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设计 >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案设计(最新8篇)正文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案设计(最新8篇)》

时间: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这次为您整理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案设计(最新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案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设计朗读形式等方法,感受樟树的“蓬蓬勃勃”的特点和“香气拒虫”的可贵之处。

3、通过体会宋庆龄对樟树的不舍之情和补充阅读宋庆龄的相关资料,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感受宋庆龄的坚强不屈和一身正气。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抓关键词句,理解樟树的外形特点及可贵品质

教学难点:

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感受宋庆龄的坚强不屈和一身正气。

教学准备:

纪录片、多媒体课件

一、课前热身,板书课题

(课前就开始播放歌曲,烘托气氛,为学习作铺垫)(出示课件一)

同学们,我们刚才一起聆听了一首歌,歌中所赞颂的主人公是谁?(板书:宋庆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继续学习与她有关的一篇课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1—3自然段。

1、通过前面的学习,你了解宋庆龄吗?(板书:宋庆龄)(学生简介,师补充介绍)她曾是我国副主席、名誉主席,是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2、那她的故居是什么样呢?我们来看——(课件出示2)

3、宋庆龄奶奶就在这里生活、工作,可周总理却觉得房子小了点儿,为了让她过得更舒适一些,劝她搬家,她同意了吗?(没有)她不搬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1——3自然段,告诉老师。

(1)生读课文,交流汇报,师小结。(出示课件3: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2)这是两棵什么树?(板书:樟树)

(3)指导读这句话。(注意“舍不得”)

4、此时,我们心中不免有疑问了——为什么她舍不得这两棵樟树?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呢?

三、扣“蓬蓬勃勃”,理解课文第4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看看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课件4出示第4自然段,生读)

2、樟树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生说)这段中哪一个词语最能体现樟树的外形特点。(板书:蓬蓬勃勃)

3、“蓬蓬勃勃”是什么意思?(生命力非常强,长得很茂盛。)

4、同学们,想不想看看这蓬蓬勃勃的樟树?(课件出示5樟树图片,师配乐朗诵)

5、樟树是那样蓬蓬勃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难怪周总理劝她搬家时,她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齐读)

6、现在我们知道了宋庆龄奶奶舍不得樟树的一个原因了,那是因为——樟树长得蓬蓬勃勃(指板书说)

四、学习樟树品质美。(课文第五自然段)

过渡:充满生机,蓬蓬勃勃的樟树让宋庆龄奶奶舍不得,那这两棵樟树还有什么地方让宋庆龄奶奶舍不得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看看能不能找到原因。

1、生汇报,师出示课件。(板书:香气)

2、樟树的香气有什么特点?

(1)本身:说明这种香气是——与生俱来的,长在骨子里的。

(2)永久保持:到底久到什么程度?即使仍然只要就

(3)拒虫:从哪里看出来的?(只要……就……)(板书:拒虫)

(4)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樟树香气不仅拒虫,还护物。(板书:护物)

3、小结:樟树的香气与生俱来的,既能够永久保持,更重要的是可以拒虫护物,这就是樟树的——可贵之处。

4、指导朗读。(指读,齐读)

5、大家发现这一段除了写樟树之外,还写了什么树?(描写石榴树的部分)指一生读出来。

6、为何写樟树还要写石榴树?(反衬。用石榴树容易招虫反衬樟树拒虫,突出樟树香气永存,拒虫的可贵之处。)

7、樟树真是——齐读: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香气在人间。

8、所以,宋庆龄说,引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9、同学们,现在我们知道了宋庆龄奶奶舍不得樟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生说)师小结:是啊,宋庆龄奶奶舍不得两棵樟树,不仅是因为它的蓬蓬勃勃,更因为樟树香气永存,可以拒虫护物,品质可贵。

五、读课文,学习人物形象。(第六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面对这样的两棵樟树,宋庆龄奶奶自然不愿搬家了。可是——我们来看文章第六自然段(出示)人们为什么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而且要作为永久的纪念呢?

