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优秀教案(最新8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女娲造人》优秀教案(最新8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女娲造人优秀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2、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3、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教学重点
1、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2、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我国古代一些神话民间故事导入。
如《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盘古开天辟地》《哪咤闹海》《精卫填海》等。
二、简介神话和神话的特点
1、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肋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2、神话的特点:
神话是原始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神话富有幻想的形式。神话中的人物形象都是 神或半人半神。
三、作者简介
袁珂:我国著名的神话学家。其著作《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四、预习字词检查
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澄澈chè 生气蓬勃péng bó 幽光yōu 莽莽榛榛zhēn
绵延mián 神通广大shén 灵敏mǐn 枯藤téng
五、赏读课文
(一)听课文录音思考
1、划出文中表现对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2、你认为女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说明。
女娲
神性:神通广大
人性:勤劳、聪明、有爱心、有创造力
总之,女娲是一个人性化的神。
(二)复述故事情节
1、从女娲的角度复述故事。
2、从女娲造出来的第一个人的角度复述故事。
要求:语言简洁生动
六、拓展延伸:关于想象
(一)有关的名人名言
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雨果)
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 (黑格尔)
(二)展开你想象的翅膀
假如你是远古时代和女娲一样的一位大神,你会出于什么原因去造人?你能拿出比女娲更神奇的造人方法吗?
(三)想象大比拼
发挥联想与想象续写句子:
1、牵牛花开放啦,……
2、早上打开窗户,哇……
3、远处的霓虹灯亮了,……
七、课堂小结
本文记述了女娲造人的全过程,表现了原始人类对人类起源的好奇和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所做出的丰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诞生的喜悦之情。
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气,蓬勃起来;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寂寞、孤独;有了人类,世间也就有了温馨,有了爱,更重要的是,有了创造……。.
八、作业
1、将文中的故事或自己改编的故事讲给你的父母或朋友听。
2、阅读综合性学习中,关于人起源的资料。
3、阅读《风俗通》二则,看看课文在《风俗通》短文的基础上丰富了哪些内容?
《女娲造人》教案 篇2
《女娲造人》教案
西安市第五十中学 何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神话的特点,体会想像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2.使学生理解女娲身上所寄托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3.让学生体验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愉快,感受创造的快乐,思索自身来源,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理解神话丰富奇特的想像,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课型及教学思路】课内自读课文
文章浅显易懂,教师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体会文中洋溢的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并进行想像力的训练。通过适当的拓展,让学生了解人类起源的科学解释。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同学们,随着岁月的流逝,你们在一天天悄悄地长大,你们的心灵也一天天丰富和成熟。仰望苍穹,俯瞰大地,你们也许会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太阳为什么东升西坠,月亮为何有阴晴圆缺,小草为什么“一岁一枯荣”……那么你们可曾想过我们人是从哪儿来的?这个朴素的问题从远古到今天,人们一直在探寻。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老而迷人的神话,走进前人奇特瑰丽的想象世界。
二、了解神话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像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像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三、合作探究1.比较阅读
思考: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
明确:
①造人的具体过程;
②人造出来后欢欣喜悦场面;
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
④作者的评述;
教师评价:可见作者高超的想像力。
2.找一找、谈一谈
找出文中表现人类诞生喜悦感的句子, 谈一谈你的感受。
教师提示:体现了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又表现了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人类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爱,产生了人间的温暖。
人的出现使死寂的天地获得了生机,更充满了人间的温情爱意与天伦之乐,只有人才使这个世界充满温馨,充满爱。
3.神话精彩情节欣赏――听录音
人来到这个世界是这篇神话描写的重点内容,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悄悄进入生命初创的原始世界,听听大神女娲的心声,想像她造人的辛劳与执着,听听人来到世间的第一声欢呼,感受我们人类诞生后的欢欣愉快。
4.女娲形象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明确:女娲是神,更是人。神性与人性在女娲身上得到了高度的统一。
①女娲的慈爱辛劳与不懈努力不正是一位勤劳、智慧、伟大的母亲形象吗?她充满生命活力与母性,有着母亲的喜与忧,从女娲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这种崇高的母爱不正是我们人类生生不息的源泉吗?
