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狼教案优秀25篇正文

《狼教案优秀25篇》

时间: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

《音乐中的故事》教案 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教学目标: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和基本情绪,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歌曲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唱好变音唱好变音,注意音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踊跃发言说说妈妈给自己讲故事时,有什么感受?下面,我们来听听这首歌曲中的小朋友在听妈妈讲故事的情景,他有什么感受?同学们听了以后又有什么感受?

二、欣赏:完整的欣赏全曲,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和基本情绪,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歌曲的理解。请同学们说说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介绍歌曲:歌曲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了小主人公在美丽的、恬静的夜晚,听妈妈在场院里给他们讲故事的幸福场景。第二部分叙述了妈妈在旧社会的痛苦生活,控诉了旧社会的不公。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复。所以,歌曲是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

歌曲:

教师弹奏乐段的歌词和旋律,让学生随琴轻声的哼唱,体会歌曲的感情。

第二乐段进行欣赏,与第一段进行比较,在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演唱形式的听辨,每一乐段的演唱形式不同,为什么,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表现不同的情绪,表达不同的情感。这是与歌曲所表达的情绪紧密联系的。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三、复听全曲,要求学生说出全曲中有那些重复的旋律,或者乐段。

全体演唱,老师和学生一起演唱

完整复听全曲。说说歌曲中哪是重复出现的?完成听听想想。

四、小结:每个人将今天的感受写下来,最好能写成日记

教学反思:学生有表现力的演唱歌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鹅妈妈组曲》《小拇指的故事》《瓷偶女皇》。

教学目标:

1、欣赏管弦乐《鹅妈妈组曲》《小拇指的故事》《瓷偶女皇》。

2、展开想象,根据音乐讲述《小拇指的故事》《瓷偶女皇》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引人新课。

1、复习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2、引入新课。法国作曲家拉威尔创作了管弦乐作品《鹅妈妈组曲》,用音乐叙述了鹅妈妈讲的5个故事,今天一起来听听其中的两个故事。鹅妈妈讲了两个什么样的故事?请同学们听音乐之后回答。

3、这两首乐《小拇指的故事》和《瓷偶女皇》。请学生回答哪一首是《小拇指的故事》,哪一首是《瓷偶女皇》?为什么?教师可根据情况再次播放音乐。

(二)欣赏管弦乐《小拇指的故事》

1、有谁知道童话《小拇指的故事》请给同学们讲一讲。拉威尔创作的乐曲《小拇指的故事》讲了些什么?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并说—说乐曲中的《小拇指的故事》。

2、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中的主题。请学生说说主题的音乐形象。

3、学生在乐曲的伴奏下讲述自己根据音乐所想象的故事情节。

(三)欣赏管弦乐《瓷偶女皇》

1、教师讲述童话剧《瓷偶女皇》、拉威尔创作的乐曲《瓷偶女皇》是不是对这个童话故事的完整的叙述?听音乐,正确地回答。

2、这一步感受乐曲,并说一说乐曲是什么风格的音乐,作曲家为什么要采取这样风格的音乐。

3、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中的主题,请举生说说主题的音乐形象。辨别乐曲中演奏主题的主奏乐器,并说出这种乐器属于管弦乐中哪个乐器组。

4、学生在乐曲的伴奏下,讲述自己根据音乐所想象的故事情节。

(四)教师结合上堂课内容总结本课。

1、齐唱或独唱,或两种表演形式结合的方式演唱《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2、结合本堂课欣赏的管弦乐《鹅妈妈组曲》《小拇指的故事》《瓷偶女皇》,说说作为叙事性音乐,上堂课演唱的《听妈好讲那过去的事情》与这堂课欣赏的乐曲,在音乐风格、表现形式等方面有何差别。

教学反思:说出是否喜欢乐曲,并说出理由。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并表演歌曲《老鼠和大象》。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老鼠和大象》并能有表情地演唱。

2、完成老鼠和大级节奏游戏。

3、能在演唱中表演《老鼠和大象》。

教学过程:

(一)简短地回顾上两堂课的内容,引人新课。

1、上两堂课同学们听了妈妈讲的故事听了鹅妈妈讲的《小拇指的故事》《瓷偶女皇》。这堂课我们听一听《老鼠和大象》的故事。

2、放录音《老鼠和大象》。

3、教师板书老鼠和大象的节奏游戏,请学生分组练习,力求将这两种不同动物的形象表现出来,然后组合在一起。

4、请学生朗读歌曲第二段“一只很小很小的老鼠……”注意朗读的音量和语气。然后在朗读中加入老鼠和大象的二声部节奏背景。

(二)教师范唱《老鼠和大象》

1、教师范唱歌曲。教师演唱之前,要求学生先表演老鼠和大象的节奏游戏作为歌曲的前奏,教师演唱当中,要求学生朗读和表演带节奏背景的第二段歌词。师生合作共同完成《老鼠和大象》的歌唱。

2、教师与学生跟琴学唱歌曲,鼓励学生积极学唱,尽快做到用歌声讲述《老鼠和大象》的故事。

3、教师分析歌曲中紧凑与舒展的劳动形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比处理歌曲的演唱。尤其是歌曲二声部合唱部分,是多么舒展开阔。然后在学生的演唱中,教师加入二声部合唱的低音声部。

(三)教师带领学生学唱二声部合唱

1、在高声部轻声哼唱中,哼唱低声部的音高,可以先放慢速度学唱。

2、当两个产部各自都能听到对方的声部,战到声部融合的感觉时,稍微调整一下音量,达到两个声部音量的平衡。

(四)合成表演,结束本课

教学反思:

学生有表现力的歌唱与表演《老鼠和大象》。能和谐的演唱歌曲中的合唱部分。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钢琴独奏曲《洋娃娃的梦》。

教学目标:

1、欣赏钢琴曲《洋娃娃的梦》。

2、根播音乐创编洋娃娃的故事,并随音乐表演。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堂课内容导入新课。

1、演唱或表演《老鼠和大象》。

2、告诉学生本堂课欣赏的乐曲与洋娃娃有关,认真聆听,洋洋娃娃在做什么?

(二)欣赏音乐《洋娃娃的梦》。

1、听录音,教师自己弹奏或请学生弹奏《洋娃娃的梦》。

2、启发学生思考,乐曲表现了洋娃娃几种不同的`情绪,或洋洋娃娃身边发生了哪些故事情节。

3、请学生随着音乐讲述自己联想到的内容。

(三)听音乐,创编洋娃娃的故事。

(四)在《洋娃娃的梦》的音乐背景下表演。

(五)分组表演整个单元的四项内容(五个故事),结束全课。

教学反思:欣赏乐曲是富有想象力,学生愿意参与到表演活动中。

教学重点: 2

能听辩出交响童话《彼得与狼》中各角色的主题音乐。

《彼得与狼》教学反思 3

《彼得与狼》这节课故事情节简单,乐曲篇幅长,针对这一特点我设计了一条“看——找——听——演”相结合的教学思路,意在调动学生的多方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欣赏氛围,让他们愉悦的接受交响音乐。

看: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认识乐器,然后欣赏几个乐器演奏的音乐片段,区分音乐明朗与暗淡。这一环节通过“器乐演奏会”这一形式营造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复习了旧知识,学习了新知识。

找:请同学们根据主人们的不同性格特征和形象,找一找乐器演奏的音乐分别代表谁?这一环节,运用新颖适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游戏“找一找”,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为各乐器找到了它们所代表的各角色,在游戏中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积极性,在愉悦中掌握知识。

听:在这里要听故事情节,学生从音乐本身入手,初步聆听。同时要抓住细节、以小见大。如抓住猫在爬树的时候,单簧管的吹奏由慢到快,把猫遇到危险爬树的过程描绘的惟妙惟肖。让学生理解在音乐表现时的各种手段,鼓励学生在以后的欣赏中,积极发现其中的表现因素。

演:根据故事情节,展开想象进行创作表演。

本节课整体效果还可以,只是作品太长,我采用了分开欣赏的方法,不知对作品的完整性会不会有所破坏?

《彼得与狼》音乐教案 4

教学目标:

1、了解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故事内容。

2、能听辩交响童话中每个角色的音乐主题及说出相应的乐器名称。

3、通过音乐听赏活动感受交响童话的魅力。

教学重点:能听辩出交响童话《彼得与狼》中各角色的主题音乐。

教学难点:能听辩出演奏各角色的乐器。听出不同的乐器所塑造的不同人物和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彼得与狼》交响童话动画片段(无声)

2、播放《彼得与狼》交响童话动画片段,让学生对比。

3、师:音乐让童话故事更生动有趣并带给我们无限的想象。今天老师要与同学们一起走进音乐童话《彼得与狼》。

二、 音乐听赏

师:《彼得与狼》取材于俄罗斯民间故事,是一部交响童话,它是用音乐来讲故事的童话。老师今天要在我们班招聘优秀的演员,一起参加交响童话的音乐活动。

第一关:听音乐记角色

(1)彼得是个勇敢的少先队员(播放彼得的主题音乐)

(2)小鸟、鸭子和猫是彼得的好朋友(播放小鸟、鸭子、猫的主题音乐)

(3)彼得的爷爷是个老猎手,他有点唠唠叨叨(播放爷爷的主题音乐)

(4)彼得和爷爷住的森林里,有一只凶猛的大灰狼!(播放狼的。主题音乐)

(5)森林远处传来猎人的`枪声,原来猎人来了。(播放猎人的枪声,猎人行进音乐)

(6)看看谁最快记住了这些角色的主题音乐?(教师播放某主题,请学生说出角色。给最快记住主题音乐的学生颁发“优秀演员证”)

第二关:听主题记乐器

(1)你能听出演奏这些角色的乐器分别是什么吗?(先请学生说,再出示角色和对应的乐器)

(2)分别播放各个角色的主题音乐,让学生竞猜演奏乐器。(给反应快的学生颁发优秀演员证)

第三关:完整聆听

一天清晨,少先队员彼得走出了家门,出家门后发生了什么事呢?让音乐告诉你们吧。

第四关:唱彼得的主题音乐

(1)教师用钢琴弹奏,学生跟唱彼得的主题音乐旋律。

(2)学生根据音乐自编彼得的动作,边唱边表现彼得的形象动作。

(给表现突出的学生颁发“优秀演员证”)

第五关:听音乐进行角色表演。

请同学们聆听音乐创编动作进行角色表演。(给表现突出的学生颁发“优秀演员证”)

三、 视听结合

1、欣赏音乐动画《彼得与狼》,了解《彼得与狼》的故事。

2、出示角色、乐器的连线题。学生完成

3、作曲家简介:普罗科菲耶夫是苏联著名作曲家,创作了7部协奏曲、7部交响曲、9部奏鸣曲。他对儿童有着特殊的感情,他的作品不少是为儿童创作的。如歌剧音乐《灰姑娘》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等都是享誉世界乐坛的。

4、优秀演员颁奖仪式。

四、课堂小结

《彼得与狼》是有标题的交响童话,他给人们的启示是:团结就是力量,机智勇敢就能够战胜凶恶的敌人。

《彼得与狼》音乐教案 5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学生能分辨小提琴、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圆号、定音鼓等西洋乐器的音色,并能说出乐器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2、在音乐活动中,学生熟悉交响童话中角色的音乐主题,并说出角色的性格特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音乐思维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

3、在音乐赏析过程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童话的鉴赏能力,并能从故事中得到启发,从而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对象:

小学四年级学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文化感知。

1、用师生对话的形式,用小动画简单介绍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2、从介绍音乐绘本入手,而没有过多的介绍音乐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器乐辨识、直观感受。

1、以真人教授的方式,用最直接的方式给孩子们直观的感受,让孩子们感受每一种乐器的音色特点。

2、在认识乐器的同时,感受乐器的特点与它对应的角色的形象特征。

三、故事展开、音乐享受。

1、以讲故事的方式,由教师旁白,带领学生边唱边认,走进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2、在故事情节与动画中再次熟悉各种乐器,感受不同乐器富裕角色的不同性格特征。

3、以开放的形式,抛砖引玉,请同学们课后继续音乐之旅。

四、知识回顾、情感升华。

1、用连线题的形式巩固复习,再次帮助学生巩固、记牢各种乐器以及音乐中所对应的故事形象。

2、升华故事,落实核心素养点,激励同学们像主人公小彼得一样,要团结互助、用勇敢和机智来面对一切困难!

