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三年级教案 > 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课教案【精选22篇】正文

《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课教案【精选22篇】》

时间: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课教案 1

教学目的

1、进一步深刻理解线的表现力和美感,提高线的组织运用。

2、学习深入细致描绘复杂对象的方法。

3、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都有美。

课前准备纸、笔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的房子,丰富学生对房子的认识和感受,还可以搜集有关房屋建筑的图片、知识。

一、初步感受

分组举行“竞聘房屋销售员”活动,让学生对自己搜集到的典型的、有特色的图片进行推销,学到很多有关房屋建筑的常识。

二、重点感受

引导学生关注造型之外,还要体会建筑结构线和装饰线给人带来的视觉感受。如,瓦房的瓦片、墙砖由许多密集曲线和直线构成,这本身就构成了线的疏密变化等等。

三、表现感受

提出要求:用几何形概括房子的外观,各部分的大小搭配要和谐,高低错落有秩序,造型要别致新颖,做到与众不同。用线条画细节时,要大胆、肯定,线的长短、疏密要组织好,要有节奏和韵味。

四、分享感受

在房屋设计好后,可以组织一个房屋竞买会。

看一看:谁设计的房屋更受大家的欢迎?谁喜欢哪幅作品?

把这幅作品的成功之处说一说。重点引导学生说说线条的运用。

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课教案 2

教学目的

1、能够运用切、插、挖、嵌等基本方法加工水果。

2、愿意利用蔬果材料制作自己喜爱的形象。

3、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设计意识。

教学过程

一、认识水果

说说自己都见过那些蔬和水果,谈谈自己吃水果的感受和故事

出示有关蔬果的图片,让学生看一些他们没有说到的或平常不太常见的蔬果,简单介绍产地、味道、特点等。

引导学生观察:一个蔬菜或水果的外形像什么?怎样能让它更像呢?

二、分析作品

欣赏教师带来的范例和书上的学生作品。

说一说,做成的都是什么?用哪些蔬果做成的?是怎样做的?

学生分组商量一下要做什么,说说本组的构思。鼓励学生不时提出疑问,寻找解决办法

三、创作作品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尝试各种不同的手段和方法,不局限主题。

四、欣赏作品

完成创作后选几小组从构思、制作过程和意图等方面来评述自己的作品,以及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解决的?这节课收获了什么?

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课教案 3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感受和初步了解蜡染工艺。

2、学生能够利用蜡笔和水性颜料油水分离的特性,制作出具有蜡染效果的作品。

3、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魔术激趣

出示一张“白纸”,调色后涂在纸上,然后很快就变成一幅装饰画。

通过和学生的共同探讨,得出答案:教先用白油画棒在纸上图上想要的花纹,再把颜色涂在有白蜡的地方,事先画好的图形就呈现出来了。

导入本课——蜡染花布

二、深入探讨

引导学生思考:这件作品和我们平时见到的作品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效果。

在和学生探讨的过程中,简单介绍蜡染的工艺和后的效果。

三、指导操作

指导学生用水性颜料给蜡笔画涂底色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蜡不溶于水的道理。进一步引导,用蜡笔画过的地方就不再吸水,说明蜡和水不能融在一起。

在设计制作前,演示作画步骤。

(1)构思;

(2)用油画棒在纸上画各种图案;

(3)调色;

(4)涂上较深的颜色;

(5)给作品命名。

四、学生实践

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我画的图案看不清?为什么我画的不像“蜡染”等。

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要让他们通过比较和尝试让学生发现:用油画棒画图案时要用力,涂色要均匀。

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课教案 4

教学目的:

1、观察生活中各式各样的线感比较强的景物,欣赏美术作品中各种各样的线,体味其美感。

2、尝试用不同的线条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生喜欢用艺术的眼光观察世界,喜欢用不同的线条表达感觉。

课前准备纸、笔

教学过程

课前作业:

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一些线感比较强的生活图片。

一、认识线

引出话题:“调皮的线藏在哪儿?它都告诉了你些什么?”

让同学们互相观察,从大家的身上开始寻找线条,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用线条试着来表达;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观察的视野逐渐扩大到自己的教室、操场、马路、等生活中的各个角落。

二、了解线

转化话题:这些线条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会发现,炼钢炉前,钢花飞溅,形成许多短促而绚丽的线,是那么地热烈而奔放;树叶的背面,网状交织的叶脉的线显得纤细而灵巧·······使学生认识到线也是有性格的和情感的。

三、研究线

引申话题在艺术作品中是怎样用不同的线来表达画家情感的?

欣赏以线条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了解艺术家是怎样用灵活多变的线条表达自己的感受的。

四、体验线

尝试着自己做线条练习,学生作画时可选用各种表现线条的笔。

提出要求:观察不同树皮上的花纹,试着用线条把自己的感觉表现出来。先认真观察、感受,去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然后在尝试用合适的线条表现出来。指导学生用线作画时进一步要求:用线要大胆、肯定,要轻松、活泼自如,要探索,尽量使其富有变化。

五、品评线

对学生作品进行欣赏与点评时,把评价的重点放在是否敢于生动地用线条表达,是否能探索出不同的线条形式,是否能发表自己对不同线条的感受。

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课教案 5

教学目的

1、通过主题创作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及绘画创作能力。

2、激发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了解外貌

出示一件教师的衣服,问:上面的图案是什么?

从学生的答案中提炼猫的外貌特征、动作、姿态,适当介绍猫的有关知识和生活习性的了解。

二、展开话题

从猫本身的特点拓展到了解猫在生活中有趣的表现,问:

小猫会到哪儿去呢?它会遇到谁?可能发生什么事?

引导学生大胆的想,大胆的说,为下面的创作做好铺垫。

三、创作提示

提示基本的绘画技能,你想画什么?什么是你绘画表现的重点?你画的小猫是什么样的?在做什么动作?

四、自主创作

学生创作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用一种方法来创作,既可以是单幅作品,也可以是连环画等等。

五、展示交流

创作完成后,进行交流展示,大家相互欣赏作品,相互评价。

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课教案 6

教学目的:

1、掌握插接的基本构成方法,设计、制作插接造型作品。

2、通过运用插接方法制作纸雕塑,培养学生立体造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引导学生在欣赏造型与色彩中勇于发表独特见解,体验设计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彩色卡纸、剪刀、示范作品、学生作品及精美艺术图片。

教学过程:

一、授课

1、制作方法对比导入——点出课题

小朋友们,我们在上几个学期的美术课中,上过很多的手工课,学到了许多新的制作方法,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制作方法——插接(制片插接)。

2、欣赏、对比,发现新的纸工技法。

欣赏制作精美的插接作品。(纸牌插接、几何插接、水果形插接及粘贴式的立体桥梁作品。)

请学生观察这些纸艺作品与以往的手工课制作纸艺作品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这些作品都巧妙的利用了插接方法。

3、观察范作:

观察作品并告诉老师哪些比较好看,为什么?