1、生试说原因。

2、说得不错,同学们,我们来看这样一些资料,认真读一读,你就会知道人们为什么对这两棵樟树这么感兴趣。

3、出示资料一、二,学生阅读,想樟树与宋庆龄之间的联系,感受她樟树品格的一方面——坚强不屈,一身正气,令敌人敬畏。(板书:拒敌)

4、出示资料三,深切感受她樟树品格的另一方面——护民。

5、樟树香气拒虫护物,宋庆龄正气拒敌护民,同学们,现在知道人们为什么总爱在樟树前留影了吧!(师边引说,边完成板书)难怪参观过宋庆龄故居的人都说:“树如其人,人如其树。”(板书)

6、所以——(课件出示第6自然段,齐读)

六、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同学们,这篇课文是在写树吗?是在写——(宋庆龄)这是借着樟树来写宋庆龄,这种方法叫做“借物喻人”(板书)

2、揭示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和陈毅的《咏松》,领悟“借物喻人”的写法。

作业:

1、阅读推荐篇目。

2、学完课文,面对宋庆龄故居,面对故居的两棵樟树,你又想说些什么呢?请以《_____,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案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简介宋庆龄生平。

2、板书课题: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文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作业

1、读生字表中的字。

2、分段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情境渲染,切题导入。

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两棵树。

出示:这是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这是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

2、这是上海宋庆龄故居里的两棵樟树,当周恩来劝宋庆龄同志搬家时。宋庆龄不肯,因为她——“舍不得这两棵树。”(出示: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3、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宋庆龄非常喜爱这两棵樟树)你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到的?(红笔标注“舍不得”)指导朗读

4、那么这究竟是两棵什么样的樟树呢,宋庆龄会如此的喜爱?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一读,感受樟树外形美

1、是怎样的两棵樟树,让宋庆龄如此的不舍呢?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这两棵樟树。

2、出示第四自然段,学生自由读,找出一个最能反映樟树生长特点的词语。屏示第4小节。

(读后交流)“蓬蓬勃勃”

(屏示:这是蓬蓬勃勃的两棵樟树。)

(板书:蓬蓬勃勃)

什么叫蓬蓬勃勃啊?

理解意思:生命力非常强、长得很茂盛、很繁荣、很旺盛的意。

这段话中哪些地方反映樟树的蓬蓬勃勃呢?让我们再读课文(读后组织交流)

A从“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这一句看出樟树的蓬蓬勃勃。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枝繁叶茂”。)

(从“枝干不仅伸向四面八方,而且伸得远远的”这一句,可以看出枝干多,而且长得粗壮。)

师:你能读一读这个句子吗?(指名读、齐读)

B“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这一句中,“稠密”是说叶子又多又密,“绿

得发亮”,说明叶子长得好,只有叶子长得好,才能发亮。

师:多美的树叶。女生一起把它的美读出来。

女生深情朗读: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

C“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

勃”中的“四季常青”这一个词看出樟树的生命力非常强。

师: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还有哪个关联词也说明它生命力顽强呢?(“无论……总是……”)

师引读:是啊,无论,它们总是。

多么顽强的两棵樟树呀,它还会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条件下总是那么

蓬蓬勃勃呢?让我们想象一下,同桌交流彼此的看法。

出示句式:

无论,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学生练说。

多么顽强的生命力,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齐读第4小节)

如此蓬蓬勃勃的樟树,难怪宋庆龄这样的舍不得它。

三、比一比,品味樟树内在美

1、这两棵樟树除了长得的蓬蓬勃勃外,还有什么特点?

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在这一段中找找答案

(这樟树还具有可贵之处。)

你能说说樟树的可贵之处在哪里?

(屏示:这是具有拒虫香气且永久保持的两棵樟树。)

(板书:拒虫香气,永久保持)

②这种拒虫的香气可以永久保持,到底久到什么程度?

(即使……也……)

(只要……就……)

师引读:(师)这木质存在一年,(生)虫类就怕它一年。

(师)这木质存在十年,(生)虫类就怕它十年。

(师)这木质存在一百年,(生)虫类就怕它一百年。

师:这个香味保持得也算够久的了!

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展现出,这是樟树独有的品格的呢?

