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科学教案优秀13篇正文

《科学教案优秀13篇》

时间: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本页是小编为大伙儿找到的科学教案优秀13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讲讲、想想中了解水的三种变化形态。

2、能用语言或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小水滴旅行的过程。

3、愿意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激发孩子们进一步探索水的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对水蒸气、下雨、下雪、结冰的自然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2、物质准备:故事《小水滴的旅行》及和故事内容相符的课件;小水滴宝宝图片;白纸,彩笔人手一份。

活动重难点:

1、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水的变化过程。

2、难点:能够画出并说出水滴的变化过程。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出示小水滴宝宝图片,提问:"看,这是谁呀?" "十一长假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和爸爸妈妈去旅行了,小水滴宝宝也要出去旅行了,你们猜猜它会到哪儿去呢?"

二、播放课件,通过课件和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水的变化过程。

1、欣赏课件,幼儿初步了解水的三种形态。

(1)、幼儿欣赏第一段课件,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小水滴变成了是什么?它怎么变成水蒸气的?"

(2)、幼儿欣赏第二段课件,师提问:"小水滴跟着云妈妈飘呀飘,一阵风吹来,它变成了什么?落到北极后它又变成了什么?"

(3)、幼儿欣赏第三段课件,师提问:"小水滴变成云后飘到了哪里?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北极?"

(4)、幼儿欣赏第四段课件,师提问:"小水滴落到北极变成了什么?"

(5)、幼儿欣赏第五段课件,师提问:"小水滴旅行完回到了哪里?对妈妈说了什么?"

2、幼儿认真听故事,进一步感受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1)、幼儿连续欣赏课件,老师生动的讲述故事。

(2)幼儿讨论:"小水滴在旅行过程中,有几次变化,分别变成了什么?"小结:小水滴一共变了三次,分别变成了云(水蒸气)、雨、雪。它多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呀!

三、幼儿相互讲讲故事。

四、小水滴想把它这次旅行的过程画下来,小朋友们愿意帮帮它吗?

1、幼儿回忆故事内容,把小水滴的旅行过程画下来。

2、展示作品,并简单介绍。

3、老师评价幼儿作品。

活动反思:

《小水滴的旅行》这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循环变化的。主要是通过各种实验验证水蒸气是怎样的通过各种的方式的降落到地面上的。这节课的重难点是各种实验的设计的和操作。而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的多,我是以演示实验为主,学生实验为辅的方法进行的。然而在教学还是出现了许多的问题,我这节课的上的比较的失败。要引以为戒啊。

首先学生的习惯而来自己的操作的实验。经过后半学期的学习,几乎每节课,我都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实验,学生养成这样地习惯。对于老师的演示实验不感兴趣了。这时候有许多的同学就不大愿意去听去观察因此学习的效果比较的差一些。我想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还是尽量的安排同学去进行设计实验和操作实验,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是符合现在的教学标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何乐而不为呢?就是一点需要老师在准备实验的时需要花大量的时间。

其次就是学生管理的方面的问题。我想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学生都是一样总是拿脾气较好的老师不当一回事。这是我当前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因此我必须对于一些不遵守纪律的同学予以严格管教。否则我们的教学效果总是不好的。

再者就是实验器材的问题。当前学校的实验室的器材非常的不足。因此我需要积极的进行申请,以补充实验的器材,以方便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最后需要积极的发动学生进行积极的寻找各种实验和学习的材料以供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进入秋天,各种果实和农作物逐渐成熟,于是利用八月十五中秋佳节大人们要带孩子回家团圆的机会,我们给孩子们布置了“走进田野,采集果实”的任务。节后回来,那火红的辣椒串、金橙橙的玉米棒子,还有各种各样的高粱秸、谷子穗、带荚毛豆等农作物,纷纷登上了我们班的展示台。孩子们对这个小展台情有独钟,一有空就围拢过来整理和摆弄。

在一次装瓶时,有个孩子偶然发现在他装满的一瓶花生里,竟然还能再装上半杯小米!看着小米慢慢地从花生的空隙里穿过、漏下,孩子们都特别惊奇!追随孩子们的兴趣点,于是一个关于“物体间的间隙”的科学探索活动就在孩子们的激烈讨论和探索中展开了。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物体与物体之间是有间隙的。

2.探索合理有序地安排不同物体的空间。

活动准备

盘子、纸杯、乒乓球、玻璃球、小米、记录表、筛网、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观察实验用品,说说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有什么不同

1.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什么呀?”“谁愿意来说一说,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有什么不一样呢?”

2.小结:乒乓球大大的、圆圆的,玻璃球小小的、圆圆的,而小米又细又小,当我们用手抓起小米时,小米会从我们的指缝里流下来。

二、幼儿探索、尝试把小米、乒乓球和小玻璃球都装到一个瓶子里

1.师:“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把三个杯子里的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都装到一个玻璃瓶里,看谁最爱动脑筋,能把他们都装进去!”

2.指导幼儿记录实验结果,并注意操作规则,不要把小米撒到外面。

三、说说我的发现

1.师:“有的小朋友已经装完了,清你拿着记录表坐到前面来?”“没有成功也不要紧,把你怎样装的记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装的?你成功了吗?”

四、引导幼儿用筛网将掺在一起的玻璃球和小米分开,再进一步探索其他的装瓶方法

五、交流、讨论实验结果

提问:“这一次你成功了吗?成功的请举手!”

讨论:“为什么先装乒乓球,再装玻璃球,最后装小米的方法比较容易成功呢?”

