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四年级教案 > 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优秀6篇】正文

《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优秀6篇】》

时间: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优秀6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北师大版数学《小数的意义》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测量、猜想等学习活动,感受、体验小数产生于生活,感受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2、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说出小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并正确能读写小数;

3、在合作与交流中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组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引导他们去发  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小数的含义是属概念教学,较为抽象、凝炼,根据学生对概念的认知,一般遵循: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的这一规律。

1、从生活中了解小数,明确要用小数表示的必要性。

2、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理解、抽象小数的意义。

3、 通过观察、测量,让学生充分感受、体验小数产生于生活,从而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

4、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及广泛运用,体验数学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和乐趣。

教学学法:

1、学会通过观察、测量、归纳,可以发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指导独立看书,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创设“5.1”假期情景 ,使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念相吻合

1、在假期里你买了什么物品?花了多少钱?

2、老师买了一本书,同学们猜一猜要多少元?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归纳出不能用整元数表示的这种数,要用小数表示。引入课题。

这样的设计,旨在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发起学主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二、明确目标 探索新知

同学们都知道小数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那么同学们想了解小数的什么?

我预设学生的提问(预设)

1、小数是怎么来的。(怎么产生的)

2、什么叫小数?(小数的意义)

3、小数是怎么读的,怎么写的?

根据学生提的问题,师生分析问题

1、师生小结小数的意义

(1)象“0.1、0.3、0.9”这些小数叫1位小数。(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1位小数。1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2)象“0.01、0.04、0.18”这些小数叫2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2位小数。2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3)象“0.001、0.015、0.219”这些小数叫3位小数。(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3位小数。3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2、学习小数的写法

三、巩固新知

1、练习“考考你”;(练一练)第1题

2、用米做单位测量同桌的高度;

3、菜市场买菜统计表。

【把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结合起来,使学生体验教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小结

1、了解小数的历史。(小资料)

【了解小数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学了小数这节课,能谈谈你知道了些什么吗?

五、作业布置

1、从生活中记录一些小数,明天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2、完成《作业本》

布置实践性的作业,使学生把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结合起来,体验教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2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师生之间也由陌生到熟悉。大部分学生学习常规好,喜欢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更大的数、乘法、除法、生活中的负数、线与角、图形的变换、方向与位置统计等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

2、第二单元“线与角”。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3、.第三单元“乘法”。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4、 第四单元“运算律”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加法和乘法交换律、加法和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5、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置、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掌握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

6、第六单元“除法”。

本单元的学习是小学阶段整数运算的最后一个章节内容。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

7、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

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

8、第八单元“可能性”。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感受简单的随机事件、感受可能性有大有小。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学习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三、教学目标

1.学生将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近似数,能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对大数进行估计。

2.学生将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掌握计算器的运用方法,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3.学生将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地计算;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经历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中括号运用在计算中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 经历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这两个运算定律,并能将其应用于简便计算之中。体验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的意识和能力。

5.学生能认识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6.学生将能识别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表示直线、线段与射线;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垂线,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理解平角、周角;会用量角器量(画)指定度数的角。

7.学生将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物体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

8. 初步感受到事件的发生随机性,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四、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五、课时安排:

一、认识更大的数9课时

二、线与角9课时

三、乘法7课时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推理是三角形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三个角、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打下基础。本节课首先让学生对三角形的特点进行复习,随后教材中创设了一个有趣的动态情境,导入了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内角和”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验证,教学中安排了3个活动,通过这3个活动体验“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和性质的探索过程。

二、学情分析

有的学生可能从各种渠道已经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有所了解,所以本课的重点是通过数学活动体验,理解为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使学生对这个知识的掌握更深刻。经过不断的课改实验,孩子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他们喜欢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知识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类,熟悉了钝角、直角、锐角、平角这些角的知识。

2、能力方面:已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机操作。

三、教学方法

渗透猜想——验证——结论——应用——拓展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操作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度,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2、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经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会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是探索和验证性质的过程。

四、教具学具

三角板、量角器、剪刀、白纸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猜猜它是谁?

形状似座山,稳定性能坚,三竿首尾连,学问不简单 (打一几何图形)三角形(板书) 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三角形,谁能说出三角形有什么特点?生回答。(互相补充) (课件演示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的过程)

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后,在三角形内形成了三个角,(课件分别闪烁三个角及它的弧线),我们把三角形里面的这三个角分别叫做三角 形的内角。

2、现在,我们来玩一个跟三角形的角有关的游戏。只要大家说出三角形任意两个角的度数,老师就能猜出第三个角,你们相信吗?