纸片的图形十分漂亮,颜色丰富,搭配和谐。

4、教室边示范制作,边讲解:

刚才我们经过观察,已经发现了这课要学习的内容——纸片插接制作的一些要点,现在老师把具体的制作步骤示范,让同学们进一步掌握其中的制作技法要点。

(1)设计纸片造型(由于时间较久,也可用简单方法代替)

(2)剪。

(3)研究插接方法(提醒学生先由设计作品的底座)

(4)插接。

提醒学生插接的底座一定要牢固,可选择井字格形结构。若想插接的越高,底座建议做大些。

5、让学生先讨论,并分组动手先制作插接底座。

6、看看谁的底座牢固,并把这个新发现方法介绍给大家。

二、布置作业

1、学生可自行分组制作。

2、要求色彩搭配合理,插接牢固。

3、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视辅导,发现底座不牢固的立即给予指正、修改、加以巩固。

三、评价、作品展示、比一比:

选出造型夸张、拼接牢固的小组作品,比比看,谁的有创意,谁有办法,插接得高,由学生为主参评,小组间互相评价,讲一讲,这些作品的优缺点。

四、教室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到了一种新的纸艺制作方法,知道了利用插接也可以做出精美的纸艺作品,其实还有很多的方法我们还没学到,老师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多动动手,你们就慢慢会发现这其中的美,并且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把这种美表现出来。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7

教材分析:

《对印版画》是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十二课的内容,是本教材版画系列课中的一个环节,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和能力水平,对印版画较其它专业而繁复的版画而言比较简单易学,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易于学生掌握和操作。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虽然说已有几年的美术学习经验,能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艺术经验相互联系。但是,三年级学生在美术技能方面还是比较欠缺的,绘画表现能力较弱,本节版画课,又是初次接触水粉颜料,对颜料和水分的掌握不是很熟练。由于三年级学生的造型能力还有待提高,对于一些技法性较强的内容,教师应尽可能创设问题和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认知和体验,在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识:发现生活中重复的现象,认识了解对印版画的艺术特点。技能:学习掌握对印版画的表现方法,能与同伴愉快合作的创作出有细节变化的版画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观察、探究性学习、小组讨论、互动游戏和实操式审美体验活动等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对印版画的艺术特点,掌握制版和对印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与集体合作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大胆进行艺术创新的意识,感悟对印版画有趣的创作与表现形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对印版画的趣味性,感悟版画作品在造型、色彩和材质上的“印痕”艺术特点,激发学生对版画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形成个性化的审美趣味,提高学生对“艺术来源于生活”的感悟与理解。

教学重难点:

认识对印版画的艺术特点。了解并掌握简单对印版画的基本步骤。

能运用对印版画的特点进行有新意的艺术创作。

如何根据主题巧妙利用对印版画的方法,将印好的画面进行创意添画,表现出具有美感和趣味性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课前小魔术,激趣导入

1.小魔术师:在本节课上课之前呢,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小魔术。请同学们认真观看。

2.魔术中的这只蝴蝶,运用的就是对印版画的表现方法,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对印版画的奥秘!(揭示并板书课题:对印版画)

(二)我爱探究

1.引导学生提出对本节课的疑问通过课前的预习,你觉得对印版画有哪些特点或者你对本节课有哪些疑惑?

(“以学定教”,通过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认知和困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探究性学习

师:下面就让我们来进行闯关游戏,一起来攻克这些难题。

首先第一关:

(1)仔细回忆,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重复的场景或对称的事物能够让你联想到对印版画?(回忆生活中重复的场景或事物,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力,为之后的艺术创作做铺垫。)

开动脑筋,想一想:我们应如何用对印版画的表现形式来留住这些美丽的画面呢?

①小组讨论交流:对印版画的制作步骤。

②请一位同学进行对印版画的创作示范。

③根据黑板上的两组范画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出对印版画的两种对印方法并板书:单纸对折印两张纸对印

(通过小组讨论、“小老师”等环节,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对印版画的基本步骤,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出对印版画的两种对印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

火眼金睛,找一找:仔细观察,找出下面两幅作品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认识到对印版画的作品特点:“大同”“小异”,知道可以用添画的方法让对印出的版画作品产生不同。)

板书:添画。

艺术实践创作要求:

(1)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或独立完成的方式,利用两张纸对印或一张纸对折后再对印的方法,创作一幅有趣的对印版画作品。

(2)水粉颜料要稍微多一些,水少一些;画一部分,压一部分,不要全画好再压。

(3)作品要有新意,大胆创新。教师巡回辅导。

展示评价:展示学生对印作品,进行生生、师生互评。

评价点:

(1)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2)你觉得谁的作品最有创意?画面采用了哪一种对印的方式?

拓展提高

版画种类的划分:根据底板材料不同,版画可以分为纸版画、木刻版画、吹塑纸版画、石膏版画,铜版画等等。

2.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①版画起源于中国。

②版�

③视频:让版画真正走入我们的生活。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8

一、教材内容分析

《多彩的梦》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教材选用两幅经典的油画作品作为欣赏图例。

俄罗斯画家夏加尔的《我与我的村庄》中,画面构图和形象都采取来传统绘画不同的护理方式。画家用画面分割、重叠的手法,把不同时间、空间中的人物和景物组合在一张画面上,以此来表达对故乡的怀念。

西班牙画家达利的《记忆的永恒》,表现来一个奇异、错乱的梦幻世界:物体无序的散落在画面上,时钟软软的令世间停止,让人过目难忘,背景深远无限给人一种极冷,怅然若失的感觉。教师可以利用这两幅作品,启发学生对梦境里的画面和表现形式做自由的想象和思考。

二、学生特征分析

三年级学生在富于想象的同时更具有较强的好奇欲和求知欲,具备一定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基本能力。学生对美术工具和材料有一些的掌握的能力,对一些多媒体知识具有较为抱有兴趣的识别,可以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表现自己的`想法,也就是说具备了一定的造型能力。

通过老师的引导和拓展通过欣赏、观察、思考来对自己的梦境进行设计,引发学生的兴趣。结合本课教材科与学生进行自己梦境的探讨和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创作,这里将以各种图片展示作为契机,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语言和描述等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观察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结合自己的生活,通过会议、欣赏等方式,采用适当的手法来再现自己的梦境。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设计绘画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梦境,梦境中物体大小、形状和色彩变化多样,切实感受和体会梦在绘画中的乐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创作感受美术源于生活,感受生活,激发自己的想象力!

四、教学重点:

学生回忆和创作梦境,选用自己熟悉的创作手法展现自己的梦。

五、教学难点:

梦的展现方式。

六、教学准备:

1、教师用具:课件、图画等

2、学生用具:彩笔、蜡笔、刮纸等

七、教学过程:

教师:曾经有人说老师我白日做梦!大家知不知道什么叫做白日做梦啊?