六、观看课件,引导幼儿懂得物体与物体之间是有间隙的,要学会合理安排物体的空间

师:“先装乒乓球,因为乒乓球占的地方大,然后放玻璃球,这样玻璃球就把大的空隙给填上了,最后我们再放上小米,这样小米又把更小的缝隙也给填上了,所以最后它们都被装了进去。”

七、拓展幼儿对物体间间隙的理解

引导幼儿再次尝试:装满的瓶子里,还能再装上半杯水吗?为什么?

八、幼儿分享交流实验的结果,进一步感知水所占的空间

师:“小朋友你们都成功了吗?为什么这么满满的一瓶子玻璃球和小米,还能装上这一小杯水呢?”(因为水把更小的缝也给填上了)

九、结束活动

幼儿整理材料,走出教室。

活动延伸

把实验材料投放到幼儿的活动区里,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活动情况,可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索不规则的物体之间的间隙,比如尝试装核桃、花生、豆子,或者石头、鹅卵石、沙子等。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对小班幼儿来说,科学活动常规的培养显得特别重要。它是幼儿顺利进行科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孩子们只有养成了良好的科学活动常规,才能保证科学活动更好的开展,保证孩子们能够更好的获得科学知识。本学期,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对幼儿的科学活动常规进行了研究和培养,包括以下几点:

一、学习听取简单的指令。

科学活动中学会听指令,并学习按照要求去进行操作和观察。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科学活动朝着目标而努力,因此我班在三月份重点给孩子巩固了听指令的学习常规。

比如:科学活动《堆高》中,我要求孩子“把你们拼搭好的作品放在桌子上,不需要的材料收回篓子里,然后找一个空位子坐下来吧。”这一要求就是指令,孩子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下面环节的进行。当然,这一要求在其他各科教学中也同样是一个基本的常规要求,是养成孩子各种良好习惯的前提。只有在各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渗透这一点,孩子才能更快的形成良好的习惯,才能保证孩子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在科学活动中,观察活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有趣的管子》的活动中,教师就提出:“每人找一个管子,说一说你手上的管子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久而久之,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其次,摆放和整理活动材料是十分重要的`活动常规,让孩子明白自己操作的材料要收拾好才能离开,这样既可以使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方便了别人。这一要求在各项活动,特别是生活活动中成果更加明显。

二、幼儿尝试大胆、主动的回答问题。

1、选择幼儿熟悉、生活化的活动内容及材料,引起孩子的兴趣:

(1)活动内容:

为了吸引孩子,提高孩子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我们对每次科学活动的教案严格把关,并根据我班幼儿的现有水平进行了修改和调整,以让幼儿更好的开展活动。《好玩的石子》、《剥蚕豆》等都是幼儿熟悉的活动内容,幼儿会参与兴趣更大。

(2)活动材料:

首先,活动材料应更加形象生动。

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对抽象的内容很难理解,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形象生动的活动材料更加感兴趣。我们在活动中提供材料时充分注意了这一点。《光脚旅行》中,我们事先布置好几种场地,如:水泥地、海绵地、草地、地贴、地毯、石子地等等。这些都是孩子们所熟悉的场地,更能够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其次,活动材料应该简单、更加生活化。

小班幼儿活动材料的选择不能够太复杂,这样就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导致幼儿对活动本身不感兴趣,而被材料的复杂所干扰。

另外,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没有中、大班幼儿丰富。因此,在为他们提供材料时,应该更加注意到他们的生活经验,选择他们所熟悉的、经常用到、或者看到、接触到的材料,这样才能够更加吸引孩子,引起他们的探索欲望。比如:《好吃的西瓜》活动中,西瓜、餐巾、点心盘、刀、抹布等等材料都是孩子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孩子们看到了这些就会觉得更加亲切、会更愿意摆弄,起到更好的活动效果。

再次,活动材料应该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最近发展区。

提供活动材料时,任何材料都应该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最近发展区。小班幼儿的活动材料应在幼儿的操作中起到最大的作用,所以要考虑到许多方面,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点之外,还有许多的地方是需要引起关注的,但是不管如何,都是围绕一个目标,就是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最近发展区。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提问考虑幼儿最近发展区,适合幼儿现有水平:

首先,围绕幼儿的兴趣点,对提问进行调整。

在教师提问上,我们紧紧围绕幼儿的兴趣点,比如:《谁的力气大》这一活动中“为什么有的人可以搬动积木,有的人却不可以呢?”“我们是身体的什么地方用力啊?”“我们用力气还可以干什么呢?”等等就可体现这一点。从结果来看,从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和动作入手,幼儿有了比较深刻的体验之后,与别人交流的愿望更加的强烈了。

其次,提问设计应该简洁、具体化。

由于小班幼儿自身经验的限制,对比较抽象、复杂的词语难以理解。因此,教师的提问更加应该注意到简洁和具体化。《剥蚕豆》中,“蚕豆是什么样子的?”等等,这样孩子们就能更好的理解和回答问题。

再次,教师增强提问的艺术性和生动性。

要想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认真倾听他人的讲话,必须增强提问的艺术性和生动性。孩子们对提问感兴趣,就会自然而然的去倾听他人时如何回答的。《剥蚕豆》中,“剥开蚕豆的外衣,里面是什么?”这样的提问比较生动,适合小班孩子。

3、以鼓励、表扬等正面教育形式帮助幼儿树立自信:

