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云教学反思【优秀8篇】》
《火烧云》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描写的是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火烧云》教学反思 篇1
《火烧云》是现代女作家萧红写的一篇写景物的文章,描绘了晚饭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作者准确地用词、生动逼真的把景物美和语言美有机地融为一体,抓住火烧云颜色、形状极多和颜色、形状变化极快这两个特点来观察和描写火烧云,体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启发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要大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本课在本组中是精读课文,而本组的训练重点是注意积累作文材料。这就要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学习作者是如何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积累作文材料的。全文分为三大段分来写,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天上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第二段(第2—6自然段)讲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第三段(第7自然段)讲火烧云下去时的情景。 本节课我带领学生通过对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学习,体会了作者描写这一幅绚丽多彩的晚霞画卷,展现了大自然的瑰丽景象和看到火烧云的喜悦心情。课中我抓住“多、变”的特点,根据聋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采用了多种生动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引领学生学习,使学生感受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的变化,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学生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找一找等活动,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在分析、对比句子的异同中,加深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体会句子好在哪儿,有效地为突破难点。 在课堂中,我是这样具体进行教学的:
(一)、运用多媒体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开始时,老师先播放一段自己收集的关于火烧云的视频和优美图片资料,让学生形象的感受到了火烧云的美丽壮观,激起学生学习新的课文内容的兴趣,自然引出下个环节的教学。
(二)、初读课文,明确学习目标。 先让学生 自学课文导读,明确本课的学习要求,然后让学生认真读课文,随着课文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然后重点朗读。
(三)、合作探究,读中感悟。 老师让学生边读边想,并感情朗读自己喜爱的文段,捕捉关键词句,读出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例如,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这一块时,引导学生从“红通通、金灿灿……”等七个表示颜色的词,以及“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句中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这一特点;从句子“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中的四个“一会儿”,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快”这一特点。另外,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还不断地渗透引导学生质疑、对比,并积累品析好词佳句,并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来延续作者丰富而绝妙的想象,感悟作者对美丽的火烧云由衷的热爱,从而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熏陶。
(四)、加强练习,拓展创新,发挥想象。
1、用“烧”和用“红”进行比较
我问:“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句话中的“烧”字改成“红”字,通不通?既然是通的,那作者为什么不用“红”字,而用“烧”字呢?这个问题学生很感兴趣,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开了,一学生说:“句中也有‘红通通’一词,用了‘红’字就重复了。”一学生说:“课题是《火烧云》,用‘烧’字起点题作用。”另一学生又说:“用了‘烧’字。他跟‘着了火’相互照应。”这个问题的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咬文嚼字”,推敲词语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语文教学要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要营造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气氛。其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难易适度,是否有足够的思考价值,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里我提出了用“烧”和“红”比较的问题,在课堂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2、说说火烧云的其他名称
我提出:“火烧云还有其他名称吗?”这一问题一出现,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抢着说:“朝霞、晚霞、云霞、彩霞、红霞。”这也是词语的训练,这一设计是我让学生加深对“霞”、“朝”、“晚”等字字义的理解,让学生体会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
3、用仿“红通通”的形式讲颜色
我问学生:“作者说,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那么你们能试着说这些颜色吗?”同学们有的说“红通通”、“金灿灿”,也有的说 “葡萄灰”、“茄子紫”、“梨黄”,还有的说“白茫茫”、“灰蒙蒙”等,当学生说到“白茫茫”、“灰蒙蒙”两词时,我告诉学生,这两个词从词的结构来说是对的,但跟火烧云的实际不相符。这种词语训练的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因为要求具体,方式新颖。
