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设计 > 《夹竹桃》教学设计(9篇)正文

《《夹竹桃》教学设计(9篇)》

时间: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整理的《夹竹桃》教学设计(9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夹竹桃》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和“无不”等词语造句。

2.有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四、五自然段。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4、学习文本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学习文本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回顾预习收获。

同学们,我们昨晚已经预习了课文《夹竹桃》,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当代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一同走进他家的那方夹竹桃世界吧!——《夹竹桃》(学生齐读课题)。让我们再来朗读一遍课文,回顾一下预习收获。(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二、检查预习

1、师:通过预习,你发现读音、字形方面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你们观察得很仔细,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那老师来考考大家!谁来领读黑板上的词语?边读边纠正,然后齐读一遍。(出示:榆叶梅、熏透、凄清、荇藻、飞蛾、乍起、参差、一嘟噜、玉簪花)

3、师:字词关过了,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三、品味语言,发现方法。

(一)提出问题,学生自学并组内交流。

师: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请同学根据自学提示进行学习。

1、默读2——5段,用“()”标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语句,抓住能体现夹竹桃特点的词语,边读边想象,读出你的感情,读出你的体会。

2、浏览3段,想一想,这段的内容与夹竹桃有什么关联,能否删去?

3、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4、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

(学生自学、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二)集体汇报交流。

师: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自学得非常认真。下面我们按课文顺序来交流我们的学习收获。

品读花色的“奇妙有趣”

1、红色的花朵使我想到火……宛如雪上有火,或火上有雪。(板书:花色“奇妙有趣”)

2、师:是呀,火雪不容,但红白花开,却相映成趣。的确奇妙有趣!

3、谁能通过朗读把这幅奇妙有趣的美景展示出来!(指导朗读)

感悟花期的“可贵韧性”

1、第一句:“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①(生谈体会:默默绽放,不张扬,不起眼,从不与百花争艳,接连开放。)

②同学们体会的很好,怎样读才能读出我们的感受呢?请同学们自己练读,指名读。

③指导朗读后齐读。(“悄悄地一声不响”要读得轻柔些,而“又开出、又长出”要读得重些。)

2、第二句:“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①(生谈体会:生命力顽强,一年三季充满生机,花期长。)

②“无日不迎风吐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每天都迎风吐艳”?试着自己读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双重否定,语气更加强烈,更能体现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③不管怎样的季节,怎样的环境,夹竹桃都始终如一,迎风吐艳。多么顽强的生命力!你能读好它吗?(要读出不同季节不同环境的坚强)各自练读,男女生分读。

④师引导后齐读(出示):在和煦的春风里,夹竹桃——(无日不迎风吐艳);在盛夏的暴雨里,夹竹桃——(无日不迎风吐艳);在深秋的清冷里,夹竹桃——(无日不迎风吐艳)。

3、第三句:“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从这句话里你又品出了什么?

①(生谈体会:花期长)

②“无不奉陪”“无不”是什么意思?“无不奉陪”呢?(又一次用了双重否定,强调了不管什么季节夹竹桃都一一奉陪,突出了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性的花可以与之相比,又一次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韧性的赞美。)

③指读,齐读。

④出示:让我们也来练一练。练习用“无……不……”和“无不”分别说个句子。

⑤小结过渡:夹竹桃的花期真长呀,所以作者不禁感叹道——齐读本段最后一句。

4、第四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这一句运用了——反问。语气比陈述句更——强烈,更能表达作者的——感情。让我们再一起来读出反问的语气,读出其中的感情!

5、作者说,夹竹桃的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显得非常可贵。(板书:花期韧性可贵)院子里的花又是怎样的花呢?生读第三段。

6、真美,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院子里的花。(出示:展示十四种花)

7、小院的美景可用文中的哪些词形容呢?(一百几十个字,写了十四种花,却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

8、课文题目是夹竹桃,作者却把小院里的花写得这么美,是不是离题了?(这样写,其实是将其他的花跟夹竹桃作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9、细细品味,我们不得不佩服季老先生的独具匠心:写百花,只为一花。同学们,我们描写一种事物,可以象第四段那样直接描写,也可以像第三段那样进行对比衬托描写,从而突出事物的特点。

10、让我们再读一读这句反问句。

想象花影迷人的“幻想”

1、夹竹桃的妙处还有什么呢?(板书:花影迷人的“幻想”)

2、月光下,一团模糊的花朵竟引起了作者这么多的幻想。让我们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一下月光下的夹竹桃吧。(配乐读)

3、奇妙的幻想,你记住了吗?自己试着填一填。(出示:)

我幻想它是地图,它()。()是亚洲,()是非洲,()是大海。碰巧有几只(),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现出()。夜蛾飞过,()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微风(),(),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4、你幻想它是什么?

(三)总结课文,升华感情。

1、于是,作者爱上了夹竹桃,齐读最后一段。(板书:爱)

2、至此,我们也明白了作者开头所写,齐读第一自然段。

3、这样,首尾——照应,我们在写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结构方法,使我们的习作结构严谨、完整,进一步突出主题。让我们合作再来读这两段。

四、作业:

1、读一读季羡林的《夹竹桃的传说》,看一看它与课文有什么不同。

2、背诵课文4、5自然段。

3、写一写:请你试着描写一种植物,抓住它的特点运用对比衬托的方法写具体。

《夹竹桃》教学设计 篇2

一、说教材

《夹竹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从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来体现夹竹桃的可贵韧性,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一至四自然段,在读中感悟夹竹桃那“可贵的韧性”。

2、借助画面,感受意境,指导诵读。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想体现如下三个理念:

二、说教法学法:

1、熟读: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学会阅读和发展语言,那么,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获得的根本凭借和途径是什么呢?古人告诉我们:最佳也是唯一的办法就是多读、熟读,反复吟诵。也就是说,课文是凭借,阅读实践是根本。以课文为凭借,以读书活动为根本的语文信息的加工内化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设情境,创造机会,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充分读书,读而不厌,读中理解,达到古人说的“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境界。