在幼儿操作和观察之后,我充分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开始注重自身语言、语气、语调上的变化,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孩子们能够自然的随着我的教学思路去想,去说。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发现我班的孩子能够主动地回答老师的问题了。

在《我的小手》中,我要求孩子们去观察自己的手,并说一说:“你的小手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用你的小手去玩的?”当孩子们回答出来,哪怕是说出一种简单的特征或者一种玩法,我都给以了表扬,鼓励孩子再动脑筋去想。长期之后,孩子们获得自信,就敢于更加大胆、主动地参与到讨论中,才会更加主动地回答问题。

三、幼儿学习整理操作材料。

及时整理操作材料这一活动要求应从最初就要开始培养,让孩子明白自己操作的材料要收拾好才能离开,这样既可以使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方便了别人。这一要求在各项活动,特别是生活活动中成果更加明显。需要我们在每一节课、每一次活动中都要注意培养,只有坚持,才能让孩子们的这一行为变成一个自然而然的、自发的习惯。孩子形成良好的整理材料的习惯,各项活动将会开展更加的顺利,孩子也能更加投入的参与到活动中去。

四、幼儿学习认真倾听他人讲述。

教师在活动中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自己首先要在别人说话时认真倾听,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会认真倾听。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幼儿有主动探究的欲望,体验成功的喜悦。

2、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直观地感知到自然界中吸水现象。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并在实验中能主动与人合作。

活动准备:

一、游戏《帮水搬家》

1、红绿塑料盆个5个(红塑料盆盛合适的水)

2、塑料框5个:毛巾、海绵、毛线团、医用脱脂棉。

二、游戏《纸树吸水》

1、塑料小盆4个(盛合适的水)

2、皱纹纸、餐巾纸、生宣纸、水粉纸等

三、游戏《蔬菜、细线吸水》

1、塑料筐5个,每一个筐中装有蔬菜

2、红墨水

活动过程:

一、幼儿入场。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到游戏城去玩一玩,你们高兴吗?(高兴)那大家跟我一起来吧!我们开着火车出发咯!

二、游戏《帮水宝宝搬家》

1、介绍道具,玩法:帮水宝宝搬家游戏城到了,我们小朋友下来一起到游戏城里面去看看吧,哇!游戏城里这么多好玩的游戏啊!我们现来看看这边的一个游戏呢!小朋友看桌子上都有什么啊?

幼:海绵、毛巾、棉花……师:那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帮水宝宝搬家的游戏,就是用篓子里的材料把小盆子里的水搬到大盆子里去,在搬的时候要注意把袖子卷高一点不要把袖子弄湿了,还有在搬水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把水弄到地上啊,那样很容易摔倒噢,好了,现在我们卷起袖子开始行动吧。

2、幼儿选择材料帮水搬家,教师观察并指导,提醒幼儿不要把袖子弄湿了。

师:小朋友们,你们玩得高兴吗?有没有都帮水宝宝搬好家啦?

幼:都搬好了师:搬好了就到老师这边来吧。我想请小朋友说说刚才你们是用什么材料怎样帮水宝宝搬家的?

(请幼儿上来表演是怎样帮水宝宝搬家的?)刚才我们小朋友用了不同的材料但是都能帮水宝宝搬家这是为什么呢?

幼:因为它们都可以吸水。

(如回答不出来老师拿一块海绵放到水里然后拿出来让小朋友讲海绵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结:海绵毛巾、棉花这些东西放到水里以后,它们都能把水吸上来,因为他们里面都有小细缝,这个水宝宝就会沿着棉花里面的小细缝爬到棉花上面,然后我们把这些工具搬到另外一个盆上拧一下就帮水宝宝搬了家。

3、师:我们小朋友真聪明,刚才我们用了这些工具帮水宝宝搬了家,那我们再动动我们的小脑筋,想一想除了刚才我们玩过的这些工具外,你还知道有哪些东西也可以吸水呢?

幼:还有纸、木头、粉笔……

三、游戏《纸树吸水》

师:小朋友真棒!刚才说了好多能吸水的东西,那现在我们就用纸来做一个小小的实验,看看纸到底能不能吸水呢?在做实验的时候看看纸发生了什么变化?

幼儿操作做实验师:小朋友们你们的实验做好了吗?

幼:做好了师:做好了就到老师这边来吧。

刚才我们小朋友都用各种各样的纸做了实验,那你在做实验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小结:我们把纸巾放到水中,发现水沿着纸巾慢慢爬了上去。这说明这些纸里面也都有小细缝,这些水就是沿着它们里面的小细缝爬上去的,这种现象就叫做"毛细现象"。水沿着纸里面的小细缝慢慢的爬上来,这种现象叫什么现象啊?有的东西里面的小细缝,小细管很细很细,我们师看不见的,正因为有了这些小细管,才会发生"毛细现象"的。

三、游戏《蔬菜吸水》

师:刚才我们来蓝猫游戏城之前蔬菜宝宝们跟我说了一句悄悄话,你们想知道说的是什么吗?(想)它们说它们也可以吸水的,小朋友们认为蔬菜宝宝们能吸水吗?要不我们现在来试试看,看蔬菜宝宝们到底有没有这个本领。为了能让我们小朋友看的清楚点,现在我不用刚才的自来水,现在用红墨水来做实验,我想请一个小朋友跟老师一起用不同的蔬菜来做实验,看看他们说的是不是真的?那我就用小白菜来做实验吧。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小白菜发生什么变化了呢?

幼:下面变成红颜色了。

师:小白菜为什么会变成红颜色的啊?