4、用一个词语概括火烧云的某种变化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火烧云颜色的变化多和变化快吗?”这一问后,一同学答道:“五颜六色、变化莫测。”这时我继续追问:“你又能用一个词语概括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多和变化快吗?”学生回答:“千姿百态、瞬间万变。”就这样,我用“变化多”、“变化快”这条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火烧云这三个方面的景象显示出共同的特点,这样一来,教学思路清晰,学生获得的印象也就集中而深刻了。 这些练习,学生却很感兴趣,发言兴致高,效果是很好的。我还在课文结束后安排了一个说话练习,要求仿照课文说说火烧云的形状,这项练习,仿中有创。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即可完成,从而获得成功的满足。因而学生情绪高涨,争相发言,欲望不止。 火烧云虽然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很少有学生留心去观察它,所以大多数学生对于火烧云的相关知识知道的较少,因此引入课外资源很有必要。教师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火烧云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在课上交流。教师也可以收集一些视频录象在导入新课的时候进行播放,让学生对火烧形成一个初步的概念。课后可以搜集火烧云的形成原因。
不足之处:
一、复习阶段我让学生说说每个段落大意的意思,加大了难度,学生没能回答出来。这就让我感到问题的提出要有阶梯式,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是比较重要的。
二、重点段落读的时间还不够。本课重点是形状的变化,但是学生对云的形状变化是怎样的还不够。主要是让学生自由读的时间不够,导致学生掌握不够好。
三、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整节课,让听课的老师和我也感觉得老师总是牵着学生来走。缺少了让学生来讨论、质疑的时间。
四、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课文有排比的句式出现,可以在课堂上点明一下在写作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做。
五、拓展延伸的教学还应该深入一些。
《火烧云》教学反思 篇2
这片课文是写夕阳西下的火烧云,而且是以时间为顺序描述的。怎样才能让学生有置身于火烧云中的感觉呢?成了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因为只有学生体会到火烧云,感受到火烧云了,才能体会作家萧红优美的语言,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妙。
语文学习是从生活中来,运用到生活中去的。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加的了解云,我从白天的云朵导入,学习傍晚的云霞,最后以夜晚的云收笔。无形之中既教给了学生在写文章是要按一定的顺序,又让学生欣赏了一个连贯的有关云的景象。整个课堂都让学生在看云、赏云、写云,使学生好似一朵云,在云的世界里遨游,让学生感到大自然景色的美妙、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操,潜移默化的熏陶学生的审美观,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开拓学生的新视野。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到小组合作学习都是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权利,在备课的过程中就考虑根据学生的思路走,不要像以前一样,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老师做好学习主人的辅助工作,去引导、帮助他们。本课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让学生用五颜六色的纸创造火烧云。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是随心所欲的撕,什么也不想,撕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大胆的构思、大胆的想象,把在天空中有可能出现的意义描绘出来。把五颜六色的彩纸撕成各种形状,然后把他们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也创造了一次火烧云,看到黑板上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火烧云,仿佛看到真的一样,从而激发他们描述火烧云的心情。开阔了他们的思维,渗透的训练了他们动手的能力,训练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使他们充分张开想象的翅膀,大胆的想象,大胆构思,创造五彩的天空。
这堂课让我感受到学生的思维是无比开阔的,任何一个孩子有他的奇思妙想,我们要做好孩子的引路人,但我们不能再用自己的思维来限制孩子了,让孩子展开翅膀,尽情的飞吧!相信他们创造出美丽的天空。
《火烧云》教学反思 篇3
这一学期我担任四年级语文, 在准备《火烧云》一课教学时,我原来想找一些火烧云的图片让学生充分欣赏《火烧云》一课所讲述的晚霞的变化之美,但没有找到资料。后来一想,为什么不让学生来画呢?这样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呢?于是,我提前布置了一项作业,每位同学课前细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至第七片自然段,想象火烧云变化的样子。并在下节语文课带水彩笔。
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我开篇先在在黑板上画一幅简笔画,让学生从表象识别霞光和火烧云,这样有了鲜明的图像,学生从总体上认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接着,让学生有感情朗读自己喜爱的文段,捕捉关键词句等方式,在读中找出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在学习 “火烧云颜色变化”这一块时,引导学生从“红通通、金灿灿……”等七个表示颜色的词,以及“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句中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这一特点。从句子“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中的四个“一会儿”,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快”这一特点。
在学生品析完课文中对火烧云形状的描写后,再让他们猜想此时空中的火烧云还会有什么形状,有的说像老虎、有的说像小兔、有的说像马、有的说像小狗、还有的说像小山……当同学们说得高兴时,我请他们读出课文中描写火烧云形状的句子,并要求他们依照课文的内容,拿起自己手中的笔,插上想象的翅膀,画出火烧云的样子。再从中挑选出几幅画得较逼真可爱的“火烧云”上讲台展示,再找个别学生按照课文中作者描绘火烧云的方法来讲一讲这几幅画的内容。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表现欲,使他们活跃起来,而且加强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为了充分发挥言语描述对想象的指导作用,使想象服从于一定的目的,同时通过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来促使学生的想象越来越丰富和精确。我没有就此罢手,而是适时给出“附加题目”。我要求他们抛开图画,再按照“出现→样子→变化→消失”——火烧云发展的这一顺序,加以丰富的想象,用其它动物或植物来形容火烧云的形状。随着学生同桌间的小声而激烈的讨论,形象的描述开始了。学生们有的说像抓鸡的老鹰、像下山的猛虎、恕吼的雄狮,有的说像游动的火龙、像啼鸣的公鸡、像飞舞的火凤凰,还有的说像龟背竹、像月季花、像一片红叶……学生们一个个争着举手,抢着要说,情绪非常高涨。课堂气氛又一次达到高潮。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有感触。教师讲课,不仅要从教师立场出发,努力完成教学任务,还要从学生角度考虑,看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是滞能够更大程度地挖掘他们自身的潜力,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生本身素质。让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活动,并且使思维在广阔性、深刻性、逻辑性、灵活性等各方面得到了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年级下册语文《火烧云》的教学反思 篇4