狼教案 6

一、教师寄语

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最后的下场只能是自取灭亡。

二、教材解读

本文是一篇典范的文言短篇小说,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写一个屠户归途遇狼,起初畏惧退让,后来奋起搏斗,终于击毙两狼的故事,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揭示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并告诉我们,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被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本文先叙述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过程,语言简练。比如从“一屠晚归”至“缀行甚远”,简洁地叙述了屠户遇狼的时间、地点和情况。一个卖肉晚归的屠户,在“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却又行人断绝,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让两只恶狼给盯住了。草草几笔,就勾画出危急的处境,紧张的气氛,实在扣人心弦,为后面描述屠户的斗争策略作了铺垫。最后,是作者诙谐风趣的议论。作者指出狼的狡黠,而嘲笑其顷刻而毙的结局,也间接赞扬了屠户的勇敢机智,余味无穷。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语,并能翻译、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理解本文生动的描写、曲折的情节及丰富的寓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文中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树立“人的智慧战胜一切”的思想。

突破方法:把文中的狼与生活中的某些人联系起来。

难点:学习本文典型文言实词,理解名词的活用现象。

突破方法:适当做些点拨。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

1、勾画圈点法。

2、朗读法。

学法:

1、复述法,能过复述来理解狼的`形象。

2、朗读法: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六、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CAI课件。

学生:掌握生字词,熟悉课文内容。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步骤:

导入:在生活中,你是否见过真正的狼?或许我们更多的只是在公园里、电视、图画、文学作品中了解过狼的形象。其实,我们生活中总少不了要提到它,如狼外婆呀、狼和小羊呀、以及有关狼字的成语(如杯盘狼藉、豺狼成性、狼狈为奸、狼心狗肺、声名狼藉、引狼入室等)呀等等。我们不难看出,狼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总不够光彩。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狼有关的作品《狼》。

(一)简介作者: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

(二)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课件):

缀(zhuì)窘(jiǒng)苫(shàn)弛(chí)眈(dān)黠(xiá)

瞑(míng)暇(xiá)隧(suì)尻(kāo)寐(mèi)少时(shǎo)

2、注意停顿(课件):

如:(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其一/犬坐/于前

(3)场主/积薪/其中

3、根据图像,用你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课件)

4、你还有没有不理解的字词。

教师在指导时,特别注意下列重要词句:

(1)缀行甚远:缀,连接,句中是紧跟的意思。紧跟着走了很远。

(2)投以骨:即“以骨投之”,意思是把骨头扔给它。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但现在还有“报之一笑”之类的说法。

(3)“止有剩骨”句中的“止”通“只”,副词。“一狼得骨止”中的“止”是动词,停止。

(4)“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句中的“后”与“前”为时间副词,表时间或顺序的先后,所以正确的理解是:后得到骨头的狼停下来了,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却又追上来了。(5)“弛担持刀”句中的“弛”本指把弓上的箭放松,句中用的是引申义,“卸下”。

(6)“意暇甚”句中的“意”指神情、态度。“意将隧入”中“意”指内心的盘算。

(7)“其一犬坐于前”,“前”为方位名词,面前。“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应理解为:其中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面前。现代汉语中“鱼贯而入”“狼吞虎咽”中的三个名词均属这种用法。

(三)自主探究

1、请试着从文中找出交待时间变化的词语。

晚、少时、久之、顷刻

2、试分析哪些地方表现了狼的狡猾特点。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屠户对狼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你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说说屠户给下了你什么印象。

由恐惧到与狼斗争并积极出击杀死了狼。

一开始,屠户采用“投骨”之法,试图摆脱狼的跟从,说明他对狼的贪婪凶恶的本性缺乏认识并抱有幻想,一再妥协退让,结果失败。他有刀不敢斗,因狼有两只,而自己孤身一人,“恐前后受其敌”。发现麦场积薪后,急忙“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抢占有利地形保护自己。后来“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他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由被动转为主动。他警惕性高,又转视积薪后,杀死了另一只正在柴草堆里打洞的狼,这才悟出狼的狡诈阴险。“投以骨”“复投之”写屠户试图投骨避狼,结果无效。“顾”“奔”“倚”“弛”“持”五个动词,写屠户迅速抢占有利的地形,保卫自己,准备反击。“暴起”“劈”“毙”写屠户趁一狼径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取得胜利。“转视”“断”“毙”等动词写屠户高度警惕,果断出击,再获全胜。文章中,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4、结合故事的四个情节来分析文章层次:

参考:第一段:文章开门见山,写一屠遇两狼,这是一个险恶的环境,夜行路上,行人罕见,屠户身单力薄,一开始就造成强烈的悬念,扣人心弦。(课件:开端遇狼)

第二段:投骨而不止狼,使人感到屠户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表明屠户随时有受到攻击的可能。(课件:发展惧狼)

第三段:屠户在情急中,迅速占领有利地势,准备与狼搏斗,与狼形成紧张的对峙局面。(课件:再发展御狼)

第四段:一波未平,又起一波,直到禽兽顷刻两毙,读者悬着的心才放下来。(课件书:高潮结局杀狼)

第五段:这是一个议论段,既是对狼的嘲笑,又是对屠户机智勇敢杀狼的赞扬,点化中心。(课件:议狼止增笑耳)

(四)合作探究

1、我们在本单元学到很多动物,独有这一课的狼不讨人喜欢。请再读课文最后一段,“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参考:运用比喻和讽刺的手法,把深刻的主题寓于生动的形象之中,是这则寓言的一个显著特点。聊斋故事本来就是以记叙奇闻异事折射人间世态百情为宗旨,文中写到的这两只狼能施展诡计,前后夹击,显得贪婪、阴险、狡诈。尽管如此,最终还是毙命于屠户刀下,因此作者的议论告诉人们: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不管耍弄什么花招,总归是会被识破、被歼灭的。故事虽然短小,但其中蕴含的哲理发人深省。

启示示例:

①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识破假象,并且不存幻想,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②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能够战胜狼,战胜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③除恶务尽,要像屠户那样并毙两狼,不留后患。

2、作者是从狼自取灭亡的角度来归结故事的旨意的,但有 狼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开始是不停地追,伺机吃掉屠户;屠户背倚积薪后,又是狼主动“诱敌”进攻。而屠户则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迫不得已进行自卫,奋起杀死两狼。因此,在这个故事中,狼是主要“人物”,而屠户是次要人物。这个故事也表现了屠户的机智勇敢和斗争精神,但决非故事主旨所在。

附板书设计:

遇狼开端

惧狼发展叙事

御狼再发展

杀狼高潮、结局

议论: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情节比较简单故事有趣的课文,串译课文比较简单,但常用实词、虚词较多,在教学中通过朗读课文,尤其是对文章节奏的训练、课文结构、主要内容的理解等环节设计,为突破本文教学重难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可通过多种方法,比如文言文积累卡片的建立,将所学知识进行建网,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同时也为将来运用知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本课有两个特别要注意的地方,教师要在讲课中落实:一个是“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的翻译,一个是“其一犬坐于前”所停顿,不要让这些重点成了学生学习的死角。

小学音乐《彼得与狼》教案 7

一、教学内容

继续欣赏《彼得与狼》

二、教学目标

完整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能够真正了解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1、能够真正了解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四、教具

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

完整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总结人物性格与音乐的关系:

彼得--—弦乐四重奏----勇敢坚定

小鸟----长笛-----灵巧活泼

鸭子----双簧管----笨拙

猫----单簧管-----狡猾的

老爷爷----大管----絮叨

狼----圆号----穷凶极恶的

猎人----定音鼓和大鼓----枪声

六、分解色进行表演。

七、总结

故事到了这里已经结束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遇事要沉着冷静。要勇敢、不怕困难。要善于动脑。)

知识目标:

1、认识认识打击乐器碰铃和响板。“ⅩⅩ”和“ⅩⅩⅩⅩ”,感受音的长短,并且学会正确的演奏方法。

2、通过学习歌曲,理解歌曲所包括的小知识。

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学会用正确的口形,姿势和呼吸方法歌唱。自然圆润的发声,清晰的'咬字、吐字。

2、通过学习本册教材,认识一些乐器,初步学习演奏方法。

3、通过音乐游戏,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4、通过声音创编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创造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情感目标:

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色教育中,启迪智慧,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质量目标:

基本上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音乐技能,掌握认识简单的乐谱的能力,能够完整的演唱歌曲,本学期新扩展了音乐创造和音乐与之相关的文化内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音乐也不例外,因此,每周音乐课都被他们期待着。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小学生守则都有了大概的了解。因此,在上课的时候他们都比刚来时做的更好了。在歌唱,舞蹈方面也许是以前经常锻炼,表现非常好。小朋友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虽对乐理知识掌握的不够,但是模仿能力比较强,而且也能熟练掌握。大约占整体学生的30%—35%左右。50%的小朋友还可以,20%的小朋友唱歌时,五音不全,模仿能力又比较差。其中主要原因是没有接受过长期的训练,还不能很好的表现自己,性格内向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利用音乐课及课外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打好基础是当前首要任务之一。

《彼得与狼》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欣赏著名的交响乐童话《彼得与狼》,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故事和感受,初步了解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普罗柯菲耶夫。

2、了解西方音乐和乐器,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增进对艺术学习的综合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

1、交响音乐童话《彼得与狼》的CD光盘或录音带,相关的影视资料。

2、学生自己制作“乐器”的材料,各种废旧物和生活中的物品。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交响音乐童话《彼得与狼》

1、在课前分配角色,学生以不同角色特有的语言风格朗诵童话故事。

师生共同听赏俄罗斯20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普罗柯菲耶夫的交响音乐童话《彼得与狼》,听音乐之前,先请同学们想想,如果你是作曲家,你要用什么乐器来表现这些形象呢?为什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富有想象的欣赏音乐作品。

2、再听听作曲家是用什么乐器和有特点的手段表现各个角色。学生朗诵普罗柯菲耶夫为这首交响乐亲自撰写的朗诵词。

3、教师引导,听了这些介绍,大家肯定会对这部作品发生兴趣,我们既能够听到用音乐讲述的童话故事,又能够对那个发出美妙音响的、庞大的乐器家族——管弦乐队的成员有所了解,真是一举两得。

4、配合乐器的展示,学生朗诵介绍乐曲内容。

5、分小组讨论:用音乐讲述的《彼得与狼》的故事真是娓娓动听。

活动二:看!我们表演的《彼得与狼》

1、提前布置学生自己查找关于音乐童话《彼得与狼》的相关资料。

2、根据童话《彼得与狼》各个角色制作不同的头饰或服饰,在音乐的伴奏下,采用哑剧的表演形式共同表演这个童话,注意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形象的表现音乐内容。

3、在音乐听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自己身边的绘画工具和材料,画出音乐童话剧中的故事(情节或者是其中的任务和乐器)。

教学内容:

听赏音乐童话《彼得与狼》、根据剧情进行想象画

教学目标:

1、欣赏著名的交响乐童话《彼得与狼》,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故事和感受,初步了解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普罗柯菲耶夫。

2、了解西方音乐和乐器,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增进对艺术学习的综合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

1、交响音乐童话《彼得与狼》的CD光盘或录音带,相关的影视资料。

3、 学生自己制作“乐器”的材料,各种废旧物和生活中的物品。

课型:综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课前准备。

二、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音乐童话故事吗?