学生:知道!……

教师:额……老师真的很尴尬,白日做梦就是说一个人白天睡觉在做梦,比喻一些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当然,大家晚上睡觉的时候做的梦,在现实当中是不是也不会发生吧……

学生:哈哈……

1、观看有关梦的图片

2、教师:老师首先给大家展示一部电影,看看同学们知不知道这是那部电影?

学生:哇,是《爱丽丝梦游仙境》……

教师:哦!老师很惊讶,看来有不少同学看过这部电影了!那么大家一定知道电影中爱丽丝发生了什么事情,遇到了哪些人物和事了吧?

学生回答:…

3、学生发现

教师:同学们好棒!电影非常好看,同学们回答的也很棒!

学生回答:…

师总:那么这节课我们也来创作一下自己想去的梦境吧!

——出示课题:《多彩的梦》

学生活动:欣赏片段《爱丽丝梦游仙境》预告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组交流探讨并将自己的发现大胆的说出来。激发学生敢于发言,敢于创作,敢于想象。

学生参与电影的讨论,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用语言的形式进行描述。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开始。通过课堂图片视频的引入在学生通过视觉感受梦境的同时,将学生带入一个好奇的、好玩的意境,较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欢乐的课堂气氛,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心理、情感基础。

学生的回答不需要受到任何的约束,只要他们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就是对本节课展开了想象!

电影可以拓展学生的想象力,也能够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适度运用电影片段可以给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方式带来不少新鲜感。有助于促进学习和进步。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9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世界上历史悠久、各具特色的造型艺术,增加学生对陶艺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2、尝试运用捏、搓、揉,借助工具压按等不同立体造型方法,塑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脸部形象。

教学重点:掌握泥塑浮雕头像的基本制作方法,并创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独特的浮雕头像。

教学难点:五官的夸张变形,以及捏、搓、揉等方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泥、垫板、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同学们家里面有养宠物的吗?老师这儿啊也有一只小宠物,我们一看它的本领吧!播放视频。

你们知道视频中的小宠物叫什么名字吗?七仔。那在刚才的视频中它都做了哪几种表情啊?高兴、生气、考一百分……它做这些表情的时候脸和平常一样吗?不一样。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它的这些表情啊?奇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张奇特的脸》。

板书课题。

二、欣赏

1、课件出示一组图片。那么在看图片时,大家要注意观察你见到的人物的表情,看看他们的表情有什么特点。

谁来说一说:“你看到的人物表情有什么特点?你可以学一学吗?”

这些脸跟我们平常看到的脸有什么不同?眼睛、鼻子、嘴巴不一样了。

我们知道了:通过(脸)我们能看出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人的情绪都是通过脸上的(五官)表现出来的。

2、明星照片和他们的肖像漫画

(1)同学们你们认识他们吗?赵本山的脸型就很有特点,他自称自己是什么脸啊!另一张画家给他画的肖像漫画,还有范围和葛优的照片及漫画肖像。

(2)漫画中的脸型和现实中的脸型有什么不同?哪一种更奇特?

(板书:脸型——变形)

2、出示明星照片和他们的肖像漫画

漫画肖像中脸的哪些部位发生了变化?(板书:五官——夸张)

3、出示各国球迷的脸

师:这些脸和我们正常的脸相比,有什么不一样?

(板书:色彩——鲜艳)

4、分小组观察图片,看看它们哪里奇特?看看谁找得最多、找得最快?图坦卡蒙金面具、贵州面具、京剧脸谱。(点击课件)

从基本外形到细节装饰讲解,夸张的造型、精美的装饰、丰富的色彩。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课本上的学生作业,他们是用什么材料做了一张奇特的脸啊?泥。

三、讲授

我们今天就用彩泥,来制作一张奇特的脸。

师:摸一摸、捏一捏,感觉像不像妈妈做馒头用的面?

生:像

师:谁在家帮妈妈做过馒头?

师:平常我们在家要帮妈妈勤做家务。

即使没有做馒头的经验大家总玩过橡皮泥吧?请大家揉揉你手中的泥告诉老师这泥除了可以这样玩还可以怎么玩?(教师演示揉的玩法)

师生:压、搓、捏、刻、镶嵌。

师:方法有了,我们来看看如何制作一张奇特的脸。现在,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研究一下,看看哪个同学最聪明,点子最多。

演示步骤:

先拿一部分泥来做脸型,做之前,要先想好,要做一张什么形状的脸。然后我们根据脸型制作出形状位置奇特、表情夸张的五官,下一步就是装饰了,装饰时花纹越奇特越有趣,像挂上珠子,插上羽毛……有的脸上还刻有图案。在后面的制作中,大家就可以灵活运用这些会让脸看起来更特别的方法,但是这些辅助材料要有选择地使用,有的表情并不一定适合用。

老师的作品完成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其他同学的作品,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灵感。欣赏学生作品。

(四)看了那么多奇特的脸,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发挥想象力,做一张奇特表情或奇特造型的脸。

学生创作,师巡视指导,发现造型奇特或好的技法及时点评展示。

(五)作业展评,召开“奇脸展览会”

(1)给同学们讲讲你的作品表现的是什么?

(2)你最喜欢谁的作品?是因为造型奇特吸引了你,还是因为细节表现或技法新奇有趣?

(六)拓展延伸

结束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方法,设计制作出了一张张奇特的脸。课下可以把作品当做礼物送给你的爸爸妈妈或者老师同学,老师相信这一定是他们收到的最特别的礼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一张奇特的脸

脸型变形

五官夸张

色彩鲜艳

教学反思

由于上学期学过一堂面具设计课,和这一课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学生学来比较轻松,更主要的是这一课的主要材料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泥,他们把这堂课当作了一堂玩泥的课,所以,在感兴趣的前提下,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更大的开发,造型和装饰能力有了一定的进步,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10

一、知识要素。

知道像框功能、常用材料和式样。

二、技能要求:

运用各种方法制作与装饰。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像框功能、常用材料和式样,学会剪、贴、绘等各种技能制作有特色的小像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根据材料、照(图)片等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有个性的像框。

3、态度情感价值观:感受像框对照片的装饰与美感,增强学生的生活审美能力和自信心,体验成功地快乐。

四、教学重点。

像框的不同类型的设计制作。

五、教学难点。

像框立体支架的制作。

六、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交流。

1、多媒体演示。

(1)生活中拍照场景;

(2)“咔嚓”一声定格出一张照片;

(3)多媒体变化出像框;

(4)同一照片用不同像框装饰。

2、小组讨论并交流像框的作用。

(1)展示照片或美术作品。

(2)摆设品。

(3)美化环境。

3、揭示课题。

(二)讨论与发散。

1、多媒体演示不同类型的像框,讨论像框的造型:

(1)抽象几何形——心形、方形、长方形、圆形。

(2)形的组合——长方形的叠加。

(3)形象动物——如猫头鹰。

(4)形象植物——如:花形、叶形。

(5)废旧材料――如:枯树枝、开心果壳等

2、讨论废旧材料的利用:环保与卫生。

3、欣赏范作,讨论像框与照片的搭配。

4、支撑架的式样与牢固要求。

5、褂式背面、挂绳线的方法和位置不同、产生不同的效果。

(三)构思与创作。

1、学习像框立体支架的制作,构思、讨论:

(1)准备做怎样的像框?

