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反思 >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汇总4篇)正文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汇总4篇)》

时间:

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是提升初一生物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初一生物的教学反思,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1)

旺盛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益。进入初一下学期的教学后,发现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在一天天的削减。从刚进入初一时的兴趣昂然到现学生在课堂上思想不集中、对教学内容索然无味,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何使学生在课程深入的同时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呢?为了今后能更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益,增强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反思一年教学的点点滴滴,总结经验教训,查找原因并提出对策如下:

A、经验教训:

第一、教学方式未能适合学生的发展要求。

由于初中生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各方面都处于发展的态势,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有较强的可塑性,是介乎于小学生与高中生的一个特殊、可变化群体。初一上半年学生仍保持着小学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较认真并服从教师的安排、学习方法以模仿为主、自我独立意识尚未萌发,自学要求较低。下半年,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自我意识开始萌发,伴随逆反心理的产生,学生开始改变服从教师的学习习惯并尝试通过自身独立学习获取知识并提高科学素养。

在初一上学期的教学中,虽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学,用各种多媒体手段刺激学生的感官,利用生动有趣的资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教学中仍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课学习为主的方法,提供给学生施展才能的空间狭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没有得到充分的考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没能充分体现,没有体验到通过努力自主获得知识的正向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得学习兴趣、欲望在不断的下降。

第二、学习态度没有端正。初中生物由于不参与中考,在学生心目中是一门边缘科,因此对生物学习不太重视,如果能提高心理上的重视程度,学业成绩必然有较大的提高。正确的归因倾向恰好能产生良好的动机,并从而提高其学习的自信心。

第三、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培养较差。

由于考虑到学生中有部分识字水平较差及课时教学任务的完成要求,因此教学中依靠教师讲解学习较多,放手提供学生动手动脑的锻炼机会少,致使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薄弱,虽获取了知识但不牢靠,过后即忘较多。

第四、课前预习设计不足、课后巩固练习不及时,造成课前准备差课后遗忘较多。

以至于到下半学期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教学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以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上神游的、张望的、睡觉的开始逐渐多起来了,课时内的学习效益下降,在积累作用下导致了学生出现了分化现象。

B、今后教学上的决策和思考。

(1)加强生物学科的理想前途教育,明确学科地位。

1)适当介绍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及其发展前景,给学生以启迪。

例如,当人们的器官发生了不可逆转的病变,生命受到威胁时,挽救生命的唯一办法就是器官移植。为了解决器官的来源问题,也为了预防移植后出现的排异现象,科学家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出带有人类某些基因的动物。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猪心”、“猪肾”等,可望在不久的将来进入人体执行正常的生理功能。事实证明,适当介绍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及其发展前景,给学生以启迪。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生物学与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从而提高生物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2)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介绍一些当今生物科学的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让学生观看录像了解影响环境保护,资源问题,能源短缺等都与生物有着紧密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求证欲望和学习兴趣。

(2)多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成功体验。

成功容易使人产生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因而产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动机,最终导致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多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及设置不同的考核方式让学生取得成功体验,会激起他们学习的热情。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有了成功的经历后,他们会对学习产生更高的期望,并愿意为学习付出更大的努力。

(3)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人在失败时往往归因于努力不够,即使失败也不灰心,相信努力与结果之间有依随性,表现出积极的行为。成就动机水平低的人在失败时往往把原因归于能力不足,容易灰心丧气,认为努力也不会带来相应的结果,容易产生无力感。所以,应该关注和承认的是学生的努力。因为努力这一内部因素是可以控制的,是可以有意增加或减少的。从提高学习积极性的角度考虑,使学生学会积极努力的归因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后进生,应把他们的成败归因引导到努力程度这个因素上来,我们通常说的“勤能补拙”就是这个道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归因观可以通过归因训练来完成。归因训练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观察学习法,即让学生观察、模仿身边由于学习努力而导致成绩好的同学,学会正确归因。二是团体讨论法,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学业成败的原因,教师在讨论的过程中进行引导,指出归因误差,鼓励符合实际的归因。三是强化矫正法,老师根据学科教学内容,对有归因偏差的学生予以暗示和引导,鼓励作出正确归因的学生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归因。

(4)教给学生科学学习的方法。

学生学习上的一些问题仅是靠增强努力是不够的。如果学生更大的努力仍然不能带来进步,就会陷入更大的无力感中。所以,我们不仅要告诉学习需要努力的道理,还需要针对学生在学习上的实际困难或问题,进行具体的帮助指导,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如:

(1)在学习新知识时,采用五段学习法,即是将学习过程分为预习、上课、复习、作业、总结等五个阶段。

(2)记忆方法的指导:

a、是采取先密后疏的记忆方法。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因此,记忆就应该先密后疏。

b、是编制记忆口诀。

c、是联想记忆法,即引导学生把记忆材料与其相互联系的材料结合起来。

d、是形象记忆法。

(3)阅读方法指导:在阅读时让学生做到眼、口、脑、手并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随着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可要求学生阅读后能提出问题并能提纲挈领地归纳大意,形成知识结构。此外还要指导学生重视图表的阅读,明确其意,领会其质。

