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热爱生命教案(精选9篇)正文

《热爱生命教案(精选9篇)》

时间: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热爱生命教案(精选9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组教材内容后学生对人生和生命有了新的认识,结和单元主题写写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2培养提高学生选材、组材和写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加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在搜集的资料中确定自己的内容。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习作指导

一、直入主题。

师:第五单元是以什么为主题的文章

师:本节课我们就围绕“生命”这一永恒的话题进行写作。

板书课题《感悟生命》

二、写作指导

1、回顾课文、剖析写作方法。

师:第五单元中那篇课文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从中感悟到了什

么?

预设:A《触摸春天》通过描写盲女安静捕捉丛林中的蝴蝶,从中感悟到:谁都有享受春天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B:《永生的眼睛》告诉我们一个人给予他人的最大的帮助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通过对一家三代捐献眼角膜的事来写的。

C:《生命生命》通过介绍砖缝中的小瓜苗、求生的飞蛾及自己的心跳来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是虽然生命是短暂的,但是可以将有限的生命释放出无限的价值,要珍惜生命。

D:《花的勇气》花能迎风绽放那是它的勇气。

1、拓展思维、丰富内容。

(1)介绍张海迪、杏林子事迹。

你有什么感受?

(2)干裂土地中生长的小苗及汶川地震中求生的小男孩。

你感受到什么样的生命的意义?

3、扩展主题、确定写作对象。

师:你还知道那些事物能体现生命的意义呢?

(1)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

四、方法提示: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热爱生命的人: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治病救人的医生、护士,忠于职守的警察叔叔……他们用劳动创造着美好的生活,也使自己的生命充满光彩。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观察小动物,从小动物开始,写热爱生命的故事

2、观察植物,从描述花草树木的特点开始,写一些关于生命的故事。

3、从遵守交通法规方面谈一谈热爱生命的意义。

四、确定主题,进行写作。

1、师: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题目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你的文章题目是什么?

2、学生创作。

五、作品展示。

板书设计

动物习性,顽强生存

植物生长,不为境况

展现生命的现象

叙事清楚,说明道理

第二课时,作文讲评

教学目标:

1、结合上一节课的写作,进行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2、使学生懂得发现别人的优点,就是自己成长的过程。

教学重点:用不同的修改符号修改文章。

教学过程

一、修改题目

教师:昨天我们进行了写作,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成果。先来看看几名同学的题目

(用幻灯片展示习作的题目,学生浏览)

教师:浏览了题目,你们有怎样的感觉?

(学生发言)

教师:是啊,好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出示:“巧设题目”)

二、展示精彩的语句

1、教师:朗读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地方。其他学生说一说好在哪里?

我们可以围绕以下几点说:用词准确、修辞方法、完整、语句优美。(学生一读、其他学生评价)

2、教师:有的同学没有机会来展示,请你们去发现、去赏识他。(四个人一小组交换浏览画出好的句子)

出示:“赏识建议”:

1.展示介绍他人习作中最精彩的地方。方式自由。

2.用简洁的词语把精彩点写在黑板上。请画上两颗星。

三、寻找病因。

1、出示病句,寻找病因。

(缺少主语、用词不当、不通顺等)

2、学生组内互改,互相交流,提出修改建议。

(出示:拜师求教)

四、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运用修改符号)

五、二次创新行文。

六:总结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要不断的读文章、修改,再读文章再修改一定会修改出一份满意的作文来。

高二语文下册《热爱生命》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一种读书方法:

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提升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

2、感悟一种生活理念:

了解小说基本情节,体会主人公在恶劣环境中的坚强意志和对生命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看<<泰坦尼克号>>遇难片断)

师:影片已放完,影片中人们争先恐后的目的是什么?

生:活命。

师:的确,从影片中,可见生命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其实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很多,当人遇到危险时,生命往往是放在第一位的。面对困境,面对死亡,人们更多考虑的是怎样使自己活下去,延长自己的生命。今天我们学习,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二、新授:

师:第二单元总的要求是:迅速捕捉阅读信息。因此,根据单元要求和小说内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两条:(投影1:学习目标)

师:哪位同学来大声朗读一下?

生:读

师:首先我们学习一种读书方法。我们知道读书的方法有很多,对于不同的条件限制,对于不同的文体,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针对性的读,提高学习的效果。在短时间内阅读长篇文章,如何提高阅读效率,我们通常采用快速阅读法,能达到这个要求。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叫快速阅读法?(投影2:快速阅读法基本资料)哪位同学来阅读一下。

生:读

师:(作解释)

师:下面我们就来通过学习《热爱生命》来感悟一种生活信念。

师:为了更好地理解小说所蕴含的思想内涵。我们已布置了预习任务,让同学们收集作者的资料和写作的背景。收集到了吗?哪位同学来朗读一下,其他同学可以作好补充。

生:(朗读)

师:陈老师也收集了杰克·伦敦的一些资料,我想可以更好地了解杰克·伦敦这个人帮助大家理解小说中所体现的思想内涵。(投影3:名人名言。)

师:哪位同学来朗读一下。

生:读

师:名言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人生的态度,告诉大家对待人生应该顽强,有努力,要以青春去换。《热爱生命中》也可找到它们的影子。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小说,完成《热爱生命》基本信息表上的积累任务花15分钟完成。(投影4:阅读任务:《热爱生命》小说基本信息)

生:阅读,填写表格

师:好,我们来看一下,同学们快速阅读的效果。哪位同学来读一下……

生:读

(师生交流答案)

师:同学们通过快速阅读,基本了解了小说故事的情节。主人公一位淘金者虽身陷绝境,但以顽强的意志,战胜饥饿、寒冷、与病痛和病狼,终于获得解救,文章表现的就是表现主人公对生命的热爱。

师:从情节中,大家也可以看到主人公从被同伴抛弃到最终获得成功解救,遇到了许多因难。面对困难他没有被屈服,想办法坚持了下来。因此,了解这些困难,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主人公是怎样铸就自己生命的奇迹。(投影5:主人公所遇困难及解决办法)下面同学们就以小组讨论地形式,采用圈点勾划的方法,找出主人公所遇到的困难,以及是怎样克服的句,并归纳出其动力。

生:阅读文本,找出所需内容。

师:同学们看一下,他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生:(总结)困难:有寒冷、饥饿、疲劳、饮狼)克服办法:相关语句

师:这些困难,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肉体上都给了主人公摧残,但我们的主人公没有被吓到,能够想办法克服,同学们你认为他凭的是什么战胜这些困难呢?

