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教案【优秀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绝句教案【优秀6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绝句》教案 篇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98
《绝句》教学比对
教例一: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诗和一幅画,先请看老师在黑板上画画。然后,老师边画边描述:“春天,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欢唱,歌唱春光的美妙;一行白鹭展翅飞向蓝天;远处西岭山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就像是镶在窗框中的一幅画;行驶在万里长江的船只像是停泊在我的家门口。随着这动人的描述,一幅景色优美的黑板画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议论画面,评价画面,最后对画面的结论是:色彩明丽,生机勃勃。“这幅画所画的景物,是著名诗人杜甫所居住的草堂附近的景物,当时,作者看到这充满活力的景物,心情非常愉悦,随手用短短的28个字把所看到的景物写了下来,这便是我带给你们的诗《绝句》。” 老师不失时机地阐述诗的由来。接下来,翻书、范读、学字、解词、解句、齐读,前后十多分钟,学生就完成了感知课文,了解大意的学习要求。
教例二:另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小朋友,我们来个比赛,请大家每人背一首自己学过的古诗给大家听听,好吗?今天,老师又带来一首古诗,大家想记住它吗?学生自己读老师出示在黑板上的诗《绝句》。诗的作者是谁?你们了解他吗?怎样才能更好地读懂诗呢?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这首诗最大的特点。今天我们要边学古诗,边画画,大家愿意吗?请大家读诗的第一行,读完后闭起眼睛想想,你头脑中出现些什么?请两位小朋友到黑板上画自己头脑中出现的画面,其余人在老师课前发的纸上作画。画完后评画,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诗句评说画得好在哪里?(画出了色彩,画出了声音)在评说的基础上,交流第一行诗的内容和意境。接着,读完第二行诗后问学生:你觉得该在画上添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添?(渗透美学原理“近大远小”)学第三、四行诗也采用这样的方法,在添画、评画、交流中解决学生提出的“西岭”“东吴船”“含”该如何画的疑惑。在逐行读、画、评、添、议的基础上,请学生看着自己的画吟咏作者的诗。通过画画感知了诗的形象美、色彩美,老师再请学生细细品读古诗,你觉得这首诗还美在哪儿?在欣赏中加深对诗的意境的感悟。之后,请学生将古诗默写在自己作的画上。这样,诗与画融为一体,在学生头脑中刻下深深的烙印。
评析: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自读、自悟、自得,多种感官协调参与学习。
2、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自始至终和学生一起读、画、评、添、议,和学生一起走进古诗,品味古诗的意境。
3、语文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读读、画画、评评、添添、议议、写写,在实践中了解古诗内容,感悟古诗意境,默写古诗,在头脑中刻下深深的烙印。
转载
《绝句》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中的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舟 ”字旁。
★根据词语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
★感受古诗的魅力,产生热爱古诗词的感情。
教学难点
★认识本课中的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舟”字旁。
★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
教学准备
★小黑板、字卡、赞美春天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 揭示诗题
1、播放春景图,诵读有关赞美春天的古诗。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春暖花开,春光无限,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写下了赞美春天的是诗,你们能背几首?(检查学生对古诗的积累情况,为学生感悟诗的意境做铺垫)。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第三首。相机板书古诗,教师范读。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激发朗读的兴趣:想读一读吗?那快快把书打开吧,想不想不用老师教就自己读呢?遇到困难可怎么办呢?
2、指名读,随机正音:好了,就读到这,我发现呀,同学们读的特别认真,一定能读的很好吧,谁能勇敢地站起来读一读?(小黑板出示词语)
3、有几个词语悄悄地从诗歌中跳了出来,想考一考大家,能不能被他们难住啊?出示词语卡片“黄鹂、翠鸟、翠绿、鸣叫、船长、时令、千古绝唱”等。
4、下面请你拿出字卡,小组同学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方法。然后互相考一考。
5、利用偏旁的表意功能识记。如“鹂”、“鸣”、“鹭”
对比识记。如“含”、“令”、“岭”,分别含有“今”和“令”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观察记忆。结合旧字认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识新字。如:色—绝、天—吴 运用字理识记“绝”、“鸣”、“令”。
6、巩固生字:这回都学会了吗?敢不敢开火车读?听好要求:站起来的同学读一遍生字,组一个词语,其他同学当火车检验员,看一看小火车开得怎么样?(猜字游戏,摘苹果等)
三、指导写字
1、观察本课生字,说一说左右结构的字有哪几个?
