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设计 >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5篇正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5篇》

时间:

比是一种数量关系,相同于除法、分数,但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这就是它们的区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本文是可爱的小编给家人们收集的《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5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1

教学难点 : 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步骤 :

一、铺垫孕伏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数学课上有很多有趣的问题等你来解决,希望大家努力。我们首先来解决两个问题。

(一)(出示):1、王艳在文具店里用1 5元买了3本练习本,李丽用2 5元买了5本,谁买的本子便宜些?

(二)反馈:(1)谁买的本子便宜些?能简单地说说你的理由。

(2)还有别的方法吗?

(3)这两个比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将它们连起来?为什么?

(三)(出示):2、3月10日下午2点,学校8米高的旗杆影子长5米,旁边一棵高120厘米的香樟树影子长75厘米,说出旗杆和香樟树与各自影长的比。(8:5   120:75)

这两个比能用一个等号连接起来吗?为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比例的意义。

1、老师:像1 5:3=2 5:5  ;8:5=120:75这两个式子,我们给它起了个新名字――比例。那么你能说说什么是比例吗?

2、得出结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3、完成“做一做”。

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见书上“做一做)

4、试一试,5:8   1:5 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你能想出一个办法给5:8找个朋友组成比例吗?

5、反馈:(1)你给5:8找的朋友是(    ),组成的比例是(    ),向大家介绍你用了什么方法找到的。

(2)想一想,能与5:8组成比例的朋友能找几个?你认为这无数个朋友有什么共同特点?

6、师生小结:如果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最关键是看什么?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

1、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自学课本。

前几节课上,我们已经知道 ,比中两个数分别叫做比的前项和后项。今天学习的比例中的四个数也有新名字,想知道吗?请看课本第二页是怎样给它们取名的。

(2)反馈:让学生看下面这些比例,说出它的外项和内项各是多少。

4 5:2 7=10:6                 6:10=9:15

:   =6:4                0 6:0 2=: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比例中的内项和外项还有一个有趣的规律,请你们以1 5:3=2 5:5和8:5=120:15为例,分别算出它们的内项和、差、积、商与它们的外项和、差、积、商,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2)学生汇报:

我发现在这两个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都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3)查一查:你随便找几个比例,看一看这些比例中有没有这个有趣的现象?

(学生合作学习,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加上“和基本性质”,使课题完整。)

3、练一练。

(1)小游戏:下面我们轻松一下,由你出题考老师,规则是:请你说出10以内4个不同的自然数,看老师能为能马上告诉你,它们是否能组成比例?(学生报数,老师回答)

谁能说出老师的秘诀?

(2)现在轮到我考你:4、3、6、8      6、9、4、7

(学生回答后让他说出判断理由)

(3)请你独立用4、3、6、8写比例,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把最好的办法推荐给大家。

(4)阅读教科书第1――2页的内容并填空。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四、随堂练习

1、说一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2、练习一第2、3题。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46页—47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认识比的各部分的名称,学会求比值。

2、在引导学生知识的发现和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事物的能力。发展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并从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回忆生活素材,导入新课。

师;生活中经常有同学说谁比谁高点,谁比谁矮点。也就是说我们要经常比较数量。师: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有很多是来源于生活。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估算一下,教室前面的黑板长、宽各大约是多少米?生:长大约是4米,宽大约是3米。师:你们根据这两个数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生1:黑板的面积是多少?

生2:黑板的周长是多少?

生3:长是宽的几倍?板书:4÷1生4: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板书:1÷4

师: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用除法对黑板的长和宽进行比较,今天,我们要在此基础上,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板书:比)

[评析]: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导入新课时,教师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教室里的各种素材引入课题,不仅是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亲切自然,而且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意识。

二、充分感知,建构意义

1、整理生活素材

师:如长是宽的几倍,除了用4÷1来比较,还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4比1。(板书:4÷1=4:1)

宽是长的`几分之几,除了用1÷4来比较,还可以说成什么呢?(1÷4=1:4)

师:同学们用刚才调查方法,说说教室各种事物还能得到什么数据。你还能把它们用比的形式说一说吗?