幼:因为小白菜里面有小细管,红墨水沿着小细管慢慢的爬到小白菜上面这样小白菜就变成红颜色了。

师:我们小朋友说的真棒,蔬菜里面也有小细管,说明蔬菜也能怎么样啊?

幼:也能吸水师:那蔬菜吸水也是什么现象啊?

幼:毛细想象小结:原来蔬菜里面也都有小细管,能够吸收水分和营养供自己生长。有了这些小细管蔬菜也发生了毛细现象。

师:小朋友们看,蓝猫游戏城里还有好多的材料,你们去玩一玩看它们能不能吸水呢?

师:我们小朋友来说说看你玩了哪些材料,他们能吸水吗?

幼儿回答师:原来我们周围好多物品都有毛细现象,等我们回家后在找找看还有那些也有毛细现象的,好不好啊?

四、教师总结,幼儿出活动室。

1、师:那今天你们在游戏城玩得高兴吗?(高兴)今天呀!我们学到了好多好多的科学知识,知道了小细管可以吸水,小细管在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呢!

2、师带领幼儿走出活动室。

师:天不早了,我们该回去啦,下次我们再游戏城来玩好不好啊?小火车又要出发开回去了,坐好了吗?出发了。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科学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这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的口语交际内容。以文段形式提出交际内容和要求。

教学策略

本次口语交际是交流自己了解到的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本课教学每个环节力求激起学生兴趣,乐于参与交际活动。“以实验演示和多媒体课件来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是本课设计的特色。

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讨论交流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交流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2、学会认真听别人讲,能与同学一起探讨生活中有趣的科学现象。

3、学会查找资料的方法,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4、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的习惯。

重点难点

培养口头表达和倾听能力,培养学科学、爱科学习惯。

各小组分工合作,解决难题,汇报成果。

课前准备

1、自制多媒体课件,准备做实验用的材料

2、提前一周布置学生了解、收集相关资料,整理记录。

3、学生自备小实验工具材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实验演示,激发兴趣

1、(出示两个鸡蛋)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蛋宝宝,你们喜欢吗?那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个小实验吧。(出示幻灯片1)

2、分别旋转这两个鸡蛋,其中一个旋转。另一个却不转。为什么会这样的呢?我们一起来解开这个谜吧。

3、学生独立思考,或稍做讨论,得出结果。(熟鸡蛋能旋转,生鸡蛋不能旋转)

4、师:对了。其实这是我们生活中身边常见的现象,只要你平时注意到,一定知道原因的。(出示幻灯片2、3)

设计意图:以实验演示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了解“科学”这一概念。而且旋转鸡蛋可以制造悬念,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愿望,让学生情绪高昂的走进交际中。

二、设置情境,引导交际

1、情境设置。(课件展示图片)(出示幻灯片4、5、6、7、8)

(1)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浸,蛋壳容易剥。

(2)用湿淋淋的手拔插头,危险。

(3)操场上烈日炎炎,穿深色衣服大汗淋漓。

(4)炎热天气中,刚从冰箱拿出来的雪糕会冒白气。

(5)常吃糖和甜食的小朋友,容易变胖。

2、引导观察课件图片,组织学生就图片交流,讨论。

(1)同桌自由讨论。

(2)指名发言,其他学生补充、评点。

设计意图:提供案例,给以启发。联系生活,紧密结合学生的已知生活经验和搜集的资料,引导学生进行交际。使学生有话可说,也易于表达和交流。

三、分组合作,自主交流

1、小组交流(出示幻灯片9)

(1)组内同学互相交流自己了解到的身边的科学。

教师参与、点拨。(时间要充足)

(2)小组推荐准备充分、介绍精彩的同学当“科学小博士”,向大家作介绍。

2、明确汇报形式要求。

课件提示汇报形式,如下:(出示幻灯片10)

★小小的实验,说明科学现象(可以找伙伴一起汇报)

★自己知道的科学知识告诉大家

★我们还发现……

3、科学小博士选择形式,充分展示交流。师给予鼓励性评价。

设计意图:安排个人讲述、同桌交流、小组交流、班级汇报等形式,力求做到人人参与,互相交流。为避免性格内向的学生总是处于“倾听者”的角色,缺少口语锻炼的机会,教学中训练的形式采取或学生或同桌,或小组,或班级,组成一个临时口语交际单位,可双人对话、问答,或多人讨论、辩论、评价等,并明确自主选择,分工合作,把任务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四、说写结合,记录成果

★选一种你最感兴趣的科学现象,写下来。小组内交流,推荐写得好的班上交流。(出示幻灯片11)

设计意图:在学生交流展示“身边的科学”后,容易进入情绪低谷,认为无话可说,这时候,引导他们把刚才说的科学常识写一段下来,可以再创学生兴奋点,使课堂继续进行。

五、科学探究,不断求知

1、制定方案(出示幻灯片12)

每周阅读有关科学常识的书,从中了解身边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出一份科学小报,两周后在班上展示。

2、小结。在我们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你用心去了解、去探究,你会发现我们身边的科学知识可真不少!

