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设计 > 幼儿园教学的设计方案通用5篇正文

《幼儿园教学的设计方案通用5篇》

时间: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或者即将成为一名幼儿园教师,能在短时间内写出一篇完整的教案是必须具备的能力。那么幼儿园教学的设计方案怎么写?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幼儿园教学的设计方案通用5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教学的设计方案 篇1

活动背景: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是中华五千年历史的瑰宝,如今茶文化更是风靡全世界。品茶讲究的是程序。这不仅仅是因为喝茶对人体有很多好处,更因为品茶本身就能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品茶是一种极优雅的艺术享受。为了让孩子们也能接受这样的艺术熏陶,本周末我们开展了“品茶大会”活动。

活动目标:

1、 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茶,品尝它们的味道。

2、 欣赏品茶的程序,感受美好的品茶氛围。

活动准备:

1、 幼儿搜集各种茶:龙井、普洱、铁观音、各类花茶等。

2、 品茶视频。

3、 泡茶整套工具以及幼儿人手一个小杯。

活动过程:

一、播放视频,感受品茶氛围

1、你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

2、感觉怎么样?(感受泡茶、品茶的优雅氛围)

二、品茶三程序:审查、观察、品茶

(品茶讲究审茶、观茶、品茶三道程序。审茶是指泡茶前要先审看茶叶;观茶是看茶叶的形与色。茶叶一经冲泡后,形状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几乎会恢复茶叶原来的自然状态,特别是一些名茶,嫩度高,芽叶成朵,在茶水中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有的则是芽头肥壮,芽叶在茶水中上下沉浮,犹如旗枪林立;第三步才是品茶,品茶既要品汤味还要嗅茶香。嗅茶香先是干嗅,即嗅未经冲泡的干茶叶,茶叶一经冲泡之后,其香味便会随之从水中散溢出来,此时便可以闻香了。)

1、展示每个孩子带来的茶,由幼儿自己介绍所带茶叶的相关知识。

2、闻茶香。首先请每个孩子观察未经冲泡的茶叶的形状特征和味道,尤其是一些花茶。

3、 冲泡茶叶,集体观察茶叶经冲泡后的变化。

4、 再次闻茶香,闭上眼睛感受弥漫的茶香

5、 品尝各种茶的味道,尝试细细品,慢慢品。

6、教师完整展示泡茶过程,并与幼儿一起品茶。

环节分析:此环节重在让幼儿初步感知完整的泡茶和品茶过程,感受其过程的优雅氛围。注重对幼儿保持安静欣赏和细细、慢慢品尝的氛围的引导,从而创设一个优雅的品茶环境。

三、经验分享

1、香甜的红枣茶与苦涩的龙井作为对比,让幼儿尽情谈谈对品茶的感受以及想法。

2、“我最爱喝的茶”调查报告

活动反思:

本次周末活动,上周已经通过论坛、成长册以及通知方式传达。有较为充分的准备时间,而家长的配合工作也完成的相当出色。所以班级内所带的茶的种类和数量都相当丰富,很多家庭还带来了整套泡茶的工具,为本次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通过视频和现场示范的方式,激发了孩子们较为浓厚的兴趣。孩子在观赏和观察的过程中,都非常认真。同时,孩子们没有过多学习任务和心理压力,只要“尝”,所以整个活动现场显得较为悠闲,淡雅的氛围略有感受!

唯一遗憾的是,原先请了一个较为懂泡茶的家长作为特邀嘉宾,给孩子们演示泡茶的过程。但是因为特殊原因未能过来。总觉得教师的示范缺了点“专业性”

幼儿园教学的设计方案 篇2

活动目标:

1、 感受祖国特有的民间艺术美。

2、 愿意想像和制作民间艺术品。

3、 积极参与简单的民间艺术游戏。

活动准备:

1、 师生共同收集各种民间艺术作品,如:中国结、泥塑、纸艺创等,分类布置成“民间艺术作品坊”。

2、 准备民间戏剧,服饰,特色乡村音乐,录音机等。

3、 准备画笔,彩纸,剪刀等材料和制作工具。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参观“民间艺术作坊”,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幼儿介绍民间艺术作坊中的作品,告诉幼儿名称,请幼儿看一看这些作品的内容。

二。教师请幼儿相互交流。

1、 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熟悉的民间艺术作品。

2、 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艺术作品是什么,它是什么样的。

三。幼儿分组活动:

1、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内容。

(1)第一组:剪纸

(2)第二组:捏泥人

(3)第三组:编中国结

2、 幼儿活动,教师帮助幼儿运用已有的技能大胆想、制作民间艺术作品,鼓励幼儿合作设计、创作。

四。展示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评价作品,欣赏作品美。

幼儿园教学的设计方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书包的结构和各部分的用途,懂得爱护小书包。

2、学习整理书包,做到有序整理物品。

活动准备:

请家长协助幼儿准备书包、水壶、文具盒及文具、书本、跳绳、毽子等。

活动建议

1、 展示我的小书包,帮助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书包以及包内的各种用品。

(1) 幼儿分组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书包,如颜色、款式、图案、功能以及包内的用品。

(2) 请个别幼儿介绍,教师引导幼儿梳理出书包内的结构,每部分可以怎样使用,可以放置什么物品:哪些物品可以带,哪些物品没必要带等。

2、 整理我的小书包,帮助幼儿梳理整理书包的办法

(1) 设置问题情境:小熊因为乱放东西,找不到眼镜闹出了笑话,我们的书包该怎样整理呢?

