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案例【精选4篇】》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反思意为自我反省。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教学反思案例【精选4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教学反思案例范文 篇1
【关键词】教师;学生;技工教育;反面案例教学
“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技工学校的教育教学面临着变革与创新。正面案例教学已适应不了社会的变化和教育教学的发展,也不适应今天技工学校的学生。在强调转型和科学发展的今天,反面案例教学具有明显的意义。
反面案例教学是激发学生的有效手段。一方面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另一方面是对学生内在动力的激发,通过‘负强化’引发学生思想的积极变化;反面案例教学是消除负面影响的有效手段。通过反面典型案例的教育教学,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懂得吸取教训;反面案例教学是深化正面教学的有效手段,也是加快学生社会进程的有效手段;反面案例教学是预防隐患的有效手段。对反面案例的发生,我们不仅处理事实本身,更及时对同类问题的征兆和苗头进行排除,防止学生发生类似事件。
事物总是在矛盾中发展。反面案例教学也是一把双刃剑,教学的不当很容易使得学生,对案例内容的记忆远远大于对教育教训的记忆。这样反而产生了负面影响,让学生对社会、对生活产生错误的认识,使学生的性格、心理等方面的消极因素增加,甚至出现盲目的同情和模仿、报复,招致一定的危害和风险。
开展以反面为案例的教学要慎重,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对教学对象的选择
不是每个班级都适合用反面案例教学,更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作为十七、八岁的学生,他们心理发展上并不成熟,甚至还有些幼稚。无论是思想上的认知,还是心理上的承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当反面案例教学超出了学生思想上的认知或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时,一旦造成了心理上的不良,那会是一辈子的缺憾。
因此,教师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在充分了解班风,了解学生后,再考虑是否超出了学生们的底线。针对不同的年级、班级、不同的学生,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
二、对案例材料的选取
案例应具有现实性,让学生能感同身受,增加学生对教训的信任度,增强教育的说服力。案例应突出针对性,通过教师指导,明确学生应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禁止什么。案例应具有威慑性,触动学生那敏感的神经,让学生能保持警惕和畏惧。案例应具有前瞻性,用已知来预防未知,用现在来预防未来,对学生的思想起到警示。
因此,对于案例内容,教师应把握好内容的范围和层次,学生认知上的参差不齐,按照他们的价值观很难正确的衡量是是非非。应根据不同年级、班级、不同学生来合理选择案例内容。
三、对课堂教学的驾驭
(1)要恰当的把握教育时机。应用反面案例来教学,应视情况而定。假如一段时期内某种问题经常出现,可以用反面案例来教学。若问题的出现并非普遍存在,还要以正面教学为主。反面案例的教学不可常用,更不可滥用,防止草木皆兵的负面影响。
(2)案例的解析要得当。案例解析的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绝不允许教师夹杂任何个人色彩,也不允许说理含糊不清,更不能让学生有反驳的余地。分析时,不主观、不片面、不夸张、不虚构、不绝对。重点剖析反面案例中人物的思想根源,事件的性质,事件对人物的危害性和思想对事件发生的作用。剖析不同的反面,案例要有所侧重,避免负迁移,处理不好反而弄巧成拙,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了。
(3)把握好教学的收放尺度。案例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具体案例的思考讨论,培养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反面案例教学亦然。教学要成功,并不只是让学生去记忆某个结果,而是启发学生自由地思考、表达。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对学生的干预和控制,倘若学生讨论的不对,教师便责备或禁止,那就会破坏讨论的情况,干扰学生思考和表达;学生若只是想教师所想,说教师所说,那就没意义了。我们要听到学生内心对这个案例真实的想法,这样才能知晓教学究竟起到了什么效果,又究竟带给了学生什么。
放也不是无限度的。免不了出现对于反面观点持赞同的讨论,我们不去禁止他们讨论,是我们要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有这样想,但教师也要懂得及时的收。这里要求教师自身知识面要广,驾驭多种学科知识的能力,才能拉回学生远离的思想,并能做到让学生无法反驳。
