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反思 > 高三物理课后的教学反思【精选11篇】正文

《高三物理课后的教学反思【精选11篇】》

时间:

总结所要反映的是全局工作或某项工作的全貌,所以在内容安排上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全局工作不能遗漏哪个方面,单项工作不能遗漏哪个环节,否则就会影响工作总结的客观性和全面性。接下来是关于高三物理教学总结及反思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三物理课教学反思 篇1

我今年担任高三理科的教学,最近我讲了一节《动量》复习课。要上好一堂复习课比上好一堂新课难度更大,一方面是因为复习课本身的特点,例如复习课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是学生学过的,因此学生缺乏新鲜感;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不相同,从而造成复习课上的起点大不相同,为了上好这堂复习课,在课前花了一些工夫。这节课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反思

一、对备课过程的反思

高三第一轮复习双基性强,我在准备过程,结合教学进度和学生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在设计上,先讲概念,后由浅入深的处理一些问题,最后归纳,比较方法。我自以为设计合理,重点突出,内容精练,习题选择恰当,设计一些一题多解题。但是有的习题的难度超出了学生的现有的理解范围。让我感到预计与实际的不同。

二、对授课过程反思

1、优点

a以前讲课有罗嗦、唠叨的毛病,自己不知不觉中说了许多重复的话。在本节课上,我注重了语言的简洁性、准确性,语速也达到了自己的设计要求,在讲解和演练相结合的'过程中有进步。

b内容讲解与备课过程预设的完全一样,自己觉得选题恰当。注重递度,注重基础学习方法归纳,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确实有“启发性”的教学感受。

c复习课跟新课不同,知识非常集中,� 还有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发挥。

2、缺点和不足

a、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前面例题部分花的时间过多,后面讲动量的应用时显得太匆忙,有前紧后松的感觉。

b、课堂小结不仅局限于知识点的小结,还要包含学法的小结等,本人忽视了这一点。

c,板书过于简洁,给自己一种空的感觉,重点没有突出的留在黑板上,强调的不够各环节过渡连接语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自觉连贯性,因果关系情况表达的不好。

三、对课后反思

经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有很多的不足,因此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增强育人能力。

1、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要做到准确、鲜明、生动,而且还应该具有简明、形象、亲切、诙谐风趣等特色。

2、文字表述能力,把我所做、所感、所思、所悟用笔表述出来。

3、新知汲取能力,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

4、课堂驾驭能力,使课堂教学具有撼人心魄的感染力,机智,幽默的风格。

5、感情控制能力,学会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决不把消极情绪带进课堂,在学生面前总保持一个坚韧不拔、积极进取的奋斗者的形象。

6、教育科研能力,是我追求的境界

高三物理教学反思 篇2

又一届高三带完了,经过新课改教学,尤其是高三一年的物理教学,反思一下,收获很大,现反思如下:

一。教学计划的制定

一份好的教学计划对我们的教学是很有帮助的,它能帮助我们明确教学方向,理清教学思路,了解教学进度,检查教学效果,使高三教学有序进行。一份好的教学计划应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 一般情况下教学进度前松后紧是一个普遍现象,而比较合理的进度应该是前紧后松;教学内容的取舍往往影响到教学进度,所以在内容选取方面要做到“面广点准”,讲解时详略得当。

2.测试的内容和形式 测试的内容一般与教学进度同步,涉及的知识点尽可能多,题量要适中,题型尽可能丰富,不一定是安高考的形式出题,可以是问答题、填空题、说理题、推导题、讨论题,等等。测试的形式也可以是多样化的,不一定是一月考一次这类的定时定点考试,可以是课堂小测、单元小测、甚至是某个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小测。

3.教学反馈和对策 只要是测试变要反馈。这就要求对任何测试都要进行全批全改,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有用的反馈信息。针对反馈回来的信息,面对全体学生的对策一般是讲评试卷,讲评试卷的要求是:批改要快,讲评要短。千万不要拖拖拉拉,否则学生没了兴趣。讲评不要面面俱到,应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讲评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的,而是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而进行的一项教学活动。

4.学生课外作业的布置与落实 作业的布置不能流行于形式,而应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实际、布置的作业有没有必要、布置的作业能否得到落实,得不到落实的作业不如不布置。

5.后进生的发现与培养 后进生的培养对提高平均分是有一定贡献的,抓好后进生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体现。后进生培养的计划应包括:(1)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了解哪些学生有潜力(落实到人);(2)从那些方面来提高他们(落实到内容);(3)怎样来提高他们(落实到方法)

6.尖子生的发现与培养策略 我们要善于发现尖子生,用心去培养。尖子生的培养不在于高难度的试题来训练,而在于系统性(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思维方法的系统性、解题规范和速度)

二。教学策略的选择

教学策略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学策略是很多的,但最基本的东西是相同的。

1.教学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教学目标要“明”——明确三维目标

教学程序要“清”——过程清晰明快

教学活动要“活”——课堂气氛活跃(指思维活跃,而不是形式活跃)

教学效果要“好”——促进学生发展

教学手段要“新”——评价过程创新

2.对待学生的态度也是教学策略之一,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对学生多鼓励,少埋怨,

不要挖苦学生以老师的自信树立学生的自信。

3.复习的方法。在新授课时,一般是就事论事,解决了某一个问题就算完成了教学任

务,达成了教学目标,但在复习课时,尤其是高三总复习就不能就事论事,应以点带面,可以是跨知识点,用归类的方法进行教学。例如,在复习“力与物体的平衡”这部分内容时,传统的复习方法,往往是斜面、质点、小球等一些纯力学问题。这样复习,知识体系不够完整,不利于学生联想、发散、综合、应用等能力的培养。为此可计设如下的问题来组讨论复习,即:一个物体放在粗糙的斜面上平衡时,问:(1)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学过类似这样的三力共点平衡吗?并举例(越多越好)。(2)这类问题如何来求解?在这基础上,学生分析、讨论、归纳得出这类问题的求解方法:作出闭合的矢量三角形,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进行求解。