(与其他树木比较)

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怪不得宋庆龄那么不舍得它们。

4、文章读到这里,我们了解了

屏示:这是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这是蓬蓬勃勃的两棵樟树。

这是蓬蓬勃勃、具有拒虫香气且永久保持的两棵樟树。

师:这还是——

这是宋庆龄故居里蓬蓬勃勃、具有拒虫香气且永久保持的两棵樟树。

四、品一品,感悟人树相同处

1、、宋庆龄的故居有很多东西,为什么作者只写了这两棵樟树呢?宋庆龄跟这两棵樟树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或是说,宋庆龄根这两棵樟树有什么共通之处呢?

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关于宋庆龄的小知识和故事(抽屉中取出)

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同桌可以讨论讨论

你读懂宋庆龄和樟树究竟有哪些共通之处了吗?

学生说说,宋庆龄与樟树的关系。

老师还为同学们搜集到一些外国友人对宋庆龄的评价(课件出示)学生自读

师:这就是宋庆龄!

她的声名,不仅在中国地大地上传播,而且香飘过洋,她的品德像樟树一样飘洒着永远的芳香!

(出示:她的美德就像樟树一样四季常青,芳香四溢,播洒在人们的心间!)

齐读。

2、透过这两棵樟树,人们仿佛就看到——宋庆龄

当我来到宋庆龄的故居,站在这两棵樟树下,我。

写话,指名读。

3、这两棵樟树与宋庆龄一同度过春夏秋冬,一起走过风风雨雨。这不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樟树的高贵品质和宋庆龄的崇高人格融为了一体。正如在人们的心目中,化身红烛的老师,化身青松的陈毅爷爷,这樟树就是宋庆龄的化身,在它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宋庆龄的影子。作者写樟树,其实就是在写宋庆龄;作者赞美樟树,其实就是为了赞美宋庆龄。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借物喻人”(板书)。

五、课外拓展

中国福利会还在1985年设立的`全国性专项奖——宋庆龄樟树奖,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六、作业:

搜集一些有关宋庆龄的故事,深入地了解她身上所体现的那种樟树精神。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案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第四自然段。

2.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

3. 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4. 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和领悟课文内容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樟树可贵之处和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生齐读课题)。[已板书课题,点击幻灯⑴:课文封面图]

2.从课题看,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生答,师在“樟树”一词下加)。

3.那樟树和故居的主人——宋庆龄(在人名下方加曲线)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来到故居,走近樟树看一看吧。

二、重点学文第4—5自然段(探究樟树的外形、特点)

1.[点击幻灯⑵:樟树图]你能用什么词来描述这棵樟树吗?(指名交流)

2.作者是怎样具体写樟树的呢?(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3.读后交流:[点击幻灯⑶:第四段文字]

⑴指名读。

⑵找一找哪个词最能表现樟树的特点?(生交流后点击“蓬蓬勃勃”)

⑶指名读好这个词,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4.你从哪里感受到樟树是蓬蓬勃勃的呢?(生自读圈点,再抓关键字词说体会,相机指导朗读。)

5.一年四季,樟树要经历多少风风雨雨,经受自然界的多少磨难呀!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赞美一下樟树吗?

仿造说句[点击幻灯⑷:无论是________还是_________,樟树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6. 多么顽强,充满生命力的樟树!想让樟树的形象永远记在脑海中吗?(指导背诵第四段)

[点击幻灯⑸:填空式文字,指名学生试着口头填完整。

点击幻灯⑹:显示樟树图,要求学生看图背诵第四段,再指名配乐背诵。]

7.过渡:樟树不仅蓬蓬勃勃,显示了它的外形美,课文还写了它具有——(学生接说,师板书:可贵之处)。请同桌一起读第五自然段,找出写樟树可贵之处的语句,加上()。

8. 读后交流:樟树的可贵在哪里?[生交流后,点击幻灯⑺“而樟树本身……就在这里。”]

9.从哪里具体看出“樟树的香气能永久保持”?(点击显示“即使……仍然……”,“只要……就……”的句式,指名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10.教师引读“可贵之处”的语句,提示关键字词读重音。

11.既然主要写樟树有香气,能拒虫,为什么还要写别的树木?(指读“别的树木……寄生在树上。”)

12.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为什么要写别的树木?

13.探究樟树的可贵之处和故居的主人宋庆龄有什么联系呢?