②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与探求精神,女娲不正是一个创造者吗?这种创造精神正是我们今天所迫切需要的。
③女娲的勤劳、智慧、坚持不懈何尝不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体现?
5.想像力的训练
从对女娲形象的分析,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作者高超的想像力。可见,想像和幻想是神话创作的灵魂。
借助想像和幻想,对女娲造人的情景做另一番合理的推测。
师:贴近生活,合情合理,不能胡思乱想。
自编神话《女娲造人》,与袁珂及古人比一比。
分小组讨论,各组选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
6.有关人类的起源,你还知道哪些神话传说呢?
学生谈一谈。
7.你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科学地解释一下人类的起源吗?
学生议一议。
教师展示:
传统的古猿进化说
海猿说
海陆双祖先复合说
外星人说
尘埃说
四、作业
1.参考老师提供资料,思考人类起源,写一则小短文。
2.继续完成自编神话《女娲造人》。
五、感悟小结同学们,无论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美丽的神话,还是人类关于人类起源的科学争鸣,都是一串串不同时代的人们探寻生命问题的足迹,它让我们体验到了生而为人的自豪,使我们感受到生命是如此独特而美好。也许我们的生命本身就是个奇迹,让我们珍爱生命,努力拼搏,这样才能无愧于自己的生命,让我们美丽的生命绽放出应有的光彩!
女娲造人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神话极其特点。
2、了解鲜明的人物形象,作文吧甘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3、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鲜明的人物形象,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2、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想象的作用,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教学方法速读法跳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国古代也有许多神话故事,下面请同学们看图片,辨析说出是哪则神话,导入课文《女娲造人》。
一.自主学习
1、有关神话:神话是古代劳动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不能正确地解释而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故事。
2、神话特点:1、它是以事实为基础的。2、充满奇妙的想象和幻想,非常有趣。3、人物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
3、我国远古比较著名的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刑天舞干戚共工怒触不周山4、字词积累女娲(wā):传说中造人、补天的神。澄澈(chénɡchè):清澈透明。幽光(yōu)灵敏:反应快。绵延:延续不断。莽莽榛榛(mǎnɡzhēn):草木丛生的样子。神通:原是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特别高明的本领。
二、整体感知1、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风俗通》中关于女娲的记载:通常说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就把一根绳子放到泥浆中,拉出来,溅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女娲在神祠里祷告,乞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课文是根据这两则短文改编的,看看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出作者的想象力?学生速读课文,讨论后作答。2、订正:课文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①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②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场面;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④作者的评述。其中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以及对女娲的人性化描写最见作者的想像力。3、问题思考:女娲为什么要造人?女娲是怎样造人的?女娲如何让人类繁衍生息的?想象大胆、新奇、合理
三、合作探究1、生动感人的神话,离不开精彩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你能概括出女娲的形象吗?可用下列句式概括:女娲既是一个_________的神,又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女娲是一个既具有“神”性又具有“人”性的形象,她作为“神”的非凡能力和神奇方法表现在:一天变化七十次、揉黄泥造人、挥洒泥浆造人„„她作为“人”的心理、情感、活动表现在:寂寞孤独、自豪欣慰、忙碌疲倦„„女娲是本篇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广大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感。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她甚至会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就是她的这种创造力,世上诞生了人类。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般勤劳智慧。她哪里是神,她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从她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像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想像大胆奇特、真实合理