2、精思:不加咀嚼的朗读不能让学生感悟、理解、内化。不启动思维,不用心体悟,在囫囵吞枣的朗读中,精彩的词句浮光掠影般地在学生的大脑中闪过,“食而不知其味”,如此这般,不能消化,谈何积淀?学生的语文素质又从何提高?因此“精思”,是多读中的操作要求。有口无心,呆读死念,即使读上千遍,“其义”也未必“自见”。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消极被动的“接受式阅读”向质疑问难的“探究式阅读”转变,鼓励积极探究,大胆质疑,读出共性中的个性。

3、感悟: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在《劝学》篇中早就认为语文学习的关键是感悟自得,教师是指导学生边读书边进入角色,换位思考,设身处地,解读课文里的语言文字,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思路,然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课本中走出来,变成自己的经验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探究主题

1、教者打破按课文自然段来教学,而是从第三自然段入手,先欣赏作者由复习以填空形式导入:夹竹桃不是的花,也不是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最值得的花。我爱上了夹竹桃,因为它有,又能引起我。

2、揭示探究主题: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为什么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它有什么样的韧性,又能引起我哪些幻想呢?

(二)自主感悟夹竹桃的韧性

1、请同学们快速地看看课文,找找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夹竹桃的韧性?

2、请同学们拿起笔,再细细地读读这一自然段,看看从哪些句子中能体会到夹竹桃的韧性,把它画出来。

3、同学们的反应真快,一下子都画好了,老师再给你们提个要求,因为每个同学画的句子可能不一样,你画的他没画,他画的你没画,我就要请同学们来进行一次“小老师挑战大赛”,把你画的句子解说给没画这句句子的同学听,让他听了你的解说会觉得,诶!这句话确实也能体会到它的韧性。愿意接受挑战吗?祝你们挑战成功!

[每个小学生都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都有成功的愿望,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希望能得到教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认可。这与人们追求至善至美的天性是分不开的。许多情况下,正是由于学生的争强好胜,才不断地取得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因此,教师要注意把竞争意识引进课堂,让学生在竞争中获得成功,有一种成就感。成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成功可以提高儿童的学习积极性。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因势利导,诱发学生积极动脑,拓展思维。]

4、学生准备。

5、集体交流,随机出示句子圈画,朗读表达对夹竹桃韧性的由衷赞美。板书:无……不……无不穿插理解:一嘟噜造句训练:无……不……无不

6、齐读这一自然段表达情感。

四、了解引起的幻想及其原因

1、请同学们快速地看看课文,找找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夹竹桃引起了作者的幻想?哪位同学愿意把这一自然段读一读?其他同学思考夹竹桃引起了作者哪些幻想?

2、交流板书:地图、荇藻、墨竹

3、请同学们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幻想反复地读读,在脑袋里放放电影,然后把你喜欢的原因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意义建构是学习的目的,它要靠学生自觉、主动去完成。同时我们认为,没有选择性就没有主体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的内容,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再全班进行交流。]

4、学生自读准备。

5、汇报展示朗读。引导评价:听了他的朗读,有何感受?

6、齐读介绍三种幻想:我们连起来把三种幻想介绍给客人老师听,好吗?

7、想象训练:听了你们的介绍,老师们都陶醉了,沉浸在幻想之中,觉得还不过瘾,想请你们也幻想几种,让他们过过瘾。(板书:……)[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英国诗人雪莱也说:“想象是创造力。”可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在学生领略了介绍的三种幻想后,不急于罢手,而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再说说其他的幻想,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8、作者的幻想是怎么引起的?交流句子:“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唉呀!作者的文学水平太高了,黄老师看不懂,谁愿意结合自己曾看到的这种景象来介绍介绍。(意在理解:叶影参差、花影迷离)你从中还体会到了些什么?(香)你能把它的香读出来吗?

9、让我们跟着作者,再一次到月光下的夹竹桃下,进入幻境,好吗?

五、总结

激趣引导搜集有关夹竹桃的资料1、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同学们应该完全明白作者爱夹竹桃的原因了吧?谁愿意来说说?2、其实,夹竹桃还有许多值得我们爱的原因呢!看,黄老师就找到了一些?老师还有呢,想看吗?“有志者不食喈来之食。”意思是说,有志气的人不吃别人送到嘴边的食物,想吃自己去获取。你们有志气吗?那还想看吗?那咱们比比谁搜集得多![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要努力把学生的注意力、求知欲,引向课外。]

《夹竹桃》教学设计 篇3

一、解惑。

二、悟情。

1、韧性。

2、月下迷离动人的美景让我产生各种美妙的幻想。

三、品析。

1、红白之中见真情。

2、语言的起伏变化,还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感。

3、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关键词:小学 语文

《夹竹桃》是著名学者季羡林老先生的一篇文质兼美的优秀散文,描绘了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我已三次教学这篇美文,每次都深沉地被文章陶醉。

一、解惑。

在研读课文时,我发现课文中有一些疑点,百思不得其解:

首先是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夹竹桃,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这句话中的也在行文上显得很突兀,上文并未讲过别处还有夹竹桃,这里也似乎有点承接不上;

其次,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中又有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这两个大门内的意思,到底是院子里的影壁前,还是堂屋的大门内?根据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无日不迎风吐艳可以读出,这两盆花肯定不是在室内。那这样,课文中所配的一幅图是不对的,它没有画出影壁及夹竹桃与影壁的位置。

季老1962年10月访问缅甸时,在异国他乡巧遇自小于故乡常见的夹竹桃,从而引起他无限思绪,激发了创作热情,写下这篇散文,并发表在1963年1月号的《人民文学》杂志上。原文的第二自然段是这样的:

不知道由于什么缘故,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故乡的那个城市里,几乎家家都种上几盆夹竹桃,而且都摆在大门内影壁墙下,正对着大门口。客人走进大门,扑鼻的是一阵幽香,入目的是绿蜡似的叶子和红霞或白雪似的花朵,立刻就仿佛走进自己的家门,大有宾至如归之感了。

读了这段文字,原先的那些疑惑迎刃而解。联系季老的生活经历,这篇文章描写了故乡的夹竹桃,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但同时它又是季老深深的思乡情怀的寄托,在这普通的植物身上,承载了沉甸甸的乡情。

