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说课稿 > 说课稿优秀6篇正文

《说课稿优秀6篇》

时间: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页是敬业的小编给家人们分享的6篇说课稿,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本次活动来源于生活,我们都知道,球是儿童比较喜欢玩的运动器械之一,在秋天这一季节,人们应该增强户外体育活动,增强体质,以防秋天带来的腹泻、咳嗽等疾病,球在小朋友家里、幼儿园里到处可见,且取材方便。它的品种非常丰富,有皮球、足球、橄榄球、乒乓球、篮球、羽毛球、铅球等,其中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玩法不同,可以滚球、投篮、抛接球、踢球、拍球等,儿童虽然知道各种球,但是对球的种类、质地、作用、形状、特点、玩法等还不了解,因此有必要引导儿童正确认识有关球的知识,通过各种球类竞赛活动,培养儿童积极心态,体验合作乐趣,激发儿童集体荣誉感,增进家长与儿童间的情感,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班儿童年龄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认了认知、能力、艺术、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操作、探索的部分,有表达的部分,目标是:A、通过操作摸弄,激发儿童对球在水中沉浮现象感兴趣。B、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和体验。C、学习运用三种以上的油画棒进行涂色、滚画,从中感受多种色彩配合的效果。D、能用多种方法进行夹球,发展儿童手的操作能力。E、能和音乐一起快乐的游戏根据目标,我们把活动重点定位于:儿童分组探索,老师重点指导儿童能分组探索,并用语言表达出来,能力较弱的儿童能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球滚画。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幼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次互动幼师除了和儿童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外,还挖掘此综合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方法有:

1、演示法:是幼师通过讲解谈话,把实物和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动的演示法是运用实物展台观看各种球的图片,引导儿童充分认识和区分各种类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球,让儿童对球的种类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更吸引小班儿童的注意力,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2、操作法:操作法是指儿童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纲要》指出,幼师在提供丰富的才袄做材料时,要使儿童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次活动有几组操作活动:A探索水中的球。B、滚球画。C给球宝宝设计服装。D、哪些工具可以把球取出来。本次活动主要引导探索球的外形特征、特性、玩法的多样性,让儿童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记一记、画一画、滚一滚、夹一夹中来认识各种类型的球。

3、此外,我们还适时采用了交流法、鼓励法、审美熏陶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儿童获得探索球的兴趣,知道有的球水中会浮上来,有的球放在水中会沉下去,有的工具会把球夹出来……,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儿童是学习的主人,以儿童为主体,创造性条件让儿童参与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儿童探究能力,更让儿童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表达法:以儿童为主体,创造性条件让儿童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儿童的合作能力。在活动中,我们提供各种球的图片,让儿童看一看球的外形特征,然后用语言说一说表达出来,幼师再出示准备的游戏材料,激发儿童探索球的兴趣。

2、尝试法:《纲要》指出幼师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儿童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在探索活动中,我们把材料分成四组:A玩水中的球、B进行滚球画、C尝试用各种工具夹各种类型的球,D给球宝宝穿上漂亮的衣服,通过分组探索,儿童知道有的球放在水中会沉下去,有的会浮上来,有的工具能把球夹起来,有的工具不能把球夹出来……。

3、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的提高”。爱玩水是小孩的天性,老师让儿童体验观察球在水中的变化,增加儿童探索球的兴趣,同时,让儿童在游戏学会自主探索、观察、合作、分享等方法,体现“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本次活动我采用了环环相扣的组织程序,活动的流程为:激发兴趣、观看图片——分组探索——交流探索体验,展示作品——游戏《大皮球》。

(一)激发兴趣、观看图片:《纲要》提出:幼师要为儿童

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儿童与幼师、同伴的交流、体验交流的乐趣,活动开始,幼师以球宝宝来班级做客为线索,通过实物展台观看球的图片,让儿童说出自己看到球的外形特征,从而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二)分组探索:

当老师带领儿童参观准备的材料时,儿童对投放的材料很感兴趣,他们想动手试试看看水中的球是什么样子的,想用夹子玩玩球会发生什么样?想把珠子放在盒子里滚一滚会出现什么图案……,儿童就在动手操作中感知,在互相交流中得到分享,儿童不知不觉的在边玩中学到了知识和技能。

