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二年级教案 > 二年级语文《蜜蜂引路》教案(精选12篇)正文

《二年级语文《蜜蜂引路》教案(精选12篇)》

时间:

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本页是细心的小编帮助大家整编的二年级语文《蜜蜂引路》教案(精选12篇),欢迎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蜜蜂引路》教学案例 篇1

主要内容提示:

<<蜜蜂引路>>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介绍了列宁把不会说话的蜜蜂当作向导,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养蜂人;告诉学生只要善于观察和思考,许多好像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能体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2、学会8个生字,理解“引路、附近”等词语的意思,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体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难点:生字字形的掌握。体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卡片、挂图、课前收集蜜蜂和列宁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蜜蜂”。

生:书空“蜜蜂”。

师:注意“蜜”,它和哪个字很相似?

生:茂密的密。

师:它的下面是个虫字底,表示跟什么有关?

生:跟昆虫有关

师:蜂呢,怎么记住它?

生:用换偏旁的方法,峰、锋

师:大家都知道蜜蜂会采蜜,其实它还有一项本领,就是“引路”(板书:引路)

师:“引路”什么意思?

生:带路。

师:谁来读课题,

生:齐读。

师:读了课题后想知道什么?

生:蜜蜂给谁引路?蜜蜂怎么给人引路呢?

师:这个问题很有价值。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师: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范读课文)

生:打开课文119页,听范读。

师:蜜蜂给谁引路?

生:列宁

师:你知道列宁吗?

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简述。

师简介列宁的生平(列宁是前苏联人民的伟大领袖,相当我们国家的毛泽东主席。列宁建立和领导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蜜蜂把列宁引到哪里去呢?自由读第一自然段,遇到带拼音的生字多拼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老师也发现第一自然段有很多生字宝宝,我们一起跟它们打打招呼。出示卡片

生:齐读、开火车读(师提醒“斯”是平舌音,“谈”是前鼻音)

师:我们在预习时还帮生字找到了词语朋友,我把它们请到黑板上。(粘贴词语卡片)

生:齐读、个别读。

(1)理解 莫斯科

师讲解:他是前苏联的一大城市,也是现在俄罗斯的首都。出示生字卡片,认读:莫、斯(注意读准平舌音。)斯(与“期”区别)

(2)附近

师:说说哪些同学坐在你附近?还有说说学校附近都有什么?

生:我的附近有某某同学,学校附近有文具店。

(3)派人

师:谁给找找朋友?

生:指派、派遣

(4)谈天

师:你能给它换个词吗?

生:聊天、谈话

师:你们不仅会换词,还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点评:在词汇教学中,重点是准确的理解词义,因为只有正确的理解词义,才能够正确的去应用。一些抽象的词语就需要放在语言环境中,让学生结合上下文细细的体会,联系实际生活经验感悟词语意思更容易水到渠成。

师:大家已经和词语交上了朋友,我们把他们请回到课文中,相信大家会读得更流利。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列宁的住处。教师简笔画:莫斯科 小山 房子

生齐读。

师:列宁和养蜂人的关系怎样,你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生:他们的关系很好,“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来谈天。”

师:你从哪个词看出来?“常常”。你也能给他换个词吗?

生:经常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

师:列宁想和养蜂人交谈什么事,他为什么这一回要亲自去?找到蜂人了吗?

师:(指名朗读第二自然)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同桌交流一下。列宁为什么亲自去找养蜂人?

生: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

师:哦,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二是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所以就亲自去找)

师:“亲自”什么意思?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就是自己的意思,我感觉他遇到困难不退缩,而是想办法解决问题。

师:列宁真是不怕困难。能读出你的体会吗?

生读句子“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

(自由练读,个别读,师评。个别读,齐读)

师:往常,你能换成什么词?(平常)比较两个句子:两个带点词意思一样吗?

出示小黑板:

a、列宁常常请养蜂的人来谈天。

b、经常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去找。

生:不一样,我把两个次进行交换,带到句子里去读,发现句子意思变了。

师:你真有学习方法。相信你越来越聪明。

导: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找到了吗?是怎样找到的?

五、学习课文第三自然:(自读自悟)

带着问题,学生轻声自读课文第三段。

师:列宁找到养蜂人了吗,你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生读最后一句话

六、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师(出示挂图)看——想。图上画着谁?他们的表情怎样?会说些什么话?

生: 惊讶  认读“讶”。

师:你做个惊讶的表情。

生做动作

点评:通过模拟养蜂人突然在自家门口见到列宁时感到惊讶的语气和表情来理解文中句子,达到“眼中有物,心中有情”的效果。

师:课文是怎样写的,我们来读读。和同桌分角色读。

(个别读,评价)。

生生读, 齐读。

师:列宁是怎样回答的?

生接着读列宁说的话。重读“向导”“领”并理解

七、深读课文(研究第三自然段)

师:蜜蜂真的会给人引路吗?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

带着问题,学生轻声自读课文第三段,并用划线画出有关词句。

小组讨论并纠正。(老师巡视,加入讨论并纠正)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三段并由组员回答。老师板书:花丛,蜜蜂、园子、小房子) 师:师:列宁是怎样观察的?读一读。

生:读“他仔细------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

师:看到园子旁边的小房子,列宁会怎么想呢?

生:他会想,这里是不是养蜂人的家呢?

生:他回想,这可能是养蜂人的家吧。

生:列宁看到园子的小房子回这样想,这房子一定是养蜂人大家。

师:为什么会是养蜂人的家呢?

生:因为蜜蜂都飞到园子里去了。说明这里是蜜蜂的家。养蜂人一定住在附近,所以园子旁边那座小房子一定是养蜂人的家。

师:列宁走过去敲那所房子的门,这房子是不是养蜂人的家?

生:这所房子是养蜂人的家。

师:书上是怎样说的呢?

生:开门的果然是那个养蜂的人。

师:你们真聪明,列宁也是这样想的,结果开门的真是养蜂的人。事实和列宁想的完全一样。这里用了一个什么词呢?(果然)读读最后一句。

学生用果然造句。

点评:这样去引导学生注重从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比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要好的多。同样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想如果能经常这样引导,不仅能使学生对词义有确切的理解,而且可以逐步培养学生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的能力。

你们从列宁身上看到了什么?

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老师板书)

师请几名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小组读,齐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同桌讨论并画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线路图,并口头说一说:列宁在蜜蜂这个小向导的“指引下”找到了养蜂人。

师:谁来说一说,画一画?

学生简述,画简笔图。

师小结:列宁由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果然在蜜蜂这个小向导的“指引下”找到了养蜂人。我们再一起感受列宁的这些好品质。

生齐读全文。

师:你有什么收获?想说点什么?

八、归纳拓展

师:列宁找到养蜂人,他们见面后还会说些什么?