(2) 请幼儿自由整理书包,介绍自己的整理方法。

(3) 教师和幼儿一起梳理整理书包的方法。

第一步;准备好需要装进书包的物品。如根据第二天课程表中的内容准备好书本,以及水壶、纸巾、跳绳、毽子等。

第二步:将书包中的物品分类,如文具类、书本类、生活类、玩具类。

第三步:书包里有很多层,每层都有用处,为每一种物品找到自己的家,最好将一类的物品放在一层。如书和本子按由小到大的顺序对其摞好,放在书包最下一层。文具全部放到文具盒里,把文具和单独放在最上面的一层。书包外面的小口袋可以放其他的用品,如跳绳等。

第四步:将书包的拉链拉好。

(4) 请幼儿根据以上步骤,再次整理书包,引导幼儿记住各类物品存放的位置。

3、 整理书包比赛,熟悉整理书包的方法。

(1) 规则:请幼儿快速整理书包,看看谁整理的即快又整齐。教师说某样物品,请幼儿从书包中快速取出,比一比小组里谁最快,可反复进行。根据取出物品的速度,选出整理书包小能手。

(2) 请小能手向全班介绍整理方法并展示自己的书包。

幼儿园教学的设计方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振幅的大小与频率的关系。

2、尝试用强弱的变化来演唱并用肢体动作表现。

活动准备:1.小鼓 2.米粒 3.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

一、在实验中感知音的产生及振幅与频率的关系。

(一)感知音的产生。

1、出示鼓。这是什么?它会唱歌吗?歌声会是怎么样的?仔细听一听。教师用鼓槌敲击小鼓,请幼儿说一说:“小鼓发出什么声音?”(咚咚咚)集体说一说:“咚咚咚,咚咚咚,小鼓在歌唱”。

3、 教师再次敲鼓,辨别声音的大小。“小鼓发出的声音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一会儿响,一会儿轻)

4、讨论:鼓的声音哪里来的?(鼓的声音是鼓面振动起来才发出来的)我们怎样才能看到鼓在振动呢?

(二)感知振幅的大小与米粒跳动的关系。

1、出示米粒。谁来了?怎样让米粒跳起来?他是怎么跳的?(蹦蹦跳跳)集体学说:“鼓上的小米粒蹦蹦跳跳。”

2、如果小鼓敲的响,米粒就跳的怎么样?如果小鼓敲的轻,米粒就跳的低?(教师演示)集体学说:“小鼓敲的响米粒跳的高,小鼓敲的轻米粒跳的低。”

3、鼓上的小米粒在干什么?集体学说:“鼓上的小米粒蹦蹦跳跳。”

二、学习歌曲

1、结合图谱学习歌词。

2、告诉幼儿歌名,欣赏歌曲。

3、分句练习,跟随琴声学习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4、幼儿随琴声演唱。

5、尝试用强弱的变化来演唱。(1)讨论:小鼓敲的响,米粒跳的高,应该怎样来演唱?(重一点)小鼓敲的轻,米粒跳的低?应该怎样来演唱?(轻一点)(2)幼儿尝试练习。(3)集体演唱。

三、学习用肢体动作表演歌词内容。

1、集体边唱边表演。

2、自由结对表演。

四、活动小结:今天不但学会了歌曲,还学到了很多知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大小与用力有关,用力大,声音响,用力小,声音轻。

幼儿园教学的设计方案 篇5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汽车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2、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汽车主要特征及用途。

3、使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车,知道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带幼儿观察马路上的汽车。

2、用积木或插塑玩具搭建立交桥,师生共同收集的的汽车玩具,布置一个“汽车城”。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参观班里的“汽车城”,借此来培养幼儿对不同类型的车的兴趣。

二、基础部分:

1、教师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车型,说说喜欢它的原因。

2、幼儿自由的摆弄各种车辆,熟悉车辆的名称和用途。

3、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熟悉的汽车。

4、教师鼓励幼儿根据汽车的外型或功能进行分类,在分类活动中融合加减的数学教育内容。

5、教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设计新型的汽车。

三、结束部分:

教师与幼儿在音乐游戏《让座》的歌声中,教育小朋友要有秩序的乘坐公共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