生1:我班男同学人数是32人,女同学人数是23人。男生与女生的比是32比21。

生2:教室里的窗户扇数是48扇,门的扇数是2扇。教室窗户扇数与门扇数的比是48比2。

生3:教室的长大约是9米,宽大约是6米。教室长与宽的比是9比6。学生可以说出许许多多的数据。(学生情绪高涨,一分钟后陆续汇报。)

2、再次回忆生活素材,学习新课。

师:同学们再仔细观察教室里面还有哪些劳动工具,你平常留意过它们的价格与把数有什么关系吗。我们请两位同学去数一数扫帚的把数,也请全班同学想想每把扫帚要多少钱。根据这些数据你能提什么出什么问题?

生:教室里有23把扫帚,从街上买回来要46元钱。

生:扫帚总钱数与扫帚把数的比是46比23。(板书:46:23)

师:同学们真是聪明,请比较黑板上的最后一组比与前面的几组比在数量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生:前面的比是同一种数量相比较,最后一组比是不同的数量相比较。

生:这些相比的数都是只有两个数。

师:相同的数量可以进行比较,不同的数量也可以进行比较。相比的数最少要有两个。

师:同学们还能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数的比是不同的数相比,请同学们多多举例说明。

生:车辆行驶的路程与时间,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等等数据的比都是不同数量的比?

《比的意义》优秀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认识数学知识源于实际生活,用于实际生活。

3、通过分析、对比、概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初步渗透对应思想和分类思想。

4、激发学生大胆质疑、问答,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三位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直尺、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逛过超市吗?大家在挑选商品的时候,一般看些什么?

一、看价签,引出小数

1、课前我知道了你们都挺爱逛超市的,在超市里买过食品、衣服,那么,你们买学习用品吗?我发现有一家文具店,那里的文具又好又便宜,你们想去看看吗?一会大家认真看,挑一件你们最喜欢或最需要的文具的价钱记下来,好吗?

2、看课件。

3、说说你记得都是什么?这些都是什么数?这些都是用小数表示的价钱,还能用别的方法表示吗?试一试。

4、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如果组里有什么解决不了的困难,一会儿告诉全班同学我们一起来研究。

5、汇报:(师选择板书)

6、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这么多小数,还把他们用分数表示出来了,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小声读读,你们有什么发现吗?(独立思考)有想法了吗?快跟组里同学说一说。

7、汇报:生发现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

二、解决实际问题

1、我们初步认识了小数,除了在价签上见过小数,你还在哪见过小数?举个例子说一说。你能说一说它是什么意思吗?

2、测量。以小组为单位:

(1)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

(2)以米为单位用小数表示出来。

(3)把测量结果写在记录单上

(主要解决三位小数)

三、小结

1、有关小数你还知道些什么?你是怎样知道的?

2、小数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你们还想继续了解吗?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学到这些知识呢?

《比的意义》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4

教学目标:

⑴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并掌握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正确求比值。

⑵让学生经历比的概念的抽象过程,探索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

⑶让学生在经历用比描述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比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比较引人,揭示课题

1、板书:认识比。看到比你想到了什么?关于比,你还想知道什么?

2、课件呈现例1。

妈妈早晨准备了2杯果汁和3杯牛奶。

3、 可以怎样比较数量间的关系?