类似地,在复习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可以联系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复习-平抛运动时,可以联系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复习圆周运动时,可以联系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偏转,等等。分析他们运动的初始条件,研究他们的运动轨迹,归纳出这类试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实践证明,经过学生自己讨论得到的结论,即使是不够全面,也比老师瘵现成答案直接传授给学生的教学效果好得多。

三。提高物理试题的编制能力

试题的编制是我们老师的一个基本技能,尤其高三老师更是如此。试题的编制的一个最基本要求是科学、严紧、不能出错。

1.高三物理试题编制的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各种国家审定通过的教材)、考试大纲(国家)、考试说明(省)。

高考试题有导向作用,但不能作为高三复习的主要依据。以命题要求指导复习,不以个别试题指导复习。

2.试题编制的两种惯用方式:改编和拼凑(组合)。

四。物理问题解决的策略

所谓问题解决的策略是指解决问题的人用来节他们自己的注意力、学习、回忆和思维的技能。

站在知识的码头,遥望能力的彼岸,方法就是连接两地的桥梁。物理题千变万化,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解答方法,但掌握了解题的基本思路,就如同要开启千变万化的“锁”时,找到了一把“万能的钥匙”。

仅从考试的角度考虑,是通过解题来体现你对高中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能力,那么怎样来解题呢?你有一点必须非常明白,那就是通过纸笔展现你的思维,向阅卷者要分数,所以解题时要尽可能简洁明了。

看见一道题目,首先不是想这道题是否做过,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题目要求什么?

2.题中提供了哪些已知条件?

3.题目中描述了几个过程?有哪几个关键点?每一个过程遵循什么规律?过程与过程之间靠什么连起来?把复杂问题分解成几个相对简单的问题来处理。

4.根据题目所描述的情境,画出草图。

5.题中隐含什么条件(如匀速直线运动,意谓着所受合外力为零;平抛运动,意谓着水平方向的速度大小不变,竖直� 分析物理过程要抓住三点:

1.阶段性——弄清一个物理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2.联系性——找出几个阶段之间是由什么物理量联系起来的

3. 规律性——明确每个阶段应遵循什么物理规律。

高三物理复习教学反思 篇3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自然科学。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 高三物理复习阶段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在这一年里遇到的问题中主要有以下两点:

1、第一轮复习中如何把高中物理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提炼,把物理知识体系化,第二轮复习中如何抓住学生对解题方法的积累和习惯的养成。

高三复习,我遇到的最大的一个问题便是难以把握高考动向,另外就是对基本知识系统的归纳和整理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高三的学生经历过高二会考复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知识,第一轮复习当然不可能把旧的知识再进行罗列陈述,学生往往感到枯燥无味。而要求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教师本身就应该有完整并且系统的知识体系才能指导学生提炼知识。这一点,我毫无经验可言。而很幸运地我和杨宗跳老师结为师徒,在这一方面为我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杨老师的课堂也是我的学堂。这样,解决了我经验不足的问题,也为我在第一轮复习的整理归纳和第二轮复习的方法提升上提供了一条捷径。

第一轮复习中杨老师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在进行基本概念的复习的时候,能够深入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基本规律的复习中,去挖掘规律的适用条件,而不是简单的一笔带过。这一点给我的感触很大。因为我的课常常忽略了基础的铺垫,一味地想去快速地拔高学生的能力水平。比如在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复习时,杨老师是从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到摩擦力的大小、方向,通过例举生活中的实例建构物理模型,在深入浅出的讲解中,引导学生对两种摩擦力的特点和不同进行梳理,抓住主干知识,一节课的知识结构就搭建成了。之前在我看来毫无意义的“捡小石子”,在后来都变成了高楼大厦的基石。这样的一堂课,往往能在扎实基础的前提下有更好的提高。而我的一节课下来,总觉得基础没打扎实,匆忙建造起来的楼房也摇摇欲坠。

第一轮复习时,我经常希望能够做到面面俱到,而结果却往往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因此的复习时应该对复习内容大胆取舍,但并不意味着对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复习的忽略,主干知识的考点内容必须复习到位,打好基石。其余内容可以指导学生自主梳理,或在练习、检测题中有所体现。

在第二轮专题复习中,对于一个新老师很难对方法技巧进行系统的总结归纳。杨老师的经验和对知识的梳理给我提供了模板,使我少走了很多弯路。比如对于每个专题中典型的物理模型及题型,杨老师都做了很好的归纳。此外,在专题复习时,我有时只注重不同类型的题型的解题,这样的一节课不仅枯燥同时缺乏思维上的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对于那些基础较差或者一般的学生来说收获甚微,而学生解题方法的积累和习惯的养成主要的场地就是在课堂。在杨老师的课堂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对于传送带问题的专题,杨老师从水平模型到倾斜模型,从受力分析到运动分析再到能量分析,详尽地进行了归纳,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层层提高。这样的课让学生脑子里对这个知识点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也为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引导方向。这一堂课让我意识到,思维的形成应该循序渐进,如果能够通过不同题型引导学生总结掌握不同的方法,能够精析解题方法、解题思路,课堂效率将会大大提高。但是讲授不意味着灌输代替学生思考。

通过不断地对比老教师的课堂和自身的课堂,通过新教师自身的反思总结,把经验和知识系统地传承下来,经过这一年,我深深地体会到师徒结对这种方式对新教师个人以及对提高高三复习教学效率的有利作用。

2、高三课堂教学中师和生各自应该扮演怎么样的角色?