2、师范写“船”:把“ 舟 ”字旁和“舟”字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横变成提,且右边不出头。右边的部件是横折弯而不是横折弯钩。
3、生书空,描红。
4、观察“令、含、岭”三个字,说一说应注意什么。
5、师范写“含、岭”,生书空,描红。
绝句教案 篇3
《绝句》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无论从诗句内容还是在学诗体验上,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另外结合教材图文并茂、诗句韵味优美适于诵读的特点,教学中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营造学诗意境,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鼓励学生诵读,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课件或插图,适合读诗配乐的音乐资料。
2、收集曾经读背过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
〖对话平台〗
一、回顾
1、背诵《望庐山瀑布》,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2、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方法。
巩固积累,引导方法,为《绝句》的学习做准备。
二、自读
1、按上节课的方法,自读学习:
学习生字,进行识记,读准字音。
2、交流自学情况:
出示卡片认读生字,(鹭、含、岭、泊、吴)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个别字注意扩词练习,加深学生对字意的理解,促进识记。
3、指读诗句:
抓住重点的字音,进行指导。如:“翠”读“平舌音”,“泊”读“ bo ”不要发成“ be ”的音等。
挖掘学生识字经验,引导主动识字。加强识字经验的交流,培养学生多渠道识字的良好习惯。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吴、含、窗、岭、鸣、绝、泊、柳”,引导学生从字形、结构等方面进行观察。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并把自己提醒大家在书写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说清楚。
2、教师范写难点字,边写边强调需要注意的地方:
如:“窗”注意不要丢掉“囱”字上面的小撇。“含”和“岭”的里面都有相近的部分,注意“含”里面的是“今”,“岭”里面的是“令”。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间的相互评价。
写字是低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教学中应突出其主要地位,下大力气,抓实抓好。以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四、感悟
1、出示诗句(不出现插图),默读诗句,利用工具书自学诗句内容。
2、启发思考:
如果让你为这首诗配上一幅画,你觉得画面上应该画些什么,并说出理由。
3、组内交流:
有条件的可采用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动笔画简笔画,并说出这样画的理由。交流过程中要注意重点字词的理解。如:“含”“东吴”。
一句一景、色彩多姿是这首诗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创设情境,变“话”为画,有机地转化学习活动,在学生想画、说画、赏画、评画的过程中,理解了诗句的大意,体现学科整合的思想。但组织过程中要注意“画画”不是活动的主体,只是理解诗意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不能花费过长时间,以免喧宾夺主,偏离重点,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
五、诵读
1、出示插图或学生的优秀画作,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图文对照,启发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以及诗句寓情于景,景美情浓的特点。
3、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读背诗句。如:自读、小组合作读、配乐读、指画面读等,实现美读成诵的学习目标。
六、拓展
1、把自己收集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有条件的可以召开一个小型“诗歌朗诵会”,展示学生课外的古诗积累情况。
绝句教案 篇4
一、设计意图
《绝句》是唐朝诗人杜甫闲居成都草堂时所作。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的春景。
这首诗色彩明快,意境开阔。全诗每句一景,声形色,近景、远景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绚丽多彩、开阔生动的画卷。描写有动有静,鸣啼的黄莺,飞翔的白鹭是动景,千年积雪,停泊行舟是静景,动静相间,和谐完美。这明快开朗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欢快激扬的思想感情。全诗对仗工整,语言凝练,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我通过激趣引题、整体感知、想象作画、感情朗读、课外延伸等五个环节由浅入深,层层展开,引导学生领会诗意、体味诗境,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中注重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地想,自由地画,尽情地读,轻松地评,任意地写,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活起来。
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弄清诗句含义,展开想象,作画配诗,感受诗人的心境。
3、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三、学习重、难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验诗人作诗时欢快的心情。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流程
(一)感受画面,激发兴趣。
1、课件展示。
2、看到画面,想起哪些相关诗句。
3、小结,揭示课题。
(二)流利朗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
2、交流读。
3、齐读。
(三)领悟诗意,想象作画
1、师激趣: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生动、形象的好画。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果给这首诗配上画,大家想画些什么?
