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三年级教案 > 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优秀6篇正文

《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优秀6篇》

时间: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有选择地运用适合的方法,理解“迫不及待、大摇大摆、恳求”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听写句子,能自己校对。

3.能选或编一个关于阿凡提的故事,作为课文的续篇。

4.了解阿凡提帮助穷人战胜巴依的故事,体会阿凡提热心助人、聪慧过人的特点。

重点难点:

学习听写句子,能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题质疑。

师:同学们,今天上课前,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动画片,猜猜主人公是谁?

1.播放动画片《阿凡提》片头。 师:他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对呀,阿凡提觉得:帮助人是光荣的事情,也是快乐的事情。

2.出示句子

帮助人是光荣的事情,也是快乐的事情。 (自由读、指名读、小组比赛读)

师:今天,阿凡提又帮助了谁呢?让我们来学习41、饭钱。

3.揭示课题,齐读。

师: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

4.学生质疑。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要付饭钱? 谁付了饭钱? 是怎样付饭钱的?

师:让我们带着问题先来自学课文。

二 自学生字,读通课文

1.小组自学

(1)自学生字,按所拿到的卡片完成十字开花游戏。 煎 逼

药 熬 汤 降 迫 强 夜 害

(2)用所学的`方法理解词义:迫不及待、恳求。

(3)读通课文。

2.交流自学情况。

(1)汇报十字开花游戏。

(2)分节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解疑

师:读了课题,同学们提出三个问题: (1)为什么要付饭钱?

(2)谁付了饭钱?

(3)是怎样付饭钱的?

下面,请各组读读课文,试解决(1)(2)两个问题。

1.小组读课文,讨论(1)(2)两个问题。

2.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理解词义:恳求,并有感情地朗读1-4小节,注意读出穷人恳求的语气。 师:阿凡提是怎样付饭钱的呢?

3.各组再读读课文,完成填空

巴依和卡子认为:吃了饭菜的( ),该付钱。那么,我让巴依听( ),也算( )。就这样,阿凡提帮穷人解决了难题。

师: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阿范提狠狠地教训了巴依和卡子。请同学们自己有感情地读读5-9小节,然后在组长的带领下分角色朗读课文。

4.分角色朗读5-9小节。

(1)指名一组读,自由评论。

(2)师生配合读。

四、排演小品《饭钱》

师:我们学了《饭钱》这个故事,想不想排成小品来表演给大家看呢?我们来按剧本自导自演,分组排练。看看小朋友能不能根据故事中的不同角色,通过言行演出他们不同的人物特点。

五、教师总结。

通过这结课的学习使我们体会到了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具体反映人物的品行,学会了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能用小品的形式来展示课文的内容。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再接再厉,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本领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了解牛顿能够朋会做风车,但讲不出道理这件事中接受教训,从而发奋学习的故事,教育学生向牛顿学习。

2 继续学习预习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3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辩析多音字“几”的读音。

4 学习仿照第二自然段写不,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 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牛顿正确对待别人的嘲笑,正视自己的缺点,发奋学习,头

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难点:

1 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 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从

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做风车的故事

齐读课题后,学生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老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课文写了谁做风车?他为什么做风车?他怎样做风车?做风车会发生什么样的故

事,,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围绕做风车展开的,让我们带着以上的问题学习课文。同时学习第二自然段写法,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最后练习朗读。

二、范读课文,听读思考: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牛顿说不出风车会

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嘲笑的?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思考:

(1)第一段讲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 自由小声朗读,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 根据下列问题批画:

(1)从哪些句子或词语可以看出牛顿喜欢风车、爱做风车?

(2)牛顿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

3 投影:

读下面的句子,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话说明什么? 他每天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以后每天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

4 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学习围绕“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件事的方法。

五、学习第四、五、六、七自然段。

1、默读思考:同学牛顿的风车有哪些看法?卡特的意见对不对?讨论回答。

2、找出牛顿神态变化的词语,并说说这些态变化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3、看书中插图,图上有几个人物?哪个是牛顿?哪个是卡特?说出道理?

4、指名感情朗读课文。

5、小风车被摔坏以后,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注滴眼泪?

6、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牛顿是怎样发奋学习的?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七、分组讨论:你喜欢牛顿吗?为什么?