四、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教师除了具有驾驭教学的能力,应有较广的知识面,课前充分考虑反面案例所涉及的尽可能多的问题,做到学生有疑必解,能彻底消除他们思想的困惑和误解;教师除了做到爱岗敬业,更要有关爱每个学生的优秀品质,这样才能做到及时发现学生日后,因思想上的变化,而产生的行为变化;教师除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应在课后多思考、多总结,改进教学存在的不足,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五、对教学效果的要求
对教学效果要求持久化。很多学生可能在开展反面教学初期,对教训记忆深刻,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注意力的转移,学生就会淡忘。因此,对于一些教训,特别是容易发生且客观条件不能消除的问题要常讲常提,使学生时刻保持警惕。
反面案例教学可能会招致一定危害或风险,使得教学目的不容易把握,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就必须尽力避免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所以除了教学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组织的进行,更重要的是课后要做好观察和预防,提高教学效果的持续化。
在教改思潮风起云涌的今天,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位,在正面教育为主旋律下积极开展反面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门莹。高校德育课中反面案例教学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09期
教学反思案例范文 篇2
它用诗意的语言叙述着两棵树的相守,为孩子们讲述了友爱与梦想,让幼儿学会感受友谊的珍贵。让幼儿从故事中真正理解“什么是友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两颗树教学案例及反思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两颗树教学案例及反思一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喜欢交朋友,愿意和朋友一起玩,但是他们也常常闹矛盾,但通常他们过一会儿就会和好如初。孩子间的这种淳朴的感情,是多么的难能可贵。绘本《两棵树》是一个纯美温馨的小故事,它用诗意的语言叙述着两棵树的相守,为孩子们讲述了友爱与梦想,让幼儿学会感受友谊的珍贵。让幼儿从故事中真正理解“什么是友谊”。
活动目标:
1.理解两棵树的纯洁友谊,感受两棵树的离别与重逢。
2.观察画面,大胆猜测、表述绘本故事的情节内容。
3.懂得正确对待身边的好朋友,珍惜朋友之间不可缺少的宝贵友谊。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课件、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
1.音乐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呢?”
2.小朋友,你们找到好朋友了吗?你的好朋友是谁呀?和好朋友一起唱歌跳舞,快乐吗?
二、故事导入,认识两棵树
1.认识这三个字宝宝吗?(好朋友)
2.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关于一对好朋友的故事,那这对好朋友会是谁呢?
3.讲述:是的,在花园里,有两棵树,他们是一对好朋友。
4.这两棵树长得一样吗?(大树高、鼻子长;小树矮、鼻子短)
5.看!这对好朋友在打招呼呢,猜猜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6.师幼扮演“大树”和“小树”,说说“好朋友”的话。
三、两棵树的友好与争吵
1.一天又一天,大树和小树之间发生了许多的事情。究竟它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它们会说些什么呢?请你们和好朋友看着图片说一说。
2.它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请个别幼儿说一说;“好朋友”演一演,感受两棵树的纯洁友谊。
3.为了比赛,大树和小树这样吵架,你们觉得它们对吗?好朋友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呀?
四、两棵树的离别
1.小朋友,发生了什么事情呀?(大树和小树被分开了)
2.为什么大树的叶子会枯黄呢?(想念小树)
3.咦!这片绿叶会是谁的呢?
五、两棵树的重逢
1.哇,大树和小树见面了吗?
2.小朋友,现在大树和小树它们的心情怎么样呀?为什么开心、快乐呢?
六、“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
1.小结:是的,我们大家都是好朋友,要相亲相爱,珍惜好朋友之间的宝贵友谊。现在,老师想对我的好朋友***说一句甜蜜的话:“***,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 看!听了甜蜜的话,小鸟开心地飞来了!
2.你们想对好朋友说一句什么甜蜜的话呢?
3.现在让我们大声地喊出甜蜜的话:“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让更多的小鸟、蝴蝶、花儿都来和大树、小树做好朋友,好吗?
4.大树和小树好开心啊,这对好朋友的故事就在这本绘本书里,书的名字叫《两棵树》,现在我们和好朋友一起去看一看吧!
延伸活动:
到图书区去看绘本《两棵树》
附绘本故事:两棵树
有这么两棵树,是那么友好。一棵长得很高大,一棵很矮小。但是,小树并不认输,他努力地生长,什么都要跟大树比一比。然而,有一天,人们在它们中间竖起了一堵高墙,它们看不见对方了。大树很落寞,日子是那么孤独无聊,大树的树叶开始枯黄。但小树在另一边安慰大树,说:振作点!我们一定会长得超过高墙!
