、教学例4。

小朋友去参加植树活动,第一小组的小朋友高兴地告诉大家:“我们植了7棵树。”

第二小组的小朋友说:“哈哈,我们小组植的棵数是第一小组的3倍哟!”

那么第二小组植了多少棵树? 7×3=21(棵) 则第二小组植了21棵树。

4、新课小结:这节课你都知道了什么?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我们就说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5、比一比,看谁答得好。

看多媒体图片并填空,同时说出理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争)

三、巩固练习

老师的年龄是4的倍数,请孩子们猜一猜老师多少岁了。

四、总结课堂

教师:现在我们再去看看那场拔河比赛,观看多媒体录像,女生赢了男生。为什么呢?

引导孩子们说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倍。

今天我们认识了“倍”这个新朋友,生活中有很多知识是和“倍”有关的。

只要你认真观察,还会发现数学王国的许多乐趣。

今天哪个小组表现的最好?你能找到这里的倍数关系吗?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之间存在倍数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