齐读全文。

习题:

一、用“∨”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ji( )mo( )shan( )

几乎 石磨 扇子

ji ( )mo( )shan(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有一天,牛顿放学回家,看见村子旁边正在安装磨面的风车。他停下来( )地

看,( )忘了回家,以后( )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

2、做风车的故事发生后,牛顿从此( ),渐渐地养成了( )的习惯。

3、牛顿( )值得我们学习。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

3.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

1.资料搜集: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君山的传说。

2.电化教具:投影片、课文录音磁带。

3.实物准备:白盘子、青螺。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读,感知美。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板书:望洞庭

2.指名说对刘禹锡和洞庭湖的了解。

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所著有《刘宾客集》。

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绵延八百里,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

4.自己练读,达到正确、流利。

5.同位互相查读,力争人人过关。

二、理解读,洞察美。

1.导入: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2.学生各抒己见。

3.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自由理解。

(2)小组内研讨。

(3)全班交流。

相:相互和:和谐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

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 遥望:远望

重点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

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观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4.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

(2)小组内练说,让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先说,其余同学做好补充。

(3)指名到台前看投影上的插图解说。

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

教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

质疑: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再与课文插图对照,洞察艺术之美。

古诗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5.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

(1)自由练读,想象画面。

(2)同位赛读,欣赏插图。

(3)展示评读,美化诗境。

6.背诵古诗,水到渠成。

三、对比读,深化美。

1.投影映示:

望洞庭

潭面镜未磨,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和。湖光秋月两相和。

洞庭山水翠,遥望洞庭山水翠,

盘里一青螺。白银盘里一青螺。

2.对比读,比较内容的不同之处,说说原诗的精妙之处。

3.自由理解的基础上,同位交流。

4.指名汇报。(正因无风,湖面才会如此宁静、和谐;正因作者在远望洞庭的山山水水,君山才显得小巧玲珑;之所以是“白银盘”,正因是在皓月银辉下。)

5.再读原诗,深化美。

四、延伸读,升华美。

1.投影映示:

题君山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

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

一螺青黛镜中心。

题君山

方干

曾于方外见麻姑,

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

海风吹落洞庭湖。

2.自由练读后,指名读。

3.师:自古君山的来历便充满神奇色彩,众说纷纭,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

4.指名讲述课前搜集的有关君山的传说。

相传在远古时代,洞庭湖中并没有岛。每当狂风大作、白浪滔天时,来往船只无处停靠,常被恶浪吞没,当地人民苦不堪言。这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们忍痛脱下身上的螺壳,结成一个个小岛,后来连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变成的。

五、多样作业,表现美。

1.写一写: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2.画一画: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

3.找一找:收集刘禹锡的其它诗作,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看到联想比喻

湖面镜未磨→把湖面比作铜镜

银盘→把湖面比作银盘

君山→青螺→把君山比作青螺热爱

教学反思

我在古诗教学中努力实践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吟诵要求:“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做一种享受而不看做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能够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有关动物的知识,积累和动物有关的诗句、成语等。

2、让学生了解动物有趣的本领,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3、通过口头训练,让学生了解小猫的生活习性,可爱之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观察,注意抓住小猫的特点,突出其可爱之处来进行习作。

5、通过表演、积累和理解成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认一认,读一读

1、学生自己读一读,认识4个生字。

2、说说各种动物的家是什么样的,叫什么名字。

3、游戏:“动物找家”

4、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家的名字?

5、齐读。

二、看图读词语

1、自由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齐读词语。

3、结合图画,你能说说这些词语各自的意思吗?

4、在我们平时生活中,你有听过这些词语吗?能不能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

三、写一写,背一背

1、自由读这三个句子,说说知道了些什么。

2、多读几遍,看能不能背下来。

3、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句子?

4、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一、 读一读

1、自由读故事,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谁能把这个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3、谁能演演这个故事?

4、大家读了这个故事,也听同学们讲了,看大家演过了,相信这个故事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5、你还知道哪些这类有意思的成语故事呢?

二、 探究与发现

1、出示句子让学生读一读,并相机出示动物图片。

2、小组讨论蜜蜂和蛇的本领,自由说。

3、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4、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特殊本领呢?

