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教案优秀5篇》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黄鹤楼送别》教案优秀5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黄鹤楼送别 篇1
师:今天我们学习《黄鹤楼送别》,请齐读课题。
生:黄鹤楼送别。
师:你从课题中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生1:写送别。
生2:地点在黄鹤楼。
播放歌曲《送别》。
师(诵读):天之涯,地之角……
师:从歌词中,你听出了些什么内容?
生1:喝酒。
生2、折杨柳。
师:这首送别的歌曲,写出了多少友人在分别的时刻……
师:今天,我们学习《黄鹤楼送别》写谁送谁呢?
请打开书,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电脑出示课件:
词语复习:
暮春三月 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 杨柳依依
依依惜别 按捺不住 誉满天下 脍炙人口
仰望 远眺 凝视
1、全班齐读。
2、正因。
3、师范读词语,让学生感受怎样读才能展现词语所要表达的情感。
4、学生再次齐读。
师:请快速、自由读课文。
师:谁来说一说这课文主要讲什么?
生:写了李白在黄鹤楼给孟浩然送行。
师:去哪里?
生:扬州。
师:扬州指的是现在什么地方?
生:江苏一带。
师:“之”是什么意思?
生:到,去。
师生配合读《黄鹤楼送别》,读后,桂老师点名朗读情况,并指出要把最后两段中李白按捺不住的心情放到诗中去,师生再次配合朗读最后两段。
师: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还有哪些词语你理解不深或疑惑的?
生1:饯行。
生2:脍炙人口。
生3:依依惜别。
师:板书“桂也金校长《黄鹤楼送别》教学实录”,看看这个字像什么?“ 餞”,这个字与什么有关系?
生:设宴送行。
师:古人设宴可不是简单的设,而是还要……
生:喝酒。
师:文中哪里体现了这些?
生:李白举杯……
师:我们要抓住每一个字,去理解,去感受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紧接着,继续分析学生不懂得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脍炙人口”和“依依惜别”的意思。
师:请用双横线标出“依依惜别”。再次读课文,你从中哪里可以看出他们依依惜别?为什么他们会依依惜别?
出示幻灯片:
了解孟浩然: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可安仰,徒此揖清芬。
师简要解析诗意。
师:你知道的孟浩然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学过他哪一首诗?
生:全班齐背《春晓》。
师:面对着这样的一个人,李白说出了怎样的话?
生:全班齐读文中李白说的话。
师:你从这话中读懂了什么?
生: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
师指导学生读出敬仰之情。
师:你能从李白说得这段话中,读出“敬仰”以外的情感吗?
生:“不知我们何日……”从这里感受到不舍。
师小结李白对孟浩然的评价,适时板书:人品 诗篇 师长
师:自古以来,送别伤感的诗句太多了……
再次出示一首离别时:
卜算子 (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但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师简析诗意。
师:孟浩然是怎样回答李白的?
生:全班齐读孟浩然说的话。
师:孟浩然说的和李白表达的惆怅完全不一样,他引用了谁写的诗?
生:王勃。
出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师简析诗意。
师:从中可以看出孟浩然心中,也认可他和李白之间的友谊!、
板书:友谊。
小结,全班齐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附:板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人品
诗篇
依依惜别 师长
友谊
黄鹤楼送别 篇2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5课《黄鹤楼送别》
教材简析
《黄河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课文。本课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诠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和体会情感的好教材。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准备:收录机、配乐录音、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齐读课题)25黄鹤楼送别(师板书:黄鹤楼送别)
2. 首先我想请同学把时间。人物。和事情放到题目中去,把题目更具体化。
(指名说)
3. 在李白为孟浩然送别的过程中诞生了一首千古传诵的古诗。(出示诗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诗,看看针对这首古诗你有哪些问题要问?交流
二、精读课文
过渡: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文录音,听的时候注意力集中,老师相信大家能在课文中寻找到答案。
1. 听课文录音,思考刚才提出的疑问?
2. 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一遍课文,现在拿起手中的笔,把与这些问题有关的课文内容圈画出来。(学生动手圈画)
3. 以小组为单位,把你找到的答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小组讨论,师巡回指导)
4. 针对第一句诗句,你解决了哪几个问题?
(1) 故人“指的是谁?为什么称为“故人”?