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为主体,为主导。这句话作为一名教师是再熟悉不过了,而在高三的教学中,在高考指挥棒的无形压力下,课堂教学往往失去了本来应该具有的活力和生气。主体和客体倒置,主导被填塞取代。对于我这个初次全程经历高三教学的年轻老师来说,在这样的矛盾中往往感到迷惘和无所适从。怎样才能在新课程理念与高考压力的夹缝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呢?

在我的课堂上,有的时候习惯性地都是自己在讲解,很少让学生主动去归纳总结。学生习惯了这样的教学方式后,往往觉得枯燥无味,课上无精打采。如果高三的复习能够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能使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更加有效。设置问题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让学生的头脑在课堂上动起来,自主地去思考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填塞。因此,备课的重点在梳理知识的同时要去设置一些问

题。通过问题的设置,把知识以问题为载体呈现,再通过教师的主导调控和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完成对问题的反思提炼,让学生自主地完成知识和方法上的有效积累,提高能力。

另外,在方法的总结上,很多时候我都是把现成的方法告诉学生,然后出示例题让学生套用之前的方法去解题。而课后很多学生反应课上容易听懂,但是课后自己不会做题。这样的方式,对于教师备课,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整理归纳,去寻找合适的能让学生套用方法的习题,而结果却是事倍功半。在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之后,发现在课堂上,学生少了自主思考自主判断的过程,思维上习惯了教师带着走,当放开让他们自己走路的时候,思维受到限制,感到束手无策,举步维艰。在杨老师的启发下,我试着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通过例题的分析和自己习题的练习,总结方法,寻找规律,让学生的大脑在课堂上充分地动起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得到了思维上的锻炼。比如对于动能定理的应用这个知识点,可以在一组题目解完后,让学生在这些题目中寻找共同的考点和应用方法,或者还可以让他们思考是否还有其他方法,巩固知识点的同时,提升了能力要求。

综合上面几点,我觉得高三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多反思一下在课堂上如何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使得复习课不再枯燥,而是有活力;使得教师不再辛苦去填塞,而是学生自主接受学习,复习效果将会是事半功倍。

此外,我认为每个老师还应该做的一点就是在反思自己的教学之前,应该对教学对象先进行反思。这一节课,学生的思维死结在哪里,难点在哪里,哪里有不好的习惯,都要进行细致的分析,详细地掌握了学生的这些情况之后,思考下一次教学活动的重点难点,才能有据可依。

高三物理教学反思 篇4

本学期我的工作是负责高三9、10班的物理教学工作,在这一年里,我认真备课,备教法、备学生,及时批改作业、评讲作业,作好课后辅导工作。在这一年里,我对学生的态度是既尊重他们,同时又严格要求他们。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面对过去这一年的教学成果,我觉得既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败、值得总结反思的方面。我所任教的两个班都是平行班,我觉得本应该加强双基的教学,我也这样作了。其中一个班能够按照我的部署,按部就班地扎实基础,成绩提高很快,在原有基础上有很大进步;而另外一个班,没有从思想上重视基础,所以成绩提高比较有限。

前面一段时间,我也参加了广安市中考、四川省会考以及广安市高二期末考试的阅卷工作,从这几次阅卷工作中我也感觉到很多学生对基础不够重视,导致学习知识不扎实,理解问题漏洞百出。反思一年的教学工作,结合近几年来的理科综合考题以及近一段时间的所见,我觉得要作好高三物理教学工作首先必须作到循序渐进,加深对双基知识的理解。高考对能力的考核要求首项便是理解能力。确实,只有对所学双基知识都能深刻理解,才谈得上运用它们进行推理、分析,去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怎样才算对所学知识做到理解了?举例说吧,在电学知识中有这样几个概念电功W=UIt,电热Q=I2Rt,电功率P电=UI,热功率P热=I2R,对于这几个公式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写成是W=Q=UIt=I2Rt=U2t/R,P电=P热=UI=I2R=U2/R,如果不分情况始� 再如对交流电的有效值,如果以为最大值的√2/2倍就是有效值,那么,对这一物理概念就没有理解。因为这只是对特定交流电的一个数量关系,不适用于所有交变电流的情况。必须从有效值定义本身去理解,并能运用它计算出不同情况中交流电的有效值,才达到理解的效果。

怎样才能做到深刻理解双基知识?我认为必须安排学生坚持“循序而渐进”这个原则。任何贪多、求快的复习安排,或以解题来带知识的速成复习方法,都只是囫囵吞枣。快则快了,然而对所复习的知识仍然是一知半解,不深不透,不可能达到正确理解的目的。“循序渐进”是按课文的章节顺序,稳扎稳打。具体说,可按以下几项来操作:①对每节课文坚持认真阅读,及时消化,理出要点;②独立完成相应的作业,检查自己对所涉及的概念及规律的理解程度;③每章结束,可自己理一理本章知识线索,做到心中有数;④每逢大型考试,再将知识回头联系;⑤每次考试以后及时总结,最好能坚持搞个错题集,防止在同一个知识点上多次出错。以上各项如能持之以恒,则对双基知识的掌握定会有相当的收益。

只有首先加强了对双基的教学,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其他能力,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坚实的基础,又何以提高能力,任何能力的培养都要依附于坚实的基础,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依然会坚持我的做法。但是还要想一些其他办法,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双基的重要性,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出能够面对21世纪生活的新兴中国人,力争做一名21世纪的优秀物理教师。

高三物理教学反思 篇5

高三物理总复习的目的是透过总复习,使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熟练掌握物理规律、公式及应用,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力。为了达成以上目的,我们在高三教学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抓住考纲、回归课本