生:意志、求生欲望……

师:作为淘金者,他遇到了饥饿、寒冷、野兽这些困难,但是凭借他的意志,对生命的热爱,让我们看到了他人生的辉煌,他的成功。其实每一种职业,每一个人,包括你我,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都有自己的困难,该怎么办?我想淘金者已经给了我们圆满的答案。只有勇士、硬汉才能与困难作斗争,才能最终享受到生命的价值和乐趣。希望大家都成为生活的硬汉、勇士、强者。

最后陈老师送大家三句有关生命的名言,希望大家能以它们时刻勉励自己。(投影6:生命的名人名言)

师:

总结:今天,通过一种新的阅读方式快速阅读方式来学习《热爱生命》,感受了生命的伟大。希望同学们能够学和主人公一样做生活的强者,同时也加强新的阅读方式的训练,形成习惯。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好处。

今天作业:

(投影7:作业)

投影1:

1、学习一种读书方法:

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提升阅读文本的能力;

2、感悟一种生活信念:

了解小说基本情节,体会主人公在恶劣环境中的坚强意志和对生命的热爱。

投影2:

在现代信息传播手段空前发达的条件下,人类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手段依然是阅读。快速阅读,是指在阅读文本过程中,根据阅读要求,迅速提取有用信息的高效读书方法,是一种高级的阅读能力。它可在短时间内获取较多的

知识,是一种常用的阅读方式。

提高快速阅读效果的要求:

一、确定读书的目的,带着问题去读;

(对于不同的文本,可以从文体特点设计问题)

二、限定读完的时间,完成读书任务;

(聚精会神地阅读,提倡理解性阅读)

三、适时作好标记,及时巩固阅读效果。

投影3:

杰克·伦敦名言

1、顽强是妙不可言的东西,它可以把山移动,使你不敢相信和想象。

2、顽强这就是作家技能的秘密。

3、得到智慧的惟一办法,就是用青春去买。 ———(美)杰克·伦敦

投影4:

《热爱生命》基本信息积累表

作  者  国  家   体  裁   主人公   身  份

简述主人公的经历

(故 事 的 情 节)

故事的高潮部份

主       题

采  集  者:                          时  间:    月     日

投影5:

困难

怎样克服(相关语句)

克服的动力

……

……

投影6:

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他的急流与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 ——张闻天

生命,只要你充分利用,它便是长久的。——塞内加

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米歇潘

投影7:

1、快速阅读语文读本<<小男孩>>一文,做好该小说的信息积累表。

2、收集与小说主人公有类似的事例一则,每个学习小组交流后推荐一篇作为下期黑板报内容。

上一篇:《热爱生命》说课稿

下一篇:《热爱生命》课堂实录及反思

《热爱生命》教案设计 篇3

(一)明确目标

1.通过分析,使学生理解体会蒙田对生命本质和意义的阐释。

2.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每一天。

3.尽量当堂背下课文的第二段。

(二)整体感知

学生速读课文《热爱生命》,将练习第二题中的四个句子在文中勾划下来,注意体味。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在上节课对生命理解认识的基础上,我们来学习蒙田的《热爱生命》这篇文章。和上一篇相比,这篇散文以说理为主。

(1)文章第一段阐释了什么?怎样阐释?

讨论后明确,阐释了作者对生命的认识——①“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于乐趣。”②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作者从对“度日”这个词语的理解写起,通过与“哲人”的态度对比,否定“哲人”的看法,反衬自己对生命的称颂和热爱。最后一句的引用,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无比热爱

(2)作者既然认为生命“值得称颂,富于乐趣”、“优越无比”,那么为何又在第二段中说“我对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

同学再读第二段,然后提问后明确。因为作者认为①“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②“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③在“眼看生命的时光不多”之时,“就愈想增力生命的份量”。“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就“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也就说作者认识到了生的本质之后,会更加珍惜此生。此时,做到此生无憾了,那么对告别人生还有什么惋惜呢!

(3)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两段文章都紧紧围绕“热爱生命”这一中心来谈。第一段,作者从对“度日”的理解谈起,深入到对生命的热爱;第二段,作者用“不过”一转,谈的似乎是生死观,但他要使此生无悔,同样还是在谈对生命的热爱,而且第二段谈得更具体,更深入,对我们更有启发教育意义。

2.比较这两篇短文的主要几方面

我们已经对两篇文章进行了理解分析,下面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这两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题材都是谈生命;都从“我”的认识,感受来写;两文都是文约意丰,内容深邃。

不同:①谈论的方式不同。一篇是写景抒情引发出敬畏生命的感悟;一篇是从日常的词语理解入手引发出热爱生命的议论。②语言风格不同。一篇是景物描写细致逼真,语言富于形象化;一篇是采用议论方式,语言较概括。③构思线索不同。《敬畏生命》的线索是从“诧异和震撼”到“敬畏”,《热爱生命》是从“要热爱生命”到“怎样热爱生命(不虚度此生)”。

3.组织同学讨论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发言,对于生命,我们是由“敬畏”到“热爱”,还是从“热爱”到“敬畏”?

(四)总结、扩展

通过学习这两篇谈论生命问题的文章,我们对“生命”的理解更深刻了,我们应该爱世界上一切的生命,特别是应该珍惜我们每一天的时光。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一段关于生命的名言是这样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主人公保尔说得多好啊,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更加珍视生命,立志让自己的青春闪光。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热爱生命》第二段。

2.预习下一课。

六、板书设计

上一篇:《热爱生命》教学设计3

下一篇:没有了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

2、能够多角度、多侧面欣赏文学作品,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珍爱生命;

3、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研读品味精彩片段,领悟课文震撼人心的力量。

4、体会小说心理描写的特点,把握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感悟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

学生反复阅读、熟悉课文,查阅相关资料;教师查阅作者、作品等相关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了《安妮日记》这篇课文,我们的眼前仿佛还浮现着安妮“从一个房间徘徊到另一个房间,在楼梯里上上下下,像一只本来会唱歌的鸟被剪去翅膀,不断地用身了撞击那沉暗的铁条”的身影;我们的耳边仿佛还回响着安妮那“放我出去,到有新鲜空气的地方去!”“必须好好活下去!”的声音。小安妮对生命的渴望、对生活的憧憬无不震撼着我们的心。

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篇歌颂生命的文章:《热爱生命》。教师领读文中最震撼人心的情节:“人狼搏斗”。

二、作者简介

杰克·伦敦,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幼年穷苦,自食其力。曾到北方阿拉斯加参加淘金者的行列。因病空手而归。但带回了北方故事的丰富素材,从此埋头写作,成为职业作家。长篇小说:《野性的呼唤》、《海狼》等,短篇小说《热爱生命》曾受到列宁的赞赏。在逝世前几天,手里还捧着它。这篇小说为何有如此的魅力?

三、学生初读课文,概括中心

这篇小说通过一个受伤的淘金者在唯一的同伴抛弃他之后,孤零零地一个人在草原上拼命寻求生路,他以热爱生命的巨大内在力量和坚强的耐心、意志,维持了生命,战胜了病狼,并最终被科考队员营救的故事。

四、学生再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1、故事的开端(1~4段)

主人公从极度虚弱中终于醒来,感到了新的恐惧,发现了一头灰狼。

板书:发现狼。

2、故事的发展(5~9段)

一个晴天,他来到河边,看见无际的大海,模糊的觉得有了希望,继续前行,但是一条和他一虚弱的但仍贪婪的病狼始终跟着他,并用饥饿的眼光看着他。

板书:与狼同行。

3、故事的继续发展(10~15段)

内在的生命动力逼着他前进,他发现了同伴遗留下来的口袋,但不想拿走,一直提防着病狼。

板书:继续与狼同行。

4、故事的高潮(16~21段)

在奄奄一息的时候,他用尽全身力气,咬断了狼的咽喉,吸了狼的血,维持了生命,战胜了狼。

板书:杀狼

5、故事的结局(22~23段)

他被捕鲸船上的科考队员发现,被救上了船。

五、三读课文,自主学习

进一步熟悉故事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为下节课的人物分析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

一、研读赏析

阅读课文,学生先自主探究,再分组讨论下面的问题。

小说之所以产生了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课文通过“他”的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生命垂危者求生的画面,那么,是什么促使他如此顽强?在塑造这一人物时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1、共同赏析精彩片段。

⑴ 抽读52页第二、三自然段写主人公见到驯鹿骨头的段落:

“这些残骨在一个钟头以前还是一头小驯鹿……难道在天黑之前,他也可能变成这个样子吗?生命就是这样吗,呃?真是一种空虚的、转瞬即逝的东西。”

