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设计 >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最新8篇正文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最新8篇》

时间: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最新8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长城和运河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

把课文中的插图制成幻灯片或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导入激趣

1. 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3. 生齐读课题)

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运用课件)

二、自读故事,初步感知。

1.自学课文。

(1) 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

(2) 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学生自渎课文,勾画、批注

三、理清脉络,精读感悟

一、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 “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3 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 “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5 “祖先”该怎么理解?

6 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7.指导朗读。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2.讲读。

(1) 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 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 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

2 指名读, 生评议。

3 齐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

1 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2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3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4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5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 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

学生收集整理。

板书设计

长城       不朽诗篇

15、长城和运河

劳动人民的智慧

运河       动人诗篇

课后反思

[长城和运河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篇2

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长城》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长城》一课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2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根据文意,教材配有两幅图片,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一幅是长城城墙的近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

四年级下的学生已经能读懂课文的大意,但通过文本领会中心思想的能力不强。而长城对于学生来说,既陌生又熟悉,既远又近。“远”是实际距离远,大多数学生没有亲身游览过;“近”是心理距离近,“长城”一词从小就耳熟能详。因此,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关于长城的历史知识、故事传说或图片资料,并在课堂教学中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意课内外结合,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在本课的教学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学生学情,根据新课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难点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力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文本,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具体教法为:情景法、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练习法

在学法上,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唤起他们的切身感受。因此,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上。具体学法为:情境体验法、读书入境法、勾画圈点法、合作探究法、发散联想法。

我将本课的教学分为两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了解课文大意,重点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第二课时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下面我将对第一课时进行具体说明:

环节一、情景导入,走进文本

上课伊始,学生相互交流自己找到的长城的资料,然后教师进行补充,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长城的图片,把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在感受、欣赏长城美景的同时,激起表达的欲望。接着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充满感情地描述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看到这些精美的图片仿佛把我们带到长城脚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城》。

此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以教师自身的语言魅力去感染学生,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引领学生巧妙地走进了文本。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后,解决生字词,想想课文介绍了长城的哪些情况,这个时候教师要进行适时的引导,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文章的写作顺序。

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初步体验朗读的快乐,树立信心。

环节三、图文对照,远看长城

首先让学生结合书本下方画面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交流读后感受。重点体会长城的长和比喻句“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的用法。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并在有感情的朗读中,进一步体会长城的雄伟气势,培养学生的语感。

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让学生在看图、学文和交流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

环节四、图文对照,近看长城

学生默读课文后总结长城高大坚固的特点,找出关键句和关键词后,设计一个环节,让学生动手画长城的瞭望口和射口以及屯兵的堡垒示意图,让学生在动手中能切身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体会长城的高大坚固。然后指导学生入境入情地朗读。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学生概括总结、动笔画一画、多种形式的朗读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感悟到近看长城的壮观景象,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环节五、立足文本,拓展想象

学生在音乐中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教师播放视频——《万里长城风光》片段,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使学生的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自由朗读课文。

新课标特别强调朗读训练。这一环节的设计,让文本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通过音乐、图片及影像资料让学生眼到、口到、心到、手到,以情动情,以声传情,以读促情,长城的雄伟气势,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深深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高效整合,突出重点。

环节六、自选作业,课外延伸

出示三个作业,由学生自由选择。

这三个作业是本课的延伸,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业做,可以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提高作业质量。

长城和运河 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要求:

1、复习巩固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默写。

2、疏通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长城和运河的雄伟气势,激发爱国热情。

难点:正确地完成本课的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看拼音写词语。

jià   shǐ    chóu  dài    chuàng  zào      mín  zú     bù  xiǔ

(        )   (         )    (           )    (        )   (        )

pǔ  xiě     jǐng  xiàng   shī   piān    lián   mián   qǐ  fú

(        )   (          )   (          )    (                    )

qū  zhé  wān  yán

(                   )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课文赞颂了我国的哪两大建筑工程?你能结合课文内容简单地介绍一下吗?指名说。

二、总结课文。

1、长城和运河,在中华大地上,从东到西,这好像是一撇;而京杭大运河,从北到南,就好像是一捺;这一撇,从秦汉到现代,又经历了多少沧桑,有过多少泪水,但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那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这一捺,从随唐起始,到今天,又有过多少灵动的创造,有过多少憧憬和希望。我们中华民族正是这样一个充满着希望和创造的民族,充满着顽强和不屈的民族。这一撇,一捺,不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字吗?(板书:人)

2、长城运河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啊!在历史的长河中,长城和运河谱写着不朽和动人的诗篇,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让我们再次齐声朗读全文。

三、指导背诵课文。

1、自由练读。

2、同桌练背。

3、出示填空指导背诵。

4、指名背诵,赛背,齐背。

四、课堂练习。

1、填上合适的词语,再读一读。

(        )的诗篇  (        )的景象  (         )的绸带

(        )的长城  (        )的运河  (         )的祖先

2、多音字组词。

dōu (        )     xínɡ(        )      qū(        )

都                  行                   曲

dū  (        )     hánɡ(        )      qǔ(        )