(三)交流探索体验,展示儿童作品。

《纲要》指出:幼师要为儿童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儿童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并发表不同意见,儿童在分组操作完后,同伴间会互相交流自己玩完后的感受,因此及时设问:“你在玩时发现了什么,你给球宝宝穿上什么颜色的衣服,你用了什么珠子进行滚珠画……?”儿童通过实际操作经验的交流,知道了皮球在水中会浮出来,珠珠球在水中会沉下去,大夹子不能夹起珠珠球,并且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让大家看,从而发展儿童手的操作能力,老师再通过实验验证,让儿童真正理解水中的球和夹子与球的关系,代替传统的教学的方法,又能让儿童感受到活动的快乐。

(四)游戏“大皮球”

活动结束,我让儿童一起跟着《大皮球》的音乐一起玩游戏,

让儿童知道球除了很多玩法以外,还可以通过音乐《大皮球》来游戏,增加儿童活动的乐趣。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都市精灵》是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随笔文章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展开联想,着力描述若干个大都市中人与动物精灵同生共处的景象,主旨鲜明地提出了都市中人应当与鸟、鱼、兽共处的观点,表达了优化生活环境的强烈愿望。文章语言韵味悠长,讲究形象生动和情理兼美,具有鲜明的语言特色。细细品味,在认识社会、体味人生、提高修养等方面给人启迪。编者将其安排在第二单元,人与环境单元,单元主题是培养学生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价值取向和人文情怀。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体会作者写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时激情满怀,写动物在人的“霸道”中退却时满腔感伤,进而领悟作者所传达的深意: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化都市,自然界的其他生灵也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人类应与之友好相处。

二、学情预估

1、文中一些词语,尤其是一些成语和特定语境中的特别词语,学生理解不一定到位,需要课前做一些预习工作,例如:居高临下、肆无忌惮、无所事事、退避三舍、司空见惯、“孤城寡人”、“与狼共舞”。

2、八年级学生,主要还处在形象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喜欢生动可感的文章。如何让学生走进这篇散发着理性光辉的散文,如何让学生接受作者所传达的关于“人与环境”的深邃思想,就是教师要致力解决的问题。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熟知文中所写的都市精灵

2、学习生动的描写和精辟的议论

过程与方法:

从有效的阅读出发,引导学生圈点描绘都市精灵的词句,勾画深沉含蓄的语句,领会作者的观点,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更新观念,树立关注自然,善待动物,优化生存环境的现代意识

学习重点: 文章显露的丰富知识和具体精辟的道理

学习难点: 领会文章关于“人与环境”的深邃思想

教学设想:

作者要传达的关于“人与环境”的深邃思想是学生难以理解的,为此,我的教学设计着重解决作者缘何而生感慨,这就需要立足文本,引领学生解析内容,品味语言,感受情感,进行语言实践,致力于帮助学生从文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感受人文精神的魅力,接受美的熏陶浸染,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了使阅读更有效,我设计了有指向地阅读,有表情地阅读,有思考地阅读,有创意地阅读四个主要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预习设计:

1、画出文中你不理解的词语,联系具体语境解释。

2、自读课文,说明探究练习一所列七个词语概括的具体内容。

(前者为学习课文扫清障碍,加强学生语言的积累;后者为整体感知课文服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欣赏画面,说说你的感想。(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景成了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面令人神往。人和动物成了朋友,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更加美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舒乙先生随笔散文的《都市精灵》,共同探讨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问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读词语 齐读两遍

2、课题中的“都市精灵”中的“精灵”,原指神仙精怪,在预习了课文后,你知道精灵是指什么?

三、文中分别写了哪些地方的哪些精灵?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北京文学院喜鹊和灰喜鹊、小松鼠、啄木鸟百灵鸟小黄鹂体型特别小的鸟;北京城里:乌鸦、老鸹燕子,昆明:红嘴鸥;上海:鸽子;美国旧金山:大海狮、海鸟(大嘴鹈鹕、鱼鹰、海鸥)。

四、为什么称他们为精灵?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跳读课文,讨论解决问题,并从课文中找出依据,说明理由。 在都市现代化的进程中,高楼林立,车来车往,物欲横流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心灵荒芜和孤寂,是都市精灵给我们带来了生机;成为都市居民不可缺少的空中伙伴;是都市一道亮丽的风景,让都市中的人感到欢欣,享受到生活的乐趣,提高都市生活的质量。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心灵的慰藉和生机,是都市生活中人类的伙伴,是给人类带来快乐的天使,是人类的朋友。

五、这些都市精灵们的`现状如何?请同学们欣赏一个片断。

颠沛流离、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根据片断内容回答)要知道任何一个原始城市必然有鸟有鱼有兽,他们跟人类同在一个蓝天之下,同饮一江水,共同生长在一块土地之上,他们怎么会无家可归?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六、所以关于都市和精灵的关系,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每一座城市都应该有每座城市钟爱的小动物,而且形成传统,是他的一种标志和象征。

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倒是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首先是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其次是衡量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

七、怎样才能使都市拥有可爱的精灵?