终于有一天,大树看见了一片绿叶,从高墙那边攀伸过来,就像小树的问候。----------等一会儿!我快来了!大树兴奋地对小树说,它在春天结束前也长高了许多,它盼望着早日能和小树会合。它们幸福地重逢了,尽管岁月改变了彼此的容颜,大树比以前更加高大,小树也不再是那么矮小。
它们又在比赛谁的枝上绿叶更多鸟儿更多。它们是多么珍惜这重逢的。欢乐。它们都在努力地把手臂伸向对方,只为了那友爱的会合。终于,它们的树枝互相交叠,谁也不能使它们再次分离。人们经过时,也许以为听到了风声,其实,那是两棵树在低声倾诉秘密。
活动反思:
《两棵树》是个充满温馨,贴近幼儿生活的绘本故事,在故事中讲述了两棵树之间美好纯洁的友谊,其中大树与小树经历了“相处”——“分离”——“重逢”的过程后,真正感受到它们之间浓浓的友情,调动了幼儿表达的欲望,感受两棵树的心情,感受只要相互陪伴,不管是在春天一起盛放鲜花还是在冬天身上落满雪花两棵树都会感到温暖幸福的心理,其次在活动中我配了背景音乐情境,和在讲述的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情绪、语调来帮助孩子体验、把握故事的情感线,来营造出温馨、难过、孤独、激动、兴奋等心理环境,感受两棵树相处、离别、重逢时的心理变化,在感受了故事的基础上,激发幼儿表达的欲望,体验情感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细节的处理上,我也有很多的问题,在向孩子抛出问题的时候,孩子给我的答案会是各种各样的,而我缺少经验对于孩子的回答不知道给如何给予回应,这是我需要思考的地方,如果孩子的回答合理我要及时的赞扬,但是如果回答的不合理也要直接提出改正,不能让小问题过去,而且对于孩子回答的答案进行深挖,来引导孩子真正理解,同时敢于正确的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才是语言活动的目标,最后我觉得经历了两次的磨课,我也有进步成长的地方,比如在对绘本感情的渲染上,我有感情的讲述,把孩子们带入了故事之中,他们听得很投入,同时环节上条理清楚,孩子慢慢感知理解故事内容,从而获得情感体验。
经过以上的反思,我也不断的思考,将一些小的缺点再次改进,教师的语言和身教继续提高,希望我在组织下一次活动时能扬长避短,做得更好,也让孩子们觉得更加精彩。
两颗树教学案例及反思二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学会正确对待身边的小朋友。
2、学会观察画面试着看图表述故事内容。
3、会找反义词:高大------矮小。
4、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教学重点、难点
看图表述故事。
活动准备
多媒体以及ppt课件、图画本
活动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出示课件)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两棵树》
二、学会看图,理解故事内容:
1、请幼儿打开绘本,要求身体坐正,书平放在桌面,按图的顺序看,
2、老师引导幼儿看图:第一幅图上画了什么?这两棵树在干吗?为什么大树的叶子一天天的枯黄了?后来怎么样了?
3、看图理解故事;师分别播放PPT,鼓励幼儿回答以上问题,后引导幼儿大胆地表述故事内容。
4、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发现反义词:高大-——矮小,并鼓励幼儿说出知道的反义词。
5引导幼儿表演故事;
6、小结,引导幼儿明白:好朋友之间要谦让,意见不一致时要商量,要珍惜友谊。
7、对阅读习惯好的和积极发言的幼儿给与及时评价。
三、活动延伸:播放歌曲《拉勾勾》,请全班小朋友一起用图画的形式续编故事,并在小组内互相讲一讲。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可以再配合一些小活动来缓解幼儿注意上的疲劳,以便更好地达到活动的目的。
两颗树教学案例及反思三
活动目标:
1、欣赏绘本内容,理解两棵树争吵—离别——重逢的过程。
2、幼儿能自主观察画面,大胆猜测、表述绘本情节内容。
3、感受两棵树的离别与重逢,懂得正确对待身边的好朋友,珍惜好朋友之间不可缺少的宝贵友谊。
活动准备:
1、 幻灯片《两棵树》
2、自制小图画书(人手一份)
3、《两棵树》的录音
活动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主题
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故事,它就藏在一本书里,想不想看?
二、结合幻灯片,利用观察讲述法,边欣赏边理解绘本内容,初步感受两棵树的离别与重逢。
1.出示绘本封面观察讲述
这是这本书的封面,封面上有什么?故事的名字就叫《两棵树》,两棵树长的一样吗?(理解反义词:高大和矮小)你还知道有哪些反义词?
小结:生活中还有很多反义词,只要你认真观察,注重比较就会发现。
2.他们会在比赛什么?为什么大树并不总是占先?
3.你有没有和好朋友互不相让的时候?谁能用简短的话说一说?心里什么感觉?这种争吵可以避免吗?怎样避免?
小结:好朋友之间要谦让,意见不一致时要商量。两棵树发生争吵以后又发生了什么事?猜猜看。
4.看,发生了什么事?原来每天都见面的两棵树,现在还能见面吗?如果你和好朋友不能见面了,心情会怎样?两棵树的心情会怎样?