(4)加强课前预习,课中突出重、难点,课后巩固。

教学过程中尽量减少不适应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减少过高要求和过多的学习容量,突出重、难点,让学生能清晰领会学习内容。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2)

在初中生物科学的教学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紧紧抓住三部分

一、初中生物的教育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生物学家培养生物人材,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础。也就是说,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全面、基础、科学素养教育,从这一观点出发,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从我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是一直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在课堂教学的准备中,我会多注意选择与书本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例如在讲生态环境时做关于生物圈二号计划,绝毒品时会让学生观看中国拒绝毒品的宣传片等。总之,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教学理念的中心。

二、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我认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处去看才能觉得清澈见底,也就是说,要站在一个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为一名教师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在我的教学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个一个专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很多的活动,例如一些课堂小游戏、调查、竞赛等等,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三、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探究式活动。生物科学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科学,我在课堂中会一直给学生强调一个观念,老师在课堂中讲述的甚至与书本中所写的知识都不一定是正确的,相反,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有可能目前我们所学习到的一些理论会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发现是错误的。在教学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前人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的,因此,我认为教学并不是把知识死板的教给学生。相反,我的课堂设计大多都是将学生置身于当时科学家们所处的环境,让他们通过体会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引导他们找到隐藏在各种生物现象下的本质规律。同时也鼓励学生对老师、对书本提出质疑,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证实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为老师要给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颗创造心是最可贵的。并且作为老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创造的平台。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3)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牢牢把握“求实、求活、求新”的教学三原则,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

一、求实——扎实严谨,联系实际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切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搞清生物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生物要领的理解。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生物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生物规律中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对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加以比较区别,消除学生对生物概念规律的模糊感。

生物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除了课本上必做的演示实验外,教师应当善于观察,挖掘生活实例中的生物原则,设计一些实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求活——方法科学、灵活多变

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思维方法训练要灵活。在解决生物问题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做到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教师应当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

三、求新——转变观念,创新教育

“求实、求活、求新”三原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有机的统一体。二者相辅相承,层层递进,求实是基础,求活是关键,求新是目的,只有具备扎实严谨的基础知识,才能转变成灵活的思维方法,最终表现出独特的创新能力。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4)

这个学期,上初中一年级3班的生物课。因为今年起,中考要考生手了,期中考试我们也举行了考试,现在考试已经结束,面对学生的一些让人失望的试卷,我陷入了深思:为什么会这样?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所有的题,甚至是原题都一一做过了,有些题甚至还强调了很多遍,为什么最后的结果还是不会?今后该如何做,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成绩?基础知识部分:通过试卷可以看出,基础知识需要记得的,学生掌握的不好,也许学生基本上都是死记硬背的,且掌握的不扎实,缺少灵活性。错字多。对策:今后的教学要注意把握全局,从细处入手,对出现错误的学生,在其纠正错误后要组织针对性的过关。指派组长检查,引导学生自我训练。

同时,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让学生有感悟,获得一定的经验。知识的运用、迁移部分:这是一个让学生、老师头痛的问题,学生的理解、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太差,有时明明能背下知识,但是却不会运用,答不到点子上去,这是我一直以来最为苦恼的事情,在我看来都是非常简单的问题,但是对学生却是一头雾水。如何克服这个困难,解决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

首先,我把学生进行了比较。除了学生自身能力和学习方法外,我找不出什么其他的原因。其次想到自身的教学方法,长久以来,学生总习惯于先自己讨论、交流后,教师再把答案组织成型,然后背下来,要是哪一次没有组织,学生马上抗议,不知道背什么,有点无所适从的感觉,给人的感觉好像是雏鸟,张着嘴巴专等着人来喂。一旦考试遇到了稍微变样的题型,马上就傻眼了,不知道从何下手。今后注意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课堂上尽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己组织成答案,以提高学习的能力。

学习态度是决定成绩好差的前提条件,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

对试卷中做错的题目,不能单纯归为粗心、马虎所致,其实也有审题不严,能力不强方面的问题。

找到了真正的问题所在,也就找到了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成绩不理想的背后,就是问题的暴露,自己必须找出问题所在,立即采取措施,加以补救,如果通过这一次的失败,能换取下一次的成功,也该心满意足了。相信只要通过师生不懈的努力,生物知识能力会有所提高。

旺盛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益。进入初一下学期的教学后,发现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在一天天的削减。从刚进入初一时的兴趣昂然到现学生在课堂上思想不集中、对教学内容索然无味,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何使学生在课程深入的同时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呢?为了今后能更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益,增强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反思一年教学的点点滴滴,总结经验教训,查找原因并提出对策如下:

A、经验教训:

第一、教学方式未能适合学生的发展要求。

由于初中生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各方面都处于发展的态势,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有较强的可塑性,是介乎于小学生与高中生的一个特殊、可变化群体。初一上半年学生仍保持着小学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较认真并服从教师的安排、学习方法以模仿为主、自我独立意识尚未萌发,自学要求较低。下半年,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自我意识开始萌发,伴随逆反心理的产生,学生开始改变服从教师的学习习惯并尝试通过自身独立学习获取知识并提高科学素养。

在初一上学期的教学中,虽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学,用各种多媒体手段刺激学生的感官,利用生动有趣的资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教学中仍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课学习为主的方法,提供给学生施展才能的空间狭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没有得到充分的考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没能充分体现,没有体验到通过努力自主获得知识的正向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得学习兴趣、欲望在不断的下降。

第二、学习态度没有端正。初中生物由于不参与中考,在学生心目中是一门边缘科,因此对生物学习不太重视,如果能提高心理上的重视程度,学业成绩必然有较大的提高。正确的归因倾向恰好能产生良好的动机,并从而提高其学习的自信心。

第三、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培养较差。

由于考虑到学生中有部分识字水平较差及课时教学任务的完成要求,因此教学中依靠教师讲解学习较多,放手提供学生动手动脑的锻炼机会少,致使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薄弱,虽获取了知识但不牢靠,过后即忘较多。

第四、课前预习设计不足、课后巩固练习不及时,造成课前准备差课后遗忘较多。

以至于到下半学期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教学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以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上神游的、张望的、睡觉的开始逐渐多起来了,课时内的学习效益下降,在积累作用下导致了学生出现了分化现象。

B、今后教学上的决策和思考。

(1)加强生物学科的理想前途教育,明确学科地位。

1)适当介绍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及其发展前景,给学生以启迪。

例如,当人们的器官发生了不可逆转的病变,生命受到威胁时,挽救生命的唯一办法就是器官移植。为了解决器官的来源问题,也为了预防移植后出现的排异现象,科学家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出带有人类某些基因的动物。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猪心”、“猪肾”等,可望在不久的将来进入人体执行正常的生理功能。事实证明,适当介绍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及其发展前景,给学生以启迪。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生物学与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从而提高生物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2)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介绍一些当今生物科学的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让学生观看录像了解影响环境保护,资源问题,能源短缺等都与生物有着紧密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求证欲望和学习兴趣。

(2)多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成功体验。

成功容易使人产生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因而产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动机,最终导致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多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及设置不同的考核方式让学生取得成功体验,会激起他们学习的热情。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有了成功的经历后,他们会对学习产生更高的期望,并愿意为学习付出更大的努力。

(3)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人在失败时往往归因于努力不够,即使失败也不灰心,相信努力与结果之间有依随性,表现出积极的行为。成就动机水平低的人在失败时往往把原因归于能力不足,容易灰心丧气,认为努力也不会带来相应的结果,容易产生无力感。所以,应该关注和承认的是学生的努力。因为努力这一内部因素是可以控制的,是可以有意增加或减少的。从提高学习积极性的角度考虑,使学生学会积极努力的归因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后进生,应把他们的成败归因引导到努力程度这个因素上来,我们通常说的“勤能补拙”就是这个道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归因观可以通过归因训练来完成。归因训练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观察学习法,即让学生观察、模仿身边由于学习努力而导致成绩好的同学,学会正确归因。二是团体讨论法,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学业成败的原因,教师在讨论的过程中进行引导,指出归因误差,鼓励符合实际的归因。三是强化矫正法,老师根据学科教学内容,对有归因偏差的学生予以暗示和引导,鼓励作出正确归因的学生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归因。

(4)教给学生科学学习的方法。

学生学习上的一些问题仅是靠增强努力是不够的。如果学生更大的努力仍然不能带来进步,就会陷入更大的无力感中。所以,我们不仅要告诉学习需要努力的道理,还需要针对学生在学习上的实际困难或问题,进行具体的帮助指导,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如:

(1)在学习新知识时,采用五段学习法,即是将学习过程分为预习、上课、复习、作业、总结等五个阶段。

(2)记忆方法的指导:

a、是采取先密后疏的记忆方法。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因此,记忆就应该先密后疏。

b、是编制记忆口诀。

c、是联想记忆法,即引导学生把记忆材料与其相互联系的材料结合起来。

d、是形象记忆法。

(3)阅读方法指导:在阅读时让学生做到眼、口、脑、手并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随着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可要求学生阅读后能提出问题并能提纲挈领地归纳大意,形成知识结构。此外还要指导学生重视图表的阅读,明确其意,领会其质。

(4)加强课前预习,课中突出重、难点,课后巩固。

教学过程中尽量减少不适应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减少过高要求和过多的学习容量,突出重、难点,让学生能清晰领会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