2、文中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找出有关语句,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有关语句:人落地后开口叫“妈妈”;“妈妈”女娲的心理及神态描写;女娲给孩子命名;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女娲的辛劳。体会:可让学生各抒己见,答案不要求统一。要点提示: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的生机;人类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爱”,产生了人间的温暖。而学生对这种喜悦感的感受则可引导学生扣住“喜”来谈,如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气,蓬勃起来;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寂寞、孤独;有了人类,世间也就有了温馨,有了爱,更重要的是,有了创造„„也可以从另外角度引导学生感受,如人类生命的可贵,人类生命与自然的关系,要珍爱生命等。
四。拓展延伸1、出示名言
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雨果)
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黑格尔)
2、女娲造人新编请同学们展开新奇大胆合理的想象,就女娲造人的原因、方法、情感等某一个方面来改编“女娲造人”的故事。
五。课堂小结:
课文通过大胆新奇的想象,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远古时代的人们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和探索,以及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所作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课文生动刻画了一位神通广大、勤劳、智慧、伟大的女娲形象且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六、布置作业仿照课文的写法,请同学们展开大胆、合理、新奇的想象,选择一则我国古代神话改写成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
板书设计
女娲造人:想象奇特
大胆合理
课后反思
《女娲造人》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的作用。
2、探究阅读,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3、拓展阅读,试运用创造性想象扩写神话。
教学重点:
1、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2、把握想象的特点,尝试运用大胆合理的想象。
课前准备:
学生: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教师:相关资料与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大家喜欢神话吗?你们熟悉的神话都有哪些?(生答: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夸父追日……)那么这些故事是不是真有其事?明明知道这些并不存在,可我们听起来还是觉得津津有味,为什么?(生答:故事有趣、神奇,有神秘色彩,想象奇特……)确实如此,神话故事当中有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情节,瑰丽的色彩,以及奔放的情感。它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具有“永久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神话世界,感受一下女娲抟土造人的神奇。
二、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的作用。
1、请大家把书打开到153页,齐读课后习题下面的词语。然后小声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将课文与课后《风俗通》中的短文比较阅读。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②比较后筛选,课文中哪些情节更能体现作者的想象力?有感情地读一读。
2、小组交流后明确:
①大多数同学更喜欢课文。袁珂的《女娲造人》是根据《风俗通》中的两则短文改编的。《风俗通》中的短文想象大胆,情节较简单,是故事的骨架。袁珂的《女娲造人》在此基础上,想象更丰富,情节更具体,使得故事血肉丰满。
②更能体现作者的想象力的情节,如:女娲造人的动机、造人的过程、人类诞生后的喜悦感、女娲的喜怒哀乐……挑出语段品读,着重体会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3、给大家提高点要求,能不能用你的口头语言,再现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讲故事:选择自己喜欢的情节讲述,尽量投入感情,表述连贯,力求生动。
说明:同位之间合作,互相讲述;推荐两三个同学当众讲述,鼓励借助肢体语言表现。
三、探究阅读,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1、美好的故事不能浅尝辄止,让我们来共同探讨这则神话中想象的焦点——女娲。
讨论:结合文中想象的情节,体会女娲形象。完成句式:女娲是一个()。
说明:四人小组讨论,及时把成熟的见解写在黑板上,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学生板书结论:勤劳、慈祥、聪明、活泼、情感丰富、有伟大的神力……
2、结合学生的板书,浅析女娲。
学生板书中有的将女娲看成神,有的将女娲看成人。
问:女娲到底是神还是人?(明确:神)
女娲是现实生活中没有的,她是借助什么创造的?(明确:想象)
教师板书,给女娲画上一对蝴蝶的翅膀——插上想象的翅膀
3、结合女娲形象,体会想象的特点。
作者运用怎样的想象,才塑造了这个既有着奇异神力,又有着丰富情感的女神?