同桌对读,分角色读,并口头交际。(续编故事

总评:

在这节课里,我能按照预设的目标进行教学,贯彻新课标的理念思想,让学生反复读书,在读中理解课文的含义,并用多种形式开展教学,如:小组合作、同伴交流、师生对读。并把握课文的重点难点,利用简笔画画出列宁怎样通过蜜蜂找到养蜂的线路图。从整节课来看还存在着许多缺点,老师在时间的把握还有待加强,学生的自主性不足;教学流程不够流畅,语言不够精炼;在今后在教学工作中,我要认真解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断贯彻和落实好新课标的理念,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并落实好。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总之,教与学都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蜜蜂引路》二年级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列宁由于仔细观察,善于联想分析而找到了养蜂人;懂得要细心观察周围事物,培养自己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

2、继续练习一边默读一边想。

3、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逐渐掌握一边默读一边想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教学具:

8号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蜜蜂、引路、哪里、谈天、惊讶、观察、果然

二、揭示课题。

齐读课题。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三、学习课文。

1、默读全文,边读边看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整体感知。

(1)默读全文。一边默读一边想:

①列宁为什么要找养蜂的人?

②列宁找到养蜂的人了吗?

③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

④各在第几自然段写着呢?

(2)默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列宁为什么要找养蜂的人?

(3)默读第三自然段,边默读边想:

①列宁在路上发现了什么?

②他为什么要仔细观察?

再默读课文。想一想:列宁为什么去敲那所小房子的门?

四人一组讨论:列宁为什么去敲那所小房子的门?

自读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边读边想:“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一句中“果然”表明了什么?

(4)朗读第三自然段。

读后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

(5)小结: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了养蜂的人。

(6)默读第四自然段。

读后回答:养蜂人为什么惊讶地说?

“惊讶”是什么意思?

提问:

①列宁为什么说:“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②课题为什么是“蜜蜂引路”?

3、通读全文。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阅读的方法就是:一边默读一边想。

四、巩固练习。

1、按课文内容填空,再读一读。

(1)列宁想找养蜂人()怎样养蜂,可是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去找。

(2)养蜂的人看见列宁,()地说:“您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

(3)列宁笑着说:“我有(),是您的()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2、用“观察”写一句话。

①说说观察的意思。

观察:仔细察看(事物或现象)。

②练习用观察说一句话。

例:小明仔细观察蚂蚁是怎样觅食的。

夜晚,我仔细观察天空中的星星,终于找到了北极星。

春天来了,我仔细观察柳树是怎样发芽的。

③把说的句子写下来。

五、作业。

1、读一读,写一写。

蜜蜂、引路、哪里、谈天、惊讶、一所、派

当地、观察、往常、向导、果然、敲

2、、背诵第三自然段。

六、板书设计。

8、蜜蜂引路

花丛

列宁、亲自找、边走边看、观察

蜜蜂

养蜂的人、房子

七、课后小记。

语文教案-蜜蜂引

公开课《蜜蜂引路》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学习列宁细心观察,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2.了解题目与课文内容之间的关系,懂得重点词语的意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会汉字“引、养、丛、仔、采、志”及偏旁“弓”。

教学重点:理解列宁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准备:电脑、图片、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电脑课件(先出示“小密蜂”再出示“引路”二个字。你们认识它吗?你知道它能为人们做些什么?“引路”二字,是什么意思?齐读密蜂引路),今天我们就学第16课--密蜂引路。

二、新授:

1、师:读了课题后你想问些什么吗?(问题先不解决)请同学们把课文熟,看看你喜欢读哪一段?

2.指名读文:(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第一自然段中的词语:当地,派人,聊天, 用“附近”说一句话。

师:你觉得列宁是个什么样的人?

4、师:我们看看这位伟人与密蜂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自读第二自然段,并说说写了什么?

5、学习第三、四自然段:电脑示出问题:

1)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到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

2)结果怎样?

3)请你试着画一画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养蜂人的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学生分成小组学习,相互交流。(读、说、画)

6、学生汇报学习的情况:并请同学到黑板画出来,贴图片。

7、分角色读他们的对话。

8、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说说你的感受?

9、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三、总结:生总结。

第二课时

一、读词语:电脑

引路  养蜂  花丛  仔细  采蜜  同志

加点的字教读音指出是本文要学的汉字。

二、学写生字

1、生:分析每个字形结构及怎么记

2、师:范写,强度笔画。指名到黑板写,生纠正,评议。

3、组词,扩句。4、课后习题第2题。

公开课《蜜蜂引路》教案 篇4

一、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表现了列宁具有非凡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列宁是个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人。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养蜂人的。第四段讲了列宁找到了养蜂人。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难点是从列宁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发现”等造句。

2、理解课文是怎样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清楚的。

3、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就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

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只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课前准备

课件和生字卡片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识字,会写“附近、谈、派、引、列、蜂”。

2、初读全文,感知课文内容。

3、品读课文1、2自然段。

课时重难点:识字写字。

一、谈话激疑、引入课题

同学们,当我们想去一个地方,却不知道路怎样走,你通常会想什么办法呢?(学生交流),那你们听过蜜蜂也能当向导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读一个故事---------《蜜蜂引路》(板题)

同学们,你们了解蜜蜂吗?可是你们知道蜜蜂能给人带路吗?教师相机板题。(小学生大多喜欢小动物,从对蜜蜂的了解引入课文,激发学生读文热情,交待了文章主要内容。)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不太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3、组内合作识字:互读、互听、正音。

4、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5、游戏巩固识字:让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并让该生当小老师主持游戏,巩固识字。

6、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抓住低年级教学的重点,突出识字教学,引发学生自主识字的热情,充分尊重学生识字的个性经验,转换师生角色,培养学生能力。

三、展示交流、点拨升华

1、引导学生寻找故事发生的起因。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节。

2、组织学生读书,引导阅读交流。

(1)边读边画,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相机理解“附近”的意思(可以语言叙述,可以画画表示。)

(2)体会列宁为什么要去找养蜂人?理解“常常”和“往常”的意思(引导学生换词或造句理解。)结合课文内容,用“因为……所以……”或者“……是因为……”说说列宁去找养蜂人的的原因。

3、联系事情结果,引发学生读书兴趣。

思考:列宁能找到养蜂的人吗?从列宁的话里,你知道他是如何找到养蜂人的?

结合阅读课文最后一自然节,体会故事情节的生动性。通过朗读理解养蜂人的“惊讶”。

教师适时启发思考:蜜蜂是怎样引路的呢?