《火烧云》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作者通过对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晚霞画卷,让人读后有一种心旷神怡、意犹未尽的感觉。在设计课文的教学的时候,我力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
一、重视导读,在读中感受语言美
《火烧云》一文是著名女作家萧红写的。课文描写了日落时晚霞的美丽景象,全文以“变”字统领全篇,且节节有“变”,是自然之美、人与物之美在“变”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课文注重锤字炼句,又是一个字就含不尽之意。比如“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一句,一个“烧”字,道出了火烧云的范围之大,气势之宏,色彩之艳。文中还用了许多叠音词,如“笑盈盈”“红彤彤”“金灿灿”“偏偏”以及“跑着跑着”“恍恍惚惚”等,不仅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感,而且形象的描绘出火烧云的色彩、形状变化及人物的情态。所以我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火烧云的红和“烧着”了整个天空后颜色之“变”:一会儿红彤彤,一会儿金灿灿,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一会儿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等等,还有叫不出名的颜色;之后是写火烧云形状之变“一匹头南尾西跪着的马只有两三秒钟便大起来了,退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却不见了。看得人正在找马的尾巴,马又变模糊了,来了一条大狗,后面跟着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大狗小狗都不见了。又来了一头大狮子,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边采取不同方式的读,变看图片欣赏,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火烧云乃至自然景观的喜爱。在瞬息万变的火烧云中能用眼睛扑捉到这一切,仅仅凭认真细致的观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伴随丰富的联想。而富有诗情画意的联想必然出于一颗敏感善思的心。因此我在教学这篇美妙的课文时,重在让学生体会住着的内心世界,从而提高大家感受美、热爱没的思想修养。
二、重知识迁移,重课内结合
《火烧云》一课用生动传神的语言写出了火烧云颜色的变化,描写的词共有三种形式:一是叠词(金灿灿),二是对半式(半紫半黄),三是实物形容成(梨黄)。为了让学生感受火烧云的颜色美,我在理解完书中所写的几种颜色后,又及时进行了扩展词汇练习。“想想天空中火烧云还会有哪些颜色?你能用哪些词语来描绘?”这样一来,学生的思路被激活了,个个情绪高涨,相互启发,短短的几分钟,他们就说出了二十几个不同形式的描写颜色的词语,既加深了对火烧云颜色美、变化多的理解,有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我有意让学生将课外学到的词语迁移到课堂学习中来,进行展示交流,这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很重要方法。这样的设计也大大激发学生平时的学习中养成随时积累的好习惯!这篇课文的设计,主要贯穿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思想,教学中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互相讨论,大胆尝试。通过教学,让学生思路上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在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有感触。教师讲课,不仅要从教师立场出发,更要从学生的求知欲出发,看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是否能最大程度地挖掘他们的潜力,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生本身素质。让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活动,并且使思维在广阔性、深刻性、逻辑性、灵活性等各方面得到了全面和谐的发展。
火烧云教学反思 篇5
《火烧云》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描写的是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大自然景象的瑰丽和变幻无穷,表达了作者对火烧云的赞叹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在设计本文的教学过程时,我力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本节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合作探究,读中感悟。
我让学生边读边想,并感情朗读自己喜爱的文段,捕捉关键词句,读出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例如,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这一块时,引导学生从“红通通、金灿灿。”等七个表示颜色的词,以及“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句中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这一特点;从句子“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中的`四个“一会儿”,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快”这一特点。我采取不同方式的读,并加入图片让学生欣赏,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火烧云乃至自然景观的喜爱。
(二)、仿“红通通”“葡萄灰”的形式讲颜色。
在此教学环节中,本文用生动传神的语言写出了火烧云颜色的变化,为了让学生感受火烧云的颜色美,还不断地渗透引导学生质疑、对比,并积累品析好词佳句,如:用仿“红通通”的形式讲颜色;我问学生:“作者说,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那么你们能试着说这些颜色吗?”同学们有的说“红通通”、“金灿灿”,也有的说“葡萄灰”、“茄子紫”、“梨黄”等等。这种词语训练的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因为要求具体,方式新颖。这也大大激发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养成随时积累好词的好习惯!