2、出示学习目标。
①逐句朗读诗句,参照课后注释和插图,理解诗意。
②根据诗意,给诗配画,喜欢哪一句就画哪一句,并以相关的诗句为标题。
③小组交流展示画作。
3、生自主、合作学习。
4、展示评议学生的画。
重点理解翠鸣上含千秋雪泊等关键词语。
5、展示课件。
①比较课件与学生画作的不同之处。(色彩、声音、动态美)
②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看到的画面。
(四)体会意境,感情朗诵
1、如果你是诗人,此时此际会想些什么?心情又是如何?
2、指名生朗读,点评。
3、录音范读,生在课本上标出重音、停顿。
4、对照朗读示意图修改、练读。
5、指导朗读。(指名读、男女生分读、小组读、全班读)
6、了解对仗。
这首诗对仗工整,如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找找诗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地方。
7、练习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8、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古诗朗读擂台赛。
9、让生配上动作诵读这首诗。
10、小结。
(五)体验生活,延伸拓展
课后用几句话描写我们的美丽家园,能写诗的更好!
板书设计:
绝 句
鸣
动态
上
含
静态
泊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以画为媒,读写结合,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诱发热情
上课伊始,教师用充满热情的语言,创设自由和谐的教学情境,并通过播放课件,把学生引入诗情画意之中。迷人的自然景观伴着轻快流畅的乐曲,学生埋藏于心灵深处的情感被拨动,诗兴喷涌而出,大家跃跃欲试,争先说出与画面相关的诗句,学习古诗的热情空前高涨。
(二)白描画面,引入诗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古诗教学必须具有鲜明的形象,使学生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才能入情入境,正所谓诗画一家。本节课的教学亮点是引导学生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作画配诗,以画为媒介,为学生走向古诗搭一座美丽的引桥。画仅仅是手段,目的是把学生领到诗人面前,完成一次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在白描画面后,让学生图诗对照,对画进行点评,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也促使其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将零散的事物组织成一幅完整、隽永的图画,提高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
三、反复吟诵,升华诗情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诵。读的活动在教学中是一以贯之,从自由练读到品析美读再到深情诵读,把诗所展示的形象与诗的韵律、节奏、激荡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进而感受诗人欢快激扬的情感,升华了诗情。
册《绝句》教案 篇5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6
《绝句》教案评析
师:春天在同学们的眼里是怎样的?
生:春天有五彩斑斓的花。
生:春天一到,大家的衣服就越穿越少。
生:春天树叶长出了新芽,像是换上了一件新衣服。
生:春天来了,大雁从南方飞回来了。
……
师:是呀,春天万物复苏、繁华似锦,到处都充满了生机!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这就是——(揭题齐读)
师:简介介绍绝句与杜甫的资料,写作背景。
(评析:以谈谈“春天是什么样的?”这一话题导入,让学生无拘无束的说春天,带领着孩子们进入到春天的情境中,并引导学生介绍知识点“绝句”及杜甫资料、写作背景,这样不仅使学生拓宽了语文知识面,也能锻炼学生的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师: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们想读一读杜甫的这首即兴之作吗?
生:想。
师: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会生字。
生自由读。
师,出示生字“鹂”“鹭”。这两个字你读准了吗?
指名读。
师:谁来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
生:略。描红。
(评析:引导学生学生按“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会生字”这三个要求自学,在初步感知全诗的情况下,学会两个生字“鹂”“鹭”,并指导学生描红,做到读写合一。之后让学生把全诗朗读准确,为理解诗意做好铺垫。)
师: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了这首词,你的脑海里有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看到了两只黄鹂鸟在枝头欢唱。
生:我看到天空中北归的白鹭。
生:我看到远处的江边停着远道而来的船。
生:我看到远处的高山,山顶那经年不化的积雪。
师相机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读懂了诗意,才能在脑中形成完整的画面。这是一幅生趣盎然的图画。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那么,谁能读出诗人这种欢快的心情?谁再来读读看?