抓住故事情节上的特点,从因、果入手,适时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学生语感,训练学生思维。同时引导学生寻找列宁如何找到养蜂人的答案,激发学生研读故事经过的热情。为下文的学习做了铺垫。

四、写字指导、练习提高

1、出示“我会写”中“附近、谈、派、引、列、蜂”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征,想办法记住这些字,找出难点字和书写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3、教师范写难点字,强调重点笔画。如:谈:右边上面的“火”字一捺变成“点”;派:右边不要写成“瓜”字。

4、学生练写,共同评议。优秀作业展示。

重点指导本节课中出现的生字,教学中应该在识字的环节加强识记字的交流。指导写字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写字。

板书设计:

蜜蜂引路

附近、谈、派、引、列、蜂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识字,正确朗读全文。

2、理解课文是怎样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清楚的。

3、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就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课时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全文。

难点:用表示先后顺序的关联系说话

懂得留心生活,遇事要思考的道理,并能指导自己生活与学习。

一、复习回顾

1、读写词语,利用生字词语卡片,组织学生读写。同桌互相检查评议。

2、指读课文。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展示交流、拨升点华

1、提出问题,引导读书: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

2、合作学习:结合插图,想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想办法弄清楚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启发学生可以用语言叙述过程、画路线图、表演等方法。

3、汇报交流:鼓励学生采用自己的方法,展示自己的读书收获,教师相机引导。

如:学生用画画加辅助语言的形式,画出“列宁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等景物,然后按课文内容进行叙述。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边说边指,理解课文。

学生用语言叙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如“因为……所以……”“先……然后……最后……”等,把话说清楚。

4、抓住重点词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问题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读书。鼓励学生有创意的理解、表达,在读书和汇报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想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体现整合的思想。

三、合作探究、品味感悟

1、启发学生思考:� 强调抓住课文的相关内容,把自己的理由说得有理有据。

通过交流,挖掘人物的精神,让学生在理解与分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突出文章的中心。同时强调抓住内容进行说明,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四、写字指导、练习提高

1、出示“我会写”中的“讶、敲”,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2、学生尝试书写,教师巡视,注意重点笔画的指导。如:“敲”字应左宽右窄。注意右边“攴”不能写成“支”。

3、同桌互相练习评议。

板书设计:

蜜蜂引路

列宁住处、花丛、园子、小房

公开课《蜜蜂引路》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讲读课文《蜜蜂引路》,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列宁通过观察蜜蜂采蜜和飞行的路线,利用蜜蜂作向导,终于自己找到了养蜂人的故事。说明列宁是个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人。课文故事性强,情节吸引导读者,且内容短小。

爱听故事是小学生们共有的特征。教学中,要抓住课文内容和语言上的特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想,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结合重点词句,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懂得,遇到疑难事情的时候,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周密合理的推理判断,就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认字写字、能结合重点的词句理解蜜蜂是如何给列宁引路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介绍列宁生平。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三、小组合作学习生字,交流识记字方法。

四、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五、学习第一、二自然段,理解“附近、谈天、常常、往常、亲自”。

六、学习书写生字“附近、谈、派、引、列、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附近、谈天、常常、往常、亲自、莫斯科”

2、指名复述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小组合作学习:j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k画寻养蜂人的路线图。l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寻找过程。

2、汇报交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如“因为……所以……”“先……然后……最后……”等,把话说清楚。

3、抓住重点词句,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

一路看到什么?最想看到什么?用一个字代替“看”(找),因而列宁是一边走一边找。

发现蜜蜂,想到什么?

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

这时,列宁想什么?

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

理解“果然”,用生活实际例子让学生体会意思。(放到词语超市)

4、同位演读第四自然段。

理解“惊讶、向导”,表演和生活实例体会词意,并找近义词。(放到词语超市)

三、感悟课文

1、启发学生思考:� 强调抓住课文的相关内容,把自己的理由说得有理有据。

四、指导书写

1、出示“我会写”中的“讶、敲”,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说出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3、同桌互相评议。

五、作业自助餐(自选)

1、阅读《列宁和卫兵》,并写几句你的感受。

2、寻找列宁的生平事迹和同学分享。

板书设计:

26 蜜蜂引路

蜜蜂?

列宁    养蜂人

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

公开课《蜜蜂引路》第二次大面积修改

教材分析

讲读课文《蜜蜂引路》,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列宁通过观察蜜蜂采蜜和飞行的路线,利用蜜蜂作向导,终于自己找到了养蜂人的故事。说明列宁是个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人。课文故事性强,情节吸引导读者,且内容短小。

爱听故事是小学生们共有的特征。教学中,要抓住课文内容和语言上的特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想,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结合重点词句,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懂得,遇到疑难事情的时候,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周密合理的推理判断,就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认字写字、能结合重点的词句理解蜜蜂是如何给列宁引路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介绍列宁生平。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三、小组合作学习生字,交流识记字方法。

四、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五、学习第一、二自然段,理解“附近、谈天、常常、往常、亲自”。

六、学习书写生字“附近、谈、派、引、列、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讶、敲”,理解“果然、惊讶、向导”。

2、有感情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结合重点的词句理解蜜蜂是如何给列宁引路的,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附近、谈天、常常、往常、亲自、莫斯科”

2、指名复述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小组合作学习:j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k画寻养蜂人的路线图。l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寻找过程。

2、汇报交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如“因为……所以……”“先……然后……最后……”等,把话说清楚。

3、启发学生思考:� (指名读、比赛读、男女分读、接力读)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

发现蜜蜂,想到什么?

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

这时,列宁想什么?为什么会是养蜂人的家呢?从哪个词知道蜜蜂都飞往小房子?

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

理解“果然”: 这房子真的是养蜂人的家吗?课文怎么说?让学生体会意思。(放到词语超市)

4、同位演读第四自然段。

理解“惊讶、向导”,表演和找近义词体会词意。(放到词语超市)

5、师总结:列宁通过自己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找到了养蜂人。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善用自己的眼睛和大脑,解决身边的难题。

三、指导书写

1、出示“我会写”中的“讶、敲”,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说出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3、同桌互相评议。

四、作业自助餐(自选)

1、阅读《列宁和卫兵》,并写几句你的感受。

2、寻找列宁的生平事迹和同学分享。

板书设计:

词语超市

附近

谈天

常常

往常

亲自

果然

惊讶

向导

26 蜜蜂引路

蜜蜂?

列宁    养蜂人

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

公开课《蜜蜂引路》第一次试教反思

今天下午,这节课能如计划中完成了,但当然有不足之处。因此必须反思,有反思才有进步。

1、忘记让学生复述、启发思考:�

2、有的词不需要解释:谈天、亲自,词语太多了,很烦,很容易乱。

3、第三四段读得不够,处理如下:先单独默读第三段,划句,再把所划句子读给同位听。

4、第三段指导读方面没到位,应把一、三句重点指导,有些词的语气加强,一些重点词语的重读还不到位。

5、拓展方面,设计不好,思考的范围太广,令学生无所释从,暂时还没找到良好的设计方案。

学生在自主探索的画路线图的过程中,学生都能全情投入,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但可能学生在过往委有少有这类练习,开始时有些不知所措,且没有看书画路线图,在再三提醒下才开始结合课文完成路线图。

读得不够到位,要学生领悟列宁在寻找过程在的情绪变化,有点难,但学生比较善于模仿老师读,有老师范读后,读得更到位。

学生在思考列宁是否真的由蜜蜂引到养蜂人处,学生最初都会一致说是,但通过分析后,有的学生会说不是,是什么让学生走到养蜂人处呢?但又不能一下子说出来。

《蜜蜂引路》教学案例 篇6

26 蜜蜂引?lt;/font> 

26 蜜蜂引路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懂得遇到疑难问题,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是不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

2.初步掌握一种学懂段的办法: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并能连起来说说。

3.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看拼音写词语:

pái   cǎi mì    jīng yà

(  )  (    )  (    )

2.根据意思写词语:

离得很近——(附近)

3.请用“附近”说一句话。

4.字形:读题,蜜蜂引路(正音课题出示)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1课《蜜蜂引路》。蜜蜂给谁引路?——列宁

二、带读第二段(读懂每一句话,以理解段意)。

列宁为什么要让蜜蜂引路呢?(请学生口答)

1.答案从课文的哪一段里面找?