(明确:大胆奇特的想象,成就了女娲抟土成人、洒泥成人的神力;而合情合理的想象,赋予了女娲聪明勤劳、有喜有悲的人性。这样才使得女娲的形象,既神奇又符合人类社会的情理。所以想象要大胆奇特,却又不能随心所欲、任意发挥、不受限制,还要合情合理。)
教师板书:将大胆奇特与合情合理,分别填充在翅膀的两翼。
四、拓展阅读,试运用创造性想象扩写神话。
展开大胆奇特而又合情合理的想象,扩写《夸父追日》。选择一处情节,写片断。
夸父拄着杖,去追赶太阳。当他到达太阳将要落入的禺谷之际,觉得口干舌燥,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干后,口渴仍没有止住。他想去喝北方大泽里的水,还没有走到,就渴死了。夸父临死,抛掉手里的杖,这杖顿时成了一片鲜果累累的桃林,为后来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生写作文片段,师巡视指导。
请两三个同学读自己的片段,其他同学评析其中的想象是否符合要求。(师生共议)
五、课堂小结: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进步,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大胆合理的想象不仅可以锦上添花,有时也能化腐朽为神奇。古今中外的神话故事便是“想象”的宝藏,有待大家去开采。
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张开想象的双翼自由飞翔。
六、课外作业:
阅读中外神话故事,体会其中的想象。
推荐书籍:袁珂《中国古代神话》
施瓦布(德)《希腊神话故事》
《山海经》
《一千零一夜》
女娲造人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文中的生字新词,加以理解并积累。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女娲创造人类的过程。
(3)阅读课文有所感受,并相互交流。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自学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
(2)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理清文章条理,了解女娲创造人类的过程。
(3)个性理解,互动交流,畅谈读文的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女娲为人类作出的贡献。
(2)感受人的可爱与生动,感悟世界因人而精彩,因人而充满生气,懂得要珍惜生命。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读懂内容,了解女娲造人的过程。
2、难点:体会女娲为人类所作的贡献,感受人的可爱与生动,给世界带来了精彩与生机。
3、关键:自学为主,自读自悟,整体把握,品析细节。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体会女蜗为人类作出的贡献。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摘录文中关键语句的小黑板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
1、教师导言:据说,普罗米修斯被称为“人类的大恩人”,除了因为他偷取火种,造福人类,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是人类的创造者。而在我们中国的神话传说中,创造人类的天神则是女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女娲造人的故事。
2、教师板书课题:女娲造人。
3、认识人物:学生根据课外阅读经历,谈谈对女娲的认识。
4、教师适当小结,引导对课题质疑:是的,传说中,女娲是一位人首蛇身的女天神,她心地善良,而且神通广大。为人类做过许多好事,她被称为人类的始母,因为传说中,人类就是她一手创造的。那么,看了“女娲造人”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5、学生自由根据课题质疑,教师适当加以梳理、板书。
(1)女娲为什么造人?
(2)女娲是怎样造人的?
(3)女娲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
……
6、教师小结导读:让我们带上问题去阅读,到故事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自学解疑,把握内容
1、教师出示自学提纲,引导独立阅读及合作交流。
(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生字新词,多读读认认,加以理解。
(3)思考刚才质疑的问题,小组交流,讨论解疑。
(4)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认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并进行个别指导。
3、小组交流解疑。
4、自学反馈,全班互动。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2)提出文巾不理解的字词,讨论交流,正确理解。
莽莽榛榛:形容草木丛生的景象。
神通广大:指本领特别高明,有着无所不能的力量。
生气蓬勃:生命力旺盛,充满勃勃生机。
灵机一动:指心思灵巧,稍动脑筋。
绵延不绝:延续不断,文中指世代相传。
(3)针对质疑,逐题解疑,感知故事内容。
①女娲为什么造人?
(因为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人类,不够生气蓬勃)
a.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可是单单没有人类。
b.有一天,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着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c.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么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上三个句子,了解女娲造人的原因)
②女娲是怎样造人的?