介绍音乐童话故事。

今天,我们要一起欣赏一部音乐童话故事《彼得与狼》。请同学们仔细听,看你能说出故事中有几种角色?你能听出他们分别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彼得与狼》教学反思 9

《彼得与狼》教学反思

1、分段听赏

老师引导:音乐告诉我们森林中先后出现了谁?来干什么?在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学生回答……)

2、学生讨论,讲述整个故事。

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讨论,讲述整个故事。

3、完整听赏。(一位学生旁白)

4、揭题:

大家知道我们刚才欣赏的这首乐曲吗?它是俄国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作曲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5、创作画面:

(师)这首乐曲它既是一个动人的童话故事,又是一幅美丽的连环画,你看,上面这幅画面展现的是哪一段音乐的内容?(结尾)

那么,前面随着七个主人的陆续出现,不同的音乐给我们展现的七幅不同的画面,要请同学们创作完成!(首先,请问,猫出现时的画面是怎样的呢?)

这是第几副画面?(第四幅)

(那就由第四小组每一位同学负责这幅画面创作。)

最后由组长从小组中选出最漂亮的一幅上前展示,并用语言描述一下画面的'内容。

反思:

这是一堂音乐的综合课,一改过去“听故事――复述故事”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结合美术学科(乐器的图片、角色的形象、连环画创作等),巧妙地安排教学环节(参加演奏会――寻找乐器的主人――主人间发生的故事),让学生在各种意境中一次次地熟悉主题音乐,循环渐进地掌握作品的主题和作品所表现的内容。

整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学习欲望,变被动为主动,把知识的掌握当作一种精神的享受,在愉悦中得到o的熏陶,得到情感的审美体验。新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不仅提出了“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而且还增加了与姐妹艺术的综合、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

这是新的理念,新的举措,富有鲜明的改革色彩。我们在付诸实施推广中,既要大胆实践,又要不断地总结经验。

教学难点: 10

能听辩出演奏各角色的乐器。听出不同的乐器所塑造的不同人物和故事情节。

《音乐中的故事》教案 11

教学内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教学目标:同学体验歌曲的意境和基本情绪,然后用自身的语言表达歌曲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唱好变音唱好变音,注意音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踊跃发言说说妈妈给自身讲故事时,有什么感受?下面,我们来听听这首歌曲中的小朋友在听妈妈讲故事的情景,他有什么感受?同学们听了以后又有什么感受?

二、欣赏:完整的欣赏全曲,同学体验歌曲的意境和基本情绪,然后用自身的语言表达歌曲的理解。请同学们说说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介绍歌曲:歌曲分成三局部。第一局部叙述了小主人公在美丽的、恬静的夜晚,听妈妈在场院里给他们讲故事的幸福场景。第二局部叙述了妈妈在旧社会的痛苦生活,控诉了旧社会的不公。第三局部是第一局部的重复。所以,歌曲是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

1、歌曲:

教师弹奏乐段的歌词和旋律,让同学随琴轻声的哼唱,体会歌曲的感情。

第二乐段进行欣赏,与第一段进行比较,在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演唱形式的听辨,每一乐段的演唱形式不同,为什么,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表示不同的情绪,表达不同的情感。这是与歌曲所表达的情绪紧密联系的。要和时对同学进行思想教育

四、复听全曲,要求同学说出全曲中有那些重复的旋律,或者乐段。

全体演唱,老师和同学一起演唱

完整复听全曲。说说歌曲中哪是重复出现的?完成听听想想。

五、小结:每个人将今天的感受写下来,最好能写成日记。

教学反思:同学有表示力的演唱歌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鹅妈妈组曲》《小拇指的故事》《瓷偶女皇》。

教学目标:

1、欣赏管弦乐《鹅妈妈组曲》《小拇指的故事》《瓷偶女皇》。

2、展开想象,根据音乐讲述《小拇指的故事》《瓷偶女皇》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引人新课。

1、复习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2、引入新课。法国作曲家拉威尔创作了管弦乐作品《鹅妈妈组曲》,用音乐叙述了鹅妈妈讲的5个故事,今天一起来听听其中的两个故事。鹅妈妈讲了两个什么样的故事?请同学们听音乐之后回答。

3、这两首乐《小拇指的故事》和《瓷偶女皇》。请同学回答哪一首是《小拇指的故事》,哪一首是《瓷偶女皇》?为什么?教师可根据情况再次播放音乐。

(二)欣赏管弦乐《小拇指的故事》

1、有谁知道童话《小拇指的故事》请给同学们讲一讲。拉威尔创作的乐曲《小拇指的故事》讲了些什么?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并说—说乐曲中的《小拇指的故事》。

2、教师带领同学随音乐哼唱乐曲中的主题。请同学说说主题的音乐形象。

3、同学在乐曲的伴奏下讲述自身根据音乐所想象的故事情节。

(三)欣赏管弦乐《瓷偶女皇》

1、教师讲述童话剧《瓷偶女皇》、拉威尔创作的乐曲《瓷偶女皇》是不是对这个童话故事的完整的叙述?听音乐,正确地回答。

2、这一步感受乐曲,并说一说乐曲是什么风格的音乐,作曲家为什么要采取这样风格的音乐。

3、教师带领同学随音乐哼唱乐曲中的主题,请举生说说主题的音乐形象。区分乐曲中演奏主题的主奏乐器,并说出这种乐器属于管弦乐中哪个乐器组。

4、同学在乐曲的伴奏下,讲述自身根据音乐所想象的故事情节。

(四)教师结合上堂课内容总结本课。

1、齐唱或独唱,或两种扮演形式结合的方式演唱《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2、结合本堂课欣赏的管弦乐《鹅妈妈组曲》《小拇指的故事》《瓷偶女皇》,说说作为叙事性音乐,上堂课演唱的《听妈好讲那过去的事情》与这堂课欣赏的乐曲,在音乐风格、表示形式等方面有何差异。

教学反思:说出是否喜欢乐曲,并说出理由。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并扮演歌曲《老鼠和大象》。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老鼠和大象》并能有表情地演唱。

2、完成老鼠和大级节奏游戏。

3、能在演唱中扮演《老鼠和大象》。

教学过程:

(一)简短地回顾上两堂课的内容,引人新课。

1、上两堂课同学们听了妈妈讲的故事听了鹅妈妈讲的《小拇指的故事》《瓷偶女皇》。这堂课我们听一听《老鼠和大象》的故事。

2、放录音《老鼠和大象》。

3、教师板书老鼠和大象的节奏游戏,请同学分组练习,力求将这两种不同动物的形象表示出来,然后组合在一起。

4、请同学朗读歌曲第二段“一只很小很小的老鼠……”注意朗读的音量和语气。然后在朗读中加入老鼠和大象的二声部节奏背景。

(二)教师范唱《老鼠和大象》

1、教师范唱歌曲。教师演唱之前,要求同学先扮演老鼠和大象的节奏游戏作为歌曲的前奏,教师演唱当中,要求同学朗读和扮演带节奏背景的第二段歌词。师生合作一起完成《老鼠和大象》的歌唱。

2、教师与同学跟琴学唱歌曲,鼓励同学积极学唱,尽快做到用歌声讲述《老鼠和大象》的故事。

3、教师分析歌曲中紧凑与舒展的劳动形象,引导同学考虑如何对比处置歌曲的演唱。尤其是歌曲二声部合唱局部,是多么舒展开阔。然后在同学的演唱中,教师加入二声部合唱的低音声部。

(三)教师带领同学学唱二声部合唱

1、在高声部轻声哼唱中,哼唱低声部的音高,可以先放慢速度学唱。

2、当两个产部各自都能听到对方的声部,战到声部融合的感觉时,稍微调整一下音量,达到两个声部音量的平衡。

(四)合成扮演,结束本课

教学反思:

同学有表示力的歌唱与扮演《老鼠和大象》。能和谐的演唱歌曲中的合唱局部。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钢琴独奏曲《洋娃娃的梦》。

教学目标:

1、欣赏钢琴曲《洋娃娃的梦》。

2、根播音乐创编洋娃娃的故事,并随音乐扮演。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堂课内容导入新课。

1、演唱或扮演《老鼠和大象》。

2、告诉同学本堂课欣赏的乐曲与洋娃娃有关,认真聆听,洋洋娃娃在做什么?