生交流,读。同桌互相评析。指名读。尝试用斜线画出诗句中的停顿。
(评析:首先,让学生默读古诗,用笔画出诗中写到的景物。再让学生结合所理解的诗意,上台按古诗内容贴一贴意境图,让学生动手又动脑,可以监控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让他们把探究中取得的收获体现出来,以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最后,让学生看着拼贴完整的意境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 来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让学生同桌诵读诗句,体会语感,尝试用斜线画出诗句中的停顿。既体现了合作性,又让他们有一个自我阅读的空间,更关注到本班中理解与朗读水平不高的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朗读都能再上一个层次。)
师:引导学生背诵其他春天的古诗,并试着说说古诗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生背诵。
师:这些春天的诗告诉我们只要善于抓住最能突出春天特色的景物,比如春雨、春潮、春柳,就能写出春天的蓬勃生机。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春天,你们看——(贴图)
这是——这是——这些都是春姑娘的使者,看看图,想想还有哪些景物也是春姑娘的使者呢?让我们拿起笔来当名小诗人,写一写我们身边的春天,好吗?可以写儿歌这类现代诗,也可以模仿绝句写一写古体诗,题目自定。小诗人们准备好了吗?好!开始!
生:创作诗歌。
(评析:在这一教学步骤中,让学生先背一背曾经记过的其他诗人描写春天的古诗,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高其鉴赏能力,再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写法,出示相关春景图,引发学生萌动诗情,动手尝试写关于春天的诗。)
转载
绝句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与比较,了解三首诗的不同风格与表现手法。
2、从品味语言入手,初步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说明:
本课所选的三首绝句,内容浅显易懂,其中《从军行》和《过华清宫绝句》学生在高中以前已经有过接触,大部分同学都可以背诵。因此,教学本课的三首诗,不能只停留在一般层次的记诵和理解上,还应该引导学生向诗歌鉴赏的更高层次发展, 在诵读和比较中品味语言,领会这三首诗的不同风格和表现技巧,感悟诗歌语言含蓄蕴藉的特点,进而掌握一些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基于这样的考虑,可以比较阅读作为教学的切入口,从以下三个方面逐层推进:
一是作家不同风格作品的比较(以孟诗为例)。
二是不同题材诗歌风格的比较(送别诗、边塞诗、咏史诗)。
三是三首诗不同表现技巧的比较(细节刻划、融情于景、以小见大)。以比较显差异,以差异促感悟,在比较中加深和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品味词句,感受诗歌意象所包含的丰富思想内容。
2、难点:归纳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说明:
文本的解读首先必须立足于语言的感悟和品味,诗歌的阅读尤其如此。引导学生通过对三首诗的语言的品味,从而使他们获得对鉴赏诗歌的某些理性的认识,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如何才能凸显重点、突破难点?首先要求学生在初步诵读的基础上把三首诗所使用的表情达意的具体意象从诗句中剥离出来(“意象”这一概念学生在高一第一学期的诗歌教学中已有接触,在此直接引入教学的环节中应该是可以的),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品味这些具体的意象中所蕴含的诗人的思想情感,进而明确:诗歌的不同风格,不仅与作者的生活经历、人生价值取向密切相关,而且与其在诗中所选取的意紧密象紧密相关。
对于本课教学难点的突破,可以采用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层层剥笋的方法。比如,可先由孟浩然的诗入手,通过对诗中意象的分析明确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然后联系以前学过的《春晓》、《过人故人庄》等诗,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让学生体会诗人的不同风格,最后总结下鉴赏诗歌的一些基本方法。
对于三首诗的表现技巧的分析,可以穿插在意象分析的过程中,最后略作总结,以期通过对表现手法的分析来加深学生对诗歌思想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联系旧知。
(三)设疑激趣。
1、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连绵起伏、群峰耸立的诗歌天地中,唐诗无疑是最为雄伟壮观的一座山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绝句三首》就是从这座山峰上采撷来的精美的花朵。这三位诗人分属于盛唐和晚唐两个不同的时代,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创作风格。比如,你能说出孟浩然和王昌龄分别属于哪个诗歌流派吗?
2、请把三首诗迅速阅读一遍,从题材上看,它们分别属于什么诗?