(出示幻灯片13)“学科学,用科学,我们从小爱科学”。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口语交际的延伸,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之后继续收集、处理信息,养成学科学、爱科学的习惯。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几种蛋,知道除了鸡、鸭、鹅会生蛋外,蛇、乌龟等动物也会生蛋。了解蛋有颜色、大小、轻重各不同。

2、 认识蛋的外形特征及组成。学习词语:滚动、蛋清、蛋黄、蛋壳。

3、 知道蛋很有营养,小朋友要爱吃。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1、 知道除了鸡、鸭、鹅会生蛋外,还有许多动物也会生蛋。

2、 了解蛋颜色、大小轻重各不同。认识蛋的外形特征及组成。

活动难点:如何敲破蛋壳。

活动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鸡蛋30个、鹌鹑蛋30个、鸭蛋、鹅蛋、鸽蛋各1个、碗30个。

3、 母鸡头饰一个,小鸡头饰30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鸡妈妈找小鸡”(师扮母鸡、幼扮小鸡)

今天我带鸡宝宝到草地上做游戏,可淘气的宝宝们不知哪里去了,我得快快找一找。“小鸡、小鸡你们哪去了,快回来呀!咕咕哒、咕咕哒”。“叽叽叽、叽叽叽,妈妈我们在这里”。歌曲《老母鸡》,然后提问:“鸡妈妈有什么本领?”(幼:生蛋孵小鸡)宝宝们想不想知道母鸡是怎样孵小鸡的?小鸡又是怎样从蛋壳里出来的?多媒体课件“世界多美呀”。

二、哪些家禽会生蛋

1、 鸡妈妈生的蛋叫什么?(鸡蛋)除了鸡妈妈会生蛋,还有哪些家禽妈妈会生蛋?

2、 播放鹅、鸭、鸽子的图片和蛋一一对应,并说出谁生的是什么蛋。

三、比较蛋的颜色、大小、轻重。

“请小鸡仔细看一看,这些蛋是不是一样的?有什么不同?”

1、 蛋的大小不同。

2、 蛋的颜色不同。

3、 蛋的轻重不同。

4、 教师小结。

四、幼儿动手摸一摸、滚一滚,感知蛋的形状和特点。

1、“摸一摸蛋壳是怎样的”(光滑)“蛋是什么形状的?”“两头是不是一样的?”(一头大一头小)。

2、“用手轻轻推一推,蛋会怎么样?”(滚动)。

3、教师小结。

五、由表及里,进一步引发幼儿观察的兴趣。

1、“蛋的外面是什么?”(蛋壳)“里面是什么?”“有什么办法看到里面?”(敲敲蛋壳)。

2、“请宝宝们看‘妈妈’是怎样敲蛋的,然后大家也像‘妈妈’一样敲蛋,把蛋打在碗里,观察黄的叫什么?蛋黄周围粘糊糊、透明的东西叫什么!”(认识蛋清和蛋黄)。

3、小结:蛋的颜色不同,蛋黄的。大小也不同;蛋很有营养,大家要爱吃;不同的蛋可以孵出不同的“宝宝”,多有趣呀。

六、教师讲述故事:谁丢的蛋

提问:“鸡妈妈拾到的蛋是谁生的?除了鸡、鸭、鹅和鹌鹑会生蛋外,还有谁会生蛋?”(蛇、乌龟)“还有很多小动物也会生蛋的,你们以后知道了,告诉大家好不好?”

七、活动延伸

蛋壳玩具

故事:谁丢的蛋

有一天,鸡妈妈在草地上拾到一个蛋,她想:是哪一个粗心的妈妈生了蛋忘了拿回家,让我去找找吧!鸡妈妈走呀走,见到驼鸟妈妈就问:“驼鸟妈妈,这个蛋是你丢的吗?”驼鸟妈妈看了看说:“谢谢你,这个蛋不是我丢的,我生的蛋挺大挺的。”鸡妈妈又走呀走,看见鹌鹑妈妈又问:“鹌鹑妈妈,这个蛋是你丢的吗?”鹌鹑妈妈看了看说:“谢谢你,这个蛋不是我丢的,我生的蛋是花花的壳。”站在一旁的乌龟妈妈说:“让我看看这个蛋是不是我生的。”鸡妈妈睁圆眼睛奇怪地问:“什么,你们乌龟也会生蛋?”乌龟妈妈说:“你可别小看我们,乌龟也是会生蛋的,可是这个蛋不是我生的。”这到底是谁生的蛋呢?鸡妈妈想:过几天我就孵小鸡了,把这个蛋放在一起孵吧。鸡妈妈孵呀孵,孵了20多天,一个个鸡蛋裂开了,钻出一条长长的、细细的小虫。鸡妈妈和鸡宝宝吓得逃走了!(小朋友,这是什么呀?对啦,这是一条小蛇,小蛇游呀游,游去找妈妈了)

活动反思:

蛋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常吃的食品,孩子们很熟悉它。让蛋娃娃有趣地滚起来是孩子们在吃蛋时常做的一件事。让蛋壳变成一张张有趣的脸,这样也会激发孩子们做蛋画的乐趣,中班的孩子在蛋壳上添画短线、圆点、弧线也是有能力做到的。蛋在孩子们眼里是一个神秘的世界,可见孩子们对蛋娃娃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深深为孩子们的主动探索精神所感动,也领悟到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发展潜能。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意图:

核桃是孩子们爱吃的干果,孩子的好奇心强,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有此生成了此活动。我想通过开展过此活动,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并通过看、摸、碰、滚、尝等活动,让幼儿充分感知核桃的特征,同时鼓励幼儿积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目标:

一、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以此培养幼儿探索事物的兴趣。

二、通过看、摸、碰、滚、尝等活动干知核桃的特征。

三、鼓励幼儿积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学说“园圆的”“硬硬的”、“粗糙的”

活动准备:

1、核桃(完整的和去掉硬壳后的)夹子,盘子。

2、魔术盒(盒内装有完整的核桃数个)。

活动过程:

一、向幼儿出示“魔术盒”请个别幼儿摸一摸盒中有什么神秘的东西。幼儿按次序依次摸一摸“魔术盒”中的东西,并猜猜看盒中到底是什么东西。教师:核桃是从哪里来的?(出示课件图片,引发幼儿观察兴趣。)

二、教师出示实物核桃,幼儿观察,并通过看、滚,知道核桃是圆圆的,通过摸知道核桃是硬硬的、粗糙的。

活动分析:

本次活动效果较好,大班幼儿对吃有着很浓的兴趣,也有一定的经验,教师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因此,整节活动师幼配合、互动比较好。因而幼儿能积极主动参与,情绪高涨,充分体验到了探索的乐趣,达到了活动的目的。

科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

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师:关注学生的汇报)

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呢?

9、师:要知道种子的里面有什么,该怎么办?

10、生:先预测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再掰开种子看一看。

11、生:继续观察植物的种子。观察后汇报。

12、师:(小结)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科学教案 篇9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学目的:1、知道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2、能根据地球公转的特征做模拟实验,并做好记录。3、在模拟实验过程中能收集证据,并根据证据进行推理。4、从古代人们观察四季中杆影的长短这一现象,推想四季的形成与地轴的倾斜有关。教学重点: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教学难点: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教学准备:地球仪,光源,小木棍(火柴或者大头针),地球公转、四季成因挂图等。教学过程:一、引入学习:1、谈话: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季交替,循环往复。为什么一年有四季呢?四季是怎样形成的?2、交流。二、探究四季的成因:1、古代人们是怎样探究四季的形成的。(1)出示古人用立竿见影的方法来观测四季:一年中,春秋季影子长短适中,夏季最短,冬季最长。(2)讨论:为什么一年中影子长短不同?影子长短不同说明了什么?(3)小结:由于四季太阳高度不同,同一个物体在阳光下影子的长短就不一样。太阳斜射,影子长,是冬季;太阳直射,影子短,是夏季;太阳高度适中,影子长短也适中,是春季和秋季。2、模拟实验探究四季的成因(1)谈话:我们知道,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始终倾斜指向北极星方向。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一年为一个周期。(2)模拟实验:在地球仪上垂直竖一根标杆,在教室里放一盏灯当作太阳,让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在a(春分)、b(夏至)、c(秋分)、d(东至)四个方位分别测量标杆影子的长短。(3)学生做模拟实验,并在教科书p87页的表格里做好记录。(4)研讨:在a、b、c、d四个方位测量的结果能不能判断地球所在的季节?(5)讨论:如果地轴不是倾斜的,还能看到这样的现象吗?(6)研讨:一年中地球上同一个地方被阳光照射的情况会发生什么变化?地球上不同地区被阳光照射的情况有什么不同?当北半球是夏季的时候,南半球是什么季节?如果地轴不是倾斜的,而是垂直的,地球上还有四季吗?三、小结:地球上为什么会形成四季?把我们的认识填写在p87页下的空格里。2、作业:课后收集关于地球运动和四季关系的资料,和全班同学交流。板书设计:为什么一年有四季地球公转                                     地轴倾斜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10

学习目标

1. 与同伴合作制作再生纸,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2. 利用再生纸进行自由创作,发展创造力。

活动准备

1. 再生纸、用再生纸制成的物品。

2. 旧报纸、盆子、搅拌器、网架、毛巾。

3. 干花、广告色。

活动过程

形式 :小组

1. 请幼儿欣赏再生纸及利用再生纸制成的物品,强调再生纸是用废纸制作成的。

2. 提议大家来制作再生纸,向幼儿介绍需要的'材料和工具。幼儿分组制作再生纸,步骤如下:

3. 把旧报纸撕成碎片,浸在水中;

4. 把碎纸放进搅拌器打成纸浆,在这个过程中可加入干花或广告色,以增加香味和颜色;

5. 把纸浆倒在网架上,晾干;

6. 纸浆干透后,从网架上小心取下。

7. 制作完成后,请幼儿摸一摸再生纸,说说有什么感觉,请各组介绍自己制作的再生纸,如什么颜色、有没有香味等。

8. 鼓励幼儿在再生纸上绘画或拼贴,进行不同的创作。

活动评价

1. 能与同伴合作制作再生纸。

2. 能利用再生纸进行创作。

3. 懂得珍惜用纸。

科学的教案 篇11

(一)内容简介

有一块奇怪的肥皂,小猪拿去洗澡。嗨,先吹泡泡,泡泡越吹越大了。而且泡泡不会破掉,大家都来洗澡了。洗完澡,小猪变干净了;洗完澡,小熊变干净了;洗完澡,小兔变干净了。哈,奇怪的肥皂。

(二)主题分析《肥皂泡泡》以小动物们洗澡为线索讲述故事。“洗澡”这一活动深受幼儿的喜欢,幼儿听着简单的故事,进一步理解了肥皂的用处。同时,故事激发了幼儿喜欢洗澡的愿望,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情节分析整个故事情节的线索简单、重复,非常适合小班孩子阅读。在小猪洗澡的过程中,孩子竟然欣喜地发现:原来洗澡也有如此多的乐趣,不禁也萌发了洗澡的愿望。没想到,小