不随便倾倒垃圾和排污;保护珍稀动物,禁止猎杀;禁止滥捕滥捞;设立保护区;与动物友好相处;加强宣传教育。

同学们都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措施,其实,与动物和谐相处,归根结底还在于我们的行动。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关注自然,保护动物,为精灵们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八、关注精灵:请你为保护都市精灵拟一两句公益广告语。

真心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地球都是动物的天堂,在动物可爱的身影中,让我们人类也仿佛置身于天堂之中。

九、布置作业:

今天老师还要给大家布置一项作业:北京奥运会提出了绿色奥运的口号。如果我们就的好北京的一员,针对北京的环境现状请同学们

为实现“绿色奥运”向广大的北京市民写一个“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倡议书。为绿色奥运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说课稿 篇3

一、 说教材

教材分析:

《愉快的梦》是一首抒情优美的日本童声二声部合唱曲。它描述了儿童在梦中那神奇般的想象,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对生活、对自然景象的认识和理解。歌曲具有摇篮曲的特点,6/8拍,速度较慢,节奏平稳,无太多的变化,表现了恬静优美的意境。前半部分的旋律进行具有下行的倾向,使音乐显得优美而带有神秘的意味,慢慢进入梦境的宁静氛围。后半部分旋律进行转为上行,音区移高,以模进的方式将音型带入歌曲的最高音(la),产生了明亮的色彩,使人好像听到了孩子们在看到了梦境中的神奇景象时发出惊喜的呼喊。结束句又回到了开头的音乐情绪之中,形成首尾照应。歌曲反映了儿童对新奇美好事物所怀的向往和追求。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各方面要素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能用正确的呼吸及演唱方式演唱歌曲。本 年级的教学以演唱教学、乐理知识教学为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音区等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乐理知识也占有重要部分,要让学生 能感受并认识到二四拍、三四拍、四四拍以及六八拍强弱规律。学习连线、换气、延长等常见记号,并对学生进行节奏和旋律短句的编写练习。另外,这个学期是学 生第一次接触六八拍的合唱,要求做到和谐均衡,让学生学会倾听感受,并能体会六八拍荡漾旋律所表现的歌曲意境。

教学目标:

1、能用优美连贯柔和的歌声表达《愉快的梦》所描绘的美丽神奇的梦境,感受6/8拍轻盈、摇荡的节奏特点并在歌唱中表现。

2、能用和谐均匀的声音演唱 二声部,培养倾听的良好习惯和合作精神。

2、通过聆听,唱,演等方式,使学生体验到乐曲的`力度,演唱形式等音乐要素能改变歌曲的情绪。

3、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他们大胆地想像,富于个性的表达,主动地进行合作,培养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积极参与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等活动。

教学重、难点:

1、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鉴赏能力的培养。在熟悉旋律的同时,感受乐曲优美恬静的情绪,能把握歌曲的速度,节拍,换气方式,演唱形式等要素,体会六八拍连绵起伏的荡漾旋律所表现的温馨宁静的神奇梦幻色彩。

2、掌握三度音程的音准,要求二声部合唱和谐均衡,做到声音连贯、流畅,学会控制平稳气息,吐字自然、清晰。

二、说教法

1、音乐感受导入法:由音乐摇篮曲导入歌曲《愉快的梦》。

2、探究法: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这一要求,我设计了激趣、感悟、探究、表现的教学流程,通过有效的教学过程,唤起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审美态度和价值观。

3、 情感体验法:本节课的设计着重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合作能力,思维创造能力放在首位,创设一种有组织、有目的、师 生平等参与的“活动化、生活化、自主化、情感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吸取知识、增长能力、健康发展。

三、说学法

采用实践法学习歌曲。为了突破重难点,我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精心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 我的基本策略是,以“唱”为本,把“情”贯穿始终,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情感和创造体验,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以及自由发挥,从而使学 生学得生动活泼,并且妙趣横生,如果学生出现偏差有不恰当之处,教师适当点拨一下,讲解范唱一下。本节课力求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让学生自己领悟,自己歌 唱,最后达到情感的升华。