通过阅读,同学们均能解开心中的疑窦,对作者最留恋最回忆夹竹桃的情感也能比较透彻地理解。有同学说:在作者的家乡,家家都种夹竹桃,说明人们都很喜欢这种植物;有的说:作者就像这普通的植物一样朴素,写得文章不像一个很有学问的学者,我们一读就懂。有一位来自内地的同学说,读了这篇课文,她也像回到老家的院子里,嗅到那浓浓的花香。

这样读来,文中多处的疑问都迎刃而解,从而对文章的理解就更加深刻,我似乎见到了季老那平和慈祥的面容,见到了他那守望故土的双眸。

二、悟情。

这篇文质兼美的优秀散文,通过用一年三季各色花的对比,和月光下夹竹桃的描绘,写出了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学习这篇文章,就要真正地理解季老的感情。我着重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把握夹竹桃坚韧的品性,赏析夹竹桃在月下迷离动人的美景,自觉感悟文章中蕴含的人生情怀。

1、韧性。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有的学生从在和煦的春风里,在夏日的暴雨里无日不迎风吐艳这句话感受到了夹竹桃的坚强。

有的学生从在和煦的春风里,在夏日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等语句中,读出了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还有的同学读了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感受到了夹竹桃顽强的生命力,把韧性理解为顽强的生命力。

更有学生把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的一声不响让我觉得夹竹桃是默默无闻的为人类作出贡献的,把韧性理解为默默无闻的奉献自己。

大家看到然而这个词了吗?然而表示转折,在这里表示夹竹桃与其它的花都不同,它不像百花那样争春,也不像它们那样花期短暂,所以我的理解是与众不同。

悄悄的,一声不响的,从春天一直到秋天,夹竹桃目睹了百花争艳的繁华美景,又亲见了百花的无奈凋零,它始终如一。它的坚强、它的持之以恒、它的默默无闻以及它那顽强的生命力,使我们想起了很多

2、月下迷离动人的美景让我产生各种美妙的幻想。

但是夹竹桃的妙处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月光下夹竹桃的黑影本是平淡无奇,但在作者奇妙的想像中就变得意趣盎然、令人回味了。参差的叶影、迷离的花影被想像成了地图、荇藻、墨竹,而小飞虫、小夜蛾则成了轮船、小鱼儿。多么贴切、多么新奇的想像啊。细细读来,我们不禁感受到了如水的月色、耳畔小虫的呢喃,眼前似乎浮现出夹竹桃轻轻摇曳的景象。奇妙的想像把我们带进一个富有童趣,如诗如画的境界。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纯真的童心、宁和的心境。

反复阅读课文,越读越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觉到一种别样的情绪在跳动,季老内心流淌出的似乎不仅仅是对夹竹桃的喜爱,从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 值得回忆的花、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这些语句最能体会到他对过往生活的一种深深的留恋与眷顾。

三、品析。

季老是国学大师,造诣精深的语言学家和散文家,有书坛北派泰斗之称, 其深厚的文字功底从文中可见一斑。

1、红白之中见真情。

在写盛开着的夹竹桃时,季老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夹竹桃,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我的心里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在平常人眼中,红色和白色是再普通不过的了,然而,季老却将它们写成了火与雪。火上有雪,烈焰似乎就要融化白雪;雪上有火又让人感觉了皑皑白雪上,跳动着的火焰。

2、语言的起伏变化,还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感。

在《夹竹桃》中,优越的语文条件表现在作者熟练而充分地利用汉语时空广阔的特点,走笔生花,稳步而行,不急不缓地把夹竹桃的品性、把作者自己的感觉、思想精致地传达出来。他的语文优势,是以淳朴为本的,如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我小的时候,天天都要从这下面走出走进。就像是与朋友讲述自己的记忆,更像是和邻人饭后闲谈。于淳朴之中展开了对夹竹桃的种种记忆和想象。

季羡林为了节奏和变化,还在口语般的叙述中,适当地用四字格的语词。如总之,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这不仅体现了语言的起伏变化,还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感。

适时地穿插口语,同样也使语言风趣而多变。季老写到: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嘟噜的使用,既具象又传神,和前边的量词朵比起来,又有地方个性。所有这些都增强了这篇散文的可读性。

3、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季老在文中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具体真实地地写了夹竹桃的形象。

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用了排比手法,写出了夹竹桃一年三季无日不迎风吐艳充满生机,花期长,执著,生命力顽强。

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巧妙地将花比喻成了火与雪。

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的一声不响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夹竹桃目睹了百花争艳的繁华美景,又亲见了百花的无奈凋零,它始终如一,默默无闻地绽放那顽强的生命力

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一个反问,肯定了夹竹桃的可贵。

互相对比,突出夹竹桃的特性。

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更是满院生辉。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四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则在秋风中怒放。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这节写出了春夏秋三个季节中鲜花盛开的情景。它们不是名贵的花,但是应有尽有,在各自适宜的季节里,伴随着和煦的春风、夏天的暴雨、深秋的清冷盛开。与它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夹竹桃一直在盛开着。

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的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让人感受到了夹竹桃那顽强的生命力。一声不响是夹竹桃默默无闻的为人类作出贡献的,奉献自己。

季老以优越的语文条件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一丝不苟地写出来,把《夹竹桃》种在优越的语文条件的土壤中,让《夹竹桃》绽放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里。这使得他的散文在强调同一的时代里独放异彩。

《夹竹桃》的确是一篇佳作,值得我再次学习。

《夹竹桃》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可贵”和“花影迷离”,品味课文的语言特色。

教具准备:

重点句子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有这样一种花,它的花如桃,叶如竹,因此,人们送给它这样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这就是夹竹桃。(齐读课题:夹竹桃)

二、 学习课文第四段。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还记得季羡林老先生这样说过(出示媒体):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2、为什么夹竹桃对季先生来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文中有一句话简练地告诉了我们,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把它找出来。

学生交流。(媒体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季先生爱上夹竹桃的原因有哪两个呢?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韧性 引起幻想)