(2)照片怎样安排?

(3)学生交流想法。

2、学习像框立体支架的制作。

(1)学生各自说说自己家中的像框是如何支撑的?

(2)掌握立体支架的制作方法。

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要求:

(1)像框与照片的搭配要合理、协调。

(2)可以利用废旧材料进行装饰;

(3)可以用画画、剪剪、贴贴的'方法设计制作像框。

(四)欣赏与。

1、创设情境:像框设计展。

2、自评、互评,互赠作品。

(1)从像框的造型、色彩与照片间的搭配等方面进行。

(2)善于发现和他人作品的优点。

(3)找好朋友互赠像框。

3、教师讲评,。

(1)教师肯定学生的作业。

(2)鼓励学生为自己的美术作品也配一个漂亮的像框。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11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民间玩具的知识。

2。培养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提高艺术鉴赏力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中国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在特有的民俗、信仰氛围中,在农耕经济、手工业生产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与人们的生产劳动、生活风俗、宗教活动的需要紧密相连。

中国民间玩具源远流长,分布地域广阔,花色品种繁多,制作材料庞杂,功能多样。由于它是各民族、各地之间相互借鉴与传承的共性艺术,并与民生民俗共存,因而具有稳定的传统式样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各种玩具充斥市场的今天,更应让孩子们了解和接触中国民间艺术,激发孩子们对民间艺术的兴趣,提高孩子们的艺术鉴赏力和民族自豪感。

2。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民间玩具(部分)及其图案、色彩所包含的寓意。

难点:深入浅出、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讲解,启发学生初步认识、感受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玩具(包括民间、现代的玩具)

(教师)民间玩具及有关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 “玩具总动员”:请同学们介绍自己的玩具。

(2) 揭示课题:《中国民间玩具》。

2。直观体验。

中国的民间玩具,历史悠久,有些玩具虽然不是很精致、美观,但距今已经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了。接下去我们看一看祖先制作了哪些玩具,翻开课本第36、37、38、39页,以及民间玩具挂图。

①燕风筝“五福捧寿”(纸玩具)

②大公鸡(泥玩具)

③狮子滚绣球(布玩具)

④木马(木玩具)

⑤螳螂(棕榈叶玩具)

⑥面人(面粉玩具)

⑦鹿鸟(糖玩具)

⑧三勿猴(石玩具)

3。师生交流。

(1) 你在哪里看到过这样的玩具?

(2)说说对这些玩具的感受:引导学生仔细观赏图片,了解民间玩具的材质、造型、色彩、花纹等特色,初步认识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探究其制作方法。并以自主的方式,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玩具作出简单的评述。

(3) 教师小结补充:

续上述玩具:①产于北京,风筝色彩鲜艳,造型简洁对称,其制作主要有扎、糊、绘、放四个基本过程。②产于山西,中间滚圆两头细尖,可做成各种动物形象,尾部有一竖一正两个小洞,用嘴一吹,就会发出呜呜的叫声。③产于陕西,神态威风、可爱,造型简洁又有动感,头部纹饰多样,寓意吉祥和健康。④产于云南昆明,可在地上滚动,曾在民国年间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其造型与色彩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⑤产于湖南,利用棕榈叶编织而成,南方各省均有棕叶编织艺人。⑥产自上海。⑦湖北、山东、四川等省都有,它是用糖泥吹制或糖油浇著而成。⑧产自山东,用滑石刻制而成,仔细观察可以看到3只猴子的姿态各不相同。

4。拓展表现。

(1) 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一下民间玩具。

①你想用什么方式表现?

②你制作的玩具会用到什么材料?用什么方法?

③教师适当补充,鼓励学生大胆制作生活中的玩具,并能表现出自己的艺术特色。

(2) 课后,拜访当地民间艺人,学习制作民间玩具。

课外资料

1。中国民间玩具历史悠久。

长期以来,民间玩具往往被人看作“小玩意”而不加注意。有人还认为这是一些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不屑重视,所以,有关它的历史,文字史料极少,甚至著名产地的县志中也难找到片言只语的记载。比如,无锡泥人早已名扬四海,可是追溯它的历史,只能说“相传始于明代”;又如陕西凤翔,民间玩具手艺世代相传,究其起源,也只能说“相传起于明初”。然而传世和出土的实物史料,却雄辩地证实着我国民间玩具的历史源远流长。

2。中国民间玩具艺术种类。

中国民间玩具的`分布地域广阔,花色品种繁多,制作材料庞杂,各种物质材料几乎都可以被用来制作民间玩具;功能也比较复杂,一种玩具往往具备多种功能;所表现的题材和内容很广,可谓包罗万象。据民间玩具材料和式样的不同,表现技巧和功能作用的差异,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种分类方法。如按玩具性能分,有节令玩具、观察玩具、音响玩具、益智玩具、健身玩具、实用玩具等;按制作材料分,有竹木玩具、面塑玩具、泥玩具、布玩具、陶玩具、纸玩具、食品玩具等;按造型特点分,有飞禽走兽玩具、花虫果蔬玩具、神话传说和戏曲人物玩具等;按使用对象分,又分为低幼儿童玩具、少年玩具、成人玩具等。

联片、书橱、竹椅等)进行的雕刻。我国南方较为流行。竹雕的表现方法有镂雕、阴刻、浮雕等多种。还有一种以老竹根作原坯,对其稍作雕刻,创造成意象的人物、动物等各种造型。这些作品作陈设用。

“木雕”是在上好的木料上进行雕刻而创作出的一种工艺美术品。如书中的明代紫檀九龙纹笔筒,因紫檀木质地坚韧、纹理细密、色泽光润,故雕刻精美,堪称笔筒中的精品。另外,我国的黄杨木雕也非常有名,一般用于建筑和家具的装饰,陈设作品多采用圆雕的形式。

“牙雕”泛指兽牙、兽角的雕刻制品,有时也叫“牙角雕”。象牙天生丽质,色泽洁白、柔和,雕成器物更是充满艺术魅力。***则因其珍稀而名贵。其技法与竹、木雕刻大体相同,器物造形也以笔筒、镇尺、笔架、屏风等为多。书中的商代象牙雕杯采用了镶嵌的工艺,被称为牙雕绝品。