1、“考纲”即“考试说明”,它是考试出题的依据,因此在高考复习过程中应紧紧抓住考纲逐一落实考点,用考纲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状况,才能做到全面无遗漏;要对照考纲一个一个知识点落实,从考纲对知识点的要求的程度对照学生掌握的状况看是否达标。

2、在复习备考时,应以课本为本,充分发挥课本的主导作用,在复习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带着问题看书,研读教材资料,使其看书有必须的目的性,便于弥补自已基础知识弱点,融会贯通教材的基础知识结构,使其回归课本目的性强,才能充分利用时间,真正到达查缺补漏的目的。

3、正确处理好“热点”与“冷点”。最后阶段复习中,不仅仅要注意考纲中的热点问题,在看书时要重视考纲中的重点资料,同时更要关心所谓的“冷点”。因为前一轮复习中在综合试卷里所谓的重点知识、热点知识出现的机会较多,通常都进行了反复的强化,恰恰在所谓的“冷点”的地方出题较少,重复的机会少,有的甚至没有考查过,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有必要的给以加强。如:今年高考实验题对示波器的考查。以后应注意在“冷点”上的复习,以防止在高考当中出现一些知识上的死角。

二、夯实基础,培养潜力

在高考复习备考时,要处理好“基础”与“潜力”的关系,个性是在第一阶段的复习过程中,重点是复习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等基础知识。但在夯实基础的同时还应当有目的的加强以下几种潜力的培养。

1.加强信息迁移问题的训练,提高阅读潜力、理解潜力和分析问题的潜力。信息迁移问题一般都是给出一段文字或图片信息,要求透过阅读该信息去回答或解决一些物理问题,信息迁移问题着重考查学生临场阅读,提取信息和进行信息加工、处理,以及灵活运动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潜力,如:给出有关磁悬浮列车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要求学生透过阅读资料,去回答和分析有关磁悬浮列车的问题。

2.加强科技应用问题的训练,提高运用物理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纵观近年的高考卷,生活、生产、科学研究中的物理问题已成为高考中的热点。平常的物理教学强调理论的完整性,系统性,缺少与科学技术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在物理教学及有关问题训练时,往往是简化后的物理对象、场景,把所有物理问题变成了理想化、模型化,而实际生活问题则往往不同,它并不明显给出简化或理想化的对象及物理场景,因而需要培养学生学会抽取物理对象和物理场景的环节。

3.加强实验技能训练,提高实验潜力。推荐在高三复习阶段重做高中阶段已做过的重要实验,开放实验室,但不要简单重复。要求学生用新视角重新观察已做过的实验,要有新的发现和收获,同时要求在实验中做到“一个了解、五个会”。即了解实验目的、步骤和原理;会控制条件(控制变量)、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会解释结果得出相应结论,并会根据原理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以实验带复习,设计新的实验。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明确认识结论、过程和质疑三要� 学会正确、简练地表述实验现象、实验过程和结论,个性是书面的表述。

4.加强创新思维训练,提高创新思维潜力。创新思维题是近几年高考物理试题或理科综合潜力测试题中考查学生能否寻求独特而新颖的,并具备社会价值的思维方法解决尚无先例的问题的潜力,这些题大多数属于开放性的实际应用题,创新思维的主要成份是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所谓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尽可能多种多样的答案的思维,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的特点;而集中性思维则是依据已有的信息和各种设想,朝着问题解决的方向求得最佳方案和结果的思维操作过程,发散性思维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为主,而集中性思维则在这些可能的途径中选取和比较出最优的解决方案,两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三、做好归纳,注重综合

1、要善于归纳总结,不仅仅要构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对物理习题最好能构成自己熟悉的解题体系,从而在高考中应对陌生的试题能把握主动。

2、注重学科内知识的综合,重点应放在力学、电磁学的综合,加强训练、归纳、总结,反思、提高分析综合及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潜力。

四、重视训练,注意答题的规范化

1、平时训练中要让学生抓住自己有困难的问题认真分析,针对性的训练。最后的阶段应避开难题、做少量的练习。要选取难度适中,自己“跳一跳够得着”的题目和一些基础题目来做,要保证质量和做题的效率及情绪和信心,透过做题持续良好的解题潜力。

2、规范答题。物理试题的解答比较重视物理过程和步骤,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在解答物理题时要规范。解答计算题时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有必要的图示,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要有方程式和必要的演算步骤,计算结果要思考有效数字和单位。让学生在练习时尤其在做高考题时要仔细看一看计算题就应怎样样表述,答案的评分标准如何,力争做到能做对的题目就必须不丢分。

总之,在高考物理复习过程中,必须要有周密的计划、科学的方法、得力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高考的胜利。

高三物理教师实用教学反思 篇6

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这是实现中学物理教学目标和任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物理学科的特点,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因此,物理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加强实验教学。

1、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动手实验,提高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凡是实验性较强的教材,教师要采用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设法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并增加课外小实验,对于学生分组实验,不仅要做,而且还要认真做好。总之,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实验活动,使学生在实验中动眼看、动手做、动嘴讲、动脑想,从而掌握物理知识和技巧,提高实验能力。

2、实验教学还要着重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去启发、引导、示范,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实验观察方法的培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实验思想、实验方法等科学方法教育(如放大法、对比法、代替法、转换法、比较法、平衡法和模型法等)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实验、培养实验能力,开拓创造性思维。

二、从物理教学内容出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受到教材内容的制约,教材内容决定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决定着教师与学生的具体双边活动的方式和方法。

首先,必须突出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我们选择教法应从教材内容实际出发,在众多教学方法中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经过优化选择的教学方法。一堂成功的物理课,通常是几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而不是几种教法的随意凑合,一定是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灵活地、科学地、创造性地进行优化选择、认真实施的结果。