2.请同学们根据问题来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回答问题。

①哪句话是说列宁想找到养蜂人?

②哪句话是说大家都不知道养蜂人住的地方?

③最后一句是说(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

3.反馈。

(1)第一个问题,哪句话是说列宁想找到养蜂人?谁来说?

①读这句话。“那个人”指谁?

②这一句话在说什么?(在黑板上划下来:列宁想找到养蜂人。)

③读句子,说主要意思。

(2)第二个问题,哪句话是说大家都不知道养蜂人住的地方?

①读第2句话。“经常”是什么意思?(过去的时间里)

②“他”指谁?

③这一句话是说什么?大家读第二句,谁来说第二句话写什么?

(3)最后一句,也就是第3句,谁来读读?

①这一句话是说什么?(让学生说)住得不远什么意思?(附近)代进去读读。

②在句中用“——”把主要词语划下来。

(4)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呢?(即把第二段意思连起来说说。)

因为列宁想( )可是( )所以列宁就( )。

三、研读第三段。(用第二段的学法学习第三段,巩固学懂一段话的方法。)

1.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他是怎么找到的呢?课文第二段具体写了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能不能像学习第二段那样来学习课文的第三段?。

(1)第三段有几句话?

(2)每一句话写什么?(用“——”划出主要的词语,连起来说说)

(3)用自己的话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请自学课文,边读边想边说。

2.反馈。有几句话?(口答)

(1)读第一句,这句话是说什么呢?

理解“发现”“许多”的作用。这句话该怎么读?

(2)读第三句话,这句话是说什么呢?

列宁找到了那个养蜂人。

把第三句话读完,紧接着说,这句话写了。

3.“开门的果然是那个养蜂的人。”为什么要用“果然”?

4.列宁原来是怎么想的呢?(即连起来说说列宁是怎么找到)

四、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

2.选做一个问题: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1)列宁为什么要亲自找养蜂人。

(2)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

(3)第2题用图配文。

板书:

31 蜜蜂引路

许多蜂蜜     他想:

飞回园子     他想:

园子旁边有所房子 他想:

果然

教学目的:

1.学习列宁细心观察,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2.了解题目与课文内容之间的关系,懂得重点词语的意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会汉字“引、养、丛、仔、采、志”及偏旁“弓”。

教学重点:理解列宁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准备:电脑、图片、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电脑课件(先出示“小密蜂”再出示“引路”二个字。你们认识它吗?你知道它能为人们做些什么?“引路”二字,是什么意思?齐读密蜂引路),今天我们就学第16课--密蜂引路。

二、新授:

1、师:读了课题后你想问些什么吗?(问题先不解决)请同学们把课文熟,看看你喜欢读哪一段?

2.指名读文:(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第一自然段中的词语:当地,派人,聊天, 用“附近”说一句话。

师:你觉得列宁是个什么样的人?

4、师:我们看看这位伟人与密蜂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自读第二自然段,并说说写了什么?

5、学习第三、四自然段:电脑示出问题:

1)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到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

2)结果怎样?

3)请你试着画一画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养蜂人的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学生分成小组学习,相互交流。(读、说、画)

6、学生汇报学习的情况:并请同学到黑板画出来,贴图片。

7、分角色读他们的对话。

8、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说说你的感受?

9、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三、总结:生总结。

第二课时

一、读词语:电脑

引路  养蜂  花丛  仔细  采蜜  同志

加点的字教读音指出是本文要学的汉字。

二、学写生字

1、生:分析每个字形结构及怎么记

2、师:范写,强度笔画。指名到黑板写,生纠正,评议。

3、组词,扩句。

4、课后习题第2题。

[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难点: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二、教具准备

生词卡片、投影片。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猜一猜:有一种昆虫,专门在花丛中采蜜、传授花粉,本领可大了。你们知道它是谁吗?(蜜蜂)

2.揭示课题:“引路”是什么意思?(带路)

3.蜜蜂给谁引路?蜜蜂是怎样引路的?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自学生字

1.指名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

2.认清字形。

引:左右结构,左边是“弓”,右边是“1”。

莫:上中下结构,上边是“艹”,中间是“日”,卜边是“大”。

斯:左右结构,左边是“其”,右边是“斤”。

派:左右结构,左边是“氵”,右边共6笔。

谈:左右结构,左边是“言”,右边是“炎”。

敲:左右结构,左边是“高”,右边不要写成“支”。

讶:左右结构,左边是“言”,右边是“牙”。

导:上下结构,上边是“巳”,下边是“寸”。

3.理解词语的意思。

谈天:聊天,闲谈。

惊讶:感到很奇怪;惊异。

向导:带路的人。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列宁利用蜜蜂引路,找到养蜂人的事。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蜜蜂引路这什事?(第二、三、四自然段)

3.按自然段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四)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五)板书设计

20 蜜蜂引路

yǐn  sī   pài  tán  qiāo  jīng   dǎo

引路 莫斯科 派人 谈天 敲门  惊讶 向导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2.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二、教具准备

投影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自由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思考:读了这一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甲:我知道这件事发生的时间1922年。地点:莫斯科· ,

学生乙:找还知道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2)老师小结。

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2)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因为往常派去找养蜂人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所以列宁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3)老师小结。

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组讨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用图表表示。

(2)小组汇报。

列宁:发现花从中有蜜蜂——蜜蜂飞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

(3)列宁为

(4)老师小结。

由于列宁通过观察了解到花丛、蜜蜂、养蜂人之间的关系,就能从中发现线索,找到养蜂人。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投影,看图,养蜂人见到列宁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2)列宁是怎样回答的?

(3)为什么列宁说蜜蜂是他的向导,把他领到这儿来的?