3、请写出三个形容万里长城的四字词语。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万里长城东起             ,         嘉峪关,像                在大地。

(2)京杭大运河北起          ,南到            ,像                在大地。

(3)京杭大运河和万里长城分别谱写了         的、         的诗篇。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

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八达岭长城的四季景色确实美不胜收。每当春临大地,岭上阳光明媚,山谷绿意盎然,有桃花、杏花、山茶花以及各种不知名的野花,簇拥着古老的城墙。那时的长城如在花海中穿行,处处尽芳菲,令人心醉。八达岭之夏,骄阳似火,但时时有清凉的风袭来,有时烟雨迷蒙。那时看长城,活像一条出水的蛟龙。八达岭的金秋更加迷人,那时秋高气爽,万木争艳,鲜红的枫叶,最惹人喜爱,有人说这是筑城者的血染红的,您看多么意味深长。冬日的八达岭,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城墙楼台,轮廓分明,更显示出博大雄伟的风采。

1、这段话依次写了八达岭       、      、      、       的不同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八达岭的            之情。

2、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照样子也写一句。

3、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用横线划出来。

板书:1、长城和运河

教后记:

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描写长城,并引用“巨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几个词语。学生对以上词语的引用不成问题,只要在远看长城全貌时加以运用。指导学生写话时,要让学生明确观察顺序,但观察顺序要在文中体现,不一定要出现“远看”、“近看”之类的词语,可以从前面学过的文章中加以运用,如“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句,可见作者的观察顺序为从上往下俯视的,再如“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一句,作者的观察顺序为远望。这样的训练,可以让学生知道写作时前后的连贯和观察的方法。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篇4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经典作业设计案例第一单元作业设计总目标1、掌握本单元29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并会用“流连忘返”造句。2、初步学习设问句。3、初步学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事物写具体写生动。4、初步学习围绕中心句,对一处景物进行具体描写。5、结合课文《庐山的云雾》,掌握8个表示世间万物十分复杂,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四组成语。6、了解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背诵简称歌,并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7、通过口语交际聊聊春节,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8、背诵《夏日田园杂兴》。9、通过诵读《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和《庐山的云雾》,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1课《长城和运河》作业设计目标1、掌握本课9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词语。2、初步学习设问句。3、初步学习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事物写具体写生动。4、通过诵读《长城和运河》,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经典作业设计案例作业设计设计意图难易程度照样子写句子。例: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1、是哪个好孩子把教室打扫得这么干净?是我们的班长王小华。2、是什么时候刮台风的?是昨天夜晚。学生初步知道设问句的句式,以及句子所要表达的内容。(建议第一课时使用)   ☆☆☆填空。1、京杭大运河是指从__到浙江杭州的古代运河。2、京广铁路是指从__到__的铁路。3、这台晚会是由江、浙、沪三地联手举办的。江指__,浙指__,沪指__。帮助学生记忆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建议第一课时使用)  ☆☆☆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上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巨龙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奇迹 帮助学生记忆课文,并将课文语言内化,同时也允许学生在练笔时加入自己观察插图的内容以及课外了解到的知识。(建议第二课时使用)   ☆☆☆观察文中京杭大运河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绸带  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奇迹 连一连。战国       兵马俑    敦煌       汉  墓秦代       颐和园    北京       莫高窟明代       都江堰    徐州       园  林清代      明孝陵     苏州       故  宫使学生能够了解到自己的祖先所创造的诸多伟大业绩,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民族自豪感。(建议第二课时使用)   ☆☆☆☆仿照课文,请你来为京广铁路写一首赞美诗。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象巨龙穿行在大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起_________,南到_________,京广铁路谱写了______________。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聪慧勤劳的中国人民!通过了解京广铁路,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的伟大,同时学习诗歌体进行练笔。(建议第二课时使用)    ☆☆☆☆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仿照课文写一段。使学生能够了解到自己的祖先所创造的诸多伟大业绩,同时学习诗歌体进行练笔。(建议第二课时使用)   ☆☆☆☆☆

小学三年级语文《长城和运河》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激发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激趣1、师:我们的祖国像一条巨龙,似一条绸带,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师: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3、师出示图,认识长城和运河,指明说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联系句子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子。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生评议。

12、齐读。

五、读第二部分

1、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什么比成什么?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似之处,你能说说吗?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洒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5、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7、同桌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六、讨论探究

1、师:作者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2、为什么会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呢?