第二,还要改革教师在课堂的讲解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必须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启发性和综合性,在课堂讲解,可随内容的不同采取相应的不同方式:如对教材内容从知识结构、逻辑关系推理论证方法等作完整、全面的讲解;对实验性较强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作启发式的讲解;对重点、难点、关键内容或学生容易发生差错的问题,作点拨式讲解;在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或进行练习之前,作提示性讲解;根据学生在预习、自学或复习中所提疑点,作释疑性讲解。

总之,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学性,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不同的活动。

三、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和能力基础出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高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多有明显的独立性和兴趣倾向,学习自觉性和独立性比强,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课堂中常希望独立思考求解,学习气氛比较沉闷。这给教师了解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一般可采取下列方法:加强讲解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特别是讲解时要注意反馈系统运用,如作业、讨论、考试中的反馈信息,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把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自学活动结合起来;将教师的讲述和学生的讨论、回答问题等结合起来,使得课堂教学成为师生的共同活动;充分利用机会,让学生进行各种口头的、书面的练习。

四、从教学关系出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心问题,是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因此,必须加强课堂上教与学之间的交流活动。

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活动,教师是交流的主导一方,其作用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最优学习情景,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以各种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好物理知识。但教师的活动不能离开学生这个主体,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信息,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可见,教师与学生是组成教学的两个最基本的因素,教师在课堂上的各项活动少不了学生的配合;而学生在课堂上的各项活动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所以,努力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根本。

总之,物理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实际、不同的实验条件,灵活而切合实际地选择不同的教法,积极探索和认真实践物理课堂教学的最优方法,深化物理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努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高三物理教案教学反思 篇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摩擦力;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关系,并使学生尝试运用实验、归纳等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对知识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的价值。

教学重点 :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设计探究实验

学习方式:探究式启发式

二、教学准备

学生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带挂钩的木块(侧面积不同)、钩码、玻璃板、毛巾、几支圆杆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新课引入

我在上学校的路上拾到了几个脏兮兮的小玻璃球,老师用水给它们洗干净了。现在,请两个同学把玻璃球从容器中请出来。(请两个同学上台20秒夹球,但不易夹出)

提出问题:玻璃球为什么不好夹?——学生讨论回答:太滑,摩擦力小。

(二)、新课学习

1、认识什么叫摩擦:

关于摩擦力,你了解多少,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回答。

� 并请学生回答。

总结:我们的手、脚运动时受到阻碍的现象叫摩擦现象,这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想一想,在日常生活的哪些现象中存在摩擦的作用?这些摩擦中哪些是有害的?哪些是有益的?学生思考回答。

显然,我们需要增大有益摩擦,

教学设计

减小有害摩擦,为此,需要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探究改变摩擦力的方法。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学生预测。

(2)教师点拨:如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内容,注意实验过程中要匀速拉动木块,并思考:若要证明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哪些条件应该是相同的?哪些条件是可以变化的?想好以后,如果你需要什么材料,而桌子上没有的,可以由组长上前面来拿需要的材料。

(教师提示学生控制变量的方法)

(3)各组学生分别汇报准备进行的实验方法。

(4)学生以组为单位,安排好每个人的实验分工。

(5)学生按照所设计的方法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反馈实验现象,并说明原因。

教师总结,并板书。

3、了解摩擦力的存在和应用,讨论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学生讨论,提出问题并回答。

例:人走路 a、哪里存在摩擦? b、想象:如果没有摩擦走路是什么样子? c、鞋底为什么有凸凹不平的花纹

例:汽车在冰面上打滑 a汽车出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 b、怎样解决?(撒盐、木屑、煤渣等) c、轮胎上为什么有花纹?

例:滑雪比赛 a、滑雪时板与雪间的摩擦有害还是有益? b、怎样减小摩擦力?

摩擦有时有利,有时有害。因此有时我们要增大摩擦,有时又要想办法减小摩擦。从理论上看该如何增大摩擦?又如何减小摩擦?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并板书。(略)

4、研究自行车上的摩擦: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自行车上的摩擦了解了多少,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比一比,赛一赛,看那一组知道的最多。(从教室外搬进一辆自行车)。

学生对自行车指指点点,讨论非常热烈。

5、知识的拓展。

由于摩擦,限制了交通工具的速度,若要提速,你能想出什么方法吗?

学生回答。

介绍水翼船、气垫船、磁悬浮列车。

三、布置作业

科学论文:没有摩擦的世界

查阅资料,了解气垫船、磁悬浮列车是如何减少摩擦的。

课后反思:

本节课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引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摩擦现象,还引入磁悬浮列车、气垫船等与现代科技联系很密切的内容。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 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存在摩擦力的例子,进而启发学生去猜想哪些因素影响了摩擦力,在学生说出他的猜想后,追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让学生认识到猜想要有依据。然后组织学生对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我们将全班分为几个小组,分别进行探究实验,验证猜想是否正确。接着就是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引导学生注意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个,如果要研究压力的变化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那我们应如何设计实验才能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变化是由这个因素引起的,而不是由其它因素引起的呢?