“他蹲在苔藓地上,嘴里衔着一根骨头,吮吸着仍然使骨头微微泛红的残余生命……有时砸到自己的指头,使他一时感到惊奇的是,他并不觉得很痛。”

提示:这是在主人公饥饿难忍、无处觅食之时的思维独白和动作描写,一头可爱的小驯鹿只剩下了骨头,他联想到什么呢?(联想到自己,联想到生命是如此脆弱,这说明即使意志坚强的人也有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在同环境和困难斗争的时候也有自身的灰心和软弱,真实地反映了人物的内心。)

那他是否消沉,退缩呢?行动就是最好的证明,即使生肉、碎骨也让他感到欣喜,可见对生命的热爱,对生的渴求。同时他不觉得痛则说明身体的虚弱,反应开始迟钝了。

⑵ 人和病狼最后较量的情节是小说最为精彩的场面,也是高潮部分,可齐读最后两段:

“他只是从梦里慢慢苏醒过来,觉得有条舌头在顺着他的一只手舐去……这个人已经把全身的重量都压在狼的身上。”

在这部分中,写到了他的感受,突出了心理活动,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人与狼搏斗的动作、过程。哪些词语或句子用得最精彩?一个濒临死亡的人最后为什么能战胜狼呢?

牙咬手,手抓牙,这简直是闻所未闻的搏斗方式,只有在奄奄一息的人和同样衰弱垂死的病狼之间才有可能发生。牙和手都无力了,可是人终于用另一只手慢慢摸过来,“一下把狼抓住”了。几分钟后,人把全身重量都压在狼的身上,可惜他的双手已无力把狼掐死。可是他还要用嘴咬住狼的咽喉……终于,狼死掉了,像“铅液”一样的狼血灌入人的胃里。人战胜了狼,杀死了狼,喝了狼的血,而不是相反。通过上述对主人公内心世界和细节、动作的刻画,揭示了主人公身处困境却不肯向困难低头,顽强不屈同自然作斗争的坚强意志和热爱生命的深刻主题。

可以反复阅读,把握语气,体味情感。

⑶ 同时,主人公也在同自然和自身弱点的斗争中不断磨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和求生的信念,培养了顽强的生命意志和勇敢精神,成为顽强不屈、具有超人勇气的强者。

2、学生自由解读其他部分,感悟生命:找出自己感悟较深或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谈认识,谈感受,体会这样写的作用。重点从人物心理、动作、细节描写等方面进行赏析。

建议:如果学生基础较差,教师还可以作进一步的提示、指导,如成功的心理描写是小说的一大特色,可指导学生探究:作者对“他”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怎样的刻画,表现出了人物哪些性格特点?

示例:

⑴ 课文中写他见到比尔的骨头时,“突然间,他不笑了。如果这真是比尔的骸骨,他怎么能嘲笑比尔呢?如果这些有红有白,啃得精光的骨头,真是比尔的话?”

主人公从这一堆有红有白,被狼啃得精光的骨头中,看到了一种可怕的凶兆:难到比尔的命运不正是自己将要面临的残酷现实吗?同时主人公那宽厚善良的心也展现在我们面前,虽然他有许多理由怨恨和鄙视死掉的同伴,然而这种感情却一下子为他对死者的怜悯所抵消了。他觉得不该嘲笑一个曾同大自然作过斗争的死者,更不能嘲笑一个曾一度同他共过患难的同伴,尽管他有不可宽恕的过失。

⑵ 课文写到他已靠近那希望之船,却可望而不可即,“那条船离他不过四英里路……无论如何他也爬不完这四英里路。这一点,他是知道的,而且知道以后,他还非常镇静”“他仍要活下去……尽管奄奄一息,他还是不情愿死”“即使到了死神的铁掌里,他仍然要反抗它,不肯死”。多么坚强有力的生命意志和求生的精神!

作家紧接着用比喻,用动作烘托心理,形象地描述了主人公精力殆尽仍不屈服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鲜明地把他奋力抗争的感人动态烘托出来。

他的疲倦就像大海的涨潮,“一涨再涨,一点一点地淹没他的意志”,但是他还“用无力的双手划着,凭着一种奇怪的心灵作用”,也就是对生命的热爱和执著,“找到一丝毅力,比较坚强地划着”。出色的描写让我们深刻领会到人物虽虚弱到极点而心灵执著的情态。它揭示了主人公战胜病狼的主观原因,衬托出他坚强不屈的性格。

提示:不同的学生由于各自的生活经历不同,理解不同,欣赏的角度不同,对课文的理解自然会有所不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只要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就应充分肯定。

3、分析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边阅读边圈点批注。

4、小结:

通过对课文的欣赏,让我们从字里行间看到了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潜能,它会让你活下去。“他”与其说同饥饿和死亡抗争,不如说是与恐惧抗争;杰克·伦敦作为文学大师,用精湛的手法,生动逼真地描绘了这场战争。故事情节紧张,却没有一点作者人为的痕迹,它只是向我们清晰地展示了一个人在荒原中历尽艰难的求生过程,不动声色地描绘出了生命的伟岸和强大。它告诉我们,请敬畏我们的生命,热爱我们的生命,和我们的生命结成最紧密的“联盟”,我们就会尽享生命的美丽与神奇。

二、拓展训练

1、“他”是小说的主人公,可文中一直没有名字,是作者的失误吗?谈谈自己的想法。

2、课外阅读《热爱生命》全文。

3、学生展示搜集的有关热爱生命的资料,并谈感受。

4、我们时常在各种媒体中看到中学生因生活、学习的不如意而自残,甚至轻生,学习这篇课文以后有什么启发?你能对他们说点什么吗?(可根据情况选择内容)

蒙田《热爱生命》精品教案 篇5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直接进入课文,然后简介作者。

(先要求学生读注释○1,再补充: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被马克思称为“产生巨人”的时代,一大批解除的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都出现在这一时期,如哥白尼、伽利略、哥伦布、麦哲伦,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但丁、薄伽丘、拉伯雷、莎士比亚,及培根、蒙田等等。《热爱生命》是蒙田晚年写的一篇随笔。现在我们认真读读课文,体会一下此文的“生命”与上文的“生命”有什么异同。

二、 学生朗读课文(由两个学生分段读),并正音。

三、 提问讨论,理解课文内容和词语含义。

1.《敬畏生命》与《热爱生命》中的“生命”含义有什么不同?

〖前者是指普遍的、抽象的生命,指生生不息的生命现象,具体歌颂的是生命繁衍的无私、执着、顽强的本质特征;后者指人的生命,具体指的是人生、生活,倡导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要求学生熟悉课文,能说出主要句子。)

3.作者在第一段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表现在哪些地方?

〖首先,把日子分为两种,一是令人不快的时候,一是风和日丽的时候(即“坏日子”和“好日子”)。然后,对两种不同的日子采取两种不同的度日态度和方法,“坏日子”要“消磨”、“要飞快的去‘度’”;“好日子”要“慢慢地”“细细地”“赏玩”、“领略”、“品尝”。最后再把那些“哲人”和“我”对生命的不同看法作对比,他们“打发”、“消磨”、“无视”它,认为生命是“苦事”、“贱物”;“我认为生命是”“值得称颂”、“富有乐趣”,是“自然的厚赐”,“是优越无比的”。

4.怎样理解“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人的生命是经过数十亿年的时光演化而来的,是自然的哺育,也是自然的杰作,无可比拟。

5.对待生命的不同态度,会导致怎样不同的结果?

〖“糊涂人一生枯燥无味”,乐观者充满生活乐趣。

6.第二段谈到“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文中谈到了哪些方法?

