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优秀8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下面是爱岗敬业的小编帮家人们分享的8篇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反思 篇1
为了让孩子规范地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我在《测量水的温度》一课教学时将教学调整为两课时。
(一)认识各种温度计
在认识各种温度计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根据合理选择温度计。
(二)学习正确测量水温的方法
此部分教学十分重要,能为学生在后续测量的规范操作提供帮助。本环节,我先让学生阅读教材,自学测量水温的方法。学生自学后,让他们边讲解要点,教师边通过示范帮助学生强化正确的操作方法。同时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碰到杯底或杯壁?为什么读数时不能让温度计离开
(三) 测量冷水、温水、热水的水温
教材设计的是测量冷水、温水、烫手的热水的温度。在测量前,我先让学生用触觉判断冷水、温水和烫手的热水,再猜测这三种水的温度,其目的是期望让学生通过后续的实际测量和此时的猜测比较,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凉、温、热”等词。
猜测后,让学生分成两人小组分别测量三种水的温度(每组六人,每两人一小组),实验前提醒学生注意分工,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实验时,我看到孩子们的态度是认真的,操作比较规范,巡查了几组,认读很准确。在汇报测量数据时,我发现:尽管孩子的操作比较规范,但还是存在误差。误差产生,就要分析原因,对于冷水,一般不应该出现差异,因为冷水的温度接近室温,比较好测试,一位学生在分析时,认识到,临近靠窗的四组测量的数据都低一度,是因为靠窗的温度低些,所以测量的水温也低些。确实,孩子很善于观察和思考,我大力表扬了这位孩子。对于温水和热水的测量有差异,一来,实验室的温度计本身就存在误差,大约在1度左右;二来测量温水和热水,孩子们读数的时间不一致(有的还未等液面停止就读了,有的温读开始下降了才读)令我欣慰的是,孩子们居然也能把这些可能造成误差产生的原因也分析了出来,确实思维很严谨。分析原因后,通过实际测量的数据,对比前面的猜测,孩子们会发现事实与猜测的差距,通过引导,孩子们认识到:冷水的温度接近常温,温水一般在25-30摄氏度热水的温度超过48摄氏度。从而加深了对“凉、温、热”等概念性名词的理解。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篇2
电压的概念是历来教学的难点,它很抽象,不能通过实践活动直接去体验。所以我是利用水流的形成原理图的方法,利用液面相平:液体一端高,一端低:安装小水泵,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同最简单电路进行功能上的比较,来理解电压,来突破难点,而关于电压表的正确使用这个教学重点,主要是把电压表与电流表进行对比,在对比中引导学生悟出电压表的使用规则。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能达到教学计划效果
目前物理教学中最困难的就是学生的动手能力,纯粹传授知识明显行不通,动手呢,往往是“一团糟”,一直以来,怎样让学生体会探究过程的乐趣,提高其动手能力,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难解的疙瘩。
这次亦不例外。
一些学生往往“急于动手”,而忽略了过程本身,能否变通一下呢?以前常采用的做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教师进行演示,尽管“再三强调”,但是学生并不买账。这次,考虑再三,我采取了学生进行探究演示,其他学生全程“观摩”,下一节课自己探究的方法。首先说明了这节课的主要目的和内容(一定要简洁,具体的东西在探究过程中体现),然后找了两名志愿者(一定要是同桌,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对其他学生也是一个示范,下节课他们就该合作了,而且学生还是很积极的),没有过多的要求,就按照探究的步骤开始了。这样反而是觉得一切都是顺理成章,比苦口婆心的说教好多了,学生也乐于接受。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在聚精会神的“观摩”,其间出现的问题也都及时得以解决,尤其是上节课学习的电压表的使用方法,他们是那么的熟练,学生学到了应有的知识,我的目的也达到了。
经过这次改动,看来不是学生不愿学习,而是我们剥夺了他们创造性学习的机会,每天都是老面孔,他们可能会烦的。
八年级物理教学总结反思 篇3
质量守恒定律一直以来都是重点,一方面它是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另一方面它也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等一些问题的基础。在这个教学问题中内容较多,实验内容有:测定白磷燃烧前后的质量关系;测定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有时还会针对具体的教学要求增加一些课堂实验;还有就是课堂上的大量有针对性的习题。
如何在40分钟内将这么多的内容安排好,让学生接受呢?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主要采用的是演示实验和视频展示的方式,通过直接的感知来认识所需了解的知识。当然,采用实验较多的话就无法一个个的单独演示,这时可以考虑分组的方法,在众多的实验中,除一个教师演示实验外,全部都是分组完成。比如,在归纳定律内容的时候,将全体学生分成铁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两大组,每一大组间,又创造不同的实验条件(铁丝有粗和细的两种、硫酸铜溶液有浓的和稀的两种),这样,在相同的时间内,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从多角度去理解一个知识点。然后,再通过不同组之间进行的交流,令到学生在完成自已内容的同时,又可以知道其它组同学的实验情况,同时归纳出正确的科学理论。另外,每得一个结论,马上进行相应的练习作为间隔,既巩固了知识,又调节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同时,这样的设计会使学生在进行实验、进行交流的时候发现到,一些小的改变可以改变反应的速度,再引导他们去总结,原来反应物的浓度和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可以改变反应的速度,这样,就将实验的探究渗透进平时的教学中了。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扣新课标的精神,充分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学 白磷燃烧的实验,更是以学生操作再加上多媒体演示,多方位地向学生展示客观的事实,加深对定律的理解,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生成的气体对质量的影响,更是想出了用气球收集生成气体的方法,大大加深了学生对原本较抽像的知识的理解。将课堂实验加以适当的改进,可以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讲解习题时,速度过快,使学生不能充分吃透习题。同时,因为容量较大的原因,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较小。这些都是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的地方。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篇4
今天我的三个班都学习了〈熔化和凝固〉,尽管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可是课上下来,效果与我想象的有很大差距。给二班上课时,我准备按照实验课的几个环节讲下来,却省略了最重要的“进行实验”环节,而是准备放到下一节课专门做实验。然后给出了学生实验数据,并由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可是我发现,由没有“实验”的数据得出结论,每一句结论都显得那么牵强。而且,由数据得出结论的分析过程有点混乱,没有逻辑性,想到哪说到哪,这说明备课还不够扎实。以后的实验课的`备课要在“分析得出结论”时的语言准确、简练和逻辑性上下功夫