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控制变量法”,并能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找同学把他的设计思路说一说,学生思考后讨论、交流,教师参加一个组的实验设计。完成后找另一个组的同学说出他们的实验设计,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

实验完毕后,让各个小组交流实验的情况及结论并组织学生讨论。无论学生的猜想是否与实验的结论相符,都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他们的这种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达成共识。

高三物理教学反思 篇8

认真分析高考物理试题和学生高考成绩,回首自己高三这几年来的教学工作,有许多值得总结和思考的地方。下面就近年来在教育教学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加强研究,明确方向。

高三年级教学伊始,认真学习研究“新大纲”以及前几年的高考试题,从中找出共性,发现变化及趋势,总结规律,明确备考方向,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物理试题的共同特点是:注重基础,考查物理主干知识、重点概念和规律;紧密结合实际,考查综合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物理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加强实验能力考查。变化之处及趋势: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有所提高;考查能举一反三的设计、解决书本以外的开放性实验、探究性实验;第二卷难度可能会降低,23.24.25题梯度会更明显。

二、制定计划,落实目标。

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复习计划,明确每个阶段的目标定位。

1、夯实基础,循序渐进,培养能力。

高考物理试题有7道选择题,每道题6分,其中多数题目来源于课本中所谓的重要章节,甚至有的是课本的原题再现,这要求我们重视课本,并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落实。对于主干知识更是考查重点,这些知识的应用前提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否则无法实现。怎样才能做到深刻理解双基知识?我认为必须安排学生坚持“循序渐进”这个原则。任何贪多、求快的复习安排,都只能食而不化,对所复习的知识仍然是一知半解,不深不透,不可能达到正确理解的目的。“循序渐进”是按课文的章节顺序,稳扎稳打。具体说,可按以下几项来操作:

①对每节课文坚持认真阅读,及时消化,理出要点;

②独立完成相应的巩固作业,检查自己对所涉及的概念及规律的理解程度;

③每章结束,可借助一些参考书搞一次单元小结,理一理本章知识线索;

④每逢大型考试,再将知识回头联系。以上各项如能持之以恒,则对双基知识的掌握定会有相当的收益。

在加深对“双基”理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物理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复习中应做好点面结合。主干知识的复习,首先选择一系列相关联的一环扣一环的小题目串由学生自主复习、解答作为铺垫带动相关知识点的复习,这样,学生清楚物理模型的建立过程以及用物理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相反,一个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可以采取拆分的方法——“化整为零”,对复杂问题的分析、分解、建模、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提高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专题复习,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三复习的后阶段,在基础知识的认知基本到位的前提下,可考虑搞一些专题性质的复习。采用归类、对比的方法,加深对双基知识的理解,并提高自己综合、分析的能力。拿物理图象举例说吧,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原来散见于力学、热学、电学等章节,初学时一般只能就事论事,学的是一个个图线的某个方面的意义。复习时若还是机械重复一次,认识必然还是支离破碎,不能提高认知能力的水平。如果搞一个“物理图象”的专题,综合一下已有的对图线的各项认识,就能从图象的涵义、截距、斜率、走向、覆盖面积等诸多方面全方位认识图象的物理涵义。这样,对图线的认识、解释、翻译的能力便得到了提高,再去解决同类型的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了。

再如,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本是两个独立的部分,且都是重点的内容。单独分开来处理,情况尚可。一旦综合起来,常见有张冠李戴、混淆不清的错误。那么,不妨将两者联系起来,搞一个专题,通过对比,可从带电粒子在不同场中的受力情况;场力做功情况;粒子运动情况及轨迹等几方面来比较两者的区别,加深对这两个事物的认识,并且还可进一步从已见到的问题中,小结本类型问题如何来“制造”变化,常用解题思想方法有哪些,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等等。这样复习,既巩固对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又从高处获得对情况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复习的效果可望有质的飞跃。

物理试题仍是学科内综合,以专题形式进行学科内综合复习,编织知识网络,可以实现多题归一,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能抓住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质方法——分析物理过程,建立物理模型;有利于培养学生推理和分析综合的能力,用物理思维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专题训练进行思想方法归纳和总结。

3、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能力。

实验题的分值有12分之多,但从历年高考的得分情况分析,实验能力的考查总是学生较为薄弱的部分,得分率一直偏低。为了提高这块的得分率,复习备考时,注重抓实验原理和设计思想的理解,实验操作要领、误差来源分析及减小误差的方法,对实验进行归纳、对比;读数类、电路设计类,力学中的纸带处理,图象处理等。建议在高三复习阶段重做高中阶段已做过的重要实验,开放实验室,但不要简单重复,要求学生用新视角重新观察已做过的实验,要有新的发现和收获,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明确认识结论、过程和质疑三要� 学会正确、简练地表述实验现象、实验过程和结论,特别是书面的表述。

三、加强学生学习情况信息反馈,优化课堂教学。

高三时间紧,课堂教学更应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为了能达到这个要求,我们需要对教材有透彻的理解,对知识的应用有更深更广的了解,对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或不解之处有预见,以使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重解题方法指导。

物理试题有二道必修计算题,分值为33分之多,所以解题方法及规范与否将大大影响到学生的得分,所以有必要加强解题方法的指导。物理评分原则是重过程、轻计算,按步得分,如何抓住得分点尤其重要。我们除了坚持训练学生的解题规范外,指导学生用假设未知物理量列方程的方法实现分步得分,同时应写清楚研究对象和过程,标注方程序号,物理量符号书写应规范等。

回顾过去的教学工作,略作梳理,值得反思的问题多多,慢慢品味,真有不少收获。

高三物理教学反思 篇9

今年我从事高中毕业班的物理教学工作,反思一年的教学工作并结合今年及历届几年的高考理综试题,要想做好高三复习工作,我觉得应做好下面几点:

一、循序渐进,加深对双基知识的理解

高考对潜力的考核要求首项便是理解潜力。确实,只有对所学双基知识都能深刻理解,才谈得上运用它们进行推理、分析,去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怎样才算对所学知识做到理解了?举例说吧,对交流电的有效值,如果以为最大值的√2/2倍就是有效值,那么,对这一物理概念就没有理解。因为这只是对特定交流电的一个数量关系,不适用于所有交变电流的状况。务必从有效值定义本身去理解,并能运用它计算出不同状况中交流电的有效值,才到达理解的效果。又如,静电场中的导体在静电平衡到达时,其内部场强为零。如果对此结论误以为导体内部没有电场,则对这个物理规律也就没有深刻理解。务必透过仔细体味,明确在导体的内部既有施感电荷产生的电场E1,又有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E2,它们的矢量和为零;同理,施感电荷的电场和感应电荷的电场迭加的结果,则使导体各处电势都相等。能这样来理解这个物理规律,应用它去解决问题才算是到位了。