三、教学建议

本栏目的内容主要以学生自主学 学生学习本页内容可以在课堂上,也可在课后。教师还可以利用新书下发的时机,提出诸如:“这些是什么材料制作的雕刻工艺品?你喜欢吗?”等问题。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12

课题:天然的斑纹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施教时间:9月21日——9月28日

教学目标:

1、能够用一、两句话说出不同肌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

2、能够用拓印、拓印添画、绘画等方式表现1-2种不同的肌理。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理解肌理的含义,能否说出不同肌理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2、能否总结出作业过程中的一些好的方法与同学共享。

教学准备:

教师:表现不同肌理的课件,一只布袋子、具有不同肌理效果的实物。

学生:提前搜集具有不同肌理效果的实物。水粉色、毛笔、调色盘等。纸。

第一节:

活动一:

请学生将手伸到教师带来的布袋子中随便摸一件东西,并凭触觉说说它表面的花纹是怎样的,请大家猜猜这是什么,然后拿出来看猜得对不对。

说说自己凭什么这样猜的,你平时注意到物品的这些细节了没有?

放课件,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界中一些平常不太被注意的细节,让学生不光会用眼睛,还要尝试用触觉去感知这些细节的美丽,积累一些视觉和触觉的经验。

活动二:

教师可以将自己带来的和学生收集到的材料都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他们的肌理,摸一摸,说说他们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比如说:“树皮给我们的感觉是粗糙的,丝绸的感觉是滑滑的,金属摸上去又硬又凉……”还可以有一些对比,譬如:棉布比丝绸粗糙,但又比树皮细腻,皮毛的感觉比皮革温暖,青的树叶比枯树叶要滋润、细腻……

活动三:

布置练习作业:各组同学交换自己带来的各种物品,感受一下肌理,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2-3个用彩色笔或油画棒画一下。

学生绘画,教师指导。

布置学生下节课带拓印工具。

札记:去年做了一个关于有趣的叶子的幻灯片,里面有好多叶脉的纹理的图片,今天正好放给孩子们看,让他们感受自然界的花纹。效果很好,所以说教学资料的积累非常有用。

第二节

活动一:

教师为学生表演一个魔术:在一张白纸上用油画棒用力涂色,白纸上除下了一些有肌理的画面。请学生猜猜为什么会这样?

揭示谜底:白纸的下面垫着一张树叶。

再换一种方法:在树叶上涂上厚厚的水粉颜料,将一张吸水性很强的纸覆盖在上面,轻轻的压,小心解开,白纸上就出现了纹理。

这两种方法都是拓印。

活动二:

启发学生自己想象,还有什么办法制作肌理?

自己组尝试着做一下。并交流一下制作的效果。

拓印的方法并不难,但要取得好的效果却也是不容易的,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去尝试,并在作业过程中组织几次讨论,谈谈成功、失败的原因,谈谈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这样会使学生更快的掌握拓印的方法。

作业要求:用拓印、拓印添画和绘画相结合的方法制作一幅作业,可以合作。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用什么方法,表现什么样的肌理。

作业展示,经验交流。

收拾与整理。

札记:孩子们寻找花纹的热情太高了,把纸蒙在电视机音箱上、门边上……结果班主任一进班就高呼:“怎么到处都五颜六色的!”大家又好一通忙乎才把所有的地方都打扫干净。上第二个班时,我先要求学生:“拓印时把纸的四周空出来!千万别弄得到处都是!”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13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运用泥条盘筑的制作方法并进行陶艺创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泥塑技能和简单的立体造型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玩陶的乐趣,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重点:学习、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手形或足形器皿。

难点:大胆想象,敢于表现和创造,作品有个性。

教法学法

欣赏导入、技法探究、体验创新、交流评析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欣赏导入

出示一件范品

提问:这件作品是什么形状的?仔细看看,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方法。

二、演示制作方法和步骤

(一)制作泥条的方法。

1、将和熟的泥料取一小块,揉成泥团。

2、用手掌将泥团搓成粗泥条。

3、将初步搓好的短而粗的泥条继续在桌上搓成细而均匀的泥条。

(二)泥条盘筑的方法。

教师播视频:泥条盘筑的方法及技法要领。强调泥条与泥条之间要粘牢。

(三)教师示范手形器皿的'制作步骤。

1、制作器皿底面。(压一块泥板,切割成手形。

2、盘筑器皿坯体。(将搓好的数根泥条,沿着底面的边缘进行盘筑,按顺序粘接好每一根泥条。)

3、装饰整理作品。

三、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一个有趣的手形或足形器皿。

2、学生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四、课堂小结。

五、评价指导:评议学生作业。

学生欣赏,说说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1、学生欣赏学习泥条的方法。

2、学生欣赏学习泥条盘筑的方法。

3、学生欣赏学习手形器皿的制作步骤。

尝试创作,按要求完成作业。

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谈感受。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14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课时2课时

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示范用的纸。笔,剪刀,胶水等工具。

2、学生准备学具:有万花筒的学生将其带到课堂。带好彩色纸,剪刀,绘画笔等。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让学生看看万花筒然后讨论: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主要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归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2.发展阶段

首先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思路:我们要创作一个:“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再制作其余五个“镜子里的”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

然后让深长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将纸叠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来画……)学生很难将对称表现得精确,这并不重要,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只要能表现出万花筒的图案就可以了。

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再一次观察万花筒,将其 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3.收拾与

学生应该已经习惯将剪下的纸屑放在纸篓中。那么结束时只要再检查一下周围是否有纸屑就可以了。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15

课题:变废为宝

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废旧材料。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各种物品。

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评价建议

1、是否在课前仔细观察了物体的颜色,外形收集了相关废旧材料。

2、能否合理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组合和创造,制作立体造型。

3、能否体会到变废为宝和保护环境的乐趣。

4、能否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合理的回收和整理。

5、在美术教学在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物的研究。

6、如何合理运用各种材料开发新的教学内容的研究。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施教时间:11月15日——11月16日

活动一:

1、启发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能对各种物体的外形,颜色等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

2、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如旧挂历,易拉罐,吸管等。

活动二:

引导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更仔细地观察各种物体,根据其外形,颜色等,讨论用那些废旧材料可以将它表现出来,并使其具有立体感。

可适当分析几种物体的立体造型,示范几种基本制作方法,如卷,插,支撑等,教师还可通过半立体的圆等较特殊的立体造型,让学生领会多种立体造型表现法。

活动三:

“奇思妙想阶段”,启发深长在现有事物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打破物体的原有形态,充分发挥身边废旧材料的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一伯立体的工艺品。

“情感升华阶段”,引导学生懂得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制作出立体的工艺品来美化身边的环境,是一个一举两得的环保好方法。

