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设计 > 五年级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优秀3篇】正文

《五年级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优秀3篇】》

时间: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五年级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优秀3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五年级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1

设计理念

设计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巧妙创设情境,注重双向互动,让学生在演中说说中创,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自主发展,大胆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日常生活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和交际表演,使学生学会打电话,掌握打电话的一般技巧,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

3.能把话说清楚、说明白,学习说简短的话。学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教具准备

歌曲《打电话》录像、电话机多部。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歌曲导入

1.播放歌曲《打电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同学们喜欢《打电话》这首歌吗?我们来听一听。

2.设问引发学生回忆打电话的情景:你打过电话吗?给谁打的?当时是怎么打的?先想一想,然后小组内交流。

3.汇报交流,师生及时评议。注意指导学生明确几点:

(1)打电话要知道对方的电话号码。

(2)打电话要把话说清楚,说明白,说话要简短,要有礼貌。

(3)拨号后,如果听到嘟、嘟、嘟短促的忙音时,说明对方电话占线,要稍等再打。

二、创设情境,分层训练

1.创设情境。同学们,老师下午要上一节写话课,需要一个漂亮的洋娃娃玩具,我们学校的王老师家里就有一个,我想给他打个电话,让他下午把洋娃娃带来。我想请同学们帮帮忙,谁说得好,下课后就让谁去给王老师打电话,好不好?

王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6611358(板书),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该怎么打电话。

2.个人准备。要求学生把要说的事想清楚,要说的话想明白,注意使用您好请问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

3.相互交流。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启发、改正、补充,进一步明确打电话的程序和说话的内容。教师巡视指导。

4.组对练习。学生**组对,分角色(学生和王老师)练习打电话。注意:学生互换角色练习;教师参与,适时指导,充分练习;各组推选**,准备参加汇报表演。

5.汇报表演。各组**依次**汇报表演,师生及时评议指导,评选优秀小组。

6.创新表演。设想打电话时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进行创新表演,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及交际的灵活性,老师结合实际及时指导评议。

(1)王老师在家,接听人不是王老师。

(2)王老师不在家,需转告。

(3)直接接听电话,可玩具不在家。

(4)电话没人接。借此启发学生想想、说说还有没有其他解决办法

7.老师小结。

三、联系生活,拓展深化

1.看录像,提要求。遇到这些事情该怎样打电话?注意拨打的电话号码及该说些什么?(播放录像,展现病人急救火灾险情交通事故等场面。)

2.小组讨论交流。任选一种或几种场面,分别练习表演。

3.小组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4.教师总结。

【评析】

1.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地体现。设计者以人为本目中有生,始终把学生当作口语交际学习的主人,训练的主体,积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安排时间,搭建舞台,提供表现机会。

2.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设计者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积极营造共同学习、探索、研究、提高的环境氛围,充分利用对话式、交互式等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交往中学会尊重,学会沟通,学会互助,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注重创新学习。在创设情境,学会最基本的打电话训练任务后,教师又设计了打电话时可能出现的四种不同的情况,其目的是设置对话障碍,加大口语交际难度,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会多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口语交际的灵活性。

五年级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2

活动的生成:

打电话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很熟悉的活动。在午饭后的**活动中,幼儿经常会带各种各样的玩具手机到幼儿园里来,玩“打电话”的游戏。于是,我就抓住幼儿的兴趣,设计了“打电话”的综合活动。本次活动的目标、活动内容、教学方法等都充分体现了课程的整合性,活动始终以打电话为线索,贯穿于整个过程,希望通过开展这个活动,激发幼儿各种积极的'情感和探索的声音的兴趣,学会打电话的基本方法和礼貌用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

活动目标:

1、享受打电话的乐趣,愿意表现自己的情感。

2、了解电话的用途及对特殊电话号码的了解。

3、对操作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台式电话或手机2部、一次性纸杯、毛线、牙签若干、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以故事引出谈话主题,探讨电话的用途及对特殊电话号码的了解。

教师:“小朋友,你们快帮帮兔宝宝吧!他现在应该怎么办啊?”

教师:“小朋友都打过电话,那电话有什么用呢?”