3、生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4、指名汇报交流。

5、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6、生齐读这两句话。

七、全班朗读全文,会背者可背诵

八、总结质疑

1、师:学了这首诗歌你都明白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2、师小结。

九、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2、学习写介绍长城运河的短文。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奇迹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像巨龙)

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像绸带)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篇6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 她们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现代诗歌。

2、初读感知,自主设疑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2)引导学生质疑。

3、梳理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1)如何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长城和运河。

4、正确读文,学会生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诗歌,要求①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②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给生字打上重点号。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小组交流识字情况。

(4)全班交流检查,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①指名学生拼读生字词,注意正音;

②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③给生字扩词;

(5)指导学生书写

①教师重点指导部分生字的写法,提醒学生注意“蜒”、“篇”、 “谱”的字形;

②学生描红,临写生字。

5、熟读诗歌,了解长城和运河。

(1)检查学生对诗歌的朗读情况。(指名读或小组读)

(2)集体交流问题:看图介绍长城和运河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朗读本诗、背诵本诗。

2、片段练习《长城》,用上课文中的相关词语。

3、拓展了解我们的祖先还创造的人间奇迹。

教学过程:

1、温故导入:现在我们继续学习第1课,(学生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读熟了诗歌,了解了诗歌大意。回忆一下: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还想知道什么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质疑。

3、师生共同梳理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1)会向别人介绍长城和运河,用上课文中的相关词语。

(2)了解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

4、自主探究,自读解疑

学生围绕问题边看图边读诗歌,不懂的地方打上“?”。

5、学习第1节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看:第1、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

(引读)

(2)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引读)

(3)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找一找,读一读。

(观察长城的图片)长城像什么穿行在大地?(板书:像巨龙)

书上是怎样写长城的?大家一起读一读,结合图理解:连绵起伏、蜿蜒曲折(引读)

怎么把这两句读好呢?(范读,生读)

你能把这两句话背出来吗?(试背、指名背、齐背)

6、学习第2节

万里长城是这样一的雄伟壮观,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引读)(板书:像绸带)

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

这一句该怎样读呢?

你能把这两句背出来吗?

7、作者把“长城”“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引读)再读这两句,你能背出来吗?

8、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9、学习了课文后,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10、质疑、解疑。

11、课堂小结。

12、完成课堂训练题。

板书设计:

1长城和运河

长城——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像巨龙)

运河——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像绸带)

教材简析:本文是一首饱含强烈的爱国情感的诗歌,全诗尽情讴歌了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雄伟壮丽,颂扬了中华民族祖先的勤劳与智慧。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本诗,有感情地朗读本诗,

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自豪之情。

设计理念:

1、充分体现“双主”互动的教学模式。课堂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延展展学习为主,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2、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味。

3、以教材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说出个性,说出心声。

教具准备:长城、运河图。

课时计划:2课时

苏教版3年级下《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篇7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文内容。

3、收集关于长城和运河的有关资料,了解它们的的特点,

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的特点。

2、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图文结合并借助相关的补充资料深入感受 “奇异景象”。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

一、导入激趣

1、 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 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

(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2、 生齐读课题。

3、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说说)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 各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句,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其意思。

(3)思考:作者是以什么方式看长城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来看?看到的长城和运河分别是什么样的?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杭州 绸带

(2)指名说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 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 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 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 奇异的景象。

天堂: 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3)结合自己的读书理解说说作者的观察点及看到的长城和运河分别是什么样的?

三、精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部分内容。

2、比较句子: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3、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看插图或动画体会理解,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

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 “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0、 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

11、指名读, 生评议。

12、齐读。

五、布置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 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 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4、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5、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6、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2、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今天,我们乘着作者驾驶的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祖国的奇迹还有许多,如那一座座长江大桥、一幢幢高楼大厦、赶超世界水平的人造地球卫星、令世人瞩目的三峡工程等。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四、布置作业

板书:

2   长城   和  运河

6700千米      1747千米

像巨龙        像绸带

连绵起伏    银光闪闪

曲折蜿蜒      伸向天边

人间奇迹

古代劳动人民创造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驾、驶、壮、谱、创、华、丝、首、京、堂”十个生字,积累“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等词语,正确书写“壮、创、华、京、堂”五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掌握诗歌的节奏。能带着自豪的情感朗读诗歌,并能背诵。

3、能根据提示填空。

4、了解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知道它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按诗歌的节奏,带着自豪的感情朗读诗歌。

2、了解课文内容,找出描写长城和运河特点的相关词语。

教学准备:

1、教师方面的准备: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生字卡片、长城和运河的图片、录象资料。

2、学生方面的准备:收集有关介绍我国古代发明创造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观看长城图、运河图,认识长城和运河。

(1)说出画面上所画的地方。

(2)板书:长城运河

(3)运河:运河就是人工开凿的河道。

2、揭示课题:15长城和运河。

二、初步感知,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句子: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幅壮丽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1)学习生字:驾驶、壮。

(2)读句子。

三、学习课文,了解内容,指导朗读。

1、读课文,说说:诗中写到的长城和运河是怎样的?并完成课文填空。

2、指导朗读第一节。

(1)观看介绍长城的录像片。

(2)听录音,展开想象,模仿读。(看图,做动作理解:连绵起伏和曲折蜿蜒的意思)

(3)学习生字:谱、创、华。

(4)自由练读。

(5)指名或分组赛读。

3、展开想象,自主学习,朗读第二节。

学习生字:丝、首、京、堂。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配乐朗读全文。

2、总结:长城和运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让我们牢牢地记住它们。

3、指导背诵。

4、拓展练习:根据搜集的资料说说其他一些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

想象说话: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看到了,它像,又看到了,它像。

五、复习字词,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壮”。

3、自行练习,书写其他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