小结:原来分开了才懂得在一起的美好!
5.大树的叶子为什么枯黄?看到大树的叶子一天天枯黄,小树的心情会怎样?小树是怎样安慰大树的?我们一起来安慰安慰他:“振作点啊!我们一定会长的超过高墙。”听了小树的安慰,大树心里会有什么感觉?
小结:好朋友的话总会让我们感觉到温暖,让我们在失望的时候充满信心,这就是好朋友的力量。
6.在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孤零零的树叶和灰色的背景给你什么感觉?你看到两幅图的颜色感觉怎样?
7.两棵树的容颜都改变了吗?没改变的是什么?他们重逢后的心情怎样?他们是多么珍惜这重逢的欢乐,努力的将手臂伸向对方只为了那友爱的会合。我们也来拥抱感受一下(好朋友之间要互相珍惜哦
8.你们看两棵树的表情怎样?看小鸟都来为他们的重逢感到兴奋,我们也为他们鼓掌吧。
9.两个好朋友终于再次重逢了,他们一定会有许多心里话要说,我们不要打扰他们了,故事讲到这里结束了吗?看看,原来还有一小段呀。
三、配乐完整欣赏绘本录音,进一步体验两棵树之间的宝贵友谊。
四、引导幼儿自主阅读自制绘本,深刻领会绘本内涵。
教学反思案例范文 篇3
四川省苍溪县白驿镇初级中学校 冯正伟
教材分析
教学要求: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想象和判断,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会识别和判断。
知识体系: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地位:我们知道,几何研究的对象是图形,对称性是图形的一个重要特征。初中所学平面几何图形,很多都具有轴对称性,它们的性质也主要由轴对称性得来,而平面几何又是立体几何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与前后教材的逻辑关系是承上启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情分析
课前通过对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认识的小测验,我发现以下问题:
1.学生对对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认识,只停留在表象的基础上,缺乏理论依据。
2.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这两个概念的认识模糊,相互混淆。
3.学生不能全面考虑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数目。
4.大多数学生不能认识到对称轴是直线,而认为是线段。
学生从小学到现在已经对轴对称图形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但是缺乏理性的认识,因此,本节教学的认知发展线是:感性理性训练理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会识别和判断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想象和判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创造美,感受数学美的情趣。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并会运用概念识别和判断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教学难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剪纸引入新课
1.教师指导学生剪纸: 树叶、蝴蝶、“囍”,学生随老师剪纸。
2.教师问:“这些剪纸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对折后,观察发现,交流,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剪纸引入,暗示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为得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埋下伏笔。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
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教学
1.教师问:“我们所学几何图形中,哪些也具有这一特征?”学生回顾反思,回答,交流。师生评价。
2.教师问:“我们身边有这一特征的图形吗?”?教师提示(多媒体演示),学生联想,回答,交流。
设计意图:把轴对称图形与数学本体联系,与学生身边的实例联系,让学生对本节内容产生一种亲近感。
3.教师问:“我们把具有这一特征的图形叫做什么图形?你能给出它的定义吗?”学生回答,交流。教师指导,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归纳得出定义,明白定义的由来。
4.教师问:“从这一定义中,你能得出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吗?要特别注意什么?”学生回答,交流。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定义中得知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方法,让学生真真意义上从“学会”变为“会学”。
5.课堂训练。
A、判断下列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若是,请指出对称轴。
教师出示剪纸作品: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角、等腰梯形。学生判断,回答,交流。教师指导:对称轴的数目,对称轴的形状。
B、猜符号游戏:下列符号都是轴对称图形,有对称轴一旁的部分,你能猜出这个符号是什么?日 0……
学生猜想,回答,交流。师生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有趣的训练,让学生学会知识,方法的运用,感知图形美。体验知识的价值。
三、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教学
1.“将一张纸对折,在折痕的一边滴上一小滴墨水,再沿折痕折起来,展开,得到什么图形?有几个?再做几个,你们发现这些图形有何共同特征?”