(女娲先是用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捏成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放到地面时,泥捏的小家伙便活了起来,女娲给他取名为“人”。为了让人布满大地,女娲工作了很久,直到疲倦不堪。后来,女娲想出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到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然后提起枯藤,向四处挥洒。只见泥点溅落的地方,出现了许多小人儿。藤条不停地挥洒,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最后,为了让人类能绵延不绝,女娲把人分为男女,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至此,人类就世代延续下来了)
(结合学生的介绍,引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5、14、17自然段内容,了解女蜗造人的过程)
③女娲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
(女娲造出来的人聪明而美丽,他们能说会走,喊女娲为“妈妈”,他们的身体虽然小,但相貌和举止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同,看起来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气概。他们分为男女,可以自己创造后代)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1自然段,了解女娲所造之人的特点)
(4)动手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l~4自然段):写的是女娲造人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5~17自然段):写的是女娲造人的过程。
其中第二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5~13自然段):写女娲用黄泥揉捏成人。
第二层(第14~15自然段):写女娲用枯藤搅泥浆挥洒成人。
第三层(第16~17自然段):写女娲将人分为男女,自创后代。
(5)指名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天地开辟以后,大地上没有人类,女娲为了大地生气蓬勃起来,决定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她先是用黄泥掺水揉捏成人,由于工作太久,她疲倦不堪。后来她想出好办法,用枯藤搅泥浆向四处挥洒,泥点都变成了人,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最后,为了让人类绵延不绝,女娲将他们分为男女,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世代延续)
三、畅谈感受.体会写法
1、集体交流阅读这篇课文的感受,引导品析文中重要细节。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有序交流)
(1)对女娲的认识——聪明仁爱、富有智慧。
(2)对写法的体会——想象丰富,刻画细致。
①全文充满了丰富的想象,这些想象以现实为基础,又充满了神奇色彩,表达了人们对人类起源的探究热情,以及对人——这一聪明美丽的生物的自我赞叹。
②文中通过对女娲心理、动作、神态等细节的细致刻画,表现了女娲的智慧与仁爱。
③生动有趣的情节、通俗自然的语言、神奇丰富的想象,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引人入胜。
2、结合交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相关段落或语句。
(作为高年级语文教学,除了要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还要启发学生深入品析语言。而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在教材处理上不能面面俱到,应该有所取舍,长文短教,抓住文中重、难点之处,集中力量,在学生充分自读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交流各自的阅读理解与感受,在思维的碰撞中,由浅入深地解读文本,提升认识,了解作品的内容与写法,从中受到熏陶,并可学得表达方法,为创作奠基)
四、课堂小结
1、教师小结:女娲心怀仁爱,用自己的智慧与努力创造了人类,并使人类世代相传,绵延不绝。有了人类这种聪明而美丽的生物,大地变得生气蓬勃起来。神话传说中的女娲真是人类的好母亲啊!
2、学生介绍课前搜集或阅读的有关女娲的其他故事,进一步认识女娲,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兴趣。
如:女娲曾教给人们婚姻。
如:女娲为人类造了一种交笙簧的乐器。
如:女娲冒险补天为人类消除灾难。
……
五、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的四字词语,加以积累。
2、向家人讲述《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
3、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板书设计
5*女娲造人
用黄泥掺和水揉捏成人
用枯藤搅泥浆挥洒成人聪明仁爱富有智慧
《女娲造人》教案 篇6
[学法引导]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及想像的故事,充满浓厚的幻想色彩。本文正是根据中国古代神话改写的一则神话,它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把女娲塑造成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和母性的大神形象,想像丰富、奇特,让人读了仿佛置身于生命初创的原始世界,感受着人类诞生的喜悦。阅读本文,要看作者如何展开想像,在原文基础上丰富和扩充哪些内容。同时,结合课文的描写认识女娲这个形象。另外,神话终究是神话,不等于科学事实,因此,在学习中,也应注意神话与事实间的差距,进一步深入了解神话的特点。[典题例析]例题:①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合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②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 ③“妈妈!” ④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⑤女蜗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选文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体现了神话的什么特点?解析:第1小题考查的是有关人物的描写方法。描写人物的方法一般包括: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解题时应先对此有所了解,进一步结合文章内容作出正确判断。第2小题考查的是对本文体裁及其特点的掌握。参考答案:选文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方法。体现了神话借助想像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特点。[课时训练]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女娲( ) 澄澈( )( ) 灵敏( ) 掘起( ) 掺和( ) 踪迹( )二、圈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绵廷( ) 奔奔榛榛( ) 开僻( ) 气慨( ) 兴高彩烈( )三、填空、简答。1 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像的故事。