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设计 >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正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

时间: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

1.了解廉颇和蔺相如各自不同的性格,学习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格和先国家之急的义勇精神,学习廉颇知错能改为国家牺牲小我的爱国情操。

2.从把握故事情节入手,初步感知文意;把握人物形象。

3.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和虚词,掌握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教学重点】

抓关键词句,准确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积累培养语感;

【教学难点】

注意几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智”、“勇”的表现。

【教学方法】

读讲结合,采用读、议、思等有机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梳理故事“完璧归赵”的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和故事“渑池之会”的语言艺术;引导学生品读《史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学习情趣,导入新课。

在列国纷争的战火中,产生了许多叱咤风云的猛将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谋士。他们纵横捭阖,征战攻伐,留下了许多名垂千古、脍炙人口的故事,“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今天我们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就讲述了这样几个故事。

二、作者与《史记》

1.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此后,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散文《报任安书》,就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2. 《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我国史书的新体例——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本纪——给帝王作传的类别;世家——给诸侯作传的类别;列传——给名人作传的类别;书——典章、书籍;表——大事年表。鲁迅先生曾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也就是说,《史记》既是一部规模宏大、体制完备的中国通史,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史记》中有许多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磨难英雄形象,如荆轲、毛遂、晁错、蔺相如等。

3、历史背景:战国末期,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时,秦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耽耽,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这就是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取得胜利的客观有利条件。

三、学生参照注释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归纳段意,理清课文脉络。

本文写了三个故事,以蔺相如为主,以廉颇为宾,三件事都是突出蔺相如的性格,廉颇后又有传。

1—2 �节:廉蔺简介;

3—13 �节: 完璧归赵;

14—16 节: 渑池相会;

17—21 节 � 负荆请罪

四、学习1—2节廉、蔺简介:文章以“双起法”开篇,同时推出廉颇和蔺相如,分别介绍了两人的身份和地位。由于两人身份地位高低悬殊、影响的大小不同,为后面的矛盾做好了铺垫。

第二课时

一、品读“完璧归赵”的故事,学习第二部分(3—13)以“和氏璧”为线索,记叙了完璧归赵的始末。

蔺相如出使前初显胆识:“宁许以负秦曲”。

蔺相如敏锐的洞察力:看出秦王“无意偿城”。

秦国不合礼数有三:章台不是接见外臣的场所;美人不是礼待外臣的人员;“左右皆呼万岁”,左右侍从的狂喜不是尊重外臣的礼节。

蔺相如善于斗争:

设计智取:璧有瑕,请指示王;说理斗争:布衣之交尚不相欺;誓死捍卫: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秦王“以诈佯为予赵城”后,蔺相如的对策:首先,使出缓兵之计,要秦王斋戒,设九宾礼;其次,私下派人把璧送回赵国。

归璧于赵后,蔺相如如何做的:

义责秦王:义责秦王朝历来言而无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干脆说明璧已经归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坚明约束:以“秦强而赵弱”的事实,说明只要“坚明约束”,“赵立奉璧来”。

表示自己知道有罪:“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提出希望:“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暗示秦王杀使者不是好办法

概括:写“完璧归赵”,着重表现蔺相如的足智多谋、勇敢。

所用手法:直接描写(如写蔺相如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间接描写(以秦王的声威、秦廷环境气氛来反衬蔺相如的镇定自如,智勇双全及非凡的外交斗争艺术。

二、品读“渑池相会”故事,学习第三部分(14—16)主要写渑池相会,蔺相如再次与秦王斗争,挫败了秦王阴谋。

1、会前计议:相如主行并从,廉送至境与诀;

2、会上斗争:展开了一场侮辱与反侮辱的斗争,迫使秦王击破缶,反请咸阳为寿;

3、斗争结果:会上终不胜赵,会后秦不敢动。

研读:

1、从哪些字可以看出秦王侮辱赵王?来?蔺相如是怎样针锋相对的?

“酣” “秦王饮酒酣”中的 “酣”字写出秦王的趾高气扬、盛气凌人的神态;“令” “令赵王鼓瑟”中的“令”写出秦王自命高赵王一等;且要写进史册,“寿”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蔺相如:首先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其次“前进缶,因跪请秦王”,“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再次“张目叱之,左右皆靡”。秦王一计未成,又提出“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的无理要求,蔺相如针锋相对,以攻为守,提出同样要求:“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咸阳是秦的都城,其价值在赵十五城之上。

2、“渑池之会”的结果如何?