(4)老师小结。

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就顺着蜜蜂飞回的方向走,结果找到了养蜂人。

(5)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

5.总结全文。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第一自然段: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第二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第三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经过。

第四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结果。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3)老师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习列宁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出判断、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20 蜜蜂引路

列宁——蜜蜂(向导)——养蜂人

花丛(路边)   认真思考

园子(附近)   仔细观察

小房子(旁边)  做出判断

(四)课堂作业设计

1.看拼音写词语。

mò sī kē   qiāo mén   jīng yà   pài rén   xiàng dǎo

(     )  (     )  (     ) (     )  (     )

2.组词。

导(   )  蜜(   )  蜂(   )  采(   )  圆(   )

异(   )  密(   )  峰(   )  彩(   )  园(   )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惊奇——    经常——    愉快——    壮丽——

仔细—一    聊天——一    兴奋—一    洪亮———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 )小山——( )房子一( )火车一( )草地

——( )园子一( )蜜蜂一( )飞机一—( )f绢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 )里有许多( )。他仔细( ),

只见那些( )采了蜜, 就飞进附近的—个( )里,( )旁边有一所小( )。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2、导(向导) 蜜(蜜蜂) 蜂(蜜蜂) 采(采访) 圆(圆形)

异(奇异) 密(茂密) 峰(山峰) 彩(彩色) 园(园子)

3.惊奇——惊讶经常——常常愉快——高兴壮丽一一壮观

仔细——认真聊天——谈天兴奋——激动洪亮——响亮

4.一(座)小山一(所)房子一(列)火车一(片)草地

一(个)园子一(群)蜜蜂一(架)飞机一(块)手绢

5.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附近”“惊讶”造句。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后练习3的两组句子,并比较出每组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能正确回答课后练习1的两个问题。

4.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就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

2.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只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能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一)掌握本课8个生字的音形义。

(二)通过初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激发情趣。

板书课题10 蜜蜂引路

谁说说什么叫“引路”?

(就是领路、带路。)

蜜蜂怎么会引路?它给谁引路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只有四个自然段)。

2.指出四人每人读一段课文,正音。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自学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想想字义,并在书上画出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再读一读。

2.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附:读fù,不读fú。引:读yǐn,不要读成yǐng。

(2)字形:

谈:谈话就是说话,所以是言字旁。右边是两个“火”,上边的“火”,捺要写成点,要与“谈”字区别。

和“爪”字区别。

导:上边是“巳”,要封口,不要写成“己”。下边是“寸”。要与“异”区别。

(3)由这8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词义是:

引路:领路,带路。

莫斯科:前苏联首都。

附近:离得很近的意思。

养蜂:饲养蜜蜂。

派去:分配、指定。

谈天:很随便地谈话。

向导:带路的人。

3.指导书写生字的字头。

可提示以下几个字:

引:左边的“弓”字,三画,右边一条长竖。

斯:左边是“其”字,右边是“斤”,不要写成“月”字。

莫:上中下结构。上边是草字头,中间一个扁日,下边“大”的横写长些。

导:注意下边“寸”的横写长点。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要求: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讨论后回答:

(第一、二自然段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第四自然段讲列宁告诉养蜂人是蜜蜂把他领来的。

(五)作业。

1.各写生字一行。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由于列宁仔细观察,善于联想和科学分析而找到了养蜂的人。

(二)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引起联想,认真分析、判断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这段。读了这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板书:莫斯科、小山、小房子。

(2)指导朗读:用陈述语气读出列宁是怎样请养蜂人的。

2.讲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列宁又想找养蜂人,这次他遇到了什么困难?指名回答。理解“往常”的意思。

(2)板书:山路,遇到问题。

3.讲读第4自然段。

(1)让学生回答:列宁最后是否找到了养蜂人,你从哪段知道的?

(2)指名读第4自然段。结合看插图,理解“惊讶”的意思。再说说养蜂人为什么感到惊讶?

(3)读列宁的话,理解“向导”。

(4)分角色有语气地读第4段。

板书:解决问题。

过渡:那么,蜜蜂不会说话,怎么能当向导,把列宁领来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块学习第3自然段,便会得出答案。

4.讲读第3自然段。

(1)默读,看看这段有几句话?(3句话)

(2)指名读第一句并说句意。

板书:一边……一边……发现、观察指名把“花丛、蜜蜂”的图贴到黑板上。

(3)指名读第二句,回答:列宁观察到了什么?

板书:仔细。

指名一人根据课文内容把园子和小房子的图贴到黑板上。

(4)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再读一、二句。

列宁一边走一边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他又发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想的?

(5)同桌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列宁发现许多采蜜的蜜蜂后,就仔细地观察起蜜蜂� 接着,他根据蜜蜂往回飞的路线观察到了花丛、园子、小房子,他看见蜜蜂飞进了园子,小房子就在园子旁边,所以他想养蜂人一定住在蜂房的附近,这座小房子可能就是养蜂人的住处。)

(6)出示投影,指名填空,然后齐读这三句话。

投影

告诉学生:列宁在仔细观察后,认真思考了蜜蜂、蜂房、养蜂人的家的关系,于是他去敲了房子的门。

板书:认真思考蜜蜂、蜂房,养蜂人的家。

(7)指名读第三句,思考回答:

为什么说开门的“果然”是养蜂人?(“果然”一词的意思是结果和预想的一样,表明结果和列宁所想的完全相符合,列宁的判断是正确的,因为他的判断是依据自然规律,是合情理的。)

(二)总结全文。

1.指名读全文,说说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读了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2.老师总结归纳:

列宁以蜜蜂为向导,找到了养蜂人,所以这课题目叫蜜蜂引路。我们平时遇到问题,也可以像列宁这样,先仔细观察,再认真思考,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齐读全文。

(四)作业。

1.写字词各三遍

2.形近字组词

引(   )      莫(   )        斯(   )

张(   )      摸(   )        期(   )

养(   )      谈(   )        导(   )

美(   )      淡(   )        异(   )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检查本课生字词的音形义掌握的情况。

(二)完成课后填空和造句的练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课文,完成课后填空练习;会用“附近”、“惊讶”造句。

三、教学过程

(一)巩固练习。(出示小黑板或投影)

1.组词,口头组两个词语,然后抄下来。

2.填合适的词,先口头填空,再抄下来。

一只(   )     一所(   )       一位(   )

一座(   )     一个(   )       一扇(   )

3.用直线把意思相近的词语连起来。

4.完成课后作业(2)填空,再读一读句子。(第一题填“谈天”,第二题填“向导”。)

5.完成课后作业(3),比较每组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再用带点的词造句。

(1)先让学生读句子,弄清句子的意思。

(2)再同桌两人讨论,每组句子有什么不同。指名发言。

(每组两句话的意思基本相同。加了“附近”“惊讶”以后,句子更加明确具体、生动了。)

(3)指导造句。先弄清词意再口头造句。“附近”的意思是离得很近。

①我家附近有许多商店。

②我们学校的附近有一条小河。

③我家附近有一座街心公园。

“惊讶”的意思是惊奇。

①外宾参观我国的工艺美术品时,惊讶地称赞,真是奇迹!

②我惊讶地问:“你的腿怎么受伤了?”

③这次数学考试,他竟得了100分,我很惊讶。

(二)齐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三)抽读生字词卡片,再说说哪些字易错,写时应注意什么。

(四)听写生字新词。

(五)作业。

1.纠正听写中写错的词。

2.做组词、造句和填空练习。

二年级语文《蜜蜂引路》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3、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就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由于列宁仔细观察,善于联想和科学分析而找到了养蜂的人。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引起联想,认真分析、判断的能力。

教学准备:微课:列宁与养蜂人事件背景介绍。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6课《蜜蜂引路》,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蜜蜂引路

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可以默读,可以自由读,可以同桌合作读,读后想一想:本课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汇报。板书:人物事情

二、教学课文。

1、课文从哪里写明了列宁找到养蜂人?(最后一段)仔细看图,观察两个人的表情,有什么不同?