对,正是这两个原因,作者爱上了夹竹桃,我们再来读一遍。

3、夹竹桃的韧性体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再找一找,看看哪一小节进行了介绍。(第四小节)

课文第四小节作者是这样说的:(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这一点韧性”指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读第四小节,找一找能够体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圈圈划划,谈谈自己的体会。

4、学生交流,谈体会。

5、因此,作者饱含深情地反问自己。齐读上面那段话。(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三、学习第三段。

1、 院子里的那些花是指哪些花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三段找一找。

学生交流(迎春花、桃花、杏花、海棠……)

2、这么多的花,可以用文中的哪个词语来形容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把它找出来。学生交流(应有尽有)

3、什么叫“应有尽有”?短短一百多个字,却写到了14种花。

4、引读:(出示图片)

①每年春天,在和煦的春风里,瞧,花开了____

②到了夏天,在盛夏的暴雨里,又有花开了____

③一到秋天,在深秋的清冷里,还有花迎风吐艳____

5、季先生院子里的花可真多呀!应有尽有。季先生小院的花不仅多,还很美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找一找描写花美的词语。

学生交流。(出示:花团锦簇、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万紫千红)

学生齐读。

小院里的花真多真美呀!读到这些词语,你还想到哪些词语或诗句呢?

媒体出示:师领学生读诗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6、 同学们,第三段写了这么多的花,这么美的句子,想不想来读一读呢?

学生齐读。

7、小院里的花这么多,这么美,看得我们都眼花缭乱了,但是这些千娇百媚的花和夹竹桃比起来,作者却更喜欢夹竹桃,为什么呢?

学生交流。

8、是啊,从春天一直到秋天,夹竹桃目睹了百花争艳的繁华,又看到了百花凋零的无奈,他们不张扬,不抢眼,而生命之歌却是那样嘹亮,多么可贵的韧性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向夹竹桃致敬!

媒体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五、学习第五段。

1、作者喜爱夹竹桃,不仅是因为它那可贵的韧性,还因为它能引起作者的许多幻想。夹竹桃能引起作者的哪些幻想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听的时候,用心感受,你的眼前出现的画面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幅?

教师范读。

学生交流。

2、寻常的花影竟能让作者联想到地图上的大洲、大海,池塘中的荇藻,风翻的墨竹,为什么作者能够幻想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读读第五段,找一找。

学生交流。

是啊!正因为叶影参差,花影迷离,作者想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月光下的夹竹桃你觉得还会像些什么呢?请你仿照文中的句式,也来插上想象的翅膀,写一段话。

出示:我幻想它是……,它居然就是……

我幻想它是……,我眼前……

我幻想它是……,我就真看到……

3、 学生交流。

教师评价。

六、总结

既不名贵,又非最艳丽,却成了最令人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这就是夹竹桃,让我们记住它奇妙有趣的花朵,记住它可贵的韧性,记住它带给我们的美好幻想,下面,让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一句话。(媒体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七、课外延伸

其实,不仅季先生喜欢夹竹桃,古时候,也有不少文人墨客喜欢夹竹桃,还写诗赞美过她呢!下面,老师把这首诗送给大家。

出示: 夹竹桃

花似红桃春犹在,

质如碧玉色常新。

不负声名桃共竹,

全凭颜色白兼红。

八、作业

1背诵课文。

2仿照课文第五段的写法,写一段幻想(如天上的云,树的影子,手映在墙上的影子等等)

《夹竹桃》教学设计 篇5

文本解读

季羡林先生的散文,清新如六月甘泉,流畅如潺潺细流,自然如皓月清风。在《夹竹桃》这篇文章中,季先生在争奇斗艳的万花丛中选择既非名贵、又不娇艳的夹竹桃作为吟咏的对象,正寄寓了他的追求和趣味。透过《夹竹桃》一文,不难看出季先生淡然的生活态度与脱俗的生活情趣,他欣赏夹竹桃在平平常常外表下的兢兢业业、顽强持久。文章以清新淡雅、朴实自然的风格将人带入美的境界。

《夹竹桃》一文,层次分明,意境美好,情趣隽永。文本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的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寄情文本,赏析感悟,去感受夹竹桃可贵的韧性,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从而进一步感受季羡林先生的情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品味、赏析语言文字,感受夹竹桃可贵的韧性以及给人带来的幻想,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从字里行间感受夹竹桃的特点,以及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画面激趣,揭示课题

1.课件展示夹竹桃图片,说说自己观察后的感受。

2.夹竹桃因为叶片像竹,花朵如桃,因此有了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写下一篇优美的文章——《夹竹桃》。

3.揭示课题,弄清“夹”的意思和读音。

设计意图:由于大部分学生对夹竹桃没有感性的认识,利用媒体直接呈现夹竹桃的形象,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而且利于学生首先从直观上把握夹竹桃的样子,为学文服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

2.听了朗读,你对夹竹桃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美文需要诵读,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情境,不仅能让文本语言第一时间浸润学生心灵,还让学生对文本有了一次整体感知的机会。

三、再读课文,交流感受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

2.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3.联系课文内容,交流学习字词。

(1)出示一组花名,朗读花名,谈感受:

迎春花桃花海棠榆叶梅丁香凤仙花石竹花

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夜来香玉簪花菊花

师:这些花很美,给人眼花缭乱之感,在大自然的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

(2)出示一句话: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来说,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师:三个“最”字让你感受到什么?(感受到夹竹桃的朴实,作者开篇直抒胸臆,表达出对夹竹桃的情有独钟。)

设计意图:让“夹竹桃”在令人目不暇接的繁花中间亮相出场,给学生形成视觉、情感上的强烈冲撞,能有效地激起学生走近夹竹桃、了解夹竹桃的阅读期待。

四、品读片段,感知形象

1.默读描写夹竹桃样子的段落。

2.画出描写夹竹桃花的语句,交流读后的感受。

3.闭上眼睛,想象“火上有雪,雪上有火”的情景,感受夹竹桃花的奇妙、有趣。

4.课件再现夹竹桃图片,欣赏画面,朗读片段。

设计意图:用语言文字先在学生心中画出“夹竹桃”的形象,再用图片加深“夹竹桃”的印象,在品析、欣赏、玩味的过程中,“夹竹桃”的形象开始根植于学生的内心。

五、出示词句,指导书写(略)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我们走进了季羡林先生笔下的夹竹桃的世界,了解到在季先生的心中,始终蓬蓬勃勃、泼泼洒洒地盛开着两盆夹竹桃,是什么原因令季先生对它们情有独钟呢?