兔子和小熊也有这样的愿望,正好满足了孩子们的需要。在和同伴一起洗澡的过程中,它们体验、感受到了更多的快乐。

(四)图画分析画面中色彩鲜艳的各色泡泡,大大小小地飘浮在空中。美丽的画面中也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内涵:区分大小,帮助孩子了解物体有大小之分;感知色彩的奇妙,了解两种色彩混合在一起会发生的变化;感知光和作用,帮助孩子思考,水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多姿多彩的颜色,从而激发孩子进一步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五)角色分析封面上围着浴巾的胖小猪一下子映入了孩子的眼帘,“哦,原来小猪洗完澡了。”这只小猪可爱、爱干净又有些调皮,在洗澡的时候和泡泡做起了游戏,这正是每个孩子所喜爱和向往的。所以,小猪的角色与孩子的距离是如此接近。

小猪、小熊和小兔一起洗澡,大家都来吹泡泡。这些小动物俨然是孩子们的化身,孩子们和故事角色一起玩耍在“吹泡泡”的游戏中,泡泡越吹越大,快乐也越来越多!

(六)语言分析语言简单,重复的语句“洗完澡,小猪变干净”、“洗完澡,小熊变干净”,便于幼儿记忆。

后缀词的运用,能加深幼儿对关键词的掌握。如“有一块奇怪的肥皂,肥皂。小猪拿去洗澡,洗澡……”读完故事,幼儿在无意记忆中加深了对“肥皂、洗澡、泡泡、大小、破

掉、干净”等词汇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后缀词的运用也增强了故事的韵律节奏,使故事中的语言具有一定的韵律美。

故事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交替出现(肥皂、洗澡、泡泡、干净……),丰富了幼儿的词汇量,也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

书中简单重复的句型“洗完澡,××变干净,干净”能激发幼儿的想象。还有谁洗完澡也会变干净呢?由此打开了他们想象的闸门:小狗、小猪……

(一)活动设计1

1、设计思路

洗澡——孩子们喜欢的活动。阅读图画书《肥皂泡泡》,看看、说说小动物们洗澡的事情,知道洗澡会让人觉得舒服。幼儿通过交流生活中自己洗澡的经验,在律动的。过程

中进一步掌握洗澡的方法、体验洗澡的快乐。鼓励幼儿喜欢洗澡、尝试自己洗澡,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活动目标(1)阅读图画书,愿意讲述小动物洗澡的趣事。

(2)知道洗澡能让自己的身体变干净,体验洗澡带来的乐趣

3、活动准备故事《肥皂泡泡》、PPT课件

音乐《我爱洗澡》

粗细不同的吸管若干、盛有肥皂水的容器若干

4、活动过程(1)观察封面,引出故事

一小猪在干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一小猪会用什么洗澡呢?

一你们会自己洗澡吗?洗澡要洗哪些地方?

一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模仿小猪洗澡。

(2)观察画面,理解故事

①观察第1页:

一小猪会用肥皂干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小猪身上的浴巾。)

一你家的肥皂是什么样的?你经常用肥皂做什么?

②观察第2页:

一小猪在用肥皂干什么?几个泡泡?一样吗?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的泡泡,练习数数,并比较泡泡的大小、颜色。)

⑧游戏:吹泡泡。

一这样的泡泡你喜欢吗?看看你能吹出怎样的泡泡。

(提供粗细不同的吸管、瓶装的肥皂水,幼儿找空处玩“吹泡泡”。)

④观察第5页:

一洗完澡,小猪变得怎样了?

一小猪还会请谁来洗澡呢?

⑤观察动物的局部特征,猜猜小猪的朋友是谁。

(观察小熊的鼻子、小兔的耳朵。)

⑥观察第6页、第7页:

一洗完澡,小熊变得怎样了?

一洗完澡,小兔变得怎样了?

小结:洗澡会让自己和朋友的身体变得干净又舒服,洗澡真快乐。

(二)活动设计2

1、设计思路

孩子们在阅读图画书的过程中,感受了洗澡的乐趣,并交流了自己洗澡的经验。但生活中,能产生“肥皂泡泡”的趣事还有许多。此次活动依然从孩子们喜爱的“肥皂泡泡”入手,引发他们对这些事物的关注,提升相关的生活经验。并且引导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仔细观察泡泡的大小、形状、色彩,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2、活动目标(1)仔细观察肥皂泡泡的特征,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来表现。

(2)交流关于各种洗涤用品的生活经验,知道它们的作用。

3、活动准备

图画书《肥皂泡泡》、PPT课件

各种各样的洗涤用品(香皂、洗衣皂、肥皂纸、洗衣粉、沐浴露、洗发水、洗洁精、

洗手液……)

若干盆水

纸、油画棒、瓶盖、棉签、颜料等

4、活动过程(1)集体阅读,回忆故事情节

①出示图画书,回忆故事的名字。

一还记得故事里有哪些动物朋友在洗澡吗?

②集体阅读图画书,幼儿模仿简单的故事语言。

一洗完澡,小猪变干净了。洗完澡,小兔变干净了。洗完澡,小熊变干净了。

(2)交流经验,了解洗涤用品的作用

一除了肥皂,还有哪些东西用了也会有泡泡呢?

~(出示各种洗涤用品,交流相关经验。)这里有哪样东西也会洗出泡泡呢?

一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一它们都可以让东西变干净,但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一小朋友可以用这些洗涤用品洗些什么?你用过哪些东西?

小结:有这么多宝贝也可以洗出泡泡,泡泡把脏东西都带走了,所有的东西都变干

净了。

(3)观察泡泡,说说泡泡的样子

一(提供洗手液、沐浴露、香皂、纸皂等不会伤害皮肤的洗涤用品。)找样东西,

搓出泡泡,看看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大小、形状、颜色……)

一你用什么东西搓出泡泡的?