教师示范指导,学生随老师制图,观察发现,交流,回答。教师板书。
2.教师问:“我们身边有这样的图形码?”学生联想,回答,交流。
3.教师问:“我们把具有这一特征的两个图形叫做什么?你能给出定义吗?”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回答,交流。教师板书。
4.教师问:“你能从定义中得知如何判断两个图形是否成轴对称吗?你还能得出什么?”学生回答,交流。教师板书。
5.判断下列两个图形是否成轴对称……(多媒体演示)
四、两个概念的联系及区别的教学
1.教师问:“你能利用滴有墨水的图片说明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吗?”分小组交流,代表发言,总结。教师指导、示范、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滴墨水制作轴对称图形和制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感知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突破了教学难点。
2.教师总结:“事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换的。”
设计意图:教师画龙点睛,向学生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五、课堂训练
教师出示检测题组。学生训练,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检测,实现师生间的信息交流,达到信息的完全准确。
六、课堂小结
教师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学生回顾反思,回答,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反思,总结,体现了实践理论实践理论的认知过程。
七、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案例范文 篇4
论文关键词:管理学;案例教学;对策
1案例教学法:管理学课程教学的一大法宝
案例教学法,就是把案例呈现在受教育者面前,请受教育者进入被描述企业的情景现场,进入管理角色,以这个企业当事人的身份,一起探寻企业成败得失的经验和教训。通过案例教学法,提高受教育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管理艺术的升华。积沙成塔,使受教育者培育出智慧的灵性,提高经营理事的能力。案例教学法自20世纪初被美国哈佛商学院倡导用于管理学教育以来,已为多年的职业学校管理学教学实践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管理学案例教学实践的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解决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要真正掌握知识,必须把管理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于管理实践, 从实践中升华、提高。而管理案例教学实质上为学生提供了把学到的管理理论知识用于管理实践的一个绝好的机会,有效地缓解了学生接触管理实践难的矛盾。
其次,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同于 其他教学方式的是,案例教学改变通常的教学活动过程, 学生成为了教学中的主角, 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接受知识与主动探索并举。由于案例讨论可以大胆假设,可以从多个方面寻找答案,这就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老师布置案例讨论的内容后,学生们就立刻认真阅读案例的背景资料,认真思考、分析,这样就大大调动了原本较为懒散的、学习动力不足的同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后,提高了学生管理实践的本领和艺术。通常,管理的艺术性在于管理科学的实践性。实践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在企业管理中,在一定的科学管理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如何管,没有统一的固定的管理模式。任何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管理的本领是通过学习管理的科学知识得来的,是通过长期管理的操作实践培养得来的。正所谓实践出真知,而案例教学就以其较强的实践性很好地弥补了理论教学的不足。
2 当前管理学案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
(1)案例本身不尽丰富和合理,针对性和实用性还不强。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本土的企业管理的经典案例为数不多因而难以搜集,结果在选取案例时只能借鉴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案例或者是国内知名企业的案例,但是这些案例往往负载着浓厚的文化色彩,而且要么综合性强,学生因缺乏实践经验而难以正确分析,要么可操作性和可借鉴性差,不适应企业现实发展的需要。 转贴于
基此,为了增强案例分析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教师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尽可能选择贴近生活的案例。如来自校园生活的案例,由于学生和教师对于校园情况都比较熟悉,因此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开展讨论,教师也容易引导,通常比采用社会上的案例和国外的案例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二是深入地方企业,进行企业管理实践过程的考察和调研,把企业的经营实例引入课堂,丰富其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大多数教师缺乏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对企业管理本身感性认识不足,难以适应案例教学的要求。说得多,做得少,纸上谈兵,对于整个教学活动的掌控能力严重不足,选材不精当、分析不透彻、点评不到位的现象较为普遍。为此,注重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简略地说,以下思路当可借鉴:一是加强教师下基层、下企业,将“双师型”队伍建设的进一覆盖面步扩大到企业管理、经济管理这一领域,而不只是工业制造等技术类教师。因此,就要和企业主动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定期分批组织教师到这些企业进行实践实习,提高教师实际工作能力。二是教师本身注重学习,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诸如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国内外举办的案例教学研讨会;或者组织教师外出观摩,学习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或者聘请知名教授传授案例教学经验和体会。三是系统的案例教学培训。对教师的的案例教学培训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实施。
(3)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尚还存在较多的局限。案例教学绝不是教师的独角戏,它还是学生展示、锻炼自己思维和辩才的“舞台”。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学会采用多种方式启发、引导台上台下学生的思路,同时要注意控制整个过程的节奏;要不失时机地做一些精彩的点评,以调动全场气氛,必要时还可顺势展开一场课堂辩论或者情景模拟表演。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还是停留在“教师举例讲解”的阶段,与学生充分参与的“案例实践场景”还相去甚远,这就需要多方努力:
第一,做好管理学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针对课程内容, 确定案例的层次和数量;精心分析案例, 结合教学内容提出讨论的问题;布置教学案例, 提出明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