2.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走近这两株花,感受它的韧性以及给我们带来的幻想。

设计意图:“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抓住文本“关键处”设疑,可以把学生引入学习情境。

二、潜心品读,感受韧性

1.怎样认识“韧性”这样的字眼?

2.哪一小节写了夹竹桃的韧性?划出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语句。

3.自由读,交流:哪些词句打动自己,从中体会到什么?

(预设一:“悄悄”、“一声不响”——夹竹桃生命最灿烂的时刻,却悄悄地不声不响地开放,多么朴实谦逊啊!)

(预设二:“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这是美的接力,生命的接力。夹竹桃没有衰败,只有烂漫,她用美丽延续着美丽,生生不息,多么蓬勃的生命力啊!)

4.朗读,初步感受夹竹桃虽不张扬却生生不息的特点。

5.创设语境,反复诵读,深入感受夹竹桃的韧性。

(1)哪些词语写出了夹竹桃花期之长?

(2)夹竹桃花期之长用了三个短语来表现——“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读书时,我们要将短句读长,将短语的内涵读丰富,展开想象体会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教师引读:

在和煦的春风里,生命萌发,万物生长,快瞧,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

在盛夏的暴雨里,花自飘零水自流,可是,你不曾想到,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

在深秋的清冷里,飒飒西风满院栽,令人惊叹的是,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

6.小结:许多花只美丽一季,惟有夹竹桃却始终如一,从春到秋,一直默默地、毫不倦怠地开放,生命之歌如此嘹亮,不能不令人赞叹。

7.学生练习背诵片段。

设计意图:紧扣“韧性”这一中心字眼,通过让学生默读、划重点词句、品析语言文字、感情朗读、背诵等环节,充分感受夹竹桃韧性的可贵。学生反复诵读夹竹桃默默开放、生生不息的语句,在对语言文字的涵泳、品味中,学生既感悟到夹竹桃可贵的品性,又体会到语言文字的丰富与美妙,从而增加积累,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受到了人文的熏陶。

三、自主交流,丰富想象

1.月光下的夹竹桃是怎样的迷人而富有诗意?

2.自主阅读课文。

3.交流:皎月当空,银辉倾泻,站在夹竹桃的下面,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看到了——花朵模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

闻到了——浓浓烈烈,花香袭人,“花气袭人浑欲醉”。共3页,当前第2页123

想到了——花影奇妙,像一幅地图,像水中的荇藻,像一幅墨竹……)

4.一学生配乐朗读作者幻想的语句,其余同学闭上眼睛想象。感受作者想象的丰富,花影的美妙。

5.月光给夹竹桃镀上了朦胧的色彩,作者奇妙的幻想给了夹竹桃灵动的、诗意的韵味,美哉,夹竹桃!不能不爱,夹竹桃!

6.感情朗读、背诵片断。

设计意图:教学“幻想”这一片段时,让学生在触摸语言文字后,展开想象,调动学生丰富的阅读体验去看、听、闻、想,把课堂变成一个个性的、灵动的、诗意的空间。

四、 总结升华,体会写法

1.课文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哪些词语写出了每个季节群芳争艳的情景?

2.出示四字词语:

花团锦簇满院生辉

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熏透庭院迎风怒放

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读着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这些花或以色彩争春,或以芳香诱人,花开花落,给主人带来了快乐,然而这段内容与夹竹桃没有关联,为什么作者却花费这么多的笔墨?

(醉翁之意不在酒,这样写是为了对比衬托夹竹桃的可贵的品质。)

4.总结。

正因为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如此喜爱,对夹竹桃有如此独特的感受,所以他被人们称为“夹竹桃知己”。季羡林在《夹竹桃》原文中写道:好多好多()年,我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面走出走进。最初我的个儿矮,必须仰头才能看到花朵。后来,我逐渐长高了,夹竹桃在我眼中也就逐渐矮了起来,等到我眼睛平视就可以看到花的时候,我离开了家。过了许多年,走过许多地方,我依然不能忘怀那两盆夹竹桃。

设计意图:对作者花费笔墨描写其他花用意的揣摩,对比衬托写法的渗透,作者原文的介绍,这些环节的设计,符合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特点,更符合语文学科的性质定位。因此,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有所得,有所悟,提高语文能力。

《夹竹桃》教学设计 篇6

教材分析:

《夹竹桃》是苏教版第十一册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比衬的手法,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的有趣动人,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会用“无……不……”和“无不”等词语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一种花,她静静地、默默地绽放,开得泼泼洒洒,充满无限生机。它就是夹竹桃。(出示夹竹桃图片)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

二、我们都惊叹于它的美丽,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家也种着两盆夹竹桃,一盆红色,一盆白色,它们在眼里是怎样的景象呢?看课文插图,复习第二自然段,相机板书:景象奇趣。

这位语言学家对这两盆夹竹桃有着怎样的感情呢?快速浏览课文。

交流,相机示句: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请大家轻声读读这两个自然段,能从中读出问题来吗?

(学生自读、思考后发言)“这样的韧性”——是指怎样的韧性?第一自然段说“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为什么是作者最留恋的花?第六自然段说“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为什么夹竹桃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有哪些幻想呢?我的问题是:“我爱上了夹竹桃”——“我”为什么爱夹竹桃?“我”爱夹竹桃的什么呢?

师:你们边读课文边思考,所以能从课文中读出问题来。那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读书!读课文!)

师:好啊!就请大家认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内容,读读书、划句圈词,相信你一定能悟出问题的答案来的。(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自行读书,研究问题,个个认真投入,相互之间讨论热烈,学习的兴致很高。)

三、品读课文:

(一) 韧性

问:课文哪句话提到了夹竹桃的“韧性”?