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来整洁。

课后拓展

1、我们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材料的方法来表现各种物体的立体造型。

2、在生活在,我们应仔细观察,将各种废旧材料变废为宝。

札记:我向学生们展示了历届学生们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工艺品,孩子们看得目瞪口呆。我告诉他们这也是三年级的同学做的,只要肯动脑,你们会做出更好的。受到了鼓励,孩子设计的思路非常广,效果图画得很好。我很庆幸自己积攒了这么多的学生作品,这些积累工作永远有效。

第二节

施教时间:11月17日——11月20日

活动一:

(出示范例)

l同学们,这件工艺品漂亮吗?(漂亮)

l这件工艺品表现的是什么形象?(人物)

l你们能不能看出这件工艺品是用什么做成的?[可让学生用手摸一摸]

[学生小结]

那么,这些材料是从哪里来得呢?[学生自由猜]

小结:这么精美的工艺品都是用一些废弃物做成的。

活动二:

1.材料展示:

在平日的生活中很多物品用旧之后都会被我们丢弃掉,你能举例来说一说吗?[学生交流]

你今天都带来了哪些废旧物品?[学生展示]

2.分析:

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废弃物都是什么形状?都有哪些颜色?[分析造型与色彩]

3.构思练习

[讨论形象的组合与材料的选择]

出示几样大小不同的废弃物,请学生进行联想并把自己的想法画一个简单的草图。

交流构思情况,并提出自己的意见。[鼓励学生大胆的谈出自己的感想]

[出示形象]

谁来帮老师设计一下,这个形象的每一步我都该选择哪些材料最合适?[学生交流并可以动手来试一试][鼓励学生大胆去研究、试验]

4.制作步骤

通过刚才的交流你是否也能将自己手中的废弃物来设计一下使其变废为宝呢?

我们应该按照怎样的步骤去进行制作呢?请同学们分组交流拿出制作方案来。

请学生进行小结。

5.欣赏

课本中就有许多运用废旧材料进行制作的工艺品,请大家来欣赏一下,看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小结:我认为在这些工艺品中一些小的装饰运用的十分巧妙,真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都可以运用什么材料来做小的装饰呢?[学生交流]

活动三:

我要开一个工艺品商店,我这个工艺品商店出售的可不是一般的工艺品,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用废弃物来制作而成的。而你们就是这些作品的设计师,好,就请大家快动手吧。

l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几个人完成一件作品。

能力弱的同学可以进行临摹制作,也可以制作的形象简单。

[放音乐]

小结:

今天是我们工艺品商店开业的日子,请大家来当顾客选择你最喜欢的工艺品。[评析]

札记:

评价时我说:“如果不知道我真不相信这些工艺品是利用废弃物制作而成的,由此可见每一样东西只要我们能留意加以精心的设计就能将其变废为宝。”这句有些夸大事实的话学生却很爱听,因为老师肯定了他们的努力。所以说,有时教师的一句话,可能成为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催化剂,也可能成为毁灭剂。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1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六面体细节也随六面体产生变化;表现六面体细节,体现六面体的立体感。

过程与方法:观察六面体细节,辨别对错,尝试画出六面体的特征;用六面体的组合绘画创作出身边的景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生活物品学习六面体,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生活的情趣。学生在绘画中感受表现生活物体的乐趣。

教学重点:

绘画六面体的细节

教学难点:

表现六面体细节的立体感

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能画出六面体物体的细节,表现独有的特征。

拓展层面:能用六面体物体作为画面的主体,完成一幅画。

教学准备:

学具:勾线笔、涂色工具

教具:勾线笔、涂色工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巩固与回忆

1、复习上一课的六面体立体感表现。

2、学生上黑板画出六面体

3、寻找教室中的六面体

生:讲台、电视机、饮水机的底座、粉笔盒、黑板擦……

4、回忆生活中的六面体

生:微波炉、电冰箱、橱柜、大楼、电话机、大巴士……

二、尝试与交流

1、播放课件:把六面体添加细节,变成紫藤架。

2、学生尝试添加成自己喜欢的物体,表现物体特征。

3、反馈。

师:有些学生画出的物体怎么这么别扭?总觉得哪里不对。

4、交流成功与不成功的经验。

三、指导与绘画

1、出示两幅六面体物体的作业图,师:为什么同一个六面体最后画出来的效果不一样?请学生辨别对错。

2、学生观察,从两幅画中挑选正确的细节添加图。

3、教师指导:添加细节时要注意,角度产生了变化,细节也产生了变化。

4、范画:如何添加细节。

5、学生练习。

6、鼓励学生用六面体物体作为画面的主体,完成一幅画。

四、展示与评论

1、展示作品。

2、自评:

自己作品中哪个地方表现得不足。

3、互评:

发现哪些作品中六面体细节表现得很好。

4、教师评讲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17

年级:三年级

课时:4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了解有关首都北京风景、京剧脸谱的图片,通过学唱京剧曲调,制作脸谱。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单元主题页,在歌曲《龙的传人》的欣赏与演唱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风情的歌曲等艺术有关北京风景、京剧脸谱的图片,通过学唱京剧曲调,制作脸谱。

3、欣赏反映北京风情的歌曲等艺术活动,加深学生对北京的了解。

二、教学准备:

《长城谣》、《冰糖葫芦》、《唱脸谱》的歌曲磁带。

第一、二教时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我来做个导游”,请学生或以老师来扮演导游,让学生乘上交通工具开始。

2、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老师边讲到达的目的地,或从各种媒体了解到的北京,带领大家逛逛京城。

3、边听边欣赏有关描绘北京风情的歌曲,如《长城谣》、《大碗茶》、《北京的桥》。

4、教唱歌曲《北京有个金太阳》。

A、朗读歌词。

B、歌唱歌曲《北京有个金太阳》。

5、逛逛北京城:长城——天安门(华表)——故宫(石狮、麒麟、历代服饰)——北海——颐和园(十七孔桥)——圆明园(残恒断壁)——天坛(九龙壁)。

第三、四教时

四、教学过程:

1、用歌曲接上一课内容,复习上一课玩过的地方,你能说出几个地方。

2、引导学生观察北京有特色的建筑形状、色彩。如天坛、天安门城楼等,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北京及其悠久的历史。

3、歌曲欣赏:《龙的`传人》

4、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人们寄予龙以美好的希望,让学生说说“龙”(回顾十二生肖、赛龙舟、舞龙、建筑的龙)。

5、接龙游戏:分组说说有关龙的内容。

6、歌唱歌曲《龙的传人》并能准确无误的唱准歌曲,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增加学生的爱国情感。

五、活动与手工指导:

1、让学生收集饮料瓶盖,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著名城市、名胜、图片等剪成与瓶盖相同的圆形标志,将标志贴在瓶盖上。