〖抓紧时间和有效的利用时间。只有正确认识生命,以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生活,关心生活,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才能享受生活(这是对生命的认识和态度问题)。

7.作者为什么说“我对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因为乐于生的人好好地享受了生活,对于死亡就不会感到遗憾。而“我”热爱生活,“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当需要告别人生的时候,“我”会毫不惋惜。

8.两段内容各有什么侧重点?(这个问题拟再分成几个小问题来引导学生逐步完成。)

〖第一段侧重从不同的生活态度,表明为什么要热爱生活。第二段着重从生与死,生命的短暂谈怎样热爱生命──抓紧时间、有效利用时间、使生命过得丰盈充实。

四、比较两文的异同。(引导学生从题材、主旨、表达、风格几方面比较。)

〖同:主旨相通,谈生命,表达珍爱生命的情感。

异:前文着重谈对生命的本质特征的认识,表现生命繁衍的无私、执着、顽强、令人敬畏。后文着重谈对人生的态度,倡导以积极进取乐观的态度去对待人生。前文以描写抒情为主,写得细腻含蓄。后文以议论为主,直抒胸臆,朴素深刻。

五、布置作业。

1. 书面完成练习第二题。

2. 做《文段阅读》中第一课的作业。

3. 如有时间可课内做“一课一练”。

附板书设计:

热爱生命

蒙田

度日: 坏日子 消磨 飞快地去“度”

好日子 慢慢地赏玩 细细品尝

“哲人”:打发 消磨 回避 无视它 苦事 贱物 糊涂人一生枯燥无味

“我”:称颂 富有乐趣 无比优越 乐观者充满生活乐趣

第一段侧重从不同的生活态度,表明为什么要热爱生活。

第二段着重从生与死,谈怎样热爱生命──抓紧时间、有效利用时间、使生命过得丰盈充实。

同:主旨相通,谈生命,表达珍爱生命的情感。

异:前文着重谈对生命的本质特征的认识,表现生命繁衍的无私、执着、顽强、令人敬畏。

后文着重谈对人生的态度,倡导以积极进取乐观的态度去对待人生。前文以描写抒情为主,写得细腻含蓄。后文以议论为主,直抒胸臆,朴素深刻。

《热爱生命》教案设计 篇6

教学设想:

《热爱生命》以雄健粗犷的笔触,讲述了一个淘金者在荒原上迷路,最终靠着顽强的求生意志活下来的故事。文章以极其细腻准确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生动的展示了人性的伟大和坚强,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

故事情节的传奇性与具体细节的逼真性的高度统一是这篇小说的特色。教读课文,要引导学生了解小

说创作的时代背景,体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寄予着的作者独特的人生理想和美学追求。在写法上,引导学

生理解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追求。

(说明:指出本课内容特色并依据课文重点、难点的分布,宏观上高效指导备课全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把握小说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结构。

2、能力目标:体会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

3、德育目标: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征意义,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理念。

(说明:按课程标准“三位一体”目标要求,使教学有的放矢)

教学重点:

1、诵读,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

2、体会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小说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体会主人公的心路历程)

2、研讨探究法(引导学生研讨探究,理解小说的象征意义,激发积极有为的人生理想)

(说明: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体现新课程理念,突出实用性、创新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

(说明:注重直观教学,启迪学生形象思维)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诵读,感知情节结构,梳理主人公的心路历程。研读探究,理解作品的象征意义。

(说明:概述课堂教学进展情况,兼有教法及学法提示)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森林、草地生机勃勃的图景,进入情景。)

同学们,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描写生命、讴歌生命是文学永恒的主题。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小说《热爱生命》,共同感受生命之花撼人心魄的力量。

二、 指导预习:

1、简介作者:杰克?伦敦(1876-1916)美国小说家,生于加利福尼亚旧金山一个破产农民家庭。杰克?伦敦从1900年起连续发表了许多短篇小说,通称为“北方故事”,是他的成名之作。杰克?伦敦在不长的十几年创作生涯中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150多篇中短篇小说和大量文学报告集、散文集和论文。

2、多媒体演播美国西部风情及淘金图片。

三、默读,初步感知小说情节结构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

提示生字词:

踉跄(liàng qiàng):走路不稳。

吹毛求疵(cī):故意挑毛病、找差错。疵,缺点、毛病。

辗转(zhǎn zhuǎn):身体翻来覆去或经过许多人的手、经过许多地方。

骸(hái)骨 鲦(tiáo)鱼 窒(zhì)息

2、学生复述故事情节(至少三名学生)

要求:语言简明、顺畅、生动。

(说明:此环节主要考察学生筛选信息,理解、表达能力。)

四、诵读深入思考文意

1、学生自选精彩段落有感情朗读课文

2、思考并讨论:小说主人公在茫茫荒原上面临哪些生死考验?他为什么能超越极限,战胜病狼而顽强地生存下来?

学生思考、分小组讨论

老师点拨:(见板书设计)

(说明:此环节考察学生朗读和理解分析能力。)

五、重点研读小说精彩段落:人和狼的格斗。

1、诵读本段,体会主人公坚毅顽强、勇敢拼搏的生命意志。

2、探究:小说的象征意义非常浓厚,请揣摩文中显著的象征物“狼”的隐喻。

学生合作探讨,教师提示:杰克?伦敦“为生存而拼搏”,并获得成功,他喜欢用“狼”自比,小说中的场景构设无疑是他对社会进化论思想的体现。艰难爬行的主人公和一直尾随其后的饥饿不堪、奄奄一息的狼所面临的选择是简单而清晰的:要么战胜对方生存下去,要么被对方战胜,沦为牺牲品。主人公以他坚毅勇敢的性格和顽强不屈的生命意志,在同狼的最后搏斗中取胜,成为真正的“强者”,小说启示人们,生命是神奇而宝贵的,只有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才能让生命光芒四射。

文中的“狼”可以看作险恶的自然环境与自然力量的一种隐喻。

3、思考并讨论:这篇小说在艺术上有什麽特点?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点拨:

本文特色是故事情节的传奇性与具体细节的逼真性高度统一。整个故事情节都带有传奇色彩:作者将主人公安排在一个困苦险恶到极点的生存环境中,让其经受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考验。另一方面又极为逼真:在紧张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很难发现人为编造的痕迹,作者准确地摹拟出主人公在特定境遇中的心理感受与意识活动,非常逼真地展示了一个疲惫、衰弱的人在荒原上的艰难求生的过程,其“真实性”可谓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说明:此环节将学生的认识由感性推向理性,考察学生深入思考分析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

4、课堂练习:请学生绘声绘色地讲出他在书刊或电影电视中看到过的类似动物或人求生的故事,如:沙漠、地震、海滩等。

六、总结:

同学们,冰心老人曾经说过: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只要心中生命的意念还在,只要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再困窘的环境也能重生,这就是课文告诉我们的一个简单而实用的道理,同学们,让我们永不言弃,热爱生命吧!让我们的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辉!

(说明:教学过程以“读”贯穿全程,体现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以师生互动探究为主,力求教学合一,知行合一。)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体味小说中的心理和行动描写;学会用心理、行动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能够多角度、多侧面欣赏文学作品,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珍爱生命;

过程与方法:

3、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让学生了解生命之可爱,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之情;感悟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1、诵读,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

2、体会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小说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世纪末,在和美国北方领土阿拉斯加相毗邻的加拿大朗戴克一带发现了金矿。成千上万的人卷入了“淘金热”,可是幸运者毕竟是凤毛麟角,不知有多少人梦断在那冰天雪地的极地荒原里。其中,有这样一个淘金者,被同伴抛弃、没有食物、没有御寒设备,还伤了一只脚,他是怎样挣扎并生存下来的呢?请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热爱生命》中那一场残酷的人与自然之战吧!