1、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提到“韧性”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不屈不挠、顽强不屈、能屈能伸……)

2、(出示第四自然段)轻声朗读第四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再读读画的句子,细细品味,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在旁边。

3、先别急着告诉大家,先与同桌交流交流,看谁体会得深。

4、集体交流。

A第一句: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了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1)谈体会。(默默绽放,一点儿也不张扬,常开不败。)

(相机问:这是一种怎么样的精神?前仆后继的精神。)

(2)指导朗读

B第二句:“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1)谈体会。

(2)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边读边想象句子里写到的几个情景。

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情景?

(相机问:这是一种怎么样的精神?(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始终如一)

(春天的和风里,它在烂漫的花丛中笑;夏季的暴雨里,它仍然笑意盈盈;秋天的清冷里,它送走了谢幕的花儿们,这不正体现它难能可贵的韧性吗?)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大家喜欢夹竹桃吗?那就再好好读读这个句子。(读出它可贵的韧性,读出你对它的赞美之情。)。

C第三句:“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1)谈体会。(夹竹桃花期长,别的花无法与之相比,一年四季开花长达三季,一年365天开花将近300天。)

相机理解“奉陪”,与“陪伴”作比较。夹竹桃奉陪了哪些花?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D相机辨析“无……不”与“无不”的异同,分别造句。

小结:夹竹桃花期长,生命力顽强,充满生机。不论是气候的变化,还是季节的更替,夹竹桃始终如一,迎风吐艳。齐读三个句子。

5、示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这是一句反问句,意思是——(改成陈述句)

6、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更强调了夹竹桃韧性的可贵。院子里其它的花又如何呢?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读了这段,你觉得作者的小院可以用哪些此词儿来形容?

多么迷人的小院啊,每年春天……到了夏天……一到秋天……

7、可他为何单单钟情那一声不响、悄然开放的夹竹桃呢?他将小院的花写得如此美,这样写用意是什么?(衬托夹竹桃的韧性。一年三季,小院虽万紫千红,却常常花开花落。从迎春花,到桃花……每种花儿都是匆匆过客,登台亮相没多久,就谢幕了。一茬又一茬,从春天到秋天,这个小院不知换了多少新面孔。然而……(齐读第四自然段)

(二) 幻想

1、过渡: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就像一剂催化剂,引发了作者许多幻想。刚才哪些同学对这个内容进行研究学习的?你研究了哪个问题?

(1)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2)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我”哪些幻想?

2、讨论问题一

(1)相机示句:“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他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

(2)这是怎样一种景象呢?再次轻轻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想像当时的情景?这么美的意境,老师也忍不住要读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播放音乐)

范读。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请用朗读将我们领入情境中去。自练——指名读——齐读。

3、讨论问题二

过渡:朦胧的月色下,夹竹桃花影迷离,叶影参差,浓浓烈烈的花香毫不含糊地袭来,作者顿时恍惚了,产生了许多的幻想。作者把夹竹桃幻想成哪些东西呢?哪些同学研究了这个问题。

(1) 交流。(地图、荇藻、墨竹)

(2)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有感情地朗读。

(3)指名读。(多指名读)

相机示句:“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一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4)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美妙的幻想中。配乐齐读。

(5)走进作者美妙幻想的同学请举手,老师要考考你。

(6)完成填空:

我幻想它是地图……碰巧……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夜蛾……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微风……

自练——指名——齐读

(7)大家有没有发现,作者的三次幻想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先是动态描写,再是静态描写)

(8)看来同学们已走进了作者的心里,也和作者一样深深地爱上了夹竹。现在我们放佛也来到了夹竹桃边,淡淡的月光,疏疏密密地漏过茂盛的枝叶,把梦幻般的阴影洒落到柔软的地面上,掠过的丝丝轻风,使得这带点神秘的影子微微地晃动,还不时送来阵阵花香。迷人的月色,婆娑的树影,浓浓的花香,阵阵的清风,把我们带进了一个那样令人陶醉的世界。让我们也插上想象的翅膀,去展开美妙的幻想吧!把它写在书上。

四人小组交流,推荐集体交流。

四、总结:

既不名贵,又非最艳丽的夹竹桃,因为它有——,它能——所以成了最令人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让作者和我们深深爱上了它。让我们记住它可贵的韧性,记住它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幻想。

五、

板书:

景象奇趣

夹竹桃 可贵的韧性 最值得留恋回忆

爱 引起许多幻想

五、作业

1、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2、你最喜欢哪种植物?请仿照课文的写法赞美一种你喜欢的植物。

《夹竹桃》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文本感受夹竹桃的韧性,体会作者喜爱夹竹桃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1、有一种植物,它既不高贵的,也不是最美丽的,它却有一个诗意的名字——夹竹桃。

2、见过夹竹桃吗?(见过夹竹桃的同学一般来说较少)

(出示图)

3、那位同学,借助课前的预习来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夹竹桃?(指名简单介绍)

师总结:夹竹桃是一种常绿灌木,叶片像竹,花像桃,所以人们给他起了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夹竹桃。

4、同学们,夹竹桃是一种极其普通的植物,但在“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的笔下,却有着别样的一番情趣。今天我们就跟随着季老先生一起走进他心中的夹竹桃。(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季先生笔下的夹竹桃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把课文打开,默读课文。将你看到的夹竹桃用笔画下来。(生默读圈画。)

2、交流。(板书:美妙、有趣

一声不响,迎风吐艳

花影迷离)

3、出示词语,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些词。(指名读词。)

三、感受色美

1、在作者的眼中,夹竹桃是奇妙的。同学们,文章哪一节写出了夹竹桃的奇妙?

2、出示第二节,读了这一段,你的脑海中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这画面给你怎么样的感觉?

4、这么奇妙、有趣的景象真让人喜爱,谁用你的朗读将这美妙的画面表现出来?(指名、齐读。)

四、细品“韧性”

同学们,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让我们走进一墙之隔的大门内,欣赏那一声不响、迎风吐艳的夹竹桃。请同学们翻到课文第四节,用你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夹竹桃的与众不同。(可以读一读、圈画圈画、做做批注、也可以同桌小声交流)

生自读感悟

【一品韧性】

1、好!同学们,我们交流一下。哪些地方你感受最深?