在接下来的三班和四班上课之前,我抓紧时间准备了小组实验器材,用了两节课时间。在三班上课时,由于“实验前的准备”讲解过多,致使实验时间只剩下十分钟,实验没做完就下课了。四班的课在三班的下一节,由于实验的准备不够充分,四班实验时三班做过的石蜡还没有凝固,致使课上耽误了不少时间换水,换蜡,这样一来,做实验的时间就有点苍促。所以,在以后的实验课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能偷懒。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篇5
单位换算本来是比较简单的问题,但是近几年来却成了学生学习的`障碍。八年级曾经学过电流、电压、电阻的单位换算,我在教学中也给学生总结了单位换算的规律,本来打算不再讲解单位换算的规律,但是一提问,学生几乎没有印象了。没办法,只好再讲。再是科学记数法,学生老是不会用。这几年我一直探索这个问题,结果发现是数学基础不好。数学上很少用科学记数法,只是学那一部分时练过,以后就不用了,学生印象不深。
看来,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还是很多的,我们的教材应该注意,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渗透相关知识。这样,学生才能把各学科知识综合起来,才能真正培养出能力来。
年 月 日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篇6
《变阻器》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重要内容,是上节电阻知识的实际应用,又是后面“欧姆定律”的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在电学实验占重要地位,学好变阻器,即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电阻的概念,又为今后的学习特别是做电学实验必要的准备。
今天上的这节课,有让我感动的地方,更有很多让我深思的地方。
一、成功之处
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学生积极配合老师,尤其在小组合作,不论是讨论问题还是做实验的时候,互相之间积极配合,互相帮助,积极询问问题,没有一个是课外生,没有一个不积极投入这堂课,这一点让我非常感动
二、不足之处
1、由于自己的紧张,课刚开始的时候,发现出现了点小漏洞,结果,由于自己心理素质差,大脑开始发热,思维有些混乱,后期自己出现了很多失误,在知识点上出现了反复,而耽误了时间,知识结构上出现了失误。
2、学生第一次做滑动变阻器的实验,对于他们来说两个人做这个实验肯定有难度,李志杰自己一个人做这个实验更会有难度,我没有太关注他
三、自我反思:
1.自己的心理素质太差,一点小失误而影响了整整一堂课 2.课前的充分准备,会使课堂内容密度大,环节紧凑。
3.教师的语言严谨,提出问题的明确,对学生接受知识,考虑问题都能有很好的引导。4.对待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自己在心态上有了进步,但是对学生还是显得过于严肃。对学生多一些笑脸。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篇7
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准备和教学,让我在教学中得到了一次较好的锻炼,在教学理念上有了较大的改变。我也将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思索、探讨,让我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本节课的重点是作好实验,通过实验,即能为学生生动具体的形象,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科学的事实求是的严谨态度。该实验是让同一小车从同一高度沿斜面滑下,分别滑到铺有毛巾、棉布和光滑木板的平面上,做该实验之前,应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用同一小车从同一高度沿斜面滑下?二是毛巾、棉布、木板这些不同表面对同一小车的摩擦阻力有何影响?并指明让学生观察的内容,这样学生对该实验的目的、方法及注意的问题就会十分清楚,也就能把握关键抓住要害,结合实验,取的实验结果。
该实验实际是实验是桥梁,要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层层深入,若表面逐渐光滑,直到没有摩擦时,小车速度的改变及前进的距离将如何?学生会很顺利地得出,若表面绝对光滑,阻力为零时,小车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并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这两种情况作了总结概括,引导学生想象推理的过程,明确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而是通过推理而来。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以经验为基础,层层深入,逐渐升华,符合学生的认知观点,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解决科学知识的方法。
课堂教学中还应更深入思考如何进行更有效的教学,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的同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篇8
《家庭电路》一节主要讲述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作用。其中,重点是试电笔的使用及开关、插座的接法。我在讲授本节内容时紧紧抓住这个重点来开展我的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首先,通过播放触电的视频,使学生明白安全用电的重要性,体现物理的课程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引入新课课题。
其次,通过让学生知道触电是因为碰了火线,所以我们很有必要找出火线,并让学生上台找出火线。这过程中,充分让学生动手,去体验物理探索的过程,,这个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胆量。
再次,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保险丝要接在火线上,而且只能接在火线上,教师从旁指导,并用接在零线上的图进行对比,方便学生认识比较,在学习三孔插座中间的孔接地时,用了实物图进行分析,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物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以致用的思想。
总体而言,本堂课是在充分理解新课标对本节内容的要求基础上设计的,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练习的设计,也充分抓住了中考的考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得学生明白家庭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进而会利用这些知识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同时能利用这个知识来规避危险。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虽然课前有较充足的准备,也很仔细的考虑了各个环节。但是,上完课发现有的地方还是可以做得更好的,比如,教学过程中语言还是过于平淡,没有抑扬顿挫,还得加强训练。在让学生动手的环节中,还可以让更加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语言方面可以更加精炼,课堂气氛可以进一步的调动,这些地方略有遗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多注意,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