(三)、用一个词语概括火烧云的某种变化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火烧云颜色的变化多和变化快吗?”这一问后,同学答道:“五颜六色、变化莫测。”这时我继续追问:“你又能用一个词语概括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多和变化快吗?”同学回答:“千姿百态、瞬间万变。”就这样,我用“变化多”、“变化快”这条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火烧云这三个方面的景象显示出共同的特点,这样一来,教学思路清晰,学生获得的印象也就集中而深刻了。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有感触。教师讲课,不仅要从教师立场出发,更要从学生的求知欲出发,看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是否能最大程度地挖掘他们的潜力,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生本身素质。让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活动,并且使思维在广阔性、深刻性、逻辑性、灵活性等各方面得到了全面和谐的发展。不仅让学生思想上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还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火烧云》教学反思 篇6
《火烧云》一文是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写景文章。她全文以火烧云的出现到褪去为时间轴,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向我们展现了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里,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让我们对呼兰河美景产生无限的遐想,让读者感受到景美和文字美的完美结合,作者用准确而优美的文字,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晚霞盛景图。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我预设用两个课时完成教学。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全文大意,主要采用带着问题自由读文的方式进行教学;师生共同研习本课生字词,授课方式采用集中识字教育,此处,需提及区里专家指导统编教材下,应尽可能采用随文识字这一观点我十分认同,学字词不离语境,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字词的意思,避免死记硬背。从而进行有意义学习。我尝试过一段时间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进行语文识字教育,我发现,实在太费时间,我需要大量的做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老师“讲过头”了,或者学生活动时间超时等情况。使得本是一课时的教学任务要用两课时才能完成。
在第一课时中我结合课后习题设计小组讨论问题:作者笔下的火烧云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诵读课文,在小组内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听取同伴的观点,最终整合组内成员信息,每组推荐一人汇报,大多数小组能抓住关键词,进行简单的概括。比如学霸组朱桢毅同学汇报说:老师,我们组在第三自然段找到了“变化极多”一词,我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没有留时间给孩子能书写生字词。
《火烧云》教学反思 篇7
我的公开课在悦耳的铃声中拉上了帷幕,心中那些许的兴奋和太多的遗憾簇拥着我走出了教室门。为了这节公开课,我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能够说投入了比平时多两倍甚至几倍的精力,当然有收获也有遗憾,也正是这些收获和遗憾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火烧云》是一片景色优美的文章,描述的是夕阳西下时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
同学们,你们看见过玩魔术吗?喜欢吗?你能明白你喜欢的魔术师的名字吗?你们想明白教师喜欢的一位神奇的魔术师的名字吗?它就是大自然(以此来告诉学生:大自然就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近而引出火烧云的各种图片)
今日,大自然这位神奇的魔术师又会向我们展示怎样辉煌的篇章呢?让我们一齐来看看大自然的杰作(点击课件,出示云图片)
经过展示这些图片,一是让学生明白:教师为什么说“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进取性。也许是美丽的火烧云图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许是学生觉得大自然真得很神奇,因而他们的情绪也十分高涨,尤其在出示了火烧云各种形状的图片后。我这样问学生:“看着这些图片,你觉得火烧云还像什么?”对这个问题,学生的发言十分踊跃,有的说像“海狮”;有的说像“鳄鱼”;还有地说像“乌龟”……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让我很高兴,因为这真是我想要的。火烧云的变化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如何让这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从学生口里叙述出来,是我下节课的训练目标。而此时学生能想象出来,那么他(她)就能说出它的样貌,之后的变化和消失就成了顺理成章的问题了,有了这前奏,学生的片断练习就有了眉目了。
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之多时,我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火烧云颜色变化之多而出示了各种颜色的火烧云图片,那些美丽的图片在视觉上给了学生全新的感受。因而,在我这样问他们时“那么多美丽的颜色交织在一齐,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他们说出了许许多多的词语,例如:五彩缤纷、五颜六色、五光十色……从他们的回答中,我感觉到了学生平时注重语言的积累,这让我十分的欣慰。
可是,这堂课还是让我感到了不满足。如果在前面的环节上再紧凑些,那么,片断练习: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一只小白兔,,过了几秒钟,;很快又来了一位老奶奶,老奶奶的拐杖,又不见了。完全在这节课上能够进行,这样比下节课进行而更有效果,但遗憾的是我没能完成它,因为时间已经来不及了。除此之外,“云”的发音上的口误也让我很尴尬。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出现这样的错误是不应当的,对此,我将努力弥补自我的不足,争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火烧云》教学反思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教学重、难点: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情,引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美图。(出示云朵图片)瞧,这是春天清晨轻薄的浮云;这是夏日凝结不散的层云;这是秋日美丽的鱼鳞云;还有拥抱初升太阳的云海;风雨欲来的乌云。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点什么?