学生:3-2=1(杯),果汁比牛奶少了1杯,也就是牛奶比果汁多了一杯。

学生:2÷3=2/3,表示果汁的杯数是牛奶的2/3;

3÷2=3/2,表示牛奶的杯数是果汁的2/3。

教师小结:可以用除法和分数表示2和3之间的倍数关系,像这样用除法比较得到的关系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表示——比。

二、利用情境,认识比

1、教师示范初次认识比。

像刚才的2÷3=2/3这个算式表示果汁的杯数是牛奶的2/3,用比表示可以这样说:果汁和牛奶的杯数比是2比3。

这里的2是指——(果汁的杯数),3是指——(牛奶的杯数),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成是2比3。

2、同伴交流,再认识比。

同桌交流:说说牛奶和果汁的杯数比。

3、自学课本,继续认识比。

自学课本,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是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分别说说2∶3和3∶2中的前项和后项。

小结:顺序不同,比也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4、练一练:课件出示。

5、利用试一试,进一步认识比。

课件出示试一试。

一种洗洁液,加进不同数量的水后,可以清洗不同的物品。下图表示在配制不同浓度的溶液时洗洁液与水的比。(蓝色部分表示洗洁液,白色部分表示加进的水)还可以怎样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6、出示例2,认识不同量的比。

例2 走一段900米长的山路,小军用了15分,小伟用了20分。分别算出他们的速度,填入下表。

填表;交流求速度的方法,例如小军的速度:900÷15=60米/分;转换:除法可以用比表示,例如:小军走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900∶15,所得的结果60叫做比值。

7、概括比的意义。

回顾、观察板书,引导学生概括比的意义: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8、练习:求比值(明确比值可以是小数、分数和整数)

9、完成试一试,认识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试一试:3∶5 =( )÷( )=( )/( )

填空;说说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分别相当于除法算式或分数中的什么?

注意:比的后项不能是0。区别体育比赛中的比与课堂上所学比的不同。

比的分数形式:例如,2∶3除了写成这种形式以外,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的比:3/2。

三、巩固练习,内化知识

1、完成练一练1~3。

自主完成练一练1~3,班级交流矫正。

2、欣赏黄金比。(课件演示)

3、读一读:生活中的比,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

四、全课总结,合理拓展

我们对比的认识才刚刚开始,课后我们可以查资料、上网,去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反思

《比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节课的重点是对比的意义的理解,是学生初次接触比的知识的第一个内容。能否透彻理解比的意义,对于比其他知识的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自

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应当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背景,书本数学只是生活数学的一种提取、概括和应用。在本节课教学时我首先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揭示课题,让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与经验的回顾,使学生认识到用减法可以表示两个数量的相差关系,用分数或除法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而比又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又一种数学方法。这样的设计激起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从而提炼了比这个概念,实现概念的内化。

2、注重知识的自主建构。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较多,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还要学会比的读写、比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的方法以及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等,这么多的内容,如果全部由老师教给学生,就会显得多、杂,并且枯燥。在教学比各部分名称,求比值时采用自学为主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这样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拓展课堂的宽度,同时也使教学重点得到强化。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5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二册P3031。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初步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有关知识,说说你对比已经有了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

2、课件显示:算出下面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

⑴ 3:5 18:30 ⑵ 0.4:0.2 1.8:0.9

⑶ 5/8:1/4 7.5:3 ⑷ 2:8 9:27

[评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方便快捷,为新课做好准备。]

二、认识比例的意义

(一)认识意义

1、指名口答上题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课件依次显示答案。

师问:口算完了,你们有什么发现吗?(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

2、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3:5=18:30 。

(课件显示:3:5与18:30先同时闪烁,接着两个比下面的比值隐去,再用等号连接)

最后一组能用等号连接吗?为什么?(课件显示:最后一组数据隐去)

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比例)

[评析:通过口算求比值,发现有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自然流畅地引出比例。有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像这样做好已有经验与新知识的衔接。]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你想研究哪些内容呢?

(生答:想研究比例的意义,学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点)

5、那好,我们就先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到底什么是比例呢?观察这些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点板书:两个比 比值相等)

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课件显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评析:比例的意义其实是一种规定,学生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本环节让学生先观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比例,学生都能说出比例意义的关键所在两个比且比值相等,教师再精简语句,得出概念,注重了对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总结得出概念之后,教师没有嘎然而止,而是继续引导学生读一读,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认识比例,加深了学生对比例的内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