二、杰克伦敦简介

杰克伦敦(1876~1916)美国小说家,生于加利福尼亚旧金山一个破产农民家庭。他从幼年起就不得不出卖体力养活自己。他当过牧童、报童、童工、工人、水手。他还参加过1893年大恐慌中失业大军组成的抗议队伍,以流浪罪被捕入狱,罚做苦工几个月。出狱后,他一边拼命干活,一边刻苦学习,广泛涉猎达尔文、斯宾塞、尼采和马克思等人的著作。他曾考进加利福尼亚大学,一年后辍学。后来受了阿拉斯加淘金热的影响,加入了淘金者的行列,却因病空手而归,但带回了北方故事的丰富素材。从此,他埋头写作,成为“出卖脑力劳动”的职业作家。

杰克伦敦从1900年起连续发表了许多短篇小说,通称为“北方故事”,是他的成名之作。杰克伦敦在不长的十几年创作生涯中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150多篇中短篇小说和大量文学报告集、散文集和论文。其中比较优秀的还有《荒野的呼唤》(1903)、《白牙》(1906)、《天大亮》(1910)、《月谷》(1913)、《墨西哥人》(1913),和受到列宁赞赏的《热爱生命》。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小说情节结构,疏解下列字词。投影:

嶝岩(chán):高而险的山岩。

踉跄(liàngqiàng):走路不稳。

辗转(zhǎnzhuǎn):①(身体)翻来覆去。②经过许多人的手或经过许多地方。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

吹毛求疵(cī):故意挑毛病,找差错。疵,缺点、毛病。

骸骨(hái)鲦鱼(tiáo)窒息(zhì)

2、提炼故事主要情节后复述梗概,在复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故事情节,把握课文内容。提醒学生注意表示时间的词句,概括了解主人公在短暂而又漫长的时间中痛苦煎熬的情形;感受人物强烈的求生欲望和生命本身巨大的潜在能量。

复述情节梗概:

《热爱生命》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美国西部的淘金者在返回的途中被朋友抛弃了,他独自跋涉在广袤的荒原上。冬天逼近了,寒风夹着雪花向他袭来,他已经没有一点食物了,而且他的腿受了伤,鞋子破了,脚在流血。他只能歪歪斜斜地蹒跚在布满沼泽、丘陵、小溪的荒原上,非常艰难地前行着。就在他的身体非常虚弱的时候,他遇到了一匹病狼。他发现这匹病狼跟在他的身后。舔着他的血迹尾随着他。就这样,两个濒临死亡的生灵拖着垂死的躯壳在荒原上互相猎取对方。为了活着回去、为了战胜这匹令他作呕的病狼.最终在人与狼的战斗中人获得了胜利,他咬死了狼,喝了狼的血。最终他获救了,使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3、理清课文主线,思考课文写了怎样一个故事,展现了哪几个画面?主人公在荒原上面临着哪些生死考验?

提示:课文是小说的节选,写一位淘金者在求生旅途的种种遭遇、感受以及他对生命的渴求。首先写到主人公恐惧的心理,因为狼嚎的声音而恐惧;到傍晚产生了矛盾的心理,死也许就是解脱。以后的几天中,他凭着生命的意识前进,在极度虚弱时,他看到了希望──一只大船,同时也遇到死敌──病狼;于是出现人狼对峙──同样虚弱的人与狼的对峙。在濒临死亡的时候,他靠近了大船,看到了生的希望,而人与狼也开始挑战生命的极限,进行了一场闻所未闻的生死决斗。可以通过板书展示文章的主线:

饥饿觅食(狼嚎、恐惧、矛盾)──产生幻觉(遇大船,“激动”、麻木)──遇病狼(冷静、沉着)──与狼决斗(超越极限)──战胜病狼

②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

提示:这是一支弘扬生命的赞歌,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对生命的珍爱,感受到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潜能,这种能量让你不管面对什么,哪怕是吞噬你的荒野、野兽,折磨你的饥饿、疾病,你都能勇敢地战胜它们。生命永远与我们同在!

四、探究下列问题:

(1)主人公在这茫茫荒原上经历着哪些生死考验?他靠什么顽强地生存下来?

(2)小说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为什么连个名字也没有?

(3)作品的人物性格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4)小说中关于鹿皮袋、比尔骸骨描写的作用。

(5)作者塑造这样一个硬汉形象的意图是什么?

探究一:极地恶劣的地理环境、气候、食物的匮乏、体力近乎衰竭、野兽出没……同自然的斗争老是失败,饥饿、寒冷、伤痛紧紧缠住他,他甚至想到放弃:“死并没有什么难过”“死就等于睡觉”“它意味着结束、休息”。说明意志坚强的人也有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在同环境和困难斗争的时候也有自身的灰心和软弱,真实地反映了人物内心的某些脆弱成分。但主人公靠着坚强的意志和强烈的求生欲望,一面同自然抗争,一面努力地克服自身弱点不断磨炼自己,最终战胜这一切,成为顽强不屈、具有超人勇气的强者;极度寒冷──用白铁罐子烧热水,极度饥饿──砸鹿剩骨、吃沼泽浆果,极度疲劳──内在的生命逼着他向前爬,右脚伤残──膝盖和脚鲜血淋漓,撕衬衫来垫,饿狼尾随──时昏时醒,努力提防。

探究二:主人公意志坚强、富于毅力、不畏困难,同大自然勇敢斗争;在饥饿、寒冷和伤痛中顽强挣扎;在同病狼的搏斗中获得胜利,终于战胜死亡。主人公具有一种超常的意志和“超人”的品质,他的顽强意志和勇敢精神几乎超越了生命的极限──这就是他的“生命意志”,一种原始的生命的本能力量;“事实上,他早已失去了兴致和热情”,但“内在的生命却逼着他前进”。作家逼真地刻画了主人公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所表现出的巨大的勇气和坚定的意志。在同狼最后搏斗时主人公的双手已无力将病狼掐死,但是他顽强地拼尽全力,把全身的重量都压在狼的身上,用牙齿咬断狼的脖子,“一股暖和的液体慢慢流进他的喉咙。这东西并不好吃,就像是硬灌到他胃里的铅液”。然而他还是“硬凭着意志”给灌下去了。正是这像“铅液”一样病狼的血使他得以活下去。

在小说中,文明社会的人和野性的动物,站在了同一地平线上。在自然面前,社会赋予他的一切特性都失效了,什么理想,抱负都是空谈,只有“活着”,才是生命的最终意义。因此,这个人已不仅仅是一个普通人,而是作为一种思想的象征物,他没有名字,狼当然也没有,他们只是两个生物,平等的两个生物,为了“活下去”的信念,而展开了一场残酷的生命追逐。

探究三:作品最富感染力的细节描写和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同时用大量的人物行动表现自己的性格。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富于表现力的细节描写,如微微泛红的鹿骨头、在苔藓、岩石上留下的血迹、病狼的喘息声与粗糙的舌头摩擦两腮的感觉等,从极细微处着笔,极有质感地渲染人物困窘、残酷的处境。最传神的是对疲倦的描写──他的疲倦就像大海的涨潮,“一涨再涨,一点一点地淹没他的意志。但是他还用无力的双手划着,凭着一种奇怪的心灵作用”,出色地让我们深刻领会到人物体力飘散而心灵执著的情态。它揭示了主人公战胜病狼的主观原因,就是对生命的执著热爱。