⑴[点击幻灯⑻:宋庆龄像和有关事例介绍]看图,说说宋庆龄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如美丽、高贵、典雅等)

(2)再读资料和显示幻灯⑼:和孩子们的合影图,交流:宋庆龄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如爱国、爱民、坚强勇敢、一身正气、热爱儿童等。)

(3)教师提示:作者表面写樟树的可贵之处,实际上是借樟树来赞美宋庆龄的高贵品质。(板书:高贵品质)这就是借物喻人的手法,使樟树具有了象征意义。

[引说:宋奶奶一生永葆革命的青春,就如樟树___________________;

宋奶奶一身正气让敌人害怕,就如樟树___________________;

宋奶奶高贵的品质永留人们心中,就如樟树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引入:难怪周恩来让宋庆龄搬个家,她却不肯。当时她是怎么说的?[点击幻灯⑽,指名读句,交流体会:她为什么舍不得?]

2.引读:第1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

3.齐读第1—3自然段,读出对樟树的珍爱与不舍之情。

4.小结:樟树和故居的主人宋庆龄相依相伴,共同走过了春夏秋冬,经历了风风雨雨,在樟树身上体现了宋庆龄的高贵品质。因此,对这两棵樟树不仅仅是喜爱,还有着深厚的感情。

四、学文第6自然段

1.如今,人们—(引读第六自然段)[点击幻灯⑾:第6自然段文字和图象]

2.交流:为什么人们总爱在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呢?(学生自主交流,师相机提示)

3.“崇敬”什么意思?“瞻仰”什么意思?(指名解释)

4让我们也怀着崇敬的心情读一读这一段话。(有感情地齐读第6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1.教师小结:是啊,这樟树不再是两棵普普通通的樟树了!在人们心目中,它显现这宋奶奶的人格魅力,它是宋奶奶高贵品质的象征。[点击幻灯⑿:介绍樟树奖]

2.最后,让我们带着深深的怀念,崇敬的心情,饱含深情地再读课题。(生有感情地齐读)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课后收集有关宋庆龄的资料,举行故事会。

3.实践活动:有机会去上海瞻仰宋庆龄故居。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案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樟树的特点,感受宋庆龄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二、初读课文

读准字词读通句子。

三、品读课文

1、宋庆龄为什么不肯搬家?

2、指名读第四小节:你觉得本节中哪个词能概括樟树的特点?

指导朗读。

3、指名读第五小节:这一小节又告诉樟树有什么特点?

体会句子内涵: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

4、通过对这两棵樟树的了解,宋庆龄在你心中是个怎样的人?

5、你现在明白为什么宋庆龄舍不得离开他们,为什么人们爱与他们留影纪念。

四、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宋庆龄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她。

2、朗读课文,试着背诵四、五两小节。

板书:

蓬蓬勃勃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香气拒虫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案设计 篇5

一、导入

1、<贴图>看图,你想问什么?

2、这是我国伟大的女性之一——宋庆龄女士曾经居住的地方。看老师写她的名字。(师板书:宋庆龄)

谁来读?你认识她吗?知道她吗?

想看看她吗?看着她的照片,让我们一起来深情呼唤她的名字。

3、这就是宋庆龄曾经居住过的房子,“曾经居住过的房子”用一个词说就是?(板书:故居)

4、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得那房子小了一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这是两棵樟树。(板书:樟树)

樟树,你们见过吗?

5、我们今天要学的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齐读课文)

渡:宋庆龄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呢?我们来读课文。

二、初读

1、自由大声读课文,关注课后生字,将课文读正确。(板书:正确)

2、在读的过程中,你认为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词吗?

老师可有几个词来考考你:

①“枝干”这个词很简单,但很容易读错,你认为怎么读,指名读,查字典验证一下。

②看准了,看清楚(稠密)指名读。

“稠”这个字的兄弟姐妹可不少,给它换个偏旁,组个词。

③刚才同学们的表现很好,再来考考你,你得看准了。(瞻仰)指名读。

这个字可真难写,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和老师一起写。

三、再读

渡:读正确还不行,我们还要把课文读流利了。(板书:流利)

①再读课文,达到流利,待会儿我们还要来考一考,比一比。

②读好了?同桌先检查:抽查一小节,达到流利给他画个笑脸在小节边上。

③检查:谁得到笑脸了?

