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计划 >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最新6篇正文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最新6篇》

时间: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做好教学计划,让自己成为更有竞争力的人吧。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份精彩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最新6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1

一、学生情况简析。

虽说已是五年级的学生了,但毕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阅历浅,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因此小学生思想品德课切忌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所以我尝试以动情的话语,开启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导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

全年级共有147名学生,分为2歌教学班级。全部来自农村或者是场镇。学生学习兴趣不很高,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对品德的知识知道了解得比较少。因此对本校五年级年级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本学期课程教学目的要求和任务

1、知道一些英雄模范和先进人物的事迹,并赞美他们。

2、 懂得在集体生活中,有事要与大家商量。学会遵守集体生活原则,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

3、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党的关怀和父母、老师的教育和培养。能孝敬父母、尊敬老师。

4、懂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为了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要从小勤奋学习,热爱科学。懂得学习、做事要讲效率,学会合理有效地利用时间。

5、知道国家有法律,少年儿童是受法律保护的,小学生要学法守法。

6、 懂得社会财富、幸福生活都要靠辛勤劳动来创造,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

7、 乐意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培养正当的兴趣爱好。

8、 知道要尊重他人,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同学间能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9、懂得为人要诚实正直,处事公正,能说真话。

10、懂得做事要有责任心,对师长和集体交给的工作能认真负责地去完成。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教育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情、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故思想品德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情绪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

(1)以趣激情,导入新课。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善于发现和利用教材中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以趣激情的导课方法多种多样、因文而异、因人而异。

(2)知中生情,学文明理。学文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这个阶段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认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爱之切”,因而教师要善于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在学生形成道德认知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情理交融,辨析导行。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知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行为,“辨析导行”十分重要。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辨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良好的思想品德体现于具体的道德实践,思想品德课还必须安排一定时间供学生实践,在导行训练和实践中,让学生不仅巩固道德认知,培养道德行为和能力,而且萌生崇高的道德情感。我要热情鼓励、积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成功的欢乐情感体验,从而顺利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四、教学进度:

第1周 爱护集体荣誉

第2周 学做集体小主人

第3周 从统一到鼎盛

第4周 野蛮与文明

第5周 勿忘国耻

第6周 觉醒的中国人民

第7周 光辉的历程

第8周 黄河在怒吼

第9周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10周 多民族的大家庭

第11周 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

第12周 多种多样的语言和文字

第13周 风味独特的饮食

第14周 缤纷艳丽的服饰

第15周 别具一格的住所

第16周 享有盛誉的工艺

第17周 灿烂辉煌的文学和艺术

第18周 多姿的传统体育活动

第19周 富饶美丽的地方

第20周 复习

-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2

一、学生基本情况:

班上的学生能听从教师的教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听从老师教诲。有一定的集体荣誉感,能积极完成学校交给的各种任务;有一定的自理能力,懂得与同学友好相处。但部分男生自制力差,责任心尚未形成,对待学业得过且过。总之,引导本班同学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及行为习惯迫在眉睫且任重道远。

二、教学内容

1、成长的快乐与烦恼;

2、追根寻源;

3、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

4、我们生活的地球。

三、教材特点:

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本册教育内容由四个单元构成。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教育性。品德与社会课担负着道德人格培养的任务。在本册教材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教育:以多种形式促进这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己”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体味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自己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加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4、教学时要注重与其它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教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5、尽可能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课程资源。

五、教学进度表

周别、教学内容和课时

1、第一单元成长的快乐与烦恼

2、生活中的快乐(3课时)

3、拥有好心情(3课时)

4、尝尝苦滋味(2课时)

5、第二单元追根寻源

6、吃穿住话古今(一)(2课时)

7、吃穿住话古今(二)(2课时)

8、火焰中的文化:陶与青铜(3课时)

9、汉字和书的故事(4课时)

10、第三单元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

11、伟大的先人(2课时)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3

一、学生现状分析:

六年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品德与社会成绩普遍较好。

二、 m. 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由四个单元构成。分别是:第一单元“你我同行”,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第三单元“同在一片蓝天下”,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小学生活”。从六年级下册的教材来看,更重视学生日益增强的道德素养与社会性的不断发展,较上册而言,在内容上更加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同时因为他们又将面临着升入初中,所以教材中又安排了一些迎接新生活的话题,引导学生直面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为学生向初中阶段顺利过渡做了必要的准备。

三、本册教材目标

1、学会理解、欣赏异性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面对男女生交往中的困惑,能够从性别差异的角度认识、化解矛盾,学习与异性和谐相处。

2、能区别哪些行为和做法是有益于朋友之间的友谊的,哪些行为和做法会损害朋友之间的友谊,并懂得朋友之间要建立健康的友谊。

3、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所的作用,使学生将身边节能、绿化等“小事”和保护地球环境联系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

4、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自然灾害,知道保护环境可以减少和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理解在危难中社会互助的作用,学习一些在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

5、从战争给人类,特别是给儿童带来的巨大苦难的视角,使学生知道战争的残酷、战争的危害,从而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同时,使学生知道全世界人民为了世界和平,制止战争,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6、懂得今天的和平环境来之不易,要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和平环境。

7、使学生通过对6年小学生活的回顾,总结自己的成长过程,认识到自己在6年中所取得的成绩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同学、家长的帮助获得的,为顺利跨入中学大门树立应有的信心,同时,引导学生在回顾过程中反思6年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日后的学习生活提供借鉴。

四、教材重点与难点:

本册书主要通过真实的历史资料,让学生在认识战争和冲突带给人类苦难的基础上,感受全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共创和平的心愿和所做出的努力,了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保卫祖国和维护和平的作为,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措施:

1、根据本册教材安排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儿童把握好少年期的生活,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引领儿童探索和关怀生存的家园。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尽量多地呈现直观性的材料。

3、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充实教学内容,联系丰富生活。将社会中的知识转化为生活问题。

4、大胆想象,解决生活问题。

5、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4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作用及彼此间的关系,体验合作的快乐。

2、让学生了解祖国新时代的新面貌,树立为祖国自豪,为祖国骄傲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和平意识,号召他们为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4、通过学习,了解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培养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保习惯。

二、教材分析:

1、综合性。本册教材共设五个单元,每一个主题都不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内容,而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个个话题。通过这些话题,引导他们学会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

2、开放性。教学不局限于课堂内,而是面向广阔的生活空间,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强调学习活动的延续性和完整性,体现学习活动在时间上,在空间上的开放性。

3、情感性。教材努力创设一种能与学生对话的文本形式,与学生共同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和烦恼,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

三、教学措施:

1、积极转变观念,要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并及时关注社会中新的信息,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以便及时地、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

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观。

3、结合教材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开展一些爱绿护绿活动和环保小调查,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4、注意整体把握。在实际教学中尽力挖掘活动空间,从更多的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尽可能的体现一种儿童文化,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朋友。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5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要求: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5、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四、具体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6

一.本年级情况分析:

本年级共有学生三百多人,在以前的学习及现实生活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在本期的教学活动中,要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不断发展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

1.“说说我们生活的社区”教学内容以社区为中心,从社区的居民、设施入手,加深学生对自己所生活社区的认识,由此拓展到对不同社区的了解。从社区中共同问题的出现、解决,认识社区组织的作用,通过了解它的产生过程,建立初步的民主意识。让学生以主人翁姿态考虑社区的发展,并且以恰当的方式付诸实践。

2.“画画我们成长的地方”,以地图学习为基本线索,从画教室、画学校周围的地区,逐步拓展学生有关地图的知识及相应的技能,丰富合作的体验,并增强合作的能力。

3.“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以商业活动为中心,从家庭日常购物入手,使学生认识不同的购物场所,思考其与人们生活的联系,了解商业工作者的劳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价格的形成及商业活动的道德问题。认识货币的功能及发展,学习保护人民币的常识。

三.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念或结论。

2.拓展教学空间。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课程安排:

第一单元说说我们生活的社区9课时

第二单元画画我们成长的地方9课时

第三单元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1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