人和狼最后的格斗是小说最为精彩的场面,也是高潮部分:他从梦中苏醒过来,因为已感觉到有条舌头正在舐他的手,“他静静地等着……狼牙轻轻地扣在他手上了;正使出最后一点力量咬进它等了很久的东西里面去,可是这个人也等了很久,那只给咬破了的手也抓住了狼的牙床”,一种从未有过的奇特的格斗方式,在奄奄一息的人和同样衰弱垂死的病狼之间展开了。渐渐地,牙和手都无力了,可是人还用另一只手偷袭过来,“一下把狼抓住”了。几分钟后,人把全身重量都压在狼的身上,可惜他的双手已无力把狼掐死。可是他还要用嘴咬住狼的咽喉……

探究四:根据上下文意,不难判断鹿皮口袋应是淘金者装金子用的,主人公早已丢弃,但比尔居然到死也不放弃,最后只剩一堆有红有白、被啃得精光的骸骨与之相伴。这一种辛酸而残酷的讽刺,正说明了金钱在赤裸裸的大自然中一钱不值,它的存在是对人性的玷污与拖累。

探究五:作者塑造这样一硬汉形象的意图是什么?

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生命意志坚强,具有鲜明性格和超人勇气的强者形象。文中反复渲染不畏艰险困苦、勇敢顽强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字里行间渗透出的是人的顽强意志和热爱生命的深刻主题。

五、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品出“他”对你的启示。(难点突破)

(1)要勇于面对失败。

他全身疲乏、伤痛,他失败了,但这只是气力与肉体的失败,他的信心与希望始终未曾破灭。他在对待失败的态度上取得了胜利,在精神上取得了胜利。

(2)要勇于面对孤独。

当一个人去面对眼前的厄运时,就应勇敢地面对孤独,不埋怨,不放弃,最后终于全身而返。

(3)要敢于与敌人斗争。

与狼长时间的周旋,表现出这个人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显示出非凡的毅力与坚忍的决心,体现出人类战胜强大势力的伟大力量与气概。

(4)要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他”在与逆境的较量中不时流露出对周围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如吮吸剩骨的甜蜜、享受太阳的暖意、感受周围活跃而健康的生命。正是这种热爱使他充满活力,使他永葆活下去的欲望,并由此不断激发出他的潜能,使他有搏斗下去、战胜失败、面对孤独、超越死亡的勇气和毅力。

教学反思

①这是一次大容量、有深度的小说阅读课,也是学生几年来课外阅读的一次“汇演”课,学生阅读的宽度和深度,阅读积累的成效和文学作品鉴赏的水平,在这次课上都充分体现出来了。在教学中,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累、阅读经历、阅读体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还因势利导,开展综合性学习如何多角度地阅读小说,这样就更加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深入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因此,这节课虽然上完了,但其实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才刚刚开始,我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把学生引向了更为广阔的“渔场”,学生的收获会更大。

②新的语文课堂不仅要给学生以知识,还要给学生以精神。通过本课的学习,力图打开学生的精神空间。在教学时,我着重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但又避免空洞的说教,而是始终紧密结合学生自身的阅读体验,通过营造氛围,自然而然地贯穿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热爱生命的人生态度,唤醒了学生认识自我、塑造自我的意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强烈的人文气息。

③语文的学习离不开长期的积累,在本课的学习中,作为教师的我也深切感受到积累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内引外联,激活思维,正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尤其让我感触较多的是,在教学中,我为学生设置了富有激情的情境,并且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与学生同读、同讲、同议,成为他们学习的伙伴和朋友,真正走进了他们的心灵。而学生们放射出来的智慧之光也激活了我的灵感,使我也感受到有意外之获的喜悦,可谓是师生各得其乐,教学气氛民主、和谐、愉快!

高二语文下册《热爱生命》教案 篇8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生命之可爱,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之情;

2.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

3. 让学生体味小说中的心理和行动描写。

教学重点

1. 通过心理、行动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 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3. 作品中对主人公觅食过程的心理和行动描写。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主人公力量的来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 《热爱生命》全文;2. 作者的有关资料;3. 外国小说赏析方法的资料。

学生准备:1. 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2. 查找对《热爱生命》的赏析材料;3. 通读全文,试作批注。

教学设想

1. 本文篇幅较长,拟采用批注式阅读;

2.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课前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对资料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进行归类整理;课上对文本进行阅读,合作探究,分组对抗,辩论对内容的理解,语言的赏析;课后进一步自主合作探究生命之意义。

3. 课前的资料搜集,合作整理拟用2~3天,课堂学习1~2节课,课后拓展1~2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命究竟是什么?人,可能无法说清。生命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人,可能也无法说清。

生命有时是极其脆弱的。瞬间,它可能就会化为乌有。可是生命有时又无比强大,让你不能不为之惊叹。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就给我们展示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二、自主合作,整体把握

1. 让学生谈谈本文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本文写一位淘金者在与同样病弱的野狼的较量、跟踪中,最终咬死了狼,他吮吸了狼血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潜能,歌颂生命的无比强大。

2. 浏览课文,作批注。

教师讲:批注是阅读理解的一大关键手段。在勾画圈点中品读美文,筛选捕捉重要信息,概括分析文章内容,创造性地理解文章。批注能帮助我们梳理结构、概括主旨、体会写法、品味和锤炼语言(炼字)、思考并汲取文章的思想内涵等。要做到精心圈划,运用不同的笔色符号和旁批、总批等形式,批与注结合,大胆设疑推理,发表自己的见解。不乱画、不粗心、勤动手。

此法是指在文章正文空白处,即书头、地脚、段尾等空白处,批注的阅读心得、评语、订误和校文等。该法的优点在于:

(1)批注所感。如对作者的思想观点、文学赞叹、异议、质疑、评价等感受,顺手利用文章的空白处,加以眉批,方便可取。

(2)批注一闪念。采用眉批,能及时将阅读中所产生的一闪即逝的思想火花记录下来。

(3)利于理解、记忆。眉批留下的墨迹,有利于读后研究,加深理解、记忆,还有助于发挥独到见解。总之,眉批后,每隔一段时间,要注意翻看、整理,以利引申、发挥,否则,时过境迁,与时俱逝,前功尽弃。

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给课文作批注。

1. 教师范例:

他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前进,心里又产生了一种新的恐惧。这不是害怕他会束手无策地死于断粮的恐惧,而是害怕饥饿还没有耗尽他的最后一点求生力,而他已经给凶残地摧毁了。这地方的狼很多。狼嚎的声音在荒原上飘来飘去,在空中交织成一片危险的罗网,好像伸手就可以摸到,吓得他不由举起双手把它向后推去,仿佛它是给风刮紧了的帐篷。

对狼嚎声音的描写,形象地写出了“他”在孤独无助的状态下,荒野给“他”造成的心理压力。

2. 学生快速阅读,对“荒原觅食”部分作阅读批注,然后汇报自己的独特体验。

三、合作学习,自述所得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谈谈自己自读之所得,听听别人的收获,互相取长补短,扩展知识面。

(交流以个人所得为起点。有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但没有无可交流的学生。无论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都可在交流中体验成功。交流以范围分为小组交流与全班交流,以内容分为全面交流和专题交流。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均兼顾个人交流、汇总交流、专题交流几种形式。)

四、质疑解疑,把握内容

1. 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解疑。

2. 教师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可适当补充一些问题。

参考问题:

(1)小说的主人公没有名字,加上一个名字是否更好?(作者没有写出“他”的名字,因为“他”是一切热爱生命的人的代表,它不是一个单一的人,而是一类人,只要热爱生命就可以是“他”。加上一个名字,反而使人物的典型性、代表性减弱了。)

(2)文中一再提到他已不再感到痛苦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不求一致,意合就可。)

(3)文中的他已伤残、衰弱到了极点,最后是什么支撑着他往前走的?