(二)欣赏音乐《洋娃娃的梦》。

1、听录音,教师自身弹奏或请同学弹奏《洋娃娃的梦》。

2、启发同学考虑,乐曲表示了洋娃娃几种不同的情绪,或洋洋娃娃身边发生了哪些故事情节。

3、请同学随着音乐讲述自身联想到的内容。

(三)听音乐,创编洋娃娃的故事。

(四)在《洋娃娃的梦》的音乐背景下扮演。

(五)分组扮演整个单元的四项内容(五个故事),结束全课。

教学反思:欣赏乐曲是富有想象力,同学愿意参与到扮演活动中。

民间故事《彼得与狼》说课稿 12

民间故事《彼得与狼》说课稿

《彼得与狼》是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取材于俄罗斯民间故事,谱写成的交响童话。这是一部“听音乐,讲故事”的古典音乐作品。故事讲诉了淘气的小彼得在小动物们的帮助下,制伏了大灰狼的故事。

教学目标:

1. 了解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故事内容。

2. 能听辩交响童话中每个角色的音乐主题及说出相应的乐器名称。

3.通过音乐听赏活动感受交响童话的魅力。

教学重点: 能听辩出交响童话《彼得与狼》中各角色的主题音乐。

教学难点:能听辩出演奏各角色的乐器。听出不同的乐器所塑造的不同人物和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彼得与狼》交响童话动画片段(无声)

2.播放《彼得与狼》交响童话动画片段,让学生对比。

3.师:音乐让童话故事更生动有趣并带给我们无限的想象。今天老师要与同学们一起走进音乐童话《彼得与狼》。

二、 音乐听赏、

1.师:《彼得与狼》取材于俄罗斯民间故事,是一部交响童话,它是用音乐来讲故事的童话。老师今天要在我们班招聘优秀的演员,一起参加交响童话的音乐活动。

2. 请看招聘大闯关

第一关:听音乐记角色

(1)彼得是个勇敢的少先队员(播放彼得的主题音乐)

(2) 小鸟、鸭子和猫是彼得的好朋友(播放小鸟、鸭子、猫的主题音乐)

(3)彼得的爷爷是个老猎手,他有点唠唠叨叨(播放爷爷的。主题音乐)

(4)彼得和爷爷住的森林里,有一只凶猛的大灰狼!(播放狼的主题音乐)

(5)森林远处传来猎人的枪声,原来猎人来了。(播放猎人的枪声,猎人行进音乐)

(6)看看谁最快记住了这些角色的主题音乐?(教师播放某主题,请学生说出角色。给最快记住主题音乐的学生颁发“优秀演员证”)

第二关:听主题记乐器

(1)你能听出演奏这些角色的乐器分别是什么吗?(先请学生说,再出示角色和对应的乐器)

(2)分别播放各个角色的主题音乐,让学生竞猜演奏乐器。(给反应快的学生颁发优秀演员证)

第三关:完整聆听

一天清晨,少先队员彼得走出了家门,出家门后发生了什么事呢?让音乐告诉你们吧。

第四关:唱彼得的主题音乐

(1)教师用钢琴弹奏,学生跟唱彼得的主题音乐旋律。

(2)学生根据音乐自编彼得的动作,边唱边表现彼得的形象动作。

(给表现突出的学生颁发“优秀演员证”)

第五关:听音乐进行角色表演。

请同学们聆听音乐创编动作进行角色表演。(给表现突出的学生颁发“优秀演员证”)

三、 视听结合

1.欣赏音乐动画《彼得与狼》,了解《彼得与狼》的故事。

2.出示角色、乐器的连线题。学生完成

3.作曲家简介:普罗科菲耶夫是苏联著名作曲家,创作了7部协奏曲、7部交响曲、9部奏鸣曲。他对儿童有着特殊的感情,他的作品不少是为儿童创作的。如歌剧音乐《灰姑娘》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等都是享誉世界乐坛的。

4. 优秀演员颁奖仪式。

四、课堂小结

《彼得与狼》是有标题的交响童话,他给人们的启示是:团结就是力量,机智勇敢就能够战胜凶恶的敌人。

彼得与狼大班音乐教案 13

活动目标:

1、听辨小兔和狼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在愉快和紧张两种不同的游戏气氛中,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2、在游戏过程中逐步发现躲藏的规则,形成初步的自我控制意识。

活动准备:

1、狼头饰一个;树、石头等背景。

2、熟悉歌曲,能跟随音乐做简单的模仿动作

活动过程:

1、听音乐进活动室,引导幼儿熟悉“森林”场景。

“今天,兔妈妈要带你们去树林里玩,快跟上吧!”

2、复  了解游戏规则。

(1)小朋友呀都还记得这首歌,真棒,下面张老师要带你们玩一个游戏,我请小朋友站起来跟我学小白兔,跳呀跳,但是我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狼来了,可怎么办呀?(启发幼儿坐回椅子椅子就是小朋友的家)

“今天,兔妈妈要带你们到森林里玩了。等一会儿,大灰狼来了可怎么办呀?躲哪里?”(启发幼儿想出躲到大石头、大树、后面。)”

“那什么时候躲?歌里是怎么唱的?”(唱到“哎呀,狼来了”时)

“那我们一起来试一试。”(一起唱“哎呀,狼来了”,做躲的动作。)

4、完整游戏,进一步了解规则,

(1)“那我们一起边唱歌边到树林里玩吧!”

第一遍游戏时,请一名老师当大灰狼。

重点关注孩子们是否能分辨两种不同性质的音乐,并作出相应的动作和表情。以及是否有孩子在藏的时候是否有声音或动的。

围到教师身边讨论:刚才xxx为什么被大灰狼抓住了呀?(说话了、动了)

“那狼来了应该怎么办呢?”

“大灰狼的耳朵很灵,眼睛也很尖。那我们怎样才不会被大灰狼发现呢?”

(2)幼儿休息,说说游戏规则。

“天黑啦,兔宝宝们,我们快回家吧!”

“刚才我们玩得可真累,休息一下吧。”

幼儿回椅子随舒缓的音乐休息。

“刚才兔宝宝们躲得可真好,大灰狼一只兔子也没抓到,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你是怎么做到不被大灰狼发现的呀?”(不发出声音,不动)

“聪明的兔宝宝们,你们都想好躲的地方了吗?那我们又要去森林里玩喽!”

游戏一次。“你刚才躲在哪里啦?”

“其实,还有很多地方可以躲,不过,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躲到危险的地方。”

5、游戏结束,体验游戏快乐。

“兔宝宝们,你们可真棒,都没有被大灰狼捉住。大灰狼快要饿死啦!我们快到其他地方去玩吧!”随音乐边跳边退场。

狼教案 14

【活动依据】

《彼得与狼》是一部音乐童话剧,剧中采用不同乐器的音色,如长笛(小鸟)、圆号(狼)、弦乐(彼得)、木管小号(猎人)等来表现故事中不同的动物和人物的形象,赋予幼儿无尽的想象,适合幼儿欣赏。根据幼儿音乐经验的实际水平,将重点落在引导他们听辨音色的区别上,激发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听辨乐曲中表现不同角色的音色,初步想象故事情节,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2、尝试用道具表现音乐故事,体验合作表演音乐故事的趣味性。

3、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配有故事的音乐。2、蜡笔、纸。3、大森林的PPT。4、对乐器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故事

1、初步欣赏T:在遥远的大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大事,你们听听里面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出示大森林PPT,完整欣赏音乐,引导幼儿想象。)

2、再次欣赏T:听到里面有谁?

3、找音色T:有哪些乐器代表这些人和动物?(出示乐器PPT了解名称,引导幼儿将角色和音色配对。)

(二)初步表演音乐故事

1、做故事角色的道具(在了解故事里不同音色代表不同角色基础上,和老师一起制作角色道具,如头饰、面具、指偶等。)

2、观摩老师表演看老师用与幼儿一同制作的`道具进行表演,加深幼儿对故事的印象。

3、分组分角色表演幼儿分为三四组,每组中都包含完整的故事角色(彼得、狼、爷爷、小鸟等),自主挑选角色道具,与同伴一起听音乐故事参与表演。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彼得与狼》教学反思 15

《彼得与狼》作者是俄国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这首作品创作于1936年,是一首交响童话,根据俄罗斯同名童话写成。这首交响童话是普罗科菲耶夫应一位剧院经理的请求而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从朗诵词到音乐都由他自己构思,它通过乐器的演奏和朗诵描述了一个非常生动的童话故事作品。通过音乐的描绘和解说词的辅助,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可以使孩子们从故事中受到教育,同时还了解到各种动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以及各种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

所以在课的设计中,我注意趣味性与专业性的较好结合,让学生在有趣的“玩”中掌握已有知识、接触新的音乐知识。一改过去“听故事--复述故事”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结合美术学科(乐器的图片、角色的形象),巧妙地安排教学环节(参加演奏会--寻找乐器的主人--主人间发生的故事—参与表演),让学生在各种意境中一次次地熟悉主题音乐,循序渐进地掌握作品的主题和作品所表现的内容。

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这到底是一支怎样的队伍,他们之前究竟经历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要用音乐来讲一个故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导学生入境。

二、抓住细节、以小见大。

如抓住小鸟与鸭子的冲突时,从长笛与双簧管的旋律交织入手,举一反三,让学生理解在音乐表现时的各种手段。鼓励学生在以后的欣赏中,积极发现其中的表现因素。

三、将情感教育渗进音乐活动中。

在讲故事、演故事的活动过程中,带入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主观情感因素,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倾向。如在听故事、说故事环节中,教师设疑,学生想像情景,并带着主观情绪体会音乐形象的发展,在不知不觉中感悟“真善美”。

四、将交响音乐当成我们的朋友。

很多人包括很多音乐教师,总感觉交响乐是“古典的、严肃的”音乐,会有敬而远之的感觉。如果我们就把交响乐当作是游戏音乐、我们身边最平常的朋友,然后自然而然地把它带进学生的音乐生活中,我想更会引起学生自然的、亲切地感觉,从而把交响音乐留在身边,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领悟其深刻的意义与唯美的表现力。就像《彼得与狼》的欣赏,让学生了解这是交响童话,然后让学生在“玩”中喜爱它,抛砖引玉,也会关注其他优秀的有价值的音乐。

彼得与狼大班音乐教案 16

彼得与狼大班音乐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几种乐器的音色特点能感受不同乐器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

2、感受音乐旋律的变化和音乐中表达的情感。

活动准备:

背景图片、人物图片、音乐CD

活动过程:

一、简单介绍故事背景

1、我们已经看过许多伟大的作曲家的作品了,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家普罗科菲耶夫的交响童话。听这个名字,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这是普罗科菲耶夫专门为儿童创造的讲故事的交响乐,他用音乐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很生动的故事。

二、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1、故事的主人公彼得是一个小学生,他住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听,他出来了。(放音乐——关画面)

·感觉彼得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音乐感觉明亮开朗,彼得是个活泼机灵的孩子。

放有画面的彼得音乐(ppt1)

·听得出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小提琴(图片)音色优雅迷人,表现力十分丰富,既能演奏抒情的旋律,也能演奏明亮的充满技巧性的'华彩乐段。(欣赏电子琴音色)

2、我们再来听一段音乐,听听音乐中彼得出来玩了吗?(关屏,放ppt1和2的音乐)

·请幼儿发言

·除了彼得跟谁在玩呢?(单独听ppt2 关屏)

小鸟——原来是小鸟啊!(放ppt2)

·小鸟的音色——长笛(欣赏电子琴音色)

2、彼得与小鸟一起在森林里玩得开心,突然森林里来了一只大灰狼。

1) 大灰狼出现——停住,没有音乐,现在可以告诉你们这个交响童话的名字就叫作《彼得与狼》。

·彼得与小鸟遇到狼,他们会害怕吗?怎么办呢?

如果退缩的话,结果只有一个,就是被大灰狼吃掉。

只有想办法,才能对付大灰狼,彼得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我们来看看他和小鸟是怎么对付大灰狼的。(放录像——无音乐)

2)刚才彼得与小鸟合力套住了狼,你们觉得缺了点什么吗?