你为什么没举手?为大家读一读!

④比一比:男女生来赛一赛。

四、三读

1、当周恩来劝宋庆龄搬个家时,她不肯,说——引读:“我舍不得这两棵树”,“我舍不得这两棵樟树。”

2、<出示:“我”舍不得这两棵的樟树>宋庆龄舍不得的是两棵怎样的樟树?快速浏览课文。

①生:枝干粗壮(把话说完整)(读)

②很聪明,用课文中的词语来回答,我们把这个词语划下来。

再读一读这一小节,还可以用哪个词语?

(“稠密”是什么意思?多而密的树叶而不是樟树,那这句话应该说?)

③生:四季常青(读)

④生:蓬蓬勃勃。

能将“蓬蓬勃勃”改为“蓬勃”吗?为什么?(这就是叠词的作用)

⑤看着你们自己找出来的词语,再连起来看看这一小节,知道这小节写了樟树的什么方面吗?

⑥一齐读樟树的外形。

难怪宋庆龄说——引读:“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3、这还是两棵怎样的樟树?(读)

①“永久保持”你是怎样理解的?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东西的香气是能永久保存的?

惟有樟树能?(板书:香气永存)

书上是怎么写的,读给我们听听。

引读:当它蓬蓬勃勃的时候,它的香气不变。

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香气永存。

更可贵的是,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这香气就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②而其他树木呢?(读)——引读第五小节

③连起来看看,这小节又写了樟树的什么方面?

一齐读樟树的可贵之处。

难怪宋庆龄深情地说——引读:“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4、不仅宋庆龄喜欢这两棵樟树,前来瞻仰宋庆龄故居的人们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下……

“瞻仰”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读读,换个词试试?怎样的(看、欣赏)才叫“瞻仰”?齐读这一小节。

五、结尾

人们为什么要怀着崇敬的心情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宋庆龄与这两棵樟树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下节课来继续学习。

板书: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正确外形特点

流利香气永存(可贵之处)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案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第4、5自然段。

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并感受樟树的特点,感悟作者的写法。

3、初步体会文中关联词的表达效果,学习用关联词造句。

4、体会作者及人们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在阅读中理解并感受樟树的特点,感悟作者的写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樟树与宋庆龄之间的联系,了解课文以树喻人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复习导入

1、这节课继续学习第22课,齐读课题。

2、围绕这个题目,作者写了四部分内容,回忆一下,有顺序地说一说。(板书:舍不得、样子、可贵之处、留影合影)

3、这节课我们重点品读樟树的样子和可贵之处,学习作者是怎么写的。

二、品读第4自然段,感受樟树外形特点

1、自由地读读课文第4自然段,这两棵樟树长什么样?

2、作者用了一个词写出了樟树给人的总体印象,找出来。(板书:蓬蓬勃勃)

3、哪些地方写出了樟树长得非常茂盛,充满了生命力?在关键词下加点。

⑴抓“枝干粗壮”两个“伸”“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

文章一连用了两个“伸”,你感受到了什么?感情读第一句。

一般什么样的东西会发亮?作者却说树叶发亮,为什么?(生命力旺盛,树叶青翠欲滴)

四季常青:常表示不变,永久保持,因此是经常的常。

⑵抓关联词:“无论……总是……”

这组关联词说明了什么?(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是不会改变的。)

想象:一年有365天,樟树会经历哪些磨难呢?

无论是,还是,它总是那么葱葱茏茏。(严寒酷暑、刮风下雨、烈日炎炎冰天雪地……)

(3)多么有生命力的樟树啊,我们一起来第4自然段。作者在描写樟树样子时采用部分到整体,先分写枝干、树叶,再整体感受,抓住了蓬蓬勃勃的特点。(板书:部分到整体、抓住特点)