参考答案:是对生命的热爱。虽然伤残满身,体质极度虚弱,但他的心没死,他对生的渴望之火没有熄灭,所以,他能向着那一点生命的目标不停地、不由自主的前进。

(4)文中写比尔的下场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比尔无视同伴对自己的呼喊,作为一个尚有能力的人,向生命的希望奔去,可生命却与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比尔比“他”走得快却先倒下了。这正是──背弃良知的懦弱人性的悲剧。

(5)“他”是在同饥饿和死亡抗争,还是同别的什么抗争?

参考答案:“他”与其说是同饥饿和死亡抗争,还不如说是在与恐惧抗争。作者用精湛的文学笔法,形象地描绘了这种抗争。让我们从字里行间看到了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潜能,这种能量是无法诋毁的,它会让你活下去。不管你面对的是什么,哪怕是要吞噬你的荒野,是吃掉你的野兽,或是饥饿、疲惫,生命都会帮助你战胜它。

(6)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真理?

参考答案:敬畏我们的生命,相信我们的生命,和我们的生命紧紧相依,和我们的生命结成最紧密的“联盟”,我们就会感受到生命的剽悍与强大。

五、探究讨论,欣赏语言

这是一篇逼真的小说,紧张的故事情节中没有一点作者人为的痕迹,没有多余的议论,它只是清晰地展示了一个人在荒原中历尽艰难的求生过程,不动声色地描绘出了生命的伟岸和强大。

本文语言有什么特色?你认为哪些地方写得好?试对它进行赏析,说说它好在什么地方。

教师先作赏析示例,然后由学生自由发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肯定会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和认识。

示例:

1. “这些残骨在一个钟头前还是一头小驯鹿,一面尖叫,一面飞奔,非常活跃。”这是一个残缺的生命的一种对活力、健康的本能的虚构。小驯鹿的死,似乎也预示着他在不久也会有相同的下场,这是一种同病相怜的悲哀。作者在这里没有用华丽的辞藻,没有用深奥的语言,但朴实的语言中却有很深的言外之意。

2. “于是,慢慢地,就在狼无力地挣扎着,他的手无力地掐着的时候,他的另一只手已经慢慢摸过来,一手把狼抓住。”“无力”的狼、“无力”的手,形象地写出了人与狼的当时的境况,而“慢慢地”“一下”却又写出了人的计谋已久,也预示了人的最终获胜。

六、拓展延伸,发散创新

1. 你对比尔的独自离去有什么看法?

2. 你认为“他”没拿比尔的金子,没吮吸比尔的骨头是不是傻呢?

注意:

(1)设计这些具有多向思维、无限定性的开放式问题,可为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空间。

(2)创新的见解常常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过早对有着多种答案的问题的回答给予终结性评价,势必扼杀其他学生创新与发散的思维火花,这些问题的评价一定要采用延时性评价。

(3)探究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教师不能一味追求教学的完整性,要确立动态、全程学习的观念,使教学结束于问号而非句号。课堂上对问题的探究不求数量而求质量,重视探究的深度与广度,重视探究的过程性和持续性。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体味小说中的心理和行动描写;学会用心理、行动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能够多角度、多侧面欣赏文学作品,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珍爱生命;

过程与方法:

3.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让学生了解生命之可爱,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之情;感悟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1.诵读,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

2.体会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小说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世纪末,在和美国北方领土阿拉斯加相毗邻的加拿大朗戴克一带发现了金矿。成千上万的人卷入了“淘金热”,可是幸运者毕竟是凤毛麟角,不知有多少人梦断在那冰天雪地的极地荒原里。其中,有这样一个淘金者,被同伴抛弃、没有食物、没有御寒设备,还伤了一只脚,他是怎样挣扎并生存下来的呢?请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热爱生命》中那一场残酷的人与自然之战吧!

二、杰克伦敦简介

杰克伦敦(1876~1916)美国小说家,生于加利福尼亚旧金山一个破产农民家庭。他从幼年起就不得不出卖体力养活自己。他当过牧童、报童、童工、工人、水手。他还参加过1893年大恐慌中失业大军组成的抗议队伍,以流浪罪被捕入狱,罚做苦工几个月。出狱后,他一边拼命干活,一边刻苦学习,广泛涉猎达尔文、斯宾塞、尼采和马克思等人的著作。他曾考进加利福尼亚大学,一年后辍学。后来受了阿拉斯加淘金热的影响,加入了淘金者的行列,却因病空手而归,但带回了北方故事的丰富素材。从此,他埋头写作,成为“出卖脑力劳动”的职业作家。

杰克伦敦从1900年起连续发表了许多短篇小说,通称为“北方故事”,是他的成名之作。杰克伦敦在不长的十几年创作生涯中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150多篇中短篇小说和大量文学报告集、散文集和论文。其中比较优秀的还有《荒野的呼唤》(1903)、《白牙》(1906)、《天大亮》(1910)、《月谷》(1913)、《墨西哥人》(1913),和受到列宁赞赏的《热爱生命》。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小说情节结构,疏解下列字词。投影:

嶝岩(chán):高而险的山岩。

踉跄(liàngqiàng):走路不稳。

辗转(zhǎnzhuǎn):①(身体)翻来覆去。②经过许多人的手或经过许多地方。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

吹毛求疵(cī):故意挑毛病,找差错。疵,缺点、毛病。

骸骨(hái)鲦鱼(tiáo)窒息(zhì)

2.提炼故事主要情节后复述梗概,在复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故事情节,把握课文内容。提醒学生注意表示时间的词句,概括了解主人公在短暂而又漫长的时间中痛苦煎熬的情形;感受人物强烈的求生欲望和生命本身巨大的潜在能量。

复述情节梗概:

《热爱生命》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美国西部的淘金者在返回的途中被朋友抛弃了,他独自跋涉在广袤的荒原上。冬天逼近了,寒风夹着雪花向他袭来,他已经没有一点食物了,而且他的腿受了伤,鞋子破了,脚在流血。他只能歪歪斜斜地蹒跚在布满沼泽、丘陵、小溪的荒原上,非常艰难地前行着。就在他的身体非常虚弱的时候,他遇到了一匹病狼。他发现这匹病狼跟在他的身后。舔着他的血迹尾随着他。就这样,两个濒临死亡的生灵拖着垂死的躯壳在荒原上互相猎取对方。为了活着回去、为了战胜这匹令他作呕的病狼.最终在人与狼的战斗中人获得了胜利,他咬死了狼,喝了狼的血。最终他获救了,使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3.理清课文主线,思考课文写了怎样一个故事,展现了哪几个画面?主人公在荒原上面临着哪些生死考验?

提示:课文是小说的节选,写一位淘金者在求生旅途的种种遭遇、感受以及他对生命的渴求。首先写到主人公恐惧的心理,因为狼嚎的声音而恐惧;到傍晚产生了矛盾的心理,死也许就是解脱。以后的几天中,他凭着生命的意识前进,在极度虚弱时,他看到了希望──一只大船,同时也遇到死敌──病狼;于是出现人狼对峙──同样虚弱的人与狼的对峙。在濒临死亡的时候,他靠近了大船,看到了生的希望,而人与狼也开始挑战生命的极限,进行了一场闻所未闻的生死决斗。可以通过板书展示文章的主线:

饥饿觅食(狼嚎、恐惧、矛盾)──产生幻觉(遇大船,“激动”、麻木)──遇病狼(冷静、沉着)──与狼决斗(超越极限)──战胜病狼

②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

提示:这是一支弘扬生命的赞歌,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对生命的珍爱,感受到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潜能,这种能量让你不管面对什么,哪怕是吞噬你的荒野、野兽,折磨你的饥饿、疾病,你都能勇敢地战胜它们。生命永远与我们同在!