(1)学生回答,明确: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派
王昌龄:边塞诗派
(2)学生讨论、回答,明确:
孟诗:送别诗
王诗:边塞诗
杜诗:咏史诗
(3)唤起激情: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一个篇章,读此篇章,教师应该感染激发学生内心的自豪之情、向往之情。
(4)关于诗歌流派和诗体的提问,既是考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也是本课教学的必要环节。为下面环节中的不同诗体风格的比较留下铺垫。
以《送朱大入秦》为例,探究解读诗歌的一般方法。
怎样来鉴赏一首诗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这三首诗的学习来作一次探讨。
①指导学生阅读第一首诗,疏通诗意。思考:“脱”应怎样理解?(解下,拿出)
②意象分析:
抓住一个细节。启发思考:联系“宝剑直千金”一句看,“脱”字一词体现诗人怎样的情怀?(可联系课文注释并补充“季札挂剑”的典故来加深学生对这一细节的理解和感受。)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还可补充前人对孟的评价:唐人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称他“救患释纷,以立义表”,“交游之中,通脱倾盖,机警无匿”,《新唐书文艺传》谓其“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 。”那么,这首小诗所表现的慷慨激昂,也就不是偶然的了。
③与《过故人庄》(或《春晓》)一诗的风格比较。思考:两首所流露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吗?(一显恬淡洒脱之风,一具慷慨激昂之气,颇有几分盛唐豪气。)
3、引导学生归纳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帮助梳理一下鉴赏的思路流程,让学生在下一个环节乃至以后的学习中能不断加运用,以提高独立分析鉴赏的能力。
(1)学生齐读《送朱大入秦》,对照注释疏通大意。质疑。
学生思考讨论“脱”字一词的含义。
(2)交流、讨论“解剑相赠”这一细节对表现诗人情感的作用。
(3)讨论、比较:此诗与《过故人庄》一诗在风格上的差异。
(4)学生自读后,齐背这首诗,简要归纳一下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品味语言、分析意象、体会情感、联系旧知、纵向比较。
①诗意的解读必须落实到具体的词句上。这一教学环节关键就在于引导学生学会从一些细微之处着眼,抓住关键词句来品味诗的内蕴。
②学生讨论和辨析的关键词是一个“脱”字,抓住了它就打开了解读这首诗的大门。
③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适当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他们理解。由内及外,由点到面,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更广阔的书外的世界,这是老师在高年级学生的教学中始终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
④如果对诗人自身不同风格的讨论进展顺利,教师还可引入唐诗中一送别名句以供学生鉴赏比较。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⑤方法的归纳不必拘泥于语言的表达形式,关键是让学生能有所领悟。
4、巩固与实践:指导学生鉴赏《从军行》。
关于《从军行》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加以研讨。
(1)抓住诗中最能体现边塞风光的景物:雪山、玉门关、黄沙、楼兰,概括这些景物所组成的画面的特点。
(2)分析景情关系,体会此融情于景的写法特点。
(3)联系初中学过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结合本诗的学习,请学生简要说说边塞诗有哪些特点。
比如:内容多写军旅边塞生活,风格或雄浑悲壮,或慷慨激昂等,学生能说出一二即可,不必求全求精。
5、学生朗读《从军行》,围绕下列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1)找出诗中体现边塞风光的景物,思考:这些景物组成一幅怎样的画面?通过讨论,使明确:奇丽壮阔,苍凉雄浑。
(2)抓住“暗”“孤城”体会诗的前两句表现的戌边将士的思想情感。讨论:这样的场面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通过讨论,体会战争的惨烈,对故乡的思念。
(3)面对如此残酷的战争,将士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抓住“百战”“穿”“终不还”体会誓死保家卫国的决心和气概。
(4)前两句的景物描写与后面有什么关系呢?体会悲凉的情景的描写更衬托出了战士誓死保家卫国的决心和气概。
(5)联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归纳边塞诗的基本特点。
这两首诗的学习应该充分利用在第一首诗的学习过程中教给学生的品味语言的方法,在语言的品味和诗意的解读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讨,交流讨论,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加以点拨。
因此,关于预设中学生讨论的问题亦可适当简化,《从军行》重点让学生体会诗中的景情关系,进而归纳一下边塞诗的基本特点;《过华清宫绝句》则重点让学生把握此诗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体会其含蓄蕴藉的语言风格。《从军行》的学习可以师生共同讨论解决,《过华清宫绝句》一诗则主要交给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自主讨论,教师适当予以点拨和拓展。
6、练习与迁移:师生共同鉴赏《过华清宫绝句》。关于《过华清宫绝句》着重引导学生讨论:
(1)作为一首咏史诗,这首诗所咏的是什么时代的什么事?