·音乐,你们觉得大灰狼应该用什么乐器?(幼儿泛讲)

普罗科菲耶夫用了一个很适合大灰狼的乐器——圆号(图片)来表现凶恶的大灰狼。(放录像——有音乐)

加了这个音乐感觉怎么样?更加生动,狼的出现更加恐怖。

3、游戏:乐器与角色配对

你们想不想也来扮演一下彼得、小鸟和狼。我们要听好音乐,听到谁的声音,谁就出来了。(分3组)

4、角色扮演:

·彼得终于把狼给套住了。这时猎人来了,他小心翼翼地走来,手里拿着枪,听听曲子的最后猎人在干吗?(开枪)

·这个开枪的声音是用——定音鼓来表现的,简单介绍——电子琴定音鼓的声音。

·全体幼儿一起做做猎人

狼教案 17

目标:初步学习跟着音乐有节奏地做小兔跳的动作。

通过小兔和狼的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准备:场景布置(草地、萝卜地),兔妈妈头饰,兔宝宝胸饰

过程:

一、进入角色

教师以兔妈妈的角色出现。

(1)兔妈妈:我来找我的兔宝宝,谁是我的兔宝宝?(边问边有节奏地做兔跳)引导幼儿回答:我是你的兔宝宝。(兔宝宝有节奏地回答。肯定一位幼儿说得真好听,并挂上胸饰)。

(2)谁是我的兔宝宝?(幼儿集体回答后师分发胸饰)幼儿佩带胸饰。

(3)谁是我的兔宝宝?(通过提问集中兔宝宝的注意力)

二、感知乐曲一(小兔的音乐)

1、听乐曲一

兔宝宝长耳朵最灵了,听!谁来了呀?(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导幼儿合着音乐做小动物相应的动作,如:小鸭子——小鸭子怎么走路的,喜欢到哪里玩?我们一起到水里去玩了,引导幼儿做做小鸭子洗脚、游泳的'动作。

2、小动物玩得真高兴啊,走!跟着兔妈妈到草地上玩咯!看看谁的耳朵长得最最长,一蹦一跳出发咯!(兔妈妈夸张的做四次兔跳,起到再次演示的作用,幼儿练习时加入语言节奏的暗示:我是一只小白兔呀蹦蹦跳跳真可爱。)

3、兔宝宝第二次练习:宝宝,我们在草地上跳个舞吧!长耳朵们,跟着妈妈轻轻跳、慢慢跳

4、宝宝第三次练习:时间不早了,跟着妈妈回家了,我们的家在哪里?(那里)我们的家在前面。

三、感知乐曲二(大灰狼的音乐)

1、到家了,真累呀!擦擦汗、洗洗手,拍拍身上的灰尘舒舒服服睡觉了(大灰狼的音乐)兔妈妈:嗷哟!谁来了?

2、大老虎大灰狼来了我们怎么办?(躲起来、藏起来,这样我们就安全了)

3、你想躲在什么地方?(我想躲在大树后面,肯定说完整的幼儿,引导后面的宝宝说完整)

4、是呀,大灰狼来了,我们可以躲在很多地方,这样就安全了。可不要躲在一起,不然大灰狼会发现你们的。

四、音乐游戏:小兔和狼

1、音乐声起,兔妈妈:宝宝记住了,大灰狼来了,要躲在安全的地方)

播放音乐做小兔跳的动作,播放曲二旋律时,小兔躲藏起来,大灰狼出现了,大灰狼自言自语:“怎么一只兔子都没有,咳!今天只能饿着肚子回家了。”兔妈妈:大狼走了,我们安全了!

2、(音乐响起),再次出现大灰狼音乐,兔妈妈:不好,大灰狼又来了!快藏起来,大灰狼再次自言自语,兔妈妈:宝宝,我们安全了,兔宝宝合着音乐跳出来,兔妈妈:你们刚才躲在什么地方呀?去告诉客人老师吧!

《彼得与狼》音乐教案 18

一、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彼得与狼》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初步了解乐器的音色特点和丰富的表现力,感受乐器所塑造的音乐形象,体验音色、旋律、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表现效果以及所表现的故事情节。

2、能用简短的语言叙述这个故事。

3、德育渗透:貌似强大的敌人,实际上并不可伯;只要团结起来,勇敢机智地和敌人做斗争就一定能获得胜利。

三、教学重点:

感受乐器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四、教学难点:

体验音色、旋律、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表现效果以及所表现的'故事情节。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用音乐来讲一个故事。(揭示课题,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新课教学

1、齐读课题《彼得与狼》,解释什么是交响童话并简单介绍曲作者 交响童话:就是通过管弦乐器演奏音乐来叙述的童话故事。 普罗科菲耶夫是俄罗斯音乐史上的超级神童,五岁就写出了第一首钢琴独奏曲。九岁已经令从学的老师大惊失色。尽管他是金牛座,可是行为作风完全随心所欲,经常往原作里加入随意发挥的东西。他发明了一种“快速配器法”,充满独特的个人见解,以表示不喜欢原有的单调乏味的配器方式。他的代表作《彼得与狼》、《古典交响曲》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一直被古典乐坛奉为先锋派。

2、分段欣赏,初步熟悉旋律

(1)、“彼得”主题旋律

a、出示旋律

b、感受旋律所表现的人物(从旋律、情绪上说)

c、哼唱主题旋律

随琴哼唱

填词哼唱

d、感受乐器

e、介绍弦乐四重奏

(2)“鸭子”主题旋律 师:现在故事开始了。师:有一天清晨,少先队员彼得打开大门,到草地上去散步,小鸟见到彼得,便飞了过来,高兴地打招呼说:“彼得!早上好!今天天气真好!出来玩吧!” (播放清晨音乐) 师:这时,一只鸭子也摇摇摆摆地走过来了。它很高兴,因为彼得出门的时候忘了关门。它说:“这一回我可以到池塘里舒舒服服地洗个澡了!

师:你觉得这段音乐表现了一只怎样的鸭子呀?为什么?(从速度、情绪、装饰音说)

师:可知道这只鸭子又是用什么乐器表现的呢?(出示双簧管并简单介绍)

(3)“猫”主题旋律

师:小鸟见到鸭子,就和他嬉笑玩闹了起来。突然,谁来了呢?听!(播放猫主题)它想干什么呢?为什么会让你有这种感觉呢?(跳音)

师:这只猫在想:“小鸟正在和鸭子玩闹,肯定不会发现我的。让我过去把它给捉住!”于是,它向小鸟偷偷地靠近。(重播猫主题,师生模仿)

师:能把猫那蹑手蹑脚地,想吃小鸟的心态表现得那么逼真!会是什么乐器呢?可真神奇呀!(出示单簧管)

(4)“小鸟飞上树”主题旋律

师:这时,彼得发现了,他急忙喊道:“啊!小鸟,当心!”小鸟听到了,会怎么样呢?听!(播放小鸟飞上树音乐),小鸟可安全了,猫只能呆在树下眼睁睁地看着流口水了。

(5)“爷爷”主题旋律

师:这时,彼得的爷爷出来了,他很担心地说:“你们在这儿玩,多危险哪!万一从树林里出来一只狼怎么办呀?”说完,硬是把彼得拉回了家,并且把门给锁上了。大家想想,用哪种乐器来表现老爷爷好呢?(出示相关的乐器)请和身边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学生回答)

师:为什么?音乐的速度应该怎样?为什么?那听听这段音乐怎么样?它表现了一位怎样的老爷爷啊?(播放老爷爷主题)

(6)“狼”主题旋律

师:对于老爷爷的担心,彼得却并不害怕。他说:“少先队员最勇敢了,我可不怕狼。”可是,不久,狼就真的出现了!(播放狼的主题) 师:这段音乐让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呢?为什么会让人觉得那么阴森、可怕呢?(出示谱例)

师:原来是因为作曲家运用了非常不协和的和弦,它通常能营造一种危险、恐怖的气氛。

师:这样的音乐让你在眼前出现了一只怎样的狼呢?能听的出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这是用三支圆号演奏的。

(7)“动物们逃跑”旋律

师:小动物们发现狼来了,都会怎么样呢?听!(播放逃跑音乐)这是谁?(猫)他怎么办了?这又是谁?(鸭子)他又怎样拉?

(8)“捉狼”旋律 师:现在的情形是这样的,鸭子被狼吞进了肚子,猫和小鸟都躲到了树上,彼得则在大门里把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但是他一点儿也不害怕,他决定和小鸟合作把狼给制服。听听他们是怎么做的!(播放捉狼音乐)放绳子把狼套住,狼越挣扎绳子越套得紧

(9)“猎人”主题旋律

师:狼是被抓住了,可还是不能靠近它呀,会被咬的。这时,大家希望谁能出现呢?那猎人来了没有呢?(播放猎人主题)怎么听出来的?

师:你可知道猎人的枪声是用什么乐器来表现的呀?对,是用定音鼓和大鼓来表现的。(重播枪声)

(10)“众人凯旋”主题旋律

师:听到枪声,彼得连忙喊道:“别开枪,狼已经被我们给活捉了!请帮忙把它送到动物园去吧!”于是,他们组成了一支胜利的队伍,向动物园凯旋而去。听!多神气呀!(播放凯旋主题)

(11)“呻吟的鸭子”旋律

师:嘘,还有个小秘密。就是那鸭子还活着呢!原来,狼刚才吞得太急了,没有咀嚼就把鸭子整个地吞进去了。所以,现在鸭子还在狼的肚子里“嘎嘎”地叫呢!(播放鸭子呻吟音乐)

3、听音乐,演故事

分五组,老师为小鸟,学生依次为彼得、猫、鸭子,爷爷、各自在听到相应的音乐时有所反应:

(1)听出这是自己的音乐

(2)会随着音乐做律动,体现分组群体性活动,增加趣味性和音乐体验。

(三)小结

这部《彼得与狼》完整的播放共需要将近30分钟,由于时间有限,我们不能在这节课上完整地播放它了。但是,我们可以在下节课中完整地来欣赏,还可以创编音乐剧,进行表演。相信,完整的《彼得与狼》会带给你更深刻的理解和更美妙的体会。

通过这节课对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欣赏,你有什么收获吗?它带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呢?(要团结起来,机智勇敢地去斗争,就能战胜凶恶的敌人。

《彼得与狼》教学设计 19

《彼得与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故事内容。

2、能听辩交响童话中每个角色的音乐主题及说出相应的乐器名称。

3、通过音乐听赏活动感受交响童话的魅力。

教学重点:能听辩出交响童话《彼得与狼》中各角色的主题音乐。

教学难点:能听辩出演奏各角色的乐器。听出不同的乐器所塑造的不同人物和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彼得与狼》交响童话动画片段(无声)

2、播放《彼得与狼》交响童话动画片段,让学生对比。

3、师:音乐让童话故事更生动有趣并带给我们无限的想象。今天老师要与同学们一起走进音乐童话《彼得与狼》。

二、 音乐听赏

师:《彼得与狼》取材于俄罗斯民间故事,是一部交响童话,它是用音乐来讲故事的童话。老师今天要在我们班招聘优秀的演员,一起参加交响童话的音乐活动。

第一关:听音乐记角色

(1)彼得是个勇敢的少先队员(播放彼得的主题音乐)

(2) 小鸟、鸭子和猫是彼得的好朋友(播放小鸟、鸭子、猫的主题音乐)