教师小结:电话对我们来说是很有用的,它使我们的生活联系更加方便了。

如果在我们的周围发生了紧急的事情,那我们怎么办呢?

如果我们走丢了怎么办?

如果我们生病了怎么办?

我想提前知道天气情况怎么办?

2、鼓励

幼儿说出自己打电话的经验。

教师:“电话真有用,你们*时打过电话吗?”“喜欢打给谁?”

3、幼儿交流经验:怎样打电话?

(1)小朋友交流经验,老师在适当时示范。

(2)请小朋友做打电话的游戏,尝试使用礼貌用语 (用手做打电话状)。

(3)小朋友**尝试打电话。

教师:“刚才小朋友都说了*时是怎样打电话的,现在小朋友们来试试吧。”

4、幼儿制作电话,游戏:打电话。

(1)教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打电话的游戏,可是我们没有电话怎么办啊?”

方法:把毛线从杯子上面的小洞穿过去,然后拉出来,把毛线的这头绑在牙签上,另一头也一样……瞧,电话就这样做好了。小朋友来试试吧。

(2)幼儿两人一组制作电话。

教师:“请小朋友找一个好朋友跟你一起制作电话,做好了就一起玩打电话的游戏。打电话的小朋友把话筒放在嘴上,接电话的小朋友把听筒放到耳朵上,说话的时候悄悄的说,看看你的好朋友是不是能听见 。”

(3)幼儿玩打电话游戏,体验打电话的心情和乐趣。

对歌:女孩:“喂、喂、喂,你在哪里呀?”男孩;“哎、哎、哎,我在幼儿园。”

教师小朋友唱得都很好,现在我们来对歌吧,女孩唱:“……”男孩唱:“……”。我们看女孩和男孩谁能干!

5、幼儿把做好的电话机送给小班的弟弟妹妹,一起分享打电话的乐趣。

五年级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02至10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寻求“最省时的打电话”方案,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2.通过画图、填表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优化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通过画图等方式探究“打电话”省时的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通过图表等方式发现“打电话”隐含的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题卡、彩笔、圆形和方形磁性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上个星期天,学校有一些事情要通知一些老师到校完成。校长让我和刘老师每人打电话通知7位老师到学校。(板书课题:打电话)通知一位老师大约需要1分钟。我和刘老师赶紧拿出电话,正准备通知呢,刘老师却说:“我们玩个比赛吧!谁用的时间少就算谁赢。”……

【设计意图:本课要教学的打电话,属于经过抽象的“理想模式”。因此情境创设要尽量避免非数学因素的干扰。这里,直接提出打电话,规避学生对通知方式(邮件、短信、广播)的讨论;借助学生对教师传递信息可靠性的信任,规避学生对信息传递中的保真度的怀疑。同时借助比赛引导学生感受节省时间的必要性。】

二、探究方案。

1、整理信息。

师:你从我刚才的介绍里都知道了哪些信息?

A、每人通知7位老师到校。B、通知一位老师要1分钟。C、我完成通知的时间越少越好。

【设计意图:将杂乱的情境进行“化简”,从中提取信息,是学生必备的能力。这里一方面对此进行训练;另一方面通过整理,让学生清晰要做什么,怎么做,为后面的探究做好准备。】

2、初步感知。

A、逐一打。用图片的形式出示我自己逐一打的方案。

师:这样打电话行吗?为什么?

B、讨论。

师:要想赢过刘老师,完成通知的时间当然是越少越好。同学们帮帮我吧,有什么节省时间的好办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话说清楚,或通过简单表演的形式让其他学生明白他们的意思。

【设计意图:展开讨论,激发思考,在交流中体会节省时间的方法,减缓教学坡度,为后面的设计方案打下基础。】

2、开放探究

师:同学们这么快就帮我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老师能认识你们真是一件幸福的事。那就同学们帮我设计一个方案,看一看最少需要几分钟?好吗?