要求每个4人小组拿出本组预先准备的学具袋。(内含四个不同的三角形,包括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至少各一个,且要求大小不一。)

3、活动——量一量:每人任意拿出一个自己带来的三角形,用量角器量出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并写在三角形中。(独立完成,非小组合作。)

然后分别请几个学生报出不同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教师当即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事先向学生说明误差仅为3、4度左右。)

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猜出来的吗?

到底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秘密呢?我们今天这节课就要来揭开这个秘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探究特殊三角形的内角和

拿出两个三角板,问:它们是什么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请大家拿出自己的两个三角尺,在小组内说说每一个三角尺上三个角的度数,并求出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从刚才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的计算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这两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并且是特殊的三角形。

【设计意图】三角板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学习用具,度数也是非常清楚,通过计算学生熟悉的`三角板内角和来验证这个结论,学生也容易接受。

2、探究一般三角形内角和

(1)猜一猜。

猜一猜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可能是180°)

(2)操作、验证一般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究竟是不是180°,你能用什么办法来证明?(可以先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再加起来。)

那就请小组共同计算吧!将学生采用分组的方法分成锐角三角形组、直角三角形组、钝角三角形组、等腰三角形组,各组在白纸上任意画三角形,并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计算三角形内角和。由组长统计记录员记录各组的内角和情况。

(3)小组汇报结果。

请各小组汇报探究结果。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通过测量计算我们发现每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都在180°左右。

【设计意图】学生任意画的三角形,有大的、有小的,有各种类型的,不论是什么样的三角形,学生都亲自动手动笔算出内角和。这个探索过程简单学生又容易接受。

3、操作验证

(1)动手操作,验证猜测。

没有得到统一的结果。这个办法不能使人很信服,怎么办?还有其它办法吗?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能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吗?(先小组讨论,再汇报方法)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验证方法、结果。

学生放在投影仪上展示给大家看。(剪拼、撕拼、折拼)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引导学生通过剪拼、撕拼和折拼的方法发现: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证实三角形内角和确实是180° ,测量计算有误差。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拼成一个平角,形象、直观地说明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个结论。

5、辨析概念,透彻理解。

(出示一个大三角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出示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一块三角尺的内角和180°,两块同样的三角尺拼成的一个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学生有的答360°,有的180°。)

把大三角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生有的答90° ,有的180° )这两道题都有两种答案,到底哪个对?为什么?(学生个个脸上露出疑问。)

大家可以在小组内用三角尺拼一拼,也可以画一画,互相讨论。

学生发现: 三角形不论位置、大小、形状如何,它的内角和总是180°

(三)小结

刚才同学们用很多方法证明了无论是什么样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现在让我们用自豪的、肯定的语气读出我们的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四)、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下面,我们就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相关的数学问题。(课件)

1、求三角形中一个未知角的度数。

在三角形中,已知∠1=85°,∠2=65°,求∠3。

2、判断

(1)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是:90°、75°、25°。( )

(2)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角是锐角。 ( )

(3)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比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 ( )

(4)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和等于90°。 ( )

3、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1)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 70°,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2)交通警示牌“让”为等边三角形,求其中一个角的度数。

4、拓展练习。

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求出下面四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课件)

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看谁能找到方法。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的内容。例3、例4练一练和练习一第4—6题

教学目标:

1、学生正确认识毫升,并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让学生在应用练习中,感受一些小容器的容量,体验毫升的应用价值。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养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作风。

教学重点:

学生正确认识毫升,并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能进行升和毫升之间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

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

教学准备:

量杯、量筒、滴管、各种小容器

教学过程:

一、认识毫升

1、前面我们学习了容量的单位升,生活中哪些容器用“升”为单位?(学生举例)

2、比较发现“升和毫升”作为单位的不同之处。

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你找到的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

提问:这些容器的容量与我们前面接触的容器的容量相比,有什么不同?

3、揭示课题:毫升。

可见,毫升是在讲师比较少的液体时常用的单位。毫升也可以用“mL”或“ml”来表示。(板书:mL,ml)

二、联系生活,认识容量单位“毫升”

1、初步认识“毫升”,记住常用数据。

出示练一练

1、让学生细心观察并记住常用的数据。

初步感受:计量比较少的液体,常用“毫升”作单位。

2、体验1毫升,形成1毫升的概念

(1)观察1毫升水和10毫升的水,谈谈自己的想法。

(2)实验:用滴管向空两杯滴入1毫升的水。

看一看,想一想,数一数,多少滴水大约是1毫升。那么10毫升是多少滴水。

试着把1毫升水倒入手心里,试一试,摸一摸,多吗?