“惊讶”是什么意思?养蜂人见到列宁为什么会感到惊讶?应该怎么读出惊讶的语气?(指名读,评议,)

列宁的话要读的亲切,风趣,谁来读?

“向导”指的的是什么?

师:双方见面,列宁终于找到了那个养蜂人,这是整个事情的结果。(板书:结果)

列宁是怎样一步步的找到养蜂人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

2、(出示PPT自学提示)学生默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位置?

(1)学生学习后汇报,教师贴图。师生交流:为什么要这样贴。

(2)师:(板画蜂箱)小朋友们真聪明,自己已经能读懂书,把这些地方搞清楚了。现在谁能看着图把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连起来说说?

过渡:师:说得很好。下面我们来看看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第三段课文一共有三句话,请大家读读每句话,然后想一想,列宁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3、学生同桌交流列宁边走边想,找到养蜂人的经过。

学生在班级里说。

课文中哪个词证明列宁想的跟看到的完全一样?(果然)

(齐读)列宁走到那所小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

师:好,谁会看图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生:说)

生: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列宁想,这些蜜蜂大概是养蜂人养的吧?蜜蜂采了蜜是要飞回蜂房去的。要是我跟着蜜蜂走,不是就可以找到养蜂人了吗?于是列宁仔细的观察,发现这些蜜蜂采了蜜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他想,蜜蜂总是和养蜂人住在一起的,这座小房子大概就是养蜂人的家吧?列宁走到那所小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列宁就是这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

师:小朋友,你们很聪明,不仅读懂了课文,还像列宁一样会观察,会思考,列宁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的的找到了养蜂人。这是整个事情的经过。(板书:经过)

列宁为什么要寻找养蜂人呢?请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PPT出示):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呢?用波浪线划出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并用上“因为…….所以…..”句式说一说。

学生自学后汇报。

师总结:

这就是整件事情的起因。板书:起因。像这种记人写事文章除了要写明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外,一般在开头还会交代时间和地点。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就是记人写事文章的“六要素”。弄清了文章的六要素就弄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师:同学们想,蜜蜂真的能当向导,能引路吗?(点课题)

生:不能。

师:那么,列宁是靠什么找到养蜂人的呢?想一想再来说说。

除了文章必须有“六要素”之外,这类文章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通过文中的人物或事情能够让我们明白什么或学到什么?师:一个是伟大的领袖,一个是平凡的养蜂人,是什么将他们联系在一起了呢?请听老师介绍事情背景。(微课介绍列宁与养蜂人活动背景)

听了介绍,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三、拓展迁移。

下面我们用这节课学到的提炼记叙文“六要素”方法来学习有关列宁的其他两个故事。

附:《谁打碎了花瓶》《按次序理发》

问题:

1、请选择一篇文章说说文章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2、你从文章中列宁身上学到了什么?

推荐阅读

谁打碎了花瓶

列宁8岁的时候,有一天,跟爸爸到姑妈家去做客。

表兄弟表姐妹见到列宁都很高兴,拉着他一道玩儿。他们在房间里捉迷藏。列宁不小心碰了桌子,桌子上的一只花瓶掉下来,打碎了。

孩子们正玩儿得起劲,谁也没有注意,还在互相追赶。姑妈听见声音,跑进来一看,花瓶碎了,就问:“是谁打碎的?”表兄弟表姐妹都说:“不是我!”列宁也低声说:“不是我。”姑妈笑着说:“那一定是花瓶自己打碎的。”表兄弟表姐妹都笑起来,只有列宁没有笑。

列宁回到家里,躺在床上不说话。妈妈问他为什么不高兴,列宁把打碎花瓶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叫他写封信给姑妈,承认自己说了谎。

过了几天,邮递员送来姑妈的回信。姑妈在信上说:“你做错了事能自己认错,是个诚实的孩子。”

(一)阅读短文,找出本文中的“六要素”。

时间: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__

事件的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你能试着把“六要素”连起来,形成一段通顺简洁的话吗?

(三)你故事中学习到了什么?

“按次序理发”

有一次列宁去克里姆林宫理发室理发。当时,这个理发室只有两个理发师,忙不过来,很多人都坐着排队,等候理发。列宁进去后,大家连忙让座,并且请列宁先理,可是列宁却微笑着对大家说:“谢谢同志们的好意。不过这样做是要不得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后次序理发。”他说完后,就随手搬了一把椅子,坐在最后一个位置上。

1、请试着说出本篇文章的记叙“六要素”都是什么?

时间: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__

事件的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能试着把“六要素”连起来,形成一段通顺简洁的话吗?

3、你从故事中学习到了什么?

公开课《蜜蜂引路》教案 篇8

一、基础知识★

1.圈出正确的读音

引(yin   ying)      近(jin   jing)     蜂(fen   feng)

敲(qiao   piao)     附(fu  fu) 派(pai   qai)

2.我会连

仔细地     飞 一座 园子   讲     朋友

惊讶地     说 一所 小山 找     花蜜

自由地     找     一个 房子 采     故事

3.对号入座

常常     往常

(1)放学后,陈刚(    )到操场打球。

(2)我们的校车(   )都是由男司机开的,最近换了一个位女司机。

(3)我(   )和小朋友一起上学。

果然    居然

(4)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傍晚(   )下起雨来。

(5)他没想到自己(    )能通过考试。

4.照样子该句子。

例:养蜂人听到敲门声。养蜂人把门打开。

养蜂人听到敲门声,把门打开。

(1)蜜蜂采了蜜。蜜蜂飞进了蜂窝。

(2)阳阳走出教室。阳阳来到琴房。

二、拓展题★★

1.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列宁找养蜂人的线路,并在合适的地方画上花丛、园子、养蜂人的小房子。

2.发挥想象编对话。

养蜂人看见列宁,惊讶地说:“    ”

列宁笑着说:“   ”

养蜂人说:“     ”

列宁笑着说:“ ”

养蜂人说:“

《蜜蜂引路》教学案例 篇9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并会用“常常”造句。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小黑板、图片、生字卡片、练习纸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猜一猜:有一种昆虫,专门在花丛中采蜜、传授花粉,本领可大了。你们知道它是谁吗?(蜜蜂) 板书

2、顺势提问:你们知道蜜蜂是干什么的吗?(采蜜)可别小瞧了这些小蜜蜂,它还会引路呢?(添加“引路”一词)知道“引路”是什么意思吗?(带路)

3、看到这个题目,心中是不是有许多疑问呢?(学生提问:蜜蜂它不是人怎么会引路呢?它为谁引路呢?引向哪里?结果如何呢……)这些问题很好,但是老师也不知道答案。平时老师经常告诉大家,不知道答案要怎么办呢?(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很好,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26课《蜜蜂引路》中怎么讲的吧!