一你看到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如:很多泡泡挤在一起,像葡萄;圆圆的;透明

的……)

一找找泡泡上有哪些颜色?看一看,洗完的东西变得怎样了?

一想办法让你的泡泡变大。

小结:香香的肥皂、香香的洗手液又好玩、又有用。

(4)选择喜欢的工具画泡泡

一把你刚才看到的美丽的泡泡画在纸上。

一要有大泡泡也要有小泡泡,它们是一家人紧紧地挤在一起。

一交流:泡泡的颜色可漂亮啦,你的泡泡有哪些颜色?

(三)活动拓展1.利用家长资源,帮助幼儿养成每天洗澡的习惯,能尝试自己洗澡。

2.盥洗室中提供各种不同的洗手用品,培养幼儿正确洗手的卫生习惯。家长和教师共同关注幼儿是否有独立洗澡、洗小衣物等良好习惯。

(四)阅读区的活动1.提供图画书《肥皂泡泡》和指偶(各种小动物),供幼儿表演故事。

2.美丽的泡泡:

(1)材料:大小不同的圆形瓶盖、棉签、自制圆形印章、油画棒、颜料,小动物吹泡泡的背景图。

(2)玩法建议:

①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工具画泡泡,并说说自己画了一个什么样的泡泡。

②用油画棒先画一个小泡泡,再用不同颜色的油画棒画在泡泡的外圈,让泡泡越“吹”越大。

科学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 在生活中情景中区分1和许多。

2. 对1和许多的关系产生探究的兴趣。

3.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 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 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挂图第5号《幼儿园里的老师和小朋友》、玩具筐内装有许多积木;若干纸盒里面分别装着一架风车,一辆玩具车、许多木珠、许多书等。

活动过程

(一)这是我的幼儿园(通过观看图片来观察我的幼儿园,激发幼儿的兴趣。)

1、出示挂图,请幼儿说说这是什么地方。(幼儿园)

2、引导幼儿观看第一个场景,你看到几个老师,多少个小朋友?(一个老师在讲故事,许多小朋友在听故事)

3、引导幼儿观看第二个场景。你看到几个老师,多少个小朋友?(一个老师带领许多小朋友在做游戏)

4、引导幼儿观看第三个场景,你看到几个老师,多少个小朋友?(一个老师带领许多小朋友在做早操)

5、现在我是一个老师,你们是许多小朋友。老师和小朋友在一起的地方就是幼儿园。在幼儿园里可以和老师、小朋友一起听故事、做游戏、做早操,真好啊!

(二)活动室里的1和许多(让幼儿了解活动室里的1和许多。)

1、拿出一个装有许多积木的玩具筐。玩具筐里有多少积木?(许多)

2、让幼儿每人取一块积木。你取了几个木块?(一块)

小结:许多积木被小朋友一块一块拿完了,许多积木被分成了一块一块。

3.引导幼儿观察活动室内的物品,说说什么东西有许多个。如纸盒里有许多油画棒,午睡室里有许多小床,等等。

4.这些东西有许多个,我们天天跟它们在一起。

(三)老师是魔术师(老师角色转换变成魔术师,激发幼儿的兴趣,从而巩固幼儿对1和许多的认识)

1.出示纸盒,请幼儿猜猜里面藏着1个还是许多个东西,依次出示的玩具有:一辆车、许多木珠、一个娃娃、许多书

2.每次猜完后,教师均让幼儿验证,再次感知1和许多的不同,以及1和许多的关系。

3.出示纸制小人串,先不拉开,让幼儿说说有几个小人。当幼儿说“一个”时,教师就边说“变变变”,边把小人拉成一队,再请幼儿说说现在有多少个小人。幼儿说出“许多小人”。

活动反思:

在教学活动中采用让幼儿直接参与的情景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景中,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既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感知了“1”和“许多”,引起幼儿对数的好奇和探索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科学教案 篇13

教材分析

数是幼儿早期数学概念发展的重要基础,中班幼儿是通过实际操作感知数的形成的。本次活动,利用牌子上的数为三位小朋友找家,对中班小朋友有一定的挑战性。幼儿在多次尝试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提升。

活动目标

1.幼儿能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数经验为三个朋友找到家。

2.体验活动中的乐趣。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与家长一起收集过关于自己所居住的小区的资料,已有一些小区认识的经验。

2.物质准备:幼儿人手一张优化操作卡、笔。

活动建议

1.谈话活动,引出活动主题。

这几天我们都在收集关于自己所居住的小区的资料,谁能告诉大家你住在什么地方?(具体路名几号几弄几室?)

2.呈现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解决问题。

有三个小朋友,它们出去玩儿,但是走迷路了,手里只有自己家地址的牌子,你们能帮助他们找到家吗?

看看三个朋友手上的牌子写了什么?帮助幼儿认识上面的文字和数字以及表示的意义。

教师将三个朋友手上的牌子写出来,方便幼儿识记。

谁能为小明找到家?小红的家在哪里?小兰的家又在什么地方呢?

幼儿自由讨论,决定如何才能帮助小朋友找到家。

3.幼儿操作,巩固所学知识经验。

幼儿人手一张操作卡和一支笔,独立完成。教师巡回观察,个别幼儿进行引导。

4.活动延伸

开展送信的活动,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门牌号上数字符号的意义。

说说自己家的门牌号码和好朋友家的门牌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