(4)看图背诵。

三、品读第5自然段,感悟樟树内在特质

1、介绍完樟树的样子,接下来作者重点写了樟树的可贵之处。

⑴哪几句是写樟树的?用划出。

⑵其中有一句写出了樟树所特有的一种品质,划出来。指名读。这一句中的“本身”说明了什么?(板书:香气永久)“永久”有多久?(引读:当它……,当它……,引导说:当它……)风霜雨雪可以摧残樟树的身躯,但摧残不了樟树的香气,刀砍斧凿可以改变樟树的形态,却改变不了樟树的香气,这样就叫“永久保持”。这是多么可贵呀!正因为有这个特质,所以樟树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香樟”。指导读。

樟树的这种特质还有一个可贵的作用呢。有一句就写出了这个作用,划出来。指名读。(板书:驱虫)(引导说: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年,虫类就……;只要这木质存在十年,虫类就……;百年……)

⑶连起来读一读。这就是樟树的“可贵之处”。

2、开头的三句话是写樟树的吗?作者写它干什么?揭示这种手法叫“对比”(板书:对比)

通过这样一对比,樟树的可贵之处就给突出来了。(男女生分读)

3、这两部分的内容作者是怎么把它们连接起来的呢?(用了一个“而”,圈出来)这一段当中还有一些关联词,把它们用括号标出来。这些关联词不仅起到了连接上下文的作用,它们有时还藏着作者内心的态度和情感。试着读一读,你感受到作者对樟树怎样的情感?指名读第5自然段(要求读时突出关联词)。根据这些关联词试着背一背这段话。

4、(看板书)小结:第4、5两个自然段,作者从外到内,由表及里地介绍了樟树的特点。这两棵樟树不仅外形美丽,而且还有着非常难能可贵的特质,难怪宋庆龄会舍不得!

四、人树建立联系,了解“借物喻人”

1、同学们,天下有那么多的樟树,作者为什么偏偏要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呢?宋庆龄跟这两棵樟树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来看一看樟树主人的资料,相信你会找到答案。

2、出示樟树主人的照片,你想到哪些词形容她的样子?(温文尔雅、语笑嫣然、丽质天成、品貌端庄、高贵脱俗、明眸皓齿)出示资料,进一步了解。选择一组关联词赞一赞你从资料中了解到的宋庆龄。

3、读到这里,你知道宋庆龄和樟树有什么相似之处了吗?(香气就是正气,勇敢抵制一切恶势力)

周总理:国之瑰宝;

美国记者安娜:她是我所知道的世界上最温柔、最高雅的女性。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外表是一朵柔美的花,内心却是一头力图冲破天罗地网的雄狮。

英雄探险家斯诺:她的坚强不屈、勇敢忠诚和她的精神,是活的中国最卓越的象征。

5、你现在知道人们为什么总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了吗?(其实,这两棵树就是……,通过这两棵树,人们仿佛看到了……)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6、总结:这篇文章作者表面上写樟树,实际上是借树来写人,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这样一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更加耐人回味,让我们读者印象深刻。

7、让我拿起书,走进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走近19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宋庆龄。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仿照第4、5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你喜爱的一种树的样子和可贵的特质。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案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悟樟树的象征意义。

2、学习抓重点词理解课文的方法,会用“无论……总是……”“只要……就……”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樟树的外形特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悟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以树喻人”的手法,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合影留念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课,揭示目标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谁还记得?对,樟树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为什么作者只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请大家抬起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课题,写字就应该一笔一划,工工整整,注意“龄”字,左边“牙齿”的“齿”,右边“命令”的“令”),齐读课题。

2、还记得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想一想,请你来说)

(文章主要讲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外形,生长特点,可贵之处)

3、同学们可真会读书,老师相信,这节课你们一定会完成的更加出色。

任务一:了解樟树的外形特点

民主导学;品读课文,感悟樟树外形之美

展示交流:

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描写樟树外形的句子。(请同学们说说,谁还有补存?)

我们一起来看:(多媒体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

2、自己读一读,说说你眼中的樟树是什么样子的?

(请你来说一说,随机板书:枝干粗壮树叶稠密)

3、你从这些地方感受到了什么?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4、你们想不想看看这课樟树?