二、学习生字词语

1、自由读课文,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不太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2、组内合作识字:互读、互听、正音。

3、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4、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和词语。

5、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列宁利用蜜蜂引路,找到养蜂人的事。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蜜蜂引路这什事?(第二、三、四自然段)

3、按自然段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四、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五、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附近、谈、派、引、列、蜂、讶、敲”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征,想办法记住这些字,找出难点字和书写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3、教师范写难点字,强调重点笔画。如:谈:右边上面的“火”字一捺变成“点”;派:右边不要写成“瓜”字。

4、学生练写,共同评议。优秀作业展示。

板书设计:

蜜蜂引路

yǐn sī pài tán qiāo jīng dǎo

引 路  莫斯科  派 人

谈天  敲 门 惊讶  向导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蜜蜂引路》,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课题。师板书课题。

请大家注意:蜜蜂是一种小昆虫,“蜜”和“蜂”两个字都有虫字旁。“引”是个前鼻音。

谁来领读课题。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谁来说说“引路”是什么意思?(领路、带路)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复习字词

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生字和词语。

蜜蜂 引路 谈天 委派 观察 果然 惊讶 附近 莫斯科

认读词语。(指名读、齐读)红色字为本课生字,认读生字。

三、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指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时间、地点)

列宁和养蜂人的关系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句子: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来谈天。

“常常”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到句子中读一读吗?

你能用“常常”说句话吗?

再齐读此句。

3、通过读第一自然段,我们发现,列宁常常派人去请养蜂的人来谈天。可是,这次却有所不同,列宁是亲自去找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赶快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

指名说。

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吗?“因为……所以……”

句子: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

“往常”是什么意思?(平常、过去、从前、以前)

你能区别开这两个词语吗?

出示

A.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来谈天。

B.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

我们一起来做下面的练习:选词填空

往常 常常

A.班长的学习成绩非常好,他( )得到老师的表扬。

B.我们学校的校车( )都是由一个男司机开的,但最近却( )由一个女司机开。

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句子

A.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来谈天。

B.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

4、往常派去找养蜂人的人不在,别人也不知道养蜂人住在哪里,列宁连养蜂人住在东南西北那个方向都不知道,真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啊!列宁最后找到养蜂人了吗?

出示课文插图

哪个是列宁?哪个是养蜂人?你还从课文的什么地方知道的?

5、同桌分角色练习读第四自然段。

指名表演读。相机指导:“惊讶”是什么意思?养蜂人惊讶什么?养蜂人的话应该怎么读?指导朗读养蜂人的话。

列宁是怎么回答的?

“向导”是干什么的?课文中列宁说的“向导”指的是谁?列宁说话时的表情是什么样的?指名读,齐读。

此时,你有什么想问的或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列宁这样回答,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师生合作表演读。

6、蜜蜂不会说话,它们是怎么给列宁引路的呢?

默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看看自己能不能找到答案。交流。

齐读本段,划出列宁一路寻找养蜂人的动作。

“看” 怎么看?

“一边走一边看”。列宁此时最想看见什么?结果,他发现了什么?指名读。齐读。

花丛中可能还有翩翩起舞的蝴蝶,正在结网的蜘蛛,为什么列宁发现的却是蜜蜂?他是怎么想的?

“观察” 列宁在观察蜜蜂的什么?(飞行路线)

谁能说说蜜蜂的飞行路线?指读。齐读。

看到房子列宁会怎么想?他的判断对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指读。齐读。

“果然”是什么意思?齐读体会。

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列宁为什么说蜜蜂是他的向导了吗?我们再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出示:列宁( ),发现( )。他( ),只见( )。列宁走到( ),开门的( )。

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齐说。

你能试试背诵这一段吗?

练习背诵。齐背诵。

四、小结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2、相机板书:善于观察、思考、判断。

3、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4、齐读课文,记住这个有趣的小故事。

五、拓展

课下搜集列宁名言。

板书设计:

蜜蜂引路

列宁——蜜蜂(向导)——养蜂人

花丛(路边)   认真思考

园子(附近)   仔细观察

小房子(旁边)  做出判断

《蜜蜂引路》第二课时 篇10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三、比一比,组词。

四、照样子,给句子换个说法。

例:列宁亲自去找了养蜂人。

养蜂人是列宁亲自去找的。

(1)他打碎了花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洁工人清扫了街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啄木鸟除掉了树上的害虫。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认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这一段是怎样把蜜蜂给列宁“引路”这件事写清楚的。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

(1)这一段共( )句。

(2)第一句是写列宁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句是写列宁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句是写列宁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句话里的“果然”表明了什么?对的打“√”。

①列宁出乎意料找到了养蜂人。( )

②列宁所想的完全正确。( )

六、读句子,理解句意后再填空。

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列宁说的“向导”就是( )。

“您”指的是( )。

七、看下图,动脑筋想想,再在图中填上莫斯科、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养蜂人的小房子的位置。

参考答案:

一、养蜂、附近、谈天、向导、莫斯科、派去、引路、惊讶、往常、亲自。

二、

三、莫斯科、星期;谈天、地毯;向导、差异;莫非、开幕。

四、(1)花瓶是他打碎的。(2)街道是清洁工人清扫的。(3)树上的害虫是啄木鸟除掉的。

五、(1)3(2)蜜蜂小房子养蜂的人(3)②

六、蜜蜂养蜂人

七、略。

《蜜蜂引路》二年级教案 篇11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生字

2.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3.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4.谁能用简单的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列宁利用蜜蜂找养蜂人)

二、读中理解(学习1-2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1-2自然段,想一想:从这两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知道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理解“附近”,说明列宁住的离莫斯科不远,我们同学当中家离学校不远的,就在学校“附近”的举举手。(找其中一个同学问问)如果老师去你家做客,欢迎吗?你真好客,不过到时候别忘了给老师“引路”。

(读了课文,我知道,列宁想找养蜂人谈天。李宁往常派去找养蜂人的那个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又不知道他在哪里,所以亲自去找。)

2.同学们来读读这两个句子,看看两个带点的词的意思一样不一样?

A.(1)列宁常常请养蜂的人

(2)往常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去找。

“常常”是经常的意思;

谁能给“往常”换个词。(平常、原来、平时、以前)

B. 选词填空

常常 往常

(1)放学后,他( )到操场踢足球。

(2)( )都是妈妈到学校接他,今天妈妈有事,爸爸接他回家。

C.你能选择其中一个词说话吗?

3. 从这两段文字中我们知道了这么多,谁能把这两段文字给大家读一读。

三、理解课文(学习3-4段)

列宁找到了最后找到了养蜂人吗?列宁到底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把描写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句子画下来。

(生交流)

如果你是列宁,你当时是怎么想的?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同桌。

(同桌讨论,生交流)

同学们真善于思考!列宁按照这样的想法找到养蜂人了吗?

A.出示句子: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人。

师:把“果然”换成“竟然”行吗?为什么?

师:如果把“竟然”换到养蜂人身上,行吗?(养蜂人打开门一看,站在眼前的竟然是列宁同志。)

师:你看作者用词多准确啊!