四 说教学过程:

(一) 创设梦境

1、设境 课前聆听《摇篮曲》

1)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音乐带我们走入美丽的梦境,静静地,描绘你的梦…

2)生畅谈梦境

2、听唱旋律

1)师:听听老师唱的梦是什么颜色?你能形容一下这个梦的意境吗? (优美荡漾)

A、师用WU哼唱旋律 生感受 B出示蓝色版块旋律,请学生用手势辅助哼唱

3、师生合作 旋律合唱

师:老师想给这个梦再加上一层色彩,你们听听这个梦有变化吗?(梦幻 饱满 丰富多彩)

a 出示红色版块旋律 师生合作 b生视唱红色版块旋律

4、分声部合作 均衡和谐

师:让我们用柔美的声音架起这座梦的彩虹。

(二) 描绘梦境

1、视听结合 《愉快的梦》

(1)师 :我们的梦是七彩的,陈老师想跟你们一起去描绘更精彩的梦境,那就让我们一起伴随着音乐进入一个愉快而神奇的梦乡!听听梦里都有些什么呢?歌曲表达了怎样一种意境?请你用身体律动来表现。 (摇曳 宁静 神秘)

(2)师:歌曲有摇篮曲的摇曳荡漾感,学过的拍号中哪个拍号也能体现这种感觉?(三四拍)

(3)介绍六八拍,师示范律动,请学生用身体律动感受并表现强弱规律

2、师范唱歌曲第一段

师:带着律动再次体会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你是如何判断的? (演唱形式 歌曲内容等)

3、学唱第一部分

1)师用WU哼唱

a生寻找旋律走向 感受荡漾感 b师生共同寻找下行规律 并视唱歌谱

2)生完整唱歌谱并感受力度p及情绪 (要求 气息保持不能断)

3)生加上歌词演唱 跟师画旋律线 (注意表情声音)

4)细节处理:a连线处要求柔和连贯 b“轻轻荡漾”前换气,气息托住

5)完整演唱第一部分 身体律动表现轻盈荡漾的感觉

4第二部分学唱

师: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神奇的椰子岛,看到了小矮人,你们现在的心情如何呀?

1)模仿呼唤的情景和惊喜的表情 讨论力度

2)师弹奏第一句合唱谱 生寻找高低声部音高关系并视唱歌谱 (三度)

3)加上歌词演唱 感受不同的旋律走向所营造的不同的气氛

a分声部演唱 b二声部合唱 C 注意点(换气和连线的作用)

4)跟唱第二行低声部 说说旋律走向以及力度变化

5) a 第二行高声部前两小节旋律创编并视唱 b对比后面两小节旋律走向

C视唱第二行高声部 d 高低声部合作 感受后面两小节相反的旋律走向的意境

6)加上歌词演唱第二行旋律 a 分别演唱高低声部 b合唱

7)完整演唱合唱部分

5、再次整理歌曲力度、演唱形式、情绪变化

6、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 a 钢琴伴奏 b 伴奏

(三) 丰富表现

1、改变演唱形式完整演唱并加上律动

2、表演歌曲

3、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梦是美丽的是神奇的,我们梦想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只有拥有梦想的人才是新生活的创造者,让我们为早日实现梦想而努力吧!

总的来说,我的这节课并不奢华。以前我也看过很多那种象排练的戏剧一样的课,或者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在 我们大多数学校都很难实现的课,我觉得大家看了只能是欣赏一下,回去该怎样还是怎样。因此,我设计这节课的想法就是希望大家感觉只要自己稍加设计就能做 到。我认为衡量一节好课的标准,不应该是把自己表现的多优秀,而是要让学生实实在在学到点东西。本节课教师只是起到设置情境、串联环节、烘托气氛的作用, 教师的角色是一个引导者、激励者、参与者,而真正的主角是学生。

优秀说课稿 篇4

一、说教学资料:

《饮食与健康》是首师大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关爱健康》的第一课时,本课的主要目的是先引导学生认识食物中包含哪些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然后指导学生学习几种鉴定食物营养成分的简单方法,最终向学生进行合理营养的教育。本课资料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指导学生认识食物中包含的主要营养成分。