一是“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二是“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概括:对秦王展开的攻势,蔺相如针锋相对,使秦王不得不转攻为守,侮辱赵王的阴谋不得逞,反而受辱,以失败告终,把蔺相如反应机敏,蔑视强权,置生死与度外的斗争形象凸显了出来。

第三课时

一、学习(17—21)节,廉蔺交欢。这部分以蔺相如为主转为廉蔺并重,主要继续了廉蔺之间的矛盾从激化到解决的过程,表现了廉蔺交欢的事件。

品读讨论:

蔺相如的性格:隐忍退让、宽宏大量、心胸开阔和“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表现了他明大义,识大体,顾大局和不计私怨。

廉颇的性格:居功自傲,扬言:“我见相如,必辱之”,同时知错能改,负荆请罪,表现出忠于国家和用于改过的豪爽性格。

二、人物形象及写作技巧分析。

(一)人物分析

1、蔺相如的性格特征

①有智谋

明确:相如从得害观点分析,指出繏缪贤不应逃亡燕国,应向赵王请罪,结果缪贤真的被免罪;从决定要奉壁及秦和提出宁许以负秦曲的看法,可见他有独特的见解;当相如看顾出秦王无意偿城时,便以壁有瑕,为借口取回玉,并拖延时间,安排将玉送回赵国;渑池之会上,相如机智的胁迫秦王击缶地。

②勇敢,机智

明确:他勇于向赵王自荐奉壁出使秦国,并保证能够完成任务;在秦廷上,相如持壁倚柱而立,又怒斥秦王无礼也无意偿城,并表示与壁玉同归于尽;将璧玉送回赵国,相如一人独对秦王,以不卑不亢的言辞,视死如归;渑池会上,相如以死胁近秦王击岳,当秦臣杀他时,相如张目叱之,吓退他们,表现出胆色过人。

③爱国,忠心

明确:两次以死相胁,甘心为国牺牲性命;深明大义,以国家的前途为重,私人人恩怨为轻,爱国忘私。

2、廉颇的性格:

①鲁莽善妒,心胸狭窄,明确:只知自已立下很多战功,看顾不到蔺相如在外交上的成就,因此不服蔺相如地位高于自扬言要侮辱相如,完全没考虑国家安危,狂妄自大胸襟狭窄。

②善于谋略,明确:在渑池,之会,一事中,献良计以防秦国挟持赵王,并且,作出軍事部署,使秦国不敢轻举妄动。

③勇于改过,明确:当知道蔺相如以国为重的用意后,深为感动,立即耳负荆请罪,表现出勇天认错的精祌。

(二)写作技巧:

作品善于从材料的取舍剪裁上下功夫,本文选取了三个典型事件进行集中叙述,以蔺相如为主,期间穿插对廉颇的描述。对主要人物详写,对次要人物略写。三个故事,首尾完整,独立成章,故事与故事之间又有紧密联系,紧紧围绕秦赵矛盾、廉蔺矛盾而展开。

同时以对话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思想,运用对比刻画人物,使人物形象鲜明。

三、本文知识要点归纳:

1、通假字

①可与不:不,通“否”。

②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③拜书送于庭:庭,通“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④如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⑤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⑥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义之:孰,通“熟”,仔细。

2、一词多义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谦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① 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

①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的)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①而君幸赦臣(幸好,侥幸)

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因为)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被)

②秦王坐章台见相如(接见)

③我见相如,必辱之(看见)

④君既若见录(在)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回头)

②大行不顾细谨(顾忌)

③顾吾念之(只不过)

①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演奏)

②为赵宦官令缪贤舍人(作为)

③卒相与,为刎颈之交(成为)

3、古今异义

①拜为上卿——拜,授予官职

②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妃嫔。

③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患,忧虑,担心

④明年复攻赵——明年,第二年。

⑤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⑥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离开;亲戚,近亲及姻亲

⑦请指示王——指示,指给……看

⑧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上前进献

⑨宣言曰:事见相职必辱之——宣言,扬言,到处说

⑩布衣之交——布衣,平民

4、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③乃使从者衣褐——衣

穿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庭斥之——廷,在朝廷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

从小路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归,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