怎样才能做到深刻理解双基知识?我认为务必安排学生坚持“循序渐进”这个原则。任何贪多、求快的复习安排,或以解题来带知识的速成复习方法,都只能食而不化。快则快了,然而对所复习的知识仍然是一知半解,不深不透,不可能到达正确理解的目的。“循序渐进”是按课文的章节顺序,稳扎稳打。具体说,可按以下几项来操作:①对每节课文坚持认真阅读,及时消化,理出要点;②独立完成相应的巩固作业,检查自己对所涉及的概念及规律的理解程度;③每章结束,可借助一些参考书搞一次单元小结,理一理本章知识线索;④每逢大型考试,再将知识回头联系。以上各项如能持之以恒,则对双基知识的掌握定会有相当的收益。

二、正确处理知识的全面和重点的关系

我认为,总复习务必按照教学大纲扫描全部的知识。在这上面千万不能心存侥幸,搞什么猜题押宝,随意舍弃或疏忽自认为不重要的、不会考的部分。例如今年高考实验考的是二极管,二极管应作为教学中的边缘知识,如果未重视这些边缘知识,就会丢不长施。尤其在时间有限的复习课上,老师一般很难详细述及所有资料,因此,对于面上必须篇幅属于识记性质的知识,需要要求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加以弥补,以免构成知识的缺漏。这就是正确处理知识面的意思。但在物理学科全部知识中,毕竟也有主次之分,所以还得在复习中注意突出重点。例如就力学部分而言,力和运动学知识可视为力学的准备知识,而牛顿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功和能的关系则是整个力学框架的重要支柱。对这些重点资料,复习务必追求突破性进展。所以,讲课时要个性要求学生注意听老师的总结及分析解剖;消化时务求深刻理解它们的内涵。同时找些例题帮忙学生熟悉它们的应用;练习则需要有必须的反复以求熟练掌握。只有正确处理好面和点的关系,才可能到达既拣芝麻又抱西瓜的最终目的。

三、规范地做好各项练习

练习在总复习中是举足轻重的一环,要想透过练习到达巩固知识、提高潜力的目的,力求规范地解题是就应遵循的一个原则。具体说务求做到两条:①要规范地使用物理规律。不少同学常从生活经验角度去解物理题,比如用动能定理时习惯从功、能的数值上加加减减来得到结果,而不问列式的物理好处。这种不规范的混乱的思维方式,只能使认知水平停滞在生活经验的层次上,正是复习中一大障碍。物理学自有本身固有的思维规律和方法,像动能定理的应用,首先要求弄清所研究的过程及研究对象在此过程中的受力状况,然后区别各力做功的正、负,再搞清过程的初态和终态,最后按外力功的代数和等于动能增量列出方程,这之后的代数运算便容易了。如果在平时练习中始终能坚持这样规范地使用物理定律、定理,时间久了必然会加深对规律的理解,潜力必须会上升到新的层次。②要将题做完整。我接触过一些学生,做练习“浮而不实”,列出几个物理方程便丢手不做或整理到代数式但懒于代入数字运算等,都不肯将题解到底。他们之中不乏最后失败的实例,均因为他们没有从日常的练习中得到收益。许多物理题,粗一看解题方向似乎很明显,仔细一解才发现里边隐含着重要的变化及关键。再说,一个完整的解题要有严密的逻辑过程;要有简明

扼要的文字表述;有单位的处理;有数字的运算……所有这些,无不涉及双基知识及个人的素养和潜力,都是要透过训练来加以提高改善的。那种蜻蜓点水式的解题,不可能在这些方面得到不断启发和训练,题解得再多,然而水平提高不快、工作不实,最后必定导致复习工作的低效率。

四、透过专题复习,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潜力

高三复习的后阶段,在基础知识的认知基本到位的前提下,可思考搞一些专题性质的复习。采用归类、比较的方法,加深对双基知识的理解,并提高自己综合、分析的潜力。拿物理图象举例说吧,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原先散见于力学、热学、电学等章节,初学时一般只能就事论事,学的是一个个图线的某个方面的好处。复习时若还是机械重复一次,认识必然还是支离破碎,不能提高认知潜力的水平。如果搞一个“物理图线”的专题,综合一下已有的对图线的各项认识,就能从图线的涵义、截距、斜率、走向、覆盖面积等诸多方面全方位认识图线的物理涵义。这样,对图线的认识、解释、翻译的潜力便得到了提高,再去解决同类型的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了。

再如,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本是两个独立的部分,且都是重点的资料。单独分开来处理,状况尚可。一当综合起来,常见有张冠李戴、混淆不清的错误。那么,不防将两者联系起来,搞一个专题,透过比较,可从带电粒子在不同场中的受力状况;场力做功状况;粒子运动状况及轨迹等几方面来比较两者的区别,加深对这两个事物的认识,并且还可进一步从已见到的问题中,小结本类型问题如何来“制造”变化,常用解题思想方法有哪些,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等等。这样复习,既巩固对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又从高处获得对状况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复习的'效果可望有质的飞跃。