2、大自然像一位魔术师,它的杰作,常常令人惊奇与震撼。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另一种自然奇观。板书:4*火烧云。
二、初读感知。
1、课前大家已经初读过课文,下面请你放开声音朗读,如果遇到读不通顺的句子,可以反复把这一句话多读几遍。
2、出示:紫檀色、笑盈盈、凶猛、庙门前、恍恍惚惚、红彤彤
模糊、一模一样
自读词、打乱顺序齐读、多音字正音
三、读中感悟,积累运用。
(一)火烧云什么样。
1、刚才我们看到了那么多云的图片,火烧云到底是哪一种呢?
出示图片:眼睛真亮,一下就找到了。课文中也有一句话,像这幅图一样,一下就让人知道火烧云什么样。你能找到这句话吗?默读课文用“——”画出这句话。
3、指名读。文中用到一个“烧”字,把这个字换一换行不行?读一读感受一下。
3、小结,一个烧字,让我们仿佛真的看到了云朵的不断变化,感受到了它的鲜艳色彩,给人以动感。课文的语言多么准确生动啊!再把这句话读一读。
(二)火烧云上来了。
1、火烧云上来了,大地仿佛变了一个样,想不想去看看,放开声音朗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过会儿读给大家听。
2、人们喜欢火烧云带来的变化吗?
大家愉快的接受着火烧云带来的变化。齐读此段。
4、霞光遍照大地,呈现出奇异绚丽的景象,不过更为壮观的景象还在后面呢?读一读3、4、5、6自然段,这四段又写了火烧云的什么?(颜色、形状)
a、颜色特点(出示第三段)我们先来看看它的颜色。
1、快速阅读第三段,用——标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指名读、齐读;你能把这些词语归归类吗?
2、数一数几种?天上仅仅这几种颜色吗?从哪一句话看出?
3、你来发挥想象,还有哪些颜色?
4、大家说了这么多颜色,空中交织在一起,我们能不能用个四字词语来说说这火烧云真是(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五光十色。)
总之一个字,火烧云的颜色——多。(板书)
5、出示“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很多、非常多)现在相信大家能把这句话读得更好!
6、除了多,火烧云颜色还有一个特点,你能找到吗?答案藏在课文中,再读读第三段。
预设一,找不到变化快特点。出示:“一会儿。一会儿。”再来读读这句话,有什么发现吗?快——板书。二、找出特点。从哪读出来的?出示“一会儿。一会儿”,都来读读这句话。
小结:读书时抓住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谁还想读读这句话。
7、了解了火烧云颜色多,变化快的特点,相信大家能读得更好,齐读此段。
b、形状特点
1、接下来看看火烧云的形状吧!书上说了几种样子?只有这三种吗?说明火烧云的形状非常——丰富、多(板书)。文中介绍的3种形状变化分别是马、狗、狮子,你最喜欢哪一个?把你喜欢的那一段好好读一读。
2、指名生配乐读4、5、6段。
3、火烧云的形状还有很多,看!出示其它火烧云图片。你能不能像课文一样说得生动有趣。
4、火烧云的形状还有什么特点?能不能用前面学习第三自然段时,通过“一会儿、一会儿”这些关键词知道颜色变化快的方法,找出火烧云形态变化的另一个特点。
预设:一、找不出。出示关键词泛红的三段话,生读思考。
二、找出。板书:变化快。再读泛红三段推及全班找出。
读课文时有很多这样的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以后大家在读书或学习课文时都可以用这个好方法。
(三)火烧云下去了。
1、美丽的火烧云真想把它留住啊,可是它转眼就下去了。给人们留下无限遐想,齐读最后一段。
四、小结
我想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一定被火烧云丰富的色彩,多姿的变化所吸引。但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绮丽景象呢?课下大家可以通过图书或网络来查找答案,大自然中像这样的景色还有很多需要你去细心观察。
导师引路,明灯领航
——《火烧云》教后反思
开学第三天教研室的领导、老师们来到舜文教学督导,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们在此次督导过程中受益匪浅。沐浴在各位教研员老师悉心指导的雨露中,我们这些年轻稚嫩的小苗再次拨正了自己成长努力的方向。在聆听了朱老师关于语文教学中的“七清”后,不禁自问作为教师的我“清”了吗?