四、探究下列问题:

(1)主人公在这茫茫荒原上经历着哪些生死考验?他靠什么顽强地生存下来?

(2)小说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为什么连个名字也没有?

(3)作品的人物性格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4)小说中关于鹿皮袋、比尔骸骨描写的作用。

(5)作者塑造这样一个硬汉形象的意图是什么?

探究一:极地恶劣的地理环境、气候、食物的匮乏、体力近乎衰竭、野兽出没……同自然的斗争老是失败,饥饿、寒冷、伤痛紧紧缠住他,他甚至想到放弃:“死并没有什么难过”“死就等于睡觉”“它意味着结束、休息”。说明意志坚强的人也有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在同环境和困难斗争的时候也有自身的灰心和软弱,真实地反映了人物内心的某些脆弱成分。但主人公靠着坚强的意志和强烈的求生欲望,一面同自然抗争,一面努力地克服自身弱点不断磨炼自己,最终战胜这一切,成为顽强不屈、具有超人勇气的强者;极度寒冷──用白铁罐子烧热水,极度饥饿──砸鹿剩骨、吃沼泽浆果,极度疲劳──内在的生命逼着他向前爬,右脚伤残──膝盖和脚鲜血淋漓,撕衬衫来垫,饿狼尾随──时昏时醒,努力提防。

探究二:主人公意志坚强、富于毅力、不畏困难,同大自然勇敢斗争;在饥饿、寒冷和伤痛中顽强挣扎;在同病狼的搏斗中获得胜利,终于战胜死亡。主人公具有一种超常的意志和“超人”的品质,他的顽强意志和勇敢精神几乎超越了生命的极限──这就是他的“生命意志”,一种原始的生命的本能力量;“事实上,他早已失去了兴致和热情”,但“内在的生命却逼着他前进”。作家逼真地刻画了主人公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所表现出的巨大的勇气和坚定的意志。在同狼最后搏斗时主人公的双手已无力将病狼掐死,但是他顽强地拼尽全力,把全身的重量都压在狼的身上,用牙齿咬断狼的脖子,“一股暖和的液体慢慢流进他的喉咙。这东西并不好吃,就像是硬灌到他胃里的铅液”。然而他还是“硬凭着意志”给灌下去了。正是这像“铅液”一样病狼的血使他得以活下去。

在小说中,文明社会的人和野性的动物,站在了同一地平线上。在自然面前,社会赋予他的一切特性都失效了,什么理想,抱负都是空谈,只有“活着”,才是生命的最终意义。因此,这个人已不仅仅是一个普通人,而是作为一种思想的象征物,他没有名字,狼当然也没有,他们只是两个生物,平等的两个生物,为了“活下去”的信念,而展开了一场残酷的生命追逐。

探究三:作品最富感染力的细节描写和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同时用大量的人物行动表现自己的性格。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富于表现力的细节描写,如微微泛红的鹿骨头、在苔藓、岩石上留下的血迹、病狼的喘息声与粗糙的舌头摩擦两腮的感觉等,从极细微处着笔,极有质感地渲染人物困窘、残酷的处境。最传神的是对疲倦的描写──他的疲倦就像大海的涨潮,“一涨再涨,一点一点地淹没他的意志。但是他还用无力的双手划着,凭着一种奇怪的心灵作用”,出色地让我们深刻领会到人物体力飘散而心灵执著的情态。它揭示了主人公战胜病狼的主观原因,就是对生命的执著热爱。

人和狼最后的格斗是小说最为精彩的场面,也是高潮部分:他从梦中苏醒过来,因为已感觉到有条舌头正在舐他的手,“他静静地等着……狼牙轻轻地扣在他手上了;正使出最后一点力量咬进它等了很久的东西里面去,可是这个人也等了很久,那只给咬破了的手也抓住了狼的牙床”,一种从未有过的奇特的格斗方式,在奄奄一息的人和同样衰弱垂死的病狼之间展开了。渐渐地,牙和手都无力了,可是人还用另一只手偷袭过来,“一下把狼抓住”了。几分钟后,人把全身重量都压在狼的身上,可惜他的双手已无力把狼掐死。可是他还要用嘴咬住狼的咽喉……

探究四:根据上下文意,不难判断鹿皮口袋应是淘金者装金子用的,主人公早已丢弃,但比尔居然到死也不放弃,最后只剩一堆有红有白、被啃得精光的骸骨与之相伴。这一种辛酸而残酷的讽刺,正说明了金钱在赤裸裸的大自然中一钱不值,它的存在是对人性的玷污与拖累。

探究五:作者塑造这样一硬汉形象的意图是什么?

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生命意志坚强,具有鲜明性格和超人勇气的强者形象。文中反复渲染不畏艰险困苦、勇敢顽强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字里行间渗透出的是人的顽强意志和热爱生命的深刻主题。

五、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品出“他”对你的启示。(难点突破)

(1)要勇于面对失败。

他全身疲乏、伤痛,他失败了,但这只是气力与肉体的失败,他的信心与希望始终未曾破灭。他在对待失败的态度上取得了胜利,在精神上取得了胜利。

(2)要勇于面对孤独。

当一个人去面对眼前的厄运时,就应勇敢地面对孤独,不埋怨,不放弃,最后终于全身而返。

(3)要敢于与敌人斗争。

与狼长时间的周旋,表现出这个人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显示出非凡的毅力与坚忍的决心,体现出人类战胜强大势力的伟大力量与气概。

(4)要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他”在与逆境的较量中不时流露出对周围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如吮吸剩骨的甜蜜、享受太阳的暖意、感受周围活跃而健康的生命。正是这种热爱使他充满活力,使他永葆活下去的欲望,并由此不断激发出他的潜能,使他有搏斗下去、战胜失败、面对孤独、超越死亡的勇气和毅力。

教学反思

①这是一次大容量、有深度的小说阅读课,也是学生几年来课外阅读的一次“汇演”课,学生阅读的宽度和深度,阅读积累的成效和文学作品鉴赏的水平,在这次课上都充分体现出来了。在教学中,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累、阅读经历、阅读体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还因势利导,开展综合性学习如何多角度地阅读小说,这样就更加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深入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因此,这节课虽然上完了,但其实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才刚刚开始,我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把学生引向了更为广阔的“渔场”,学生的收获会更大。

②新的语文课堂不仅要给学生以知识,还要给学生以精神。通过本课的学习,力图打开学生的精神空间。在教学时,我着重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但又避免空洞的说教,而是始终紧密结合学生自身的阅读体验,通过营造氛围,自然而然地贯穿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热爱生命的人生态度,唤醒了学生认识自我、塑造自我的意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强烈的人文气息。

③语文的学习离不开长期的积累,在本课的学习中,作为教师的我也深切感受到积累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内引外联,激活思维,正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尤其让我感触较多的是,在教学中,我为学生设置了富有激情的情境,并且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与学生同读、同讲、同议,成为他们学习的伙伴和朋友,真正走进了他们的心灵。而学生们放射出来的智慧之光也激活了我的灵感,使我也感受到有意外之获的喜悦,可谓是师生各得其乐,教学气氛民主、和谐、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