5、小组讨论。

6、全班交流

7、总结:动物的本领真是令人惊讶!我们只有多看书,多观察,才能学到更多的有关动物的知识。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可爱的小猫

一、情景谈话,引出话题

1、同学们,你养过小动物吗?喜欢这些小动物吗?为什么?

2、老师这里呀,有一只非常可爱的`小猫,想不想去看一看?

二、指导看图,提出要求

1、小猫在什么地方?它在干什么?它是怎样做的?

2、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图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三、小组交流

1、小组里交流自己喜欢的一幅图画。

2、互相评一评。看谁说的最好。

3、小组推选代表全班交流。

四、全班交流

1、各小组代表上台交流。

2、全班评议。看谁说的好?好在哪里?

五、小结

第四课时

习作:可爱的小猫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为什么喜欢?学生说?昨天口语交际课上我们大家都谈到了小猫,有的同学观察得特别仔细,想象力也很丰富。说的时候都抓住了小猫的特点。小猫显得特别可爱,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比一比,看谁笔下的小猫可爱。板书:可爱的小猫

二、指导选材,尝试写作

1、先自己想想写什么。

2、自由发言,互相启发。拓展思路?要发挥想象,根据生活中的观察,抓住小猫的可爱来写,让它活起来,动起来。

3、教师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材料,确定好的内容。

4、想一想,选择一、两个方面,写出小猫的可爱,体现对小猫的喜欢。

5、把内容写具体,试着用上文中给出的好词、好句,句子写通顺,不要写错别字。

6、写完多读几遍。

第五课时

一、讲明习作的修改

要求,强调修改的方法、符号。

二、交流习作,互相提升。

1、组内互相交换看对方习作,组内互评。

2、共同评议是否写出了小猫的可爱,写出了你对小猫的喜欢?

3、共同修改。

4、推荐组内同学读习作,大家欣赏。

5、针对某些情况,有目的讲评。

6、集体修改。

三、自我修改,延伸课外。

1、动笔尝试自我修改,使文章更精美。

2、回家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给你写的内容提出修改意见,再次修改。

3、把修改定稿的习作抄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5

《去年的树》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日本女作家新美南吉的童话。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答应树的请求——-回来再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只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于是,鸟儿在灯火前唱起去年的歌。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但本人觉得:运用本文来进行诚信教育不是。面对越来越现实、理性的四年级学生来说,进行诚信教育选择生活中的事例,或者是直白深刻的名人名言、成语、寓言故事等,这些在中国便有很多。所以,本人想轻讲本文教材,重在诚信教育。

二、教学目标:

1、能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能读懂本文。

3、深刻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更多的事例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四、教时安排:2教时

第一教时

一、教时目标:

学会生字词,能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二、教学过程:

1、揭题引入: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2、初读课文,要求把文章读正确,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对于刚才的`疑问多读几遍。

3、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去年的事?理由是什么?试着分段。

4、深入阅读课文:

(1)带着课后习题1的问题细读课文。

(2)请学生说说自己能解决哪些问题,讨论后完成口头填空联练习: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为树____________________。春天,

鸟儿从南方飞回来却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鸟儿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体会课文情感:

(1)课文最后一段中鸟儿唱歌时,前后两次"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它在想什么?

(2)树被伐木人砍倒前,会对伐木人说些什么?

6、朗读指导:

(1)你喜欢课文中的鸟儿吗?为什么?

(2)把你感动的句子找出来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再说说选择这一句的理由。

7、总结并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诚实守信的故事,寓言、事例等

第二教时

一、教时目标:深刻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二、教学形式:开一个故事介绍会。

1、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2、四人小组内自由介绍故事内容,相互评议。

3、请学生自愿向全班同学介绍故事内容,然后集体评议。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弄清�

2.会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6课《信箱》。看看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二、自学

出示自学提纲:

1.哥哥、娃丽各是怎样对待这封信的?

2.爸爸为什么让哥哥把信箱钥匙交给娃丽?

3.你想对哥什提亚说些什么?

三、反馈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逐一交流以上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相机进行朗读的`训练与指导。尤其是对第三题的处理要让学生说心里话,各抒己见,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

四、总结

1.从这个故事中,你想到些什么?

2.再读你最喜欢的部分,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表达。

五、布置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探究活动

1.以小组为单位,自排课本剧表演。

2.以小组为单位,举行辩论会,针对哥哥与妹妹的不同表现,发表各自不同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