(3)彼得的爷爷是个老猎手,他有点唠唠叨叨(播放爷爷的主题音乐)

(4)彼得和爷爷住的森林里,有一只凶猛的大灰狼!(播放狼的。主题音乐)

(5)森林远处传来猎人的枪声,原来猎人来了。(播放猎人的枪声,猎人行进音乐)

(6)看看谁最快记住了这些角色的主题音乐?(教师播放某主题,请学生说出角色。给最快记住主题音乐的学生颁发“优秀演员证”)

第二关:听主题记乐器

(1)你能听出演奏这些角色的乐器分别是什么吗?(先请学生说,再出示角色和对应的乐器)

(2)分别播放各个角色的主题音乐,让学生竞猜演奏乐器。(给反应快的学生颁发优秀演员证)

第三关:完整聆听

一天清晨,少先队员彼得走出了家门,出家门后发生了什么事呢?让音乐告诉你们吧。

第四关:唱彼得的主题音乐

(1)教师用钢琴弹奏,学生跟唱彼得的主题音乐旋律。

(2)学生根据音乐自编彼得的动作,边唱边表现彼得的形象动作。

(给表现突出的学生颁发“优秀演员证”)

第五关:听音乐进行角色表演。

请同学们聆听音乐创编动作进行角色表演。(给表现突出的学生颁发“优秀演员证”)

三、 视听结合

1、欣赏音乐动画《彼得与狼》,了解《彼得与狼》的故事。

2、出示角色、乐器的连线题。学生完成

3、作曲家简介:普罗科菲耶夫是苏联著名作曲家,创作了7部协奏曲、7部交响曲、9部奏鸣曲。他对儿童有着特殊的感情,他的作品不少是为儿童创作的。如歌剧音乐《灰姑娘》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等都是享誉世界乐坛的。

4、优秀演员颁奖仪式。

四、课堂小结

《彼得与狼》是有标题的交响童话,他给人们的启示是:团结就是力量,机智勇敢就能够战胜凶恶的敌人。

《音乐中的故事》教案 20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能够激发学生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2、能边听边有情感的讲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交流自己知道的战争时期的小英雄。

2、引出王二小,学生交流有关王二小的故事。

3、引入。

二、欣赏歌曲

1、初次欣赏,思考讨论:歌曲是以什么样的情感演唱的?(叙事、回忆地)

2、再次欣赏,交流:我从歌曲中听到了……

3、看书上的插图,尝试配乐讲述《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4、展示,激发学生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三、整体欣赏,总结。

教学反思:

学生积极参与,歌曲演唱准确。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老爷爷赶鹅》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的声音、较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演唱《老爷爷赶鹅》。

2、能一边唱一边表演,不断提高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欣赏一首歌曲《咏鹅》。

2、(出示《老爷爷赶鹅》歌片)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罗马尼亚儿童歌曲《老爷爷赶鹅》。

二、整体感知,熟悉歌曲。

1、听赏,了解歌曲的情绪风格。(欢快、风趣的)

2、跟音乐轻唱,熟悉旋律。

三、学习歌曲

1、教师指导学生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2、教师弹琴,学生逐句跟唱。

3、以各种形式练习。

四、拓展:边唱边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五、展示,总结。

教学反思:

学生积极参与,二部轮唱准确协调。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教学目标

1、通过唱游歌曲《蜗牛与黄鹂鸟》,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深刻内涵,学习蜗牛身上的高贵品质;

教学过程:

一、播放《春天在哪里》带学生走入教室。

二、引入教学:出示蜗牛与黄鹂鸟图片。

三、学唱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1、听音乐,讲故事。“那蜗牛与黄鹂鸟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来听一听。”

2、学生讲故事,做动作。模仿蜗牛和黄鹂鸟的语气和动作。

3、(出示歌词)带有节奏的朗读,选一位同学带读,教师打节奏。

4、听音乐,模仿动作。

5、学生跟琴演唱。

6、教师范唱。请学生分析演唱的不同点,处理歌曲。

7、分角色演唱。

四、拓展

1、讨论:你喜欢蜗牛还是黄鹂鸟?为什么?

2、欣赏《蜗牛过桥》的组图,让学生发现蜗牛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反思:

学生积极参与,学会演唱本歌曲,积极筹备小小音乐剧。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音乐剧《蜗牛与黄鹂鸟》

教学目标:

通过小小音乐剧的实践体验,提高学生们综合艺术的表现能力并贯穿思想教育,让学生知道,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战胜困难。

教学过程:

一、节奏律动:

二、激情导入:

1、播放课件:《蜗牛与黄鹂鸟》,教师提示学生用动作或拍手表现音乐情绪。

2、学生讲述故事。

三、音乐剧的编排:

1、看一下课本中的图片,自己说一说每幅图所表现的内容,以及每幅图提出的要求。

2、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每幅图的内容。

3、总结:蜗牛不怕吃苦,非常认真。

4、欣赏老师们编排的音乐剧。

5、学生表演:学生分组排练;带上头饰表演;完整的一组一组的进行。

四、课堂总结:

学习小蜗牛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能成功的。

教学反思:

学生积极设计、讨论、收集资料,在表演中有合作精神。

《彼得与狼》教学教案 2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几种乐器的音色特点能感受不同乐器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

2、感受音乐旋律的变化和音乐中表达的情感。

活动准备:

背景图片、人物图片、音乐CD

活动过程:

一、简单介绍故事背景

1、我们已经看过许多伟大的作曲家的作品了,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家普罗科菲耶夫的交响童话。听这个名字,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这是普罗科菲耶夫专门为儿童创造的讲故事的交响乐,他用音乐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很生动的故事。

二、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1、故事的主人公彼得是一个小学生,他住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听,他出来了。(放音乐――关画面)

感觉彼得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音乐感觉明亮开朗,彼得是个活泼机灵的孩子。

放有画面的彼得音乐(ppt1)

听得出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小提琴(图片)音色优雅迷人,表现力十分丰富,既能演奏抒情的旋律,也能演奏明亮的充满技巧性的华彩乐段。(欣赏电子琴音色)

2、我们再来听一段音乐,听听音乐中彼得出来玩了吗?(关屏,放ppt1和2的音乐)

请幼儿发言

除了彼得跟谁在玩呢?(单独听ppt2关屏)

小鸟――原来是小鸟啊!(放ppt2)

小鸟的音色――长笛(欣赏电子琴音色)

2、彼得与小鸟一起在森林里玩得开心,突然森林里来了一只大灰狼。

1)大灰狼出现――停住,没有音乐,现在可以告诉你们这个交响童话的名字就叫作《彼得与狼》。

彼得与小鸟遇到狼,他们会害怕吗?怎么办呢?

如果退缩的话,结果只有一个,就是被大灰狼吃掉。

只有想办法,才能对付大灰狼,彼得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我们来看看他和小鸟是怎么对付大灰狼的'。(放录像――无音乐)

2)刚才彼得与小鸟合力套住了狼,你们觉得缺了点什么吗?

音乐,你们觉得大灰狼应该用什么乐器?(幼儿泛讲)

普罗科菲耶夫用了一个很适合大灰狼的乐器――圆号(图片)来表现凶恶的大灰狼。(放录像――有音乐)

加了这个音乐感觉怎么样?更加生动,狼的出现更加恐怖。

3、游戏:乐器与角色配对

你们想不想也来扮演一下彼得、小鸟和狼。我们要听好音乐,听到谁的声音,谁就出来了。(分3组)

4、角色扮演:

彼得终于把狼给套住了。这时猎人来了,他小心翼翼地走来,手里拿着枪,听听曲子的最后猎人在干吗?(开枪)

这个开枪的声音是用――定音鼓来表现的,简单介绍――电子琴定音鼓的声音。

全体幼儿一起做做猎人。

《彼得与狼》音乐教案 22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使学生熟悉管弦乐队中的各种乐器在故事中所分别扮演的“角色”,从而培养和训练他们的音乐听觉能力和想象力。

2.通过听赏,熟悉交响童话中人物的音乐主题,并能哼唱彼得的主题。

3.通过听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让学生知道音乐也能讲故事,并能从故事中得到了一定的启发,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听辨各种乐器的音色以及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2.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分角色进行表演。

3.熟悉交响童话中人物的音乐主题,并能哼唱彼得的主题。

教材分析

《彼得与狼》的作者是俄罗斯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这首作品创作于1936年,是一首根据俄罗斯民间故事写成的交响童话,也是一部“听音乐、讲故事”的古典音乐作品。故事讲述了淘气的小彼得在小动物们帮助下,制服大灰狼的故事。这首交响童话通过音乐的描绘,加之解说词的辅助,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可以使孩子们从故事中受到教育,故事中的每个角色都由一种乐器来扮演。弦乐四重奏明亮的旋律表现了勇敢坚定的彼得,灵巧的长笛扮演小鸟,双簧管表现笨拙的鸭子,单簧管在低音区的断奏代表狡猾的猫,大管描述着老爷爷的絮叨声,三支圆号奏出的不和谐音响代表着穷凶极恶的狼,猎人们的枪声则由定音鼓和大鼓来表现。

故事与音乐穿插,孩子们可以随着故事的发展,了解到各种动物的不同性格特征和交响乐队的构成,以及各种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

本节课建议用两课时教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采用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教学。

师:人们把音乐通常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器乐从体裁和形式上又分为:独奏、重奏、合奏、管弦乐曲和交响曲等。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就是一支交响曲作品,交响童话是一种通过管弦乐器演奏音乐来叙述有趣的童话故事的音乐方式。它和交响诗如:《嗄达梅林》(辛泸光),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俄。鲍罗丁)属于同一类体裁。在这首作品中,出现了一些西洋乐器,如:西洋弓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下面,请同学们在每一种分类里各举出几种乐器的名字。

生:

弓弦乐器: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等。

木管乐器: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等。

铜管乐器:小号、长号、圆号等。

打击乐器:定音鼓、大鼓、小军鼓等。

师:在这些乐器中,每种乐器都有着不同的音乐表现力。在管弦乐队中不同的乐器所演奏的音乐主题代表着不同的人物,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就是一首用乐器表现性格特征的乐曲。它的作者是前苏联杰出的钢琴家、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普罗柯菲耶夫对儿童有着特殊的感情,在他的作品中,有不少是专为儿童写的,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童话剧《对三个橙子的爱情》、音乐舞剧《灰姑娘》、歌曲《丑小鸭》都是享誉世界乐坛的作品。

乐曲《彼得与狼》写于1936年的春天,是世界上第一部交响童话,故事里的每个人物都是用乐器来表现的。乐曲讲述了一天清晨,少年彼得正与他的好朋友鸟儿在家中玩耍。这时在池塘嬉游的小鸭与小鸟发生了争吵,小猫趁机要捕捉小鸟,被彼得阻拦。爷爷吓唬他们说狼要来了,把彼得带回家。不久,狼真的来了,吃掉了小鸭,还要吃掉躲在树后的小鸟和小猫,彼得不顾个人安危,在小鸟的帮助下捉住了狼尾巴,将它拴在树上,这时,爷爷和猎人及时赶来,把狼抓进了动物园。乐曲中的朗诵词和音乐都是由他自己构思的,这首乐曲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故事中的人物。

二、人物介绍(感受各种乐器代表的人物及动物的形象。)

1.彼得和老爷爷

师:请同学们听下面的两段旋律,判断一下在两段旋律中,哪一段旋律描述的是彼得?为什么?