三、升与毫升的进率

1、请每个组长拿出课前老师发的量杯。请小组里的同学仔细观察量杯上的刻度,并依次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

2、完成试一试。请同学们将自制量器中的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提醒学生注意倒入量杯时到500毫升是就算一杯)

3、通过实验,请小组里的同学讨论,1升等于多少毫升。

4、指名回答后板书:1升=1000毫升,说明升与毫升的进率是1000。完成练一练3

5、拿出500毫升的饮料。想一想,这种饮料需要几瓶正好是1升。如果是250毫升呢?100毫升呢?

三、练习一

1、练习一4

仔细读题,小组交流发现了什么?汇报是要求说明理由。

2、练习一6

根据生活经验完成。可以跟其它容器比一比。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跟大家交流交流。

板书设计:

认识毫升

1升=1000毫升

作业设计:

【必做题】

升与毫升的换算。

【选做题】

到附近商店调查,记录几种容量用毫升做单位的商品。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平方公里),通过实际测量和观察,知道1公顷有多大。

2、使学生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和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学重点:

知道1公顷有多大,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土地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到目前为止,你都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像这些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都是公制面积单位,是计量面积时使用的。在计算土地面积时要使用土地面积单位 (板书课题:土地面积单位)常用的单位有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演示课件土地面积单位】

二、新授。

1、认识1公顷。

(1)将学生带到操场,画一个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引导学生观察、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2)教师指出:100个这样的正方形土地的大小,叫做1公顷。为学生介绍学校操场、教学楼的占地面积。

(3)把学生带回教室,思考讨论: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1公顷=10000平方米)

2、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学生试算。

一个长方形果园,长250米,宽12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

(2)汇报展示,全班订正。【继续演示课件土地面积单位】

250120=30000(平方米)

30000平方米=3公顷

答:这个果园有3公顷。

(3)测量土地时,一般用米作长度单位来测量。算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以后,再换算成公顷。

3、认识平方千米。

(1)我们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平方公里也就是平方千米,是比公顷还要大的土地面积单位。

(2)大家想一下,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1000000平方米也就是1平方千米。想象一下1平方千米有多大?

(3)谁能计算一下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 2公顷=( )平方米

50000平方米=( )公顷

2平方千米=( )公顷

4000公顷=( )平方千米

2、(1)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面积约40公顷,约合( )平方米。

(2)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是720000平方米,合( )公顷。

3、一块边长是400米的正方形麦地,有多少公顷?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些什么新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

1、(1)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面积约40公顷,约合()平方米。

(2)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是720000平方米,合()公顷。

2、一个飞机场新建一条跑道,长2500米,宽80米。占地多少公顷?

3、一块正方形的果园,周长是240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

4、农民给水稻施化肥。每公顷施225千克。在一片长200米,宽150米的长方形稻田里,应施化肥多少千克?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运用直观操作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经历亲自动手实践、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体会运用“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进行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探索数学规律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和归纳中,感受理性的美。

教学重点:

1、 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和等于180o。

2、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

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

小黑板、学生、老师准备几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说一说在预习课中操作的感受,应注意哪些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故事引入。一天,大三角形对小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所以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的大。”小三角形很不甘心地说:“是这样的吗?”揭示课题,出示目标。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自主学习

1、活动一、比一比

2、活动二、量一量

(1)什么是内角?

(2)如何得到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

(3)小组活动,每组同学分别画出大小,形状不同的若干个三角形。分别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并求出它们的和。

(4)填写小组活动记录表。发现大小,形状不同的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都接近 度。

3、说一说,做一做。

(1)我们把三个角撕下来,再拼在一起,看一看会是怎样的。

(2)把三个角折叠在一起,三个角在一条直线上。从而得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 )度。

四、当堂训练(小黑板出示内容)

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一个底角是26°,它的顶角是( )。

2、长5厘米,8厘米,( )厘米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3、三角形具有( )性。

4、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45°,另一个角是它的2倍,第三个角是( ),这是一个( )三角形。

5、按角的大小,三角形可以分为( )三角形、( )三角形、( )三角形。

6、交流学案第三题。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五、点拨升华

任意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七、拓展提高

妈妈给淘气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顶角是40°,它的一底角是多少?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

测量三个角的度数求和