(2)“烟花三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板书:景
你从哪里知道的?
(幻灯出示画面及第2段内容)
景色美不美?你能把这种美的感觉读出来吗?
(3)“下”是什么意思?
(4)自己把诗意说一下。
5. 在美丽的春景中,老朋友要分离了,也许以后再也见不着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如何呢?
6. 指名回答板书:依依惜别
随机出示第2节
7.自己试着读一读,看看谁能把他们当时这种依依惜别的感情读出来。
指名读,学生评价,齐读
8.下面一段是他们的话别。板书:话
老师想请同学起来表演,表演前,请你们先把两个人说的话读通顺,然后,同桌分角色读。开始。
9.学生自由练读,表演。
10.下面我们要招聘小演员了,谁想演李白?
a.你想演李白,那请你读一下李白的话,大家认真听,待会儿我们大家来评评看,是不是合格?(学生读)
b. 评价
c.好,你为什么用这种语气读?哪里看出?
d.不好,为什么?你能读得比他好吗?(确定小演员)
e.下面要挑选演孟浩然的同学。(出示孟浩然的话)读读孟浩然的话,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f.“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什么意思?
g.谁来把孟浩然的话读好?指名读
现在我们请两位同学上台,这样,你们先练一遍,我们其他同学站起来,自由结对,你们也来练一练。
表演前,下面的同学有什么宝贵的经验要告诉这两位同学?给他们指点一下。
开始表演。
11. 刚才我们主要解决了第一句诗句,下面我们看第二句诗。
12.指名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3.这句话,谁能用书上的话来解释?.
14.指名说出示第4小节
15.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16.看图片,练读,指名读,齐读。
17.这时候李白会在心中对孟浩然说些什么呢?板书:行
18.此时此刻,李白按奈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脍炙人口的名诗。引读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回顾全文,总结
1.大家看黑板,这篇文章从景。情。话。行四个方面体现出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
2.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这首送别诗,你们课后还找到其它送别诗呢?(交流)
四、课后作业
搜集有关送别的佳句,说给家长听听。
板书设计:
25黄鹤楼送别
景
情 依依惜别
话
行
黄鹤楼送别 篇3
作者:陆凤娟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98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
作者 陆凤娟
设计理念:阅读的过程是将学生置身于课文情境的体验过程,语文教学理应创设适合学生想像、体验、感悟的学习情境,以促进学生与文中人物对话,并催生出学生自己的独特感悟。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 文、诗对照阅读,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
3、 品读文、诗,深入体会意境和诗人与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教学重难点:
1、 诗文对照, 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
2、 在品读中深入体会意境和诗人与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教学准备:课件、搜集送别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教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25课,了解了课文大意。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齐读课题。
2、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板书:李 白 孟浩然
二、整体入手,观照全文
1、 教师:让我们跟随李白和孟浩然一起去黄鹤楼,去看看两位友人送别的情景。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语言描绘的情景,你能从课文中看到哪些图景?
2、交流:美景图 话别图 目送图
三、品读1、2自然段(美景图)
1、 教师:你是从课文的哪些语句看到了美景图?
2、 学生交流语句:出示美景图
3、 引导学生感受到:暮春三月,黄鹤楼的景色十分迷人。
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
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
蓝天、白云,江上美景
4、 教师:如此美景,在我们看来是多么令人心旷神怡啊!两位即将要分别的友人此时的心情如何呢?自己读读第二小节中描写两位友人的句子,仔细地去体会体会。
5、 学生交流,你体会到什么?
▲“藏” 一个“藏”字你品出点什么深意了吗?为什么要藏起来?(不想让离别来得太早)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感情深,依依不舍)
▲他们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他们真的是像游人一样在欣赏美景吗?
引导学生体会感受到:他们不会像其他游人一样尽心地欣赏美景,只是借赏景掩盖自己心中的惜别之情,想让这离别的时刻来得晚一点。
6、教师小结板书:这真是 满目美景无心赏
过渡:刚才同学们一边读课文的语言文字,一边想象那情境,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那你从课文的哪里看到了饮酒话别图?(课文的第3小节)
四、品读第3自然段(话别图)
1、 出示图片:自读第3自然段,你能从他们的话别中感受到什么?
2、 出示句子李白的话
(1)指名读 你感受到什么?