(2)作者对历史的评价态度主要体现在诗中的哪一句?
(3)这一句在表现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4)这首咏史诗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可引入:吴乔《围炉诗话》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
何谓“蒙太奇”手法?此即为一例。自读《过华清宫绝句》,参照“教师活动预设”中的四个问题展开讨论。重点放在对“一骑红尘妃子笑”一句品味和分析上。
①学生自读,结合注释疏通诗意。
②师生共同探讨“教师活动预设”中的问题(1)(2)。
③学生小组讨论、交流问题(3)(4)。
④师生共同评价,归纳本诗在表现技巧方面的特点。对于本课来说,这一环节既是对上一环节的学习效果的检验,也是教学内容进一步推进,关键的地方,教师必须加以有效的点拨,适当的调控。比如,关于《过华清宫绝句》一诗亦可作适当的资料补充,引入前人的评价,关于“蒙太奇”手法的介绍等,以丰富和加深学生作者含蓄蕴藉的语言风格的理解和感悟。
7、归纳总结。
(1)三首诗在表现表现的运用上有何不同?
《送》:注重细节刻划。
《从》:融情于景。
《过》:以小见大。
(2)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①指定学生发言,总结诗歌鉴赏中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要求。
②教师总结:
a.从语言入手。
b.抓住意象。
c.剖析手法。
d.联系比较
(3)提问:从表现手法上看,三首诗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明确答案。
(4)学生根据本课学习,总结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
学生总结后,教师作适当点评,可以参照“教师活动预设”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诗歌鉴赏对于刚刚跨入高中的学生来说是一定难度的,能力的形成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本课的学习旨在告诉学生鉴赏诗歌应该遵循的一些最基本的规律,让学生知道从品味语言入手,抓住诗歌的核心意象来解读诗意就可以了,至于更高层次的一些要求,比如知人论世、意境和手法赏析等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步落实。
8、布置作业。
(1)搜集或上网查阅有关孟浩然、王昌龄、杜牧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评价材料,整理成三百字左右的小资料,写在语文课堂笔记本上。
(2)背诵并默写这三首诗。
学生完成作业作业1是为了弥补本课教学中的一个不足,因为考虑到课堂教学的流畅与连贯,教学中省去了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作业的形式来作一次归纳。
9、思路点拨:
如果班级学生程度较好,还可以这样的方式展开教学:把三首绝句作为一个整体让学生自读,质疑,讨论,在教师的参与下疏通三首诗的大意,明确各自不同的题材。然后提出以下两个问题供学生讨论:
(1)这三首绝句中你认为哪些词语最具有表现力?请举例并作简要的分析。(亦可把全班分为三组,分别针对一首诗加以讨论,或以自己最喜欢的一首为例,较的难的诗,由师生共同讨论完成。)
(2)这三首绝句的题材不同,在表现手法也各不相同。你能说说它们在表现手法的运用上有何不同吗?学生在讨论以上问题后,教师可以适当加以补充和拓展,与学生一起总结鉴赏诗歌的一些基本方法。课外布置学生从三首绝句中选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课上交流。
10、练习举隅:
(1)《从军行》一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具有极强的概括力,请问:从这一句诗反映了当时的戍边将士怎样的`生活情形?
(2)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共有三首,下面是其中的第二首,请结合本课学习的有关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
新丰绿树起黄埃, 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 舞破中原始下来。
[注]
①新丰:今陕西临潼县新丰镇。
②渔阳:今河北蓟县,当时为安禄山叛军驻扎的地方。
③霓裳:唐玄宗时一种宫廷舞曲。
(1)这首诗共写了几个场景?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与“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有异曲同工之妙,试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