A『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一声不响:夹竹桃就是那样地默默无闻。

又开出一朵,又长出一嘟噜:默默无闻的夹竹桃一年三季没有衰败的时候,总是连续不断地竞相开放着。

B『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谈谈你的感受

无日不:每日这是一个双重否定。

既然每天就是“无日不”那我们干脆就把“无日不”换成“每日”,你们觉得好吗?

无日不,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谁来将这强烈的语气读出来。(指名)

同学们,(点红: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气候,不管怎样的环境,夹竹桃始终如一。

同学们,我们的身边有哪些像夹竹桃一样始终如一、坚持不懈的人或物?请你仿照课文用“无日不”说句话。

C『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一直、一直、无不:开花时间长。(板书:常开不败)

同学们,从春天一直到秋天,陪伴夹竹桃开放的都有哪些花?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三节。(出示)

老师想请三个女生分季节读。(指名)其他同学边听边想,通过她们地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场景?

看到了许多的花,有多少种花?(很多)多到了什么程度?文中有个词语叫——应有尽有。

花很美。

3、多美的庭院,让我们美美地把这一段读一读。(指名)

4、同学们,作者写庭院中这么多美丽的花,他的目的是什么?(衬托)

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节

同学们,读到这儿,你觉得夹竹桃的韧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总结:同学们,尽管庭院中的花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然而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一声不响,无日不迎风吐艳,一年三季,常开不败。多么有韧性的花。(板书:韧性)难怪作者那样喜欢它

如此有韧性,难怪作者那么喜欢它(出示:『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二品韧性】

1、同学们,其实季羡林先生如此喜爱夹竹桃的韧性还有另外的一个原因,下面就让我们进一步去了解一下季羡林先生。同学们课前也一定搜集了许多关于季羡林先生的资料,哪位同学来交流交流。(指名交流)

2、是介绍季羡林人生的艰苦历程。

3、同学们,正是这夹竹桃般坚忍的品质支撑着季羡林老人一步步地走向成功。从这平凡的夹竹桃身上,季先生仿佛看到了他自己的影子。

4、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5、想到自己坎坷的经历,看着这坚韧的夹竹桃,季羡林先生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读:『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三品“韧性”】

1.同学们,此时此刻,对于“韧性”这个词,你的心中一定有你自己的理解了,请你用一个词,一句话或一首诗,将你心中的“韧性”表达出来好吗?

2.交流。

五、总结

同学们,夹竹桃美妙之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

六、作业

背诵课文第四节。

备课资料

《夹竹桃》教学设计 篇8

教育目标:

1、 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借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3、 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写好写植物类的作文。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重难点:

1、 凭借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一、导入:

1、请看,这就是上堂课我们已经认识的一种奇妙有趣的植物。(指黑板)

2、引读,为什么?(因为作者喜欢夹竹桃的韧性和带来的幻想)

(板书:韧性、幻想)

3、这堂课就让我们走进夹竹桃,来细细地感受它的韧性,同时领略它带来的幻想,好吗?

二、教学三四自然段:

1、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看看哪个自然段是直接写夹竹桃的韧性的?(4)

2、 大家仔细读一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可以圈圈、画画、写写。

3、 把你知道的说给你同桌听听,不懂的商量商量。

4、 交流:

我知道了这段主要讲夹竹桃的韧性难能可贵。(你知道了它的段意)(板书:难能可贵/十分可贵)

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它的韧性呢?注意: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字词

(1)、我是从“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看出夹竹桃开花时间很长,一直开一直长,很有韧性。(那你能把它的韧性读出来吗?)(请女同学来朗读。)(2)、我是从“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无日不迎风吐艳”看出来夹竹桃从春天到秋天没有一天不开放的,开花时间很长,不会因为季节、气候的变化而改变,十分有韧性。(练、点、齐)

(3)、我是从“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不论什么花开,夹竹桃都无不奉陪。”同样也可以看出夹竹桃花期很长有韧性,而且不会因为季节、气候的变化而改变。(你能把理解的通过朗读体现出来吗?)(男同学读)

5、 学到这我们对夹竹桃的认识更深刻了,你能用自己的话,夸夸夹竹桃(从春到秋你都自始至终、始终如一;从你的花期,我看出了你坚韧的品质,那种韧性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你的韧性是非常可贵的。)

6、 大家赞得真好,我们一起来赞一赞吧。

7、 真棒,把夹竹桃赞的美滋滋的。

8、 和那些花比起来,“那些花”指哪些呢?它们留给你的印象又是什么呢?

浏览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两个问题。

9、 交流(各种花)印象是春天花团锦簇;夏天满院生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秋天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10、 作者家院子里的花开得这么美,作者为什么只对夹竹桃情有独衷呢?(因为其它的花只开一个季节,而夹竹桃三季都开,夹竹桃的韧性是其它花所没有的。)

11、 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来感受夹竹桃的韧性。朗读3、4自然段。

过渡:夹竹桃的韧性是难能可贵的,让我们大家都爱上了它,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远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再接着去领略她月下扑朔迷离的风姿吧!

三、教学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

(1)、我知道了这段主要写了夜晚夹竹桃很美和引起作者的许多幻想。

3、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美?

(1)你站在-------许多幻想

谁来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的?字词

(2)“模糊”花朵美 ;“毫不含糊”“浓浓烈烈” 香气美;“叶影参差”、“花影迷离” 影子美;

谁来说说“叶影参差”、“花影迷离”是什么样子的?

(3)模糊、给人一种若隐若现的感觉。

就请你把理解的读出来?(点、齐)

4、“叶影参差”、“花影迷离”的夹竹桃带给我们无穷无尽地想象,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课件,音乐长些)

5教师独白:

现在我们来到了夹竹桃边, 淡淡的月光,疏疏密密地漏过茂盛的枝叶,把梦幻般的阴影洒落到柔软的地面上,掠过的丝丝轻风,使得这带点神秘的影子微微地晃动,还不时送来,在浓密枝叶间流淌的阵阵花香,迷人的月色,婆娑的树影,浓浓的花香,阵阵地清风,把我带进了一个那样令人陶醉的,不断产生幻想的,奇特美妙的世界。6、 请你插上想象的翅膀,说说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发散)

7、 大家的想象真丰富,那作者又幻想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把心放进去,默读那些幻想的句子。你觉得作者的幻想怎么样?(板书:奇特美妙)

8、 妙在哪?