呈现合作要求:

(1)同桌合作,设计一个打电话方案。

(2)将设计的方案记录在作业纸上。

师巡视,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听取学生对方案的解说,并发现典型设计。

【设计意图:删繁为简,尽量减少对学生合作的要求(要求也是束缚)。因为还缺乏对打电话的理性认识,在设计方案时,学生的意见分歧会比较多,所以采用人数较少的同桌合作来开展。】

3、对比分析

A、展示部分方案,带领学生读一读。

学生设计的方案按照表达形式来分,可能有如下几种:一是纯文字表达的;二是图文结合记录的;三是借助符号来表示的。

教师展示若干份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采用不同形式表达的方案。

师:你喜欢哪个方案,说说你的想法!

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优化方案,选取用借助符号来表达的方案,实现数学化。

【设计意图:在展示与评价方案中,引导学生体会在表达清楚的基础上,还要追求表达的简洁,感知数学的简洁美。】

B、选取一个方案解析,优化形成最优方案。

师:请这个方案的***上前来解释一下。符号分别**什么?你能将这个方案用卡片展示在黑板上吗?

师:这位同学的方案你看懂了吗?我一个一个通知需要7分钟,可是他的方案只要×分钟,时间怎么变少了?

【设计意图:时间怎么变少了?学生在认知冲突中思考节省时间的方法,从而发现“同时打能节省时间”。】

师:那就用这个方案和刘老师进行比赛,好吗?

师:哪里还可以节省时间?怎样修改?

引导学生优化形成最佳方案,并对最佳方案进行整理,将每一分钟所通知的人放在一起(如上图)。

师:还有用的时间更少的方案吗?

【设计意图:“哪里还可以节省时间”引导学生结合“同时打”进一步优化方案。对最优方案进行整理,将同一分钟通知的人放在一起,清晰表象,梳理思路。“还有用时更少的方案吗?”引导学生反思最优方案,并用“不空闲”的标准对方案进行评价。】

C、反思“不空闲”,形成全面认识。

师:想一想,如果要通知8人,需要几分钟?

师:第1分钟通知了一人,第二分钟通知了2人,第三分钟通知了4人。要通知第8位老师,明明只多了一人,为什么就要一分钟呢?

【设计意图:这里意图有二:一是让学生认识到,在最后一分钟,即使“有空闲”,也是最省时间的方案,形成对“不空闲”这一标准的全面认识;二是初步体会在一个时间段内,能通知的人数是一个“区间数”。】

4、整理归纳。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打电话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在这些不同的方法中我们找到了用时最省的方案。现在让我们一边回顾,一边填写表格。

师:知道消息的***包括我自己吗?

师:第4分钟知道消息的***会是多少呢?猜一猜吧!为什么是16人?

师:那第5分钟呢?第6分钟呢?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想一想第9分钟已经知道消息的***该怎样计算?第20分钟呢?第n分钟呢?

师:已经通知的人数是什么意思,不包括谁?怎样计算?

师:第n分钟呢?

【设计意图:通过对按照最优方案打电话过程的回顾与猜想,用不完全归纳法,探索总结“人数倍增”的规律。】

三、应用规律。

1、结合填写的表格,师生一起讨论解答如下的问题。

A、照这样,5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到几个人?

B、照这样,要通知50人至少需要几分钟?

C、照这样,通知33个人与通知多少个人所用的最少时间是一样的?

2、师:找到了这个最优方案,现在我可以通知了吧?想一想,会出现什么情况?

【设计意图:三个问题梯度安排,逐步训练提高学生应用规律的能力。“会出现什么情况”的追问,让学生感受到,按照最优方案进行通知,还需要让每一个参与者都清楚自己要通知的对象,感受“预案”的必要性。】

四、总结全课。

1、回顾优化过程,感悟优化思想。

师:刚才,同学们帮助老师设计了多种方案。通过对方案的思考,我们知道需要“同时打,不空闲”才能实现“最节省时间”的目标。后来我们通过修改方案,找到了最优方案。这个过程中,我们在不断追问自己,还有更省时间的方案吗?从而实现了方案的优化……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收获与体验。

师:学完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或者感受想和大家说说吗?

五、数学欣赏。

师:在这里,我们看到打电话的人数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成倍地增长。其实在生活中,像这样的成倍增长的事情还有很多。

课件播放:你知道吗:拉面、阿米巴原虫、纸的折叠。

【设计意图:在优美的音乐播放中,补充介绍生活中的倍增现象,丰富学生的认知,实现由课内向课外的拓展,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对数学的美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