(2)交流感受
▲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
(1) 你从哪里感受到的?(令人敬仰、当作兄长和老师)
(2) “人品” (人的品格、品德) 补充资料介绍有关孟浩然的一些材料
(3) “誉满天下”?(名誉满天下,得到天下人的赞美)
补充资料唐朝大诗人杜甫赞誉:句句清诗堪可传 (可见在当时真的是誉满天下)
你知道孟浩然的哪些诗篇?指名背诵一二首。
▲李白对孟浩然的依依惜别(难舍)之情
(1)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不知何日才能再想见(还没有分别就已经想再见面,可见难舍,可见情深)
满饮此杯(这满满一杯装着的仅仅是酒吗?你仔细体会体会。更装着深深的情。李白借酒表达对孟浩然的深情厚谊,对孟浩然的感情就像这杯中的酒一样,满满的)
(2)指导朗读,读好语句(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
3、出示句子孟浩然的话
(1)指名读 你感受到什么?
(2)交流感受
▲劝慰之情
(1) 从哪里感受到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 知道这诗句出自哪一首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插入链接了解诗句出处意思
(3) 孟浩然想借王勃的诗句告诉李白什么呢?
▲深厚的友情
(1) 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2) 交流(友谊……永世不绝)
(3)指导朗读句子
4、教师总结板书:这真是 依依话别见真情
5、同桌分角色朗读
6、分角色齐读
五、品读第4自然段(目送图)
1、 你是从课文中的哪里看到了目送图?(第4小节)
2、 出示图片:自己读读课文的第四小节,从目送图你体会到了什么?在关键的词语下圈圈画画
3、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体会:
深情,难舍(依然、伫立、凝视)
李白此时的心情怎样?(心情失落,忧伤,难过)
4、指名读——齐读第四小节
5、教师:友人登船远去了,岸上只留下了李白孤孤单单的一个人了,望着浩浩荡荡流向天边的一江春水,李白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6、出示图片:他想到了——孟浩然对自己师长般教导的情景;
他想到了——与孟浩然饮酒对诗的情景;
……
引导想像说话
教师过渡:想到这儿,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
六、品读第五自然段
1、出示图片:听录音诵读古诗
2、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
3、教师:学到这儿,你有没有发现这首古诗与课文的关系
(课文就是以一个小故事的形式展现了这首诗的情境,课文中的有些语句可以解释诗句的意思)
4、诗、文对照起来读读,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解释这首诗?
5、指名说说 再指名说说
6、教师:诗句中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7、质疑:“孤帆” 江面那么大,不可能只有孟浩然乘坐的一艘船,为什么说“孤帆”?
8、教师小结板书: 心里所想的只有孟浩然,所以眼中所见的也就只有孟浩然
真是 千帆过尽皆不见,心中唯有孟夫子
9、感情朗读古诗 教师:诗人把自己的深情和当时的心境都融进了这首古诗,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首古诗,读出诗人的深情,读出诗人的心境。
七、课外拓展
1、 在古诗中像这样反映朋友离别的诗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
2、 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送别诗。
3、 推荐阅读《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转载自陆凤娟的博客
黄鹤楼送别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难点: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黄鹤楼送别》。
1、检查生词和四字词语学习情况。
生词:
mùmènɡyǐnzànyìwéi
暮春孟浩然饮酒暂时友谊唯一
四字词语:
烟雾迷蒙依依惜别誉满天下永世不绝按捺不住脍炙人口
(1)学生汇报易错的字音:mènɡyǐnzànyì
(2)学生汇报易错的字形:暮暂谊
(3)学生汇报词语的意思:暮春暂时依依惜别誉满天下脍炙人口
2、汇报课文朗读情况。
3、本课属于文包诗的形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年轻的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好友孟浩然饯行的事。)
二、诗文对照,理解诗句,浮现情景。
1、一千三百多年前的一天,大诗人孟浩然要去扬州,对于朝夕相处的好朋友孟浩然来说,万分的舍不得,满腔的情感化作了这首千古传诵的诗作。
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这些诗的意思都能在课文中找到,请大家默读全文,一边读一边把文中相对应的地方画下来。学生读后交流。
(1)第一、二句: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2)第三、四句: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3、诗句在文中对应的内容同学们都找到了,下面就请你们小组内两人进行合作,一人读诗,一人读文,然后交换内容再读一次,一边读一边想象,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1)通过第一、二句诗句,想象画面。
出示“烟花三月,繁花似锦”的图片,“烟花三月”就是形容扬州三月时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美丽的景色。