第二部分: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鉴定食物中的三种营养成分。由于食物中包含的营养成分,一般不容易直接观察出来,需要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鉴定。根据学校的仪器和设备情景,教材选择了鉴定蛋白质、脂肪和淀粉等三种营养成分的方法。

第三部分:向学生进行合理营养的教育。在这部分资料中,主要介绍了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报它的结构、儿童少年中的营养不良状况以及营养午餐的事实、合理营养的原则等。

第四部分:让学生应用合理营养的有关知识,进行科学配餐活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遵循课标精神,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基础目标:

1、指导食物中包含的主要营养成分

2、学会鉴定蛋白质、脂肪、淀粉等三种营养成分的简单方法

发展目标:

1、关注自我的健康,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鸡蛋白、馒头、向日葵种子、花生、碘酒、酒精灯等

三、说教学策略、方法及过程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的体现必须在启发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职欲望。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力图体现以活动组织教学,经过营造趣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动起手来,参与到实验中去,并且能够进取地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地探索新的连线方法等。下头,我具体说一下这节课的几个环节

(一)、认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开始上课后,教室谈话:人每一天都要吃食物,你明白这是为什么吗?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进行简单汇报。教室之后问:你都明白食物中包含人体需要的哪些营养成分?在给学生一些时间进行交流,然后汇报,最终教师小结食物中所包含的营养成分。

这一环节主要经过学生交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进取地思考,使学生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有更多的认识。

(二)、鉴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1、学习检验食物营养成分的方法

谈话:我们怎样来检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呢?

(学生讨论检验的方法)

2、介绍实验方法:

实验一:把蛋白质放在酒精灯上烧,问道难闻气味,检验蛋白质

实验二:把花生米在纸上摁压,检验脂肪

实验三:给食物点上稀释的碘酒,检验淀粉

3、组织学生分组进行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

(教师在此处能够给同学们创设“矛盾”,比如让同学们猜一猜土豆里面包含什么营养成分,让同学们的想法产生分歧,来激发同学们的进取性)

谈话:用实验的方法,能够检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第四单元所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秦汉大一统后出现的政权分立时期,本课内容正是从政权分立走向统一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讲述了十六国以来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少数民族的内迁使民族融合趋势出现,为了适应这种趋势,北魏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学习先进文化,主要是学习汉族文化的改革,而改革又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后来的隋唐统一奠定基础,可以说这一课既是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的一个总结,又为隋朝更大规模的统一埋下伏笔。同时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奠定基础。学好这一课对于培养学生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平等原则理解和思考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初一学生理性思维弱,感性思维强,求知欲强,但知识积累不够丰富,对一 些复杂历史现象和名词概念模糊不清。由于这些特点,依据新课程以人为本,促 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指导思想的要求,我对本课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作如下设 定: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自十六国以来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奠定基础。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民族大融合进程,首先,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平等原则理解和思考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的初步能力;其次,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使学生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三)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孝文帝改革。由于孝文帝的改革从社会生活、文化等领域比较全面的反映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深化和巩固了民族大融合的成果,理所应当成为本课的核心。

(四)难点:

理解民族大融合的含义。通常我们容易把民族融合与民族同化简单的等同起来,这是 不正确的。但是民族同化、民族融合的含义及其区别,限于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积累,我们又不能做出解释。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用“历史观点来统率史实”,在突破重点的基础上,通 过民族融合的一系列历史事实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要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自己探索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主要综合利用以下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 、讲授法、 合作探究

(二)学法

在学法方面,要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归纳提炼并列举出本课所涉及的基本知识要点。多启发设问,推动学生积极思维、努力合作探究,创设情境并让学生通过讨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深层原因来揭示北方民族融合的趋势与孝文帝改革措施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架构。

教学生用分析的方法,如比较、联系等来分析重大历史事件,注意深远意义和现实意义,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审视历史。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歌曲《爱我中华》导入,学生听音乐后,教师设问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现在哪里去了?(设置问题,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进入新课

北方统一和民族融合

由学生阅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1、鲜卑族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他们是如何统一黄河流域的?

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

3、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他们在哪些方面相互影响,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4、东汉以来,曾统一过黄河流域(北方)的政权有哪些?

5、你怎样理解民族融合?