B. (1)早上出门,天阴沉沉的,到了中午 下起了大雨。

(2)早上出门,阳关灿烂,到了中午 下起了大雨。

大家来读读这段吧!老师也想读一读这一段。(师读)听完老师读,你想说什么?(生谈感受,读得慢,感觉到好像看见列宁正在寻找养蜂人)

你们想不想读?那你们也读读吧。(生自由读第3段)

读到这儿,你想对列宁说什么?

(学习第四段)蜜蜂引路精品教案设计

1.列宁出现在养蜂人面前时,猜一猜养蜂人会有什么表现?

(吃惊、惊讶、惊奇)

2.同学们的想象可真丰富,请同学们就带着养蜂人这样的心情去读读文中的第4自然段吧。

(分角色读第四段)

(请一对同学读,师生评议。教师范读,注意把养蜂人的“惊讶 ”的神情和语气表现出来。)

四。 拓展

1、以第四自然段为开头续写,补充养蜂人和列宁之间的对话。

要求:(1)通过对话把列宁找到养蜂人的经过说清楚。

(2)有时间写下来。(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通过对话,回顾全文;

先说后写,降低梯度;

说些结合,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蜜蜂引路》教学案例 篇12

教材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遇到疑难问题,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是不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道理。

2.能认读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蜜蜂、莫斯科”的小资料。

2.制作“莫斯科、小山、蜜蜂、花丛、园子、小房子”的彩图卡片。

3.出示句子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围绕课题,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碰到过困难吗?(板书:碰到困难)

2.是些什么困难呀?你是怎样克服的?说说看。(板书:克服困难)

3.如果你不小心迷路了,你会请谁给你引路呢?(板书:引路)

4.谁了解蜜蜂?蜜蜂有哪些作用?(出示彩图卡片“蜜蜂、花丛”)

5.当你迷路时,蜜蜂还能给聪明的你引路呢。(板书:蜜蜂;形成课题:蜜蜂引路)

二、紧扣课题,启发提问

1.齐读课题后,引导学生紧扣课题提问题。

教师帮助学生整理成如下问题:

1)蜜蜂给谁引路?

2)为什么他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3)蜜蜂又是怎样给他引路的?

4)他怎么会想到让蜜蜂给自己引路的?

2.小朋友真了不起,从小就养成了爱动脑筋提问题的好习惯!那么,我们一起来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并通过认真思考然后把问题圆满解决。大家说好吗?

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仔细听老师读课文,一边听一边思考以上问题。

.小朋友们,刚才你们一边听一边想,非常认真!还有很多小朋友非常可爱地托着腮,皱着眉在认真地思考呢。不过,要想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老师还得教给你们一个绝招,要不要?(要)那好,这绝招就是多读!因为“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在,请大家放开声音读课文,尤其要注意课文中的生字,争取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请问你们喜欢怎样读呢?

老师适当介绍读书方法:

1)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2)一边读一边想;3)对读;4)讨论读等。

(三)学生自由读,生生互动。

四、精读课文,展示读书成果

(一)出示问题1),整体把握全文内容。

学生回答是列宁以后,追问:列宁由蜜蜂引路找谁呀?养蜂人找到了吗?谁能用一句话完整地把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说清楚?

(二)出示问题2),讲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a.课件出示句子:“1922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1.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莫斯科”的小资料。介绍时可以相互补充。

2.讲解“附近”一词的意思。

教师点拨:读准“附近”的读音,引导学生弄懂它的意思。

1)你的座位附近有哪些同学?你住的地方附近有些什么?

2)现在你们知道“附近”是什么意思吗?(离得很近)

3)1922年列宁住在哪里?(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老师知道“莫斯科”的位置,(随即在黑板上贴图)。哪位同学能帮老师确定小山的位置?学生上台动手贴图。

b课文还有一个地方出现了“附近”这个词语,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出这句话读给大家听?

1).课件出示句子:“列宁一边走--------园子傍边有一所小房子。”

2)老师顺着小山在黑板上简画出一条小路,然后出示彩图卡片“蜜蜂、花丛、园子、小房子”,让学生上台动手贴图。

3)看贴图,练说话。

请看黑板上的贴图,用上“附近”这个词说一句话。

c.辨析“常常”和“往常”

1)游戏激趣,引发争论。

小朋友,这里有件很有意思的事:“常常”这个词语硬说“往常”这个词和它的意思差不多,肯定是它的同胞兄弟;而“往常”又死不想认。你们来当一当法官评判评判好吗?

学生辩论。

2)出示句子,启发辩析。

a.当地有个养蜂人,列宁(常常)派人请他来谈天。

b.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

3)练习巩固。

设置情境: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往常、常常、经常、时常、平常”,学生把词语卡片摘下来放在下面句中,再读一读(注意答案的灵活性)。

①放学后,他( )到操场打球。

②班长的学习成绩非常好,他( )得到老师的表扬。

③我们学校的校车( )都是一个男司机开的,但最近却( )由一个女司机开。

④他( )就很爱运动,所以在运动会上取得了好成绩。

d.扫清障碍,回归问题2。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用上“因为----所以---”来回答问题2。

2)师生小结: 因为列宁想(  ),可是(  ),所以列宁就(  )。

(三)讲读第四自然段。

1.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找到了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教情服从学情:如果学生会提到“开门的果然是那个养蜂人“这句时,随机讲解“果然”一词的意思。

教师点拨:列宁敲门时会怎样想呢?(这房子应该是养蜂人的吧)引读“开门的果然是那个养蜂的人。”

1)“果然”是什么意思?

2)生活当中什么情况下能用上“果然”这个词呢?

2.出示第四自然段,指导朗读。

1)教师点拨;“惊讶”一词的意思。先让每个学生都做一做惊讶的表情;再问“惊讶”的意思;最后指导朗读对话:谁读得越惊讶,笑着说越自然就可以上台来演。

2)学生练读

3)分角色练读

4)演一演

a看插图,想场景:列宁和养蜂人可能还会说些什么?

b模拟表演:一生演列宁站在教室门外;一生演养蜂人。

3.品读列宁的话,问”向导”是什么意思?蜜蜂真的会引路吗?

(四)出示问题3,精读第三自然段。

1.出示句子“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

a请问,你们读懂了什么?

b师生小结;列宁之所以能找到以前自己从未到过的养蜂人的家里,靠的是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c生字教学与说话教学整合训练。

1)出示训练题1)我一边仔细观察课后的生字,一边认真思考,发现了( )这个生字的特点是( )。

2)再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2.出示句子“他仔细观察------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

1)指名读句子,出示课件,一边指黑板上的贴图一边引导学生说。

列宁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 ),他想蜜蜂采了蜜要飞回( ),而( )往往住在蜂房附近,只要我( ),就能找到( )。

2)出示问题4,用上“果然”一词回答。

五、拓展延伸

1.蜜蜂为什么会引路?这跟列宁有什么关系?小朋友们以上这些问题解决了吗?学了课文,你的收获一定不少吧?说来听听。

2.师生小结 :在生活中 遇到疑难问题,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不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3.同学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你是怎样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动脑筋把事情办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