9、 交流:(想到的很妙,我自己没想到)

(1)、我好像看见了地图,上面有七大州,四大洋,小虫子好像海轮。精妙。

(2)、我好像看到了池塘,树影是塘中荇藻,飞蛾是塘中游鱼。很美妙。

(3)、我好像看到了一幅水墨画,而且是随风而动的画。随风而动的画,很奇妙。

10大家说得真妙,但你能把这奇妙的幻想通过声情并貌地朗读体现出来(练、点、愿)

11光下的夹竹桃香气袭人,叶影参差,花影迷离,作者充分地发挥想象,让我们领略到了无限的秒处,就让我们再一次美美的读一读,老师为大家配上音乐。

12这样的(引读)(板书:爱上)

13、 现在,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

小结:作者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夹竹桃的韧性及它带来的无限幻想。让我们再一次来赞美它吧。读最后一节。

14、夹竹桃的韧性是如此可贵,带给我们的幻想是如此奇特,要是我们能永远的留在脑海中那该多好呀,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句句子记下来。(比背)

总结:同学们,如果有一天有人问起你最喜欢的植物是什么,我希望它的韧性,它今天带给你的幻想,能在你的脑海中占有一席之地,让我们一起记住它的名字,(《夹竹桃》)。

作业:摘录优美词句、利用这些优美词句介绍一种你喜欢的植物。

韧性:难能可贵

《夹竹桃》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夹竹桃》教学设计。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学习作者对比,联想的写作方法。

4、学习用:"无…不…无不…"造句。

教学重点:

感悟夹竹桃花期和花影所呈现出的可贵韧性和奇幻动人。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文本对比、映衬手法的作用,从中感悟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教学准备:

夹竹桃图片,以及相关语段的幻灯片。

教学程序:

一、导入

罗丹有句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在我们生活中,每一种植物都有可能是一幅画,请看大屏幕。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花的叶,花朵都有哪些特点?人们把这种花起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夹竹桃"。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欣赏当代教育家季羡林课写的一篇有关夹竹桃的文章。板书题目。齐读课题。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写夹竹桃?

二、通览全文,抓住主旨

1、作者为什么写夹竹桃?(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它对我来说,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2、作者是怎样爱上夹竹桃的呢?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吗?

"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出示并组织读该句,从中提挈出关键词、灵魂词--"爱",板书。作者爱夹竹桃的什么呢?板书。

三、品读课文

(一)韧性

1、课文哪一自然段直接描写了夹竹桃的韧性?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哪儿让你感受最深?细细地品味,在书旁做一做简单的批注。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提到"韧性"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不屈不挠、顽强不屈、能屈能伸…)那么夹竹桃的韧性又体现在哪呢?学生自己朗读体会

4、同学们,我们交流一下,教案《《夹竹桃》教学设计》。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

(1)"一朵花败了,又开了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夹竹桃默默绽放,常年不败,不张扬。):

过渡:默默无闻的夹竹桃总是连续不断地竞相开放着。能通过你的朗读来体现吗?指名读

一朵接一朵,一茬接一茬,从不间隙,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韧性。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A、谈谈你的感受(夹竹桃生命力顽强,一年三季充满生机,花期长。)

B、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吗?

C、"无。不"能不能换一种说法呢?(每日都)比较句子,体会双重否定的作用

用"无…不"造句。(无时不、无人不、无法不)

(3)"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A、谈谈你的感受,一直、一直、无不:开花时间长。这是别的花无法与之相比的。

B、换一种说法。造句。

C、指名读句子

5、小结:不论天气变化,还是季节更替,夹竹桃依旧迎风吐艳。它们不张扬,不倦怠,不抢眼,而生命之歌却是那样嘹亮,这是多么可贵的韧性呀!齐读第四自然段。

6、是啊,"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反问句改陈述句)

7、院子里其它的花又如何呢?请三人分角色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通过她们地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场景?

(1)多美的庭院,让我们美美地把这一段读一读。(齐读)

(2)对比朗读:春天,迎春花…夹竹桃…夏天,更是满院生辉…夹竹桃…秋天,玉簪花…夹竹桃…一年三季,虽万紫千红,却又花开花落。唯有夹竹桃,在和煦…

8、是啊,夹竹桃不仅花期长,而且生命力强。它不与其它花争芳吐艳,而是默默地开放。同学们是不是已经喜欢上了夹竹桃呢?让我们再来看季老先生喜欢夹竹桃的另一个原因吧。

(二)幻想

1、过渡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就像一剂催化剂,引发了我许多幻想。

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说一说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引起了作者产生哪些幻想,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种幻想去读一读。

2、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①指名回答。

②谁能用朗读将我们领入情境中去。

3、如此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如此精妙绝伦、生动有趣的幻想,确实令人着迷,作者又是如何将它们写得这么美的呢?(体会排比句的运用)

4、如此花影还能让人产生哪些幻想呢?现在,让我们在音乐的引领下也写一写自己独特的想象。学生配乐想象,书写。

5、通过大家的幻想,这婆娑的花影越发的令人神往。

这样的夜晚,这样的花香,你站在它下面,早已醉倒在这花香中了,让我们带着这份沉醉,把心中的感觉美美地读出来。

配乐朗读月光下的夹竹桃

三、总结全文

夹竹桃平凡,却具有顽强而持久的韧性;夹竹桃默默无闻,毫不张扬,却始终如一,却持之以恒,这就是作者眼中的夹竹桃,老师和大家也对夹竹桃有了敬意之感。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这种情感吧。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引读)我爱上了夹竹桃。

四、课堂延伸,拓展阅读

(一)在总结课文的基础上,补充了解下列内容:

不仅季羡林喜欢夹竹桃,古代也有许多文人墨客有对夹竹桃的描述。出示:诗句

(二)布置课外阅读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集《二月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