2、充分发挥学生以自己的兴趣制定安排游戏的线路。(回家作业:要求每人写一个旅游线路,下一节课说给同学和老师听)。

例如:有一个星期天去苏州旅游,你能安排XX——XX——XX——XX——XX——XX,什么时候出发,一站又一站,2、可按著名城市作为行棋路线,也可以按我国的名山作为行棋路线,还可以按我国珍稀动物分布作为行棋路线。让学生自由游戏,在游戏中增强对祖国的认识,激发热爱的情感。

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课教案 18

一、案例背景

《走进昆虫世界》是三年级美术上册的一个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探索自然界的奇妙生物——昆虫。本节课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表现力和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他们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审美情趣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基本知识,如昆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态环境等,为创作昆虫画作奠定基础。

2.培养学生运用绘画、手工等艺术形式表现昆虫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作水平。

3.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昆虫,掌握描绘昆虫细节的技巧,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表现力。

4.培养学生运用色彩、线条、形状等元素进行创作,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和艺术修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物观察、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昆虫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采用分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形式,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注重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激发他们探索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兴趣。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鼓励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克服困难,勇于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3.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观,使他们认识到保护昆虫、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4.通过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感,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在掌握昆虫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美术技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培养他们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使他们在美术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生动有趣的昆虫故事、实物展示、多媒体课件等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昆虫世界,激发他们对昆虫的兴趣和好奇心。

2.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如校园里的花坛、草地,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昆虫,感受昆虫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

3.通过观察、讨论、体验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知昆虫的特征,为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4.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将情境与自己的情感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昆虫画作。

(二)问题导向

1.提出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如:“昆虫有哪些外形特征?”“它们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为什么我们要保护昆虫?”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提问,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4.通过问题导向,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讨论、创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鼓励小组成员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3.教师关注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4.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与分享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四)反思与评价

1.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方法,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监控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让他们互相评价、提出建议,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优点,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4.通过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章节的教学策略旨在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评价,使学生在探索昆虫世界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昆虫故事引入新课,如:“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蝴蝶是怎么变成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昆虫的世界,探索它们的奥秘。”通过故事激发学生对昆虫的兴趣。

2.展示一些昆虫的实物、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昆虫的多样性,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的特点和生态环境。

3.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昆虫?它们有什么特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对昆虫的认识。

(二)讲授新知

1.介绍昆虫的基本知识,如昆虫的分类、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帮助学生构建昆虫知识体系。

2.讲解绘画昆虫的技巧,如线条、色彩、形状等,让学生掌握表现昆虫的基本方法。

3.演示绘画昆虫的过程,从观察昆虫、构图、描绘细节到完成作品,引导学生学会创作昆虫画作。

4.强调观察的重要性,教育学生用心观察大自然,发现生活中的美。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结合讲授的新知,讨论如何创作出富有创意的昆虫画作。

2.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昆虫,从观察、构思、表现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形成小组的创作方案。

3.鼓励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分享想法,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鼓励,帮助学生解决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总结归纳

1.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让他们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2.教师对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3.归纳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如昆虫的基本特征、绘画技巧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4.强调观察、思考、实践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探索昆虫世界的兴趣。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创作一幅昆虫画作,注重表现昆虫的特征和细节。

2.提醒学生完成作业时,注意运用绘画技巧,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告诉学生下次课将进行作业展示和评价,鼓励他们在课后认真完成作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4.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让学生明白通过学习昆虫知识,不仅能提高自己的美术技能,还能培养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的意识。

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与过程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昆虫知识,掌握绘画昆虫的技巧,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和反思评价,使学生在探索昆虫世界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课教案 19

教学目的

1、学会用线条进行陶瓷的设计和装饰

2、欣赏陶瓷作品,了解陶瓷的有关知识,感受中国陶瓷的艺术魅力。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以及热爱美好生活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纸、笔

教学过程

一、认识陶瓷

1、图片展示,鼓励学生大胆交流他们所知道的陶瓷知识。

2、在学生对陶瓷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深入的了解陶瓷的年代、质地、外形、色彩、线条等。

3、引导学生去欣赏、品评看到的陶瓷图片,打开他们的思路。

二、感受线条

1、利用比较的方法,在黑板上绘出不同状态的线条,引发学生联想。

2、将无数线条密集在一起形成一个“面”,把线条变得很短很短就像一个个“点”,让学生体会线条疏密变化。

三、创作表现

创设“小小陶瓷设计师”的“陶瓷艺术作品展”的情境。提出要求:设计、“生产”瓷器时,注意形体粗和细、起和落、收和放的变化,在花纹设计时,运用不同的线条,尝试不同的独特的组织形式,还要注意线的疏密。

四、交流评价

组织学生进行有趣的“陶瓷艺术作品展”交流活动。

1、请小设计师们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作品中得意的地方。

2、请小评委们评判哪个陶瓷制品造型优美,设计独特,线条的表现力丰富。

3、让大家谈一谈在这节课中什么时候高兴。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并对陶瓷建立起一个初步的审美感受,为课堂上的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20

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用几何形方方圆圆进行概括事物的方法,并运用这一方法认识、观察表现各种事物和人物。

2、初步体验运用几何形造型乐趣,用方形、圆形、三角形组成美好画面,表达自己的感受,发展学生运用几何形这一绘画语言进行表现的能力,使学生从感受生活的乐趣中,发现图形的美。

3、学会更好的用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拓展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重点:

学习用简单的几何形观察事物,并用添加或减少的方法夸张、 概括地造型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由几何形展开的想象。

教法学法:绘画法、演示法、游戏法、观察法、故事法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具准备:范画、方方圆圆的几何形、生活实物、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启发导入。

1、故事引入:“从前有两个小朋友,它们的名字叫方方和圆圆,有一天,它们发生了争吵,都说自己的本领大、朋友多,圆圆说:“我的本领可大了,圆形的物体可多了:太阳是圆的,星球是圆的,皮球是圆的??”;方方说:“我的本领也不小,而且我的朋友也很多,你们看:电视机、房子、盒子??;方方和圆圆一直在争辩谁的本领大??”到底它们谁的本领最大呢?

2、请你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方方的,圆圆的?

3、揭示板书课题。

二、游戏体验,理解感知。

1、游戏感知——用两个个袋子装着两种不同形状:方形、

圆形,请学生摸一摸,分辨形状,并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

2、找朋友——出现包含两种形状的图片(可以是照片,

也可以是图画),请学生从上面找出各种形状。

3:对比找不同——用实物照片和用几何形概括了的图画

进行对比,让学生找出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学习用几何形来概括和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形状,便于掌握简单、概括的绘画语言)。

4、说说你在生活中见过的动物,还有哪些的外形分别近似于方形、圆形。(七星瓢虫、刺猬的外形与圆形想死,牛、羊等动物的外形与方形相似,等等)

5、用几何形概括事物的外形,有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外形特征。

三、欣赏评述,自主探究。

1、欣赏大师绘画作品和学生的绘画作品,看看画面上是怎么用几何形状表现主题的、表达思想的。

A、欣赏黄永玉的国画作品《羊》:

B、欣赏黄永国的国画作品《乌龟》,与真实乌龟图片进行对比:你能找找画与真实的动物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C、黄永玉的水墨画《猫头鹰》。

2、了解动物特征:动物们都有自己的典型特征,请猜猜这些图片分别是哪些动物的局部。

3、仔细观察图中的动物,找出外形能用方形与它们近似的动物。画动物时,在概括的外型上添加动物们的典型特征,有助于我们准确的描画动物。

四、尝试概括,方法总结。

1、尝试小练习:选择图中的一种动物,快速的描绘出它的局部特征。描画动物时,特征可以有所取舍。

2、说说动物的哪些特征必须添画,哪些部分可以省略?