它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以远古人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 和 把自然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2、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改写的,其体裁是 ,它详细叙述了 的具体过程,着力刻画了女娲的母亲形象。四、阅读理解。(一)阅读课文选段,完成文后问题。①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②她一心要让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意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 ③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 a 下一条枯藤, b 入一个泥潭里, c 成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这么一 d ,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 e 成的小人儿,模样一般无二。“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 ④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工作,果然简单省事。藤条一挥,就有好些活人出现,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1、解释文中加点字。略睡一睡( ) 疲倦不堪( ) 绝妙( ) 幽光( )2、选词填入文中的空白处。(填序号即可)①捏 ②搅 ③伸 ④挥洒 ⑤拉a、 b、 c、 d、 e、 3、第①段划线句属于 描写,其表达作用是 4、选段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手法?表现了人物的什么特点?答: 5、本文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你能否从选段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说明?答: (二)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耶和华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用地上的尘土造出男人,往他鼻孔里吹一口生气,他就成了有灵魂的活人,取名亚当(希伯来语,意即“出自泥土”“被造者”)。上帝派他看守伊甸园,只见他一人独居,没有帮手,就趁他沉睡之际,从他身上取出一根肋骨,又把肉合起来,造成了一个女人。亚当醒来,看见那女人,高兴地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亚当给她取名叫“夏娃”(希伯来语,意为“生命之源”“众生之母”)。两人赤身裸体,无忧无虑地生活在伊甸园。6、分别给下面词中加点字注音。耶和华( ) 看守( ) 裸体( ) 肋骨( ) 7、文中的两处括号起 的作用。8、选出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a、又把肉合起来,造成了一个女人。 b、人为破坏造成的新沙尘源,加重了沙尘暴迅速。c、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制造人类的方法。d、这种产品的实用价值正在逐步被发现和推广。9、选出下面表述不当的一项( )a、“出自泥土”、“被造者”、“夏娃”、“生命之源”、“众生之母”这几处的引号都表示特定称谓。b、这是一段“上帝造人”的神话故事。c、这段《圣经》故事中的“亚当”和“夏娃” 是创造人类的始祖。这是人们想像中美好的神话。d、这段《旧约》故事中的“亚当”和“夏娃”是人类的上帝。虽为神话,却是有一定科学根据的。 二十八。《女娲造人》一。wā chēng chè mǐn jué chān jì 二。廷—延 奔—莽 僻—辟 慨—概 彩—采 三。1.神话 想像 幻想 2.神话 女娲造人 四。1.大致、简单。 忍受,能支持。 极、极端的。 幽暗。 2.⑤ ③ ② ④ ① 3.景物 表现出女娲造人工作的辛苦。 4.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勤劳、智慧、伟大的母亲形象。 5. “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这句话就能体现出。 6.yē kān luǒ lèi 7.补充说明 8.a 9.d
女娲造人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2、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3、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2、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教师:投影仪。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
在奇幻的神话世界里,有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有对月流珠的在岸鲛人……那么,人,是从哪里来的?对这个有趣的话题,今天我们再看看远古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理解的。
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情节。
2、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然后让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中的短文所没有的内容。待复述完后,讨论整理归纳,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
这个环节一要靠学生课前预习,熟悉课文内容。二是锻炼学生上课专注地听别人说,学习筛选信息,并锻炼归纳、概括能力。实施前要做好指导,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不太理想,教师可提示补充。如果复述的学生对课文情节有遗漏,也可提醒学生补充。
3、讨论:
⑴ 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⑵ 你也发挥自己的想像,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做另一种推测,说给大家听听。
女娲造人的情节显然是想像的,要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明白,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像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试想,没有了这种想像,还有神话故事的存在吗?这种想像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像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而第2个讨论题,是让学生锻炼自己的想像力,合理即可。可以先四人小组讨论,选出想像奇特、合理的在全班交流。
二、探究品味,感受课文中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1、讨论: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
2、跳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现对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讨论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对女娲这个形象的认识,应该是这节课探究的一个要点。讨论时要提醒学生紧扣课文语句分析认识。教师最后明确:
女娲是本篇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广大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感。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她甚至会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就是她的这种创造力,世上诞生了人类。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般勤劳智慧。她哪里是神,她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从她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像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
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充溢在整篇文章中,这也是本课体现合理丰富想像力的地方。对课文中有关语句,教师可从两方面提示,一是女娲在造出人之后,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这生命是她一手创造出来的,她的笑,体现了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二是这种喜悦感,还体现在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如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等。而学生对这种喜悦感的感受则可引导学生扣住“喜”来谈,如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气,蓬勃起来;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寂寞、孤独;有了人类,世间也就有了温馨,有了爱,更重要的是,有了创造……也可以从另外角度引导学生感受,如人类生命的可贵,人类生命与自然的关系,要珍爱生命等。
3、比较《女娲造人》与《伊甸园里》,拓展思维空间。
讨论:在我们中国,有女娲造人的美丽神话;在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教材综合性学习“追寻人类起源”中的参考资料: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伊甸园里》)。这两篇神话都是想像的,你更喜欢哪一篇?说说理由。
讨论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拓宽思维角度,从文章情节的想像、文章结构、语言、思想感情等诸方面去分析。教师不要限制在只应该喜欢哪一篇上,但是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白,世界各民族都有一些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古代神话、传说,表现远古时代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这都属于人类文化宝库的一部分,而我们往往也可以从阅读这类文章中得到新的感悟。
三、教师总结
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与探求精神,也使我们感受到生而为人的自豪。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追索,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四、布置作业
1、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2、阅读综合性学习中,关于人类起源的资料。
女娲造人优秀教学设计 篇8
同学们,随着岁月的流逝,你们在一天天悄悄地长大,你们的心灵也一天天丰富和成熟。仰望苍穹,俯瞰大地,你们也许会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太阳为什么东升西坠?月亮为何有阴晴圆缺?小草为什么“一岁一枯荣”?……那么你们可曾想过我们人是从哪儿来的?这个朴素的问题从远古到今天,人们一直在探寻。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故事情节,感受想象的作用。
2。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3。试运用创造性想象扩写神话。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家喜欢神话吗?你们熟悉的神话都有哪些?(生答: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夸父追日……)那么这些故事是不是真有其事?(生答:不是。)明明知道这些故事并不存在,可我们听起来还是觉得津津有味,为什么?(生答:故事有趣、神奇,有神秘色彩,想象奇特……)确实如此,神话故事当中有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情节,瑰丽的色彩,以及奔放的情感。它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具有“永久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神话世界,感受一下女娲抟土造人的神奇。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开辟(pì)女娲(wā)莽莽榛榛(zhēn)
揉(róu)掘起(jué)澄澈(chéngchè)
掺和(chān)
2、解释词语。
生气蓬勃:富有朝气,充满活力。蓬勃,旺盛的样子。
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采,神采,神色。
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乏,已经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堪,忍受。
3、文体知识
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通过想象进行解释的集体口头创作。
4、作者简介
袁珂(1916—2001),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著述颇丰。1950年,他的第一部神话专著《中国古代神话》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由此奠定了袁珂先生的学术声望。之后,袁珂先生先后撰写了《中国神话传说》《古神话选释》《神话论文集》《袁珂神话论集》《中国神话百题》《中国民族神话词典》《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神话故事新编》《中华文化集粹丛书·神异篇》《山海经校注》《巴蜀神话》(合著)等20多部著作以及800余万字的论文。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并完下列题目。
请你用口头语言,再现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讲故事:选择自己喜欢的情节讲述,尽量投入感情,表述连贯,力求生动。
说明:同桌之间合作,互相讲述;推荐两三个同学当众讲述,鼓励借助肢体语言表现。
(二)深层探究
1、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
【交流点拨】
a、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这世间,无论怎样说吧,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b、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c、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2、女娲是怎样创造出人类的?