对照教研中朱老师所说的“七清”,反思自己的课堂令人汗颜。对于教材的理解,自己到底做到了几分?本节课中学生的发展,又有多少呢?
1、课时目标清。
教师要清楚课时目标,课标中学段的目标要求,与各年段间的衔接。在四年级已经开始致力于学生读书方法的培养,《火烧云》一课中的训练重点为边读书边想画面,但是在制定课时目标时,我却忽视了课题中的星号。本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导读语中“认真读读课文,随着课文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中已对学习本文的读书方法有所指,再加上经过前面三篇的学习,本课正是学生自己尝试运用此方法进行学习的大好时机。然而在我的课堂上此教学目标却不见了踪影,在课时目标上我没达到“清”的要求。这是导致读书的无目的性、无发展的原因,没有落实单元导读提出的要求。作者通过火烧云变化快、变化多,展现了火烧云的美、大自然的神奇。我想学生读书没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本课中我并没有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想画面的方法来感受到火烧云的美,使得学生对于火烧云缺乏感性的、深层次的认识。试问没有唤起他们对火烧云的喜爱之情,又怎能读出感情呢?
2、训练重点要清。
语文教学不能面面俱到,全都抓就相当于什么都没深入,这样学生是很难有所发展的。要有语言文字的训练,训练什么?可以在重点词、句、段中重点着力。通过“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中,抓住“烧”来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与生动,这是一处语言文字训练点,可以借助头脑中出现的画面来让学生感受。火烧云上来了,烧红了西边,烧红了东边。你感受到什么?火越烧越旺,动起来了,漫延起来了。美吗?通过教师对火烧云烧起来场景的渲染,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及感性认识,在头脑中产生一副美丽的火烧云的图片,这时学生会对烧字之妙有更深层次的体会,而不会像我的课堂中学生理解不到位,最后由教师直接给出答案时学生的茫然。要通过我们的课堂使学生不但学会,还要会学,教师自身也要明白为什么这样来设计。
3、指导层次要清。
明确教学步骤,先进行什么?在干什么?要心中有数,才会更好的驾驭并指导学生。关于教学重点的突破要有坡度,用什么方法降低难度?先怎样教?再怎样教?要在“点上着力,点上推进”。例如教学第一段时,可以抓住文章伊始“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通过教师的声情并茂范读此句,调动起学生对火烧云上来后所带来的变化的喜欢,从而推进指导学生朗读。
4、策略方法要清。
本文中4、5、6自然段描写了火烧云其妙的形态,向我们勾勒出三幅动态的画面:跪着的马、凶猛的狗、威武的狮子,而且十分传神的写出瞬息之间由小到大、由清楚到模糊、最后不见得变幻过程。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观察,捋清作者描绘顺序,发现三段中在层次上的写法一样。先出现什么?再怎样变化?后来消失了。按照这种写法,说说其它形状,(把此时的天空比作动物园,其它动物会怎样呢?)将口头表达与写作训练相结合。
5、是否到位要清。
教师的针对学生的回答、朗读是否到位要了然于胸,根据事实来评价。学生回答问题了,是否正确到位。不到位怎么办?要引导走向深入,不能直接出答案结算。对于学生的评价要有激励、推进、指向性,好在哪?不好在哪?让学生心中清楚,不要出现模糊、笼统的评价语言。这样学生再回答问题时才会明确应从哪个角度来思考。
6、提问指向性要清。
问题的设计不能过多、切忌随意性,而且要留给学生阅读思考的时间,这样学生才会有深入理解的可能。
7、评价推进要清。
教师在理解教材、熟悉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评价要有指导作用、激励作用,抓住学生发言中的亮点,进行推广、过渡。当学生回答不到位时,怎样让他听别人的发言,怎样补充。
再次坐到电脑旁重温朱老师的谆谆教诲,着实让我感到导师引路,犹如明灯领航的作用,相信我们舜文家的苗苗们会在各位领导、师傅的引领下更加快速茁长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