五、重视对思想方法的小结提高

在总复习中,除认真复习知识之外,我还要推荐同学们务必重视对各种物理思想方法的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表面看,这似乎与知识的复习不搭界,其实这才是一项更高层次、更高效率的复习方法。那么,有哪些思想方法需要好好小结呢?我认为至少有以下一些:例如解静力学、动力学问题常用的隔离法、整体法;处理复杂运动常用的运动合成法;追溯解题出发点的分析法;简单明了的图线法;以易代难的等效代换法等等,均为中学物理中基本的思维方法。当然,也还有其它一些属于更巧、更简捷的思维方法。然而两者相比,我主张更要关心基本的常用的思想方法。这些思想方法,一般说,在复习课上老师都会提及,一些写得好的参考书中也会有介绍。同学们在听课和阅读中除关心知识点之外,务请注意这些思维方法的实际应用,要好好消化、吸收,化为己有,再在练习中有意识运用,进一步熟悉它们。此外,在讲课中,要讲清怎样建立物理模型;怎样随着审题而描绘物理情景;怎样分析物理过程;怎样寻找临界状态及与其相应的条件;如何挖掘隐含物理量等等。这些,都是远比列出物理方程完成解题任务更有价值的东西。在阅读相关书籍时,同样请注意作者在这些方面所化的笔墨。我之所以强调这一条,是因为实践告诉我们,在高三学年,同学

们毕竟比高一、高二时有了更强的理解潜力,有了更强的综合分析潜力的优势。一旦领悟掌握了方法,就如虎添翼,往往能发挥出比老师更强、更敏捷的思维潜力。

高三物理教学反思与总结 篇10

紧张而忙碌的高三工作伴随着高考的结束以近尾声,回首往 事,有多的欣慰,少的遗憾。

一、教学工作

高三一年都是复习课,容易形成满堂灌,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呢?在课上我注意:

1、重视研究情趣教学。我想,兴趣是关键。我在备课时,力争每节课都给学生营造一定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在此基础上,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解除疑点,做到节节清、段段清。

2、重视实验教学。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必须发挥物理实验的作用。因此,我精心准备每个物理实验,用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实验中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概念,通过物理现象,揭示物理规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3、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全方位的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思维空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知识易于理解,易于接受。同时,还增大了课堂容量。

4、重视学法指导。对学生学法的研究与指导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学法的研究,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注重知识的形成,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动脑的基础上形成由感知→理解→巩固→运用→掌握的全过程。

经过自己的努力,在课堂教学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在20xx年3月分别做课《电磁感应中的能量》校级高三复习示范课,《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区级高三复习展示课。受到区教研员和同行教师的好评。开学初被聘为区物理教研大组成员,在05年11月对全区高三物理教师进行《力学部分》复习辅导,受到教师们的一致好评。

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我同样重视教学研究,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把物理教学和教育中的一些心得体会进行整理和总结,用理论指导,写出高水~平的论文。20xx年1月《探究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市级三等奖、20xx年4月《实施学案教学提高复习课效率》校级一等奖,《高三物理复习课探讨》校级二等奖。

二、培养青年教师

我与青年教师张富龙结为师徒,为使他尽快掌握各种技能,脱颖而出,我每周利用一定的时间,同他一起分析教材、教法、教学目的,指导他们如何确定重点、难点、找出重点、难点的突破口,如何设计教学步骤、如何安排教学计划等。我们还经常互相听课。课后,我们共同切磋,共同进步。由于任年级学科组长,我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带领全组物理教师一起说课,备课。发扬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共同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共创佳绩。

三、不足

进入高三后,学生两极分化更为严重,做为理科实验班的学生,在一摸、二摸考试中分数很低,学生很是着急,但基础太差提高困难,由于班容量大,学生程度不齐,在课上照顾中间顾不了两头,感觉很是无奈。

回顾高三这一年:我曾努力过,我曾斗争过,我曾失望过,也曾憧憬过,我曾痛苦过,我也曾快乐过。、

高三物理教学反思 篇11

第二学期很快进入二轮复习,经过一段的复习,学生中暴露出很多的问题,反思近一段的教学,自我认为今后的复习还就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独立审题的潜力:独立审题,独立地弄清物理情景、独立地提取信息,这是学生务必具备的基本的解题潜力,也是近几年高考命题所看重的热点问题。近几年信息题为高频考点,目的就是考查学生是否具备独立审题潜力、是否能够透过自己的阅读理解,从中筛选出有用信息,进行求解。因此,在复习中,在分析例题或者讲评试题的时候,教师要把审题的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养成对具体物理过程作具体分析的好习惯,学会分析物理情境、建立物理模型的思维方法,从读题开始,独立完成解题全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审题、独立解决问题的潜力。

二、养成规范解题的习惯:

1、文字说明要清楚,说明研究的对象、研究对象、所处状态、所描述物理过程或物理情境要点,关健的条件作必要的分析决定,说明所列方程的依据及名称叙述应有较强的逻辑性、条理性,要简明、扼要,直奔主题。若计算结果有负号要说明负号的物理好处,说明矢量的方向。

2、主干方程要突出,主干方程是指物理规律、公式或数学的三角函数、几何关系式等,因为在高考评卷中,主干方程是得分的重点,要写出所列方程的依据,要列原始方程,列方程时要用题目所给的的符号能自己另用字母符号表示

3书写布局要规范,文字说明的字体要书写工整、版面布局合理整齐、详略得当、言简意赅、逻辑性强,就是要用最少的字符,最小的篇幅,表达出最完整的解答,使评卷老师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你的答题信息。

三、在新课改的学习思想指导下,在高三的复习课上,我做了两种课堂教学方式的尝试:

1、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在物理课的教学上,我在把问题交给学生的时候,常常会提这样的要求:“这个问题等一下,我会找同学来说出它的解题思路(或答案),前提是这个组的同学务必要认同他!如果答案不正确,所有成员要一齐受罚。结果任务一布置下去,教室内立刻就用心讨论起来,结果往往都是他们能给在定的时间内得到统一的正确答案,这不但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合作潜力,还能提高他们的思维潜力。

2、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上台讲课,应对同一个问题时,学生的解决方式也会是独特的,往往是有很多种方法,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潜力,而且学生学会了更多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物理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