【交流点拨】女娲先是用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捏成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放到地面上时,泥捏的小家伙便活了起来,女娲给他取名为“人”。为了让人布满大地,女娲工作了很久,直到疲倦不堪。后来,女娲想出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到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然后提起枯藤,向四处挥洒。只见泥点溅落的地方,出现了许多小人儿。藤条不停地挥洒,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最后,为了让人类能绵延不绝,女娲把人分为男女,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至此,人类就世代延续下来了。
3、女娲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
【交流点拨】女娲造出来的人聪明而美丽,他们能说会走,喊女娲为“妈妈”,他们的身体虽然小,但相貌和举止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相同,看起来似乎便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气概。他们分为男女,可以自己创造后代。
4、女娲是现实生活中没有的,作者运用怎样的想象,塑造了这个既有着奇异神力,又有着丰富情感的。女神?
【交流点拨】大胆奇特的想象,成就了女娲抟土成人、洒泥成人的神力;而合情合理的想象,赋予了女娲聪明勤劳、有喜有悲的人性。这样才使得女娲的形象,既神奇又符合人类社会的情理。所以想象要大胆奇特,却又不能随心所欲、任意发挥、不受限制,还要合情合理。
(三)人物赏析
1、美好的故事不能浅尝辄止,让我们来共同探讨这则神话中想象的焦点——女娲。请你结合文中想象的情节,体会女娲形象,完成句式:女娲是一个。
【交流点拨】
(1)神:一天变化七十二次、揉黄泥造人、挥洒泥浆造人……具有“神”的非凡能力和神奇方法。
(2)人:寂寞孤独、自豪欣慰、忙碌疲倦……勤劳、慈祥、聪明、活泼、情感丰富。具有“人”的心理、情感、活动。
2、跳读课文,画出文中表现对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讨论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交流点拨】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充溢在整篇文章中,这也是本课体现合理丰富想象力的地方。课文中有关语句,一是女娲在造出人之后,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这生命是她一手创造出来的,她的笑,体现了对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二是这种喜悦感,还体现在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如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等。而学生对这种喜悦感的感受则可引导学生扣住“喜”来谈,如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气,蓬勃起来;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寂寞、孤独;有了人类,世间也就有了温馨,有了爱,更重要的是,有了创造……也可以从另外角度引导学生感受,如人类生命的可贵,人类生命与自然的关系,要珍爱生命等。
四、板书设计
女娲造人
袁珂
丰富的想象——造人的具体过程
巧妙的构思——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人性化描写——人造出来后欢欣喜悦
五、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神话版的“人类的起源”呢?
【交流】
生甲:彝族史诗《阿细的先基》中描述阿热和阿味两位大神造人时说:“称八钱白泥,称九钱黄泥,白泥做女人,黄泥做男人……”然后向泥人吹了一口气,泥人就活了。罗马神话中以泥土和泉水捏出人类的是普罗米修斯,他还从各种动物中摄取善和恶,放在人的胸腔里。
生乙:日耳曼神话认为人类是植物变的,它说天神欧丁有一天和其他的神在海边散步,看到沙洲上长了两棵树,其中一棵姿态雄伟,另一棵姿态优美,于是下令把两棵树砍下,分别造成男人和女人。
生丙:人类是由动物变的神话也相当常见。在澳洲神话中说人是蜥蜴变的;美洲神话则说人是山犬、海狸、猿猴等变的;希腊神话也说某族人是天鹅变的,某族人是牛变的。
生丁:埃及人认为全能的神“努”创造了天地的一切,他呼唤“苏比”,就有了风;呼唤“泰富那”,就有了雨;呼唤“哈比”,尼罗河就流过埃及……他一次次呼唤,万物一件件出现,最后,他说出“男人和女人”,转眼间,埃及就住满许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