3、采用同一物体不同表现形式的比较法(例如:建筑可以有方形、圆形、三角形等造型??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拓宽学生知识面。)

4、教师示范,总结板书。

板书设计:

(1)用几何形概括出事物的特征,夸张表现外形。

(2)添加事物的典型特征。

(3)调整构图,添画背景。

五、大胆造型,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你见过哪些动物的外形近似圆形或者方形? 用减或添的方法,夸张、概括地将它们描画下来!

2、学生自主表现,播放相关素材和优秀范作。

六、作业展示,交流评价。

1、自主展示,生生互评。

2、教师点评,表扬鼓励。

七、教学总结,拓展延伸。

仔细观察生活中各类事物,用各种几何形状总结概括,

并尝试用减或添的方法,夸张、概括地将它们描画下来!

课后反思

三年级上册美术方方圆圆教案篇二:3年级上册美术第三课《方方圆圆》教学设计

宫里镇中心小学

课型:绘画课

授课教师:卢老师

授课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感知圆形、方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基本形状,能用线条等方法表现圆形、方形的组合物象。

2、能力目标:在视觉、触觉感官体验中感受圆形、方形不同形状特征和概括观察物象的方法;在尝试中体验各种材料工具表现圆形、方形物象的乐趣。

3、情感目标:能学会事物的搭配,合作精神运用到生活中。在参与中感受圆形、方形是一切物象基本形的科学现象;在合作竞赛中,尝试交往与共同努力获取

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用圆形、方形概括、观察和表现物象。

教学难点: 感受圆形、方形不同形状特征和概括表现物象。

教具准备:教科书、课件、绘画工具。

教学方法:讨论法、活动、总结、讲解、指导、启发与鼓励等。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导入课程:

故事引入:从前有两个好朋友,它们的名字分别是圆圆和方方。有一天,它们发生了争吵,都说自己的本领大、朋友多。圆圆说:“我的本领可大了,圆形的物体可多了:太阳是圆的,星球是圆的,皮球是圆的·····”

方方说:“我的本领也不小,而且我的朋友也很多,你们看:电视机、房子、盒子??”;两个个好伙伴都生气了,谁也不让谁。

引出课题方方圆圆

二授新课:

(一)创设情境,启动主体

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帮忙劝劝它们:

想一想,圆圆、方方还有哪些朋友?

2、看来这两个个好伙伴朋友都很多,本领都很大,生活中少了那个形状都不行。如果没有了圆形,汽车变成方或尖的还能开动吗?如果没了方形,房子变成圆形怎么立得稳?所以这两种形状,在生活中缺一不可。

(二)发挥主体

1、游戏、感受:这个袋子装着两种不同形状:方形、圆形,请同学分别摸一摸,分辨形状,并说出它们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2、有什么是由圆圆、方方共同组成的?请学生从书上面找出各种形状。

3、能不能用各种圆圆、方方组成一幅画呢?你打算怎么画?欣赏学生绘画作品,看看画面上是怎么用几何形状表现主题的、表达思想的。

(三)创作:

发展主体一起来用方方、圆圆创作一幅画。

四作业评价,小结

1、比一比:谁用圆圆、方方创造的物品最多?谁用它们组成的画面最美?

2、自评:我画了什么?里面那些物体用了圆圆、方方?

他评:用美术学过的知识评价(如点线色美、画面物体形状美、组合美)

师评。

3、本课小结: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圆圆、方方的物品,同学们只要细心观察

就会找到许多有趣的发现。

七年级上册美术课教案 21

生动的小泥人

小泥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2、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3、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

教学难点:想象一定的情境,并根据情境做出各种造型有趣的小泥人。

教学准备:课件陶泥

教学过程:

一、走进教室 看一看

1、课件展示在教室里玩耍的小泥人的图片,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回答(引导学主回答出“什么人”、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

二、做个泥人 试一试

1、 师生一起随意捏个外形。

教师在视频展示台示范讲解。(强调“随意捏”,要大胆,可夸张一点)

2、指名展示,师主共同调整。

三、捏捏泥人 动一动

1、课件展示小泥人的不同动作,配欢快的音乐。

2、师主同做“小泥人的体操”。

3、教师提问:你是怎样让你的小泥人做不同的动作呢?

教师小结捏泥人动态的要求。

四、美化泥人 乐一乐

1、课件展示5张制作完整的小泥人图片。

提问:你觉得他们美吗?美在哪里?你能看出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师生共同总结美化小泥人的方法。并用课件展示。

2、师主共同美化自己的小泥人。

3、指名展示,师主共同点评、调整。

五、合做泥人 玩一玩

1、课件展示一组小泥人的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从泥人的动态、细节的美化以及组合几方面来欣赏。

2、分组讨论:我们的小泥人在教室的哪个位置做游戏,做什么游戏。

3、小组合作表现。

六、展示泥人 评一评

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课教案 22

教学目的:

1、了解对印的方法。

2、能够利用对印的方法,制作出有个性的作品。

3、喜欢对印这种具有独特美感的美术表现形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几幅对称形的图片,欣赏;

2、请学生说说有什么特点;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用对印的方法把这些美丽的图画印出来!

二、发展

了解对印方法:把纸对折,涂上颜色,合起来,印一印。即:调色——绘画——对印

尝试对印:引导学生在纸上尝试着对印一个图案。

发现、解决问题:学生交流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室举例相关学生作品中的典型问题,让大家出主意,思考用什么方法解决。

欣赏、讨论、表述:欣赏老师的范作及教材上的作品,思考:这些图案在内容、形式和技法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在正式的作业纸上练习。

添画作品。

印完后,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作业放远些,看一看,印出的东西像什么?进行添画提示:添画的时候注意对称,还可以用几次对印的方法来完成一幅作业。

展示与评价

欣赏同学及教材上的作品、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称的图形给人们带来怎样的感受”

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欣赏在对印的过程中产生的偶然的、奇妙的肌理效果。

三、收拾与整理

四、课后拓展

将作品制成卡片或书签送给朋友或师长。

课后总结

学生对印、添画后,展示作品,启发学生用审美的眼光欣赏、评价作品,引导学生说说对称图形给人们的一般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