谁来读读诗?谁来读读句子?指导读出春天的美。
(2)通过第三、四句诗句,想象画面。
谁来读读诗?谁来读读句子?指导读出当时的画面。
三、学习离别时的情景,感受依依惜别之情。
1、多情自古伤离别,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他们离别时的动人情景,看看文中哪些地方触动了你呢?请组内同学合作朗读2—3小节。
2、学生交流品味语言文字的体会。
(1)学习第二节。
①学生汇报感受:不说话是怕更加难过,此时无声胜有声,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②教师抓住“一会儿、一会儿”“依依惜别”指导朗读理解。
(2)学习第三节。
①学生汇报: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
教师通过资料,让学生理解“誉满天下、兄长和老师”等词语中蕴藏的情感。
出示资料:李白,生性洒脱自由。而孟浩然年长李白12岁,极具诗才,让李白倾慕无比。所以,当他千里迢迢,慕名在襄阳鹿门山拜见了孟浩然之后,两人即一见如故,结为忘年之交,饮酒写诗、携手遨游,建立了志同道合的友情。对孟浩然的敬仰,李白的《赠孟浩然》中有句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可以为证。
②学生汇报:孟浩然对李白的深情厚谊和留恋。抓住“何日才能见面”体会李白对孟浩然的留恋。抓住“一饮而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暂时、永世不绝”体会两人之间深厚的情感。
教师指导朗读。
③多好的一对朋友,我想请我们班的好朋友、好知己表演读读他们之间的对话。
3、学习第四小节,再次感受那依依惜别之情。
(1)多么深厚的友谊呀!而现在呢?(出示第4节图文)李白望着一江春水心里会想些什么?
(2)抒发情感,朗读体会。
四、体会诗歌的精妙之处。
1、朋友已经远行,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见面啊!想到这,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了,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播放吟诵录音。
2、诗中,李白是如何表达这种依依惜别之情,用了哪些词句来表达的呢?
孤帆远影碧空尽天际流
3、李白把千言万语凝炼成这首诗28个字,让我们随着李白伫立在江边送一送孟浩然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五、作业超市:
1、古代的诗坛上还流传着更多的像这样的离别诗。课前老师布置你们进行了收集,谁来交流一下,会背的一起背。
2、课外搜集、背诵两首离别诗,理解诗句意思、表达的情感及写作背景。
黄鹤楼送别 篇5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学习本课的9个生字及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4、在感悟全文后,拓展古人的送别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从人物的对话中感悟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从李白的神情中感悟朋友间的情深意重;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中感悟朋友间的情深意重。
三、教法学法设计:
这篇文章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人物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因为这段话中有“友人”和“伫立”,而这两词语正是可做文章之处,可以引导学生从“友人”发问,从“伫立”想开去,从而突破全文,诵读第三节与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以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深。
四、学情分析:
文章描写的情景离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且人物的情感细腻,这是五年级的孩子很难体会的,我经过多次对文本的分析研究后,发现文本的第四节内容是课文的眼,抓住这段话可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
五、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做到能读正确字音,认清字形;
2、能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初读课文后,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
4、学习课文的1-2节的内容,体会李白与孟浩然难舍于黄鹤楼上,初感两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5、初步感受“文包诗”的课文特点、理解课文的方法是诗文结合才能明白古诗的意境。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朋友将要远行时,你会怎么做呢?(板书:送别)是的,我们应该去送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黄鹤楼)同学们读课题:《黄鹤楼送别》。
2、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说一说你对课文的了解情况呢?
(课文讲的是李白在黄鹤楼为即将远行的孟浩然送行、课文讲的是李白在春天为即将远行去扬州的好友孟浩然送行、课文讲的是李白在春天为即将远行去扬州的好友孟浩然送行,别了好友后李白作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
3、你会背诵这首诗吗?