(我们亲眼目睹了樟树,你一定会读的更好)

5、这个自然段,除了描写它的外形,还描写了它的什么特点?(生长特点)

6、“四季常青”怎么理解?(一年四季都是绿的)再读这句话,其中还用了一对关联词,如果去掉这对关联词,再读一读,你觉得可以吗?(不可以)我们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读出它的美,读出它的蓬蓬勃勃。

7、这么美的樟树,想不想让它永远地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呢?(想)

8、请同学们轻轻地合上书,看着画面,把这段话背一背,觉得有困难可以看着书来读。(同学们背的真好,两棵蓬蓬勃勃的樟树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任务二:体会樟树的可贵之处。

自主学习:你还划出了哪些描写樟树的句子?

樟树的可贵之处表现在哪儿?作者采用什么手法?

展示交流:

1、出示第五自然段:(略)

2、你从这段描写樟树的句子中又捕捉到了什么信息?

3、“香气永久保持”怎么理解?仔细读这段话,文中有两组句子其实就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解释。(读一读)这就是樟树的可贵之处。(板书香气永久保持)

4、这一段除了写樟树,还写了什么树?(石榴树)石榴树与樟树有什么不同?(读一读,体会体会,说一说)

5、这篇文章写的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石榴树呢?(通过作比较更突出了樟树香气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

6、小结:樟树不仅外形美,四季长青、蓬蓬勃勃,而且还有香气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那么,这两棵樟树长在什么地方呢?

7、快速读一读1——3自然段,把你的发现说一说

8、是啊!不仅宋庆龄喜欢,就连参观的人们也喜欢它们,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自然段。

任务三:

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合影留念呢?

展示交流:

1、(读一读宋庆龄的资料,然后说一说)

宋庆龄是20世纪全世界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爱国的一生。她坚贞不屈、一身正气,她勇敢顽强、英勇奋斗,她百折不挠、无私无畏。她以她的人格魅力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热爱。

2、小结:是啊!樟树是蓬蓬勃勃地,宋庆龄是永葆青春,斗志旺盛的;樟树有着香气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宋庆龄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作者通过描写樟树来赞扬宋庆龄的伟大人格,这总方法叫做借物喻人。(板书永葆青春斗志旺盛一身正气借物喻人)

3、让我们带着对樟树的西,喜爱之情以及对宋庆龄的崇敬之情齐读课文。

三、检测导结

1、看到樟树图,你想到了哪些四字词语?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学习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樟树不仅外形(蓬蓬勃勃),而且还有(香气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人们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既表达了人们对樟树的(喜爱)之情,又表达了人们对故居主人(宋庆龄)的(怀念)之情。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案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实验目标

通过对樟树品质的了解,联系宋庆龄的生平,说说宋庆龄喜欢它们的原因,试着探究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

搜集资料,了解宋庆龄的生平。

图片、投影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预习学案

课时目标

1、了解宋庆龄的生平。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学会用重点突破的方法为课文分段。

一 、辨音组词

稠( ) 般( ) 纪( ) 做( )

绸( ) 搬( ) 记( ) 作( )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狭窄( ) 深刻( ) 成功( )

拒绝( ) 稠密( ) 永久( )

三、课文内容我知道

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四、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

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导学案

一、交流预习学案

1、小组交流:生字读音、课文朗读。

2、全班交流展示。

二、小组合作探究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宋庆龄同志为什么舍不得离开两棵樟树?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故居,为什么爱在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三、小组交流汇报

第二课时

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堂检测

一、我理解我快乐

1、 课文借 抒 ,以 喻 ,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 ,以及 可贵之处,表达了 。

2、 ,这就是樟树的“可贵”之处。

3、人们爱在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二、我会说

1、 只要……就…

2、 无论……总是……

阅读主题学习丛书《梅花魂》第六模块

一、指导阅读

这一模块选取的文章是《少年康熙除鳌拜》《缇萦救父》

1、学生自读这两篇文章,把你认为好的词语在书中画下来。

2、勾画其中优美段落进行朗诵,并把你认为最喜欢的段落在小组内进行展示,并说出你喜欢的理由。

3、小组内交流阅读完文章的感受。

4、班内展示。每小组有代表发言,交流感受最深的地方,说出自己的感受。

二、自己阅读

篇目是《宰相小甘罗》《少年吴王断冤案》

按照老师指导的内容自己进行快速阅读,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

三、课后拓展作业

你对宋庆龄的故事了解多少,课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听,让他们评价一下,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