欣赏彼得的主题和老爷爷的主题,学生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旋律、速度、节奏、音色和人物的性格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第一段旋律描述的是彼得,是用小提琴演奏的`,音色柔和、旋律流畅、速度稍快、节奏跳跃,似乎彼得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孩儿。

第二段旋律描述的是老爷爷,是用大管演奏的,音色低沉、旋律平稳、速度稍慢、节奏紧凑,表现了老爷爷说话声音低,年龄大、爱唠叨的特点。

聆听彼得的主题。

教学要求:通过视唱,加深了学生对彼得的音乐主题的记忆,使学生对彼得的性格有初步的了解。

2.动物

在这个故事中有许多动物,如:小鸟、鸭子、狼和猫,他们都是各用一种乐器来表现的。下面,老师分别播放四段旋律,请同学们判断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描述的是谁?为什么?

(1)欣赏第一段旋律的主题。

学生回答:这段旋律是用长笛演奏的,描述的是小鸟,因为长笛音色明亮,流畅的旋律形象地表现出小鸟的可爱。

师:长笛明亮的音色、流畅的旋律和高音区演奏的快速华彩的音乐表现了活泼可爱的小鸟。

(2)欣赏第二段旋律的主题。

学生回答:这段旋律是用双簧管演奏的,描述的是鸭子,因为双簧管发出的嗄嗄声使人联想到鸭子的叫声,从节奏和音调上表现了鸭子的蹒跚步伐。

师:双簧管的扁哨可发出嗄嗄声,使人联想到鸭子的扁嘴巴,同时在节奏和音调上也形象地刻画了鸭子的蹒跚步伐。

(3)欣赏第三段旋律的主题。

学生回答:这段旋律是用单簧管演奏的,描述的是猫,因为单簧管演奏的跳音奏法表现出了猫的机警、敏捷。

师:单簧管低音区演奏的跳音奏法形象地描绘出了小猫在捕捉猎物和行动时的那种机警神态。

(4)欣赏第四段旋律的主题。

学生回答:这段旋律是用圆号演奏的,描述的是狼,因为圆号低沉的音色和不和谐的音程,能表现出狼的凶恶和恶毒。

师:三支圆号奏出的浓重和声效果,构成了可怕的狼嚎声,形象地描绘了狼的出现和行动。

3.分段欣赏

师:交响童话中的每一个人物和动物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他们在故事中是怎样表演的?是怎样用乐器表现的?下面我们来分段欣赏。

片段一:彼得出场音频

师:一天清晨,明亮的阳光透过树梢,洒在绿茵茵的草地上。这时少年彼得走在软软的草地上,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学生回答:心情非常高兴。

师:请同学们随着音乐哼唱主题旋律,体会一下彼得此时的心情。

片段二:小鸟出场音频

师:彼得走着走着,他先后遇到了三个朋友。他第一个遇到的是谁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学生回答:小鸟。

师:他们在做什么呢?

学生回答:他们在互相问好、互相对话等等。

师:我们再来听听这段旋律,当你听到弦乐演奏的彼得主题时,请举红牌,听到长笛演奏的小鸟主题时,举黄牌。

片段三:鸭子出场音频

师:彼得又遇到了谁呢?

学生回答:鸭子。

师:同学们听听,下面的旋律描述的是谁?两条旋律的交织进行表现了他们在干什么?

学生回答:这段旋律描述的是鸭子和小鸟,旋律的节奏紧张,速度较快,好像鸭子和小鸟在吵架。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两条旋律的交织进行好像鸭子和小鸟正在吵架,它们吵得面红耳赤。我们再来听听这段旋律,当你听到鸭子和小鸟的主题时,请用一个代表它们形象的动作来表现。

生:用动作表现鸭子和小鸟。

片段四:猫出场音频

师:你们听听,这是谁呀?

学生回答:猫。

师:猫是怎样出现的?为什么?

学生回答:猫是小心翼翼出现的,因为它正准备偷袭鸭子。

片段五:老爷爷出场音频

师:正在这时,谁出现了?

学生回答:老爷爷。

片段六:狼出场音频

师:你们听听,谁出现了?

学生回答:狼出现了。

师:狼是从哪儿出来的?怎么听出来的?

学生回答:狼从树林里慢慢出来的,音乐力度逐渐加强,表明狼越走越近。

片段七:动物们的反应音频

师:猫见到狼有什么反应?怎么听出来的?

学生回答:猫见到狼后,迅速爬到了树上。同时,音乐速度越来越快,旋律上行,表明鸭子着急的心情。

师:结果呢?

学生回答:鸭子被狼吃掉了。

师:鸭子在慌乱中竟跳出池塘最终被狼一口吞了下去,在这里音乐出现了强音,好像是鸭子的惨叫。

片段八:智斗

师:彼得在屋里看到了外面发生的一切,他运用智慧与狼周旋。

在这个片段中,你听到了什么乐器?音乐主题是谁?音乐描述了什么?

学生回答:在这个片段中,我听到了乐器长笛的演奏,音乐主题是彼得。这段音乐描述了狼要抓小鸟,小鸟按照彼得的意思灵巧地在狼的头上盘旋。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彼得用他的聪明和智慧与狼周旋。

片段九:放绳音频

师:接下来,彼得要做什么呢?你是怎么听出来的?

学生回答:彼得要把绳子从树上慢慢顺下来,我是从音阶逐渐下行听出来的。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彼得迅速从墙上顺着树枝爬到了树上,把手中的绳子拴了一个结,然后让绳子慢慢从树上顺下来。

片段十:捉狼音频

师:彼得手中的绳子悄悄地套在了狼的尾巴上,然后他用力一拽。

片段十一:猎人出场音频

师:正在这时,猎人出现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师:你听到了什么乐器?

学生回答:定音鼓和大鼓。

师:猎人是怎样从树林深处走出来的?

学生回答:乐曲力度由弱渐强,表现了猎人从树林深处走出来。

教学要求:通过分段欣赏,使学生运用已有的音乐要素,掌握故事中的重要情节。

4.完整欣赏交响童话

师:这首乐曲为自由发展的曲式,呈示部有多个主题,彼得的主题占突出位置,是全曲的主导旋律。展开部从狼的出现开始,加入了两个新的插部和主题──描写狼出现的部分和猎人的音乐。再现部从描写胜利队伍中由圆号奏出的彼得音乐主题开始,完整欣赏《彼得与狼》。

生:完整欣赏。

分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这些角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对这些角色自己有怎样的印象?分析它们在性格上的特点?最后用动作表现出来。

分小组汇报

彼得──弦乐四重奏──勇敢坚定

小鸟──长笛──灵巧活泼

鸭子──双簧管──笨拙

猫──单簧管──狡猾的

老爷爷──大管──絮叨

狼──圆号──穷凶极恶

猎人──定音鼓和大鼓──枪声

故事讲完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遇到事情不要慌,先冷静地想一想再做决定。

学生回答:貌似强大的敌人并不可怕,只要团结起来,勇敢地和他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事要沉着冷静,勇敢机智,只要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教学要求:通过完整欣赏,使学生真正了解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

5.分角色进行表演

老师将学生的表演分为五个层次:

(1)聆听《彼得与狼》学生分组讨论,随音乐戴头饰进行表演。

(2)聆听《彼得与狼》学生分组讨论,由学生自己解说,进行表演。

(3)聆听《彼得与狼》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由学生自己解说,大胆地进行表演,结尾部分要有拓展。

(4)聆听《彼得与狼》学生分组进行表演。教师根据每个小组的表演进行评价。

(5)分设最佳表演奖、最佳创意奖、最佳道具奖、最佳音乐奖和最佳化妆等奖项。

教学要求:通过分角色进行表演,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课堂小结

《彼得与狼》这首交响童话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让我们了解到每一种乐器的音色和所要表现的角色性格特点,从而培养了同学们的音乐听觉能力和想象力。这首交响童话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勇敢而机智的进行斗争,任何强大的敌人都是可以战胜的。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多听交响童话,喜欢交响童话。

狼教案 23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整本书,培养把握整个故事脉络的能力。

2、通过看图和猜测阅读,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想象思维训练。

3、初步体会故事里蕴含的道理,并尝试用较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比如,学"坏"一点也不好玩;在成长的过程中,面对新奇的事物,总想试试,这很正常;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有些时候,限制是一种爱;并不是什么事情和什么人都可以模仿的……)活动准备:

1、电子绘本知识储备:

1、狼在夜里嚎叫,完全是出于实际的需要——狼在夜晚嚎叫,是通过相互嚎叫而集群,如母狼常发出叫声来呼唤小狼,公狼又唤母狼,集合成群后再外出觅食。在繁殖期,狼也往往发出嚎叫声来寻找配偶。在抚幼期,母狼会发出叫声。幼狼在饥饿时则会发出尖细的叫声。有时为了把陌生的狼从自己的领地里赶走。

2、电子书说白了就是不用纸张用电子设备(电脑、手机、电视等)看的文件(书)。

活动过程:

一、从谈话引入故事:我给大家带来一本很有意思的电子书。什么是电子书,你们知道吗?出示封面:

问题:这本书是一位日本的庆子阿姨写的。你们猜,这会是关于谁的故事?你怎么知道的?在这里,你觉得莫卡有点像哪一种动物?他在做什么?什么时间?你觉得他是在哪里嚎叫?

二、逐页阅读:

1、(1)出示第一页:

问题1:她们在做什么?

问题2:他们在看一本关于谁的书?你在哪里看出来的?

问题3:你猜,米雪儿正在对莫卡说些什么呢?

(2)讲述第一页问题1:谁能说一说,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生活在哪里?是温顺的动物,还是凶残的动物(连老虎都敢攻击:群狼不怕猛虎)?他们是食草动物还是食肉动物?它们怎样叫?)

小结:狼是一种生活在野外非常凶残、可怕的食肉动物。

问题2:你猜,莫卡听到米雪儿说它有点像狼的时候,它会想些什么呢或者做些什么呢?

2、(1)出示第二页、第三页:

问题1:这是什么动物?

问题2:他们都在做什么?

(2)讲述第二页、第三页:

哇!我是有点像狼。可是狼多神气呀!他们可以跑来跑去自由自在,它们捉猎物;它们可以待到半夜,对着月亮嗷嗷叫。

问题3:从这段话,可以看出:

莫卡平时能不能跑来跑去自由自在?谁不让它跑来跑去自由自在?为什么?

莫卡平时能不能捉野兽?谁不让它捉?为什么?

莫卡平时能不能待到半夜,对着月亮嗷嗷叫?谁不让它嗷嗷叫?为什么?