4、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自己的预习就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下面老师将检查你们生字预习的情况。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jiàn zàn níng
饯 行 暂 时 触 动 依 然 凝 视 惜 别 孤 帆
kuài zhì ling sì méng
脍 炙 人 口 飞 檐 凌 空 繁 花 似 锦 烟 雾 迷 蒙
(1) 不出示拼音学生读,注意学生的发音;
(2) 出示拼音加以纠正与强调:饯、暂、凝、脍炙、凌、似、蒙的发音;
(3) 加强字形与字音的辨析:饯——浅 凝——凌
2、同学学得真不错,下面我们来写这些生字。
3、指导学生描红习字。(强调坐姿,巡视学生的习字情况)
4、展示写的好的同学的描红。
5、同学们写得认真,相信读课文一定很棒。
(三)初读课文:
1、强调读书的坐姿,
2、能读正确,
3、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全文讲了什么谁与谁的故事?
(四)检查初读的情况
刚才听着同学们响亮的读书声真是一种享受,谁愿意把你读得最棒得一段读给大家听一听呢?其他同学认真听,等他读完后,你来夸一夸他,好吗?
学生评价朗读的情况(多表扬,少提不足)
同学读得动情,评得精彩,真令老师高兴,为了大家对课文了解得更为彻底,请大家再读课文,谁能最快知道课文讲了谁与谁的一件什么事?
(五)讲读第一节
在学生说出(课文讲的是李白在春天为即将远行去扬州的好友孟浩然送行,别了好友孟浩然后作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后,引导学生学习的一节的内容。
1、引导学生感悟长江边暮春三月的美景(烟雾迷梦、繁花似锦)
2、引导学生感悟李白与孟浩然分别在即(为……饯行)
在这大好的春色中送别友人真是一件酸楚的事,这一别,将各自孤独地面对这大好的春景,两人难舍于黄鹤楼上。(引导学生进入第二节的学习:两位好友是怎样的难舍于黄鹤楼上的呢?)
(六)讲读第二节
你从哪里能感受到两好友难舍于黄鹤楼上呢?
体会: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眺望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引导学生从(一会儿……一会儿……都有意不去……藏在心底……)感悟两友人间深情厚意,难舍难分。
(七)总结:同学们真了不起,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不仅学会了生字新词,还感悟到在暮春三月李白与孟浩然情深意重、难舍难分于黄鹤楼上。李白与孟浩然就这样无言无语直到分别吗?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八)作业设计:
1、抄写生词2遍
2、收集孟浩然的诗歌两首
3、收集有关送别古诗两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文章的第三节的语言中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古诗中感悟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2、通过学习让学生感悟诗人与朋友的“君子之交”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同学们已经知道李白为即将远行的孟浩然送别,两友人难舍难分于黄鹤楼上,无语无言,都不愿意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但是孟浩然还是顺江而下前往扬州。请同学们看这段话。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矾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我们班的同学最善于问问题,你读一读想问什么问题?
1、友人是谁?
2、伫立是什么意思?李白为什么“依然伫立在江边”?
3、略号是什么意思?
(二)精读课文
同学所问的问题真棒,下面我们来看“友人”是谁?
出示:孟浩然: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大多数反映山水田园风光的美好和自己隐居田园的闲适之情,诗歌朴实自然,意境明朗、优美,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请学生读,感悟孟浩然真是“孟夫子”。)
谁能背诵出孟浩然的诗呢?《春晓》、《宿建德江》
这位同学真了不起古诗积累真棒,请大家向他学习。
接下来看“伫立”的意思?李白为什么“依然伫立在江边”?
出示:伫立:长时间地站立。
例如:伫立窗前
凝神伫立
教师介绍:李白长时间地站立在江边想着送别的情形,他们究竟是怎样话别的呢?
出示: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读一读,你明白了什么呢?
1、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情深意重。(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不知何日才能再见面、请满饮此杯、一饮而尽、暂时分别……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2、孟浩然的确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人品令人敬仰、诗篇誉满天下)此处可以再次让同学背诵孟浩然的诗句来感悟诗篇誉满天下。
3、引导学生理解孟浩然引用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用意,加深对
“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理解,突出两人的友谊是“君子之交”,两人的友谊如滔滔江水一般绵长。
指导朗读,读出两人之间的 友谊如滔滔江水一般绵长,依依惜别之情。
同学们真棒读得精彩,品悟精妙。下面我们讨论“省略号”的意思。请同学们最后一节的内容,你最想为省略号补上什么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