(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归纳和筛选相关的能力。让学生清楚了解北魏统一北方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归纳掌握主要史实。培养其独立思考意识,加深对民族融合趋势的理解。)

迁都洛阳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事件的发生,让学生受到这样的思想教育,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忍受挫折的能力,锐意进取的精神,从而实现情感与价值观当中提出的塑造青少年坚强意志这个要求。

孝文帝改革

提出问题:1、北魏孝文帝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2、在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中,用有两个特殊的字眼。你们发现了吗?从“必须”中,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3、(课本116页“动脑筋”)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想一想,这是为什么?4、如何评价魏孝文帝改革?

抛出问题,通过学生身临其境,让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够从不同视角对孝文帝改革的深入理解,启发思维,培养学生思辨意识和创新精神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细致了解民族融合的基本情况。有助于突破重点难点,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复习,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说课稿 篇6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穷人》第二课时。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七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单元的主题是高尚。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穷人》正是达成此目标的宝贵教材。

本文作者是俄国被誉为文坛泰斗的列夫。托尔斯泰。课文讲述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在字里行间透露着深沉的情感基调,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读来使人深受感动。此外,还通过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展现主人公的性格,了解穷人的美好心灵。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如自主预习、边读边画边批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等,但我们农村学生对穷人的生活背景没有形象的了解及切身体验。

三、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结合教材特点及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订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

(1)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心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因为课文中人物刻画生动形象,作者主要通过人的神态、语言、心理活动来反映人物的特点,这种写法值得借鉴,因此我把教学重点定为引导学生透过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神态、语言的描写,感受穷人夫妇的善良、宁愿可以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

体会桑娜内心活动的变化,并深刻理解穷人夫妇善良、宁愿可以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四、说教法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教师、文本、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教学中,我结合本课特点,准备采取以读代讲的形式,通过朗读、默读、等形式,再加上想象、课件、展示等手段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自读自悟,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桑娜与渔夫善良、宁愿可以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和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五、说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我校“211”的课堂教学模式,在预习阶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主动探究的习惯;在展示环节以朗读为主线贯穿读、说、析、品、评,不知不觉让学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六、说教学流程

共由复习导入——核心项目解读——拓展延伸三个环节组成。

一、复习导入

《穷人》的作者托尔斯泰曾说过:“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穷人》这篇课文向我们描述了两个不幸的家庭:渔夫家和西蒙家。我们一起回顾课文,描述一下这两个家庭的不幸。

(我借托尔斯泰的名言来展开第二课时的教学,让学生再一次熟悉课文内容,并从文本中提炼信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让学生合理想像西蒙的境况,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从“不幸”着手,让学生感同身受,感受穷人的穷,为深入穷人的精神世界做好铺垫。引用托尔斯泰的名言,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二、 核心项目解读

通过品读环境描写,人物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体会穷人虽穷却很温暖的家庭;虽穷但很善良的品质;虽穷但很高尚的灵魂。

1:是啊,这两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不幸。在不幸的物质生活的挣扎中,穷人的精神世界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寒冷的夜晚,走进桑娜的家。(课件出示: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2:读读这段,画出你喜欢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对啊,我们细细地品味语句,我们会发现文字能传递很多信息。你会怎样读这段?

4:读读这段,再看看课文题目,这段环境描写印证了题目里的哪个字?

5:与屋外的又黑又冷相比,屋内的情景有些不同。(课件出示:在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谁来读这几句话?怎么读?

6:与前一文段相比,这一段文字所描写的环境给人的感受完全不同,从这段文字里,你又有什么收获呢?

7:从这些环境描写中我们可以知道,桑娜把寒酸的房子收拾得温暖舒适,这说明,她很爱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下面,我们通

过人物的心理描写、语言描写一起走进穷人的精神世界。(课件出示: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了???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8: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这个段落,并划记最能体现桑娜内心感受的词语。

9:你知道忐忑不安的意思吗?

这一段描写,把桑娜内心的忐忑描绘得淋漓尽致。读这一段心理描写,你联想到了哪些词语?

10:� 她是那样“忐忑不安”。你能试着读出桑娜这种复杂的感情吗?

12:读了这一段,有哪一个字会让你眼眶一热,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请读这一句话。你们能用宁愿——也不——说一句话吗?

13:是的,读读这段,再看看课题,桑娜是一个穷人。她担心渔夫不同意,渔夫知道西蒙去世的消息后,他是怎么说的?找出来,读一读。

14:从这段语言描写里,你觉得渔夫都想到些什么?

15:与桑娜的愿挨“揍”同样感人的字是这一段里的哪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