(通过猜想,梳理出莫卡和米雪儿之间的矛盾。为逐步建立"有时候'限制≠不爱'或者'限制=爱'"这个观点做第一次的铺垫)问题4:从这段话里,还可以看出,莫卡对狼的生活充满了……?(请孩子用一个合适的词————羡慕、向往)3、出示并讲述第四、五页:

到底莫卡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第一套问题方案:

你看到了什么?

接下来的问题,跟进追问,如:它能捉到吗?为什么?

第二套问题方案:

问题1:莫卡想做什么?米雪儿怎样做的?

问题2:莫卡不想做什么?米雪儿是怎样做的?

问题3:莫卡想做什么?米雪儿是怎样做的?

问题4:米雪儿在做什么?莫卡的表情是怎样的?

小结:莫卡想跑来跑去自由自在,米雪儿不允许;莫卡想捉蝴蝶,米雪儿不允许;莫卡没有胃口,不想吃饭,米雪儿不允许;莫卡想在半夜里对着月亮嗷嗷叫,米雪儿不允许。莫卡不想装上衣服参加米雪儿的茶会,米雪儿不允许。米雪儿处处限制莫卡的行为,莫卡觉得自己很不自由,他心里很不高兴。(进一步突出米雪儿和莫卡的矛盾———为建立"有时候'限制≠不爱'或者'限制=爱'"这个观点做进一步的'渗透)问题5:你们猜,接下来,莫卡会怎样做呢?(猜测)4、出示第六、七页并讲述:

5、猜测:

(1)莫卡跑出家以后,它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它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2)它还会回来吗?

6、讲述8———30页(1)8—9页,问题:它自由自在地玩了很久以后,会感觉到怎样呢?饿了,它会怎样做呢?

(2)10—11页,问题:它会成功吗?

(3)12—13页;(4)14页;(5)15页;(6)16—17页:莫卡想尝试的会是什么事情呢?

(7)18—19页:莫卡叫完以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8)20—21页:听到狼的叫声以后,莫卡会怎么样呢?谁能表演一下莫卡当时的样子?

(9)22—23页(10)24—25页问题:

你们猜,米雪儿有没有发现莫卡离家出走?她会表现得怎么样呢?为什么?她会做些怎样的事情呢?

(11)26—27页:莫卡回到米雪儿的怀抱以后,它的心里会是怎样的感觉?这时候,它会怎样想?(移情能力)它会后悔自己离家出走吗?

(12)28—29页(13)30页:他们看了关于猴子的书以后,你觉得又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对,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确实与猴子有关。

你认为,是:(1)米雪儿在学猴子,(2)莫卡在学猴子,说说你的理由。

大家的理解都有道理,也许是莫卡看了猴子的书以后,又有了新的想法。也许是米雪儿看了猴子的书以后,想和莫卡一起学猴子,而莫卡因为有了上次学狼的经历,不再随便羡慕和模仿别人,所以无论米雪儿怎样逗它,它都不感兴趣。无论你怎样想,都可以。没有对与错。

(14)封底7、梳理整个故事,讨论并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问题1:是什么原因让莫卡离家出走的?

(看到狼的书,要模仿狼的样子,要做一只像狼一样的狗)问题2:

它成功了吗?为什么?

(因为它是一只狗,不是一只狼)(你模仿过别人吗?———并不是所有的人和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模仿的。有时候模仿别人,会发生很糟糕的事情。)问题3:

你们猜,莫卡还会离家出走吗?为什么?(外边的世界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美好)问题4:

米雪儿和莫卡那么相亲相爱,米雪儿为什么还要限制莫卡做一些事情?是米雪儿不爱莫卡了吗?那,为什么?(为了莫卡不伤害别人,也不被别人伤害。)问题5:

在幼儿园里,你们想做的事情,有时候老师也会不允许,是老师不爱你吗?为什么?

在家里,你们想做的事情,有时候,爸爸妈妈也不允许,是爸爸妈妈不爱你吗?为什么?

(通过自己在生活中受到的限制,进一步体会"有时候'限制≠不爱'或者'限制=爱'")问题6:

读完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一件怎样的事情?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三个道理:

1、有一些事情,我们是不可以学着做的。

2、有一些不允许,是对我们的爱和保护。(有一些允许,是对我们的伤害;

3、当有了新想法的时候,可以勇敢的告诉老师和爸爸妈妈,在爸爸妈妈和老师的同意和保护下,我们可以试一试。很多幼师经常抱怨上课难,幼儿不容易理解。不管是新手,还是有经验的幼师们都多少有过同感!

狼教案 24

二、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情感外露,注意力易分散,因此根据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活动的特点:(只关心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的结果)我选择了这个音乐游戏。

小班教学活动时要更加注意游戏化、情景化。强调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玩中学,玩中获得发展。《兔子和狼》这个游戏中,让幼儿扮演自己喜欢的小兔子,在蹦蹦跳跳的嬉戏中,反复感受两段音乐的不同性质(活泼、欢快和缓慢、低沉)。使幼儿始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真正让幼儿玩中乐、玩中学。

活动目标:

1、感知两段音乐的不同性质:活泼、欢快和缓慢的、低沉、

2、能用动作表现兔和狼的音乐形象。

3、乐于参与音乐游戏,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4、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5、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活动准备:

1、背景:草、花、蘑菇等若干

2、大灰狼头饰三个、小兔头饰若干。

3、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幼儿随《小鸟飞》音乐进人活动场地。

2、感知两段音乐的不同性质:活泼、欢快和缓慢、低沉。

(1)师:今天来了两位动物客人,它们是小兔子和大灰狼。就藏在这两段音乐里。让我们仔细地听一听。(放音乐A、B)

师:你觉得前面的音乐是快快的'、跳跳的,还是低低的、慢慢的?那你觉得是那个小动物呢?小朋友猜得对不对呢?(出示小兔)

(2)感受兔子的音乐:

师:小兔子一蹦一跳真可爱,让我们听着音乐,学小兔跳吧!

师:后面的音乐低低的、慢慢的你觉得是哪只小动物呢?(出示大灰狼)

(3)感受狼的音乐:

师:大灰狼是怎么样的啊?(凶狠、可怕…)(启发幼儿跟着音乐做出狼凶狠的样子)

活动反思:

本次的教研活动,我选择的是小班音乐游戏《狼和小兔》。在活动中,我通过小兔和狼的故事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欣赏音乐时,引导孩子们分辨小兔和狼的不同音乐形象,学习小兔跳及采蘑菇的动作,以及大灰狼凶狠的形象。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通过创设游戏场景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达到了活动目标。

当然,在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1、问题启发性不强,语言不够简炼,对孩子的回答和反应不能做出及时有效的回应,急于把答案告诉他们,没有给孩子思考的空间。

2、游戏要求不够清晰,每次游戏结束后应该小结,并对孩子提出下次游戏时更高的要求。

3、教师没有完全融入游戏的角色当中去,活动时的过渡环节缺少艺术性语言。

在活动后的研讨中,老师们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希望在以后的教研活动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

彼得与狼教学反思 25

[背景分析]

本文借用“艺术音乐”一词,试图将所阐述的内容既区别于通俗流行音乐又不仅仅指古典音乐,而是一切优秀的、有意思的、能引发人进行思考的音乐。

我们知道古典音乐不同于流行音乐的地方是它内涵深刻,能发人深思,更能使人高尚,免于低俗。古典音乐历经岁月考验,久盛不衰,为众人所喜爱。可以这么说,古典音乐是音乐学习的根,是进行一切音乐鉴赏活动的本。作为音乐教师,将包括古典音乐在内的艺术音乐带入学生的生活空间,让学生有“根”有“本”的进行音乐学习,是一件责无旁贷的事情。如何将艺术音乐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如何以背景与相关延伸为切入点鼓励学生进行后续学习,让艺术音乐常驻学生的心间,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关于教学设计]

我在上这一课时,思考了几个问题:首先,这首乐曲的故事情节较为简单,如何能透过简单的故事情节感悟真善美的主题;其次,这首乐曲篇幅较大,全曲连音乐带解说总共27分钟,如何让学生能够愿意并自主地进行欣赏;再次,交响音乐欣赏在小学阶段这是第一次,如何能把“交响”这一形式带入学生的音乐世界,让他们接受并喜爱;最后,针对六年学生的心理,如何让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有选择的对待通俗音乐,并维持对艺术音乐的热情。针对这些问题,我设计了一条“听——说——演——想”相结合的教学思路,旨在调动学生的多方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欣赏氛围,让他们愉悦的接受艺术音乐。

[案例分析]

一、“这到底是一支怎样的队伍,他们之前究竟经历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要用音乐来讲一个故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学生入境。

整堂课都在“说故事、听故事、演故事”的过程中进行。故事层层深入,学生在不断设疑、不断解疑中兴趣盎然,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主动地去表现故事,从而达到主动聆听的效果。

二、有层次地安排聆听。

整堂课安排三次彼得主题的“凯旋进行曲”的聆听,第一次在课堂的开始,以律动的形式出现,学生仅从音乐本身入手,其聆听是知觉聆听;第二次在了解故事梗概后,让学生带着情绪聆听,引发学生的情感聆听;第三次在领悟了乐曲所表达的真谛后,学生带着对音乐的感悟与共鸣对此进行理智欣赏。

三、抓住细节、以小见大。

如抓住小鸟与鸭子的冲突时,从长笛与双簧管的旋律交织入手,举一反三,让学生理解在音乐表现时的各种手段。鼓励学生在以后的欣赏中,积极发现其中的表现因素。

四、将情感教育渗进音乐活动中。

在讲故事、演故事的活动过程中,带入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主观情感因素,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倾向。如在听故事、说故事环节中,教师设疑,学生想像情景,并带着主观情绪体会音乐形象的发展,在不知不觉中感悟“真善美”。

五、将交响音乐当成我们的朋友。

很多人包括很多音乐教师,总感觉交响乐是“古典的、严肃的”音乐,会有敬而远之的感觉。如果我们就把交响乐当作是游戏音乐、我们身边最平常的朋友,然后自然而然地把它带进学生的音乐生活中,我想更会引起学生自然的、亲切地感觉,从而把交响音乐留在身边,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领悟其深刻的意义与唯美的表现力。就像《彼得与狼》的欣赏,让学生了解这是交响童话,然后让学生在“玩”中喜爱它,抛砖引玉,也会关注其他优秀的有价值的音乐。

[拓展]

由上这一课我想到了:

1、通俗流行音乐正因为如此受到学生(在小学阶段尤其是高段学生)的青睐,正是由于其多渠道的流传、易于传唱的旋律及通俗明了的主题,刚巧符合十二、三岁的学生渐渐成熟的心智和日益加强的情感表现需求的需要。

2、古典音乐、轻音乐、优秀的民族音乐以及一些有价值的通俗音

3、学生是丰富多彩的,只有老师想不到,没有学生做不到。所以,新的时期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对艺术音乐作品如数家珍,那么不知不觉地就会把这些信息传送到学生面前,学生在这种熏陶中,也就逐渐习惯了这种艺术,从而也会去关注身边的艺术音乐。

[总结]

愿我们的学生做一个有丰富情感的音乐爱好者,做一个有广阔胸怀的音乐欣赏者,做一个有高尚理想的音乐追随者。愿艺术音乐常驻学生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